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_T14426-2023往复式气液混输泵装置.docx
-
资源ID:1415218
资源大小:57.1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JB_T14426-2023往复式气液混输泵装置.docx
ICS23.080CCSJ71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144262023往复式气液混输泵装置Reciprocatingpumpdeviceformixedtransportation2023-07-28发布2024-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I4信息确认24.1 买方信息24.2 备选条目24.3 卖方信息25技术要求25.1 环境适应性25.2 基本设计35.3 性能要求35.4 寿命及可靠性35.5 主要零部件45.6 密封及密封系统45.7 润滑系统55.8 减速机构55.9 进出口管路连接55.10 排液和放气55.11 螺纹紧固件55.12 辅助设备55.13 安装和维护75.14 材料、制造和修夏75.15 表面防护75.16 成套供应的泵装置76试验和检验86.1 试验装置86.2 试验方法86.3 检验规则96.4 检验类型97交付准备107.1 防锈保护107.2 开口107.3 管件、辅助件、备件107.4 安装和操作规程108标志、包装和贮存108.1 标志108.2 包装108.3 贮存IO附录A(资料性)性能参数计算11A.1流量计算11A.2压力计算11A.3电动机输出功率计算12A.4输入功率换算12A.5有效功率计算12附录B(资料性)试验装置简图14图B.1试验装置简图14表1泵效率3表2主要易损件寿命4表3气体流量测量系统不确定度容许值8表4试验项目及检验类型9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O本文件由全国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1)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合力机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同力泵业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生昌、陈明海、鲁飞、葛溪、陈英峰、柯西、刘广兵。本文件为首次发布。m往复式气液混输泵装置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往复式气液混输泵装置的术语和定义、信息确认和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和交付准备及标志、包装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输送介质为不含颗粒的石油伴生气、天然气、页岩气等气体与液体混合的气液两相介质,额定排出压力不超过6.OMPa,流量不超过500m2h,介质温度为5°C85C,介质含气率为0100%,介质运动黏度不超过150Omm2/s的往复式气液混输泵装置的制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6普通螺纹基本尺寸GB/T1095平键键槽的剖面尺寸GB/T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fT7784机动往复泵试验方法GB/T7785往复泵分类和名词术语GB/T9234机动往复泵GB/T13306标牌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JB/T6912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磁粉检测JB/T9090容积泵零部件液压与渗漏试验JB/T12582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渗透检测3术语和定义GB/T7785和GB/T923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往复式气液混输泵装reciprocatingpumpdeviceformixedtransportation用于输送不含颗粒的石油伴生气、天然气、页岩气等气体与液体混合的气液两相介质的往复式泵装置(以下简称“泵装置”)。