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
资源ID:1294084
资源大小:58.6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2022年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4月13日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津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打好用好绿色生态屏障、海河教育园区、国家会展中心“三张好牌”,做实做强“四区”,依托“绿、智、商、悦”加快建设“四谷Z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X综合初步核算,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7.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1.2%;第二产业比上年下降6.1%;第三产业比上年下降8.4%。三次产业结构为0.88:42.54:56.58o图12018-2022年津南区三次产业结构财政收支平稳运行。2022年,实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3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7.2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4.0%o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6.64亿元,企业所得税4.38亿元,个人所得税1.07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71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01亿元,教育支出17.25亿元,卫生健康支出9.4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负压前行。202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35.2%。从产业完成情况看,第一产业比上年下降0.4%;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85.9%;第三产业比上年下降44.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2.10:18.75:79.15。民营经济发展良好。2022年,全区新登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2792户,累计91852户,比上年增长16.2%,注册资金4170.48亿元。全区累计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456户,1000至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5990户,100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36096户。202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为59.4%。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成区不断提升,停车场、林间体验路等基础设施优化完善。“双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建成绿色建筑165.91万平方米,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市级绿色工厂17家、区级绿色工厂25家。全年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8天,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3.4%。会展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国家会展中心二期主体竣工,城市生态会客厅开工建设,2022年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2022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等展会共计14场次,展览及会议总面积约39.7万平方米。京津冀协同发展硕果累累。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2022年新增北京方向落地项目23个(不含房地产项目),总投资IOLI3亿元,北京方向新设机构60家,中国黄金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央企子公司落户津南,荣程集团、华海清科被认定为天津市重点企业。疫情防控精准有效。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落实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医疗资源,为重点人群发放“健康防疫包"11370份,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达到218万余剂次。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向好。全年农业总产值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o其中,农业产值6.31亿元,畜牧业产值0.39亿元,渔业产值2.27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14亿元。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全区龙头企业19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9家,区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合作社4个,含市级示范合作社2个。示范家庭农场4个。三、工业和建筑业2022年,全区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0%;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6.0%。工业总体平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11.4%,营业利润比上年下降23.2%,应交增值税比上年下降8.8%,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2022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3.28亿元,比上年增长4.5%。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665.9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314.3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1.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房屋竣工面积53.9万平方米。四、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2022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6.1%;住宿餐饮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IL1%。商贸经济承压发展。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477.4亿元,比上年下降14.5%。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完成1280.1亿元,比上年下降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6.6%。住宿和餐饮业坚韧前行。全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1.6亿元,比上年下降23.2%。其中,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5.3亿元,比上年下降25.9%。五、交通业、邮电和旅游2022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o交通业发展呈良好态势。新增运输企业125家,新增运力825车11758吨。全区运输企业累计752家,运力总量5416车75407.6吨。邮电业常态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5559.6万元,发送函件6.6万件,包裹153.5万件,汇票0.2万件,特快专递0.9万件。旅游产业稳步恢复。旅游产业逐步复苏,津南特色旅游线路开发深入推进,积极组织“中国旅游日”、“云游津南游客赏春季”、“寻源稻乡,等特色文旅活动,全年接待游客超120万余人次,完成组织区级旅游活动、指导基层、文旅企业开展活动50余场次。六、金融业2022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4%。截至年末,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01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居民储蓄74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城乡贷款余额737.58亿元,比上年增长9.9%。七、房地产业2022年,全区房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6.1%。