2024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汇总.docx
附件下载: 附件1.2024年度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汇总表.xls附件2.2024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材料.zip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一、技术概述(-)技术基本情况陨着市郊粮食规模经营的不断推进,传统人工直播作 业方式,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与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整建制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 区建设不相匹配。因此,寻求和推广新型的水稻栽培模式已 成为进一步提升本市水稻综合产能,促进粮食生产转型升 级的迫切需求。(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2023年全市郊区水稻种植面积156.45万亩,其中水稻 机械种植面积达到149. 37万亩,机械化种植水平为95. 47%o 与主推品种相匹配,初步形成了杂交组合主要与机插栽培 相匹配、常规品种主要与机械穴播相配套的种植格局,实现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ffi1水稻机插秧作业(三)提质增效情况据统计,2023年机穴播播种植面积95.33万亩,机穴 播平均亩产为542. 1公斤,较人工直播平均亩产增4. 1公 斤,增产0. 19机机插稻推广面积53. 01万亩,平均亩产达 578.4公斤,较人工直播平均亩产538.0公斤,增产40.4 公斤,增产7.5%。(四)技术获奖情况杂交粳稻“秋优金丰”、“花优14”机械化育播秧推广 项目分别获2015年度上海市农委农技推广一等奖、 2014-201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水稻机械精 量穴直播栽培技术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二、技术要点(-)机械化育插秧栽培1 .核心技术一是硬盘机播育秧技术。围绕机插稻秧苗“匀、齐、壮” 的要求,全面推广应用硬盘机播育苗技术。主要包括全面推 进规模化育秧点建设;品种与茬口合理搭配,坚持适期播种, 正确掌握播量;叠盘暗化出苗和无纺布、防虫网覆盖技术。 二是机插稻群体质量调控技术。按照“小群体、壮个体、高 积累”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路线,坚持足穴栽插,构建合 理群体起点;前期抓促苗早发,合理调控群体高峰;后期争 足穗多粒,提高结实率,增加稳重。图3水稻机播秧育狭流水线2 .配套技术一是“前促、中稳、后攻'的肥料运筹技术。在足施基 面肥基础上,增加前期分蕖肥用量,注重氮、磷、钾养分平 衡施用,促分菜早生快发;中期控制肥料用量,力求稳长, 减少无效分蕤;后期视品种和叶色巧施穗肥,主攻大穗。二 是干湿交替水浆管理技术。针对机插稻苗小,栽后缓苗期长、 高峰苗数少等特点,在采用浅水活棵的基础上,结合肥料运 筹及天气变化等情况,全面推广干湿交替的水浆管理技术。 三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育秧期采用无纺布 和防虫网覆盖技术;大田期加强机插稻化学除草和病虫监 测、防治技术等。(二)机械穴直播栽培1 .核心技术一是精细整地,沟系配套。采用“一耕一耙”或“二耕 一耙”等方式实施播前机械耕作,力求田块平整一致;同时, 针对不同机型,加强纵、横沟系的配套,有条件的区域加开 中间“丰产沟”,有利出苗整齐和后续水浆管理。二是适时 早播,正确掌握播量。结合当地茬口条件,常规稻品种力争 在5月底至6月上旬播,亩播种量折净干谷3. 54.0公斤, 折芽谷4. 75. 3公斤,穴距1214cm,亩播L 9万穴以上, 基本苗力争达8.59.5万株;迟熟类杂交稻品种,5月中 下旬播种,宜早不宜迟,亩播种量折净干谷1.82.0公斤, 折芽谷2.52.7公斤,穴距1416厘米,亩播1.7万穴 以上,基本苗力争4.55.5万株。三是加强前期化除措施 落实,严防草害发生。根据种植田块的杂草基数和草相、草 龄,有针对性选用防除药剂,采用播前或播后苗前“一封、 一杀、一补"或'二封一补”的防除策略,结合农业综合防 除措施的应用,有效防控草害发生。图4水稻机穴播并种效果2 .配套技术一是合理茬口搭配和品种选择。对于早茬口田块(绿肥 或冬耕休闲地),应选用生育期较长的中、迟熟晚粳类杂交 品种,以充分利用早茬口早播优势,发挥杂交稻增产潜力; 对于中、晚茬田块(大小麦、油菜茬),宜选用生育期相对 较短的早、中熟晚粳类常规品种,力求适期早播;对于迟熟 小麦茬田块,宜选用早熟晚粳或中熟中粳类品种,以满足不 同品种对生育期的需求,实现高产稳产目标。二是科学肥水 管理,有效调控群体质量。宜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 施肥策略,注重氮、磷、钾养分平衡施用,结合水浆管理, 有效调控各阶段群体指标。常规稻品种基本苗9万左右,高 峰苗36-40万,成穗率65与左右,有效穗数25-27万穗;杂 交稻品种,基本苗5万左右,高峰苗32-35万,成穗率65% 以上,有效穗数21-24万穗。