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问题及发展趋势.docx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化”发展,传统的融资渠道不能满足需求,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资产证券化作为现代金融创新技术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保理资产证券化相关问题逐渐凸显。保理企业作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原始权益人,需对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合法性最终负责。倘若保理管理的管理制度不能严格的把控住资产真实与合格标准,那么基础资产的风险是无法预期及可控的。另一个问题是融资难度不断增大:商业保理属于消耗资本金的行业,必须不断地补充资本金才能扩大业务发展规模。因此“再融资”问题是每个保理企业都需要面对的直接问题。从近几年国内商业保理市场主要依赖其股东进行融资。一些国有及上市的保理公司能够从银行获得授信取得较低资金成本外,其他渠道面临的资金成本并不低。这也是很多运营不强的保理公司难以做大业务规模的直接原因。第三就是对外部担保依赖度过高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保理公司状况是以轻资产公司为主,自身经营实力和财务实力都不强。这也导致了在保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仅依靠结构化分层和原始权益人对优先级产品的差额支付承诺,难以有效提升产品的信用等级。而且,在这类业务中往往会追加主体评级在AA及以上的外部担保,担保方若为股东方、关联方或者专业担保公司又会出现拉高成本等其他问题。第四个问题就涉及到合规层面。由于我国目前对基础资产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对合规性及后续保障都是一个挑战。尤其保理资产证券化进入资本市场运作后,其融资功用突出,但是这类融资做法却是以市场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定价的。市场认为:保理业务行为属于是应收账款的二次转让。在这一前提下,应收账款自身的合法性;转让过程的合法性以及转让方式、相关登记手续和后续的变更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应收账款作为债权类资产,多数是基于卖方、买方信用,卖方回购、买方还款的信用融资。在资产支持证券的前提下,把好风险关是一切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的关键。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成功关键,在于不同风险层级的结构化产品是否能获得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认可,壮大非银行机构投资者。因此,培育广泛的机构投资者与合格投资者,丰富投资者群体,能够让市场真正走向成熟,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现况的两大关键:(1)投资者群体不够丰富。目前市场上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者以配置型机构为主,包括商业银行自营及理财、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其中,以邮储银行、股份制银行、大型城商行为代表的银行理财和自营是高等级优先级产品主要的投资者;券商资管和私募基金对产品收益要求较高,多参与夹层产品;公募基金对流动性要求较高,多参与一年期以内的产品;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社保资金目前仍无法参与投资。整体来说,投资者群体不够丰富,且受到诸多限制。(2)投资者对保理行业不太熟悉。保理行业的诞生较晚,2012年7月商务部才正式在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试点开展商业保理业务。因此投资者对年轻的保理行业认识不足,对于保理行业的证券化产品也需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认识和熟悉过程。但是在2016年以保理债权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一瓶颈有望在未来的一两年之内完全排除,获得市场对保理资产的青睐与认同。保理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保理公司可以扮演多个不同的角色,不同类型的保理公司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保理资产证券化的底层资产又是应收账款,结合应收账款的特性及保理公司的角色,保理资产证券化未来可能会有如下发展趋势:保理公司将更多地担任专业的资产服务机构角色前几年,很多的保理资产证券化项目都是保理公司去找资产,然后找银行、券商等机构合作。但是,这一两年来,都是银行等资金方找好客户(资产),然后找保理公司来做资产服务机构。银行在应收账款融资中有两大优势:一为客户优势,二为资金优势,但是其劣势也很明显,即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能力。这点恰好可以由一批专业的保理公司来弥补。银行在保理资产证券化中担任好三个角色即可:客户营销、主承销商、投资人。应收账款债权交易的三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分别交给专业机构(保理公司、评级公司、律师事务所)去把控。科技系统赋能保理资产证券化保理资产证券化项目从前期资产生成、资产整理、资产入池、回款管理、循环购买等全过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如何有效地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应收账款管理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定离不开科技系统的支持。通过系统支持和标准化的工作,最大程度减少人力的投入、提高操作效率、降低操作风险,更好地推进资产证券化项目进程。