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光伏上市公司 企业气候行动指数(CATI)报告.docx
目录1 .中国光伏产业的机遇和挑战72 .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3.0133 .2024光伏企业气候行动CATI评价结果164 .光伏企业气候行动评价发现及解决方案22发现一:八成光伏企业加入气候行动,但行业整体气候披露表现尚不足以应对国内外披露册见22发现二:10家光伏企业核算并披露了产品碳足迹信息,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光伏绿色贸易壁垒30发现三:七成光伏企业积极应用可再生能源并提升生产能效,但在供应链碳管理不足的情况下,光伏产业链对标巴黎协定目标开展低碳转型仍具挑战37发现四:废旧光伏产品回收带来的减排潜力较高,企业亟待关注产品生命周期末端排放,推进回收机制规范化和规模化565 .展望与建议62附录I2023年度光伏行业CATI评价结果66关于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是一家在北京注册的公益环境研究机构。自2006年成立以来,IPE开发并运行蔚蓝地图数据库(WWW),2014年上线"蔚蓝地图"APP,推动环境信息公开,赋能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促进多方参与环境治理,共同守护地球家园。关于绿色江南绿色江南(PECC)成立于2012年3月22日,成立十余年专注于"工业污染源监督”,始终秉承着"我们消灭污染,不是消灭污染企业,而是推动污染企业治理污染,从而消灭污染”的工作态度开展工作。编写组成员IPE:朱紫琦,丁杉杉,马军,张慧,黎萌,徐昕,李赞婷绿色江南:方应君,鲁丽,杨文娟,金心妮特别鸣谢感谢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对?旨数开发提供支持。感谢阿拉善SEE东吴项目中心对本项目的方寺。感谢兼职张兰、马文静、曾嘉,实习生司晓冬、司晓彤、魏娜、段林帅对本篇报告的贡献。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PECC)撰写,研究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本报告不能作为IPE或绿色江南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IPE和绿色江南将根据相关法律要求及实际情况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并尽可能及时发布。IPE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引用发布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IPE和绿色江南,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报告之声明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归IPE所有。注:1 .本报告评价期为:2023年09月30日至2024年03月31日;2 .评价信息来源:企业官方网站、年报、CSR报告、ESG报告等定期报告、官网等公开渠道发布的信息、蔚蓝地图数据库收集的可信源发布的数据;3 .如本报告的中英文版本出现不一致,请以中文版为准。概要作为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关键路径之一,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新能源行业正在全球零碳冲刺的推动下快速发展。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近510吉瓦2,其中光伏装机容量占据四分之三,主要源于中国的光伏增量的贡献。COP28通过巴黎协定后首次盘点,明确全球要从化石能源实现转型,争取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提高两倍。这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可预期性显著提高,将为相关产业创造新的机遇。在过去数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中国光伏产业几落几起,历经重重困难。但与之相伴的,是中国产业政策不断更新与完善,中国光伏产业企业家的不懈奋斗。当前中国光伏行业已发展成为无可争议的全球领跑者: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主导着这一重要产业的全球供应链,有效支撑中国国内光伏市场增长和全球新能源需求3。不仅如此,中国部分头部光伏企业正在同步加大海外产能布局,进一步占领光伏产品市场份额4。然而,这一事关全球能源转型成败的新兴产业,也无可避免的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多国陆续出台相应产业激励机制,旨在增加投融资,创建当地光伏价值链。而在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供应链安全也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反映到贸易政策上,全球多个重点地区出现保护主义倾向。部分地区通过光伏产品碳足迹限值、生态设计、生态标签等规则,加严光伏市场的绿色准入门槛。1 https:/www.iea.org/news/massive-expansion-of-renewable-power-opens-door-to-achieving-global-tripling-goal-set-at-cop282 1吉瓦=100万千瓦3 4 光伏产业的硅料、硅片组件等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上下游运输分销和废弃光伏组件的处置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并相应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以及大量的废弃物。在全球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有必要关注国内外生态环境和气候相关法规标准,加速推进自身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针对光伏产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毛涛博士早在2020年即撰文指出:“引导核心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从注重"制造绿色"转向"制造绿色"与"绿色制造"并重。"