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的一生.docx
黎元洪的一生简介:黎元洪(1864年T928年)字宋卿,汉族,湖北黄陂人。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入海军服役。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战后投靠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袁世凯死后,由副总统继任总统。1922年,他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为脑溢血在天津去世。黎死后,以国葬的形式葬在土公山。黎元洪,原名秉经,字宋卿。祖籍湖北省黄陂县新城乡(今属大悟县彭店乡)黎家河村,1864年10月19日(清同治三年九月十九日)生于汉阳,黎氏诗书传家1869年黎秉经开始读书识字。1872年,黎朝相迫于生计再次投军(注3),黎家便寄居在亲戚家的一栋屋子里,靠祖父黎国荣小本经营杂货惨淡度日,不久祖父去世,家庭生活濒于绝境。黎元洪曾与姐姐黎元平一起讨过米,姐姐元平被送到汉阳河泊所一户姓苏的打渔人家做童养媳,黎元洪被送回到黄陂老家,替居住在田家河(与黎家河是邻村)的姑父田秀庭放牛(注4),不久又被送回汉阳。直到父亲黎朝相以晌银接济家用后,生活才有转机,还入塾读书。1877年,黎秉经不幸染疾较重,黎朝相(已升为把总)赶回汉阳探视,决定将家小迁往天津宁河县北塘,动身前给黎秉经和吴敬君订亲,携吴敬君同往北塘,黎秉经从师季雨霖继续学业,常常苦读到夜阑之时,读书之余经常去兵营观看,并受父亲影响(注5),渐渐产生了弃文修武之念。1878年11月10日,黎元洪辍学,一度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1879年,黎朝相出于对儿子前程的考虑,又千方百计地把黎元洪送入塾中读书。1880年,黎朝相续娶北塘崔氏为妻。1883年春,黎秉经报考入北洋天津水师学堂,被分派学习管轮专业,以元洪为名、宋卿为字,黎元洪虽天资不敏,但勤勉努力,各科成绩均优,且为人谨厚有长者风。1884年1月黎元洪与吴敬君完婚。2月26日黎朝相病故,黎元洪守丧至年终,经济陷入困境。1885年春回水师学堂学习。1887年终被学堂特予嘉奖。1888年春,黎元洪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获优等,被赏六品顶戴,5月赴北洋海军各战舰实习,经上舰实习后被派往“来远”号上差遣,以把总候补,尽先拨补。1890年3月,黎元洪奉调广东水师,任“广甲”号三管轮,负责照料轮机的发动、保养、维修和相关的燃料储备,他忠于职守,技术擅长,颇得上下好评。1891年5月23日开始,清政府对海军进行校阅,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山东巡抚张曜指挥,校阅后上折奏请对有功人员奖叙,黎元洪也在其中,旨准以千总尽先补用。1892年又晋为“广甲”二管轮。1893年3月,两广总督李翰章以黎元洪“频年操巡,久历风涛,著有劳绩”,为他请赏五品顶戴,并颁发了功牌。1893年9月,黎元洪所在之“广甲”舰远航,当舰船巡行到广州时,正值孙中山由澳门迁往广州鼓吹革命,黎元洪第一次与孙中山见面,也是第一次听到关于民族革命的宣传。1894年5月7日开始,清政府进行第二次海军校阅,黎元洪再次随舰前往,时中日两国军队已在朝鲜成对峙之势,因此校阅后“广甲”等舰被命令暂不南下,为向朝鲜运送清军护航。7月25日,日军在朝鲜牙山向清政府援朝军队突然发动进攻,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9月12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指挥舰队由威海卫军港出发,护送淮军刘盛体部从鸭绿江口登岸,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海面,17日上午11时许,日本联合舰队来袭,黄海大海战打响,“广甲”号(管带吴敬荣)与北洋海军“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在第四队。