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docx
七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 .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实验室进行下列正确操作的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瓶塞、药匙、滴管都不得相互串用,以防止实验受到药品之间相互污染的影响B.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试剂的气味,只能用手将试剂挥发物招至鼻处,防止受强烈刺激或中毒C.点燃酒精灯只能用火柴或其他引燃物,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点,以免酒精流出而引起火灾D.一般给烧杯加热时,都要垫上石棉网,以防掉落【答案】D【解析】用于加热的仪器,可分为直接加热的和间接(即不能直接)加热的两大类.可以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珀烟和燃烧匙,以及玻璃棒和玻璃片(只有在烘烤少量溶液时使用)等等;不能直接加热的有:烧杯、烧瓶、蒸储瓶、锥形瓶等,主要防止受热不均而炸裂.2 .太阳中心到银河系的中心约3万光年,那么光年是指().长度单位B.时间单位C.质量单位D.面积单位【答案】A【解析】光年:光跑一年的距离。指的是长度单位。故A符合题意。3 .我们知道蝙蝠蒙住眼睛也能飞行,这个事实能说明()A.蝙蝠用耳朵来辨别方向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的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处的D.蝙蝠的耳朵特别发达【答案】B【解析】蝙蝠蒙住眼睛也能飞行,说明蝙蝠辨认方向是不需要眼睛的;故B正确;故答案为:Bo4,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基米德,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基米德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基米德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跟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跟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若这则故事说明了().测量总是有误差的B.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D.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答案】D【解析】阿基米德回答国王的提问时,选择不同的桶,得出的答案不同,但都是合理的,由此小故事我们可知:测量标准不同,测量结果也不同,为了科学地测量物理量需要确定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测量前应该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故选D。5.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基米德,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基米德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基米德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跟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跟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若这则故事说明了().测量总是有误差的B.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D.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答案】D【解析】阿基米德回答国王的提问时,选择不同的桶,得出的答案不同,但都是合理的,由此小故事我们可知:测量标准不同,测量结果也不同,为了科学地测量物理量需要确定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测量前应该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故选D。6.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关于下列实验中的观察实例,正确的是()A.用手摸感冒同学的额头,判断同学的发热程度属于定量观察B.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属于定性观察C.在生物实验中观察衣藻细胞的结构属于直接观察D.用眼睛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属于宜接观察【答案】D【解析】A、定性观察是对物质性质的观察,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属于定性观察,错误。B、定量是具体到数值,一般比较精确,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属于定量观察,错误。C、间接观察是指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的观察,在生物实验中观察衣藻细胞的结构属于间接观察,错误。D、直接观察是不用借助仪器,用肉眼观察,用眼睛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属于直接观察,正确。故选:Do7.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7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12.45cmB.12.353cmC.12.35cmD.12.36cm【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nl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1.=12.34cm+12.36cm+12.35cm1_=12.35cm.故选C.8.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一支完整的粉笔的长度最接近0.8分米B.一杯冰水的温度约为OeC.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lmfD.一支铅笔的长度为1900mm【答案】B【解析】A.一支粉笔的长度与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差不多,在IOCnFldnl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水的凝固点是0C,所以,一杯冰水的温度约为0C,故B符合实际;C.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即1.OXlo3kgn3,所以,中学生的体积大约为:m_50kgp1.0×103kgm3=0.05m3,故C不符合实际;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nb即180Hlnb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9.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菁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若此时你在实验室,你应该()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B.帮助小菁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答案】C【解析】A.水银在空气中会挥发,吸入人体会中毒,故A错误;B.人体不能直接接触水银,否则会造成中毒,故B错误;C.老师具备专业知识,知道如何进行安全处理,所以要报告老师,故C正确;D.用纸盖住水银也不能保证同学们的安全,故D错误。故选C。10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2kb.2【答案】D【解析】浓硫酸具有的特点是强腐蚀性。故选:D11 .下列仪器中,哪一组既能被加热,又能用于物质的反应()A.b和B.d和gC.b和eD.e和g【答案】C【解析】a: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使仪器分层放置,不能被加热,也不能用于反应,故a不合题意;b:烧杯下面放上石棉网,就可以用来加热液体,且它可以作反应的容器,故b符合题意;c:酒精灯可以给其它物质加热,本身不能被加热,故C不合题意;d:集气瓶只能用来收集气体,不能被加热,也不能用于物质的反应,故d不合题意:e:试管可以被加热,也可以作反应容器,故e符合题意;f: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液体,不能被加热和反应,故f1不合题意;g:量筒用于量取液体,不能被加热,也不能作反应容器,故g不合题意。