5为量化评估光伏企业低碳转型进展,促进光伏企业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PECC)于2024年初启动光伏上市公司企业气候行动CATl指数评价项目。首期评价结果显示,多家光伏企业正在积极响应双碳政策要求,落实节能减排项目,开展产业链绿色转型。其中的领先企业回应市场对低碳光伏产品需求,开展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但多数光伏企业仍有待对标先进,提升企业气候治理水平。在首期评价覆盖的42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中,隆基绿能(601012)获评A级。企业不仅开始核算并披露范围3排放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设定并追踪范围3减排目标,并与主要供应商伙伴合作磁E,引导其供应商开展碳披露。晶科能源(688223)、阿特斯(688472)、天合光能(688599)和晶澳科技(002459)获评BB级:这些领先企业开始制定绿色采购要求,逐步落实供应链减排行动。5毛涛、吕方,2020,提高光伏产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建议通威股份(600438)、TC1.中环(002129)、阳光电源(300274)协鑫科技(03800)和信义光能(00968)获评B级,他们在供应链低碳转型路径设计、供应商碳核算赋能等方面也有较好表现。B级及以上企业的比例达到总评价样本的24%o隆基绿能601012晶科靛源688223JinKO阿特斯688472Bl天合光能688599导阿特斯IHMSolar晶演科技002459JAsolara«XB«通威股份600438TC1.中环002129阳光电源300274协奇科技03800信义光能968三三三。物黜三UnSS(3J盟©3图2024光伏上市公司CATI评价TOP10在领先企业取得进展的同时,获评C级的光伏上市公司仍超过参评企业的60%,平均分仅为3.38分,显示大部分光伏企业气候表现有待提升。多数企业当前仍主要关注范围1&2的测算和减排,尚待明确价值链低碳转型路径,持续提升供应链的气候信息透明度。本期评价显示,在治理和管理方面,33家光伏企业开始制定和发布气候政策,17家将气候相关议题纳入董事会最高决策层监督职责。在测算披露方面,18家企业核算并披露了范围1&2排放量,6家已经开展范围3排放量的核算和披露。10家核算并披露了产品碳足迹信息。在目标设定方面,8家光伏企业设定并披露范围1&2痛非目标,3家企业的气候目标中包含范围3。隆基绿能(601012)、晶科能源(688223)2家企业已经取得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BasedTargetsInitiative,SBTi)认证;3家企业提出力争于2050年前实现范围1&2碳中和目标;晶科能源(688223)承诺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6家企业承诺2030年前自身运营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本期评价显示,29家光伏企业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企业通过在厂区自建光伏项目、与供应商直接签署绿电采购协议、能源属性证书采购等方式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绿色江南对部分参评光伏企业共61家子公司开展的现场调研显示,七成光伏企业厂区自建屋顶光伏项目,其中95%的企业屋顶光伏覆盖率超过50%,78%的企业屋顶光伏覆盖率超过80%6。28家企业开展能效提升、先进工艺替代、或针对移动源抖儆等开展瞬布动,18家开展系统的能源管理进行节能降碳。在推动低碳供应链建设方面,6家光伏企业公开披露推动供应商开展企业碳核算或能源管理项目,其中隆基绿能(601012)、晶澳科技(002459)、TC1.中环(002129)3家进一步披露了其与产品生产以及物流供应商合作开展的减排项目。尽管如此,多数光伏企业得分仍显著偏低。作为"制造绿色"的行业,光伏发电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来看远非零抖做。本次评级显示,八成光伏企业尚未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部分已经承诺范围3气候目标的光伏企业,尚未有效开展供应链踊E行动。在价值链下游,废旧光伏产品回收的溺非潜力尚待有效发掘,规范化处理和回收体系亟待加速建立。此外,光伏企业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代表,面对当前国际和中国国内气候及可持续披露新规要求,亟需提升企业自身及供应链气候信息披露水平,在满足披露合规要求6光伏覆盖率由绿色江南根据企业厂区屋顶面积及光伏萄盖面积估算,不代表企业实际光伏覆盖面积,仅供参考的同时提升企业竞争力。分析近年欧盟通过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等一系列文件,和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气候相关披露准则,以及港交所和沪深北交易所制订的气候信息披露和可持续披露框架,我们提示光伏企业重视自身及供应链气候信息披露。在全球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有必要关注国内外生态环境和气候相关法规标准,加速推进自身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课题组倡议具有供应链影响力和气候雄心的光伏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重要机构带动光伏供应链核心的企业加入零碳冲刺,同时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加入全球气候进程。课题组同事倡议包括政府、投资者、研究机构等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光伏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携手推进光伏供应链脱碳进程,加速全球零碳冲刺,共同守护地球家园。1 .中国光伏产业的机遇和挑战全球转型共识带来长期机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eC)2022年2月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提出,全球最迟需要在2025年前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并在2030年前减排约43%,2050年初期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才可能在本世纪末将温升控制在1.5左右乙作为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关键路径之一,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新能源行业正在全球零碳冲刺的推动下快速发展。