注:泵装置中也包括独立的旋转式原动机(包括电动机、内燃机、汽轮机等)、传动装置(如减速器、带轮、联轴器等)和抗气阻稳压器、喷射回流系统、超压保护装置、进口过滤器、液隔离往复密封系统、润滑系统、安全泄压装置和智能监控系统。3.2含气率gasrate泵装置输送气液混合介质中,在进口压力下气体容积占气、液容积总量的百分比。3.3气液比VaPOUr-IiqUidratio泵装置输送气液混合介质中,在标准大气压下气体容积与液体容积之比。3.4抗气阻稳压器gasresistancestabilizer泵装置输送气液混合介质中,为消除气液分离造成段塞流,影响阀启闭而设置的部件。4信息确认4.1 买方信息买方应向卖方提供产品运行工况、使用环境和操作条件等选型信息,卖方应要求买方提供与泵装置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相关的信息。4.2 备选条目买方提出在本文件规定范围之外的特殊要求时,应在技术协议或订货单中确定。4.3 卖方信患卖方应提供以下信息:外形尺寸、装配尺寸、轴尺寸、进口连接尺寸、出口连接尺寸,包括流量、压力、泵速等参数和买方要求的数据单。5技术要求5.1 环境适应性5.1.1 泵装置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应适应4.1买方提出的使用环境与操作条件的要求。5.1.2 泵装置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一一环境温度为240;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5%。5.1.3 经买卖双方协商,泵装置应适应下列特殊的环境和操作条件: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超过5.1.2规定的范围;阳光直射; 悬浮颗粒的空气污染;一生物化学反应;水溺显设备; 外部由机械或地震引起的冲击和振动;通风不良; 停机或库存时间超期; 水平面下工作; 船用环境。5.1.4 泵装置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使用时,其防爆型式、类别、级别和温度应符合GB3836.1的规定。5.2 S5.2.1 泵装置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5.2.2 泵装置应能适应4.1买方提出的要求,并可在规定的参数下连续或间断工作。5.2.3 泵装置结构和零部件的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安装、维护、检查、搬运和易损件更换,应提供必要的启盖螺栓、安装定位销、吊环螺钉等设施;加油、更换密封垫和阀时,应尽量不拆卸主要零部件。5.2.4 泵装置应能在安全阀开启压力及额定转速下安全运转。5.2.5 泵装置的零部件的设计应适应买方提出的操作和环境要求,在规定的寿命周期、额定工况下,磨损和疲劳寿命应在允许范围内O5.2.6 泵装置外露运动零部件的摩擦部位,应采用适用于工作环境的耐腐材料或采取其他措施。5.3 性能要求5.3.1 纯液、纯气及额定工况点下,泵效率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性能参数的计算按照附录A进行。表1适用于流量在IOm3h200m3h范围内的泵装置,当泵装置流量超过200m3h时,泵效率可参照表1由卖方与买方商定。注:泵装置的额定工况,其性能参数包含泵的额定气液流量Q、含气率、额定排出压力pa、额定吸入压力即、压«1泵效率进口压力MPa压差MPa含气率为0(纯液)25+5(气液混合)50+5(气液混合)75÷5(气液混合)90+5(气液混合)>98(纯气)泵效率先0.1W1.8N85N90>70N500.21.86.0287292280>60-0.51.8-235>201.86.0-2402305.3.2 在额定出口压力下,泵装置液流量偏差不超过±10%,气流量偏差不超过±30%。