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检查表——化工企业.docx

    • 资源ID:127000       资源大小:60.18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检查表——化工企业.docx

    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检查表一一化工企业用人单位:行业:序号重点环节项目主要内容检查主要依据存在问题检查意见1通用要求防尘对尘毒危害严重的生产装置内的设备和管道,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宜集中布置在半封闭或全封闭建(构)物内,并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建(构)筑物的通风换气应保证作业环境空气中的尘毒等有害物质的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的规定。HG20571-20145.1.22对可能逸出含尘毒气体的生产过程,应采用自动化操作,并设计排风和净化回收装置,作业环境和排放的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闰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的规定。HG20571-20145.1.33焦化备煤环节防尘粉碎机室应密闭,并设除尘器。WS/T727-20126.1.24翻车机、卷扬机、调车机、卸煤机等机械受煤时应有防尘防毒措施。WS/T727-20126.1.35皮带运煤过程中具有落差的皮带转运点安装通风除尘装置或采取湿式作业。WS/T727-20126.1.56焦化炼焦环节防尘皮带运焦过程中具有落差的皮带交接处应安装通风除尘设备或采取湿式作业。WS/T727-20126.2.147焦炉炉门与门框,装煤孔盖与装煤孔座的接触面应采取有效密封措施。上升管盖、桥管与水封承插部,应有防止炉内荒煤气外逸的密封措施。WS/T727-20127.2.28装煤车、拦焦车、捣固推焦车的操作室必须采取专门密封措施防尘。WS/T727-20126.2.159焦炉炉体、筛焦楼、储焦槽、运焦系统的转运站以及熄焦塔等散发粉尘处应密闭或设除尘装置。WS/T727-20126.2.1010焦化化产环节防尘蔡的结晶制片包装及输送宜实现机械化,包装制品封口处宜有除尘设施。WS/T727-20126.5.411化工粉体生产环R防尘化工粉体工程凡产生粉尘等有害物质的过程及设备,应尽量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并必须有吸尘、净化和排放装置,以保证工作场所和排放的有害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HG20532-935.3.112尽量采用密闭化生产,对不能密闭的扬尘设备,需采取除尘措施。HG20532-935.3.213易散发粉尘的加料点、卸料点和转运点,必须设密闭和通风除尘装置。HG20532-935.4.1.514粉碎作业应按生产系列设置除尘系统。HG20532-935.4.1.1115带式输送机在输送粉料时,应根据输送物料的扬尘程度和工艺布置,分别设置局部密闭罩,整体密闭罩或大容积密闭罩要辅以吸尘装置。HG20532-935.4.4.116锤式破碎机的出料口应密闭并排风。HG20532-935A5.817反击式破碎机给料点均应设密闭罩并排风。HG20532-935.45918干法磨机的进、出料口应密闭排风。HG20532-935.4.6.219冷却筒出料口应密闭排风除尘。HG20532-935.47.420用磅秤人工装袋时,应进行有效吸尘。HG20532-935.4.8321圆盘给料机用于干细物料时,应密闭排风,一般可在圆盘给料机卸料口与受料设备受料点设置整体密闭罩,并在密闭罩上设排风罩。HG20532-935.49222石油化工产环节防尘放散粉尘的厂房,应根据生产特点和粉尘特性设置相应的除尘装置。SH/T3004-20114.1.1123在有害物质的放散点(如装料、卸料口等)应装设局部排风罩,排风罩宜采用与工艺设备组合一体的密闭罩。SH/T3004-20114.3.724除尘系统不应太大,且宜按工艺生产线划分配套设置,其排风量可按系统的全部吸风点同时工作计算。按生产线配套的除尘系统,宜设置程序控制联锁,除尘系统应开于生产线开车之前,停于生产线停车之后。SH/T3004-20114.3.1825对除尘器收集的粉尘或排除的含尘污水,应采取回收或处理措施。含尘污水的排放应符合GB8978和GBZ1.的要求。SH/T3004-20114.3.1926当收集的粉尘允许直接纳入工艺流程时,除尘器宜布置在生产设备(皮带运输机、料仓等)的上部。当收集的粉尘不允许直接纳入工艺流程时,应设储尘斗及采取回收或处理措施。SH/T3004-20114.3.2027放散粉尘的生产厂房,宜采用湿法冲洗措施,当工艺不允许湿法冲洗且防尘要求严格时,宜采用真空吸尘系统。SH/T3004-20114.3.2128除尘系统的风管,宜采用圆形钢制风管,其接头和接缝应严密、平滑;风管宜垂直或倾斜(与水平面夹角大于45。)敷设;小坡度或水平敷设的管段不宜过长,并应采取防止积尘的措施;在容易积尘的异形管件附近,应设置密闭清扫孔。SH/T3004-20114.5.529煤气化框架宜设置真空清扫系统,由该系统监管煤仓间不宜水冲洗部位积尘的清扫。SH/T3004-20117.130真空清扫设备本体及灰斗应预留氮封接口,并配电动调节阀,以防止煤粉荫燃。SH/T3004-20117.231制药企业生产环节防尘有毒有害气体逸出设备的开口部位应设置排风装置。WS/T738-20156.4.532筛选设备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卸料点、落料点及设备本身设置排风罩。振动筛应在筛子上、下设密闭排风罩。滚筒筛应设整体密闭排风罩。多段筛宜在筛箱侧面设条缝侧吸罩。筛箱顶部应设可开启盖板。WS/T738-20156.4.633混料机应采用密闭排风围罩,或在进、出料口分别设置排风罩。WS/T738-20156.4.734袋装粉料的拆包、倒包应在有负压的专门装置中进行。WS/T738-20156.4.835碳素生产环节防尘对毒性较大,有烟尘、粉尘积落的车间,其内部结构表明应光滑,不宜积尘,便于清扫。