三是注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 术的应用,提倡专业化统防统治。三、适宜区域本技术模式适用于水稻生产区的应用。四、注意事项整地环节要符合机械化种植环节农艺要求,田间管理 环节特别注意病虫草害的防治。五、依托单位1、上海市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2、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优质食味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一、技术概述(-)技术基本情况稻米是本市居民的主要食粮,高产优质始终是水稻生产追求的目 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市民对大米品质的需求 越来越高,优质食味稻米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15年起,上海市 水稻生产从以产量为主向注重质量转变,水稻生产由“卖稻谷''逐步 转向“卖大米”,优质食味粳稻品种以其品质优、食味佳的特点在市 郊被迅速推广。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高产为目标的水稻生产体系,以大量使用 化肥与农药为基础,不利于优质食味稻米提高米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 展。与追求高产为目标的栽培技术相比,优质食味瘦稻绿色栽培技术 以增施有机肥、减少氮化肥使用,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以保持 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尽量利用物理和生 物措施,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控制病虫草为害,从而达到提升 稻米米质和水稻绿色生态发展的目标。近几年,通过开展优质稻米生产相关课题的研究,以及对稻米产 业化生产的跟踪调查,边示范,边推广,形成了适用于优质食味粳稻 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且该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水稻种植户接受和认可, 已经具备了作为本市主推技术的基础、效果和前景。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油科连续三轮负责上海市现代 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中绿色生产栽培的研究和推广指导、技术培训 等任务,先后承担了与本主推技术相关的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 技术规程预研制项目3个。利用技术推广条线优势,通过开展技术指 导和培训,在本市涉农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认可度,能有效提高技术 到位率和普及率。(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由于直链淀粉含量低(10%左右),米质介于一 般糯米与黏米之间,具有软而不烂、甜润爽口、膨化性好、富有弹性、 冷后不易变硬、回生程度小等优点,有较好的蒸煮食用品质。近年来, 市郊越来越重视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的引种选育和示范推广,主要品种 有国庆稻“松早香1号”“沪早香软1号''"嘉农粳3号”等;常规稻 品种“南粳46” “松香粳1018” “青香软粳” “南粳9108” “银香38” “沪软1212”“嘉农粳6号”“闵模366”等。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的种 植面枳由2017年的17. 0万亩,逐步发展到2023年的59.4万亩,占 全市水稻种植面积40%以上,2019-2023年五年累计种植面积259.2 万亩次。优质食味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在市郊9个区和光明食 品集团和上实农业公司推广应用,有利于产业化生产,为品牌创建提 供技术支持,促进整个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应用和推广适 合市郊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的绿色栽培技术模式已成为发展优质食味 稻米生产、促进粮食生产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三)提质增效情况通过种植优质食味校稻品种、开展绿色高效栽培,生产销售优质 大米一方面可以显著提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可 以改善生态环境。以市水稻产业体系建设项目和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 建示范点产量为测算依据,2019-2023年,全市累计推广优质食味粳 稻面积259. 