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
进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1第一章铸就未来新起点2第一节“十二五目标任务总体实现2第二节“十三五时期机遇大于挑战16第二章进贤作为新目标19第一节指导思想19第二节目标任务21第三节主要战略25第四节基本布局26第三章建设高效现代产业体系28第一节产业导则28第二节产业体系29第三节产业重点30第四节工业园区47第四章建设省内有影响力的美丽进贤50第一节小康生活50第二节城镇架构52第三节靓丽城市54第四节文化引领57第五节城乡协调59第六节快速交通60第七节公共服务63第八节能源保障65第九节美丽乡村66第五章深化改革建设开放合作保障体系67第一节改革要点67第二节精准招商69第三节合作开放69第四节昌抚合作70第五节创新驱动72第六章建设生态文明进贤73第一节科学规划73第二节优化生态74第三节保护绿色75第四节防灾减灾77第五节生态空间78第六节建设生态文明进贤样板80第七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模式80第一节依法治县80第二节人口管理82第三节社区治理84第四节廉政建设86第五节应急管理87第八章规划的实施与保障89第一节规划统筹89第二节规划实施89第三节项目保障91序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协调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适应新常态,全面打造南昌大都市区东南重大节点城市,实现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的关键时期,城市开始从“滨湖县城”走向“揽湖入城”的“青岚湖时代”,从而奠定在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战略目标伟大进程中“进贤位置”的坚实基础。进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进贤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遵循如下要求: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贯彻“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升级版的要求: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治理、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创新开放促发展的要求:创造性地用好政策叠加,在全面实施一系列国家战略中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辐射带动、作风建设“四个强起来“,在南昌市打造核心增长极进程中进位赶超,建设“生态、现代、宜居、有序”的美丽进贤。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全县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任务重点,引导市场行为,是编制各级各类规划和实施全县重大工程项目的主要依据,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全县发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铸就未来新起点第一节“十二五”目标任务总体实现“十二五”以来,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省委、省政府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绿色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敢于担当,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全县经济保持2位数增长,约束性指标完成良好,2020年较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目标完成大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超过九成。大投入引领全面发展。坚持“大开放、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实施“精准招商”,制定详细招商方案,大力推进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和小分队招商,探索了韩国医疗器械产业招商新模式,引进了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赛尔佳电子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促进了医疗器械和钢构网架产业的转型升级,填补了我县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的空白。全面建成福银高速李渡互通、沪昆隧道下穿、高铁站台及站前广场等重点工程,启动实施了新320国道改线、昌进公路一级扩建等重大项目,提升了县城通达率。“十二五”期间,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2位数,五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508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1.8%;推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165.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4.54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02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3.21万元,年增幅9.5%。全县实现外贸出口总值13800万美元,年均增长23.8%,其中实际利用内资74.95亿元,较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8.2%;实际利用外资IOlOO万美元,年均增长4.4%O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创新活力不断激发释放,2015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17054家,比2010年7560家增长9494家,年均增长25%。大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坚持调经济结构、转发展方式、提增长品质,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保持实力型“二、三、一”格局,工业支柱型经济更加凸显,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由2010年的19.2:56.1:24.7调整至2015年的的17至50.3:31.8。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县基本实现医疗器械、钢构网架、烟花鞭炮、文化用品等传统产业主导向医疗器械为龙头、装备产业(含钢构网架)、电子信息和电器设备等新兴产业加速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农业平稳发展,水稻单产喜获十二连增,连续4年获全国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油茶、果业、茶叶、食用菌、黑芝麻、特种水产、禽畜养殖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高品质酒店相继开业,天虹、国美等大型卖场先后入驻,南昌银行、九江银行、上饶银行、赣州银行正式落户,电子商务发展蓬勃。