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施工面积956.9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8%;竣工面积50.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1.9%。商品房销售面积95.9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8.7%;实现销售额127.32亿元,比上年下降56.8%。八、招商引资吸引内资工作持续推进。招商体系进一步完善,2022年,完成外省市内资额149.32亿元,引进京冀项目74个,到位资金86.90亿元;引进外省市民营企业122家,到位资金77.03亿元。外资外贸平稳发展。2022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额2128万美元,外贸进出口实现126.3亿元。其中出口实现87.8亿元,同比增长L3%。营商环境深入优化。2022年,持续推进“一制三化”改革措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年累计完成6470件,推行跨省通办、承诺制审批、无人审批等改革事项571项。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2022年解决平台企业问题2323个。九、科教文卫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2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01家,“雏鹰”企业评价入库319家,“瞪羚”企业评价入库40家,通过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认定企业7家,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88家。科技进步成果丰硕,专利授权5816件,其中发明专利942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2914件。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22年全区小学招生8278人,毕业6973人,年末在校45515人,专任教师2598人。普通中学招生10739人,其中小升初7189人、中招高3550人;毕业8182人,其中初中5573人、高中2609人,年末在校29911人,专任教师1681人。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23417人。文化惠民工作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2022年新建基层服务点5个,图书流动服务点1个,图书加工与配送共计2.4万册。文化活动深入基层,举办第十八届文化艺术节等文体活动226场,开展“文化公益大讲堂”和“沽上讲堂”活动135场次,受众人群达到192.2万余人次。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302个(含三级医院),床位4542张,卫生技术人员8127人,其中执业医师2952人,执业助理医师170人,注册护士3569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民营医院19个,村级卫生室54个。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区新建10个社区体育园、31个健身园,配建体育设施共计535件。组织开展2022年“天津市喜迎二十大.健步向未来.津城行,中国银行杯,2022年天津市民健步大会''启动仪式、“2022年中国保定国际空竹艺术节天津分会场暨津南区空竹交流邀请赛”等全民健身活动共计21项。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22年,全区常住人口92.43万人,户籍人口5730万人。全区出生人口共4092人,其中一孩出生2450人,二孩出生1391人,三孩出生242人,四孩及以上出生9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我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64元,比上年增加93()元,增长2.1%。其中工资性收入28831元,比上年增长2.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64.4%;经营净收入3545元,比上年下降6.8%;财产净收入5112元,比上年增长2.1%;转移净收入7276元,比上年增长4.3%。图22018-2022年津南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健全。2022年,全区新增就业20888人,帮扶创业4402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723人,帮助68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全区共举办105场招聘活动,参会企业2180家,提供就业岗位23790个。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在268个村(居)成立社会救助工作站,发放低保、特困、残疾人等专项救助资金Ll亿元。十一、城乡建设和管理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新建户厕3686座、公厕3座。小站稻振兴计划持续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3100亩,小站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5.73万亩。民生项目高质量推进。2022年持续推动十项民心工程,新建镇街养老服务综合体4家,建成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2家,新增养老服务床位305张。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20户,提升改造旧楼区14.65万平方米,市级旧楼区考核优良率达到100%。安装居民小区公共充电桩145台。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高。2022年,新建改建智慧平安社区200个,新建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箱房1()()处,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街5个,打造品牌便利连锁店6家,新建5G基站1441个,“智慧津南”7个子项目投入运行。城市交通功能持续提升。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6条,完成幸福路、东环路延长线等道路提升改造,建成智能行人过街信号灯15处,完善关键路段交通标志标牌185个,完善15条道路联网联控功能,新建改造道路交通设施120处。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四舍五入,未作机械调整。2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4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口径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全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津南区财政局;民营经济数据、专利数据来自津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会展中心数据来自会展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新冠疫苗接种数据、医疗卫生数据、出生人口数据来自津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农村人居环境数据、现代农业数据来自津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交通运输数据、道路数据来自津南区交通运输管理局;邮政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天津市津南区分公司;旅游产业、文化惠民、体育事业数据来自津南区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津南区金融工作局;利用内资数据来自津南区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外资外贸数据、便利店数据来自津南区商务局;政务服务数据来自津南区政务服务办公室;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双万双服”数据、公共充电桩数据来自津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数据来自津南区科学技术局;教育数据来自津南区教育局;居民收入数据、小站稻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津南调查队;就业数据来自津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役军人就业数据来自津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健康防疫包”数据、社会救助数据、养老服务数据、旧楼区改造数据来自津南区民政局;空气质量数据来自津南区生态环境局;5G基站数据、绿色工厂数据来自津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危房改造数据、绿色建筑数据来自津南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生活垃圾数据来自津南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智慧津南”项目数据来自津南区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平安社区数据、信号灯、交通标志数据来自天津市公安局津南分局;其他数据来自津南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