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登鹳雀楼》教案.docx

    • 资源ID:1362979       资源大小:11.8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登鹳雀楼》教案.docx

    登格雀楼教案课时目标1 .认识“楼、依”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等5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3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激趣,揭示诗题1 .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山西的永济市玩一玩。(课件出示鹳雀楼图片)看,这里有座楼,好高啊,数一数,它有几层?这里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喜欢在上面休息,所以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鹳雀楼”。(板书:鹳雀楼)2 .识记“楼”:古代的楼大都是木结构的,所以“楼”是木字旁。3 .导入课题:唐代有一位叫王之涣的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板书:登)4 .齐读诗题,读好节奏:“登/鹳雀楼”,指导读好停顿。【设计意图】学生欣赏鹳雀楼图片,拉近与鹳雀楼的距离,交流图中之景,为后面想象诗歌画面作铺垫。通过画节奏斜线,读好题目,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感。板块二初读诗歌,感受节奏1 .引导自读: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打开课本,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出示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 .指名读诗,相机正音。3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受节奏。4 .学生自主练读,教师指名读。5 .师生合作读。教师:(低声)白日一一依山一一尽,学生:(高声)黄河入海一一流。教师:(低声)欲穷一一千里一一目,学生:(高声)更上一一一层一楼。6 .全班齐读。【设计意图】通过读诗,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让学生对诗有一个整体感知,有节奏地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头脑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诗境”,为后面品读诗句作铺垫。板块三品读诗句,想象画面7 .学习第1、2句。(1)引导:诗人登上鹳雀楼,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再读古诗,圈画出诗人看到的景物。(预设:白日、山、黄河)(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3)交流: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交流)(4)借助插图理解古诗。(出示动画)你们看,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沉下去,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这就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学生齐读)(5)识记“依、尽”。识记“依":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依)给“依”字组词,体会夕阳依傍着西山缓缓下沉。识记“尽”:哪个字告诉我们夕阳已经消失在天边了呢?(尽)结合插图理解、识记“尽”。(6)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哪些词语能够描绘眼前的景象?(7)教师引读。(出示课文插图)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远望去,夕阳紧紧依傍着西山落下,近处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还,不觉吟出一一白日依山尽,(学生接读)黄河入海流。8 .学习第3、4句。(1)引导: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这么壮丽的景色,由此想到了什么呢?(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3)识记“欲、穷、层”。识记“欲”:我们在学过的哪首诗中见过“欲”?(赠汪伦)回忆“欲”的意思,给“欲”组词。识记“穷”: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题中“穷尽、山穷水尽”推测“穷”的意思,认读词语。识记“层”: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这鹳雀楼一层叠着一层,数数共有几层。(4)感悟道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5)联系生活:请学生思考,除了看风景,生活中哪些方面也需要更上一层楼?(6)教师引读。诗人说一一(齐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于是我们懂得了,站得越高,看到的风景越多、越美。(教师引读)这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们想要自己变得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9 .小结:今天我们跟着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夕阳依山而落,黄河奔涌入海的壮美景象。懂得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设计意图】借助插图,想象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诗人所描绘画面的壮美。多次引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理解。板块四巩固写字,指导书写1 .指导写“楼、依”。(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这2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楼”字中,“女”的撇点的折点在竖中线上,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依”字中,“衣”的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F”侧。(4)学生描红,练写。2 .指导写“尽、层”。(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尽”,上宽下窄,“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尽量写得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层”字中,“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4)学生描红,练写。3 .指导写“黄”。(1)出示范字,学生交流:书写时应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提示:中间是“由“,不能写成“田”;第四笔横要写得长一些。(3)学生描红,练写。【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环节通过教师指导,出示范字,学生书写,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每课都有重点字教学,使学生在书写上有所得。

    注意事项

    本文(《登鹳雀楼》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