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学试题.docx
养猪生产学试题1闭卷适用专业年级:动物科学类专业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本试题一共五道大题,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阅卷入题分2010202030核分人得分注:1.答题的,请准确清楚地填写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国具有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按照体形外貌、生产性能和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型,BP: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和西南型,以及高原型。2、母猪的发情周期约为,天,平均妊娠期为114天。3、在猪的各种机体组织中,最早熟的组织是一神经组织,最晚熟的组织是_脂肪组织。4、在集约化养猪生产工艺中,一般将生产节律确定为天。5、在猪肉的加工工业上,通常将猪肉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除理想型猪肉(RFN)外,还包括PSE、DFD和RSE等三种劣质肉。6、猪的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主要有遗传力和重复力,以及遗传相关,这些参数对于准确估计相应性状的育种值是必不可少的。7、杂交个体通常表现出生活力和生殖力较强,生产性能较高,其性状的表型均值超过亲本均值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个体杂种优势、母本杂种优势以及父本杂种优势。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1、(T)相对其它家畜而言,猪的胚胎期和生后期都最短,故猪出生时发育不充分,初生期的生长强度大。2、(F)猪PSE肉和DFD肉(与遗传因素无关)的产生都是由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3、(F)猪的产仔数较高,故其繁殖性能具有较高的遗传力。4、(F)理论上讲,对猪的所有性状都可以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后进行遗传评估来加以选择而获得遗传进展。5、(T)用MinOIta测定肌肉的亮度和颜色时,1.值反应的是肌肉的亮度,1.值越高表明肌肉的颜色越浅。6、T)猪体内生成1千克的脂肪所消耗的能量比生成1千克的肌肉所消耗的能量要多。7、(7)在场内性能测定过程中,对后备个体应该任其自由采食以充分暴露其遗传上所具有的潜能。8、(尸)只要采取的措施得当,完全可以让1头母猪年产3.2胎仔猪。9、(F)对于配种准备期的母猪而言,如果母猪太瘦则会造成产后发情推迟等不良后果。故对于配种准备期的母猪重点要供给营养全面的日粮,以使其尽可能多地积累体脂为妊娠和哺乳阶段大量的营养消耗做好物质准备。10、(T)所谓的“三角定位”是指:采食、排泄、睡卧的定位。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1、PSE肉:PSE(pale-soft-exudative)肉:表现为肉色苍白、质地松软、表面渗水,其肌肉外观纹理粗燥、肌肉块互相分离、贮存时有水分渗出,严重时呈水煮样。这类肌肉的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发生变性,故其溶解性降低,因而乳化脂肪和系水的能力降低,并最终导致加工产量的降低。是最为常见,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劣质肉。2、母猪年生产力: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头断奶仔猪数。3、肉质:肉质就是肉的质量,它是肉品的组织学、营养学、卫生学和加工学特性的总和,是所有质量因素的总和。肉质性状既包括了客观性状如PH值、系水力、颜色等,又包括了主观性状如口感惬意度、嫩度和风味等。由于消费者所能感觉到的只是肉色、质地等感官特征,故肉质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其能否被市场接受。4、专门化品系:按照育种目标进行分化选择,具备某方面突出优点、配置在完整繁育体系内不同阶层的指定位置、承担专门任务的品系。5、全进全出:指同一批猪群同时转入、同时转出,按生产节律转群进行生产,全年不分季节均衡生产。四、简答题(任选做其中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哺乳仔猪有那些生理特点。答:(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储备有限;(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3)、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4)、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2、简述猪有哪些主要的与生产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答:(1)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2)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3)生长期短,周转快,积累脂肪的能力强;(4)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5)适应性强,分布广;(6)喜清洁,易调教;(7)定居漫游,群居位次明显。