2万亩次。根据2023年市郊稻米产业化127个示范点跟 踪统计,平均亩产540. 7公斤,平均售价10. 7元/公斤,平均亩产值 3541.8元/亩(含财政补贴),平均亩均效益为1545.3元/亩(含财政 补贴),亩均氮化肥用量14.4公斤(折纯氮),亩均化学农药用量129.2 克(折百)。按面上大面积生产(五年平均)亩均产量549.0公斤、 经济效益781. 2元、亩均用氮量18. 5公斤(折纯氮)、亩均化学农药 用量182.2克(折百)计,示范点亩均产量减8.3公斤,减幅1.5%; 增加经济效益764. 1元,增幅近1倍;亩均缄少氮化肥和农药分别为 4.1公斤和53.0克,减肥22. 2%、减药29.逐。(四)技术获奖情况该项技术近几年从生产中总结提炼而成,尚未参与报奖。三、技术要点优质食味粳稻绿色栽培技术是基于市郊现有的机械育插秧、机械 精量穴直播等现代种植方式条件下,以全程减少化圮和农药施用为核 心,集成与优质食味粮稻产业化生产相匹配的绿色生态高效的栽培技 术模式,在全市郊区开展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核心技术一是绿色生态栽培。对绿肥茬田块进行高产栽培还田,要求绿肥 鲜草产量每667mir达IOoOkg150Okg,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增施 有机肥(商品有机肥、农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肥料的使用要求 在保障植物营养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减少化肥用量,并兼顾元素的比例 平衡,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当季作物需求量的一半。全生育期总用 氮量,有机氮(折纯量)每667 nf不低于13 kg;无机氮(折纯量) 每667才不高于13 kg.图1冬季绿肥(紫云英)养地措施二是病虫害绿色防控。针对上海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 以尽可能臧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持和优化稻田生态系统为基础,优先 采用抗病虫品种、培育壮苗、轮作换茬、养草灭草等农业措施,尽量 利用杀虫灯、色板诱杀害虫、机械或人工除草等物理措施和采用性博剂、释放害虫天敌等生物措施,必要时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 低残留农药,控制病虫草害。图2绿色防控中种植的蜜源植物图3绿色防控实验示范现场(二)配套栽培技术一是选择优质的食味粳稻种源。选择在市郊有种植基础、食味好、 生育期适中和抗逆性强的优质食味粳稻品种。二是合理的茬口搭配。结合市郊现有的水稻茬口模式特点,对于 以“绿肥一稻”或“冬耕养护地一稻”为主要茬口模式的“休赛轮作型”, 绿圮茬田块,要求绿肥鲜草产量每667 m达IooO kg-1500 kg,绿 肥耕地都压还田时间4月上中旬,在水稻播栽前1个月耕地翻压,冬 耕休闲田块,应在12月底前进行犁痛,并连同前茬水稻桔秆实施全 量还田,耕深25 Cm左右,年度间,冬季绿肥种植与冬耕休闲可轮换 实施,即“绿肥一稻”和“冬耕休闲一稻''茬模式交替应用。三是适期播栽和精量播种。采用机穴播栽培,要求大田播种时田 面无积水,湿润播种,早熟中粳类品种应在5月上中旬,播种量5.0- 6. 0kg667 m2,基本苗控制在9. 012. 0万株/667 早中熟晚粳品 种应在5月底6月上旬播种,播种量在4.05.0kg667 m2,基本 苗控制在8.090万株/667 ml采用机插秧栽培,早熟中粳类品种 力争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栽插密度在L82.0万穴667 nf', 基本苗控制在9.O1LO万株/667 m2,早中熟晚粳品种应在6月上 中旬播种,栽插密度在L 6L 8万穴/667 n基本苗控制在7. 5 8. 5 万株/667 m2 o图4崇明“束禾九谷”无人农机插秧四是肥料合理施用。对于以“绿况一格''或"冬耕养护地一稻”为主 要茬口模式的“休养轮作型”田块,全生育期总用氨量要求有机氮(折 纯量)每667 m?不低于13 kg,无机氮(折纯量)每667 m2不高于 13 kg,且前、后期氮化肥比例低于8:2;化肥氨(N).磷(P205)、 钾(K20)总养分配比1: (0.230.26) : (0. 250. 30);对于以禽 畜养殖与优质稻生产相结合,实施畜禽粪污烫源化循环利用为特色的 “循环农业型“水稻种植区域或田块,要求全生育期有机氮(折的量) 每667 nf控制在15 kg18 kg;无机氮(折纯量)每667 不得商 于15 kg;前、后期氮化肥比例低于7. 5:2. 5;化肥氮(N)、磷(P205)、 钾(K2O)总养分配比1: (0.2-0. 25) : (0.250.30)。基肥的施用 在前茬绿肥耕翻还田或冬耕斯堡基础上,前茬为绿肥的田块,每667 n广大田增施商品有机肥500 kg800 kg;冬耕休闲田块,每667 m2 大田增施商品有机肥IOoOkg,或增施其它等量(有机氮总量)的农 家肥料、或微生物肥料等;分麋肥以施尿素为主,要求分23次使 用,第1次在机插秧苗活棵后或机穴播秧苗3叶至4叶期,第2次问 隔710天,第3次可视稻苗长势情况补施,用于捉黄塘、促平衡; 长粗肥在水稻分蔡后期结合搁田控苗措施落实,在最后一次搁田前施 入,做到带肥搁田,早熟中粳类国庆稻品种,在6月底前后施入,对 于晚核类品种,要求在“大暑”节气前后施入;穗肥的施用视品种类型 区别分类,对于早熟中粳类国庆稻品种,提倡不使用穗肥,对于晚粳 类品种,以早施、少施为宜,若确需施用穗肥的,施用时期应在倒3 叶期使用,宜早不宜迟,对不使用穗肥的田块,后期应根据稻苗长势 长相,在孕穗初期或扬花后期进行叶面喷施有机水溶肥料、或氨基酸 水溶肥、或受合微量元素肥。