“十二五”期间,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出6个百分点,工业集聚态势明显,成功申报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园、省级钢结构产业基地;医疗器械产业被列入全省20个工业示范产业集群,钢构网架产业被列入全省重点推进60个产业集群。军山湖大闸蟹再获“中国十大名蟹”、“王宝和杯”、“蟹王蟹后'等称号。进贤被列为“江西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29亿元,年均增长15.5%o大建设焕新城市面貌十二五”期间启动了大规模旧城改造与新城扩张,构建了50万人口的中等现代化城市框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承载功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持续优良,人居环境持续优化。落地建成了进贤高铁站,搬迁了汽车客运南站,启动了高铁大道、12.35平方公里的青岚新区建设,按照“老城新城共创辉煌”的标准改造升级了老城区基础设施,建成了新320国道中山大道至张公段公路,打通了中山大道向东延伸至沿江路等多条“断头路”,推进了地下管网以及棚户区改造。按照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网格化管理要求,进一步理顺了全县城市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了进贤县城“脏乱差”形象。城区新增绿地面积累计近300万平方米,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10.2平方米,城市内涵不断丰富,居民体育建设工程不断推进,中等现代化城市雏形渐现。大统筹再促城乡一体。五年来进贤的发展始终坚持“以城带乡、以城补乡、城乡一体“,城乡环境在扩容提质中不断改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完成县城总规、乡镇布局发展规划修编,选定了732个自然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中打造了文港镇、三里乡、李渡镇、温圳镇、白坪乡共5个特色小镇,加速了城乡区域一体化进程。全县上下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和健康养殖业,通过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8家省级龙头企业、623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十二五”期间贯通了德昌高速进贤段,开通了南昌至进贤公交158运营线路,完成了12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1%。城镇建设实现新跨越,先后完成了滨湖新区等重大建设,县排污管网及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实现专业化运营,完成了19个垃圾压缩站建设,“十二五”期间垃圾收集达90%以上,垃圾处理达8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了“户集一村收一乡镇压缩一县转运发电处理”的模式,荣获“全省清洁工程先进县”称号。建成文港镇文化特色产业一条街、毛笔交易市场,完成了三里乡军山湖旅游度假小区及2条特色街升级改造。大生态凸显环境品味。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效果持续改进。“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实施血防林、长江防护林、油茶项目、“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共完成人工造林13.77万亩,完成封山育林面积1.3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5.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以实际行动推进了“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工程,“蓝天、碧水、绿地、净土”行动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底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2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26%,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完成了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了三里乡生活污水处理厂,军山湖、青岚湖水质基本稳定,军山湖水质整体达到国家三类标准,部分达到二类标准,县城区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比例常年超过90%。农村保洁力度加大,实施了常态化卫生保洁机制,罗溪镇北边村等26个村庄荣获市级“生态村”称号,李渡镇、三里乡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获“全省一大四小植树造林先进县”,被列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美丽乡村建设点已经成为村庄整治的典范和样板,“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经济发展、祥和稳定、新风荡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脱颖而出。尤其是:面对发展中的各种阻碍,县委、县政府集思广益,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七大指挥部项目推进机制,实行项目化推进、高效化调度、刚性化考核,以责任倒逼作风,以作风保障落实。一是坚持权责一致,提升了协调工作的调度力。二是坚持层级负责,确保了解决问题的高效率。三是坚持压力倒逼,增强了广大干部的责任感。四是坚持全民监督,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参与度。同时,统揽推进了政府机构改革、农村土地确权、国有林场改革等其它各项改革工作,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重任务,县委县政府坚持大办实事,多办好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在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生活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集中办好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科技、教育、体育、文化、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享受了社会发展的各项实绩;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文港镇被评为中国毛笔之乡,顺利通过华夏笔都复评,县级图书馆晋级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社会秩序建设成效显著,获得“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县”、"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尤其是:“十二五”期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成果丰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专栏1“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指标名称十二五规划2015年属性2010年2015年年增长完成值年增长总量规模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