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446527
资源大小:18.2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金华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docx
金华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更好支撑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发(2022)32号)“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国数政策(2023)11号)和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改革创新、系统谋划,在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数据流通交易、数据赋能产业发展、数据产业生态等领域开展引领示范,着力破除阻碍数据要素有序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市场化流通、创新化利用新路径,加快构建全市一体化、多层次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充分释放公共数据价值,激发社会数据活力,全力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区,为高水平打造数字中国浙江样板贡献金华力量。二、发展目标到2024年底,数据要素市场化公共服务机构基本成立,数据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数据资源持续丰富,初步构建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资源突破1000PFlops,归集数据5亿条以上,培育数据服务商20家以上,举办数商沙龙5场以上,上线数据产品50个以上,交易平台交易额达8000万元以上。到2025年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数据资源汇聚治理模式更加成熟,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入表、流通交易及跨境数据安全保障等体系基本构建,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质量数据集、品牌数据产品及示范性应用场景。全市智能算力资源规模突破2000PFlops,培育孵化20家以上典型数据要素型企业,交易平台交易额达1.5亿元以上,全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到2026年底,构建完备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体制机制,数据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数据流通市场活跃有序,数据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凸显。全市智能算力资源规模突破5000PFlops,挂牌交易数据产品不少于500个,交易额突破5亿元,引进培育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不少于100家,全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三、主要任务(一)实施数据基础设施提级行动1 .迭代优化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持续建设5G.A网络,实现全市5G信号全覆盖。持续扩大千兆光纤网络覆盖范围,推进主城区、重点园区、乡镇及行政村“万兆入企、千兆到户:深入推动IPv6规模应用,加快基础设施、应用、终端IPv6升级改造,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IPv6创新示范基地。深化物联网管理平台建设,通过“统一设备接入、统一物联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确保物联数据资源实时汇聚共享,有效支撑行业场景应用。2 .统筹布局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加强算力中心统筹,盘活存量算力基础设施,有力提升机房、机柜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存量基础设施项目上架率,构建全市梯次多元算力布局体系,形成绿色低碳、智能高效、集成统一、互联互通、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算力网络发展格局。积极争取省级万卡级高算力规模的新型算力中心集群,探索算力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配套算力资源利用机制,出台金华市区算力券推广应用管理办法,支持算力中介服务机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客、科研机构等使用算力资源。支持高等院校、企业加强先进计算、算网融合等技术研究,围绕实际应用场景开展通用大模型应用和领域专业大模型开发。3 .加快推进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迭代升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探索打造“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控可计量、数据可信可追溯”的流通环境,实现数据资源“供得出高水平一体化打造金华市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支持大型国有企业、电商企业等打造“小而精的行业性数据交易平台,促进数据要素与各行业融合应用。4 .着力夯实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构建政府、行业协会多方协同参与的数据安全治理模式,强化分行业监管和跨行业协同监管,搭建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全市数据安全风险情况实时动态在线监管。全面提升运用隐私计算、数据加密、数字身份认证等技术能力,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流程,探索建设“平台+规则+场景+监管”四维一体机制,确保数据的可信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二)构筑坚实数据资源体系5 .加快数据资源盘点储备。坚持“业务数据化、数据目录化、目录资源化”原则,持续开展全市数据资源排查,完善全市统一数据目录体系。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拓展数据归集渠道和范围,加强税务、交通、物流、医保、卫健、公安、社保以及水、电、气等公共数据归集。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本领域数据归集治理,推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开展行业共性数据资源库建设,打造高质量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6 .强化高质量数据供给。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治理体系,制定数据收集、存储、处理、传输、使用等治理全链条的标准规范,持续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鼓励行业协会等机构按成熟度分步选择典型高频重点领域,依据行业特点制定数据治理细则并分别推动数据应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数据基础产品领域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引导重点企业开展工业产品主数据等标准化试点示范。