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05晚清到清末民初 学案.docx

    • 资源ID:1394018       资源大小:103.57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05晚清到清末民初 学案.docx

    专题05晚清到清末民初(4大考点6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专题五晚清到清末民初:内忧外患与救亡道路的尝试目录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易错点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近代带来的影响【易错点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考点二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易错点1】客观全面评价洋务运动作用【易错点2】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考点三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易错点】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的区别考点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易错点】经济结构、农业结构、工业结构、产业结构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E易错点0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近代带来的影响【破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近代带来的影响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深度剖析真题】I.(2022重庆高考)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图),又附评论称:“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这些信息反映出()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独占中国市场B.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本要价过高C.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警示】把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近代中国带来影响。【问诊】根据材料”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再根据图片中“贸易的钥匙”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条约增开口岸等内容可以使中国更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符合包括日本、英国等西方殖民国家的利益,C项正确;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发生于一战期间,排除A项;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威胁到了其他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所以三国干涉还辽,不是因为日本要价过高,排除B项;列强在中国开矿设厂、铺设铁路、政治贷款等行为体现了资本输出的要求,而材料缺乏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材料不能体现“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另外马关条约之前,列强侵华就是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所以严格来说资本输出也不是新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叮嘱】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新阶段,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并非始于马关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船坞和工厂,这是西方对华资本输出的开端,这一时期列强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方式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走出误区专练】(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11)1. 18947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60402001894年1914年rr11贸易业运输业制造业金融业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2023甘肃平凉高三校考阶段练习)2.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2023吉林统考一模)3. 在山东烟台,进口的“本色花布在1866年每匹价格大约是二两九钱到四两白银,1867年是二两五钱至三两,而1868年每匹的价格大约在二两二钱到二两五钱之间。”这种低价格的洋布()A.适合中国市场的消费水平B.刺激了洋布的大量进口C.抢占国际市场的大量份额D.促进了耕与织的分离(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一模)4. 1888年.申报发文:“自泰西诸国东来,西国之物日见其消流,而于中土之所生产,日形其雍滞购用西国之物日益多,则钱财之流于外老日益广,而上日益损,下日益穷、几何不如漏卮之难塞也,岂独一鸦片而已哉!''这一评论基于()A.鸦片走私致使中国经济困难B.洋货流行导致财富大量外流C.外国资本大量抢占中国市场D.实业救国思潮已经成为主流(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二模)5. 如表是海宁州志稿中记载的关于1840年前至1858年广州和上海生丝年出口量(单位:包)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广州上海1840年前约896001845年678764331846年3554151921851年2409206311853年4577583191858年*85970A.传统观念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成为西方国家主要原料产地B.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外贸中心的转移D.传统经济结构在西方冲击下发生变动E易错点0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破解】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实际领土完整和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主权均已遭到破坏(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的国家,是相对于“独立国家”和“殖民地”而言的。半封建:是指封建制度己遭到破坏,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深度剖析真题】1.(2021.湖南.高考真题)据如表可知,当时中国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1867年1894年数设货值(海关两)数法货值(海关两)铁113,441(担)264,5031,185,411(担)2,467,590锡33,502(担)582,14697,008(担)2,046,897火柴79,263(萝)71,3846,615,327(攀)1,638,931煤113,430(吨)992,649486,295(吨)3,21,343糖186,176(担)754,6091,823,890(担)9,507,153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D【警示】考查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问诊】从1867到1894年,材料所列的进口货物数量大幅度上升,说明这一时期,外国货物大量涌入中国,海关并不能有效维护本国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中国海关也随之半殖民地化,这一时期列强逐渐把持中国海关,因此出现题干所列现象,说明海关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正确;题干只有进口数据,没有出口数据,无法得出入超结论,排除A;B是甲午战后的史实,排除;甲午战后尤其是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排除C。故选D项。