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婚姻家事法律服务行业白皮书.docx
第一章中国婚姻家庭现状与发展趋势OOl第一节结婚与离婚003一、结婚人数触底反弹,婚育市场仍不乐观003二、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单身危机持续加剧006三、离婚人数略有回升,结婚离婚双双上涨0®四、诉讼离婚人数飙升,法律瞰意识S涨Oll五、全国判离不足三成,家理判离接近七成012第二节人口与性别。16一、2022人口下降元年,人口第一大国易主016二、新生人口继续下跌,生育问题迫在眉睫018三、老龄趋势持续加剧,社会压力日益加重必四、性别失衡仍较突出,单身一族何去1可从022第三节非传统家庭商一、单亲家庭与重组家庭:养娃问题025二、丁克家庭与空巢家庭:养老问题026三、同性家庭与同居家庭:权益保障027第二章婚姻纠纷案件分析与典型案例029第一节离婚纠纷中的男女双方031一、走出围城:原告一方多为女性031二、术业专攻:聘请律师成为主流033三、三十而离:90后成离婚主力035四、高危婚龄:三年之痛七年之痒036五、离婚原因:性格决定婚姻成败038第二节离婚纠纷中的子女抚养041一、抚养权争夺:两岁以上争夺最烈041二、抚养权归属:女性优势较为明显044三、抚养费给付:月付大多不足五千046四、探望权问题:行使权利容易受阻048第三节离婚纠纷中的财产分割049一、财产类型:房子、票子、车子049二、房产分割:案涉房产多为一套051三、股权分割:法律问题较为复杂053四、债权债务:房贷借款占比较高054第四节离婚纠纷中的权利救济055一、离婚法定过错:难以认定055二、离婚损害赔偿:难以支持057三、家务劳动补偿:难以衡量059四、转移隐匿财产:难以举证060第五节其他婚姻纠纷案件分析061一、同居纠纷:同居关系不受保护061二、婚约财产纠纷:考虑传统习俗063三、离婚之后财产纠纷:秋后算账064四、其他财产纠纷:权利义务统一066第六节婚姻纠纷案件热点难点070一、婚前房产婚后加名性质如何070二、离婚藏匿子女行为如何评断071三、双胞胎抚养权归属如何处理072四、离婚特殊财产分割有何难点073五、婚前股权婚后增值如何分割074六、忠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075第三章继承家事案件分析与典型案例077第一节继承纠纷案件数据分析079一、收案情况:总收案量持续下滑O二、结案方式:案件调解为主083三、继承主体:纠纷多在两代之间087四、被继承人:重组家庭易起纠纷091五、遗产类型"U案件涉及房产095第二节继承纠纷中的遗嘱遗赠098一、遗嘱类型:自书遗嘱占据主流098二、遗嘱效力:t遗嘱认定有效103三、遗赠纷:接受时间易起争议106第三节其他家事纠纷案件分析109一、分家析产:考虑亲情平衡利益109二赡掴U纷:协商解决最为妥善Ill三、其侬怫法®情理应当兼顾112第四节继承家事案件热点难点114一、瑕疵遗嘱:形式要件与内心真意的对决114二、放弃继承:继承开始前能否放弃继承权116三、赠与合同:继承人可否行使任意撤销权118V目录四、借名买房:没有书面协议性质如何认定119第四章上有老: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121第一节为老服务,守护最美“夕阳红”123第二节未雨绸缪,破解晚年生活困境125第三节以案释法,守住老年人钱包126第五章下有小:未成年人教育与保护129第一节“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在家事案件中的运用131第二节严禁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方式争夺抚养权133第三节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全力保障未成年人权益135第六章保与传:家庭财富管理与传承137第一节家族信托139第二节保险140第三节家族基金141第四节婚前协议142第五节遗嘱142第六节家族办公室143第七章婚姻家事法律服务行业新动向145第一节专业化147第二节复合化148第三节多元化148第四节产品化149第五节服务需求的非诉化和全程化150家理律师事务所151家理家族办公室157第一章中国婚姻家庭现状与发展趋势婚姻是家庭的基础,也是一种法律和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的婚姻关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与家庭的美满,也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基石。近些年来,我国离婚人数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婚人数则逐年下滑,但2023年离婚人数和结婚人数双双回升,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婚姻关系的稳定。与婚姻密切相关的是人口问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解决人口问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婚姻状况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生育率的提高,包括提高结婚率、促进性别平衡、优化人口结构及关注人口流动等。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对婚姻家庭的关注和支持,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婚姻环境,从而促进人口问题的有效解决。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非传统家庭形式逐渐增多,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何保障非传统家庭成员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也是值得关注的婚姻家事问题。第一节结婚与离婚一、结婚人数触底反弹,婚育市场仍不乐观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有569.0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同比上涨4.5%,增加了24.5万对°。其中,第一季度为214.7万对,第二季度为178.1万对,第三季度为176.2万对。与2022年相比,2023年每个季度的结婚人数均有所提升°。如图1-1所示。民政部2023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3民政部2022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图1-12022、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单位:万对)民政部2Q10-2022年民政学业发展统计公报与此同时,我国结婚率也在持续下降。2022年我国结婚率为4.8%,比2021年下降了0.6个千分点。从2013年的近10%,到2022年的不足5%oo,我国结婚率九年下降了一半以上。如图1-3所示。不过,鉴于2023年前三季度的结婚登记情况同比有所好转,我国结婚登记人数有望在连续九年下滑后,首次出现止跌回升的局面,并重新回到700万对以上。十年首次,这样的数据让人欣喜,但不宜过早乐观。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的增长可能源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疫情得到控制,社会生活恢复正常,积压已久的结婚需求得到释放。另外,部分地区房价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年轻人的结婚焦虑,对结婚人数的回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结婚人数的回升能否形成趋势还有待观察,希望有关部门持续优化婚育政策,加强对年轻人的婚姻教育和引导,并落实完善配套政策,降低结婚、生育、教育、购房等成本,让年轻人无后顾之忧,真正告别恐婚恐育。