5.3.3额定工况下泵装置噪声值(声压级)不超过原动机噪声3dB(八)<,5.4 寿命及可靠性5.4.1 泵装置运行时应符合下列条件:a)泵装置额定流量不小于IOm3/h时,填料函液泄漏量不应超过额定流量的0.005%;泵装置额定流量小于IOm3/h时,填料函液泄漏量不应超过0.51.h;不允许气泄漏。b)各静密封面不得泄漏。c)润滑油压及油位应在规定范围内,油池油温应不超过75C0d)轴承、十字头导轨孔的温度应不超过85C。e)泵装置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如撞击声、无规律不均匀的声响和振动等)。D泵装置在额定工况运行时,原动机应不过载。5.4.2 在遵守运行规则的条件下,泵装置首次大修期(可以更换易损件)的运行寿命累计应不少于20000ho5.4.3 机体的主轴承在额定工况下的设计寿命应不少于25000h05.4.4 泵装置主要易损件寿命应不低于表2的规定。*2主要易损件寿命易损件名称额定排出压力MPaW1.6>1.6-3.2>3.24.0>4.0-6.0寿命h缸套160001400012.0010000密封填料7000600050004000进、排气液阀组无故障运行时间:5003000(允许修复)5.5 主要零部件5.5.1 轴及曲轴5.5.1.1轴及曲轴应按JB/T12582、JB/T6912或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检验。1.1.1.2 矩形或方形键应符合GB/T1095的规定。1.1.1.3 轴端应留有带螺纹的中心孔用于找正,便于联轴器安装。5.5.2 机身5.5.2.1 机身刚度应保证其在最大额定推力下工作正常,无异常振动故障。5.5.2.2 机身开孔处均应密封,防止润滑脂外泄及灰尘进入。5.5.2.3 机身应按JB/T9090进行渗漏试验。5.5.3 缸体、填料函及出口集液器5.5.3.1 缸体等承压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不应因输送介质的温度、压力、外力和外加扭矩产生扭曲或严重变形,导致输送介质泄漏。5.5.3.2 缸体、填料函及出口集液器在涂漆前,应按JB/T9090进行液压试验。5.5.3.3 缸体、填料函及出口集液器等承压零件易腐蚀时,其壁厚应有腐蚀余量。5.5.4 三ffXff5.5.4.1 连杆应按JB/T12582或JB/T6912等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检验。5.5.4.2 应规定连杆螺栓与螺母、缸体高压螺栓与螺母和其他重要的螺纹连接装配扭矩。5.5.5 进、排气淘鞠5.5.5.1 进、排气液阀组应按JB/T9090的规定做渗漏试验。5.5.5.2 进、排气液阀组的寿命应符合5.4.4的规定。5.6密封及密封系统5.6.1 下列部位应设置密封:a)旋转轴伸出机身外的旋转密封副部位;b)往复运动的十字头接杆(中间杆或介杆)与机身的结合部位;c)往复运动的活塞杆与填料箱的往复密封副部位:d)活塞与液压缸的往复密封副部位;e)机身的检修孔和轴外伸处。5.6.2应收集填料函的泄漏介质(或冲洗液),并用管路引至泵外。管路的螺纹连接处应密封,管路与设备连接处和检修时必须拆卸的连接处不得焊接。应采用隔离措施,保证泄漏介质不外漏到工作场所。5.7断断5.7.1应在使用维护说明书中规定润滑脂轴承、润滑脂牌号和加脂周期,并设置加脂孔。5.7.2应在使用维护说明书中规定滑动轴承润滑油牌号和换油周期,并设置油位指示装置。5.7.3压力润滑系统应配全流量油过浓器、油压表(指示进泵油压)和低油压报警装置。油过滤精度应不低于0.10mm5.8 减速机构5 .8.1在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允许选择减速机、传动带、内置齿轮和内置蜗轮蜗杆等减速型式。6 .8.2防爆场所应避免选择传动带减速型式,但可选择防静电带式减速机构。当传动带防护罩采用全封闭、强制通风时,允许采用普通传动带。5.9 进出口管路连接5.9.1 进出口管路应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应在供货时提供连接尺寸。5.9.2 进出口连接件使用压力应高于设计压力,或等于安全泄压装置最高回流压力。5.9.3 进出口管路连接型式应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5.10 排液和放气设立排液和放气装置应经过买卖双方协商,并将其列入使用维护说明书中。