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中国古代的“水泵”.docx

    • 资源ID:1257614       资源大小:16.1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的“水泵”.docx

    中国古代的“水泵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现代水泵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多以电力、油汽机为动力。开启水泵,水便从管道中喷涌而出,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那么,在没有电力、油汽机的古代,人们是如何提水的呢?一起来看中国古代的几种“水泵”。杠杆原理的“水泵”桔棒桔椽是一种原始的提水工具,应用很广。桔椽的装置很简单,用一根长杆,中间较高的横挂在架上,长杆的一头挂水桶,另一头绑上或悬挂一块重石。汲水时,把挂水桶的一头向下拉,使桶下垂入井中或池塘里,这时绑重石的一头高高翘起。桶中装水后轻轻上提,因为长杆另一头的重石下压,所以不必费多大力气,水桶就能被提到地面上来,然后倾入田中。桔椽利用杠杆的原理,比完全凭双手从井中提水省力多了。据考证,桔棒大约创始于商代初期。春秋时期,桔棒己有文字记载,并被普遍使用。曲轴转动的“水泵”刮车刮车是一种手摇式提水工具。转轮直径约5尺(1尺=0.33米,下同),轮上幅条宽约6寸(1寸=0.03米,下同)。使用刮车时,需先在流水岸边挖水槽,以岸的高低决定水轮大小,以人力驱动水轮运转,轮辐将水刮上岸,以便灌溉农田。刮车除用手操作外,也有在水轮轴上附设机件以便脚踏。除灌溉外,刮车也用于盐田刮卤水。王祯农书对刮车有记载。刮车简便易制,古代被普遍用于农业灌溉,其应用的条件是“水陂下田工如果没有急流,只有一般的“水陂”,水面与岸高只差一两尺,在灌溉或排水畤,人们一般使用刮车。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部分刮车才被现代水泵所取代。轮轴原理的“起重机”一辘轮辘护由辘粕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是利用轮轴原理提取井水的起重装置。使用辘轮时,需在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足够长的绳索,绳索一端系水桶,用人力或畜力转动曲柄提起水桶。轮轴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辘轮改变了施力方向,方便用力和省力,逐渐成为使用最为普遍的提水机械。辘轮的起源很早。据物源记载,是史佚始作辘护”,史佚是公元前I100年左右周初的史官。到春秋时期,辘斜就已经流行。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有人在使用辘泸提水灌溉小片土地。轮轴运作的“水泵”井车井车是由辘轮发展而来的深井提水工具,约产生于隋唐时代(公元618-907年)。它是专用于水井的提水机具,使用人力或畜力通过相应装置驱动立轮工作。井车的出现适应了雨水缺少、地下水位低的特点。在中国西南地区,井车也用于盐井汲取盐水。井车的工作原理是:在井口安装一组卧齿轮和立轮,相啮合,立轮上挂有一串盛水筒;用畜力或人力拉动套杆,随着立轮转动,盛水的水斗连续上升,绕过大轮后,里面的水流进旁边的水槽,再流入田地中,空水斗由另一边下降,如此周而复始。高扬程的“水泵”高转筒车元代王祯农书记载的高转筒车也是一种提水机械。它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外形如龙骨车,运水部件如井车,其上、下都有木架,各装一个木轮,轮径约四尺,轮缘旁边高、中间低,当中留有凹槽,以加大轮缘与竹筒的摩擦力;下面轮子半浸水中,两轮上用竹索相连,竹索长约一尺,竹筒间距离约五寸,在上下两轮之间、在上面竹索与竹筒之下,用木架及木板托住,以承受竹筒盛满水后的重量;上轮转动带动竹索及下轮转动,水筒也随筒索上下运动,当水筒下行到水中时,就兜满水,而后随筒索上行,到达上轮高处时,水筒将水倾泻到水槽内,如此循环往复。高转筒车最早出现在晚唐时期,其提水高度大于一般筒车,但必须借助湍急的河水来冲动。齿轮和链传动装置的“水泵”一翻车翻车,又名龙骨车、水车、踏车,是利用齿轮和链传动原理来汲水的灌溉农具。车身由木板做成槽形,长约两丈,宽四寸或七寸,高约一尺,槽中架有一条行道板,阔狭与槽接近,木板槽的上下部各安装一个转动轮轴,轴心平行;上面为大轮轴,为主动轮,下面为小轮轴,为从动轮;通过人力或畜力转动大轮轴,由链条带动小轮轴,水通过一系列行道板,被不断地带向高处。据史书记载,翻车是汉代晚期的毕岚发明制作的。翻车的提水效率高,深受人们欢迎,因此被广泛推广使用。至唐代,翻车己经发展到手摇、脚踏、牛转数种,成为最重要的灌溉农具。到了宋代,出现了两人、四人甚至七人踩踏的脚踏翻车。宋元之际,还出现了利用水流为动力的水转翻车。水转翻车除了使用链传动装置外,还使用了多组齿轮传动。它利用水力驱动水轮,再带动翻车工作,将人力彻底解放了出来,实现了“全自动化工水转翻车不仅省力,而且输水灌溉可日夜不息,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的“水泵”.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