3、简述肉猪适时屠宰的重要意义。答:(1)从生理学角度考虑:在一定饲养管理条件下,肉猪达到一定体重时就达到了增重高峰,日增重开始逐渐下降;维持营养需要增多,饲料消耗增加,饲料转化率下降。此外,随着体重的增长,屠宰率提高,但胴体沉积脂肪比例增高,瘦肉率降低(据研究,体重在60T20公斤阶段,大致活重每增加10公斤,瘦肉率就下降0.5%)。(2)从经济角度考虑出栏体重越大,胴体就越肥,生产成本就越高。但活重过小就出售或屠宰也不经济,因为此时肥育不够,尚为达到经济成熟,瘦肉量少,屠宰率低。故应该在增重高峰过后不久屠宰为宜。4、简述进行后备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目的和意义。答:对后备种猪进行生产性能测定主要有如下作用:(1)、为个体遗传评估提供基础数据;(2)、为估计群体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提供信息;(3)、评价群体生产水平;(4)、为猪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5)、为各类杂交组合型间的配合力测定提供信息;(6)、为制定育种规划提供信息。5、简述测定站测定的优点和缺点?答:优点:(1)、有利于控制环境变异;(2)、有利于保持测定结果的客观性和中立性;(3)、方便进行特殊设备的配置和管理。缺点:(1)、测定成本高;(2)、测定规模小;(3)、不利于进行疾病控制,容易形成疾病传播;(4)、由于“环境-遗传”互作效应的存在,使得对于一些生产场而言,测定结果的代表性较差。五、论述题(任选做其中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论述如何提高母猪的产仔数;答:重点考虑从遗传和环境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应该突出配种、饲养、防疫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措施。2、什么是母猪的年生产力,为什么要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论述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技术措施;3、论述如何预防和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答:重点考虑如下几方面(1)、营养性;(2)、疾病性;(3)、环境性;(4)、断奶应激;4、你认为未来猪育种和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该如何应对?养猪生产学试题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将中国地方猪种按其体型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结合起源、地理分布和饲养管理特点、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自然条件和移民等社会因素进行划分,则内江猪属于西南型一型猪,藏猪属于富原一型猪,八眉猪属于华北_型猪、五指山猪属于二缅型猪种、太湖猪属于江海一型猪种、金华猪属于华中一型猪种。2、在猪的管理过程中,所谓的“三角定位”是指:采食、排泄和睡眠定位。3、猪的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主要有遗传力、重复力和遗传相关,这些参数对于准确估计相应性状的育种值是必不可少的。4、在进行后备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过程中,根据测定方式、测定场所和测定结果应用范围的不同,测定制度又可分为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5、后备种猪的选择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的选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断奶阶段选择、测定结束阶段选择、母猪的繁殖配种和繁殖阶段选择和终选阶段。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V”,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K(F)猪的视觉极其灵敏。2、(T)用MinoItn测定肌肉的亮度和颜色时,1.值反应的是肌肉的亮度,1.值越高表明肌肉的颜色越浅。3、(夕)金华猪是典型的脂肪型猪种。4、(F)在以煮熟后的粥样饲料为主饲喂种猪或肉猪的广大的农村,由于在采食饲料的同时饮入了大量的水,故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补充饮水。5、(夕)约克夏原产美国(奥国,又名大白猪,是世界上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大型瘦肉型猪。6、(7)猪繁殖性状的重复力较低。(繁殖力的遗传力和重复力都低)7、(7)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作用较大。(受环境的影响大)8、(T)猪的生长发育性状属于中等遗传力的性状,而活体背膘厚和胴体性状则属于高遗传力的性状。9、(F)理论上讲,对猪的所有性状都可以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后进行遗传评估来加以选择而获得遗传进展。10、(F)由于初产小母猪还没有达到生理成熟,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还没有停止,故后备种猪千万不能在初产胎次的仔猪中选留。