5.11 螺纹紧固件设置在承压件上的碳素钢或合金的螺纹紧固件应符合GBb196和GB/T3098.1的规定。5.12 辅助设备5.12.1 求卖方应提供泵装置辅助设备(包括买方提供并安装在泵装置中的辅助装备)装配或连接的接口要求、标识。5.12.2 原动机5.12.2.1 原动机的功率应比4.1要求的最大功率高5%以上,为安全泄压装置超过设定压力的留有安全余量。低温环境下,应保障启动原动机的输出功率。当有特殊要求时,卖方应按协议选择原动机。5.12.2.2 爆炸性环境中的电动机和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类别、级别和温度组别应按GB3836.12010中附录A的规定。外露零件的防护罩应选择非火花型;传动带应选择抗静电型。当传动带防护罩采用全封闭、强制通风时,允许采用普通传动带。5.12.3 联轴器5.12.3.1 泵装置与原动机轴相连应采用弹性联轴器。1.1.1.1 应根据联轴器参数和5.12.2.1功率的要求,选择联轴器的型号和规格。1.1.1.3 3联轴器应符合5.1的环境条件要求。1.1.1.4 4卖方应提供过盈配合联轴器专用装拆工具:过渡配合的联轴器应与轴固定。1.1.1.5 5锥孔联轴器毂和键均应固定,卖方应保证锥孔的接触面积,联轴器应防松固定。1.1.1.6 6联轴器外应设置防护罩。5.12.4 Jg5.12.4.1 底座或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为防止运输中发生永久变形,也可采取临时措施;泵装置进出口施加规定的最大力和力矩时,应确保泵装置轴和原动机轴的同轴度。5.12.4.2 底座应设装配定位精准点,允许在底座的空隙中安置泵配套的相关件。5.12.5 加热和冷却5.12.5.1 应根据4.1中买方提供的工况条件,设计加热和冷却管路。5.12.5.2 卖方应负责加热/冷却管路安装,并提供辅助件。5.12.5.3 加热和冷却系统中的管网、隔离/控制阀、空调设备等应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5.12.6 安全泄压装置5.12.6.1 泵装置应带有内置或外置安全阀或其他超压保护装置,内置安全阀属液力端的部件。5.12.6.2 安全泄压装置的开启压力应调整到1.051.25倍的泵装置额定排出压力,最高开启压力应低于液压试验压力。5.12.6.3 液力端柱塞、活塞杆运行中的缸腔内应分别安装泄压阀,拆卸阀组、柱塞、活塞时,应先泄掉腔内压力。5.12.7 抗气阻稳压器5.12.7.1 在含气、液介质输送工艺的流程中,应设置抗气阻稳压器,防止气阻引起的震动。5.12.7.2 抗气阻稳压器应装在泵的出口处,根据工况要求也可安置在泵的底座上。5.12.7.3在出口管路中,也可安置皮囊式、充气式蓄能器,充气压力为出口压力的60%。5.12.8喷射回流系统5.12.8.1为防止输气工况中活塞与缸套的干磨,应设置喷射回流装置。5.12.8.2喷射PI流装置可在泵的出口中与泵的缸套活塞运行腔接通,通过介质中的原油回流来润滑活塞、缸套,可设置手动或自动。5.129超压保护装置5.12.9.1 泵的出口处应设置超压保护装置。5.12.9.2 超压保护装置可选压力传感器或压力接点式压力表、安全阀等报警装置,实现超压时的报警或自动停机,开启回路。5.12.10进口过滤器5.12.10.1 输送气液介质时,可按不同工况介质设置过滤器,控制原油中的杂质颗粒。5.12.10.2 在泵的进口管汇中安装过滤器,过滤器的筛网可根据现场进口管路通径相对应的要求设定,过滤网孔径为5mm“8mm,可采用篮式过滤器、自旋式过滤器,或可切换形式的过滤器。5.1211液隔离往复密封檄5.12.11.1 在柱塞或活塞杆往复运动中应设置双道液隔离密封,以控制介质中的气泄漏。5.12.11.2 柱塞、活塞杆中应布置双道密封,在密封的中间应设置气回流流道,该流道与泵的进口管路相通。5.12.12填料副润滑5.12.12.1柱塞、活塞杆与密封间应设置油润滑结构。1.1.1.2 .2油润滑的储罐安置在柱塞、活塞杆的上方,可对每缸单独设阀控制油量。1.1.1.3 .3储罐的容积可根据柱塞、活塞杆的运动体积来设定。根据工况要求,其也可与进口连接。5.12.13 智能监控系统5.12.13.1 泵装置可配置智能监控系统来实现应用中的无人值守。5.12.13.2 泵装置的运行程序可与智能监控系统联控,并根据工况要求编程设置操作模式。