165.236015274.5410.3预期性人均GDP(万元)2.024.0813.23.219.5预期性财政总收入(亿元)7.7303221.823.1预期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5.01152514.924.4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7.622035.8127.6121.8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2.77822067.2915.5预期性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81312020020101004.4预期性实际利用内资(亿元)32.4484.621.174.9518.2预期性出口总额(万美元)49121222212.21380022.9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35.53962280.217.2预期性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39456456预期性县城人口(万人)22308281.6J预期性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18235307预期性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7.77.80.16.9-0.8预期性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19.2:56.1:24.717.9:50.3:31.8预期性工业化率()43.248.65.441.4-1.8预期性城镇化率()3950115112预期性科技教育研发经费占GDP比重(%)2.32.80.52.80.5预期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912311341预期性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5941.594.41.9约束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2.50.53.121.12约束性人民全县总人口(万人)81.785.7485.94.2预期性生活人口自然增长率()7.447.2-0.2217.880.441约束性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20208304409269286.0预期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698011770121414615.2预期性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人)42764350744896620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4.54.5104.31-0.2预期性转移农民人数(个)710071000119634863预期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4.886.11.226.661.78约束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0302032.0322.03约束性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9799299.982.98约束性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20.151.0.070.130.09J约束性城镇基本住房保障面积(万平方米)2.724.410.210.0830约束性资源环境耕地保有量(万亩)110103.5-6.51199J约束性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4090.550.140.580.171约束性主要河流监测断面I类水质比重(%)85883894约束性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7.53031约束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1618约束性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舟融降低(%)181819约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吨)化学需氧量1603114877-1.9614877-1.961约束性氨氮14361278-2.741278-2.74约束性二氧化硫672598-2.6598(-2.6约束性氮氧化物217182-3.6182-3.6约束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4285438846约束性城市绿化覆盖率(%)25.44014.645.2616.4约束性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5.2104,810.251约束性森林覆盖率()22.3623.41.04241.64约束性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105125141125141约束性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五年累计数。专栏2“十二五”规划重大任务评估表重大任务评估要点加快招商力度推进工业强县“十二五”期间,全县通过以商招商、产业招商、驻点招商、全员招商等各种方式成功引进了中韩合作企业汇贤达、莱福、上海松吴钢构有限公司、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赛尔佳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促进了医疗器械和钢结构产业的转型升级,填补了我县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的空白,推动经济做活做强。确保粮食生产稳固农业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县紧紧围绕“农业转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着眼于稳粮、增收、强基础、惠民生,保证粮食生产稳中有升,粮食生产顺利实现十二连丰,先后被国家、省表彰为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油料生产稳步发展,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渔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7588元提高到13133元,年平均增长1386兀;经济作物稳定增长,茶叶、果业、蔬菜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促进居民消费打“十二五”期间,以强力招商、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促进内外贸持续健康发展为抓手,加强市场建设和监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长,建立了统计网络直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全县农家店430家,建成农家店信息网络终端130个。推进“家电下乡”工作,共销售家电54671台,销售额达14705万元,实现税利5146万元,财政兑付补贴1911万元。建设一批具有进贤特色的商贸品牌:造商贸富县李渡镇医疗器械街、文港镇文化产业街被授予江西省专业型特色商业街;三里乡品蟹餐饮街被授予南昌市特色商业街;李渡酒业被授予江西省第一批老字号,名列全省33家老字号之首。李渡烟花、温圳钏钉、民和五金工具被授予南昌市老字号;文港镇被授予江西省商贸强镇示范镇称号。