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学年《邓小平理论》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汇总.docx
-
资源ID:1369961
资源大小:24.4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07—08学年《邓小平理论》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汇总.docx
0708学年邓小平理论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第13章)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CBABCACA页码12329272744443737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PlO)答:第一,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种坚实的哲学思想,这就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其逻辑起点。其次,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这就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思索。这就构成了邓小平理论所特有的探讨对象,形成了对这个探讨对象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理性相识。第三,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系列内在联系的重要论断,这就是党的十四大所概括的9个方面内容,即16条。其中特殊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等,既相互区分又紧密联系,奠定了这个理论体系中的一块块基石,构成了这个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记。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P5)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留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且下定决心多方面地变更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更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要求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阅历,实行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仔细的改革,在自食其力的基础上主动发展同世界各国同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纳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起先形成。3、对我国几千年来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实行什么看法?(P26)答:对我国几千年来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必需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须要,主动进行文化创新,努力旺盛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大旗帜下。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44)答: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三、论述题:(3选2)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PU-12)臀题要点,I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相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视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冲突,进行了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推断。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中,“新阶段”是历史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相对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其次次历史性飞跃。“在中国”是地域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而不是在别国的运用和发展。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需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P32-34)答题要点: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产生极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雄伟目标的根本指针。(2)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南。(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对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全面实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雄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是我们党必需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P43-45)答题要点:第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确定力气。执政党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其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讲,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建出比从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第三,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冲突的根本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冲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须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冲突,此冲突的解决有待生产力的发展。第四,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必需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必需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创建物质基础。第五,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建设重新被确立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这是对党的八大路途的免原。目前,我们必需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才能真正实现“三个代表”,体现出党的先进性。作业2(第46章)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ABABABAB页码52525272737690929696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含义。(P53)答: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需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必需从这个实际动身,不能超越这个阶段。2、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途。(P57-58)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食其力,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3、简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的含义。(P67-68)答: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中,“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建立一个充溢活力的民主政治制度;“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建设精神文明。在这个目标设计中,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是不能动摇的。4、简述效率和公允的辩证关系。(P88)答: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允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建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宝,才有可能实现安排的公允;另一方面,公允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安排公允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创建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宝。效率优先,即公允应当听从效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需把效率原则摆在首位。但是效率优先又应以兼顾公允为条件。没有适当的公允,也不会有效率的提高。三、论述题:(3选2)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途不动摇?(P58-59)答题要点:党的基本路途,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阅历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阅历教训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它建立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和实践的成果,是党和人民集体才智的结晶,对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具有高度的指导性。基本路途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这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路途规定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途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这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自食其力,艰苦奋斗。总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途,概括了我们重要的历史阅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我们的事业顺当发展的牢靠保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验上百年的时间,基本路途必需坚持一百年不动摇。2、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P77)答题要点:(1)1995年,党中心和国务院正式制定并起先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2)科教兴国,是指坚持教化为本,把科技和教化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增加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养的轨道上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雄伟目标的顺当实现。(3)教化和科学,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它是生产力诸要素中主要推动力气。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行能建设现代农业、工业和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行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4)发展科学技术,有赖于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养的提高,不抓教化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需有学问、有人才。抓科技必需同时抓教化,教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当前,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学问经济已进入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科技实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记。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巨大压力,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需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主义事业兴盛发达的高度,充分相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94)答题要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我国改革实践的阅历总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定趋势,对于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着特别重大的作用。这是因为:(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呈现代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须要。资源配置是指社会如何把有限的经济资源配置到社会须要的众多领域、部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中去。产生最佳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满意社会须要。阅历表明,在资源配置上,市场经济要比安排经济更有效。(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的须要。当前世界经济向国际化、集团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我们要走向世界,参加国际分工和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必需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在运行机制上与国际接轨。(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须要。我们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需建立起能提高经济整体素养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留意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业3(第710章)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CBCBCCCB页码Ill112125126127136138157156164二、简答题: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是什么?(P110-113)答:(1)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6)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什么?(P123-127)答:(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的志向和精神支柱,是建设先进文化极为重要的任务。(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3)发展科学技术,坚持教化为本。教化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4)旺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3、简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P135-136)答:(1)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一一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的前提。(2)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两种制度都不变的思想。(3)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自治和稳定的局面。4、简述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P156)答:(1)一方面,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业,必需坚持党的领导,对于党内外任何企图减弱、摆脱、取消、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必需进行指责、教化以至必要的斗争;(2)另一方面,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又必须要努力改善党的领导,使党能真正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须要,切实克服自身建设中的种种缺点和不足;(3)这两个方面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三、论述题:(3选2)1、试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P106-107)答题要点:第一,从历史发展看,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行,不行偏废。其次,从法治和德治所属的领域看,它们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劝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相识和道德觉悟。在这两者当中,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特别重要的。第三,从实践看,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协作,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P142-143)答题要点: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在这一构想下,可以做到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作为主体的祖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2)台湾经济将真正以大陆为腹地,获得广袤的发展空间。台湾可以利用大陆市场大、生产成本低等有利条件,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长期旺盛,两岸经济可以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3)台湾同胞可以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共享宏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党的十六大报告还指出:“我们将接着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8项主见,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怎样理解依据“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P156)答题要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历史的责任,经受着时代的考验,必需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依据“三个代表”要求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1)在新世纪新阶段,推动党的建设新的宏大工程的总要求是;第一,肯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宏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途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次,肯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挡风险实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第三,肯定要精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溢活力。第四,肯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彻其中,既立足于做好常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2)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思想建设是一项基本建设,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3)加强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突出环节。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培育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4)加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只要我们党的建设搞好了,我们党就能恒久立于不败之地,恒久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诚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5)高度重视党的执政实力建设。这不仅关系到我党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作业4(第110章)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CAACCABA页码11740557681112125135163二、简答题:1、说“近年来党的队伍阶级基础在增加,群众基础在扩大”是指什么?(P21)答: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日益提高。包括学问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袤农夫,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气。另一方面,也要留意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新变更。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而且,很多人在不同全部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淌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常常变动。我们要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各阶层的先进分子汲取到党内来,以增加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合力。2、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P40)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歼灭剥削,消退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有。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58)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干脆动力。(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客观要求。4、怎样理解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性?(P83)答: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采纳。公有制在资本组织形式上可以实行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随着国有、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全部制经济的发展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肯定会更加多种多样。三、论述题:(3选2)1、简述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并说明其理由。(PU)Ig题要点:I(I)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既是继承、坚持的关系,又是发展、创新的关系。主要表现在:(2)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因为,它们都坚持一样的政治立场,一样的基本原则,一样的思想方法,一样的前进方向。(3)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因为,邓小平理论是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道路接着延长着马克思主义的思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可从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四个方面的贡献理解: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相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视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推断;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2、试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P74)答题要点:(1)改革开放2O多年来,我国东部地区获得高速发展,西部地区经济也有较大发展,但是东西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很大。党中心在1999年把加快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到日程上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2)只有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达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3)只有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形成一种各个地区之间互补合作的良好态势,使整个经济接着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4)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和巩固祖国边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3、试述党的十六大关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实力的要求。(P164T65)题要点:I党的十六大要求全党要不断提高执政实力,必需提高以下五个方面的实力:第一,不断提高科学推断形势的实力。其次,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实力。第三,不断提高应对困难局面的实力。第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实力。第五,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实力。(请适当增加一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