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学案(含解析).docx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学案【学习目标】1 .搜集有关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的史料,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2 .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与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形成的关系。3 .搜集有关中古时期欧洲城市自治的史料,从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城市自治引领欧洲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步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近现代历史的历史意义。4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史实,对帝国的兴衰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二【学习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西欧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特征(封君封臣与庄园制度);2 .基督教会与城市在中世纪的地位与王权的相互关系;(二)教学难点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基督教的显赫地位对于欧洲封建王权促进与阻碍的双重作用。【预习新知】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的等级制度(I)形成: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2)内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3)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4)影响:国王或皇童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2.庄园与农奴制度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历史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土地类型:由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和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收入归领主所有自耕自收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份地和自由农份地)两部分组成。(2)农奴制度农奴和自由农民:农奴在法律上是韭目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二者均为领主的佃农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是独立的小生产者,土地权利受法庭保护领主: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 .中古西欧时期王权的加强(1)背景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一王权一软弱。国王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2)表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到15世纪晚期,-j兰西国王击败了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2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与自治(1)城市的兴起背景: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一封建经济一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使用;一工商业一逐渐复兴和繁荣。时间: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特征: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一手工业者.建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2)城市自治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L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过程: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_。影响:自治有利于一城市经济一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一统一.事业。思考3: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3:工商业活动需要行动自由,而农奴被禁锢在自己的土地上,因此,城市需要摆脱封建主的控制,自由从事工商业活动。城市的自由冲击了农奴制度;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实用人才,城市开始兴办大学,培养符合城市需要的实用人才;国王希望扩大领地,需要与封建主斗争,与城市存在共同利益,这促使二者结盟。城市与王权的结盟,使国王通过扩大王室领地实现国家统一,有利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因此,城市从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促进了西欧社会的发展。3 .中古西欧的基督教会(1)地位: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统治表现经济: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一.政治:它也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一教皇一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文化: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一基督教徒一,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特别提示】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一大变化趋势:中古西欧孕育着统一的力量。二大变化动因:中古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三大变化表现:中古西欧逐步形成王权比较强大的国家,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1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扩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2)衰亡。陷入混乱:连年战争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色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灭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2 .俄罗斯帝国:发端: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基辅罗斯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Q)兴起。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4)成为大帝国: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深化探究】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以及拜占庭与俄罗斯全面认识查士丁尼法典背景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织编纂法典组成查士丁尼法典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内容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地位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在学习“拜占庭与俄罗斯”一目时,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贝U,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A.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C.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D.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解析】选D。材料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可以看出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D正确。查士丁尼法典体现的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原则对近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有重大意义。1 .获取信息: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情境】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发现问题:史料中表明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根据史料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So(学业质量水平2)提示:地位:经济中心;原因:交通便利、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展、人口聚集。2 .论证观点:查士丁尼的历史地位【情境】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在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典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发现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迈克尔H.哈特把查士丁尼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学业质量水平2)提示:因为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成为后世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巩固训练】1.伊凡四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下列对其政治活动叙述正确的是()A.