战斗打响后不久方伯谦即仓皇逃离作战水域(注6),“广甲”号紧随其后驶离,打乱了整个作战序列。“广甲”出逃后在大连湾三山岛附近搁浅,23日被日舰“浪速”号和“秋津洲”号发现,吴敬荣害怕被俘,竟下令毁船,黎元洪等慌忙跳海逃生,展转到旅顺,又步行回到天津北塘的家中,听候清朝政府的召用。这时清廷正追究“济远”“广甲”两舰临阵逃脱的责任,方伯谦被处死,吴敬荣被革职留营效力,黎元洪被监禁数月后释放,决计另谋出路。1895年2月往南京投奔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黎元洪举止仪态稳重、见解缜密周详,张之洞赞他是不可多得的干练之才,3月委任炮台监制负责修建狮子山、幕府山、清凉山、乌龙山炮台工程。12月炮台工程完竣后,张之洞又向朝廷保举黎元洪忠勇可靠、堪当重任,任命为南京炮台的总教习。1896年3月11日,张之洞交卸两江篆务、回湖广总督本任时,将黎元洪带往湖北,任护军后营帮带,参与训练新军。1898年2月赴日本考察骑兵,被分派到禁卫骑兵联队练习(注7),5月自日本回国,建议张之洞派员赴日本学习军事。1899年2月任各营教练官。4月,法国军官罗勃尔利到鄂参观,向统制张彪提出一系列军事问题,张彪瞠目不能言,黎元洪为免外人轻视,一代答,罗勃尔利盛赞黎元洪是“知兵之将”。10月黎元洪再次赴日本,考察马、步队教育、军纪及兵法。1900年5月自日本回武昌,任护军马队第一营帮带,兼训练新兵事宜。1901年4月10日,黎元洪胞弟黎元泽病亡。6月,张之洞奏保黎元洪免补千总守备,以都司尽先补用。9月,黎元洪又遵照顺直赈捐例,报捐三品顶戴。1901年9月赴日本仙台观秋操,被邀为陪览官,并获得双光旭日纪念章,11月返武昌,协助张之洞制定了湖北练兵要义,共十条(注8)。1902年3月,张之洞采纳黎元洪的建议,通令水陆各营将领,禁止违例擅杀士兵,又将武备学堂、防营将弁学堂改为武备高等学堂,另外还设立了武备普通中学堂,任命黎元洪为监督,借以培训新军各级军官。12月4日,黎元洪被调入督标中营,以尽先补用都司差遣,他能严守军纪,与士兵同甘共苦,在等级森严的清末军界实属不易。1904年8月任湖北新军护军前锋一、二、三、四营督带,建议将湖北军队编练为两镇。1905年1月娶妾危红宝,改名黎本危(后改危文绣)。1905年1月30日,练兵处襄办大臣、兵部侍郎铁良观看湖北新军各部在武昌城内右旗营操练表演,操演完毕,铁良当场发表演说,对湖北新军给予高度评价(注9)。12月7日,张之洞上奏清朝政府,黎元洪以游击用,并委为湖北新军第二镇第三协统领兼护该镇统制。1906年4月29日随镇改编,任第八镇(统制官张彪)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月俸银为五百两,后又兼陆军小学堂会办,复晋为副将衔游击。10月22日始,清政府在河南彰德举行第二次秋操,当时参加演习的清军分组为“南军”(由鄂豫新军抽调)与“北军”(由北洋军抽调)相互对垒。张彪自知不能胜任,就举荐黎元洪自代,黎元洪指挥得体,各种作战命令均能在五分钟内下达,获得中外观操者们的普遍好评。1907年7月,赵尔巽调任湖广总督,对黎元洪亦颇赏识。1908年春任中军副将。1908年5月,赵尔巽因调补四川总督离开湖北,湖广总督由陈夔龙继任,张彪巴结陈夔龙,陈夔龙很想借故揭参黎元洪,只是由于黎元洪在湖北军界的声望和能力无人能及,陈夔龙才不敢轻易下手。11月18日始,清政府依例又在太湖举行秋操,本次秋操“南军”由湖北的第二十一混成协加第八镇部分官兵组成,“北军”则由驻南京第九镇及驻江苏另外两标合并组成,名义上“南军”仍由张彪负责,实际上还是黎元洪指挥。操演三天,“南军”斗志昂扬,“北军”三战皆败,秋操结束后,黎元洪获奖叙,补协都统衔,赏顶戴花翎,兼南昌陆军特别学堂会办。1909年11月,黎元洪以军界代表身份参加“湖北铁路协会”,壮大了保路斗争的声势。因黎元洪处理革命党起义圆滑有度,表现得较为开通豁达,绝少用狂暴滥杀的手段,先后保护了刘静庵、季雨霖等革命激进分子,并听任营中士兵剪辫,被社会赞为“爱护当兵文人、厚重知兵”的“当时名将”。