建立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数据评价能力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推动数据高质量认证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7 .开展数据资产登记入表。建立数据资产登记平台,研究制定数据资产登记管理细则。率先探索公共数据资产登记路径,研究设计公共数据资产卡片,做到“一数一源”、动态更新和上链存证,推动公共数据资产化全流程管理。推动专业评估机构开展数据资产评估服务,建立“数据评价+价值评估''的数据资产评估模式。加快研究细化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的操作规则和奖励政策,优先在国有企业开展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工作,选取有条件、有意愿的非国有企业开展数据资产入表试点。(三)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交易8 .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公共服务机构。做强数据要素运营市场主体,成立数据集团,打造集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开发运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投资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平台。深化与上海数据交易所等机构的战略合作,推动数据基础制度标准共建,实现产品互信互认、生态资源共享、交易服务互通互补。健全金华市人工智能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提供专业力量支撑。9 .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完善公共数据常态化供需对接、数据回流机制,持续推动国家数据直达基层,实现数据高质量共享。组织制定年度公共数据开放重点清单,优先推进交通运输、卫生健康、企业登记监管、气象等领域数据安全合规有序开放。探索制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收益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规则,聚焦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开展场景建设,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加强数据知识普及,开展媒体宣传、论坛展会、“数据要素X”应用创新大赛等活动,宣传数据创新应用典型成果。10 .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机制。率先在商品贸易、影视文旅等领域制定行业数据确权制度细则。出台数据产品交易专项补贴政策,推进数据进场交易。探索将国有企业数据资产的开发利用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激励机制。建立数据资产金融创新引导奖励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数据资产信贷等创新业务,激发数据市场主体活力。I1.构建公平高效发展环境。加强数据司法保护,界定数据相关合规审查、安全审查、算法审查、侵权认定的实现规则,探索建立数据仲裁机制,强化对数据要素合规流动的保障。建立健全数据交易监管机制,对数据认证、交易、备份、追溯、跨境流动等环节进行监督,推动建设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数据知识产权存证公证、登记服务、交易使用等全过程上链固证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进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在数据权益行政执法、司法审判中的应用。鼓励数商企业有序开展创新试点,创造“合规不起诉”“首违不罚或轻罚”的发展环境。(四)深入推进数据赋能产业发展12 .数据要素X工业制造。围绕“2+4+X”产业体系和10条重点产业链,推进“十链万企”数字化改造,聚焦智能光伏、磁性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培育“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省级试点企业。支持企业打通供应链上下游质量、库存、物流等数据,提升协同制造能力。支持企业整合设计、生产、运行等数据,提升预测性维护和增值服务等能力。创新研发模式,支持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企业汇聚融合科学文献、专利、实验室等数据,提高企业创新能力。13 .数据要素X商贸流通。发挥东阳市、义乌市首批浙江省数字贸易示范区引领作用,加快数字技术与电商贸易深度融合。支持我市商贸企业整合消费行为、交通状况、人口特征等数据,推动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发展,打造数字生活消费新场景。鼓励电子商务企业、现代流通企业、数字贸易龙头企业融合交易、物流、支付数据,支撑提升供应链综合服务、跨境身份认证、全球供应链融资等能力。14 .数据要素X文化旅游。支持我市旅游经营主体共享气象、交通等数据,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构建客群画像、城市画像等,通过迭代升级“金华市智慧文旅(广电)大脑家书房”等为游客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支持我市文化创意、展览等领域经营主体加强数据开发利用,协同推进武义县共富百花云、东阳市古建筑营造技艺在线等试点应用建设,培育具有金华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品牌。依托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大脑升级打造全域影视资源VR摄录库、横店剧本库、影视作品数据库等,提升文化数据资源汇聚和开发利用能力。15 .数据要素X交通运输。加强对交通路况、交通事件、道路安全、车流及人流迁徙、外部环境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加快智慧高速、智慧交管、智慧停车、自动驾驶等城市场景的落地。支持企业通过共享互认不同运输方式的数据,畅通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公水联运等衔接,实现货运“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保险“统一理赔”、货物“全程跟踪”等服务。发挥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港作用,支持金华龙头企业推进运输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和复用,培育行业人工智能平台和人工智能工具,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16 .数据要素X医疗健康。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在医疗机构间推广检查检验结果数据标准统一和共享互认。建立完善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融合体检、就诊、疾控等数据,有效监测疾病分布、流行趋势等。支持医疗机构基于信用数据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向金融、养老等经营主体共享数据,支撑商业保险产品、疗养休养等服务产品精准设计,拓展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能健康管理等数据应用新模式新业态。17 .