因此,科技系统的比拼也必将成为各保理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保理公司开发了ABS系统,包括底层围绕应收账款本身的债权凭证流转系统。另外,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保理公司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底层供应链中,以及应用到ABS系统中。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科技平台参与到供应链及保理资产证券化项目中。底层资产更加多元化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企业和机构对这个行业和保理业务不是很了解。就保理业务的本质而言,它的核心是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的内涵和外延均是很广的,保理这项业务可以做的很灵活。保理公司除了担任应收账款的融资机构外,还可以更多担任应收账款的专业资产服务机构。因此,可做保理资产证券化的底层资产不仅包括传统的贸易项下应收账款、建筑工程项下工程款,还可以包括消费项下的应收,服务项下的应收、各种收费权类的应收等,只要有真实的基础交易便会形成相应的应收账款。原则上都可以做保理及资产证券化。另外,随着未来金融大监管趋严的发展态势,资产证券化将更加穿透底层资产,对保理资产证券化发展也是双刃剑,有弊但更有利。500亿元的政策性银行的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的利率对小微、民营企业的复工复产复业,对春耕备耕的关键领域、对生猪的生产、对外贸领域特别是国际供应链的产品生产给予大力度的信贷支持。四是要加大对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发行金融债券的支持,目的是要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整体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最后是要继续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PR)改革,以此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不断下行。要积极引导银行体系适当让利给实体经济,让“稳经济”和“稳金融”实现共赢。我国商业保理行业资产证券化发展概况一、发展趋势1、发展概述2020年商业保理企业资产支持类产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数年的铺垫,市场对以保理公司为原始权益人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已逐步认可,发行方案日趋成熟。全年商业保理企业发行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平均单只产品发行规模稳步提升,发行效率不断提高;评级集中在较高等级,次级规模占比小幅下降,资产质量稳步向好。2、整体规模2020年全年共发行资产支持类产品851只,同比增长57.59%,发行金额5,607.12亿元,同比增加62.35%。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较前两年超过100%的增长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增长态势,成为固定收益市场中的一颗新星。2021年上半年共发行资产支持类产品416只,同比增长12.74%,发行金额2985.27亿元,同比增加35.81%。(高速稳定的增长)2018年2021年上半年发行情况IHJNl博,亿几MfittV3、监管机构从监管机构看,2021年上半年证监会体系共发行289只,同比减少13.65%;金额1841.71亿元,同比增长12.45%;协会体系发行127只,同比增长67.11%;金额1143.56亿元,同比增长204.07%。在我国,ABN市场比ABS市场起步晚了两年,但近年发展十分迅速,自2017年商业保理公司首支产品成功发行后,市场规模迅速从10亿元发展到如今接近2000亿元的年发行总额。(ABS市场为主,ABN市场增速快)40353O2S2OISOO1OS2018年一一2021年上半年发行情况发行规模(亿元)发行数收(三)4、单只发行规模2020年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最低为0.508亿元,最高为60亿元,平均规模6.59亿,较前一年小幅增长。分监管机构来看,证监系统平均5.93亿,协会系统平均8.36亿。2021年上半年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最低为0.32亿元,最高为30亿元,平均规模7.18亿,较2020年上半年小幅增长。分监管机构来看,证监系统平均6.37亿,协会系统平均9亿。过去一年半,发行规模上均保持了一贯的协会系统产品单笔金额高于证监系统产品的统计特点。(单只发行规模:协会系统产品高于证监系统产品)2018年2021年单只平均发行规模5、产品期限2020年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中,一年以内的698只,3,966.16亿元,占比71.27%;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109只,1,012.02亿元,占比18.05%。三年以上的44只,598.94亿元,占比10.68%。总体来看保理公司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期限较短,主要是受制于贸易应收账款本身的期限不长。长期限产品或是以租赁、尾款等非常规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或是安排循环购买结构以完成长期融资。(资产支持类产品期限较短,一年以内为主)6、次级占比从次级占比上看,2020年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中有235只产品未包含次级,占比27.61%;己发行产品次级金额总计109.66亿元,占总计发行金额的2.14%,较前一年下降0.57个百分点。2021年上半年发行的资产支持类产品中有89只产品优先级占比100%,数量占比21.39%;已发行产品中次级金额总计67.32亿元,占总计发行金额的2.25%,较2020年年上半年上升0.403个百分点。