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2).docx
-
资源ID:1295069
资源大小:18.5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2).docx
2024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2)同学们:我们今天讲心理健康教育就得知道他的标准,那么、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呢?它包括以下儿个方面:一、智力发育正常。智力是人认识世界的一般能力,是理性的核心。孩子的智力发育虽然不能与成人相比,然而他们的智力发育也有一个正常与非正常的问题。智力发育的落后将导致儿童一系列的问题,使他们在适应环境时遇到严重问题。智力落后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对儿童的学习、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因而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二、适应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涉及到儿童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社会事物评价能力的发展,不良的人际关系反映了孩子在适应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小学儿童对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天真无邪,迫切需要和同伴在一起游戏和学习。如果如果他总是远离大家,经常孤独地玩,经常一言不发地独自学习和生活,这就显露了心理不健康的苗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了。所以我们自己应当培养热爱班级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参加体育会班集体的建设活动。三、情绪的正常化。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人的情绪状态是整个心理活动的主要背景,而且情绪与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情绪是小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在愉快、高兴、喜悦的心情下,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会增进;而在愤怒、焦虑和恐惧或悲伤情况下,孩子的心理会更加偏离常态和失去平衡。如果以消极情绪为主导心态,长期的不良情绪积累的结果,会导致不良人格的形成,同时还将导致儿童机体上的某些疾玻四、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与协调。人的心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大体分为知、情、意三方面。健康的心理应该是知、情、意三个方面的协调与统一,在外在行为表现上,也应与其他心理活动相适应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形成统一的人格。举例来说,小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思想认识,形成了一定的态度时,行为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如果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办事毫无条理,行为经常紊乱,不协调,或者行为与其内心活动相互矛盾,这就属于不健康范围的一种表现。下面我讲以下几个小学生成长中的几个问题:一、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在这里我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只黑色的乌鸦站在公园的大树上,正好有一只孔雀在树F的草地上骄傲地走过。乌鸦尖叫道:怎么能让这样一只怪鸟走进这座公园呢?他散步时的那副骄傲的样子,就像这里的国王,还长着那么难看的一双脚。他的羽毛像蓝色的幽灵,我绝不喜欢穿上那种颜色的羽毛。他像狐狸一样拖着尾巴到处转。说完,他静静地等待着回答。有一小会儿,孔雀什么也没说。然后,孔雀微笑着开始说话:"我觉得您说的不符合事实,您所说的我的那些缺点可能是一种曲解。您说我傲慢,事实上我昂着头是为了使我肩上的羽毛伸展开,而且我的双下巴也使我的脖子变得很难看。实际上,我一点也不傲慢。我知道我长得丑,又长着一双皮包骨头皱巴巴的脚,为此我不得不仰着头,免得看见那双难看的脚。您只看到了我身上难看的地方,却没看到我的那些美丽动人之处。您注意到了吗?您所批评的,恰恰是人们赞美我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姿态,你认为是美丽的地方,在别人眼中可能是丑陋了,你认为是善良的行为,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恶毒的,这就涉及到怎样认识和评价自己,这是自我接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只有自我接纳才能克服自卑很好的接纳自己才能很好的接纳别人。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自卑使自己更自信呢?那只有一个办法:欣赏自己,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一位少年对一位老人抱怨说自己没有金钱、没有地位、没有人真心爱他。老年人说:这样吧,我们来做一个交换。你把你的手给我,我给你一百万。少年很吃惊,大声说,你给我一千万也不换。老年人又说:那把你的脚给我,我让你当州长。少年摇头说:你让我当总统也不行。"老人再次建议到:把你的双眼给我,我让你娶到全国最美丽的女子。少年好不犹豫的拒绝了:你就是给我一个天仙也买不了我的眼睛。老人奇怪的说:你有一双价值超一百万的手,又有重要超过总统地位的脚和比天仙还要紧的眼睛,你还缺什么呢?这时少年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身上就有非常珍贵的东西,我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自己身上的长处呢?二、走出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指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坚信自己的判断,往往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于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日常处事唯我独尊,很少顾及他人。自我中心本是幼儿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进入童年期,随着儿童认知水平和交际水平的发展,逐步实现脱离自我中心,并且发展出良好的伙伴关系。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独特的家庭结构,他们从小没有兄弟姐妹,一个人独享父母的关爱,再加上祖父母的溺爱,使得幼儿期的自我中心一再受到强化而固着下来,成为一种人格缺陷,并泛化到所有日常事务中,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表现出自私和狭隘的弱点。如果不及时加以克服,轻则对今后的社会交往带来不利影响,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生活,重则可能引发人际冲突,成为诱发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可以讲两只小羊过独木桥的故事)我想这样可以走出自我中心:1、丰富自己。一个人越有知识,越有能力,越有修养,就不会陷入自我中心的圈子中。2、拓宽自己的心胸。一个人胸怀开阔,豁达大度,就不会为个人的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了。3、淡化自我意识,扩大自己的交往,这样可加深彼此的了解与沟通,有助于开阔心胸。4、自我检查。可坚持写成长日记,及时检查自己性格的不足。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课前预习习惯:1、课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的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_,并在字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二)、课堂学习习惯1、课前将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及其他学习材料准备好。静坐看书,等候老师上课。2、学会正确地使用铅笔或钢笔,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用笔卫生。3、课堂上认真接受老师指导,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4、课堂上培养对多门学科的兴趣,尤其是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5、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6、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能阐明自己的观点。7、虚心听取别人的发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8、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9、学习各科知识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解决问题。10、学会记课堂笔记,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书写认真、工整。最后祝愿全体师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阳光的心态,快乐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