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灸法临床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docx

    • 资源ID:135856       资源大小:15.9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灸法临床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docx

    灸法临床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一.艾炷灸临床施灸,首先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病人的体位平正舒适,并嘱患者不可变动体位或姿势,这不仅有利于准确定穴,而且还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无使倾倒,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立点则立灸之,反此亦不得其穴矣。”(一)着肤灸法着肤灸法又称直接灸法,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因其灸后皮肤不溃烂化脓,不遗留疤痕,故还称“无疤痕灸”o其操作过程如下:1.选择体位和定穴:据所需施灸的部位选择舒适平正的体位,体位放妥后在上面正确点穴(可用圆棒蘸龙胆紫或墨笔在穴位上点作标志)。2,安放艾炷:艾炷安放时先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液或凡士林,以增加粘附作用和刺激作用。然后在其未干期间将艾炷放在穴位上。3.燃艾施灸:用线香点燃艾炷。虽然艾炷在皮肤上直接灸治,但不可灼伤皮肤,待艾炷烧至一半,病者感觉皮肤发烫时即用镶子将艾炷夹去,另换艾炷再灸,直至灸满一定壮数为止。灸后局部皮肤发生红晕。(二)隔物灸法施灸时在艾炷与皮肤间隔垫某些物品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热时则换炷再灸,直至皮肤红润为度,这种方法称隔物灸,又称间接灸法。所隔物品因病而设,或切成片,或制成药饼,或研成药末。现介绍几种常用隔物灸法:1.隔姜灸:切取生姜一片,约0.3Crn厚,用针穿刺数孔,放于所灸部位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直待皮肤出现潮红为止。2,隔蒜灸:独头大蒜切成O.3Cm左右厚的薄片,用针穿刺数孔,放于施灸部位,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23壮换去蒜片。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易起泡造成创伤,故慎用。3.隔盐灸:用于脐窝部(神阙穴)施灸,故又称“神阙灸”。操作时用纯净干燥的食盐或干燥食盐块研末填平脐窝,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亦可不用姜片,但将艾炷直接放在食盐上,则食盐容易爆起,以致烫伤,当注意。二.艾条灸(一)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0.51寸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对于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或小儿等,医者可将手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的程度,以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灼伤。(二)回旋灸:将燃着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1寸左右距离,均匀地左右方向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灸。(三)雀啄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一般每处灸约5分钟,有温阳起陷作用。三.雷火针和太乙针灸在施灸部位铺上棉布57层,将雷火针或太乙针的一端点燃,对正穴位,紧按在棉布上,使药气温热透入深部。如病者觉太烫,将“针”略提起,待热减再灸。若火灭了,就重新点燃再进行施灸。如有条件,可同时置备二枝,当一枝在熨灸时,另一枝可准备燃点,待一枝冷却,即能迅速换上另一枝,这样使药力随热力不断渗入肌肤,能够加强治疗效果。此外,现代有人采用特制的黄铜或紫铜管作为套管内装太乙针或雷火针直接安放在选定的穴位上施灸。四.温灸器灸(一)温筒灸:将温筒内装艾绒或药物,点燃后,置于施灸的穴位上来回温熨,以局部发热红晕、病人感到舒适为度。(二)温盒灸:把温灸盒置于所选的部位中央,点燃艾卷后,对准穴位放在铁纱上,盖好封盖(盖用于调节温度)。每次每穴灸15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三)温管灸:将半个花生米大的一撮细艾绒,放在灸器的半个鸭嘴处,用线香点燃后,用胶布封闭温灸管的内端,插入耳道内,施灸时耳道内有温热感。

    注意事项

    本文(灸法临床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