五是有效调控群体质量。通过科学的肥水管理,有效调控各阶段 群体指标。对于机穴播栽培,早熟中粳类品种高峰苗控制在32.0- 36.0万株/667 m%有效穗22. 024 0万株/667 m早中熟晚粳类 品种高峰苗控制在34. 038. O万株/667 m有效穰23. 026. O万 株/667 对于机插秧栽培,早熟中粳类品种高峰苗控制在28. 0 32. O万株/667 m有效穗20. 022 O万株/667 m早中熟晚粳类 品种高峰苗控制在28. 032. O万株/667 m2,有效穗21. 024. O万 株667 m另外,由于优质食味粳稻类品种茎秆较常规品种偏软,因 此需要高度重视搁田工作,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倒性。六是绿色防控技术和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防治原则以保持和 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优先选用农业措施,采用抗病虫品种、培 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冬耕晒皇、轮作换茬、养草灭草、以水控草、 以苗压草,在田块周围种植蜜源植物、趋避植物、害虫嗜好植物等, 减少病虫草害发生;尽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采用杀虫灯、色板诱 杀害虫,利用机械或人工除草,清洁田园、田展,人工打捞浪渣、进 水口设置过滤网等物理措施,采用性诱剂、释放害虫天敌等生物措施, 减轻病虫草害发生;必要时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控制病虫草害。优质食味粳稻类品种由于较常规稻品种相比,易感稻 瘟痛,因此要加强稻瘟病的防治,特别是穰颈瘟防治。七是适时收获。水稻稻穗枝梗变黄,90 %以上稻谷呈金黄色为最 适收获期。图5 “松江大米”收割现场三、适宜区域适宜苏南、浙北、太湖流域和上海市郊种植的水格品种,包括早 熟国庆稻品种和中晚熟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四'注意事项由于优质食味粳稻类品种茎秆较常规品种偏软,因此需要高度重 视搁田工作,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倒性。另外,优质食味核稻类品 种由于较常规稻品种相比,易感稻瘟病,茎杆因此要注意加强稻瘟病 的防治,特别是穗颈瘟防治。五、技术依托单位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杂交粳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 部署,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 的版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 粮。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 以上,我国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又分为釉稻和粳稻,由 于粳米食味好,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本世纪以来,我 国人均粳米消费量增加了 40%,粳米需求量剧增。全世界粳稻生产国仅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粳稻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国家,目前粳稻种植 面积达L4亿亩左右,约占世界粳稻总面积65%以上。国际市场粳米 可供贸易量每年仅350万吨左右,不及我国粳米消费量的5%。尤其 随着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粮食环境更为紧张,因此粳米的需 求必须立足国内生产。国外种植的粳稻主要以常规粳稻为主。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现杂 交粳稻产业应用的国家。我国杂交粳稻生产按生态区域划分,主要有 北方粳稻、江淮华北中粳、长江中下游晚粳、云贵高原粳稻等四大地 区;以杂交粳稻不育系类型划分,主要有BT型和滇型。长江中下游 地区杂交晚粳主要为BT型,是我国杂交粳稻影响最大、推广面积最 广的地区。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之一,进一步提高水稻等粮食作物 单产,增强口粮供给能力,是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稳定发展基石。郊区 水稻等粮食生产面积增加极为有限,产能进一步提升的主要途径是提 高单产。