发展园区经济壮大产业实力“十二五”期间,园区加强了规划和管理,按照“功能分区,集约集聚''的原则布局园区产业,2015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实际利用内外资40亿元,完成税收2.68亿元。逐步形成医疗器械(以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江西红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西奥格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同步发展)、钢构网架(以江西雄宇(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江西力宏钢结构实业有限公司、江西省万隆实业有限公司同步发展)、装备制造(以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江西东方汇能锅炉有限公司、江西兴鼎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同步发展)、电子信息(以江西赛尔佳电子有限公司为龙头,进贤睿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申安节能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同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江西省高氏林牧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绿色粮友有限公司、江西茂昌实业有限公司同步发展)五大产业强势发展其他产业竞相迸发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美好宜居家园围绕“打造品牌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创新节庆文化”目标,组织开展了60余场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其中品牌活动:青岚艺术节、迎新春写送春联活动、县春节文艺晚会、元宵有奖灯谜晚会等;创新活动:中国梦-爱国歌曲大家唱、庆祝十八大文艺晚会基层行、青年歌手大奖赛、“文化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社区才艺达人秀等。以突出健康向上主题,立足地方特色,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农村电影放映24934场,送戏下乡演出1021场,乡镇举办文体活动523次,丰富活跃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进贤旅游品牌辐射力认真编制军山湖旅游规划,争取南昌市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补助资金近IO(X)万元,有计划地指导、推进全县乡村旅游点的建设。目前共有已授牌市级乡村旅游(点)17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西湖李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西湖李家)、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点)I个(西湖李家)、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点)1个(碧水庄园)、特色旅游景区(点)(街区)1个(元代酒窖遗址),基本形成了“青岚湖森林公园一青岚休闲果园一前坊休闲茶园一西湖李家”、“碧水庄园一军山湖螃蟹一条街一军山湖大石脑”、“文港一李渡金山寺叶学龄摄影艺术馆,三条旅游线路。休闲农业强势崛起,顺应休闲养生的消费潮流,全县注册休闲农业12家,西湖李家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全国十佳休闲农庄、中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中国宜居村庄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猪牛禽三大产业为中心,紧扣发展现代都市城郊型畜牧业的主题,狠抓招商引资、清洁生产、项目落实、疫病防控、执法监管、科技服务,使全县畜牧业呈现出数质双重跨跃发展的良好局面。连续八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呈现出规模养殖持续增加、标准化建设快速推进、产业特色更加鲜明、配套服务日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趋完善、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等特点,开展养殖场标准化改造200余户,建设沼气池4.5万余立方及配套设施,引进了大北农、好日子、尚食园、茂兴、亚泰、桐汐等大批龙头企业,打造了全国“二十强”中成兽药集团,培育了南台乡展天鸽业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了以江南牧业、温氏公司、温圳蛋鸡、民和桂柳、白坪睿谷、长山阳光、下埠尚食园为核心的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板块,产业特色更加鲜明,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县、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已形成,共新建较为规范的农村再生资源固定回收站22个,回收点82个,全县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按照“龙头企业+乡镇回收站+村级回收点+流动回收人员(保洁员)”的运作模式,逐步实现“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运行机制,回收网络各环节运转通畅有序,做到农村可利用垃圾应收尽收,农村面源污染环境得到有效遏制。提升县城品位和功能"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规划新建道路总长27.982公里,城市基础设施、道路网骨架更加完善;建设幸福公园护岸景观及幸福桥、滨湖森林公园、子羽公园(一期)、滨湖大道钟陵公园;高品质规划建设了恒昌华城、岚湖豪城、青岚湖景、沁河园一期、阳光尊邸、凯旋广场一期、金域蓝湾、康盛阳光等住宅小区;建设廉租房1083套,公共租赁住房1008套。高标准实施了人民大道、中山大道、滨湖大道等新建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工程,对建成区街道进行改造和绿化全面提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9803人;“4050”困难群体就业2228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7100人,其中省内转移34420人;举办“春风行动''送岗下乡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近100场,发布招工用工信息8000余条。到2015年末,职工养老保险参保66580人(不含机关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2.0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1420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3210人,新农合参保630379人,参保率99.98%,做好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卡31万张,做到“五险合一,人手一卡“十二五”期间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从2011年的37285人增加到66580人;待遇领取人员从2011年的12766人增加到28336人;待遇水平由2011年月人均1100元提高到1718元。