因此既能比加热,又能用于物质反应的是b和e。故选C。12 .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实验“错误操作”与所对应的测量结果,其中操作与结果一致的是()选项错误操作测量结果A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距离时,将尺拉得很紧偏大B测量头发直径时,绕在铅笔上的头发相互排列较为松散偏小C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后读数偏大D测量液体体积时,以俯视角度读取量筒刻度的数值偏大A.AB.BC.CD.D【答案】D【解析】A.跳远时的测量长度二跳远距离÷标准长度,如果尺拉得很紧,那么标准长度变大,测量出的长度变小,故A不合题意;B.如果头发排列较为松散,那么测得的长度二头发丝直径和+空隙和,从而使测量结果偏大,故B不合题意;C.测量沸水的温度时,如果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那么温度计的示数会迅速下降,使测量结果偏小,故C不合题意;D.测量液体体积时,如果俯视读数,那么测量结果会偏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13.表内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步骤1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步骤2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步骤3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步骤4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A.步骤1B.步骤2C.步骤3D.步骤4【答案】B【解析】由步骤1可知,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这是探究过程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A不符合题意;由步骤2可知,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是探究过程中的作出假设,B符合题意;由步骤3可知,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这是设计探究的方案,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C不符合题意;由步骤4可知,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是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D不符合题意。14.以下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视线是斜视的,测得的长度比物体的真实长度要大B.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小【答案】A【解析】A.斜视时,测得的长度可能比真实长度大,也可能比真实长度小,故A符合题意。B.刻度间隙小了,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将会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C.绕金属线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D.由于钢的热胀冷缩,夏天高温会使尺子膨胀,测量值会比实际值偏小,冬天低温会使尺子收缩,测量值会比实际值偏大,故冬天会比夏天的测量值要大,故D不符合题意。把观察结果绘制如右图,则这里小15 .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乙甲.文字描述法B.表格记录C.图形记录D.以上都不是【答案】C【解析】A、文字记录法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来描述素质测评结果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B、表格记录法是通过具体的数据来展示数量变化,B不符合题意。C、图形记录法是直观的通过数据形成对应的图例进行对比,C符合题意。D、小科采用的记录法为图形记录法,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总能有所收获B.单凭我们的感觉,就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C.借助各种仪器可以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D.测量就是把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答案】B【解析】A、生活中许多细节的地方,只要用心观察总会有所收获,如瓦特观察蒸汽发明了蒸汽机等;故A正确;B、我们的感觉不一定可靠的,有些是观察不到的,所以还需要借助仪器;故B错误;C、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及更遥远的地方;故C正确;D、测量就是待测的量与标准的对比过程;故D正确;故答案为:Bo17 .(浙江下城杭州春蕾中学初一期中)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C,下面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C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C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41C,60CB.21C,40°CC.35,56CD.35,36【答案】C【解析】0oC当温度为41时,实际温度为G=(MfO)X1一=35;当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为仁(-100+20)°C=56°C;故C正确.18 .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实验人实验方案小敏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二天被灼伤的程度。小英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小玲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穴手背被灼伤的程度。小红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A.小敏B.小英C.小玲D.小红【答案】B【解析】A.小敏,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因为不同时间涂抹,时间因素控制不了天气的变化,这会成为对比实验中的不同因素,故该实验结果不具有科学性,实验方案不合理,故A不符合题意。B.小英,采取两只手背一只涂抹、一只不涂抹防晒霜进行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因此所获得的实验结果比较科学.这样的实验方案是最为合理的,故B符合题意。C.小玲,因为采取不同实验者,由于个人的体质因素不同,从而让对比实验会因影响因素不同,导致不具有科学性,故该实验方案不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D.小红,由于采取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对比实验,使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不同,而让对比实验会因影响因素的不同,不具有科学性.该实验方案不合理,故D不符合题意。19 .小磊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A.2.38厘米B.2.227厘米C.2.2267厘米D.2.23厘米【答案】D【解析】2.83厘米与2.23厘米、2.22厘米、2.23厘米这三个数相比,测量结果偏差大,所以是错误的数据;2.23厘米、2.22厘米、2.23厘米三个数据求平均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因此求出四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最接近此物长,平均值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20 .用金属框可以拉出一个肥皂泡。小明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形状变化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于是他做了几个不同形状的金属框,逐一进行实验。