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B.使基辅罗斯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C.打击贵族以强化中央集权D.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2 .西方史学家认为,西欧城市的兴起,“比任何后来的革命都更为重要,甚至比文艺复兴运动、印刷术的发明和罗盘针的发现,或比19世纪的革命和由此而产生的所有产业上的革命,也都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后来的革命,只是12到13世纪伟大的经济社会转化的从属的产物而已”。这一观点强调了西欧城市的兴起()A.促进了科学文化知识传播B.刺激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为工业革命奠定社会基础D.对社会转型起了推动作用3 .“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大量类似的誓言出现于中世纪西欧贵族的宣誓仪式中。据此可知当时西欧()A.形成了有限王权的理念B.封君封臣在法律上地位平等C.封建依附关系是对领主的束缚D.已经确立依法治国的原则4恩格斯指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认为中世纪的西欧()A.欧洲人仅信仰基督教和神学B.基督教会控制西欧C.欧洲人维护基督教和神学统治D.王权与教权并立5 .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这表明,俄罗斯()A.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B.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C.是欧洲东正教的中心D.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6 .中世纪时,欧洲城市颁发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意处置。特许状的颁布()A.宣扬了自由平等的观念B.摧毁了封建领主的特权C.实现了城市独立的目标D.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7 .罗马民法大全颁布后,妇女实现了“无夫权的婚姻”,妇女在婚前婚后的地位保持不变,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妻子的嫁资非经妻子的同意,丈夫不得处分,且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全部归还妻子。这一规定()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B.体现法律注重维护个人权益C.印证男女平等的时代特征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的体系8 .下表为100O1340年间欧洲部分地区人口的大致数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其变化主要得益于()地区1000年1340年地中海希腊和巴尔干56意大利510伊比利亚79西欧和中欧法国和低地国家619不列颠群岛25德意志和斯堪的纳维亚411.5A.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B.城市自治的推进C.东西方经济交流扩大D.社会环境的稳定9.1272年在斯塔夫德郡的阿尔鲁斯,一次庄园法庭召开时,“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农,领主是否依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农提起诉讼”,结果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材料指出庄园法庭的意义是()A.维护领主的利益B.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C.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D.维护庄园的秩序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材料二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参考答案1.答窠:C解析: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他颁布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并强化中央集权,C正确;A项在伊凡四世之前,排除A;B项与伊凡四世无关,排除B;D项是在16世纪初,在伊凡四世之前,排除D。2 .答案:D解析:西方史学家认为西欧城市兴起的作用超过了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并认为欧洲后面这些变革都是西欧城市兴起的从属产物。据此可知,这一观点强调了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社会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D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没有完整表述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不是从整体分析,而是只体现了部分影响,不全面,排除ABC项。故选:Do3.答案:A解析:依据“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贵族的宣誓仪式中,一方面承认君主为国王和最高领主,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君主遵从贵族的地位和法律,由此可知,当时西欧形成了有限王权的理念,王权并非至高无上,而是受到了一定的制约,A项正确;依据题干可知,贵族向国王表示效忠,承认国王的最高领主地位,因此并不是体现封君封臣在法律上地位平等,排除B项;依据题干,封建依附关系对封君和封臣双方都有一定的约束,排除C项;随着近代西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逐渐确立依法治国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4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J可知恩格斯认为基督教会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督教会控制了西欧,故选B项。欧洲人仅信仰基督教和神学不合史实,故排除A项。欧洲人维护基督教和神学统治说明了基督教会控制了西欧,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王权,故排除D项。5 .答案:D解析:材料“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体现的是拜占庭对俄罗斯的影响,D正确;材料未涉及东西方文化的桥梁、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及是欧洲东正教的中心的说法,ABC排除。故选D。6.答窠:D解析:据材料“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意处置”可知,特许状的颁布有利于保护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有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选D项;启蒙运动时期宣扬自由平等的观念,时间不符,排除A项;特许状有利于城市自治,但还未达到摧毁封建领主特权的效果,排除B项;特许状只是授予市民一些特权,但城市独立的目标还未实现,排除C项。7 .答案:B解析:据材料“妇女在婚前婚后的地位保持不变财产的独立”可知,罗马民法大全颁布后,妇女在婚前婚后的地位保持不变,可以保持人身和财产的独立,这反映了罗马民法大全对妇女人身和财产的保护,说明法律注重维护个人权益,故选B项;材料内容是罗马民法大全对妇女权益的保护,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排除A项;虽然罗马民法大全保护妇女的人身和财产独立,但当时男女地位并不平等,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且材料信息只涉及对妇女权益的保护,与“完整的体系”无关,排除D项。8 .答案:A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10001340年地中海沿岸地区、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人口得到增长,尤其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结合所学中古西欧的相关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处于中古后期,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而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口的增长,故选A项;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但材料信息并未明确说明人口增长的地区都是城市兴起的地区,无从得出城市兴起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排除B项;中古时期东西方经济交流有限,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经济交流扩大,排除C项;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社会环境的稳定会促进人口的增长,但不会推动人口出现翻倍式增长,材料中中欧和西欧部分地区人口出现了翻倍式增长,并未完全主要依靠社会环境稳定,排除D项。9 .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农,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J可知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故选B项。ACD材料中未显示,故排除。1。.答案:(1)特点: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2)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途径: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或者赎买);武装斗争。解析:(1)特点:根据“封建制度的制度”可知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根据“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可知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2)原因:根据“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得出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途径:根据“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得出通过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包括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