二、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单身危机持续加剧近些年来,中国人初婚年龄大幅上涨,单身群体日益扩大。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增加了3.78岁。其中,男性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O如图1-4所示。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平均男性女性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4.8925.0925.7524.0025.9324.2425.3425.7226. 1426.5224.5224.9126.0626.8625.2526.4327.2125.6326.7127.0027. 5027.8025.9126.1927.3027.6828.6728. 1228.4829.3826.5026.8827.95平均男性女性图1-4201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始年聆1991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不到23岁,1996年突破24岁,2011年突破25岁,用了20年时间才上涨两岁。此后平均初婚年龄急剧上涨,从2011年突破25岁,到2020年突破28岁,只用9年时间就上涨3岁,上涨速度是前20年的3倍多。如图1-5所示。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2002年2001车2000年1999年1998年1997年1996年1995年1994年1993年1992年1991年6727.6827.3027.0026.7126.4326.0625.7225.3425.0924.8924.89 24.77 24.67 24.67 24.52 24.47 24.43 24.27 24.24 24.21 24.39 24.53 24.36 24.15 23.90I23.62I23.4223.2222.98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图1-51991-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发布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中“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的样本计算的数据,2022年,我国252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51.3%,30-34岁年龄段未婚率为18.4%,353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8.0%。从图1-6来看,近些年来,我国2539的年龄段未婚人口比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口初婚年龄不断推迟的结论相一致。60.0%50.0%40.0%30.0%20.0%10.0%0.0%51.3%0-25-29岁-O-30-34岁-O-35-39岁图1-62011-2022年全国25-39岁人口未婚比例初婚年龄不断推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个人自由和平等成为更加重要的价值观,许多人更注重个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责任和义务,这种转变可能会导致很多年轻人推迟结婚或不结婚。另外,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年轻人选择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业和事业中,这也会导致初婚年龄的推迟。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晚婚晚育问题,包括加强婚姻教育和家庭关系辅导等活动,促进性别平等和就业机会的平等,以及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来建立健康、稳定的婚姻关系,从而实现人口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一章中R现状与发展独野三、离婚人数略有回升,结婚离婚双双上涨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有197.3万对夫妻登记离婚,同比上涨20.09%,增长了33万对。其中,第一季度为64.1万对,第二季度为67.6万对,第三季度为65.6万对°。与2022年相比,2023年每个季度的登记离婚人数均有所提升。如图1-7所示。图1-72022、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离婚登记人数(单位:万对)民政部2023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3民政部2022年3季度M民政统计数据3近些年来,我国离婚人数不断上升,至201昨达到峰值,共470.1万对。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离婚人数有所下降,共433.9万对?,比2019年下降7.72021年是民法典实施的第一年,离婚人数为283.9万对。,比2020年下降34.佻,降幅超过三分之一。2022年全国离婚人数小幅回升,共287.9万对,畋021年上涨1.4%增加了4万对。其中,登记离婚人数为210.0万对,诉讼离婚人数为77.9万对。登记离婚人数比2021年下降1.领。如图1-8所示。与此同时,2022年全国离婚率为2.0%°,与2021年持平。如图19所示。图1-820102022年全国离婚人数(单位:万对)民政部2020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3民政部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撕鳏政部2022年四事业发统计用魁图1-920102022年全国离婚率在新冠疫情和“离婚冷静期”的双重打击下,自2020年以来,我国离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不过,鉴于前三季度登记离婚人数同比增幅较大,而诉讼离婚人数占比较小,2023年离婚人数超过2022年几成必然,我国将十年来首次出现结婚、离婚人数双增长的局面,这与新冠疫情得到控制,社会生活恢复正常是分不开的。四、诉讼离婚人数飙升,法律维权意识高涨离婚包括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2020年以前,我国诉讼离婚人数占总离婚人数的比例不断下降,从2010年的24.9%下降至2019年的13.9%,2020年该比例与2019年基本持平。2021年,我国协议离婚人数大幅下降,诉讼离婚人数明显提升,达到69.8万对,比2020年增长15.8%,诉讼离婚占总离婚人数的比例也从13.9%,剧增至24.6%。2022年延续了这一趋势,诉讼离婚人数首次超过70万对大关,达77.9万对,比2021年增长11.6%,诉讼离婚占总离婚人数的比例增至27.1%。如图ITO所示。10%5%0%年导移承我弟弟心挣杀空途P图1702010-2022年全国诉讼离婚占总离婚人数比例民法典实施后,协议离婚需要历经一个月的“冷静期”,既复杂又“漫长”,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而诉讼离婚不受“离婚冷静期”的影响,很多当事人选择通过诉讼途径解除婚姻关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趋势,显示了当代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这对婚姻家事法律服务行业来说是个机遇。