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_T 1699-2023 银杏叶提取物.docx
ICS65.050CCSB721.Y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1.Y/T16992023代替1.Y/T16992007银杏叶提取物Ginkgobilobaleavesextract2023-06T9发布2023-11-01实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技术要求24.1 感官指标24.2 技术指标25取样36试验方法36.1 感官检验36.2 水分的测定36.3 灰分的测定46.4 重金属的测定46.5 珅的测定46.6 总黄酮醇甘含量的测定46.7 总砧内酯含量的测定56.8 总银杏酸含量的测定76.9 芦丁和榔皮素含量的测定87检验规则97.1 组批97.2 出厂检验97.3 型式检验97.4 判定规则98标志、鳗、贮存和运输109保质期10附录A(资料性)黄酮醇昔元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和色谱图示例11附录B(资料性)总菇内酯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和色谱图示例12附录C(资料性)总银杏酸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和色谱图示例13附录D(资料性)银杏叶提取物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和色谱图示例1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1.Y/T16992007银杏叶提取物,与1.Y/T1699200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3.1、3.2和3.3,2007年版的3.1、3.2和3.3);b)更改了感官指标(见4.1,2007年版的4.1);c)增加了芦丁和擀皮素的技术指标,删除了品类等级,不设等级(见4.2,2007年版的4.2);d)增加了取样(第5章);e)更改了总砧内酯测定的试验方法(见6.7,2007年版的5.5);D更改了总银杏酸测定的试验方法(见6.8,2007年版的5.6);g)增加了芦丁和擀皮素的试验方法(见6.9)°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林化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8)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堇色生物科技(中山)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成章、陈虹霞、彭密军、周吴、陶冉、张昌伟、齐志文、叶建中、肖玉梅。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2007年首次发布为1.Y/T16992007;本次为第一次修订。银杏叶提取物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银杏叶提取物(GinkgObilobaleavesexract,GBE)的技术要求、取样、试验方法、鉴别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运输及保质期。本文件适用于以干燥银杏叶为原料,经过粉碎、稀乙醇提取、浓缩、大孔树脂吸附和解附、再浓缩及干燥等T.艺加工.所得的提取物。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T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碑及无机碑的测定GB/T5009.7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银杏总黄酮醇昔totalflavonolglycosidesfromGBE银杏总黄酮银杏叶提取物中所含的黄胴类化合物。注:主要指棚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为母体的黄酮醉桂皮酰糖甘类化合物的总和。示例1化学结构如图1。OH图1银杏总黄酮醇昔的化学结构3.2银杏总菇内酯totalterpenelactonesfromGBE银杏叶提取物中二菇内脂和倍半菇内酯的总和。注:二号内酯包括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倍半菇内酯主要指白果内酯。示例2化学结构如图2。R2=HRg=OHRj=HRj=OHRi=OHRr=OH白果内配锻杏内留A:Rl=H银杏内酯B:Rt=OH银杏内酯CH-OH图2银杏花内酯的化学结构3.3银杏酸ginkgolicacids银杏酸是由一系列6-虹基水杨酸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总称。注:煌基侧链主要是Cigo、Cisc、CiskC、CZ等。示例3化学结构如图九R=C1,Hzr<C13X>>R-C1gHa(C16:0)R-CisHzg(C16:1)R=C1?Ha3(C,7:i)R=C1?Hgl(C,7:2)图3银杏酸的化学结构4技术要求4.1 感官指标浅黄色至黄棕色粉末、味微苦、无肉眼可见异物。4.2 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表1技术指标项日指标水分/%5.00灰分/%<2.00重金属(以Pb计)(mgkg)<20.00fi(As)(mgkg)<2.00总黄酮醇昔含量小N24.00懈皮素与山奈酚峰面积比0.80-1.50总钻内酯含量/%26.00总银杏酸含量/(mgkg)5.00芦丁含量/%4.00糊皮素含量/*0.505取样按表2的要求,取样人员从批中抽取包装检验。抽取包装的数量(n)取决于批的大小(N)。表2批与抽取包装数批的大小N/个抽取的包装数n/个5全部5T9550-10010%100个包装以上包装数的算术平方根,四舍五人取整数用取样铲子,在不同包装的不同位置抽取基础样品,将抽取的全部基础样品混合均匀,得混合样品。样品的数量按检验项目所需样品量的3倍从混合样品中抽取:其中一份作检验,一份作复验,一份作备查。分别放入洁净干燥的棕色玻璃容器内,密封瓶盖。瓶签上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批号、数量和取样日期。6试验方法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本文件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6.1 感官检验启开试样后,取试样适量置于白色瓷盘中,肉眼观察其颜色、形态和有无异物。用舌头品尝味道。6.2 水分的测定按GB/T5009.3的规定进行。6.3 灰分的测定按GB/T5009.4的规定进行。6.4 重金属的测定按GB/T5009.74的规定进行。6.5 础的测定按GB/T5009.11的规定进行。6.6 总黄酮醇昔含量的测定6.6.1 原理银杏叶提取物经酸水解后生成黄酮醇甘元,采用HP1.C-UV法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榔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三种甘元的含量,由三种首元总含量乘以平均转化因子2.51,即为银杏总黄酮醉昔的含量。