1909年11月23日,瑞澄调任湖广总督,对黎元洪很不放心(注10)。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洪山宝通寺开会,蒋翊武正式提出起义时推黎元洪为临时都督。10月2日开始武昌全城实行戒严,黎元洪亲率二十一混成协的步兵沿街巡逻,建议瑞澄暂不更换楚望台军械库守卫部队,传令该混成协各标、营、队于八月十四日(10月5日)一律置备酒席,提前庆祝中秋,第二天(10月6日为中秋节,革命党本打算当日起义)照常上操,以防不测,革命党未敢发动。10月9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在宝善里14号屋内赶制炸弹,不慎引起爆炸,已制好的炸弹及起义用的旗帜、文告、印信、名册均被搜去,几名来不及走脱的党人和有关人员也一并被捕,瑞澄拒绝了黎元洪“缓办”的建议,令大批军警在武汉三镇大肆搜捕,形势危急,黎元洪赶回设在第四十一标的协司令部,严阵以防。10月10日晚8时,驻城外塘角的二十一混成协的辎重队和驻城内紫阳湖旁的第八镇工程八营的党人几乎同时动作,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革命党人直扑楚望台将军械库占领,然后又向总督衙门和第八镇司令部等军政机关发起猛攻,黎元洪亲带领管带、队官巡营,下令禁止士兵出营,四十一标的士兵不顾黎元洪的阻拦,准备冲出营房,响应革命,黎元洪自知已经无法阻止士兵投向革命,便命令军官各自回营,自己乘乱离开军营,来到黄土坡刘文吉家暂避一时。10月11日晨,革命党人吴兆麟、蔡济民派兵到黄土坡的黎元洪寓所,黎在众人的强迫簇拥下到达楚望台,下午在咨议局被推举为湖北都督,黎元洪竟成为“首义英雄”,他在党人的逼迫下不敢坚辞都督,革命党仍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名义发布安民布告(注11)。11日晚,清军第三十标一营的旗兵百余人突袭军政府所在的珞议局,黎元洪乘乱回家,革命党人程正瀛立即率一排士兵赶往黎元洪的住宅,以保护名义把黎元洪监视起来,旋转至原二十一协司令部。12日清晨,黎元洪在革命党人的“护送”下回到珞议局,被安置在前楼东的房间内,由测绘学堂的学生军严密监视,“木偶尸居,不划一策”,革命党人曾欲杀掉他另换都督。10月13日晨,革命党人炮队一营及步兵一队向清楚豫、楚村、江清三舰射击,双方炮战达两小时之久,楚豫、江清两舰被击伤,逃向下游,黎元洪很受震动,对清政府的幻想渐渐破灭,剪去发辫,并在下午的军事会议上发表了他任职后的首次演说,宣布“不计成败利钝,与诸君共生死”,会上掌声雷动,黎元洪由消极抵制变为积极附从,开始策反清军、着手与各国沟通。10月14日,湖北军政府发出招募新军文告,规定募得三、四十人者为排长,百人上下者为队长,仅三日内,扩步兵四协、马队一标、炮队二标、工程和辎重各一营、宪兵、军乐各一队。10月15日黎元洪召开会议,讨论作战计划,湖北军政府发布命令,迎战沿京汉路南下之荫昌部队,先击据汉口附近之敌,再向北进攻,阻止清军南下,黎以军政府都督名义发布檄全国文,宣扬反满复汉以及建立民国的宗旨。10月16日,居正与汤化龙等拿出军政府暂行条例二十四章,强调黎元洪的都督集权,明显排斥革命派。10月17日黎明,黎元洪戎装佩剑,在军政府官员的簇拥下来到武昌阅马场中央台前进行祭天大典,并发布祝文辞、誓师词(注12)等,全军跪拜,三呼万岁,汉口的外国领事团送来了表示愿意严守“中立”的照会。10月18日晨,黎元洪对革命军下达向刘家庙清军进攻的命令,19日革命军攻克刘家庙,追敌至三道桥,阳夏之战开始,200,21日的进攻受挫,临时指挥何锡藩因战事紧张辞职,黎元洪改任张景良为汉口临时指挥,张景良到汉口后却消极怠工,既无部署,更无计划,布防迟滞,局势变得分外严重。25日,革命党人召开会议,对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条例进行修订,对都督的职权重新有所限制和监督。10月26日起清军大举进攻,指挥官张景良暗通清军被处死。