应采用不吸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清扫应配备吸尘装置,避免二次扬尘。GB15600-200811.1.1.436焦化化防毒煤气净化车间鼓风机房应安设自动或手动事故排风装置及与其连锁的自WS/T727-2012产环节动报警装置。6.3.337产生毒物的精制车间,应安装通风、排毒设施。该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毒物浓度应达到GBZ2.1的要求。WS/T727-20126.4.338热包装仓库应设机械通风装置,热包装出口处应设局部排风设施。WS/T727-20126.4.839产生毒物的焦油车间,应安装通风、排毒设施。该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毒物浓度应达到GBZ2.1的要求。WS/T727-20126.5.140酚、口比唾产品装桶处应设置抽风装置。WS/T727-20126.5.541氯气工艺环节防毒生产或使用氯气,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工人在远离生产设备的控制室内操作,将有害和无害作业分开,消除或减少氯气接触。GBZ/T275-20166.1.142防毒氯气生产设备可设置在自然通风良好的框架式露天或半露天场所,不能采用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用有效机械通风,但不宜使用循环风。GBZ/T275-20166.1.243防毒工作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参见GBZ/T223)。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发生事故时,应保证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并通过计算确定。事故通风装置的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夕HI于操作的地点。排风口设置应尽可能避免影响作业人员。其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等级,应由工艺设计确定,并应符合GB50052的要求。GBZ/T275-20166.1.544氯碱生防毒氯气系统:设置防止氯气泄漏的事故氯气吸收装置(以下简称吸收装置),AQ/T3016-2008产环节(氯气系统要求)吸收装置保证随时处理装置开停车、正常状态和非正常状态下排放的氯气吸收装置至少具备处理30分钟生产装置满负荷运行产出的氯气能力。5.5.245有可能出现氮气泄漏的生产装置区域位置,安装与吸收装置连接设施。吸入端采用非金属塑料弹性软管,并可移动,非金属塑料弹性软管的长度、直径大小与数量应根据可能泄漏的氯气量和泄漏点位置确定,保证生产装置区域泄漏的氯气及时被导入吸收装置。46液氯储罐罐区、液氯重瓶仓库宜采用封闭式建筑物。建筑物内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装与吸收装置连接设施。吸入端采用非金属塑料弹性软管,并可移动,非金属塑料弹性软管的长度、直径大4而数量应根据可能泄漏的氯气量和泄漏点位置确定,保证相应的区域内泄漏的氯气及时被导入吸收装置。47氯气系统安装的安全阀放空管线应引至吸收装置。48碳素生产环节防毒燃烧、混捏、成型、熔烧、石墨化等车间的厂房,应设置避风天窗,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机械通风。GB15600-20085.3.549碳素混捏环节防毒罐式城烧炉应尽量采取密闭加料和外科,保证良好通风。力口料和外科应在控制室操作.GB15600-20086.2.150混捏厂房应设抖胭系统并有良好的通风设施。GB15600-20086.4.151碳素成型环节防毒混捏锅的沥青下料口和干料下料口均应密闭,物料出口应安装抽风罩。GB15600-20086.4.252石油化防毒对放散有害物质和爆炸危险性物质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应从工艺、总图、SH/T3004-2011工生产环节建筑、设备和通风等方面在设计上采取综合的保证安全和防止污染的措施。4.1.153工艺设计对可能放散和泄漏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应加强密闭、隔离和负压操作措施,并宜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有剧毒物质的生产过程应在密闭或负压下进行,采用自动化或隔离操作。SH/T3004-20114.1.254生产极毒、剧毒物质的厂房不应布置在山谷、盆地或背着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山坡上。SH/T3004-20114.1.555放散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的控制室和值班室,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以自然通风为主的生产厂房,应按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的风向布置。SH/T3004-20114.1.656机械通风送入车间的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30%。当超过时,应从清洁地区取风或设置空气净化装置。SH/T3004-20114.1.757向大气排放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GBZ1.GB3095xGB16297和GB8978等的要求,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SH/T3004-20114.1.858放散热、蒸汽或有害物质的厂房,应首先采用局部排风,当局部SE风达不到要求时,应辅以全面排风或采用全面排风。