6.6.2 试剂或材料6.6.2.1 甲醇:色谱纯。6. 6.2.2对照品:榔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纯度大于98.00%。7. 6.2.3对照品溶液:准确称取适量柳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对照品,精确至0.1mg,分别用甲醇溶解,配成500mg/1.溶液,再分别稀释成10mg/1.100mg/1.的标准系列溶液。6.6.3 仪器设备6.6.3.1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01go1. 6.3.2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6. 6.3.3过滤膜(聚偏氨乙烯有机滤膜,5cm)0.45mo6.6.4 样品准确称取35.0mg试样,精确至0.1m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甲醉一25%盐酸溶液(4:1体积比)25m1.,置于80C90水浴中加热回流45min,冷却至室温,转移至50m1.的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所得溶液用0.45m滤膜过滤,即得供试样品。6.6.5试验步骤6.6.5.1标准曲线的绘制精确吸取榔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标准系列溶液10U1.,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懈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峰面积,分析条件见附录A,由棚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峰面积对应的浓度关系,绘制擀皮素、山泰酚和异鼠李素的标准曲线。6.6.5.2供试样品的测定取10U1.供试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制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峰面积,分析条件见附录A,根据棚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标准曲线,分别计算施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浓度。1 .6.6试验数据处理6 .6.6.1总黄酮醇昔含量计算棚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按式(D计算:式中:C;对应于糕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三种黄酮甘元的含量(i=23),%;P,由榭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标准曲线计算出供试样品中棉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浓度,单位为亳克每亳升(mgm1.);V1供试样品溶液体积,单位为亳升(m1.);m:一一供试样品的质量,单位为考克(mg)。总黄酮醉音含量按式(2)计算:X2=(C1+C2-KZ3)X2.51式中:X2一一供试样品中总黄酮醇昔的含量,%;C1一一解皮素黄酮醇甘元的含量,%:C2一一山奈酚黄酮醇苜元的含量,%;C3一一异鼠李素黄酮醇昔元的含量,%0同一批次样品,平行测定3次,测定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6.6.6.2榴皮素与山奈酚峰面积比对各供试样品,按附录A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计算榔皮素与山奈酚的峰面积,榔皮素与山奈酚的峰面积比按式(3)计算:式中:X3一一供试样品HP1.C中棚皮素与山奈酚的峰面积比值:A1供试样品HP1.C中懈皮素的峰面积,单位为mAU;A2供试样品HP1.C中山奈酚的峰面积,单位为mAU。同批次样品,平行测定3次,测定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6.6.7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5%。6.7总菇内酯含量的测定6.7.1原理银杏砧内酯在气体的推动下进入光散射池,造成光束散射,散射光的强度和样品颗粒的数量成正比,采用HP1.C-蒸发光散射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总书内酯含量。6.7.2.2正丙醇:色谱纯。6.7.2.3四氢吠喃:色谱纯。1.1.1.4 对照品: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的纯度大于98.00%。1.1.1.5 对照品溶液:准确称取适量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对照品,精确至0.1mg,分别用甲醇溶解,配成2.5mg/m1.溶液。6.7.3 仪器设备6.7.4 .1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01g。6.7.3.2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蒸发光散射器。6.7.3.3过滤膜(聚偏筑乙烯有机滤膜,5cm)r0.45m1,6.7.4样品称取试样粉末约150mg.精确至O.Img,放入具塞锥形瓶中,加水10m1.,置水浴中温热使溶散,加入2%盐酸溶液2滴,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4次(15m1.、10m1.、10m1.、10m1.),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用5%乙酸钠溶液20m1.洗涤,分取乙酸钠液,再用乙酸乙酯10m1.洗涤,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及洗涤液,然后再用20m1.水洗涤2次,分取水液,用乙酸乙酯10m1.洗涤,合并乙酸乙酯液,回收乙酸乙酯至干,残渣用适量甲醉溶解并转移至5m1.量瓶中,加甲静致刻度,摇匀即得供试样品。6.7.5试验步骤6.7.5.1标准曲线的绘制精确吸取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标准溶液2u1.51.和IoP1.,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的峰面积,分析条件见附录B.计算内酯质量和对应峰面积的对数值,绘制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的标准曲线。1.1.1 7.5,2供试样品的测试取101.