10月28日黄兴到武昌,黎元洪令人制大旗书“黄兴到“,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一时军心大振,双方经历了连续三天的血战,终因强弱不敌,无法扭转战局,31日革命军被迫放弃阵地,退入汉口的街巷之中,与敌军展开激烈的巷战。11月1日民军被迫撤离汉口。11月2日黎元洪拒绝了袁世凯和谈的要求,经黎元洪两次去信策动,满清海军海筹、海容、海琛三舰在九江率先反正,其余数舰也在数日后由汤荽铭率领响应革命。11月3日,黎元洪在湖北军政府门前的阅马厂上举行降重的拜将仪式,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11月16日夜,民军在炮队掩护下于襄河架浮桥,开始反攻汉口,17日晨败退,汉口反攻战的失败,严重挫伤了民军的士气。11月20日各省代表议决承认武昌军政府为民国中央政府,黎元洪为中央政府大都督。11月21日汉阳保卫战打响,22日黎元洪命海军第二舰队掩护革命军第三协由青山向逼家矶进攻,并致电独立各省请求援军,27日下午汉阳沦陷,民军牺牲三千多人,黄兴离鄂返沪,军政府陷入混乱,清军进一步施加军事压力,开炮猛轰武昌城内,黎元洪倾向南北和谈,28日黎元洪企图逃离都督府,遭张振武等面斥。11月30日黎元洪与随行人员准备出发逃离武昌,被党人范腾霄发现,张振武随即命两名党人监视黎元洪,12月1日获准离开。3日停战条款签订,江浙联军攻克南京,武昌士气大振,黎元洪又回到武昌。12月4日,在上海的各省代表会议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留沪各小代表关共和联合会大会,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湖北方面极表反对,通电要求取消黄兴的大元帅职位,6日各省代表推黎元洪为中央大都督,对外代表各省。12月12日,光复各省代表再议决由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21日黎元洪致电代表会,接受大元帅名义,并委黄兴代行大元帅职权。12月23日黎元洪召集鄂省及各省援军将领开会,将兵力划分为左、中、右三部,武昌为中央军(杜锡钧为总指挥),湘、桂援军为左翼军(赵恒锡为总指挥),皖、赣援军为右翼军(李烈钧为总指挥)。12月25日,孙中山自海外归来到达上海,29日各省代表会议在南京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黎元洪立即致电祝贺(注13),孙中山在回电中对黎元洪首义元勋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大总统,3日选黎元洪为副总统,兼领湖北都督,时人称孙、黎、黄为“开国三杰”。1月11日黎元洪下令北伐,北伐军为第一军(军长杜锡钧)、第二军(军长赵恒惕)、第三军(军长李烈钧)。1月16日,意图与同盟会抗衡的“民社”在上海正式成立,推举黎元洪为社长,孙武为副社长。2月上旬,南北议和达成最后妥协,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荐袁世凯继,15日临时参议院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20日选举黎元洪任临时副总统,他鼓动武昌和南京分裂,24日武汉“请以武昌为国都”。2月27日晚,“群英会”部分士兵以“打倒孙武”发动暴动,自称“二次革命”,黎元洪先是坐山观虎斗,最后出来收拾两败俱伤的残局,削弱湖北军政中党人的力量,独揽了湖北军政府的大权。3月3日,黎元洪致电各省各机关,纵论政府不立,会有“兵亡”、“民亡”、“国亡”、“种亡”的弥天大祸,而致祸之由就在于南北“争都之一念”,附和袁世凯定都北京。3月22日,黎元洪通电论外交、军政、财政、民政、教育之敝。4月6日黎元洪通告解除大元帅职务,改归袁世凯兼任。4月9日,卸任的孙中山应邀到汉口,黎元洪特派“联鲸”、“湖鹑”两艘兵轮前去迎接孙中山渡江到达武昌,隆重招待。4月10日,黎元洪通电力陈军人柄权之害,主张军民分治。13日袁世凯任命黎元洪兼领参谋总长。5月9日共和党成立,黎元洪被举为理事长。