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1、DFD肉:DFD(dark-firm-dry)肉:表现为肉色暗黑、质地坚硬和表面干燥。其最终PH值较高(一般都大于5.5),使得细胞内各种酶活性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则氧合肌红蛋白的氧被细胞色素酶系消耗掉,肌肉表面呈暗紫色,肌纤维不萎缩,肌肉保水力维持较高水平;但同时较高的最终PH值的存在为肌肉内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肌肉内养分大量被分解而消耗,食用价值和营养学价值极度降低,不利于肉品的加工。2、品种: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人工选择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来源、相似并能稳定遗传的外形和生产性能,并拥有一定数量的种群。3、性能测定:按测定方案将种猪置于相对一致的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度量的全过程,包括使用测定信息和测定结果,如根据测定结果按标准进行评估、分级和良种登记等。4、育种值:在影响个体表型值的各项因素中只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可以遗传,故称为育种值.个体育种值的理论定义是,个体所携带的影响某性状的所有基因平均效应的总和。5、专门化品系:按照育种目标进行分化选择,具备某方面突出优点、配置在完整繁育体系内不同阶层的指定位置、承担专门任务的品系。四、简答题(任选做其中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论述仔猪早期断奶的优越性和在对早期断奶仔猪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答:(1)注意过度期管理;(2)实行高床培育;(3)强化饲养管理措施:密度、温度、饲料、日常管理;(4)减少断奶仔猪腹泻。2、简述猪有哪些主要的与生产相关的行为学特点?答:(1)采食行为;(2)排泄行为;(3)群居行为;(4)争斗行为;(5)性行为;(6)母性行为;(7)活动与睡眠;(8)后效行为;异常行为。3、简述中国地方猪种具有哪些种质特性。答:(1)性成熟早,繁殖力强;(2)抗逆性强;(3)肉质优良;(4)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5)存储脂肪的能力强,瘦肉率低。4、简述提高母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答:(1)保证母乳供给;(2)加强仔猪管理;(3)减少仔猪死亡5、简述母猪泌乳的特点。答:(1)、泌乳次数多,但一次泌乳量少;(2)、不同乳头的泌乳量不同;(3)、每天泌乳量不平衡;(4)、猪乳的营养成分会发生变化。6、简述生长肥育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答:(1)、体重的增长;(2)、体组织的生长;(3)、机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养猪生产学试题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我国具有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按照体形外貌、生产性能和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型,即:华南型、华中型、华北型、江海型、西南型和®原型O2、猪的平均妊娠期为114天,如果一头母猪在3月12日配种,则其预产期应该为7月2JS1.。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V”,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1、(T)相对其它家畜而言,猪的胚胎期和生后期都最短,故猪出生时发育不充分,初生期的生长强度大。2、(尸)猪的体温调节机能较强。3、(F)猪的视觉极其灵敏。4、(F)猪的瘦肉率与背膘厚呈强的正相关。5、(尸)断奶窝重反应的是哺乳期仔猪的生长速度。6、(T)猪体内积累1千克的脂肪所消耗的能量比积累1千克的肌肉所消耗的能量要多。7、(T)在猪场内,对种猪应该任其自由采食以充分暴露其遗传上所具有的潜能。8、(尸)只要采取的措施得当,完全可以让1头母猪年产3胎仔猪。9、(7)猪的食欲在傍晚时最为旺盛,早晨次之,中午最差。10、(T)所谓的“三角定位”是指:采食、排泄、睡卧的定位。三、简答题(任选做其中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在确定猪育种方案的过程中如何确定选育性状?答:重点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能否选择到简单、便宜、准确而又能活体测定的性状:测定性状便于测定;(2)、选育的性状是否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应该考虑长远市场需求,如肉质性状等;(3)、选育性状的遗传变异是否大:测定性状为可遗传性状,而非环境因素形成。最大的选择反应来自于对有限数量的重要经济性状的选择,这些性状同时要具有中上的遗传力、有显著的遗传变异、并在活体中能很便宜和简单地测定。2、论述仔猪早期断奶的优越性和在对早期断奶仔猪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答:(1)注意过度期管理;(2)实行高床培育;(3)强化饲养管理措施:密度、温度、饲料、日常管理;(4)减少断奶仔猪腹泻。3、论述D1.Y优质三元杂交商品猪的杂交制种体系及其优越性。答:利用长白猪的公猪与约克夏的母猪先杂交,产下的二杂母猪留做父母代母猪,再以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与二杂母猪杂交,所产的后代全部作为商品肉猪育肥,称为D1.Y三元杂交商品猪。