【答案】D【叮嘱】此外,关注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表现:领土、贸易、关税、司法、外交、军事等主权不断沦丧)以及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手段:军事侵略(侵华战争)、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文化侵略(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念及基督教文化,淡化被侵略者的民族意识)、政治侵略(扶持傀儡政权,以华治华)。【走出误区专练】(2023江西鹰潭贵溪市实验中学校考三模)6 .如图所示为光绪十九年十月初四日(1893年11月11日)“信差胡永安关于完善邮路事致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禀文“,主要内容为信差胡永安奏报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对当时正铺设的京津大道铺修工程中涉及的工程量及相关花销等问题进行了汇报。该史料可直接用于研究()婀%.£#1T人4虱eflMA7*心£R4*s<*lt4qqtf弊U4ASA"<444*4c*1.ANiww方Ai*4444*&稳q至JaA,-<JU4'F*,寸Bl结才*速农»«*«-M1M1*a工大RllqB-ut1ri2tM%由东迎wt馋,(r"火?犬f;Af土Hn«逐个小*fN.Htt2绐4-li.*昔A.客邮对中国航运权的侵害B.近代中国邮政业务的私有化C.近代海关关税制度的演进D.近代中国交通的半殖民地化(2023蒲泽高三一模)7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教授英文、法文、俄文等,其经费从海关办公费中提取。1869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推荐美国传教士丁趣良为同文馆总教习。丁鞋良一直任职到1894年,说赫德是同文馆的“父亲”,他是“保姆”。这反映了()A.晚清新式教育有半殖民地性B.英美联手推动晚清教育变革C.同文馆兼具办理海关的职能D.列强对中国侵略出现了争夺(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三中校考二模)8 .表2反映清末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年份生产资料半制成品制成品农产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机器手工机器1873年2.637.458.31.71893年15.6一一28.40.153.42.51903年26.80.20.217.214.732.98.01910年39.10.20.513.111.928.36.8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据上表可知()A.农产品的出口增加体现农耕经济为主B.机制品比重变化表明工业化初露端倪C.手工业品出口下降说明经济结构完善D.出口货物结构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2023云南红河高三开远市二模)9 .1874年,上海江海关税务司胡礼德(FEWrighl)拟定了中国第一个海关检疫章程,规定来自海外疫区的洋船必须接受海关医官检查,合格后方可卸货和让旅客下船,违规者交由其所属国处置。该章程经总理衙门核准后颁行各口岸。该时期中国的海关检疫()A.导致中国丧失海关主权B.体现出半殖民地的色彩C.降低了上海的经贸地位D.保障了中国的卫生安全(2023山东模拟预测)10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1843到1855年间,茶的出口由1300多万斤增加到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00O多包增加到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上述变化可反映()A.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色彩B.近代生产方式正在中国缓慢发展C.中国开始呈现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D.自然经济长期主导地位得以改变考点二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E易错点Oi-客观全面评价洋务运动作用【破解】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会文化风气,为后面科举制的废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派遣留学生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相反,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深度剖析真题】I.(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警示】【问诊】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强调,1874年到1892年轮船招商局年年盈利,但盈利原因是因为官方扶持,如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而不是依靠自身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等,这并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轮船招商局在创办初期不处于劣势,不等于实力可以匹敌洋商,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主要目的是为军用企业提供资金,故”专意谋取贴补”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轮船招商局得到官方扶持,不等同于“享有垄断特权”,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叮嘱】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采取了一系歹'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洋务派虽然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走出误区专练】(2018年江苏卷)11.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2023上海南高三统考阶段练习)12.如表是不同文献有关洋务运动的历史叙述。这说明,晚清()叙述出处光绪十年(1884),因海防吃紧,北洋防务”每月应发各兵输薪响,及制造军器子药等项“军费”准予北洋暂开军器捐输李鸿章的奏折(张之洞)在专征收捐纳款“自光堵十五年起至十七年止,专克购枪炮机及造厂费,总以足数开厂之用为度张之洞的奏折(光绪前期电报局)具有198个分局委员,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通过捐纳获得的。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A.自救运动导致中央权力下移B.发展军事力量以抵御外来的侵略C.鼓励民间投资官督商办企业D.借助经济手段拓宽洋务资金来源(2023四川绵阳统考一模)13 .近代中国钢铁进口量、值统计表。据此推知,当时中国()年代重量(吨)价值(海关两)18761965074926918772797190623518783271595862918794900813805691880522331546065A.民间设厂高潮出现B.列强加剧资本输出C.致力调整工业结构D.国防实力有所提升(2024.四川雅安统考模拟预测)14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A.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B.工业革命正在中国进行C.外来经济退出中国市场D.英国在华经济势力强大(2023湖北模拟预测)15 .汉阳铁厂的建立,使“一望平坦,亳无庐墓”的一片荒郊,变成一片烟囱林立、厂房众多的重工业区。铁厂为了安置员工,先后在汉阳建造了大量住宅,如兴仁里、怀德里、辅德里,并为外国技术人员盖了不少洋房。据此可知()A.洋务运动依赖于外国资本的支持B.汉阳铁厂成为中外合办企业的典范C.近代企业创办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获得极大提升易错点02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破解】外交体制的演变1.1840年前清朝的外交体制:1840年以前,中国传统的涉外制度是“朝贡”和"理藩''制度,浸透着浓厚的“夷夏观念,并没有专门机构管理涉外事务。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事务。礼部下设主客司和会同四译馆,负责外事礼仪接待及翻译工作。另外,鸿胪寺和军机处也参与对外事务。2 .晚清外交体制的变化(I)专门性外交机构的设立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成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的特设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使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有了较为明确的分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标志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正式确立。