SH/T3004-20114.1.959全面或局部排风系统,应直接从有害物质放散地点或室内污染最严重的地带排风,污染气流不得从操作地带和经常有人停留的地带通过。SH/T3004-20114.3.260放散有爆炸危险性物质或有害气体、蒸气的厂房,者有害物质放散点不易确定时,全面排风量的分配宜符合下列要求:SH/T3004-20114.3.3a)放散温度下气体或蒸气的密度比室内空气轻,或虽比室内空气重,但厂房内放散的显热全年均能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时,宜从房间上部区域排出;b)放散温度下气体或蒸气的密度比室内空气重,且厂房放散的显热不致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或放散易挥发的液体(如苯、乙醛等),在挥发时吸收空气中热量致使气体成蒸气沉聚在下部区域时,宜从下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2/3,从上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1/3,且不应小于每小肘1次换气;c转间高度小于或箸于6m,或面积小于或等于150m2,或换气次数大于或等于8次/h的厂房,符合木条第a)项的条件肘,可仅从上部区域排风;符合本条第b)项的条件时,可仅从下部区域排风。61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用于排除可燃气体或蒸气时,吸风口上缘距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4m;b)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距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O.Im;c)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吸风口,其下缘距地板间距不大于03m;d)因房屋结构造成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设施。SH/T3004-20114.3.462局部排风罩宜采用密闭形式,当不能采用密闭形式时,可根据不同的工艺操作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排风罩。SH/T3004-20114.3.663由全面排风系统或局部排风系统排出的含有极毒物质的空气,应采取净化SH/T3004-2011处理后行瞅。4.3.864局部排风系统排出的空气,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用高排风筒或高速气流(即喷射排放)排至建筑物的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以上:a)含有剧毒物质或极难闻气味物质;b)位于非爆炸危险区域,排出含有浓度较高的爆炸危险性物质。SH/T3004-20114.3.965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能自动切换的备用通风机,并应在控制室、操作室或工作地点设置通风机运行状态显示信号:a)放散极毒物质厂房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系统;b)排除空气中含有剧毒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且符合本规范第4.1.7条的规定;b)应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且低于排风口;c)进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Im;d)应避免进风、排风短路;e)降温用的进风口,宜设在建筑物的背阴处。SH/T3004-20114.3.1566放散有害气体或蒸汽的生产厂房的送风,应送至工作地带,向工作地带送风会加速有害物质挥发扩散或散放粉尘的生产厂房的送风,宜送至上部地带。SH/T3004-20114.3.1767排除空气中含有极毒物质的风管,不应穿过其他房间和过道。SH/T3004-20114.5.668排除空气中含有极毒物质的风管,不应穿过其他房间,如应穿过时,这段风管应处于负压段,管道应全部焊制,且不得装有阀门。SH/T3004-20114.5.769服务于放散极毒或剧毒物质的局部排风设备,应布置在单独的房间内。SH/T3004-20114.5.870输煤系统的地下建筑,宜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通风量可按换气次数不少于15次/h计算。SH/T3004-20117.371煤仓间皮带层,当无通向室外的侧窗时,宜设置机械排风,换气量按5次Jh设计,煤仓间皮带层不宜设置机械送风和暖风机采暖。SH/T3004-20117.572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及设备检修室应设置机械通风。排风宜由下部排风系统和上部排风系统共同保证。换气次数不少于4次h.SH/T3004-20117.1073柴油发电机室应设置机械通风。排风量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40。C计算,且换气次数不应少于10次h.SH/T3004-20117.1274通用要求应急救援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应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GBZ1-20108.275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使用面积可参考附录A表A,2oGBZ1-20108.2.176有毒气体防护站的装备应根据职业病危害性质、企业规模和实际需要确定,并可参考附录A表A.3配置。GBZ1-20108.2.277应根据车间(岗位)毒害情况配备防毒器具,设置防毒器具存放柜。防毒器具在专用存放柜内铅封存放,设置明显标识,并定期维护与检查,确保应急使用需要。