完善森林城市生态体系创建“十二五”期间,大力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截止目前,2011-2014年全县累计实施血防林、长江防护林、油茶项目、“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共完成人工造林13.77万亩,其中完成山上造林完85万亩,完成山下造林3.92万亩;完成封山育林面积1.3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5.3万亩;完成项目造林3.75万亩。山下造林绿化中完成了通道绿化里程330余公里,重点打造和提升了森林城镇11个、森林村庄152个、森林园区4个、森林单位9个、森林社区1个、森林街道2条、森林小区12个、森林校园8个、森林营区2个和森林(湿地)公园4个,全县绿色通道里程达330余公里,县域范围内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沿线绿化率达96%以上。发展品牌经济提以促进进贤经济超常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期间,己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驰名商标1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向省市局申报著名商标、知名商标224件,国家、省、市名牌企业26升进贤实力家。目前,我县实有注册商标2208件,其中国家级驰名商标2件、江西省著名商标55件。提升地域文化辐射影响力完成了进贤民间故事进贤民歌集两书的创作编印工作,创作了进贤颂、军山湖渔歌请到我们笔乡来进贤农村天地美大林寺桃花青春的相聚湘江北望青春的翅膀歌曲;在南昌市第六届至第九届民间团队优秀节目展演活动中,我县创作的文艺节目,民谣新唱鄱阳湖畔想新曲表演唱“长工山歌”民歌联唱"古风曲韵''获一等奖作品。创作一台进贤县非遗文艺精品节目并成功在江西省话剧院举办了赣鄱遗风专场演出,得到了省、市宣传和文化部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在北京“炫舞辉煌一2014全国优秀群众舞蹈展演”中,非遗类歌舞龙凤呈祥获金奖。2015年长工山歌在“金夕年华”全国邀请赛获“大金奖”。专栏3“十二五”时期实施的重大项目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进贤大道改造工程:改造道路全长6公里。城北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环青岚湖景观大道、滨湖大道、行政中心路网等项目建设。青岚湖(内湖)防洪治涝与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包括青岚湖防洪治涝工程、环湖道路工程、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环城公路:全长21公里,硬化道路199596平方米,绿化带39161平方米,人行道98202平方米,下水道27093.8平方米,路灯634盏;土方125万平方米,桥梁长710米;320国道县城段改线,全长约8000米。温圳镇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建函道,建设宽32米、4200米道路,8200米下水道,桥2座;新区农贸市场:建设综合性的农贸市场。抚河大道:在李渡镇实施土方、下水道、碎石、混凝土等工程。泉岭乡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开启了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历史新纪元。重大物流建设项目弘洲绿色农产品物流港,在县城南片区征地1000亩,建设仓库、办公楼、宾馆、交易市场等配套设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物流配送中心,在县开发区,建设仓库、办公楼、配送车辆、展示大厅等。县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在高新产业园,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粮食仓容量为8万吨。重大绿色休闲产业项目三里乡网箱养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精养鱼池建设、道路硬化、高低压线路改造、堤灌站建设、排灌渠系建设、冷冻库建设、工作用房;办公用房建设等。钟陵乡洋坊湖综合养殖:在钟陵乡4万亩的养殖水面,主要建设网栏、捕捞设备,年产水产品7500吨,深加工水产品200吨。特色种植业重大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4万亩,培育发展规模100o亩以上的花木企业10家、生产基地60多个,带动林农参与人数100O余人,综合产值近1亿元,基本建成了以进里、进阳公路两侧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绿色长廊,取得了林农增收、环境增绿的良好效益。抓住国家加大高产油茶产业发展扶持的政策机遇,以油茶产业发展项目为契机,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建设,通过实行“龙头企业+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和造林大户、林农个体广泛参与等运作模式,我县现有高产油茶林面积4.29万亩,其中油茶项目造林3.4万亩,社会造油茶林0.89万亩。“十二五”期间完成高产油茶种植面积1.45万亩,其中油茶项目造林0.9万亩,社会造油茶林0.55万亩。目前,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农民人数3500余人,2014年油茶产值达640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以江西省高氏林牧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林农共同参与建设的发展格局,不断推进我县油茶产业发展规模扩大。重大农业园区项目进贤县共投入项目资金2805万元,按照“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在衙前乡贯坑村委会实施90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整个项目区共开挖疏浚沟渠40公里,加固水库9座,新建电站1座,修建机耕路40公里、水泥路7.5公里,平整土地3000亩,配套渠系建筑物920座。这些设施的修建,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将大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全县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持续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67万亩。重大路建设项目干线公路取得重大进展:德昌高速公路在我县北部地区建成通车,改善了我县北部地区区位优势;改造重建完成了三长线46公里、进里线60公里二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较彻底地解决了北部地区车难行的问题;启动绕城20.6公里、昌进10.3公里一级公路建设,截止目前,完成了投资的70%,实现中山大道至张公镇11.2公里竣工通车;全面推进了自然村公路水泥路面工程建设,完成1036公里,提高自然村水泥路面通达率40%,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强力推动了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改造完成了12座800延米,基本消除运行安全隐患;启动了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修复路面13600平方米,基本确保了车辆通行无阻;全面完成12座改渡建桥工程,基本解决了我县江湖两岸群众往来难的问题;完成汽车客运南站搬迁,提升了客运聚散功能;开通了南昌至进贤公交158运营线路,方便了群众,促进了城乡经济交流。重大渡口建设项目全县农村渡口改渡建桥项目:旺坊桥、周坊桥、红桥大桥、李家桥、软桥大桥、城岗岭大桥、郑家大桥、深桥大桥、土坊大桥、五七桥、抚河大桥、青岚湖特大桥。