5.12.14 辅助管路连接5.12.14.1泵装置应设置单一进出口,进出口的增加应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5.12.14.2使用维护说明书中应列出进出口安装所需辅助件清单。5.13 安装和维护安装、维护应使用标准工具。若采用非标工具,卖方应列出清单并提供专用工具。5.14 材料、制造和修复5.14.1材料的选择应使其理化性能符合4.1和5.1的要求。1.1.2 2铸件表面应平整,应无明显缩孔、气孔、裂缝、飞边、结疤缺陷。铸件表面应进行喷砂、喷丸、酸洗或采用其他有效方法进行处理。所有模型的毛刺、浇口和冒口残留均应切除、锂平或磨平。1.1.3 3铸铁件不应焊接。1.1.4 4进出口连接承压件的焊缝应全焊透。1.1.5 5碳素钢和合金钢的管路连接承压件的焊接应在同种材料(或其中一种是奥氏体低碳钢的非同种材料)间进行。1.1.6 6未经买卖双方同意,焊接出现下列情形时不得修复:缺陷深度超过设计壁厚的20%;一缺陷长度超过该方向上零件同尺寸的20%;一一受缺陷影响表面积超过零件表面积的10%;一承压件表面有冒汗现象。1.1.7 7承压件不得采用锤击或熔焊的方法修复。1.1.8 8只有用焊接性较好的材料制造的零部件才可以进行补焊,并应由具备资质的操作人员用适当的方法进行。5.15 表面防护5.15.1 当材料自身不具有防锈性能时,非重要表面应根据5.1的要求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5.15.2 可以通过喷漆等表面处理方法进行表面的保护。5.16 成套供应的泵装置包含动力端、液力端、抗气阻稳压器、喷射回流系统、超压保护装置、进口过滤器、液隔离往复密封系统、润滑系统、安全泄压装置、减速装置、联轴器的泵装置1台套;原动机1台;控制柜一套;易损件和备件不少于1/2台套;专用工具1台套;随机文件(应包括安装图、使用维护说明书、装箱单、合格证等)。6试验和检轴6.1 试验装6.1.1 试验装置按以下要求选择:a)试验装置应能满足测试气液混合工况的功能要求;b)试验装置应具备测量气体流量的功能,气体流量测量系统不确定度不低于表3的要求;C)试验装置应能满足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比例调节的功能要求。*3气体流测系统不确定度容许值测定量容许值%1级2级气体流量±2.5±56.1.2 试验时,液体介质可采用常温清水或乳化液,气体介质可采用空气。储水罐高度需保证进口有一定的液体压力,压缩机出来的气体压力需大于液体压力,混合介质在温度250C时应采用热交换方法进行冷却。6.1.3 试验装置的系统图参见附录B。6.2 试验方法6.21 总则6.2.1.1 泵装置在主要零件材质、制造精度、装配精度等经检验和液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试运转。6.2.1.2 泵装置的试运转试验、连续运转试验、性能试验、调节性能试验、额定工况点性能检查、安全泄压装置试验、噪声试验等除执行GB/T7784的规定外,还应记录泵装置的气体流量。6.2.1.3 买方代表要求到泵装置试验现场,或要求卖方提供试验或检验报告时,应按4.2的规定。6.2.1.4 运转试验6.2.2.1纯气试运转试验包括空载试验和升载试验:a)纯气工况下,不允许降速试验;空载试验应在进、出口管路调节装置全开下进行,试验不少于0.5hob)纯气工况下,升载试验应在额定泵速下进行,不允许降速试验,试验过程中排出压力应从常压逐渐上升到额定排出压力。可根据额定排出压力分四个压力等级进行升载试验。每个压力等级运转时间不少于10minoc)含气率大于98%时,连续运转时间不超过30min,买方有特殊要求时可与卖方协商解决。6.2.2.2试运转试验中泵的流量、功率、噪声、振动、温升、泄漏和所有保护装置应正常。6.23SttW½纯液性能试验应在纯液态工况、额定吸入压力和额定泵速下进行(根据实际试验条件,允许降速试验),排出压力从最小值开始,然后按额定压差值的25%、50%、75%、100%升压,在每一排出压力工况点,同时测量并记录流量、吸入压力、排出压力、功率、速度、涧滑油温度、介质温度的值。每个被测参数的测量次数应不少于3次,取算术平均值为测量值。6.3峭侧6.3.1 每台泵装置应经技术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后方可出厂。