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8报告,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近510吉瓦9,其中光伏装机容量占据四分之三,主要源于中国的光伏增量的贡献。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截至2023年底,中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9.2亿千瓦,其中太阳能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装机容量一举超过水电,仅次于火电装机三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风电、光伏基地和能源外送通道建设,一方面给光伏市场带来了新增量,另一方面加强新能源外送通道和新型储能建设,预示着光伏的装机空间还有机会向上拓展12。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召开,通过巴黎协定后首次盘点,明确全球要7 https:/www.ipcc.ch/assessment-report/ar6/8 https:/www.iea.org/news/massive-expansion-of-renewable-power-opens-door-to-achieving-global-tripling-goal-set-at-cop289 1吉瓦=Ic)O万千瓦10 11 12 从化石能源实现转型,争取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提高两倍。全球首次达成化石能源转型共识,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可预期性显著提高,将为相关产业创造新的机遇。超常规发展面临新的制约在过去数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中国光伏产业几落几起,历经重重困难。但与之相伴的,是中国产业政策不断更新与完善,中国光伏产业企业家的不懈奋斗。当前中国光伏行业已发展成为无可争议的全球领跑者,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主导着这一重要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中国光伏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3,中国光伏产业规模在过去十年中持续成倍数增长:2022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的同比增长率均达到50%以上。不仅如此,中国光伏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配套环境和供应链体系,其产量和应用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分别占全球产量的76%、96%、83%和76%1支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正逐步形成行业制造规范,实现光伏技术升级、发电效率突破和单位能耗降低;光伏企业的业务也陆续扩展至储能、氢能等。依靠高发电效翦口低制造成本,中国光伏行业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硅片、电池片及光伏组件在2022年的出口总额超过51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80%,光伏组件出口超过153吉瓦,同比增长超过55%,有效支撑中国国内光伏市场增长和全球新能13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赛迪能源电子发展研究中心,202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2-2023年)14源需求叽不仅如此,中国部分头部光伏企业正在同步加大海外产能布局,进一步占领光伏产品市场份额16。201020152021100%80%60%40%20%0%IiiiMChinaEuropeaNortAmericaAPACIndiaROW图1-12010-2021年按国家和地区分列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制造能力17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ntenationalRenewableEnergyAgencyzIRENA)在COP28提出的可再生能源的三倍目标是以2022年全球装机容量3382GW为基准线,到2030年增加至三倍,意味着年均增长率约为15%,显著高于过去十年18。中国一批领先的光伏企业正在努力把握全球低碳转型加速带来的潜在商机。隆基绿能(601012)等光伏企业在COP28派出了强大的代表团,天合光能(688599)也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积极发声。然而,这一事关全球能源转型成败的新兴产业,也无可避免的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多国陆续出台相应产业激励机制,如2022年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15 16 17 IEA,2022,SpecialReportonSolarPVGlobalSupplyChains18 https:/www.iea.org/news/massive-expansion-of-renewable-power-opens-door-to-achieving-global-tripling-goal-set-at-cop28(InflationReductionActzIRA)H9,以及欧盟于同年12月启动的欧洲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TheEuropeanSolarPVIndustryAlliance,ESIA)2021f旨在增加投融资,创建当地光伏价值链。而在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供应链安全也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反映到贸易政策上,全球多个重点地区出现保护主义倾向。部分地区通过光伏产品碳足迹限值、生态设计、生态标签等规则,加严光伏市场的绿色准入门槛。