供试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白果内的、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的峰面积,分析条件见附录B,计算峰面积的对数值,根据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的标准曲线,计算出质量的对数值,从而得到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的质量。6.7.6 试验数据处理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的含量按式(4)计算:G-台芸X100(4)ViKMt式中:G;供试样品中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的含量(j=1,2,3,4).%;m;根据标准曲线求得的试样溶液中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酣B和银杏内酯C的质量(j=l,2,3,4),单位为微克(pg);V2试验样品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1.);V;供试样品的HP1.C进样量,单位为微升(U1.);IH2样品的质量,单位为是克(mg)。总希内酯的含量按式(5)计算:式中:X4供试样品中总菇内酯的含量,%;G1样品中白果内酯的含量,%;G2样品中银杏内酯A的含量,%;G3样品中银杏内酯B的含量,%:G4样品中银杏内酯C的含量,%o同一批次样品,平行测定3次,测定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6.7.7 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5%。6.8总银杏酸含量的酒定6.8.1 原理银杏酸侧链主要为Caxo、CsKCr.Cs:a和Cr,2银杏酸,选择其中之一白果新酸(Ca)作为银杏酸的标准品,采用HP1.C-UV法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总银杏酸含量。6.8.2 试剂或材料6.&2.1乙脯:色谱纯。6.8.2.2对照品:白果新酸的纯度大于98.00%,Cao、Cis1,Cr1、C1sg和C,.2总银杏酸混合标准品,纯度大于98.00%。6.8.2.3对照品溶液:准确称取适量白果新酸对照品,精确至OJmg,置于10m1.容量瓶中,甲醇溶解,配成200mg1.溶液,再分别稀释成1mg1.40mg/1.的标准系列溶液。准确称取适量总银杏酸混合标准品,精确至0.1mg,置于IOm1.容量瓶中,甲醇溶解,配制成100mg/1.的溶液,作为定性用对照溶液。6.8.3仪器设备6.8.3.1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01go1.1.1 .2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6.8.3 .3过滤膜(聚偏械乙烯有机滤膜,5cm)O45m°6.8.4 样品称取试样粉末约10g,精确至1m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50m1.石油般,加热回流2h,过滤,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提取滤液,挥干石油眦,残渣加适量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m1.的容量瓶中,加甲醉至刻度,摇匀,所得溶液用0.45Um滤膜过滤,即得供试样品。6.8.5 试验步骤6.8.5.1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确吸取白果新酸(ClaVg)标准系列溶液10U1.,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白果新酸的峰面积,分析条件见附录C,由白果新酸峰面积对应的浓度关系,绘制白果新酸的标准曲线。1.1.1 8.5.2供试样品的测试取10U1.供试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ClaV0、ClS1、C、C,o和银杏酸的峰面积,分析条件见附录C,计算峰面积的总和,根据白果新酸的标准曲线,计算供试样品中总银杏酸的浓度。6.8.6 试验数据处理总银杏酸含量按式(6)计算:,.e1.×Ii(6)mi式中:X3供试样品中总银杏酸的含量,单位为亳克每千克(mgkg);p3由Cla×Q、ClS,1、Cl1>ClSVo和CI2银杏酸峰面积总和,根据CI。标准曲线,计算供试样品中总银杏酸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1.);V3试验样品的定容体积,单位为升(1.);m3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同一批次样品,平行测定3次,测定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6.8.7 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5%。6.9芦丁和榔皮素含量的测定6.9.1 原理试样经甲醇溶解和微孔滤膜过灌,采用HP1.CUV法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芦丁和棚皮素的含量。6.9.2 试剂或材料6.9.2.1 乙睛:色谱纯。6.9.2.2 对照品:芦丁和榔皮素的纯度大于98.00%。6.9.2.3 对照品溶液:准确称取适量芦丁和梅皮素对照品,精确至0.1mg,分别用甲醇溶解,配成500mg/1.溶液,再分别稀释成10mg1.100mg/1.的标准系列溶液。6.9.3 仪器设备6.9.3.1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01go6.9.3.2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6.9.3.3过滤膜(聚偏氟乙烯有机滤膜,5cm)0.45m6.9.4样品准确称取20.0mg试样,精确至0.1mg,置于10m1.容量瓶中,甲醉溶解,混匀定容后,所得溶液用0.45Um滤膜过滤,即得供试样品。6.9.5试验步骤精确吸取芦丁和棚皮素标准系列溶液10"1.,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芦丁和柳皮素标准品溶液的峰面积,分析条件见附录D,由芦丁和棚皮素的峰面积对应的浓度关系,绘制芦丁和糊皮素的标准曲线。6.9.5.2供试样品的测试1.1.1 R1.供试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样品溶液中芦丁和榔皮素的峰面积,分析条件见附录D,根据芦丁和搁皮素标准曲线,计算供试样品中芦丁和榴皮素的浓度。6.9.6 试验数据处理芦丁和棚皮素的含量按式(7)计算;Pt×V,Ct三XlOO(7)m<式中:C.分别对应芦丁和褪皮素的含量(k=l,2),%P:分别由芦丁和棚皮素标准曲线计算出供试样品中芦丁和榔皮素的浓度,单位为常克每冬升(mg/m1.);V,供试样品溶液体积,单位为亳升(m1.);m4供试样品的质量,单位为亳克(mg)。同一批次样品,平行测定3次,测定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6.9.7 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5%。