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读书笔记.docx

    • 资源ID:1246732       资源大小:36.3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读书笔记.docx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学习心得一、引言消费者是指购置、使用各种产品与效劳的个人或组织。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效劳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消费者行为是与产品或效劳的交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对消费者行为描述为,在消费者既定的预算约束下选择他们支付得起的最优消费束。在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后,我总结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本文是以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和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为主要参考资料,在参阅了其他一些文章之后,所作的读书笔记以及作者的收获心得。总结来说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有:预算约束,消费者偏好,商品效用以及价格等,消费者正是从这些因素出发做出最优选择或是改变自己的决策,从而最终引出市场需求理论。二、主要内容(一)、偏好、效用及消费者的根本问题1、偏好与效用(1)、偏好关系及无差异曲线首先定义消费集,我们把消费者选择的目标称为消费束或消费集,记X=R'为消费集,代表所有的消费方案的集合,n表示消费者想要的物品的种类有n种。每一个消费方案以X=(M,W,%)£&'代表。W代表对物品i的方案消费量。通俗地说偏好是指你对物品的喜欢程度或是主观评价。偏好关系是指一种定义于消费集X中的二项关系,记为.如果j,就说“y至少与/一样好二偏好关系具有以下公理:完备性公理:对于任何X中的Pwf,或者Pf,或者y.反身性公理:对所有的xX,xx0即一个消费方案至少与它本身一样好。传递性公理:对于任何三个消费方案,M,3e,如果yf,且f3,那么X1X3O另外偏好还具有连续性,局部非履足性,单调性,凸性和严格凸性。当满足以上公理时,消费者偏好就可以由无差异曲线来描述,如图1。图1无差异曲线图2同一个人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偏好的的根本性质是: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如图2所示;每条无差异曲线严格凸向原点;越往右上方,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面对相同的商品,不同的消费者会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完全替代品的偏好又称为线性偏好。消费者愿意按照固定的比率用一种商品来替代另一种商品。描述完全替代品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等于1的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完全互补品的偏好又称为列昂惕夫偏好。消费者愿意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共同消费两种商品。描述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呈“L”形。从原点过无差异曲线的交点做射线,其斜率决定互补比率。性状良好的偏好又称为科布道格拉斯偏好或者凸性偏好,它是消费者对绝大多数正常品所具有的偏好。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来替代另一种商品,但是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愿意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不断减少。经济学用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来描述这种现象。、效用函数消费函数:一个实函数:R:R在以下条件下被称为代表偏好关系的函数,该条件是:对于所有的x”,MR"(x°)”(M)当且仅当x°x,o边际效用:如果一个效用函数履%,“2,,怎),那么,对该函数求关于Z的一阶偏导,得2,称色9为玉的边际效用。xixi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度量的是在给定消费束上得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它可以被解释为消费者恰好愿意用商品i替代j的比率:MRSjj(X)=等/华0。xjOXj2、消费者预算约束预算约束又叫预算集,是由商品价格向量与收入水平组成。设价格P=(P,P2,P)Pi>0,i=L。假设个别消费者的购置行为不会影响物价水平,所以,P固定且衡大于0,那么预算集8=xRpxy,这里X是可行的消费组合,px=Ypixit显然xy即是说消费者所花地钱不能超过所拥有的钱。我们只考察两种/=1商品的预算集,如图3所示,预算集B,其边界叫预算线,斜率为:-2/上=-PP2.PlPi图3预算集与预算线3、消费者根本问题消费者根本问题就是根据自己的预算集和偏好做出最优选择,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maxw(x)X,由此可以解出消费者最优消费量毛。