6.3.2 泵装置的各类试验应按表4的规定。表4试验项目及检验类型试验项目要求方法检验类型型式检验抽样校验出厂检验纯液和气液混合试运转试验5.3.1.5.3.2、5.4.16.2X纯气试运转试验5.3.I6.20X纯液和气液混合连续运转试收5.3.1、5.3.2、5.46.2OXX气液混合性能试脸5.3.1、5.3.2、5.46.2调节性能试验5.3.1、5.3.26.2纯液性能试验5,3.1、5.3.26.2O额定工况点性能检杳5.3.1、5.3,2、5.4.16.2X安全泄压装置试验5.2.4、5.12.6.h5.12.6.26.2XX噪声试验5.3.36.2注:,表示应进行试验:0表示按需要进行试验;X表示不进行试验。6.4检验类型&4.1取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首制样机应进行型式检验;b)系列新产品典型样机应进行型式检验,检验合格后,比典型样机功率小、排出压力低的新产品样机可不做型式检验;c)转厂产品应进行型式检验;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应进行型式检验。因油气混输工况特殊性,型式检验可在应用工况现场进行。6.4.2抽木锵验6.4.2.1 产品应定期做抽样检验。抽查的台数应不少于年产量的1/20,抽查周期应在一年中均匀分布。6.4.2.2 系列新产品的典型样机已进行型式检验,其他产品应进行抽样检验。6.4.2.3 2.3产品抽样检验不合格时,应加倍抽取台数复试。复检仍不合格时,应逐台检验。6.4.3出厂检验6.4.3.1 每台泵装置均应做出厂检验。返修率(首次试运转试验不合格的产品台数与同规格产品总产量之比)低于2%的产品,允许抽不少于总产量"10的台数做出厂检验,其余做试运转试验。6.4.3.2 出厂抽试产品不合格,其余产品应逐台进行出厂检验。逐台试验返修率低于2%时,可恢复抽试。6.4.3.3 泵装置出厂检验的各项指标应符合5.3.2、5.4.1、5.12.6.2的规定。全部达到规定指标则产品判为合格品;任一项达不到规定指标则产品判为不合格品。6.4.3.4 卖方试验装置不能满足试验要求时,允许在额定压力工况下降速试验或在额定流量工况下降压试验或在买方处试验,试验程序和要求应由买方与卖方共同商定。7交付准备7.1 防锈保护泵装置交付前应进行防锈处理,并应标出醒目警示,向买方提供相关的维护信息。7.2 开口所有的开口均应封闭,防止异物进入泵装置内部。7.3 *三rf的设备小管件、辅助件和备件应包装保护,以防止运输和贮存期间损坏。7.4 安装和操作螭除非买方有特殊要求,卖方应将安装和操作规程及其他买方需要的文件和泵装置包装在一起。8标志、包装和贮存8.1 标志8.1.1 泵装置的铭牌应固定在明显部位;铭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铭牌和紧固件的材质应适应工作环境。铭牌应包括:生产单位名称,泵装置型号和名称,主要技术规格额定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气液比;额定排出压力,单位为兆帕(MPa);额定吸入压力,单位为兆帕(MPa);泵速,单位为次每分(mW);原动机功率,单位为千瓦(kW);质量,单位为千克(kg),二维码标识,出厂编号,出厂年月。注:调速泵装置显示流量范困和泵速范围。8.1.2 重要外购配套设备上亦应有铭牌。8.1.3 机体上应标注轴旋转方向,单方向旋转的配套设备上也应标注旋转方向。8.2 屋8.2.1 泵装置的包装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8.2.2 随机文件和装箱单应采用防潮袋包装,封好并装在包装箱内。8.3 心存卖方应保证泵装置自发运之日起,在正常储存条件下6个月内不锈蚀。IO附录A(资料性)性能参数计算A.1流量计算额定泵速流量按公式(A.I)计算。G1.=÷O.;(A.1)式中:Qm-额定泵速下的体积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Qr一液体体积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三h);试验介质黏度,单位为二次方毫米每秒(m11);y规定气液介质黏度,单位为二次方毫米每秒(mm);k黏度系数(yWy时,k=0.5,x>y时,k=0.25);Qa一进口压力下气体体积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n额定泵速,单位为次每分(min,);n:实测泵速,单位为次每分(min1)oA.2压力计算A.2.1排出压力按公式(A.2)计算。