前坊镇太平渡樊家渡口至南昌县塔城乡渡改桥项目:全长3公里,宽9米。重大能源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县新铺设燃气管道120公里,全县天然气管道达到180公里,新开通天然气用户3万余户,全县达到45000户。同时,我县“管道燃气2011-2030年专项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省发改委批复了国能燃气公司川气东输进贤母站经营权,进贤县鑫源液化气有限公司、梅庄镇第四液化气储备站、三里乡液化气储备站、进贤县大安燃气有限公司(1.NG瓶组站)4家气站取得了生产经营许可证,并严厉打击了跨区经营、非法营运等违规行为,燃气市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完成水利总投资达到8.63亿元,防洪、除涝、灌排等保障民生水利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了信西联坪、军山湖联坪等除险加固工程,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工程。完成了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项目、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工程项目。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即进贤县县城(马颈港段、幸福港段、城南段、城北段)工程建设;实施中小型灌区渠道清淤,全县各乡镇完成中小型灌区渠道清淤160公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用水效率;2013、2014两年市级财政在小(二)泵站安排720.9万元对我县119座、121台、3563KW进行了更新改造,进一步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发展;2011-2013年连续三年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使农田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完成了2011年、2012年长山晏乡、白坪乡和文港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4年衙前乡和钟陵乡水厂管网延伸工程。2015年进贤县前坊镇和池溪乡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己完工,保障了城乡居民和学校师生用水安全。实施完成修复水毁工程35处险工险段消险工程,提高水利工程防洪减灾能力。重大生态资源修复项目军山湖水质保护:对军山湖周边乡镇在湖区的非法围堰及违章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拆除;湖区禁止使用肥料进行养殖,实行“人放天养内青岚湖水质保护:按照“堵、疏、清、管”的模式,实现了内青岚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长效化管理;加大了水环境整治工程的投入力度,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幸福港治理疏浚、工业污水处理厂等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内青岚湖水质。水源地保护:对重点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明确了水源污染防治重点;制定了生活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以应对饮用水源安全的突发事件。重大教育建设项目总投资3280万元,全面推进“校安工程”和“标准化工程”建设。其中“校安工程”包括11所中小学校16个项目,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2960万元,“标准化工程”包括106所小学317个项目。星火学校、特教学校、两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三所学校占地面积91亩,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在加强学校基础建设的同时,大力提高学校的现代化装备水平,为140所农村小学配备了多媒体一体机,班班通,校园广播,计算机,音、体、美、卫器材设备。落实了学生计算机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为60个农村小学安装了实验室,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现代化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重大卫生建设项目县医院投资4230万元建设了住院大楼、投资523万元建设了县级急救中心,县中医院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县妇保所投资300万元建设了业务用房。总投资达9053万元,总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乡镇卫生院建设进一步夯实,完成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达26个,总投资达2390万元,新建业务用房面积达10.88万平方米。村卫生所建设全面展开,完成了18个村卫生室建设,全县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先后添置了核磁共振、DR、螺旋CT.腹腔镜、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目前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设备基本达到配备要求;落实适宜卫生技术“星火推广计戈IJ''项目,共引进各项医疗技术28项。重大文化事业建设项三总投资2000万元新建的“进贤县文化广播电视中心”占地8.1亩,十三层(含地下室),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2014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进驻单位有进贤县文学艺术联合协会、进贤县广播电视台、进贤县文化馆、进贤县图书馆、进贤县文化稽查大队、进贤县采茶剧团责任有限公司。总投资1700万的“进贤县博物馆”占地面积9627平方米,三层,总建筑面积7661平方米;投资1422.8万全面完成了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总建筑面积9838平方米,耗资230万元配齐了21个乡镇文化站办公、文化活动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民间投资的“中国(文港)毛笔博物馆”已竣工并对外开放,农家书屋建设完成271家。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先后完成了李渡烧酒作坊遗址防渗保护设计方案、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表层脱盐设计方案、羽琰山馆和云亭别墅修缮保护立项、羽塔山馆和云亭别墅保护规划立项及三处国保“三防”立项的编制,完成了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艾溪陈家古建筑群羽琰山馆、李瑞清故居、钟陵节凛冰霜坊、前坊镇梨壁巷周家民居、文港镇周坊毛笔作坊周虎臣故居、长山晏乡朱仙舫故居、三里乡雷家民居等项目的抢救性保护;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已经启动,温圳镇杨溪李家、架桥艾溪陈家、罗溪镇旧厦、文港镇晏殊故里、文港镇曾湾、文港镇周坊都已完成村落的保护规划。专栏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评估要点“十二五”时期,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