五、全国判离不足三成,家理判离接近七成据国家统计局2023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数量约143.1万件,其中,判决结案量约52.1万件,调解结案量约63.5万件,撤诉约25.2万件,不予受理约0.1万件,驳回起诉约1.1万件,其他约1.1万件。如图ITl所示。判决和调解分别占比为36.41%和44.39%,如图1T2所示。图1712022年全国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处理情况判决不予受理改回起诉 撤诉 调解 其他图1T22022年全国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各类处理方式所占比例调解结案一般为调解离婚,结合民政部统计的2022年全国77.9万对的诉讼离婚人数,减去63.5万件调解离婚的案件,可以推算出判决离婚案件数量约为14.4万件,在所有离婚一审判决(约52.1万件)中占比27.64%o从近五年法院的判决情况来看,2021年民法典实施之后,法院判决离婚的比例不断下降。如图1T3所示。图1T32018-2022年全国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判决离婚所占比例近年来,为了降低离婚率,除了设立“离婚冷静期”外,法院对于离婚案件的判决倾向也增加了离婚的难度。在离婚诉讼中,一方首次提起离婚诉讼,如果另一方不同意离婚,且没有法定判决离婚的事由,法院一般不会准予离婚。这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轻率离婚的现象,有助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但对于维系婚姻已经毫无意义的当事人来说,不得不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六个月后再次提起诉讼,耗时耗钱耗力。2023年家理代理的一审离婚案件中,判决结案和调解结案的案件占比分别为36.58%和63.42%。如图1-14所示。在所有一审判决结案的离婚案件中,判决离婚的占比达69.15%,接近七成,远超全国不足三成的数据。如图1-15所示。63.42判决结案调解结案图1-142023年家理离婚诉讼案件审判决和调解案件占比图1752023年家理离婚诉讼案件一审判离案件占比判离未判离另外,2023年家理代理的一审离婚案件中,当事人首次起诉便收到离婚判决书或调解书的案件占比达87.95%。如图1-16所示。可见,对于急需摆脱婚姻困境的当事人来说,寻求婚姻家事专业律师的帮助,更容易达成解除婚姻关系的诉求。图1762023年家理离婚诉讼案件第一次起诉判离+调离占比第二节人口与性别一、2022人口下降元年,人口第一大国易主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2021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我国60余年来首次出现人口下降的现象,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首次降为负值。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为-1.48%。如图1-17、1-18所示。国家统计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1-1720132023年全国人口统计(单位:万人)图1-182013-2023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另一方面,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根据联合国人口司对全球人口的估计和预测,2023年4月份,印度的人口达到14.2577585亿人,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从1947年独立时的3.5亿到今天的数字,印度人口在76年的时间里增长了近11亿。根据英国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整理的历史数据,最晚自1700年起,中国便牢牢占据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位置,而印度在人口总量上一直紧追中国。300多年后,中国终于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拱手让给印度。这个头衔本身并不重要,但人口总量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据2021年的数据,印度014岁人口比重为25.8%,1564岁人口比重为67.4%,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仅为6.8%。同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为17.5斩1564岁人口比重为68.3%,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4.2%。如图1-19所示。相较之下,中国的青壮劳动力更加缺乏,老龄化更为严重,这种状况可能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印度图1-192021年中国,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对比二、新生人口继续下跌,生育问题迫在眉睫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比2022年下降了54万人。如图1-20所示。2023年人口出生率为6.39%,比2022年下降了0.38个千分点。如图1-21所示。近些年来,我国出生人口在2016年达到高峰,此后连年下降,2023年的出生人口几乎只有2016年的一半。OB图1-202013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单位:万人)图1-2120132023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在我国,低生育率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出生率已经连续多年下降,而且生育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这个问题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生育政策的调整、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程度的提高、婚姻观念的转变,等等。低生育率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其次,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减少,经济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经济增长可能会失去一些动力。为了应对生育危机,我国逐步放宽二孩乃至三孩政策。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我国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逐渐提高,但近年来又有所回落。根据卫健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我国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其中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53.9%,比2021年下降了2%。如图1-22所示。