7检验规则7.1 组批采用相同材料、相同生产工艺,经过连续生产或同一班次生产的均匀一致的产品为一批。7. 2出厂检验所列项目中,感官指标、干燥失重、总黄酮醉昔为出厂检验项目。7.3 型式检验7.4 .1型式检验项目为第4章规定的所有项目。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7.3.2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a)原料、T.艺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b)停产3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7. 4判定规则7.4 .1每批产品应经生产单位市场监管部门按本文件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书后方可出厂。7.5 .2试验结果如有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新在两倍样件中取样,就新检验不合格指标。如仍不符合要求时,判定为不合格产品。8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8.1 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标准编号、生产日期或批号、保质期、净含量、生产厂名、厂址。8.2 产品内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外包装应保证运输和贮存安全。8.3 产品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清洁的室内,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质混贮。8.4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防止日晒、雨淋、受潮,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质共运。9保质期在上述贮运条件下,产品保质期为24个月。附录A(资料性)黄酮醇昔元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和色谱图示例A.1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如下:a)色谱柱:C18液相色谱柱,长250mm、内径4.6mm、粒度5pm;b)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50:50,体积比);c)柱温:30C;d)流速:1.0m1./min;e)进样量:10H1.f)检测波长:360nm.A.2黄酮醇昔元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A.1,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醉昔元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A.2。4000003500300000250000a200000C160000100OoOM0000010203040t/min图A.1黄酮醇昔元的高效液相色谱图附录B(资料性)总初内酯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和色谱图示例8.1 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如下:a)色谱柱:C18液相色谱柱,长200mm、内径4.6mm、粒度5Umb)流动相:正丙醇-四氢峡喃-水(1:15:84,体积比);c)柱温:40C;d)流速:1.0m1./min;e)进样量:10u1.;0气体流速:2.51.min;g)增益值:2;h)漂移管温度:105C。B.2试内酯标准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B.1,银杏叶提取物中总菇内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B.2。图B.1器内酯标准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图B.2银杏叶提取物中总赭内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图附录C(资料性)总银杏酸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和色谱图示例C.1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如下:a)色谱柱:C18液相色谱柱,长250mm、内径4.6mm、粒度5Hm;b)流动相:乙牌(八)-(M%三毓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01min40min,18%B;40.01min70min,13%B;c)柱温:30C;d)流速:1.0m1./min;e)进样量:10u1.0检测波长:310nr11oC.2银杏酸标准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C.I,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图Cl银杏酸标准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图C.2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图附录D(资料性)银杏叶提取物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和色谱图示例D.1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如下:a)色谱柱:C18液相色谱柱,长250mm、内径4.6mm、粒度5m;b)流动相:乙牌(八)-0.1%三氟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01min-8min,85%B;8.0lmin"17min,85%B83%B;17.01min-25min,83%B;25.01min-34min,83%B80%B;34.01min-40min,80%B;40.01min-70min,80%B65%Bj70.01min75min,85%B;c)柱温:45C;d)流速:1.Om1./min;e)进样量:K)u1.;0检测波长:榔皮素和芦丁255nm0D.2芦丁和棚皮素标准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D.1,银杏叶提取物芦丁和柳皮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D.2,图D.1芦丁和榭皮素标准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图D.2银杏叶提取物芦丁和棚皮素的高效液相色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