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涟水河(二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二、建设内容9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20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3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5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54七、结论55附件:附件1:项目委托合同附件2: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附件3: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附件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附件5:检测报告附件6:项目情况说明附件7:引用数据监测报告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杨嘉桥堤段和取弃场敏感点分布图附图3:项目监测点位图附图4:杨嘉桥堤段与杨嘉桥镇峡山口涟水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图附图5:项目现场图附图6:湘潭市环境管控单元图附图7:本项目与湘潭市“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图附图8:地表水引用数据监测点位图附图9:区域水系图附图10:工程总平面布置图附图11:工程施工布置图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湘潭县涟水河(二期)治理工程项目代码2202-430321-04-01-726169建设单位联系人罗伟军联系方式13873292589建设地点杨嘉桥堤段(起点桩号K12+915位于陈家港闸,终点桩号K18+560位于狮子山)地理坐标工程起点:11204736.169w,27o50,18.040"工程终点:112o4934.107%27°48'56.215”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一、水利“127.防洪除涝工程其他”用地(用海)面积(n?)/长度(km)5.645km建设性质口新建(迁建)0改建口扩建口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0首次申报项目口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口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湘潭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潭县发改审2022)3号总投资(万元)6141.70环保投资(万元)165环保投资占比()2.68施工工期7个月是否开工建设EI否口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本工程无需设置地表水和生态专项评价,具体如下:表1-1本工程专项评价设置情况说明专项评价类别涉及项目类别本项目情况地表水水力发电:引水式发电、涉及调峰发电的项目;人工湖、人工湿地:全部;水库:全部;引水工程:全部(配套的管线工程等除外);防洪除涝工程:包含水库的项目;河湖整治:涉及清淤且底泥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项目本项目属于防洪工程,不涉及水库,不涉及清淤,故无需设置地表水专项评价生态涉及环境敏感区(不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本项目属于防洪工程,施工为护岸护坡,故无需设置生态专项评价规划情况湘潭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湘潭市人民政府,潭政函(2020)86号)、湘江流域综合规划(水利部,水规计(2019)261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1.1与湘潭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符合性分析表1-2与湘潭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符合性分析一览表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规划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第二节、实施防洪提升工程,保障防洪安全按照人水和谐、给洪水以出路的理念,合理安排河道、湖泊、蓄滞洪区,重点加强城镇的防洪排涝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堤防的防洪标准、城市及重要区域的排涝标准。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基本建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构筑”上调下防、库堤结合、疏挡并举、滞泄并重”的防洪减灾体系,逐步实现由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本项目堤防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工程等别为3级符合第五节、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维护河湖健康1、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2、江河湖库水系连通连通区域内沟渠水系,综合采用拦污、截污、引流、修复等措施,有效解决区域水资源及水生态问题,构建“引排自如、循环通畅、蓄泄兼筹、调控自如"生态水网。根据区域水系格局和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制定水系连通方案,打通隔阻,疏通水系,调活水体,构建“水体流动、水少可补、水多可排、水脏可换”的城乡水网格局。3、水利风景区和特色水乡水镇建设加大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做好对水利工程遗址、代表性水工建筑物和水利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推动水文化宣传载体建设,大力开展市民水科普,培育节水绿色新文化,深入开展水文化理论研究,不断丰富湖湘水文化,提炼符合新时代的水文化品牌本项目属于防洪工程,在不降低河堤原有防洪能力的前提下,对河堤、植被及附属建筑物进行修复等,水土保持、环境提升、配套设施等工程措施符合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湘潭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要求。1.2与湘江流域综合规划符合性分析表1-3与湘江流域综合规划符合性分析一览表规划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县城及县级市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干支流乡镇、大片农田及人口较集中的区域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拟定其防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本项目堤防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工程等别为3级符合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湘江流域综合规划要求。