可见,还应该从更多的角度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鼓励生育,从而保障人口数量和质量的稳定发展。图1-222019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三、老龄趋势持续加剧,社会压力日益加重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即将突破3亿大关,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据统计,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从2000年的8821万增长到2020年的19064万,增长了1.16倍;占比从2000年的6.96%升到2020年的13.5%”。如图1-23、1-24所示。国家统计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章中状与发JM跨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202432弓422494925388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124222200230862誓02640226736z警60岁以上65岁以上图1-2320132023年全国60岁及65岁以上人口(单位:万人)=60岁以上-0=65岁以上图1-2420132023年全国60岁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按照国际通行的划分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达到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达到20%,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据此,我国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21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达14.2%,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00201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累计增长1.9个百分点,而此后的20112020十年间,累计增长5.1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0002021年,短短21年时间,中国就从老龄化社会迈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欧美发达国家普遍用时40年以上,其中美国用时64年,法国用时115年。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从200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40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用时35年。可见,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明显快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和世界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首先是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给不足的挑战,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同时,企业可能会面临人力成本上升和招聘困难的问题,这会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此外,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相对较少,这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需要领取养老金和享受养老服务的人数将大幅增加,而年轻劳动力相对减少,缴纳养老保险费和提供养老服务的来源将面临压力,导致养老保障体系的资金缺口和运营困难。四、性别失衡仍较突出,单身一族何去何从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72032万人,女性人口68935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9(以女性为100)几十年来,我国始终存在男多女少的情况,但总人口性别比呈逐渐下降趋势。如图1-25、1-26所示。国家统计局:2013-2023国民经济运行情况730007200071000700006900068000670006600065000640006300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男性女性图1-252013-2023年全国男性、女性人口(单位:万人)图1-262013-2023年全国性别比(以女性为100)比起总人口性别比,更需要关注的数据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根据国际标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范围一般在103107之间。卫健委发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1(以女婴为100),仍超过正常范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四次人普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8.5、111.3、116.9、117.9,呈不断攀升趋势。其中,2004年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21.2,此后保持在120上下波动。从2008年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下降。不过,近几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回升的趋势还是值得警惕。如图1-27所示。图1-272019-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偏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婚姻挤压、性别歧视、犯罪率上升等。为此,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性别意识和法律意识,鼓励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杜绝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其次,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家庭对男孩的经济依赖,提高男女平等意识。此外,鼓励并引导女性参与到更多的社会活动中,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也能帮助缓解这一问题。另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40岁的适婚人群,男性比女性多出1752万人,性别比为108.9。数以千万的男性在适婚年龄时找不到合适的伴侣,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单身一族”。