南、北洋通商大臣: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后演变为南洋通商大臣(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另有北洋通商大臣,其前身为1861年设在天津的三口通商大臣(统管直隶、山东、奉天三省通商交涉事务,兼管北洋洋务等)。总理衙门和南、北洋通商大臣的设立,是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重大进步。官员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开阔了视野,学习了近代科技知识,逐渐掌握了利用外交手段谋取本国利益的策略。外务部则建立了领事制度,厘定了派外使节职制,制定了外交规章,重用受过西式教育与留学西洋的人才,重视职业外交官的培养,在选拔官吏时较为强调专业知识,使得清末外交人员的素质大为提高,改变了中国外交官员对于世界形势、外交惯例懵懂无知的局面,较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近代驻外机构的设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逼迫下,清政府允许各国在北京设常驻公使馆。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的领事馆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以后逐渐增多。清政府的外交体制逐步完备起来,走进国际社会,对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保护海外华侨利益,密切华侨与祖国的关系等方面有积极作用。3 .晚清外交观念的转变(1)中西交往中的文书格式的变化。放弃“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这一样式很快被中英同类文书所仿效,成为其后清朝外交文书的重要范式。(2)中西方官方之间平等往来。以条约形式规定中西方官员间平等往来,如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外事管理机构。(3)对外派遣常驻使节。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各国先后派遣使臣常驻京城,以便直接与中国交涉。清政府开始遣使出洋,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遣使出洋的具体操作模式。1877年,郭嵩森作为清廷向外国派出的第一位常驻使节抵达英国。【深度剖析真题】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警示】充分理解外交近代化。【问诊】“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答案】C【叮嘱】近代化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而晚清政府的外交近代化成为高考命题核心考点。外交近代化体现在清政府设立驻外使馆、运用国际法解决国际争端、舆论宣传等都是外交近代化的典型表现。【走出误区专练】(2023山东烟台高三二模)16.表格为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据表可知,晚清时期()翰林进±举人优麋副贡荫生监生附生例附贞捐监新式学堂留学生1875-1894716221222011894-1900203200000121901-1911206041010611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A.选官制度近代化B.官僚队伍近代化C.教育体制近代化D.外交理念近代化17. 1875年,清政府任命陈兰彬为驻美第一任公使。随后,中国又在华人聚居的旧金山等城市设立了领事馆。最初驻美公使采取密切关注、郑重交涉等方式保护海外华人权益。后任伍廷芳和梁诚等公使凭借对世界更深入了解和强烈爱国之心,通过国际法等法律手段保护在美华人。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驻美公使的爱国情怀B.近代中国人对国际法的认可C.清政府的外交近代化D.近代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加深(2023郑州高三一模)18. 19世纪80年代,中荷关于华侨国籍归属问题的交涉中,驻德荷公使许景澄利用国际法知识与荷兰外交部据理力争,不仅取得了外交上的初步胜利,还基本确定了清政府对华侨国籍的基本原则,并成为20世纪初大清国籍条例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A.清政府逐步收回国家主权B.国际法观念已被国人接受C.华侨海外权益实现了保障D.时局变动推动外交近代化(2023安徽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19. 1873年,李鸿章就华工在秘鲁的非人待遇,向访华的秘鲁公使葛尔西耶提出严正交涉,迫使秘鲁通过保护华工的法律文件,并在1874年6月与中国签署通商条约,承诺互换领事并保护双方的公民和臣民。这些做法()A.建立了与西方接轨的外交体系B.客观上助推了外交的近代化C.实现了与西方列强的平等外交D.开辟了以国际法维权的道路(2023上江西宜春高二上高二中校考阶段练习)20.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不仅被迫与英、法、美、俄签订城下之盟,还要面对德国、比利时等国来华请订商约,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进一步扩大。在此过程中,清政府逐渐深化条约认识,调整对外政策,呈现出从排斥“要盟”到严格信守,从“羁縻驭夷”到条约体制,从“惠及远人''到力挽利权的态势,商约观念亦随之萌生。这说明()A.华夷之辨观念已经消除B,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D.清廷朝贡体系完全瓦解考点三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易错点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区别【破解】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在保留君主制的问题是一致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在维护封建君主制制度方面一致。维新派主张实行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学习外国的问题上与顽固派有区别,与维新派的主张有一致的方面,但在是否兴民权的问题上,洋务派和顽固派立场一致,反对维新派兴民权的主张。顽固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洋务派能够看到西方先进的东西,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实际上主张在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应变”,二者有区别,维新派则主张改良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政治立场一致,他们一致攻击维新思想,由于维新变法法令直接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因此他们发动政变,扼杀了维新运动,打击维新派。顽固派是维护封建制度,阻止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洋务派虽然在政治上与顽固派有一致的一面。但他们兴办了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洋务派和维新派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积极关系。【深度剖析真题】1.(2020年山东卷)1873年,华衡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警示】理解中国近代顽固派、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异同【问诊】19世纪后期,赖尔关于自然力量逐渐推动地质进化的理论,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是因为这一理论可以用来支持和宣传维新思想,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C项正确;科学阐释了“自然演进规律“,不是强烈要求变革中国社会,实现救亡图存理想的进步思想家关注赖尔理论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进步思想家欢迎赖尔理论不是为了传播自然科学知识,B项错误;19世纪后期地质进化理论传入中国,没能动摇恪守古训的陈旧观念,D项错误。【答案】C【叮嘱】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的异同顽固派:主张用传统文化抵抗侵略;是一批对世界发展形势一无所知的极端腐朽的贵族、官僚,他们因循守旧,愚昧无知,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幻想恢复"闭关锁国''的局面。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并付诸实践;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亲王奕欣、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1)洋务派、顽固派、抵抗派和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区别:前三者都是地主阶级派别。