GBZ1-20108.2.378产生剧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同时配备相应事故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选用应配套。GBZ/T194-20075.2.179对有剧毒物质的工作场所,要配备有解毒剂和急救药品的急救箱(柜)。车间人数2150人时应按每150人至少设置一个急救箱(柜1急救箱:柜)中除规定的急救用品外不得存放其他物品,并且应由有急救治疗合格证书的专人负责保管,该人员在工作时间不得离开岗位。对一些可能发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应备有氧气瓶、人工呼吸设备。GBZ/T194-20075.2.480采取集中空调系统的工作场所,其换气量处满足稀释有毒有害气体需要量,保持冷、热调节外,系统的新风量应不低于每人30m3h换气次数应每小时不少于12次。GBZ/T194-20076.1.781可能突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事故排风装置,事故排风宜由经常使用的排风系统和事故排风的排风系统共同保证。事故排风的排风量应根据工艺资料计算确定。当缺乏上述资料时,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少于12次。GBZ/T194-20076.3.282对于毒性危害严重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设计事故处理装置及应急防护设施。HG20571-20145.1.483在液体毒性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应设计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防护措施,淋洗器、洗眼器的服务半径应不大于15m。HG20571-20145.1.684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场所,应设计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防护措施,淋洗器、洗眼器的服务半径应不大于15m。淋洗器、洗眼器的冲洗水上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并HG20571-20145.6.5应为不间断供水;淋洗器、洗眼器的排水应纳入工厂污水管网,并在装置区安全位置设置救护箱。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涉及经皮肤吸收的有毒介质、腐蚀性介质所有场所,均应设置)85危险化学品仓库、罐区、储存场应根据危险品性质设计相应的防火、防爆、防腐、泄压、通风、调节温度、防潮、防雨等设施,并应配备通信报瞥装置和工作人员防护物品。HG20571-20144.5(3)86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企业应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紧急急救站的机构、装备、物品等配置应符合GBZ1.的要求。WS/T738-20158.1可能突然大量放散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气体的生产房间应设计事故通风系统。HG/T20698-20095.6.1事故通风系统的吸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物质散发量最大的或聚集最多的地点;1位于房间上部的吸风口,用于排除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蒸气(含氢气时除外)时,其上缘2巨顶棚或屋顶平面的距离不大于0.4mo2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距顶棚或屋顶平面的距离不大于0.1m。3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吸风口,其下缘距地板间距不大于03m04因建筑物结构造成有爆炸性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设施。HG/T20698-20095.6.287焦化炼焦环节应急救援地下室应加强通风,并设自然通风孔。采用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荒煤气加热的焦炉地下室,必须设置固定式一氧化碳检测及报警装置。禁止单人在地下室工作或行走。WS/T727-20126.2.588焦炉测髅向岗位应配备便携式有毒气体报警器和空气呼吸器。WS/T727-20126.2.889干熄焦排出装置区域应通风良好,干熄焦排出装置的振动给料器及旋转密封阀周围,应设置一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的检测、声光报警装置;干熄焦排出装置的排焦溜槽及运焦带式输送机位于地下时,排焦溜槽周围及运焦通廊的地下部分,应设置一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的检测、声光报警装置。WS/T727-20126.2.12c)90焦炉地下室煤气区应设置机械通风设备及一氧化碳报警装置。WS/T727-20127.3.191焦化化产环节应急救援氨水(A-S)法脱硫时,脱硫蒸氨泵房应配备固定式或手持式有毒气体检测仪;脱硫再生塔液相正常循环时,再生塔顶部巡检时应站在放散的上风侧,防止中毒。WS/T727-201263.1792苯蒸储泵房,精苯洗涤厂房和室内库房应安设自动或手动事故排风装置。WS/T727-20126.4.193口比陡生产厂房、库房和泵房应安设自动或手动事故排风装置。WS/T727-20126.4.294酚精制装置生产现场应设有喷淋设备。WS/T727-20126.5.995氯气工节应急救援工作场所应设置固定式和便携式氯气检测报警仪。在不具备设置固定式氯气检测报警仪的工作场所应配置便携式氯气检测报警仪。氯气的报警设定值Img/m3。