1.3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N7610防洪除涝设施管理”,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本工程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二、水利”的“3、防洪提升工程:江河湖海堤防建设及河道治理工程”,为鼓励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4 “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1)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V湖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湘政发201820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湘政发(2020)12号)、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潭政发(2020)12号),经建设单位咨询自然资源部门,本项目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因此项目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规定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其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施工期间主要产生扬尘和噪声污染,污染源强度较低,通过针对性污染防治措施处理后,项目扬尘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不会降低周围区域空气环境、声环境功能,施工期无生产废水外排。项目排放的各项污染物经相应措施处理后对周围环境很小,不会改变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生产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电源、水资源等,不属于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和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本项目资源能源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项目所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土地资源消耗符合要求,因此项目符合资源利用上限要求。(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根据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潭政发(2020)12号)中“附件3湘潭市生态环境管控基本要求”,符合性详见下表。表14与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符合性分析属性/区域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空间布局约束1 .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两高”行业项Fl。2 .严格控制火电、水泥、砖瓦、化工等本项目为允许类项目,不属于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符合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的高污染项目。3.严格环境准入,严格限制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家具制造、制药等高VOCS排放建设项目,新建涉VOCS排放的工业企业要入园区,试行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或倍量削减替代。强化末端治理。加快推进汽车制造、有机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沥青搅拌、注塑、卷材等重点行业企业VOCS治理,在主要排放环节安装集气罩或密闭式要压收集装置。污染物排放管控1.废气:(I)深化工业锅炉、窑炉治理。严格本项口施工人员食宿均依托周边生活设施,施工废水回用于机械冲洗,不外排:施工期废气采取加强管理、洒水、覆盖等措施,不会对周边大气造成明显不利影响;a执行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落后产能和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所有20蒸吨以下的锅炉执行特别排放限值,达不到排放要求的锅炉一律停产改造,20蒸吨以上的燃煤锅炉要求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未制订行业排放标准的其他工业炉窑,按照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不高于50、200、300亳克/立方米的标准执行。达不到相关要求的工业炉窑,特护期内实施停产整治O(2)加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摸底排查,加快钢铁、建材、有色、火电、焦化等行业企业以及锅炉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治理。工业生产企业采取密闭、围挡、遮盖、清扫、洒水等措施,施工过程中噪声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能够实现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不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减少内部物料堆存、传输、装卸等环节产生的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3)水泥行业、钢铁工业、炼焦工业、铁合金工业、铅锌工业、锡镶汞工业、铜银钻工.业、再生铜铝铅锌工业、铝工业、镁钛工业、钮工业、无机化学工业、合成树脂工业、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学工业等相关行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超低排要求。(4)加强特护期涉气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加强错峰生产、限产工作,建立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提用尿素质量及使用情况;对物流园区、货物集散地、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工业企业等车辆停放集中的.重点场所,开展入户监督抽测。(5)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控制装置、车载诊断系统、尾气排放达标情况等监督抽查,同步抽测车用燃油、车秸杆以及其他经燃烧可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严禁黄土裸露;严禁各类建筑废料堆场、渣土堆场。