这种制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了繁殖性能的杂种优势,故其二杂母猪的产仔数较高。作为终端父本的杜洛克具有肉质好,抗逆性强,生长快等优点,这些也使得商品肉猪的品质得以改善。4、为什么仔猪的去势适宜在生后早期(如7日龄左右)进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优点有两个,一是早期去势对个体的伤害较小,伤口容易恢复;二是可以尽量减小应激的影响,如果按照通常的作法在断奶转群时才去势则容易使两种应激因素合并在一起导致更强烈的影响。5、简述肉猪适时屠宰的重要意义。答:(1)从生理学角度考虑:在一定饲养管理条件下,肉猪达到一定体重时就达到了增重高峰,日增重开始逐渐下降;维持营养需要增多,饲料消耗增加,饲料转化率下降。此外,随着体重的增长,屠宰率提而,但胴体沉积脂肪比例增高,瘦肉率降低(据研究,体重在60T20公斤阶段,大致活重每增加10公斤,瘦肉率就下降0.5%)。(2)从经济角度考虑出栏体重越大,胴体就越肥,生产成本就越高。但活重过小就出售或屠宰也不经济,因为此时肥育不够,尚为达到经济成熟,瘦肉量少,屠宰率低。故应该在增重高峰过后不久屠宰为宜。四、论述题(任选做其中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论述如何提高母猪的产仔数;答:重点考虑从遗传和环境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应该突出配种、饲养、防疫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措施。2、你认为未来猪育种和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该如何应对?答:重点考虑从市场需求的改变对育种和生产的引导作用进行论述,可以考虑谈一些当前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如肉质性状选育、抗病育种等问题。3、在制定综合选择指数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答:(1)、针对猪群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少数目标性状,目标性状太多会降低每个性状的选择进展。且应该以遗传力较高的和中等的性状为主选性状,并考虑与其他重要经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2)、如果猪群的繁殖性状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则不必将其纳入育种值综合评定中,以提高指数选择的效率。如果确需改进,也应以产仔数为主选性状,或者单独以母系的选择设计专门指数;(3)、生长和胴体性状是构成指数的目标性状,测定性状也应以生长和胴体性状为主。如果要考虑肉质性状而又没有活体测定设备,则可借用同胞测定的屠宰信息;(4)、对于一个综合指数中所包含的全部测定性状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测定并获得全部资料;(5)、在设计指数时,往往将全群平均指数调整为100,以便于选种时应用。4、论述环境作用对养猪业都有那些重要的影响。答:注意本处所谓的“环境”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能仅仅理解为生活的“环境”。可以考虑从除遗传以外的多个方面进行论述,如营养、防疫、卫生等。养猪生产学试题4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1、D1.Y肉猪:先用长白公猪(1.)与约克夏母猪(Y)杂交(也可用两者的反交形式生产)生产出一代二杂母猪(1.Y),然后再用杜洛克公猪(D)与一代二杂母猪杂交,其杂交后代就称为D1.Y杂种商品肉猪,也叫洋三元肉猪。D1.Y肉猪全部用于商品肥育,不得留作种用。2、出栏率:是一个群体单位,为年出栏数占年终存栏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母猪的年生产力高低、肉猪生长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高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猪的断奶窝重与断奶后的生长速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2、完整的猪群繁育体系主要包括以遗传改良为核心的育种场(群)、以良种扩繁特别是母本扩繁为重点的繁殖场(群)和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垄产扬(群)O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1、(F)猪的产仔数较高故其繁殖性能具有较高的遗传力。2、(F)猪的体温调节机能较强。3、(F)猪刺痛的感觉和反应都十分迟缓。4、(F)猪的瘦肉率与背膘厚呈强的正相关。5、(尸)断奶窝重反应的是哺乳期仔猪的生长速度。6、(T)猪体内积累1千克的脂肪所消耗的能量比积累1千克的肌肉所消耗的能量要多。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提高母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答:(1)保证母乳供给;(2)加强仔猪培育;(3)减少仔猪死亡养猪生产学试题5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写出你所熟悉的五种中国地方猪品种名称:内江猪,八眉猪,藏猪,利梅山蜀,以及荣昌猪。四种外种猪品种名称:大白(约克夏),长白(兰德瑞斯),杜洛克,皮特兰。