(资产支持类产品次级占比2%左右)2021年上半年次级占比情况发行规模5640.1376亿元,占比1.89%发行规模6731.6792亿元,占比2.25%优先级次优级次级发行规模286155.1832亿元,占比95.86%7、债务人行业地产行业在证券化产品发行中仍处重要地位,在可统计范围内,地产是债务人的第一大行业,高峰时期达到发行规模的半壁江山。2021年来,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链发行逐步增加,部分替代了城投及地产行业的发行规模。消费类企业供应链自2020年起迅速发展,仍有较大空间。小额债权类资产发行逐步起量,保理商仍以通道为主。双SPV结构盛行,发行前过桥模式多种多样。8、金融科技(I)B端FinTeCh与C端逻辑有所区别,单笔交易金额大,分散程度较低。(2)挑战:数据分享与数据安全的矛盾。区块链的不可篡改,与数据源头可信性的矛盾。(3)机遇与发展:保理行业的金融科技,始于确权,服务交易,前瞻性融资,精确定价,确权和转让模式,交易完成的判断的转变。(4)区别于供应链模式,正向保理更多采用多方数据验证的交易判断。符合正向保理小额分散的特点,也符合金融科技的大趋势。(5)从严格的转让通知及账户变更,到监管账户回款及指定账户回款,账款控制更多的依赖于金融基础设施。(6)增信措施的多样化,以不合格资产标准及不合格资产的处置为核心的新型增信措施不断兴起。二、前景展望1、政策导向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2、产品模式核心品种目前保理公司为原始权益人的资产支持类产品发行多以保理公司通过围绕核心企业的反向保理业务,获取应收账款债权作为基础资产,依托核心企业作为直接付款方或加入债务人,供应链类资产证券化具有交易结构清晰、信用分析透明、定价锚定等特点,依然是当前保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最核心的品种。核心企业保理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基础资产债务人仅为一家核心企业(包含其下属公司)的形式是目前的主要形式。其中核心企业范围十分广阔,既包括包括大型地产企业、能矿企业,也包括生产制造企业、地方国企等,而债权人则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制造业、商贸服务行业等,真正做到了服务实体经济,改善实体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状况。征信机制同时,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引入了多种增信机制,包括担保、差额补足、流动性支持、加入债务人等外部增信机制,也包括超额覆盖、优先/次级顺序偿付等内部增信机制。增信机制的多样化不仅有效提升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用水平,也为越来越多的保理公司灵活使用,在日常保理业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新业务模式在依托于成熟稳定的贸易关系的应收账款类ABS中,保理公司也在探索创新模式,通过代理的方式协助多名原始权益人向专项计划转让底层资产,并作为资产服务机构使用线上数据平台完成资产核验、筛查等工作、利用分布式记账、单据自动校验等方式确保数据安全及准确。这一模式的发展扩充了保理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角色,扩展了保理公司业务的服务边际。3、发展方向促进保理公司继续坚定的走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路径实体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根本,也是保理公司最大的应收账款来源。继续保持对实体企业融资的支持,离不开保理公司充分发挥连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纽带作用,结合保理的账期管理、信用管理及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市场通路,做好实体经济的润滑剂,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资金困难,助力实体经济蓬勃发展。促进保理公司提高自身经营水平当前保理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更多依托于反向保理,依赖核心债务人的信用水平,主体风险可控,但单一产品风险集中度很高。随着资产支持类产品的逐步成熟,优秀的保理公司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做好风险数据与交易数据的积累,为风险决策打好基础后,有望提高正向保理的资产证券化水平,更加充分地发挥保理公司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惠及中小企业、惠及民生就业。促进保理公司提高数据化、智能化程度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应收账款中,30-180天的中短期应收账款比例较高,也是保理行业存量占比较高的业务。然而从资本市场来看,这类占比高、发生频繁的业务证券化程度较低,未来循环类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空间巨大,保理公司可充分把握机遇,稳定客户基础,完善交易结构,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提供好资产管理服务,真正发挥应收账款管理的作用,体现保理公司价值。促进保理公司专业化发展保理公司作为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主体,具有小而美的特点,非常适合在特定领域深耕、积累,在下沉领域做好贸易习惯和业务模式的整理,并将之数字化、规范化,形成对特定领域的比较优势。对于进一步深耕细分行业细分交易的保理公司,可更多发挥保理公司的专业特长,通过数据积累及大数据分析,将行业与交易摸清摸透,从而在资本市场上给投资人讲清讲透,提升行业证券化水平,降低融资成本。4、更高要求保理公司能否去通道化,更多的实现主动管理职责。能否提升自身资产质量,真正以资产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能否专精于细分领域,使得资产表现有足够的历史依据。能否加强信息披露,更加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