相对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具有产量(增产20%以上)、抗性 等方面杂种优势。上海杂交粳稻产业化优势突出,当前杂交粳稻种植 比例达到40%左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培育的组合巳成为当前国 内外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粳稻品种。目前上海地区每年的杂交粳稻制 种面积达到2万亩左右,是长三角地区段大的杂交粳稻种源生产基 地,保障着该区域200万亩左右杂交梗稻生产用种的安全。杂交粳稻 产业化应用最重要的限制因子就是种源生产。针对BT型杂交粳稻不育系败育时间晚,混杂退化速度快;杂交 粳稻恢受系的花粉量一般较杂交釉稻恢复系小,制种父母本花时不一 致,制种产量也相对较低,制种全程机械化率不高等特点,通过融合 现代农机农艺栽培理论与技术,形成了杂交粳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 通过该技术应用,有效提升了杂交粳稻亲本质量,构建了高效制种群 体,调控制种父母本同步发育,实现了杂交粳稻高质高效生产,解决 了长期以来杂交粳稻制种产量水平较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难题,实 现了长三角地区杂交粳稻种源的高质量安全生产。(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通过该技术实施,在上海市郊及周边地区打造了一批杂交粳稻种 源科技示范基地,杂交粳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制种平 均产量达到200kg亩以上,最高亩产346. Ikg (国内外杂交粳稻制种 高产新记录),生产的杂交种纯度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为本地区的杂 交粳稻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种源保障。2023年10月,上海市农业 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金山秀水种子有限公司、上海亭翔服食 专业合作社、上海传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杂交粳稻申优28全程 机械化商产制种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分别进行了实割测产,制种平均产 量达262. Ikg/亩,酸高产量达288.5kg/亩,制种单产在全国居于先 进水平。核心技术”杂交粳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连续成为上海市 农业主推技术,2023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在上海及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杂交粳稻种源生产基地广泛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三)提质增效情况和传统制种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可增产杂交粳稻制种产量60% 以上,节约劳动力40%,制种田亩增收节支2500元左右。同时通过杂 交粳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的应用,杂交粳稻种源质量得到了有效保 证,纯度合格率100%,有效保障了上海及周边地区杂交粳稻生产用种 的安全。(四)技术获奖情况该技术2021-2024年入选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已申报上海市地 方标准,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荣获2021年度神农中华 农业科技一等奖,202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技术要点(核心技术及其配套技术主要内容)(一)种子生产基本要求1、隔离条件为防止父本以外异品种花粉串花,制种田块要连片种植,采取空 间隔离或时间隔离。空间隔离要求与异品种距离200米以上,或利用 建筑物、河流等障碍物进行的屏障阻断花粉传播。杂交粳稻制种隔离 可用父本或杂交种件代隔离,但与制种田相邻的田块必须用父本隔 高。采取时间隔离要达到GB/T 17314-2011的规定,要求相邻品种 抽穗期相差20天以上。2、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且肥力均匀、灌排方便、无检疫性病虫 害、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四周田展可行驶拖拉机、便于机械化辅助授 粉等操作的田块。3、亲本种子质量制种需用的父、母本种子质量应达到GB4404. 1的规定。.(二)制种田栽培管理1、培育壮秧1.1 父母本播种差期由于本地区杂交粳稻制种亲本感光性较强,受气温影响较小,播 种到始穗有一定规律性,一般推迟6天播种,始穗期推迟1天。因此 建立了播差期通用公式:双亲播差期=双亲播始历期之差X6。