(6)严禁露天焚烧,全市范围内严禁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杂草落叶、农作物建筑工地、矿山等场地非作业面裸露黄土;严禁违法施工:严禁违法贮存物料;严禁违法排放油烟;严禁违法排放废气:严禁违法处置渣土;严禁车辆带泥上路;严禁在禁燃区域禁燃时段燃放烟花爆竹;严禁高排放车辆限行时段在限行区域行叽2.废水:(1)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治理。实施完成皮革、钢铁、食品、氧化锌等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项目。湘潭县易污水接管率必须达到100%,制定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方案,严禁已取缔的“十小”企业反弹。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滞、渗、蓄、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2)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加大湘潭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力度,对材质落后的供拆解。禁止生活污水排放达不到要求的内河运输船舶以及单壳化学品船、600吨载重吨以上的单壳油船进入湘江。(3)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限期淘汰不能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船舶,规范拆船行为,禁止冲滩航行。加快港口码头垃圾接收、转运及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等接收处置能力及污染I事故应急能力。加强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管理,制定落实整治措施。持续深入开展湘江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同步推进洞水、涟水和水府庙库区水域非法码头渡口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沙石码头规范化建设。(4)完成新轮入河排污口普查,以湘江干流为重点,全面清查各类排污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实施分类管理,制定落实整治措施。持续深入开展湘江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同步推进洞水、涟水和水府庙库区水域非法码头渡口整治工作,加快推进砂石码头规范化建设J环境风险防控1.协同推进长株潭大气联防联控,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抓好污染减排、本项目周边并未发现濒危野生动植物,不涉及水域,施工范围内距离杨嘉桥镇峡山口涟水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陆域保护区38m符合降尘控车,加强执法监管,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立体网络。提升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能力,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对重点行业企业实行差异化的错峰生产。2.石化生产存贮销售企业和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应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加油站地下油罐全部更新为双层款或完成防渗池设置。3.在生产集中区和生活集中区,以及饮用水水源地、油气化学品输送管道和重要交通运输通道之间,建立风险防范隔离阻断设施。对污染场地、老旧油污管道进行风险评估,组织开展污染地块修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规范,加强对加油加气站、石油库等重大危险源和危险品运输的管理。4.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可追溯管理,逐步淘汰高风险农药。强化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外来物种管理,加快灭除外来有害物种。加强动植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大重大疫情阻截扑灭力度,最大限度阻裁控制外来疫情传入。加强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严格划定濒危野生生物资源保护区域,建立完善保护管理制度。组织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开展专项救护,实施禁渔制度和水生生物人工增殖放流。5.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尾矿库企业等应.当编制和实施环境应急预案。鼓励其他企业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并备案J资源开发效率要求1.能源:严格开展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降低单位GDP能耗水平。控本项目使用能源主要为电能,本项目不涉及农业农Eg整治符合制全市煤炭消费总量,非化石能源占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规定标准,煤炭占比一次能源比重和电燥占煤炭消费比重达到省级相关要求。2.水资源:强化工业节水,淘汰落后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重点开展火电、钢铁、石化、化工、印染、造纸、食品等高耗水工业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对用水大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对主要工业用水大户逐年下达用水计划。对耗水重点行.业实施强制性用水定额标准,加强湘潭市钢铁、火电、化工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推行废水零排放。3.土地资源: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工业项目,商业旅游、农民宅基地、设施农业用地等建设项目在选址时应尽量利用未利用地及闲置土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不占水田。综上,项目符合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潭政发(2020)12号)中相关要求。;编码为本项目杨嘉桥堤段位于杨嘉桥镇,环境管控单五ZH43032120002,属于重点管控单元。