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形成过程和形状的变化情况。就“小明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形状变化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它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收集证据D.验证假设【答案】B【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就“小明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形状变化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作出假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3分)cm: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21.读数: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示数是;如图3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m1.o图1图2图3【答案】2.35;26;42【解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物体A长度测量结果的真实值为:12.3cm-10.0cm=2.3cm,估读值为0.05Cnb因此物体A长度的测量值为:2. 3cm+0.05cm-2.35cm;(2)根据图2可知,温度计的刻度向上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OC以上。分度值为1C,那么此时的温度为:30°C-lC×4=26Co(3)根据图3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nd,那么水的体积为40ml+211dXl=4211d°22 .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一,属于间接观察的有.,属于定性观察的有,属于定量观察的有o(填序号)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答案】【解析】1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故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和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属于直接观察:2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故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和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C属于间接观察:3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故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和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属于定性观察:4定量观察:需要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因此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和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C属于定量观察。23 .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小明整理了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结果误差,请你分析测量结果填入下表(填:“偏大”或“偏小”)操作测量结果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身高测量金属丝直径,没有紧密缠绕金属丝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答案】偏小偏大偏小偏大【解析】1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身高时,同学的身高是一定的,但皮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而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所以测量结果比实际距离偏小。2在测量金属丝直径,没有紧密缠绕金属丝,会导致金属丝的宽度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3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偏小;4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否则测量的液体体积会不准确,俯视读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24 .(1)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一o图甲"图乙,(2)图乙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刻度尺分度值为cm,物体长度为一cmo【答案】热胀冷缩36.50.11.60【解析】(1) 1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由题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C,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36.5C;(2) 3由题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4物体的起始刻度是从7.00Cnl开始,到8.60cm,物体的长度为:8.60cm-7.00cm=1.60cm。25.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一;(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一;(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一;(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答案】(DA:(2)E;(3)C;(4)F;(5)G;(6)D:(7)B;(8)H【解析】(1)试管夹的用途是加持试管;(2)广口瓶是贮存固体用的,口相对较大,取用药品方便;(3)锥形瓶的用途是做反应容器,可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4)试管刷是在试管不易清洗时,帮助刷试管的;(5)用烟钳用来夹持受热后的坦烟,也可夹持金属用来做燃烧实验:(6)燃烧匙是做燃烧实验时盛固体粉末用的反应容器;(7)蒸发皿是用来蒸发溶液,使溶质结晶的;(8)石棉网主要用途是给底部面积大的容器加热时防止受热不均的,也可放或接热的物质。实验探究题(共24分)26 .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到4、25、40C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请回答下列问题:4t25T40C(1)写出实验步骤O(2)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o(3)有同学说上述实验材料过于浪费,每个培养皿只需要放一粒菜豆种子就可以了。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并说明理由(4)小周同学用另一种植物种子做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4C环境中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二组。请推测该植物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很可能是O【答案】观察并纪录每个培养皿中菜豆种子萌发数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水分不同意一粒种子有偶然性低温(寒冷)地区【解析】(1)步骤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到4、25、40C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因此步骤可以通过观察统计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数量来判断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因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因此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提供菜豆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水分。