如:申 优26父母本播始历期相差4天,制种父本第一期父本5月15日播 种,母本推迟24天播种,于6月8日播种;为实现父本盛花期对母 本全覆盖,一般情况下再推迟7天播种第二期父本。1.2 种子处理晒种:播种前选晴天晒种1夭,以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种子发 芽率和秧苗抗逆能力。选择适宜的杀虫、杀菌剂进行浸种,父本需加 防治干尖线虫病药剂浸种,浸种时间50-60h,母本不少于60h。有氧 催芽,适宜发芽温度30T2t,防止高温烧芽,催芽至半粒谷长。1.3 播种母本机插,采用秧盘育秧,每亩用种量2kg,每盘播干谷100- HOg,每亩17-18盘左右;母本精量穴直播的,每亩用种量2. 5kg。 父本机插,第一期父本每盘播千谷80-90g,第二期父本每盘播千谷 90-100go父本精量穴直播的,每亩用种量08kg.以制种花期相遇和轻简栽培为目标,根据杂交粳稻父母本特征特 性,进行制种双亲的不同播种方式自由搭配。1.4 秋田管理秧盘移入秧田后立即灌水,保持秧沟有水、秧板无水,湿洞不发 白。齐苗后上水(揭去覆盖物),做到竖苗薄板水、秧盘不露出,二 叶一心保浅水层,插秧前1-2天排除沟水,以利于起秧。做好条纹叶 枯病的防治。2、合理行比母本采用机插秧的行比为2:6-2:8,父母本行株距为25cmX 14- 18cm,每穴2-3株种子苗,基本苗5万株/亩左右。母本采用精量机 穴播的行比为2:10-2:12,父母本行株距为20CmXI6T8cm,每穴3- 5株种子苗,基本苗5-7万株/亩。为防止漏插及保证成苗率,应提高 大田平整度,及时补苗,力保足够的母本基本苗。3、肥料运筹总用氮量折合纯氮20-25kg/亩。具体为:基肥施25kg复合肥, 返青肥施IOkg尿素,分麋肥施15kg尿素+5kg氯化钾,结合花期调 节,施卜2次穰肥(IOkg尿素/次)。4、水浆管理制种田的水浆管理以促进分装生长为主,分盛期保持浅水层,达 穰数苗及时搁田,但须轻搁,以不陷脚为标准,以后以间歇濯就为主, 直至抽穗。(三)花期预测和调节通过杂交粳稻制种父母本播差期合理安排,制种双亲花期基本吻 合。但父母本的生长发育进程还受到光、温、水、肥等诸多因素影响, 加上田间管理的差异,父母本花期不完全相遇时常会发生,因此花期 预测及微调是制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1、花期颈测采用幼穗剥查法,结合叶龄余数法,根据幼穗发育8个时期预测。 从8月上旬开始及时组织人员逐田进行父、母本幼穗发育进度剥查诊 断,每天检查一次。2、花期调节花期调整应遵循“宜早不宜迟,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原则。 一般杂交粳稻制种母本对水份比较敏感,田间较干情况下,母本相对 父本幼穗发育快,在田间深水灌溉条件下,母本幼穗发育受到一定抑 制。一般在倒4叶末开始拨查制种父母本的幼穰,预测花期并进行调 节。对幼穰分化处在IV期前的亲本,以水肥调节为主,对发育偏快的 亲本偏施氨肥,一般施尿素IOkg/亩,施肥前要放干田间水浆,便偏 迟的一方吸收不到肥料,提高调节的效果。对幼穗分化达到IV期后的 偏慢亲本,可用磷酸二氢钾每亩20Og兑水进行叶面喷施;到Vll期后, 可待发育偏慢亲本的幼穰变绿即先喷施赤霉素2-3g亩,可提早抽穗 2天。(四)病虫防治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充分应用自走式高地隙喷杆 式、车载式、无人机等植保机械,及时做好病虫草防治。.(五)机械辅助措施1、机械割叶在始穗5%时用园林修割专用机器进行机械割叶,母本割去剑叶 长度的1/3-2/3,父本割叶可稍重些,一般可割去剑叶的2/3。2、啧施“赤霉素”在见穗期割叶后父本喷施赤霉素6-8g亩,隔天父母本同打6g 亩。如遇父母本生长不一致,则对偏迟一方先喷赤暮素,促其早抽穗。3、机械辅助授粉始穗后开始赶花粉,即实施机械辅助授粉,根据田间道路条件选 择合适的拖拉机型号,至终花结束。赶花粉时间应以母本开花时间为 准,每天首次赶花粉时间尽量迟,粳稻不育系开花集中,待80%以上 的开颖母本花丝完全伸长时即可进行;以后间隔15-20分钟进行一次 单向赶粉,直至所有母本闭颖为止。另外即使遇阴雨天,也应该抓住 雨隙不放弃,最大限度赶好花粉,因为机械辅助授粉,花粉弹的距离 远,小雨不影响花粉进入母本柱头受精。拖拉机赶粉速度以20-30公 里/小时为宜。(六)种子质量控制杂交粳稻制种从两个方面防杂保纯,一是防止异品种串粉造成生 物学混杂,应通过严格隔离可以避免;二是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机械混 杂,收割、烘干、包装、装运等环节严格按标准操作,可有效降低混杂风险。在具备良好隔离条件下,严格控制杂交粳稻制种亲本质量。1、田间去杂田间去杂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抽穗前,主要是拔除 株型、叶型、叶色异常、早抽穰的植株;第二阶段在始穰期,主要是 拔除母本中的散粉株及父本中的异常株;第三阶段在成熟收割前,父 本刚沉头就开始整株拔除母本中结实率明显偏高的植株;第四阶段收 割父本,要求尽可能完整收割父本,完全清理田间遗留的父本单株和 单彳惠,然后再在母本行间反复去杂,2、收购经田间险收合格后,机械收割母本,一般齐穗后45-50天收割, 速度为6-8亩/小时为宜,降低损失率。收割时要将收割机清理干净, 防止机械混杂。最后进行烘干(温度38-42()、精选、包装,种子 贮藏于专用仓库。图1杂交粳稻机械化制种基地图2制种父本割叶图3机械辅助授粉图4专家现场考察测产三、适宜区域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四、注意事项相关制种单位需要配套完善的农田设施及农机设备。