j准入清单一览表表15杨嘉桥镇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寸管控纬度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空间布局约束杨嘉桥镇:1、杨嘉桥镇区、龙华村、西花村、旷本项目为防洪除涝,岸线保护、保护水源地改善环境的民生项目,对场地原有绿化进行保留,局部进行修复,有利于水源地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防洪除涝符合家山村为综合型村庄,是区域的行政、商贸、居住、旅游等多种功能的集合体:碧源村、三合村、洞合村等为农业型村庄,以发展都市农业和农业种植为主;2、根据湖南省湘潭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湘潭县杨嘉桥煤、铁限制开采区不新设铁矿采矿权,退出煤矿开采,对海泡石粘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重点加强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污染物排放管控1、根据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划定长沙等14个市州第二批乡镇级“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函(湘环西2019231号),在湘潭县杨本项目属于防洪工程,在不降低河堤原有防洪能力的前提下,提升防洪能力,进行沿岸堤防加固,对河堤及附属建筑物进行修复、水土保持及配套设施等工程措施符合嘉桥镇峡山口涟水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界标、警示牌、宣传牌,在一级保护区周边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设置隔离防护设施,彻底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污荣源,制定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和污染隐患消除;2、根据湖南省湘潭市退出类小水电“一站一策”实施方案,相潭县杨嘉桥镇石壁岭电站为退出类小水电站,必须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保证生态流量下泄,因地制宜采取河床清外整治、建设生态堰坝、采取增殖放流、河岸绿化等修复措施,改善流域梯级水电站周边水环境、水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加强湘潭县杨嘉桥镇峡山口涟水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建设,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环境风险应急演练。开展集中式饮用严格执行,本项目不涉及水域3水水源地水质常规监测,掌握水环境质量情况。资源开发效率要求1、能源: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天本项Fl使用能源主要为电能,本项目不涉及农业农田整治符合然气、太阳能、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引导鼓励单位和经营商户使用清洁能源。2、水资源:强化农业节水,加快重大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加快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土地资源:结合湘潭县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省级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县建设,集中力量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整治,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力推进村庄整治,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湘潭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主要集中在杨嘉接等区域J综上,项目符合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潭政发(2020)12号)中相关要求。1.5与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符合性分析表1-6与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符合性分析一览表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第二十五条禁止在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渠),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己经设置排污口(渠)、建成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省人民政府规定期限内组织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本项目不属于生产类项目,本项目不涉及河道清淤等涉水工程,不涉及水域,施工范围内距离杨嘉桥镇峡山口涟水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陆域保护区最近距离为38m,且本项目为防洪除涝,岸线保护、保护水源地改善环境的民生项目,对场地原有符合第二十六条禁止在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渠),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经设置排污口(渠)、建成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省人民政府规定期限内组织拆除或者关闭绿化进行保留,局部进行修复,有利于水源地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有利符合于防洪除涝。不会在保护区域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要求。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表21项目地理位置堤段名称建设地点经纬度长度(km)所在河流在系所水杨嘉桥堤段起点桩号K12+915位于陈家港闸,终点桩号K18+560位于狮子山工程起点:112°47'36.169”,27°50'l8.040"工程终点:112。49'34.107”,27。48'56.215"5.645涟水湘江流域项目组成及规模2.1项目背景1、基本情况涟水河湘潭县段位于涟水河下游,由卓江提、沿河堤、杨嘉桥堤、石潭堤、白托堤、建中堤、古城堤组成,全长35.32公里,保护面积33.50平方公里,保护人口18.03万人。多年以来,该河段堤防存在堤顶高程不达标,堤基、堤身渗漏、岸坡冲刷严重等问题,给地方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快对涟水河堤防进行治理刻不容缓。湘潭县涟水河治理工程(一期)治理的杨嘉桥堤段(起点桩号K3+600位于茶园屋场,途经新塘福祥湾,终点桩号K6+700位于烈雁金河出口)。本次二期拟治理的堤段是杨嘉桥堤段(起点桩号K12+915位于陈家港闸,终点桩号K18+560位于狮子山),治理总长度为5.645km。目前治理段河堤还存在堤顶高程不达标,堤基、堤身渗漏、岸坡冲刷严重等问题,给防洪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加快对涟水河堤防进行治理刻不容缓。