后两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并付诸实践,顽固派主张用传统文化抵抗侵略,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长技,但未能实现。早期维新派强调学习西方,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2)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比较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不同点: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C.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内在联系:洋务派与维新派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离出一部分,形成早期的维新派。产生差异的根源: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洋务派产生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年代,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维新派是洋务运动暴露出一些问题和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由政治地位决定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多是封建官僚,他们必然要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多是中下级知识分子,容易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提出变革主张。(3)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基本主张的异同、相互关系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在保留君主制的问题是一致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在维护封建君主制制度方面一致。维新派主张实行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学习外国的问题上与顽固派有区别,与维新派的主张有一致的方面,但在是否兴民权的问题上,洋务派和顽固派立场一致,反对维新派兴民权的主张。顽固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洋务派能够看到西方先进的东西,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实际上主张在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应变”,二者有区别,维新派则主张改良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政治立场一致,他们一致攻击维新思想,由于维新变法法令直接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因此他们发动政变,扼杀了维新运动,打击维新派。顽固派是维护封建制度,阻止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洋务派虽然在政治上与顽固派有一致的一面。但他们兴办了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洋务派和维新派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积极关系。【走出误区专练】(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校考期中)21.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求富救国B.实业救国C.以商救国D.富民救国(2015全国高考真题)22. 奕听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春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2023河南郑州二模)23. 1876年,郭嵩森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煮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森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2023广东肇庆统考一模)24. 1896年,李端装提出了“一经五纬”的教育改革主张。所谓“一经”,指在京设立大学堂,在地方创设新式学堂:所谓“五纬”,指开设藏书楼、创设仪器院、设立译书局、建立报馆、选派游历者等。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治力增强B.清政府财政危机有所缓解C.维新与救亡思想广泛兴起D.改革已成为统治阶层共识25.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派在国内大力兴办新式教育的同时,开始创办出国留学事业。出国留学的一些重要奏折、函件等,均由曾国藩、李鸿章两位重臣联名,非曾、李联名而难成。材料主旨表明()A.儒家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B.洋务运动时期人才很缺乏C.地方实力派势力与日俱增D.教育近代化阻力大推进难考点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至易错点经济结构、农业结构、工业结构、产业结构【破解】经济结构: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般指旧的经济怎样,新的又怎样(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产生)农业结构:农业中作物栽培及牲畜、家禽饲养等部门构成。一般包括作物栽培、林木种植管理、畜牧业、各种副业及水产品饲养等。农业结构的变化简单来说就是种植业结构的变化,如原来种植粮食作物,现在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工业结构:各工业部门组成及其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常指部门结构和轻工业(如纺织业)和重工业(如石油化工、钢铁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产业结构: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一般分为第一产业(如农业)、第二产业(如工业)、第三产业(如服务业)。【深度剖析真题】1.(2022湖南.高考真题)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警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问诊】依据材料'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可见民族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相互促进,有利于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个体手工业也可被纳入新的经济体系当中,D项正确;“导致破产”表述错误,排除A项;“阻碍”表述错误,应为相互促进,排除B项;"瓦解了''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叮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洋纱取代土纱,纺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耕织分离;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丝、茶叶大量出口)。近代工业的产生: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特点及影响。经济结构变动带来社会结构变动(如买办阶层、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传统四民秩序的瓦解(士商相混:绅商),关注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的关系。【走出误区专练】(2023天津北辰高三统考期中)26 .下表是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工人地域分布情况(注:仅指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这分布状况反映了()地区工人人数所占比例地区工人人数所占比例卜.海3622047.75%天津41805.35%汉口1335017.1%福州32404.15%广州1030013.58%其他城市973412.47%A.通商口岸的开放先后的差异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C.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轻重工业的区域发展不平

    注意事项

    本文(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05晚清到清末民初 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