五、技术依托单位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3 .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水稻飞防植保机械化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水稻飞防植保机械化技术是指选用配套搭载一定容量 药箱和喷洒系统高性能的农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结合水 稻生长周期病虫草害防治需求开展植保作业。在本市水稻耕 种收环节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但相对应的田间管理环节机械 化作业层次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的情况,2017年起就着重推进 飞防植保机械化技术的引进与全程植保飞防示范,随着农用 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机具性能的迭代更新,功能日趋完善, 作业效率、安全性能、劳动强度等优势日趋显现,对缓解本 市水稻植保作业劳动力紧缺、作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突 出问题,助推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向高层次发展迈进具 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据统计,2023年全市已拥有农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 器517架,飞防植保作业覆盖面积达108万亩,本市主栽品 种水稻上的应用覆盖面达到70%,示范推广范围涵盖全市所 有涉农区域。图1农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作业(三)提质增效情况飞防植保机械化技术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轻、用工 量少等优势明显,节本增效效果显著。经作业测试,主流 品牌40L容量无人机飞防植保作业效率为IloJ亩/时,是 自走式高地喷杆喷雾机作业效率25. 7亩/时的4. 28倍, 是人工担架式喷雾机作业效率18. 1亩/时的6. 08倍。飞防 植保作业人工成本为3. 5元/亩,远低于传统人工担架式喷 雾机的人工成本13. 87元/亩,人工成本下降75%以上。(四)技术获奖情况未申报科技奖。二、技术要点(-)农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建议优先选用药液箱容量30 L及以上的多旋翼无人飞 机,具备空域保持能力和可靠被监视能力,全程可以随时 人工介入操控,并具有电子围栏、自动巡航、自动避障、断 点续行等功能。(二)操作人员操控人员须年满18周岁,不超过65周岁,身体健康 并经过专业合法的培训机构培训,能熟练操控植保无人 机,取得相应操作证书,并具备农药使用基本知识,所有 操作人员作业时应做好佩戴口罩、穿工作服等劳动安全防 护措施。(三)天气条件飞防植保作业宜在无雨,气温在5°C35°C,风速不大 于5ms等天气条件下进行;如遇高温气候,宜在清晨或傍晚 时间段进行;如遇雷雨、闪电、大风等天气禁止飞行作业。(四)农药施用在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期间依据本地区统防统治要 求,选择适合植保航空器作业的推荐药剂、药量和配药标 准,并适期作业喷施,避免使用粉剂,以防止喷头堵塞。 如遇到水稻病虫害较严重时,应及时采取调增亩用水量、 降低飞行速度等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在相对温度较高、风 力较大的条件下建议添加专业飞防助剂。以更好保证植保 防治效果。图2无人机植保配药图3无人机植保加药(五)飞防作业应根据工作任务,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设置好无人 驾驶模式的飞行高度、速度、喷幅、喷雾流量等飞行参数 规范操作。降点应距离障碍物IOnI以上,平行飞行应远离 障碍物IOm以上;植保航空器运转时,禁止任何人员靠 近,待桨叶完全停止后操控人员和辅助人员方可进行加 药、换电池等操作,待所有人员远离起降点IOm以上,方 可进行起飞,继续作业;两架或两架以上植保航空器在同 一区域作业时,植保航空器之间应保持大于IOm的安全作 业距离;操控人员和辅助人员应与植保航空器保持IonI以 上安全距离,并处于上风位置和背光处操控。三、适宜区域本市水稻种植区域。四、注意事项作业前应及时对无人机进行调试,检查各系统情况, 并进行试飞,飞行距离控制在视距范围内,保持遥控器和 无人机通讯畅通;不应在居住区、养殖区周围作业,避免 在河流、湖泊、池塘、水源地周围50m范围内作业,防止 飘移风险;省级以上公路两侧50m、铁路和高速公路两侧 100m.高压变电站和高压线IOOnl范围内及国家规定的禁飞 区内禁止飞行作业;当植保航空器发生喷头堵塞、飞行速 度降低等故障警告时,在确认植保航空器周边安全的情况 下,立即切换人工操作模式平稳降落,检修后如无法恢复 正常,须停止作业。