为保证大堤内居民和农田的安全,湘潭县水利局拟对该堤段进行修缮加固,本次确定对杨嘉桥堤段按50年一遇标准、3级堤防进行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对现有堤防进行加高陪厚,达到设计标准;对迎水面堤坡进行护脚、护坡;对险工险段进行除险设计;对沿线附建物进行除险加固。湘潭县涟水堤防治理工程保护乡镇人口约为18.03万人,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城市防洪工程等别为IV等,对应的防洪标准为20且V50年一遇;根据湖南省湘潭市城市水利规划(2016-2030)规划湘潭县杨嘉桥片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工程等别为3级;故本次确定杨嘉桥堤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工程级别为3级。2、建设的必要性根据湘潭县目前防洪工程的现状和近几年来的洪灾损失情况,本次湘潭县防洪保护圈涟水段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设和完善必要的防洪排涝设施,形成封闭的防洪保护圈,提高湘潭县整体防洪的能力,增强城市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减轻洪水对城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为湘潭县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提高湘潭县城市防洪工程的总体防洪能力,减少洪灾损失,促进县城经济繁荣,因此对此堤段进行加固意义重大,而且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2022年3月1日湘潭县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组织专家对湘潭县涟水河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于2022年3月4日取得了湘潭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湘潭县涟水河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潭县发改审(2022)3号)。2022年8月湘潭县水利局委托湖南九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湘潭县涟水河(二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并于2023年2月1日取得了湘潭市水利局关于湘潭县涟水河(二期)治理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潭市水字(2023)9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本项目属于分类管理名录“五十一、水利”中的“127.防洪除涝工程-其他”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湘潭县水利建设项目中心特委托湖南中璟太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为此,我公司环评技术人员在现场踏勘、环境状况调查、资料收集以及分析工程内容等工作基础上,编制出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2.2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湘潭县涟水河(二期)治理工程;建设单位:湘潭县水利建设项目中心;建设地点:具体地理位置和经纬度详见表2-1;建设性质:改建;主要建设内容:对现有堤防进行加高陪摩,达到设计标准;对迎水面堤坡进行护脚、护坡;对险工险段进行除险设计;对沿线附建物进行除险加固;本项目不涉及河道清淤等涉水工程。治理总长度:5.645km;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工程级别为3级;项目投资:总投资6141.7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65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68%;施工工期:2024年4月2024年10月。2.3 项目组成项目组成详见下表。表22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类别项目名称建设内容与规模主体工程堤防加高培厚堤顶高程确定为设计洪水位+超高水位,确定堤顶宽度不小于6.0m、确定迎水面坡比不陡于1:2护岸护坡本次湘潭县涟水河二期治理工程杨嘉桥堤为土堤,治理总长度5.645km。本次治理段3.2Ikm现状未护砌,全线堤段堤顶高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本次拟对全段5.645km进行加高并增设防浪墙,对迎水侧进行削坡整形处理,对治理段3.21km迎水面进行护坡护岸设计堤顶路面采用20OmmC30碎路面,以满足防汛、管理要求险工险段桩号K14+980K15+500长0.52km、Kl5+600K16+680长1.08km、K17+040K17+340长0.3km,合计总长1.9km,该段大堤堤身单薄,大堤填筑土密实度较差,且含较多石英粉砂,渗透性较高,上部粘性土厚度较薄,汛期高水位持续时在堤内水塘等地势低洼处易发生管涌等险情。本次拟对其进行高喷灌浆防渗处理辅助工程建筑物设计本次湘潭县涟水河二期治理工程范围内主要涉及大王坝低排闸需进行除险加固设计,大王坝低排闸现状为石板涵,目前垮塌严重,本次拟对其进行拆除重建临时工程施工交通工程对外交通主要通过公路,工程区己建有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均可通汽车,对外交通较为方便施工临建区本工程施工临建区主要为钢筋加工、木材加工等场地,主要沿堤线布置在工程临时征地范围,施工临时区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取土场本工程设置I处取土场,需从取土场取土约0.5万m3,旷家新村取土场位于工程区右岸杨嘉桥镇旷家新村,平均可开采深度5.0m,土料质量和储量均满足要求,距施工场地平均运距5km左右。取土场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弃上场本工程需弃土2.11万m3,本工程设置1处弃土场,弃土主要为清表渣土,弃土场拟在取土场开挖形成的沟壑中进行弃土,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施工导流杨嘉桥堤段长航施工期洪水位为33.8734.20m,由于本工程堤防开挖的最低基底高程为33.72m左右,比施工期洪水位低,故施工时也需要设置围堰施工生活区本工程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餐饮依托附近民房公用工程供水施工用水采用ISlOO80125水泵2台,备用2台,从河道直接抽取,生活用水就近接自来水供电施工现场附近有高压线路,可临时拉线以供施工用电,电源电压等级380/220V环保工程施工期废气施工设置围挡;对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如限载、限速等废水施工期设置沉淀池、截排水沟,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依托周边居民现有的设施处理噪声加强机动车运输管理,合理控制道路车流量和车速和车辆鸣号,避免车辆拥挤,并设置限速、禁鸣等标志,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固废土石方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生活垃圾设置垃圾收集桶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回收,不能回收的运至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水土保持施工期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复垦或植被恢复;严格执行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范围,禁止破坏项目占地外的植被2.4 