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提供多样化的婚恋服务和支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男女平等意识等措施,减轻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压力。第三节非传统家庭一、单亲家庭与重组家庭:养娃问题单亲家庭指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其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虽然年龄已满18周岁,但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据统计,全国超过70%单亲家庭的子女由女方抚养。而据保守推算,目前因离异和丧偶导致的单亲妈妈数量超过2000万人。重组家庭是指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一个成年人在曾经的婚姻或关系中有孩子,即父母中至少有一方的孩子与另一方没有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的家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重组家庭比例约为10%,接近8000万未成年人居住在离异的单亲或再婚家庭之中。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在养娃问题上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单亲家庭的家长通常需要独自承担家务和养育责任,同时还要兼顾工作和事业发展,时间和经济上的压力非常大。对于重组家庭,适应新的家庭成员关系和重组家庭结构也是一项挑战,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维护。对于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养娃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为孩子提供安全、健康、稳定的成长环境,包括经济支持、情感关爱、教育培养等多个方面。家长除了要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外,更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在教育方面,家长应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此外,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和社交技能也非常重要。最后,对于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来说,社区、学校、社会组织等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包括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教育辅导等。这些支持可以帮助家长减轻负担,更好地应对养娃过程中的挑战。二、丁克家庭与空巢家庭:养老问题丁克家庭指的是夫妻双方均有收入但是没有子女的家庭,特指那些夫妻双方有生育能力但是自愿选择不生育子女的家庭。丁克家庭的夫妻选择不生育孩子,他们往往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爱好、旅行、社交等方面。空巢家庭是指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工作、生活或独立成家,导致家中的老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长期不在家居住的家庭。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往往生活失去依靠,精神失去寄托,特别是进入鳏寡期的老年人,他们面临的困难更大。据统计,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70%。丁克家庭和空巢家庭在养老问题上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对于丁克家庭来说,因为没有子女,老年时可能缺乏家庭照顾和支持。不过,丁克家庭往往有更充足的个人积蓄和财产,可以在养老方面做更多的准备。比如,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投资理财产品等,为自己的养老生活提供经济保障。此外,丁克家庭成员也可以通过加入社区、参加老年活动等方式,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寻找支持和陪伴。对于空巢家庭来说,老人可能会面临孤独、健康、生活照顾等问题。他们往往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健康和养老规划,但也可能因为缺乏子女的陪伴和照顾而感到无助和脆弱。空巢老人可以借助社区、养老院等机构来寻求照顾和支持,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老年活动、加入兴趣小组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无论丁克家庭还是空巢家庭,都需要提前规划自己的养老问题,包括经济准备、健康管理、社交网络建设等方面。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和资源,帮助他们度过愉快的晚年。三、同性家庭与同居家庭:权益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性家庭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尊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地位,并为同性婚姻提供与异性婚姻同等的权益保障。在我国,同性家庭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同居家庭是指男女未办理婚姻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我国同居家庭逐渐增多。根据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出生队列为19801984年男性的未婚同居率为30.33%,女性为26.79%;出生队列为19851989年男性的未婚同居率为37.99%,女性为33.13%。如图1-28所示。19801984年19851989年图1-28出生队列为1980-1984与19857989年人口未婚同居率同性家庭和同居家庭在权益保障方面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对于同性家庭来说,由于社会对同性家庭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这些家庭面临不公平待遇的风险更高,比如,可能会遭受就业歧视、教育歧视、住房歧视等。此外,在我国,同性伴侣无法享受与异性伴侣相同的法律权益和保护,如果同性家庭解体,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可能会存在争议。对于同居家庭来说,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禁止同居关系,但是如果在同居期间发生财产纠纷、子女抚养纠纷等问题,法院在处理时可能会考虑双方的关系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因此,同居家庭也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为了保障同性家庭和同居家庭的权益,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建立心理咨询和服务机制,帮助那些有心理困扰的家庭缓解压力;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和支持,为这些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同时,家庭成员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个人安全和财产保护。