五、技术依托单位1、上海市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2、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水稻机械种植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一、技术概述(-)技术基本情况上海正持续推进现代都市绿色农业的发展,根据上海 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总体要 求,大力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开展化肥农药减量熠 效行动。水稻机械种植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一项精准施肥技术、 复式作业技术,既实现播种施肥同步精量作业,又通过肥料 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全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取得全面 突破后,着重开展水稻机插秧和机直播同步侧深施肥试验示 范,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肥料的高效利用,有利于减少肥料 施用量,减少面源污染,这对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的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2019年2023年,在全市郊区共建立76个试验示范点, 累计示范推广74,12. 7万亩次。其中,2023年全市侧深施肥 机具拥有数量达476台,水稻机械种植同步侧深施肥面积为 26.42万亩,示范推广范围涵盖全市所有涉农区域。'y 1、' - 7-,V fcv j图2水格机插秧同步仅深龙祀作业(三)提质增效情况水稻机械化种植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一次性完成施肥和 栽植(播种)两项作业,有效减少撒肥用工的投入,降低劳 动强度。同时,通过精准施肥,将肥料深入地表5cm,利于 养分被吸收,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因面 施造成的肥料流失及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相比传统的种植方 式,侧深施肥平均每年单位面积减少施肥纯量3.77kg,约 15.08%o(四)技术获奖情况无二、技术要点(一)田块准备应选择地势平坦,灌排方便,杂草基数少,肥力中等以 上的田块。要求连片种植,便于管理。前茬作物收获后,及 时进行耕翻,灌水泡田,机械旋耕、耙田,辅助人工平整, 力求整块田块高低一致,高低落差不超过3cm;播栽前应沉 实泥浆ld2d,做到清水淀板,无水层播栽,以防播栽时壅 泥,影响播栽质量。(二)种子处理种子质量应符合国标(GB 4404. 1)要求,纯度不低于99%, 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乐晒种。选晴好天气晒种l2d,摊薄、勤翻,防止破壳。浸种消毒。每IOOkg稻种选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 粉剂500g600g,加10%叱虫啾可湿性粉剂200g。先将以上 药剂用少量水调成浆糊状,然后加种子量1.31.4倍的清 水,均匀稀释配制成浸种液。将选晒过的稻种,浸入配制成 的浸种药液中,上下翻动数次,加盖。在日平均气温182(TC 时,浸种60h (三夜二天),2325°C时浸种48h。一般情况 下,要求5月底以前浸种的浸足60h, 6月初开始播种的要 求浸足48h0催芽。稻种浸种消毒处理后捞起,堆成厚度20cm30cm 谷堆,谷堆上覆盖湿润草垫,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透气性。 要求谷堆上下内外温湿度基本保持一致,并按照“高温破胸 (上限38、适宜35°C)保湿催芽(温度25°C28°C、湿 度80右)、低温晾芽”三大关键技术环节做好催芽工作, 以“破胸露白”为准;之后室内摊晾4h6h炼芽,至芽谷面 干内湿后再行播种。(三)播我期机插秧栽培:早熟国庆稻品种4月底5月初播种,5月 中下旬栽插;中晚熟品种5月中下旬播种,6月上中旬栽插。机穴播栽培:早熟国庆稻品种4月底5月中旬播种; 中晚熟品种5月15日6月初播种。(四)播种量常规稻机插秧栽培优先选用行距为25cm的设备,每盘 播干稻种120g130g,折芽谷160g 180g,每666.7nf大田 用种量3.0kg3.5kg;杂交稻品种优先选用30Cm的设备, 每盘播干稻种110g120g,折芽谷150g160g,每666. 7作 大田用种量1.8kg2. Okgo常规稻机穴播栽培优先选用行距为20cm的设备,每 666. 7/大田播种量4.0kg5.0kg;杂交稻机穴播栽培优先 选用行距为25Cnl的设备,每666. 7r大田播种量净干谷 2. Okg2. 5kgO(五)机插或播种机插秧:常规稻优先选用25cm的固定行距插秧机型,杂 交稻优先选用30Cm的固定行距插秧机型。力争6月20日前 完成栽插,插秧前应排干田间水层,做到清水淀板,薄水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