7月12日北京政府正式任命黎元洪以副总统兼领湖北都督,17日开始镇压湖北“三次革命”,按名册捕杀了党人数十名。8月13日,黎元洪发给袁世凯一封密电,以“怙权结党,桀鹫自恣,赴沪购枪,吞浊巨款,蛊惑军士,勾结土匪,破坏共和,昌谋不轨”的罪名,要求袁世凯将原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立予正法”,其随行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系同恶相济,并已一律处决,以昭炯戒”,15日袁世凯下达捕杀张振武密令,16日凌晨张振武和方维在北京被杀害,17日袁世凯公布了黎元洪电文,举国哗然,黎元洪处于千夫所指的尴尬境地(注14)。8月17日、19日、21日,黎元洪三次通电,申明杀张的理由,开脱自己,22日正式提出辞去各职,袁世凯发电挽留,26日通电对张振武、方维案自负责任,张振武一案的最终草草终结。9月7日,袁世凯颁令授黎元洪陆军上将(注15)。9月24日,黎元洪镇压了企图发动反黎起义的南胡马队的暴动,此后旬月之内,总共约千余党人死于黎元洪的屠杀。9月25日,北京政府以袁、孙、黄、黎“四伟人”的名义公布了八大政纲,制造了一种南北合谐的假象。10月9日黎元洪特授以大勋位,10日武昌举行盛大的“首义纪念”活动。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车站被刺,22日不治身亡,4月25日宋案证据全部公布,真相大白于天下。5月初到6月初,黎元洪摆出调停者的架式,采取“泪竭声嘶,南北哀告”的老套数,几次就宋案和善后借款问题通电,主旨是为袁世凯帮腔。5月29日进步党成立,黎元洪被举为理事长,拒绝了国民党人联合倒袁的要求。6月9日袁世凯免江西都督李烈钧职,以黎元洪兼领江西都督,黎飞书驰电,对江西遥控,在他的指挥下,欧阳武由九江赶赴南昌,接管了都督印信,下令取消军政司,解散兵站,停止征兵,并将与北洋军对峙的队伍撤回江西腹地。6月24日搜查了革命党人在汉口之民国日报社,25日逮捕谋在湖北举事之革命党人萧大满等四十余名,彻底消灭了意图推翻黎元洪的“改进团”。7月13日“二次革命”爆发,7月21日,驻沙洋的刘铁一团高举“湖北讨袁军”的旗帜,传檄各处,自称讨袁军鄂西总司令,黎元洪先后派出三个团又两个营的兵力往剿,刘铁被迫逃亡日本,二次革命仅历时两个月便告失败,孙中山、黄兴等人再次亡命海外。8月袁世凯授黎元洪以一等文虎勋章,又亲自书写了“民国柱石”的牌匾,派人专程去武昌送给黎元洪。8月5日,黎元洪领衔会同各省都督、民政长致电国会,主张先选举总统后定宪法。9月28日又一次致电国会,盛赞袁世凯“雄才伟略,卓绝一时,再造共和,易如反掌”,要求立即选举袁世凯为大总统,29日免兼江西都督。10月6日国会正式选举总统,袁世凯“当选”为总统,7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10日就职。11月7日,黎元洪派军警多人将设在龙王庙后街的国民党湖北支部查封,将抄搜出的国民党牌匾、印章、徽章、党证等予以销毁。11月12日,北洋政府从黎元洪请,取消各省议会国民党籍议员。11月15日国会停会后,袁世凯即以赴京参加典礼等名义几次电请黎元洪北上,黎几次推脱。12月8日,陆军总长段祺瑞受命到武昌以“磋商要政”为词“迎接”黎元洪入京,9日晚,黎元洪等十数人在陈宦的押解式的陪同下登车北上,10日袁世凯就公布了以段祺瑞暂代湖北都督的命令。12月11日早7时,黎元洪乘车抵达北京,欢迎仪式十分隆重,当晚下塌于南海瀛台,19日辞免湖北都督职,成为袁世凯的高级政治俘虏。12月22日,黎元洪领衔邀集各省都督、民政长联名通电,主张资谴议员、解散国会,以“政治会议取而代之“,24日通电脱离进步党。1924年5月11日,黎元洪回到天津,绝口不谈政治,闭门谢客,黎晚年致力于实业,总投资额达二百万元。12月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应邀北上,途经天津,下塌张园,黎元洪曾与李根源一起探视,段祺瑞执政府上台后,曾两次邀黎出山,均未理会。1926年10月下旬,黎元洪突患脑溢血,经名医诊疗,两个月后病情渐渐好转,到次年春,已基本恢复。