在全球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有必要关注这些准入要求,并尽快推进自身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制造绿色也要绿色制造作为制造绿色的行业,光伏发电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来看还远没有达到零排放”。这是因为光伏产业的硅料、硅片组件等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上下游运输分销和废弃光伏组件的处置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并相应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以及大量的废弃物。针对光伏产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毛涛博士在2020年撰文指出:"引导核心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从注重"制造绿色"转向制造绿色与"绿色制造并重,带动链上企业关注制造过程的生态环境影响,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用能机构、购置先进的污染处理设施等,实现光伏产品生产的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使得光伏产品越来越绿色。"2219https:/www.energy.gov/lpo/inflation-reduction-act-202220https:/solaralliance.eu/2ihttp:22毛涛、吕方,2020,提高光伏产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建议在光伏产业链的上游,超过半数的碳排放量来自多晶硅和硅片的制造环节,电力消耗的隐含排放是其中最大的碳排放源。尽管过去十来年生产技术升级,电网清洁化水平提升,行业碳强度几乎减半,但在市场需求持续增加的前提下,光伏行业的总产量大幅增长,碳排放量也因此持续增长,且短期内难以大幅下降。在光伏产品生命周期末端,光伏组件中的铝、硅、玻璃、铜等材料均可以在处理后实现再生利用。研究显示,废弃光伏组件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1/3至3/4的碳排放23。各方亟需解决当前回收市场存在的回收流程不规范、环保措施不达标等问题24,以推动光伏行业实现净零排放。面对气候危机带来的严峻风险,中国光伏行业的崛起和发展正在对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做出巨大贡献,为建筑等工业、交通、农业、渔业行业开展减排行动提供解决方案。光伏行业作为中国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生产绿色能源,更要加速建立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推动链上企业绿色发展,并为同行企业提供可借鉴的良好案例。光伏产业链气候行动评价为量化评估光伏企业低碳转型进展,促进光伏企业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PECC)于2024年初启动光伏企业绿色供应链CATI指数评价项目。我们参考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员名单25、企业近三年出货量排名,以及行业内专家的建议,选取42家从事多晶硅、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组件、逆23MiaoruiAn&XinluSun,2023,CarbonfootprintsofsolarpanelsinChinaprovincesbasedondifferentproductionandwastetreatmentscenarios24RubenContreras1.ispergueretc.,2020,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ofcrystallinesolarphotovoltaicpanels,End-of-1.ifephase:OpenandClosed-1.oopMaterialFlowscenarios25http:WWW变器26制造的光伏行业上市公司(未包含业务范围只涉及上游硅矿石开采、光伏工程安装及运维的企业)。评价主要依据以下信息来源: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定期报告,官网等公开渠道发布的信息,IPE开发的蔚蓝地图数据库收集的可信源发布的酷。作为基于数据的独立评价体系,我们希望CATl指数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中国光伏上市企业在气候行动方面的表现,协助企业识别短板和行业最佳实践,激励企业完善治理和管理机制,关注从原材料开采、生产、分销、储存、使用到废弃、回收等阶段的温室气体抖儆;在识别生命周期排放热点的基础上,通过核算摸清家底,科学设定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翩E目标,高效开展节能;翩匕并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构建与利益方的信任,推进光伏企业实现“绿色制造",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达成和全球气候治理。鉴于应对气候变化是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andGovernance),即ESG指标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我们希望CATl评价也能够为投资者,特别是针对光伏行业的投融资提供参考。26根据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本),光伏制造行业主要为多晶硅、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等行业,并通过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对以上几个行业企业从生产工艺、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要求或划定限值,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2.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3.0“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后巴黎协定时代提出温室气体减排承诺,致力于实现"1.5。