施工期主要设备表23施工期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挖掘机Im3台32自卸汽车8t台43推土机74w台24搅拌机0.4m3台25振捣器插入式,1.lkW台36履带式拖拉机74kw27蛙式打夯机2.8W台38洒水车5t台29水泵IS65-50-80A台110内燃压路机12-15t台211电动移动式空压机6m3min台212交流电焊机25kVA台213水泵IS100-80-125台214灌浆泵BW250/50台115油压钻机XU-100型台116灰浆搅拌机0.2m3台12.5 施工期主要原辅材料施工期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见下表。表24施工期主要原辅材料一览表名称年用量来源水泥16741.07t附近水泥销售处钢筋256.05t附近建材市场采购砂10582.30m3从河口镇采购碎石18810.57m3射埠镇方上桥采石场柴油19.18t来源于加油站,本项目不储存汽油560.23t生态砖0.15万11P附近采购草籽182kg附近采购2.6 土石方工程本工程设计优先考虑根据地形、地质结构,减少了土石方量,本工程不涉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主体工程设计时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设计方案,以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和废弃量,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本工程主体工程土方开挖量0.5万11主体工程土方填筑量6.05万n?。经平衡计算,主体工程土方开挖利用料总量3.44万m3,土石方开挖弃料2.11万nA料场取土0.5万m土石方平衡表具体见下表。表25土石方平衡一览表工程分区挖方万11?填方万11?本区利用万n?借方万n?弃方万11?土方去向土方去向土方去向土方去向土方去向堤防工程区5.553.943.44填方0.5取土场2.11弃土场弃土场区(位于取土场)2.11堤防工程区弃方取土场区0.5堤防工程区取±小计6.056.053.440.52.112.7施工临时占地情况本项目建设占地主要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总占地38.21亩,其中:永久占地32.07亩,临时占地6.14亩。表26工程扰动地表面积表项目分区合计(亩)备注主体工程区32.07永久占地取土场1.55临时占地弃土场1.20临时占地施工临建区1.58临时占地施工道路区1.81临时占地合计38.21/总平面及现场2.8工程布局情况1、堤防工程堤线:设计堤段堤顶由现有的46m拓宽至不低于6m,堤高约加高0.30.7m,全线布设防浪墙;堤顶线基本按现状堤顶线,以原堤顶靠迎水面侧堤线为基准往堤内进行拓宽,堤内侧的水塘用土回填,堤脚线平行于堤顶线。堤距:工程区河道平顺,河面较宽,河道内无河坝等阻洪建筑物,河道水位无抬升,布对防洪无影响。根据堤距布置原则及现状河道断面实测资料,结合河势变化、沿河两岸地置形条件及兼顾城市建设等可知原堤距合理。堤型:采用均质土堤。2、堤身防浪墙设置在堤顶迎水面侧,采用C25钢筋碎防浪墙的形式,宽0.3m,高1.5m,深入堤顶结构05m0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第7.4.1条,3级堤防及以下顶宽不小于3m,考虑到防汛抗洪抢险交通要求以及周边居民车辆出行要求,本次堤顶设计采用20Omm厚C30佐路面,顶宽取6m。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第651条,堤坡应据堤防等级、堤身结构、堤基、筑堤土质、风浪情况、护坡型式、堤高、施工及运用条件等确定。本次设计对全线堤防采用内外统一坡比,外坡坡比为1:2.0,内坡坡比为1:2.0o3、堤防加固土堤加培采用了上削下培的措施,有河滩的地方适当培迎水坡,但不侵占行洪断面。为保证新培土的压实度及其与老土层结合良好,土堤加培前必须彻底清除表层松土、杂填土、建筑物垃圾、植物根茎,清基厚度不小于30cm,清基应超过设计边线50cm。土料分层填筑,层厚不大于30cm,采用进占法铺料,结合部位采用后退法,新老堤结合部位挖成台阶状。机械碾压方向应平行堤轴线,相邻两个工作面碾迹的搭接长度为36m,边角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填筑施工时应预留0.35m沉降量。土料的铺料与压实应连续进行,如间隔时间长,其表面应刨毛或洒水湿润。堤身全断面施工完毕,应削坡清堤,并拍打平实。4、护坡与护岸本次拟治理的堤段总长度为5.645kmo本次治理段3.2Ikm未护砌,全线堤段堤顶高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本次拟对其进行加高并对迎水侧进行削坡整形处理,对本段3.2Ikm迎水面进行护坡护岸设计。5、护脚为增加迎水坡护坡的稳定性及护临水侧坡脚受冲刷,在迎水面堤基坡脚处设置C25碎挡墙护脚。6、堤身、堤基防渗处理本次设计险工段防渗措施:堤身、堤基进行高喷灌浆处理。7、穿堤建筑物大王坝低排闸现状为石板涵,目前垮塌较为严重,本次拟对大王坝低排闸进行拆除重建。本次大王坝低排闸拆除原石板涵,新建C25钢筋碎箱涵,箱涵尺寸为1.OXI.2m(宽X高),总长度为37m,新建出口段闸室,增设拍门,新建泄槽及消力池。2.9施工设施布置1、基本原则施工总布置方案遵循因地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经济的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根据本工程施工场地平坦开阔,布置集中在堤防周围,故生产设施主要随施工点布置,生活设施可以集中布置。(2)尽量租用城区现有的设施,利用地形条件,搭设临时工棚。2、施工设施布置本工程是以土方开挖、土方填筑、浆砌石砌筑、碎浇筑等为主的项目,施工布置主要是施工临时设施布置、施工道路和取弃土区的规划。本工程施工项目比较简单,战线较长,故施工布置应遵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经济等原则,采取沿堤线分段布置方式,施工辅助设施一般布置在堤内开敞地带、新修涵闸附近,要求便于施工、节约能源、减少运输、提高效率,工程完工后恢复城市绿地或耕地。租借附近的民房要便于管理和联系,尽量少占用耕地和居民拆迁。3、施工临建地:本项目施工工厂、施工仓库等临时房屋建筑主要沿堤线布置在工程临时征地范围内。4、生产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布置:本工程需租用当地民房作为生产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施工临时设施建筑面积及占地面积一览表详见下表。表2-7施工临时设施建筑面积及占地面积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备注1钢筋加工m2180300/2砂浆拌合站m2200300移动式3机械(汽车)修配站m260120集中布置4木材加工m2120160分散布置5配电间m2200240/6仓库m280120集中布置7生活办公设施m2600760租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