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V”,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每小题1分,共17分)6、(T)猪体内生成1千克的脂肪所消耗的能量比生成1千克的肌肉所消耗的能量要多。11、(T)猪是一种食性较杂的杂食性动物。12、(F)猪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所有家畜中最强的。13、(T)发霉的玉米可能直接导致妊娠母猪的流产。14、(T)“静立反射”是生产中用于判断配种时间的重要标志。15、(F)母猪各个乳头的泌乳量是完全相同的。16、(F)中国地方猪种的繁殖性能都比外种猪好很多。17、(尸)断奶窝重是一个重要的生长性状。三、简答题(任选做其中4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简述进行后备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目的和意义。答:对后备种猪进行生产性能测定主要有如下作用:(1)、为个体遗传评估提供基础数据;(2)、为估计群体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提供信息;(3)、评价群体生产水平;(4)、为猪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5)、为各类杂交组合型间的配合力测定提供信息;(6)、为制定育种规划提供信息。2、在制定综合选择指数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答:(1)、针对猪群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少数目标性状,目标性状太多会降低每个性状的选择进展。且应该以遗传力较高的和中等的性状为主选性状,并考虑与其他重要经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2)、如果猪群的繁殖性状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则不必将其纳入育种值综合评定中,以提高指数选择的效率。如果确需改进,也应以产仔数为主选性状,或者单独以母系的选择设计专门指数;(3)、生长和胴体性状是构成指数的目标性状,测定性状也应以生长和胴体性状为主。如果要考虑肉质性状而又没有活体测定设备,则可借用同胞测定的屠宰信息;(4)、对于一个综合指数中所包含的全部测定性状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测定并获得全部资料;(5)、在设计指数时,往往将全群平均指数调整为100,以便于选种时应用。四、论述题(任选做其中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结合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谈谈如何培育哺乳仔猪。答:哺乳仔猪主要有如下一些生理特点(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储备有限;(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3)、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4)、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养猪生产学试题6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后备种猪的选择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的选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断奶阶段、_和测定结束阶段、母猪繁殖配种和繁殖阶段、终选阶段。2、在采用本交的情况下,公母猪比例一般应该在1:20-303、在猪的各种机体组织中,4、对于猪而言,存在10种限制性氨基酸,其中最为重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盛氨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1、(T)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作用较大。2、(F)理论上讲,对猪的所有性状都可以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后进行遗传评估来加以选择而获得遗传进展。3、(F)由于初产小母猪还没有达到生理成熟,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还没有停止,故后备种猪千万不能在初产胎次的仔猪中选留。4、(F)理论上讲,对猪的所有性状都可以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后进行遗传评估来加以选择而获得遗传进展。5、(T)一般配合力的遗传基础主要是基因的加性效应,特殊配合力的遗传基础主要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6(T)肌肉的PH值是反映宰杀后猪体内肌糖原酵解速率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定异常肉的重要依据。7、()凡是豆类(豌豆、大豆、胡豆等)都应该先炒熟,并粉碎后再饲喂肉猪,因为豆类含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细胞凝集素、皂角甘等有毒物质,炒后毒性被破坏。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1、配套系:指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的最佳杂交组合中相互配套的品种或品系。