(3)若每个培养皿只需要放一粒菜豆种子就可以,则因为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太少,1粒种子实验会出现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可靠。(4)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小周同学用另一种植物种子做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4C环境中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二组。推测该植物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很可能是低温环境(寒冷环境)。27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是(1) I: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的示意图,如图的火焰中的是II: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火培层平均温度七乙丙碗、432598槌666783外焰520667由上表得出结论:,(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答案】(1)外焰;内焰;外焰:内焰(2)A(3)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位置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时间长短不同等。【解析】(D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是外焰,是内焰,三层的温度不同,可以使木条不同程度的碳化,温度越高,碳化程度越明显。实验中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可得出结论是外焰的温度最高。根据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的表格分析:内焰的温度最高。(2)加热试管的合理方法是A;(3)据实验分析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位置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时间长短不同等。故答案为:(I)1、外焰:2、内焰;3、外焰;4、内焰;(2)A;(3)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位置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时间长短不同等。28 .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时常常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然后通过认真分析,得出科学结论。下面是有关用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长度的问题,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测量时的情景,请指出错误之处:。(2)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下表内甲、乙两组数据是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所得,其中能更准确反映科学教科书长度的是组,该组同学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一O测量次数123甲组/cm18.3118.3218.36乙组/cm18.218.418.5(3)测量过程中,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可以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少误差。本次测量中,科学教科书的长度应取emo【答案】(1)书本左端没有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2)甲;InInIm(3)18.33【解析】(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测量时的情景,错误之处:书本左端没有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2)根据表格可知,甲组数据的小数部分有两位,那么十分位上的数字所在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为Inun;乙组数据的小数部分有一位,那么个位上的数字所在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为ICn1;因为分度值越小越精确,所以能更准确的反映科学教科书长度是是甲组,改组同学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Imn1;183E*1832Eg36E4ooo:18.33cm(3)根据甲组数据,得到:教科书的长度为:3O29.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王同学做了很多实验:(1)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王同学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矿石的体积为厘米3。(2)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是O【答案】(1)70CnA(2)偏大;拿出矿石时要带出一部分水【解析】(1)矿石的体积为:200cm3-130cm3=70cm3;(2)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偏大,其原因是拿出矿石时要带出一部分水。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3分)30 .小明看到一个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地上。他想这个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啊!为了预算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他找来了停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停表计时,并数水滴数“1”到“40”,按下停表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为12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0毫升。则每一滴水的体积为几毫升?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升?【答案】(1)一滴水的体积:10亳升÷40=0.25毫升;(2)每秒浪费水的体积:10毫升÷12秒三1-一昼夜的时间为:3600sX24=86400秒。那么一昼夜浪费水的体积:f17抖X86400拧=72000”=7231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I)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23,则实际温度是多少?(2)分析图象信息,写出T与t数学关系式.【答案】(1)20;(2)T=0.9t+5C【解析】(1)测量温差:32C-14=18C,实际温差:30*C-10C=20C,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8:20=9:10,分析图像可以发现:14°C-0.9X10C=5C,32C-0.9×3OC=5C,由此得出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温度(t)的关系为:T=0.9t+5C;(2)将23代入T=0.9l+5C,可得:23C=0.9t+5C,则0.9t=23°O5C,所以120。32 .小明同学从玩具电动机中拆下一段细铜丝(漆包线),经测量长度为h米。他想进一步测量其体积,家里没有量筒,身边的测量工具仅有毫米刻度尺,怎样用刻度尺测量其体积呢?请你帮助他写出实验步骤,并列出计算方法。(测量所得的结果可以用字母表示)。【答案】解:把铜丝线紧密缠绕到铅笔上,一共缠n匝。用刻度尺测量出n匝的长度是1.o计算铜丝的半径r=1.2n计算铜丝的底面积:S=11×r2=11×1.24n2计算漆包线的体积:V=Sh=11h1.24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