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障这些群体的权益和生活质量。第二章婚姻纠纷案件分析与典型案例Mrt析与W1婚姻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它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联合。婚姻关系的和谐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夫妻双方的幸福和家庭的稳定,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婚姻纠纷的数量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研窕者们需要深入分析婚姻纠纷的各种要素,而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及律师事务所的办案数据,为研究者们提供了研究的视角和方向,帮助他们全面地了解婚姻纠纷的现状和问题。本章结合统计部门和民政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及家理的办案数据,对婚姻纠纷中各种要素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全面、客观地反映婚姻纠纷的各种情况和问题,为研究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对于面临婚姻纠纷的当事人来说,这些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婚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一节离婚纠纷中的男女双方一、走出围城:原告一方多为女性在2023年家理代理的离婚诉讼案件中,女性提起诉讼的案件比例为58.75%,男性提起诉讼的案件比例为41.25%。如图2-1所示。数据显示,女性更容易主动提出离婚,可能与女性对婚姻的期望更高有关。女性通常更注重情感交流和亲密关系的质量,如果在婚姻中感受到伴侣的不关心、冷漠或者不尊重,她们可能更容易感到不满和失望,进而主动提出离婚。图2-12023年家理离婚诉讼案件男女双方提起诉讼占比男性女性此外,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对自我实现和自主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她们可能不愿意忍受不幸福的婚姻,更愿意追求个人的事业和价值。再加上社会对离异女性包容度也在不断增强,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勇于提出离婚,以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每个人的婚姻状况都是独特的,离婚的决定应该基于个人的感受、价值观和生活情况。无论男女,如果感到不幸福或者与伴侣的关系已经破裂,都有权决定是否需要离婚。其实,与2022年相比,2023年男性提起诉讼的案件比例增长了3.54%,说明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勇于迈出离婚这一步。如图2-2所示。2022年2023年图2-22022年与2023年家理离婚诉讼案件男女双方提起诉讼情况比较二、术业专攻:聘请律师成为主流图2-32023年家理离婚诉讼案件男女双方聘请律师情况在2023年家理代理的离婚诉讼案件中,男女双方均聘请律师的情况相当普遍。而仅有一方聘请律师的案件中,女方聘请律师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方。如图2-3所示。双方均聘请律师仅男方聘请律师仅女方聘请律师具体来看,男女双方均聘请律师的案件数量比例达到58.82%,这表明在大多数涉及法律问题的婚姻家事纠纷中,双方都倾向于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来维护各自的权益。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在处理复杂婚姻家事问题时对专业法律服务的依赖。在仅有一方聘请律师的案件中,女方聘请律师的案件数量比例为27.45%,而男方的这一比例仅为13.72%o这一数据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婚姻家事纠纷中,女方更倾向于寻求法律帮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可能与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增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关。另外,在2023年家理代理的离婚诉讼案件中,原告聘请律师的比例高达95.69%。如图2-4所示。这一数据表明,原告方通常更倾向于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原告作为主动提起诉讼的一方,往往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和法律依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而律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被告聘请律师的比例为63.14%,虽然也超过半数,但明显低于原告方。这可能是因为被告方在接到诉讼通知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反应和准备,包括考虑是否聘请律师。此外,被告方在心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被动性,这也可能会影响聘请律师的决策。原告聘请律师比例被告聘请律师比例图2-42023年家理离婚诉讼案件原被告双方聘请律师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婚姻家事法律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人们对于专业法律服务越来越重视。同时,这也对律师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律师们只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家理案例关女士和李先生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后夫妻感情破裂,李先生向北京某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关女士委托家理律师代理案件。关女士身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两地相距万里,往返极为不便。家理律师积极促成调解,以免除关女士两国往返奔波的讼累。双方最终签订调解协议:解除婚姻关系;两名子女均由关女士抚养,李先生每人每月支付5000元抚养费,直至二人年满18周岁为止;两辆汽车每人一辆;夫妻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偿还;李先生向关女士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30万元。三、三十而离:90后成离婚主力在2023年家理代理的离婚诉讼案件中,不同年龄段的男女在离婚诉讼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