2、育成猪和育肥猪:育成猪是指70日龄仔猪或25kg左右仔猪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幼猪。而用来生产猪肉的猪统称为育肥猪,重点指体重50kg或60kg至90kg或100kg以上的猪。四、简答题(题10分,共40分)1、简述在确定猪育种方案的过程中如何确定选育性状?答:重点考虑如下儿个方面(1)、能否选择到简单、便宜、准确而又能活体测定的性状:测定性状便于测定;(2)、选育的性状是否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应该考虑长远市场需求,如肉质性状等;(3)、选育性状的遗传变异是否大:测定性状为可遗传性状,而非环境因素形成。最大的选择反应来自于对有限数量的重要经济性状的选择,这些性状同时要具有中上的遗传力、有显著的遗传变异、并在活体中能很便宜和简单地测定。2、简述什么是初乳,为什么必须保证仔猪吃到初乳。答:猪乳的营养成分变化:母猪在产后3-5天内分泌的乳称为初乳,以后为常乳。初乳比常乳浓,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高,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高,蛋白质中60-70%是免疫球蛋白。此外,还含白细胞、防、维生素和溶菌素等,可增强仔猪的抵抗力(抗体不能在胚胎期获得,只能通过吃初乳获得)。脂肪含量较低,可避免仔猪消化不良。初乳酸度较好,可促进消化,且含镁盐,具有轻泻作用和促进消化活动(促进排除胎粪和促进消化道蠕动)。常乳的脂肪含量高,进入常乳期的仔猪,要供给充足饮水,以利消化。3、论述在对早期断奶仔猪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答:(1)营养与饲养:注意饲料营养物质的全价性,可加入外源性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等以促进仔猪的消化机能,保证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注意过度期管理;(2)环境条件:特别注意温度条件,添加保温设备和措施,同时降低湿度,保持干燥,定期清洗圈舍并消毒。如果没有专门的仔猪保育舍,断奶时最好把母猪隔开,让仔猪留在原圈,避免仔猪改变居住环境而不适应。推荐实行高床培育;(3)强化饲养管理措施:密度、温度、饲料、日常管理;(4)预防腹泻和其他疾病,减少断奶仔猪腹泻:早期断奶引起的应激反应和仔猪由吃奶转变为吃料的不适应导致消化不良而容易腹泻。4、简述生长肥育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答:(1)、猪体重的增长:增长强度前期大于后期。从肉猪体重的高速生长到减慢下降的过程,出现一个转折点,大致在成年体重的40%左右,相当于肉猪屠宰体重。在生产上应抓转折点前的饲养。(2)、体躯各组织的生长发育规律:神经一骨一肉一脂。肌肉在体重60千克以前生长强烈,到90千克以前,都高速均匀生长,后期减慢。应在肥育前期喂丰富的高营养水平,尤其要重视蛋白质供给,以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而在肥育后期则适当限饲以减少脂肪沉积,获得良好的胴体品质和肉质。(3)、猪体化学成分的变化:随着体重的增加,水分和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脂肪含量大幅度增高,灰分下降较缓慢。体重达45千克后,蛋白质和灰分相对稳定,水分骤减,脂肪猛增。体蛋白基本稳定在14.5%左右。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论述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意义和方法:答:(1)、饲养母猪的主要任务是繁殖仔猪,提供优质的猪源。母猪的年生产力就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头断奶仔猪数。而母猪一年能提供的断奶仔猪的多少,取决于产活仔数、哺育期死亡率和繁殖周期的长短。意义: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可在不增加母猪存栏数与不降低出栏率和出栏数的前提下,减少饲养量一一节省饲料、减少猪圈、设备和劳力,降低成本。如何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在以上影响母猪年生产力的五个因素中,除妊娠期不可能有大的改变外,其余四个因素都可发生改变,尤其是哺乳期对母猪年生产力的影响最大。按各自特性不同,这四个因素又可分为两类:饲养管理方面的因素(哺乳期、断奶至配种的间隔时间、哺乳期的仔猪成活率);遗传或品种方面的因素(产仔数)。(2)、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技术措施:I、提高窝产仔数:窝产仔数的多少,取决于排卵数、卵子受精率和胚胎成活率II、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保证母乳供给,加强仔猪培育,减少仔猪死亡,提高断奶窝重。ITb提高年产仔数:关键要缩短母猪繁殖周期,仔猪要实现早期断奶(28或35天)、缩短母猪从断奶到配种的间隔天数。养猪生产学试题7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胚胎存在三个死亡高峰期,它们分别是:附植初期、器官形成期和胎盘停止生长期。3、肌肉色素主要是一肌红蛋白(Bb)和血红蛋白(Hb)构成。其中,对肉色起主要作用的是一肌红蛋白O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每小题1分,共K)分)1、(T)猪繁殖性状的重复力较低。2、(T)保育猪转入生长肥育舍时,为避免猪只相互打斗,可将来源、强弱程度、体重大小相似的个体分为一群,最好按窝分群。