检测报警仪的运行记录、标定记录、维护记录和计量检定资料应及时存档。GBZ/T275-20166.1.696用人单位应当在施工区域或厂区明显处设置风向标;工作场所应在便于观GBZ/T275-2016察处设置醒目的风向标,风向标的设置宜采用高点和低点双点的设置方式,高点设置在场所最高处,低点设置在人员相对集中的作业区、控制室、休息室等区域。6.1.797氯气罐、液氯罐或盛氯容器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存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按照高毒物品管理制度和GB1560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GBZ/T275-20166.2.2.298化工粉体生产环节应急救援用于有害物的密闭系统,应避免跑、冒、滴、漏,必要时,应配置监测、报警装置。对于剧毒物质,应有一旦发生泄漏时的应急措施。HG20532-935.3.999石油化工生产环节应急救援泄漏气体中有毒气体浓度可能达到报警设定值时,应设置有毒气体探测器,既属于可燃气体又属于有毒气体的单组分气体介质,应设有毒气体探测器;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同时存在的多组分混合气体,泄漏时可燃气体浓度和有毒气体浓度有RJ能同时达到报警设定值,应分别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有毒气体探测器。GB/T50493-20193.0.1IOO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信号应送至有人值守的现场控制室、中心控制室等进行显示报警;可燃气体二级报警信号、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报警控制单元的故障信号应送至消防控制室。GB/T50493-20193.0.2101控制室操作区应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声、光报警;现场区域报警器宜根据装置占地面积、设备及建构筑物的布置、释放源的理化性质和现场空气流动特点进行设置,现场区域警报器应有声、光报警功能。GB/T50493-20193.0.4102需要设置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场所,宜采用固定式探测器;需要GB/T50493-2019临时检测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场所,宜配备移动式气体探测器。3.0.6103进入爆炸性气体环境或有毒气体环境的现场工作人员,应配备便携式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探测器。进入的环境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时,便携式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器可采用多传感器类型。GB/T50493-20193.0.7104释放源处于露天或敞开式厂房布置的设备底域内,可燃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IOm,有毒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4m。GB/T50493-20194.2.1105比空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除应在释放源上方设置探测器外,还应在厂房内最高点气体易于积聚处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探测器。GB/T50493-20194.2.3106控制室、机柜间的空调新风引风口等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有可能进入建筑物的地方,应设置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探测器。GB/T50493-20194.43107有人进入巡检操作且可能积聚比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工艺阀井、管沟等场所,应设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探测器。GB/T50493-20194.4.4108轻质煌类可燃气体宜选用催化燃烧型或红外气体探测器;当使用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能使催化燃烧型检测元件中毒的硫、磷、硅、铅、卤素化合物等介质时,应选用抗毒性催化燃烧型探测器、红外气体探测器或激光气体探测器;在缺氧或高腐蚀性等场所,宜选用红外气体探测器或激光气体探测器;重质炷类蒸气可选用光致电离型探测器。有机有毒气体直选用半导体型、光致电离型探测器。无机有毒气体检测宜选用电化学型探测器GB/T50493-20195.2.3109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应为0-300%OE1.;当现有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不能满GB/T50493-2019足上述要求时,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可为0-30%ID1.H;环境氧气的测量范围可为0-25%VO1.o5.5.1I1.O有毒气体的一级报警设定值成小于或等于100%C)E1.,有毒气体的二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200%OE1.o当现有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时,有毒气体的一级报警设定值不得超过5%ID1.H,有毒气体的二级报警设定值不得超过o%0GB/T50493-20195.5.2111检测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时,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宜距地坪(或楼地板)0.3m-0.6m;检测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时.