数据要素X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融合利用环保、工商、税务、医疗、社保等数据加强主体识别,围绕智慧监管、信用信息、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探索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人行金华市分行等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基于外贸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据,持续打造“中欧班列运费贷”等系列跨境金融应用场景,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联合辖内商业保险公司探索打造保险数据人工智能中心,优化保险产品设计。18 .数据要素X现代农业。支持我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相关服务企业融合利用遥感、土壤、农事作业、病虫害、市场等数据,加快形成智慧种养、溯源管理、监测预警、精准营销的农业数智化生产销售模式。围绕金华两头乌、有机茶、兰溪杨梅、浦江葡萄等打造一批具有金华特色的未来农场和农业产业大脑应用场景。19 .数据要素X应急管理。打造金华市高危产业监管平台,探索利用电力、通信、遥感等数据,实现对高危行业企业违规生产、私挖盗采、明停暗开行为的精准监管。打造“金华基层消防大管家”平台,利用消防隐患排查、消防警情、消防设施等数据,实现对各区域、重点企业单位的精准消防管控。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围绕工矿、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高危行业,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风险评估,提高风险评估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迭代升级智能化风险监测平台,利用铁塔、电力、气象等公共数据,研发火灾、台风、洪涝、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灾情监测评估模型,强化灾害风险精准预警研判能力。(五)培育数据要素产业生态20 .构建力+N"数据产业空间布局。建设以金义主轴为核心引领,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金兰永武产业带等各区域联动的数据产业发展格局。支持金华开发区建设浙中人工智能产业园,探索建设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推动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垂直行业Al模型应用,创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支持义乌建设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打造新型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布局数字供应链、数字人直播等前沿领域,探索未来数字商品市场新模式。支持横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文化产业集群,争取设立国家文化大数据影视分中心,加快数字内容产业链破圈,全方位推动数字文旅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金义新区(金东区)、兰溪市、永康市、浦江县、磐安县等地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数据要素“园中园”和产业基地。21 .推进数商高质量发展。壮大金华市数据资源协会,建立数商评定体系,制定数商招引培育工作计划,分类制定奖励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服务型、应用型、技术型数据要素型企业。推动有条件的国有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将数据业务剥离,重组成立数商企业。大力发展数据集成、数据经纪、合规认证、安全审计、数据公证、数据保险、数据托管、资产评估、争议仲裁、风险评估、人才培训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遴选和宣传推广一批优秀数据要素型示范企业和创新案例,每年定期发布金华数商名录并给予荣誉认定。22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人才队伍。实施数据要素素养提升行动,打造数据领域“三支队伍:鼓励浙江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以数据产业需求为导向建立联合培养机制,“订单式”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产业领军人才。依托在金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打造数据要素人才培训和集聚高地。鼓励支持企业设立首席数据官。联合行业组织、企业和高校院所等单位在金高校举办数据开发利用训练营,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训,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城市大脑与数据要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优化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按季度召开工作例会,综合研究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协调推进重大项目、重要事项。由市级牵头部门分别制定攻坚任务细化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举措,实施挂图作战、建立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推动任务落地落细。(二)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新政策及时研判分析,根据数据要素发展实际,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优化调整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落实国家、省数据要素市场化各项政策,全面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容错免责机制,鼓励各部门和县(市、区)勇于创新、敢闯敢试,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走深走实。(三)健全考核体系。研究制定分级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将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对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考核。适时开展考核晾晒和全市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专项督查,压实各部门和县(市、区)责任。组织开展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充分调动各地发展数据要素的主动性、创造性。(四)加强资金支持。支持利用政府专项债、政策性贷款、政府补贴等方式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加大在数据治理、平台建设、场景创新、安全保护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探索推动运营服务模式创新,发起设立数据产业基金,积极拓宽社会资金、产业基金等融资渠道,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