3、(尸)断奶窝重主要反应的是哺乳期仔猪的生长速度。4、(T)微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和香味剂等物质应该经过预混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以防止局部含量过高而发生中毒。5、(7)对于肉猪的饲养而言,饲喂效果是颗粒料优于粉料、湿拌料优于干或湿颗粒料。故不论粉状料还是颗粒料都应该拌湿后再生喂,以提高利用率。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1、出栏率:是一个群体单位,为年出栏数占年终存栏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母猪的年生产力富低、肉猪生长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富低。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论述仔猪早期断奶的优越性答:A、可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和总产仔数:如将断奶从60日龄提前到35-42日龄,母猪年产仔窝数可由2窝增加到2.2窝,以每窝产仔10头计算,一头母猪一年可多产2头仔猪。B、可提高饲料利用率:断奶仔猪直接利用饲料,比通过母乳利用饲料的效率高得多。且母猪哺乳期失重少,减少了哺乳后期的投料量,还可缩短断奶到配种的间隔。C、有利于仔猪培育:断奶后按仔猪营养需要配制饲料,任其自由采食,不受母猪泌乳量下降的影响,能提高仔猪增重。D、降低仔猪培育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母猪饲养数;E、肥猪出栏数稳定:结合全进全出工艺,打破母猪分娩的季节性。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几种劣质肉,并简要说明这些劣质肉的形成机理。答:PSE、DFD.RSE,白肌肉、黄膘肉、软脂肉、腐败肉、RFN。重点从肉质性状形成的生理和生化学原理上对各种劣质肉的产生进行论述。养猪生产学试题8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无特定病原猪简称为SPF猪。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J”,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1、(F)猪的视觉和嗅觉都极其灵敏。3、(7)猪的瘦肉率与肉质性状间呈强烈的负相关。5、(F)断奶窝重主要反应的是哺乳期仔猪的生长速度。6、(F)只要采取的措施得当,完全可以让1头母猪年产3.2胎仔猪。7、(尸)猪刺痛的感觉和反应都十分迟缓。8、(T)微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和香味剂等物质应该经过预混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以防止局部含量过高而发生中毒。9?.(F)在性能测定过程中,为了消除场与场间在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故应该提倡以中心站测定的模式为主,而以场内性能测定为辅的种猪测定模式。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哺乳仔猪有那些生理特点。答:(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储备有限;(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3)、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4)、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2、为什么仔猪的去势适宜在生后早期(如7日龄左右)进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优点有两个,一是早期去势对个体的伤害较小,伤口容易恢复;二是可以尽量减小应激的影响,如果按照通常的作法在断奶转群时才去势则容易使两种应激因素合并在一起导致更强烈的影响。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论述仔猪寄养的适用情况和实施的方法与原则答:母猪产仔后,如发生仔猪超过母猪乳头数或母猪产仔少、缺乳等情况,要实行仔猪寄养。寄养的仔猪出生日期一般不宜超过3天,且应选择泌乳力强、性情温驯的母猪作为寄养母猪。母猪主要靠嗅觉识别仔猪,因此在寄养时应混淆气味,使母猪不能识别寄养的仔猪。寄养前应将寄养仔猪与母猪原有的仔猪关在一起,并涂抹气味大的药液(或母猪的体液:如尿液)混淆仔猪的气味,待一定时间后再放出让母猪哺乳。原则:(1)、寄养前,仔猪至少在亲生母亲处吃10T2次初乳;(2)、及时寄养:最好在分娩后6小时以内,在3-4天内,没用的乳腺就会变干;(3)、一般寄养强壮的仔猪,如个体很少,才可转入弱仔;(4)、寄养初期有“营养性腹泻”,是吃奶增多引起,不是病,短期就会过去,注意观察排泄物;(5)、不要寄养患病仔猪。把寄养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可以降低乳房竞争,提高同窝内个体间的一致性。养猪生产学试题9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SEW是指:隔离式早期断奶、SPF是指:无特定病原猪。2、在猪肉的加工工业上,通常按猪肉的质量将猪肉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除理想型猪肉(RFN)外,还包括PSEDFD和RSE等三种劣质肉。