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宜在释放源上方2.0m内。检测比空气略重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时,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宜在释放源下方0.5ms1.Om;检测比空气略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时,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宜高出释放源05m-1.0m.GB/T50493-20196.1.2112石油化工产环节应急救援事故排风量应根据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性气体的性质和散发量,通过计算确定。当缺乏资料时,可按正常排风和事故H网总量不应小于12次/h计算;但对甲、乙类生产的泵房和压缩机室,应在正常排风量外,再附加不小于8次/h的事故排风量。以换气次数确定排风量时,房间容积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计算。石油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T3004-20114.4.2113应急救援事故排风的吸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设在爆炸危险性气体或有害气体、蒸汽散发量可能最大的地点;b)对于在放散温度下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蒸汽,吸风口应紧贴顶棚布置,其上缘距顶棚不宜大于0.4m;c)当正常排风系统兼作事拗F风时宜在可能发生事故的设备附近布置一SH/T3004-20114.4.5定数量的吸风口。114应急救援事故排风排风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b)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水平距离小于20m时,应高出进风口6m以上;C)当排放的空气含有可燃气体或蒸汽时,排风口距发火源应大于20m以外;d)排风口不得向不易扩散的地段排放。SH/T3004-20114.4.6115应急救援设计事故由F风时,在符合本规范4.4.6条要求的情况下,可在外墙(或外窗)上设置轴流式通风机或屋面上设置屋顶通风机向室外排风,但应防止气流短路。SH/T3004-20114.4.7116应急救援放散剧毒物质或爆炸危险性物质的厂房,当设置有毒气体或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时,事故通风机应与其联锁。SH/T3004-20114.4.9117制药企业生产环节应急救援在生产过程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其联锁的自动报警装置,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每小时12次。WS/T738-20156.4.4118氯碱生产环节应急救援至少配备两套重型防化服(两套轻型防护服),放置在适宜的位置。AQ/T3016-20085.5.2119配备一定数量用于从事氯气紧急作业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放置在适宜的°120在氯气、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硫酸或盐酸的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冲洗和洗眼设施,冲洗和洗眼设施服务半径符合要求。121厂区应设置风向标。122碳素生产环节应急救援生产过程中可能突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粉尘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车间,应设危险气体或粉尘监测装置,必要时设自动报警装置,并应设有事故排风装置及应急救援装置,职业危害较严重的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GB15600-200811.1.1.3123应急救援对可能产生急性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应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定期修订.GB15600-200811.1.1.8124通用要求防噪在高噪声作业区工作的操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个人噪声防护用具.必要时应设置隔音操作室。HG20571-20145.3.6125化工粉体生产环节防噪化工粉体输送管线设计,应正确选择输送介质在管道内的流速,管道截面不宜突变,管道连接宜采用顺利走向;阀门宜选用低噪声产品。管道与强烈振动的设备连接,应采用柔性连接;强烈振动的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支架的连接,不应采用刚性连接。HG20532-9363.4.2检查人:陪同人:检查日期:

    注意事项

    本文(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检查表——化工企业.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