C温控目标"。基于此背景,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IPE将2018年开发的供应链气候行动SCTI指数全面升级为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从治理机制、测算披露、碳目标设定、碳目标绩效和减排行动五个维度对中外企业的气候行动开展量化评价。2023年,IPE再次对CATI指数进行升级,增加测算并披露产品碳足迹的指标,旨在引导企业关注从原材料开采、生产、分销、储存、使用到废弃或回收各阶段的温室气闹非放;在识别生命周期抖璇热点的基础上,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设定温室气体藏非目标,构建可信的监测、报告和核查(Monitoring,reporting&verification,MRV),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升级后的CATI指数3.0版全面对标全球主流的气候治理体系和标准指南,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负责任消费和生产以及气候行等相关目标)、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BasedTargetsInitiative,SBTi)、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TheGHGProtocoICorporateiACorporateAccountingandReportingStandard)x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针对24个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67产品碳足迹(Carbonfootprintofproducts)和ISO14025三型环境声明(EnvironmentallabelsanddeclarationsTypeI11environmentaldeclarationsPrinciplesandprocedures)和英国标准协会PAS2060碳中和认证(Specificationforthedemonstrationofcarbonneutrality)o在信息披露方面,CATI指数3.0版对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ForceonClimate-relatedFinancialDisclosures,TCFD)发布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SustainabilityStandardsBoard,ISSB)编制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CDP气候变化问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一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发布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沪深北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作为基于数据的独立评价体系,我们希望CATI指数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参评企业气候行动的进展及在双碳行动中所处的态势。我们同时希望CATI指数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份开启气候行动的路线图,引导其在制定气候治理机制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从开展温室气体核算、创建温室气体清单开始,识别热点排放源,设定量化的减排目标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方案,将减排目标分解至主要生产环节及价值链,依据所在行业的减排路径开展规模化;就非,追踪并披露目标完成进展,同时带动和赋能上下游合作伙伴探索从原材料开采、生产、分销、储存、使用到废弃或回收各阶段的温室气体磁F潜力,开启气候行°为便于投资者理解评价结果,我们将上市公司CATI指数评价结果分为三级九等,总分以AAA、AAxA、BBBxBBxB、CCC.CCxC进行表示。其中,A级表示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信息披的口温室气体;疑非水平较高,B级表示已在一定程度上开展针对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信息披露和温室气体减排,C级表示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信息披露和温室气体减排有显著欠缺。投资者也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模型特点,将CATI指数的五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甚至三级指标进行拆分计算或分别纳入已有的评价模型,对上市公司的低碳转型态势进行评估。3. 2024光伏企业气候行动CATI评价结果3.1 2024光伏企业气候行动CATI评价TOP10隆基绿能601012F晶科能源688223阿特斯688472天合光能688599晶澳科技0024591.ONGlSo4wJinKO阿特斯TrinasolarJAsolar晶澳太阳能通威股份600438TC1.中环002129阳光电源300274B协宏科技03800信义光能00968G通威股份TONGWEICO.1.TD.Ba光电源三UNRW27完整评价结果详见附录163.2 2024光伏企业气候行动CATI表现分布本期CATl评价结果显示,多家光伏企业正在积极响应双碳政策要求,落实节能减排项目,开展产业链绿色转型。其中的领先企业回应市场对低碳光伏产品需求,开展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但多数光伏企业仍有待对标先进,提升企业气候治理水平。在本期评价的42家光伏企业中,隆基绿能(601012)获评A级。企业不仅开始核算并披露范围3排放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设定并追踪范围3减排目标,还与主要供应商伙伴合作开展磁颐目,并引导其供应商开展碳披露。晶科能源(688223)、阿特斯(688472)、天合光能(688599)和晶澳科技(002459)获评BB级。这些领先企业开始制定绿色采购要求,逐步落实供应链减排向。通威股份(600438)、TC1.中环(002129)、阳光电源(300274)、协鑫科技(03800)和信义光能(00968)获评B级,他们在供应链低碳转型路径设计、供应商碳核算赋能等方面也有较好表现。