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1、性能测定:按测定方案将种猪置于相对一致的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度量的全过程(3分),包括使用测定信息和测定结果,如根据测定结果按标准进行评估、分级和良种登记等(2分)。2、育成猪:育成猪是指70日龄仔猪或25kg左右仔猪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幼猪(5分)。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论述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答: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分为三部分,即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与肉质品质等。其影响因素既有遗传因素,也有营养、环境等因素,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1)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2)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3)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4)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快速肥育或分阶段限饲肥育;(5)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圈养密度、气流速度、空气新鲜度和圈栏情况;(6)适时屠宰。(评分标准:能够阐述前面部分内容的给2分,后面部分内容每答对一个小点给3分)养猪生产学试题1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对于猪而言,存在10种限制性氨基酸,其中最为重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其次是色氨酸和蛋氨酸。2、母猪的发情周期约为21天,每次发情过程持续2-3天;其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的壶腹部,平均妊娠期为114天。3、影响母猪年生产力的因素除了窝产活仔数、仔猪哺育期的存活率外,还包括哺乳期以及断奶至配种的间隔o4、猪的断奶窝重属于繁殖性状。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J”,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2、(T)正常猪肉的PH值,活体时为7.0左右,宰杀后逐渐降低,24小时后达到5.3-5.7左右。4、(尸)猪体内转化成脂肪所消耗的能量与转化为相同重量的肌肉所消耗的能量是相同的。5、(F)当前,中心站测定是生产性能测定的主要形式。6、(F)猪对粗纤维的利用率很高。7、(尸)在发情的高峰期到来后,猪的排卵过程会一次性完成。8、(F)长白猪是典型的脂肪型猪种。9、(F)约克夏和大白猪都是原产英国,是世界上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两种大型瘦肉型猪。10、(F)理论上讲,对猪的测定性状都应该是高遗传力性状。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1、RSE(reddish-pink,softandexudative)肉:又称酸猪肉,其肉色接近正常猪肉,但质地松软,并有严重的渗水。这类猪肉宰后PH值缓慢下降,类似正常猪肉,但其最终PH值极低(低于PSE肉),故其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严重变性,导致保持水分能力极度下降,表现为滴水损失、烹饪损失和融冻损失的增加,不耐储存。对猪肉加工工业尤其是灌肠类加工的影响极其严重。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什么是初乳,为什么必须保证仔猪吃到初乳。答:猪乳的营养成分变化:母猪在产后3-5天内分泌的乳称为初乳,以后为常乳。初乳比常乳浓,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高,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高,蛋白质中60-70%是免疫球蛋白。此外,还含白细胞、酶、维生素和溶菌素等,可增强仔猪的抵抗力(抗体不能在胚胎期获得,只能通过吃初乳获得)。脂肪含量较低,可避免仔猪消化不良。初乳酸度较好,可促进消化,且含镁盐,具有轻泻作用和促进消化活动(促进排除胎粪和促进消化道蠕动)。常乳的脂肪含量高,进入常乳期的仔猪,要供给充足饮水,以利消化。2、简述母猪泌乳的特点。答:(1)、泌乳次数多,但一次泌乳量少;(2)、不同乳头的泌乳量不同;(3)、每天泌乳量不平衡;(4)、猪乳的营养成分会发生变化。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论述为什么要对仔猪进行补饲,该怎样补饲?答:仔猪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只靠母乳不能满足营养需要,20日龄时母乳只能满足营养需要的92%;28日龄时只能满足需要的84%;35日龄时仅为65%。应在母猪泌乳量下降前,即20日龄前,训练仔猪采食,从饲料中得到营养,保证正常生长发育。早期补饲能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饲料利用率,是提高断奶重的关键技术措施。措施:A、提早诱饲;B、旺食期补饲;C、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