1928年4月,蒋介石组织第二次北伐,兵锋迅速进入山东,向黎元洪投资的“中兴煤矿”强派债券和军饷,黎元洪精神上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心中隐隐不快,乃至诱发旧疾。5月25日,黎与夫人去英租界赛马场看赛马,突然昏倒,病势日益沉重,虽经名医抢救也无大效果。6月1日,黎元洪自知时日不多,便示意秘书瞿瀛起草遗嘱,告诫子女勿问政治,从事实业。6月3日晚22时,黎元洪终于不治病逝,4日入殓,8日南京国民政府即发布了优恤令(注28)。7月3日国民政府令实行国葬,7月16日至18日开祭,19日灵车出殡,灵车由武装军警五连之兵力护送,灵柩暂厝天津特别一区黎氏别墅待葬。9月16日蒋中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联名通电公告于众,于10月26日至28日在北平追悼黎元洪。1933年,国民政府将黎元洪及夫人吴敬君灵柩由天津运回湖北武昌,暂厝于洪山宝通寺法界宫的藏经石窟内。193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又在武昌为黎元洪夫妇举行了国葬典礼,全国下半旗致哀,墓地选在武昌卓刀泉南土宫山,墓园占地约百亩,至1938年11月武汉被日寇侵占时,尚未最后完工。1966年9月,黎元洪墓园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1981年10月武汉市政府拨款修复墓地与墓园,在原墓后侧修新墓一座,不久塌陷。2000年4月又再度由武汉市政府拨款修葺墓地。黎元洪后人1916年6月,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由于实权被皖系军阀段祺瑞牢牢握住,黎元洪又不甘心受制于人,最终形成“府院之争”。1917年7月,段祺瑞借口“张勋复辟”,逼黎元洪辞去总统要职。让冯国璋代理总统职务。1922年6月,段祺瑞下台,曹馄和吴佩孚又请黎元洪重任大总统。1923年6月,曹银贿选,黎元洪再次下野。可以说黎始终没能掌控国家实权。黎元洪离开政圈后,专门花几个月时间到日本开眼界,归国后牢记实业兴邦之教训,醉心于发展实业。晚年担任中兴煤矿董事长、黄陂商业银行总董事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董事。他投资兴办的企业就高达45家,其中银行大约有17家、工厂有12家、煤矿有6家、房地产10家,投资总数达300多万元。时人称黎元洪为“民国第一伟人”。如今,黎氏家族孙辈还有6人,其中大多移居国外。黎元洪去世时,将子孙后代叫到塌前,千叮咛万嘱咐:“政治就是白老虎,一定要远离”。不过,黎氏子孙后代骨子里自带强大的从政基因。其中,黎元洪的第三代后人黎昌晋,也就是黎元洪次子黎绍业的次子,就在天津踏入其从政之路,这也算背弃了祖训。他先后任全国工商联执委、天津市商会副会长、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黎元洪长子黎绍基也学习父辈留学日本。黎元洪离世后,黎绍基继承中兴煤矿并担任董事。1949年11月,北京全国交通运输会议上,黎绍基受到总理接见。黎昌晋的父亲黎绍业曾就读南开中学。黎元洪离世后,黎绍业与黎绍基共同经营实业,任全国政协委员。黎元洪传统观念很强,子孙成器后必定要在家乡兴学,因此黎家相当重视家乡教育。长女黎绍芬在哥伦比亚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后,黎元洪立马给了100OOO大洋,助她回武汉创办江汉大学,后因战乱没能实现,最终将钱捐给了武汉大学。如今,黎氏家族中大多数都移居海外而不愿回国发展,只是在国内进行一些简单的商业投资。因为他们心中一直有一个梗,那就是先人黎元洪墓当年被炸开,两具红漆木棺被抬出,尸体抛出棺外。虽然1981年、1991年拨发专款对墓地进行重建,但物是人非,剩下的仅为空坟一座。对于传统宗法极强的黎氏后人难免有些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