B级及以上企业的比例达到总评价样本的24%o2S图3-1光伏企业CATI评价表现分布ABBBCCC平均(X轴表示企业范围1&2指标得分之和,Y轴表示范围3指标得分之和)在领先企业取得进展的同时,获评C级的光伏上市公司仍超过参评企业的60%,平均分仅为3.38分,显示大部分光伏企业气候表现有待提升。多数企业当前仍主要关注范围1&2的测算和翩E,尚待明确价值链低碳转型路径,持续提升供应链的气候信息透明度。3.32024光伏企业气候行动CATl评价分析本评价期内五个一级指标的得分率W平均分得分率28如图3-2和图3-3所示: 治理机制光伏企业在制定气候治理相关机制,以及实际开展节能减排项目方面有较大进展。治理机制维度的平均分得分率超过35%,是五个评价维度中平均分得分率最高的,79%的企业开始制定和发布气候政策,40%的企业将气候相关议题纳入董事会最高决策层监督职责。 测算披露43%的企业开展碳及能源数据的核算披露工作,平均分得分率达18%,显示多数企业有待加强对于基准年、核算清单及范围3排放等信息的披露,向ISSB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等披露新规对齐。 碳目标设定多数已经做出气候承诺的企业尚待将承诺转化为可量化、可追踪的减排目标。24%的企业设定碳和/或能源目标,但平均分得分率不足10%,企业需对标全球温控目标和各国自主贡献目标,科学设定企业;做E目标和碳中和目标,并明确目标基准线、目标范围(如是否包含范围3)等信息。 碳目标绩效碳目标绩效是五个评价维度中的弱项,其得分率(17%)和平均分得分率(4%)远低于其他维度。已经设定气候目标的企业需加强追踪目标绩效,以便在减排进展和预期偏离时及时调整,并通过绩效的公开披露推进气候承诺落实。28注:得分率=42家参评企业非零分个数/42%;平均分得分率=42家参评企业的平均得分/评价维度总分%减排行动86%的企业已经开展企业能源管理或通过自建屋顶光伏等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但减排行动的平均分得分率不足10%o这表明多数光伏企业仍停留在企业低碳转型方针的制定阶段,尚未落实磁睇径,或减排行动只停留在试点阶段。治理机制碳目标飨效破目惊设定图3-2光伏企业CATl各评价维度得分率治理机制40%35%K就排行动破目标缱效碳目标设定测算披M图3-3光伏企业CATI各评价维度平均分得分率4.光伏企业气候行动评价发现及解决方案发现一:八成光伏企业做出气候承诺,但行业整体气候披露表现尚不足以应对国内外披露新规在市场需求逐渐向“绿色和"可持续倾斜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发展战略规划,通过核算组织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摸清家底,制定气候方针,并设定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相一致的、可量化、可执行的气候目标。在本期评价中:X18家(43%)企业核算并披露了范围1&2排放量,18家(43%)企蛇蠕其能源使用情况及/或综合能耗数据;6家企业核算并披露了范围3排放量,其中,隆基绿能(601012)通过收集供应商实测数据提升范围3排放准确性,并推动其供应商自主开展碳披露。案例一协鑫科技(03800)29依据业务模块,核算并披露了2022年度硅片和硅料业务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强度,并梳理了工艺流程中的主要排放源。协鑫科技披露的数据显示:硅料业务的排放占企业范围1&2排放总量的90%以上,生产过程中的燃煤消耗与外购电力是两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在硅片业务中,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外购电力隐含的碳f放。在依据业务模块开展核算的基础上,我们期待协鑫科技可以据此设定碳翩泪标,并落实更具针对性的翩府凯29协鑫科技2022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我/的硅科鬣筋及硅片案将澧室霞Il排放情况如下:指标硅科2022年2022年奥Hi一温室排放1二新化碳富6,1030R二氧化通富2456,765比圜二酒室SUNI排放*二氧化碳雷252,194二氧化碳富1,990,899温室鼠播放(附aa花网二)1«二化碳258,297Dfl二氧化碳篇4.247,664湍莫氨推放空度曝二化碳/兆瓦硅片5.54二氧化碳富/IV硅科40.56图4-1协鑫科技范围1&2排放量及排放强度,8家(19%)企业设定并披露范围1&2减排目标,领先企业也在设定;翩坏口碳中和目标时,逐渐提高气候雄心,参考IPCC提出1.5度温控目标背后的气候科学(企业气候目标详见表1)O“3家企业的气候目标涵盖范围3排放。其中,隆基绿能(601012)、晶科能源(688223)2家企业已经取得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认证,开始关注外购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供应链抖儆。阿特斯(688472)响应法国产品碳足迹的限值要求,持续降低其产品碳足迹数值,并设定了不同类型光伏组件产品碳足迹的;痛非目标。晶澳科技(002459)、阿特斯(688472)、通威股份(600438)、横店东磁(002056)4家企业已按照科学碳目标要求设定目标并提交SBTi申请。“晶科能源(688223)承诺2050年全价值链净零目标;通威股份(600438)、TC1.中环(002129)s阳光电源(300274)3家企业提出力争于2050年前实现范围1&2碳中和。案例二晶科能源(688223)3。根据GHGProtocol方法学开展针对范围1、2、3的碳核算,并识别包括外购商品和服务、上下游运输和分销、产品末端处置等13个与企业活动相关的范围3类别3】。晶科能源披露的2022年排放数据显示,范围3排放占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4.3%,其中超过95%的排放来自其价值链上游,是企业最终实现净零排放的减排重心。I*位2020202120221i+2.753.855.99Jft缰(sa1)混室气体搠»因定存放源OJl0.91移动用放潭万用二*化当2.75an07逡Ir痔放源132<21K9iltt(JS2)*平气体痔放万R二*化当117.0819C50315.73ait/½01l91,713.14反他间搐(苑913)室气体玮枚±»万吨二化当/1465.191.648.68下游430064461) 20a20220N更气体俵雷世界费爆研只片(WRI)。包养可持罐发Jl工侵域金MCS0)霍步的澧室气体号Jl体条:(heOe*>ouseGasPiotocolACofporaieAcaMibngandHeporttngStandard)iHiHWgft;2) 20212022年珊11.2BZaTttM1«个MS1.tH<M<ttf±mflWa*ft1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