P4=G4+PgZ4×10-(A.2)式中:pa排出压力,单位为兆帕(MPa);Ga出口表压,单位为兆帕(MRi);p试验介质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Za出口压力表中心至泵装置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o当采用压力传感器时,Za为测压点至泵装置基准面的垂直距离;若出口压力表中心或压力传感器测压点低于泵装置基准面,Za为负值。A.2.2吸入压力按公式(A.3)计算。(A.3)Ps=G6+pgZ,×10式中:P:吸入压力,单位为兆帕(MPa);Gs一进口表压,单位为兆帕(MPa);Z3一吸入真空表中心至泵装置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采用压力传感器时,乙为测压点至泵装置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吸入真空表中心或压力传感器测压点低于泵装置基准面时,Z为负值。A.2.3压差Pl按公式(A.4)计算。Pl=Pa-P=G4-G+pg(Za-Z,)×10(A.4)A.3电动机输出功率计算电动机输出功率按公式(A5)计算。(A.5)Nj=Nm7mot.式中:N电动机输出功率,单位为千瓦(kW);Nm实测电动机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kW);7mat电动机效率。A.4输入功率换算试验泵速、介质黏度与额定泵速、规定气液介质黏度不同时,输入功率按公式(A.6)计算。式中:N气液介质额定泵速下的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kW);N一电动机输出功率,单位为千瓦(kW);y规定气液介质黏度,单位为二次方毫米每秒(mm2s);n一试验介质黏度,单位为二次方亳米每秒(mr112s);n一额定泵速,单位为次每分(min);n:试验泵速,单位为次每分(min】)。A.5有效功率计算A.5.1进口液体有效功率Ni按公式(A.7)计算。三Aft(A7)式中:N1.进口液体有效功率,单位为千瓦(kW);Pt-压差,单位为兆帕(MPa);Q进口液体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A.5.2进口气体有效功率No按公式(A.8)计算。1.凡&&您式中:No进口气体有效功率,单位为千瓦(kW);p:吸入压力,单位为兆帕(MPa);Qo进口压力工况下气体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K1气体压缩比修正系数,按公式(A.9)计算:K2-温度修正系数,按公式(A.10)计算。A¼I?(A.9)aI".AIf式中:Pic-额定工况进口气体绝对压力,单位为兆帕(MPa):rc额定工况压缩比;piR试验工况进口气体绝对压力,单位为兆帕(MPa);rk试验工况压缩比,(A.10)式中:Ng-额定工况轴功率,单位为千瓦(kW);Ng试验工况轴功率,单位为千瓦(kW);te额定工况进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tg试验工况进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试验工况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C)。A.5.3“气液总有效功率NO按公式(A.11)计算。N4=N1.+No(AJl)式中:N1气液总有效功率,单位为千瓦(kW);N1.进口液体有效功率,单位为千瓦(kW);Na进口气体有效功率,单位为千瓦(kW)o附录B(资料性)试验芸筒图试验装置简图如图B.1所示。标引序号说明:1 气体压缩机:2 气体压力表:3气体流量计:4、9、11阀门;5一一过滤器;6泵装置:7出口压力表:8吸入真空表;10t三th12储水罐。图B.1试验芸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