从几何上可以看到,当消费者的问题有最s,t.pxy优解时,预算线斜率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即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共一条公切线,因此丝=一旦,如图4所示。州P2图4最优消费方案的决定(二)、间接效用函数与支出函数1、间接效用函数与马歇尔需求在上述介绍的直接效用函数U(X)中,我们可以解出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量=。工;=E(Pl,P2,y),E二人(p,P2,y),在那里我们假设价格P不变,问题在于如果P1与P2的相对关系发生变化,收入水平y发生变化,那么最优消费量也会发生变化。图5和图6分别显示了当PjP2变化y不变和y变化而pjp2不变的情况。图5相对价格变化使预算线旋转图6收入变化使预算线平行移动以上这两种变化会影响消费者最优需求量的变化,由于最优消费量所对应的是最大化效用,所以在最大化效用maxu(x)与(p,y)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即把最大化的效用看做是价格集P与收入y的函数。记为y(P,y)=maxw(x)s,t.px<y。这里y(p,y)被称为间接效用函数。间接效用函数具有的性质:如果直接效用函数U(X)在月上是连续且严格递增的,那么间接效用函数U(p,y)一定是:(1)、在R,xR.上是连续的;(2)、关于(p,y)是零齐次的;(3)对于y严格递增,对于P严格递减;满足罗尔恒等式:如果贝P,y)在点(P°,y°)可导且已P°,y°)=0,那么有阳P°,y°)x,(p°,y°)=-/怨(=1,2,刖(P,y)3u(p,y)由性质(5)可以得出毛(p,y)=-hJ即为马歇尔需求函数。二(p,y)8y研究间接效用函数以及马歇尔需求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研究税收对消费者影响时就非常有用,这里不再举出具体实例。2、支出函数与希克斯需求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当消费者面临的价格给定时,为了到达给定的效用水平,如何花钱最省?这个问题可以由以以下图7来表达。图7等支出线与支出最小的消费组合在图7可以看出,在给定效用水平u,只有一花费最小。记价格P为满足特定效用水平U所必须的最低花费为e(p,u),那么,e(p,w)=p1x1ft(p,w)+p2x,(p,u)=e<>一般地,定义支出函数为以下最小值函数:e(p,u)=min(px)s.t.u(x)u。?:这个问题的解仍是关于X的选择,即当价格给定,为满足一定的效用水平,要使花钱最省,消费者该怎么确定X的需求量。这种需求就叫做希克斯需求(*(,),希克斯需求函数是完全不可观察的,是假定的需求函数又称为补偿性需求函数。可以由ShePhard引理,即通过支出函数对P求偏导来求希克斯需求。ShePhard引理:如果()是连续且严格递增的,那么,当p>>0时,支出函数e(p,u)在点。对于P可微,并且阳Pt)M)=d(。川。)(,=1,.一).明(三)、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之一是研究价格变化与消费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这属于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的配置效应。价格变化又会影响消费者的福利,这属于福利效应,这一局部就是要介绍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的配置效应与福利效应。1、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及斯勒茨基方程(1)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我们通常认为,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如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对其的购置量会上升。其实这不一定是必然的,有时价格下降并不会引起消费增加,甚至还会下降,这就需要分析价格变化的总效应,首先要分解价格变化的效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图8(a)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b)马歇尔需求曲线与希克斯需求曲线由图8看出,当价格p;下降为p:时预算线用改变为员,西的消费量从#上升为£,当的消费从只下降至E。那么(£-d)与但-制)为Pl下降给一个消费者带来的全部效应,这总效应可以分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剔除价格下降后所产生的实际购置力上升的效应之后,由于相对价格变化而引起的七对马的替代。收入效应是指由于Pl变得廉价,使消费者的实际购置力提高了而导致的对芭与对的消费量的变化。由上图(b)由于马歇尔需求是既包含替代效应又包含收入效应,所以x(Pi,p;,y)线会平坦一些;而希克斯需求只包含替代效应所以,/(Pi,;,/)会陡峭一些。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由替代效应(SE)与收入效应(IE)相加,就得到Pl下降产生的总效应(TE)o(2)、斯勒茨基公式令Mp,y)为马歇尔需求,令力为消费者在价格p与收入y的前提下到达的效用水平,那么上述公式称为斯勒茨基(Slusky)公式。它表示,价格Pj对七的消费量的总效应(TE)等于替代效应(SE)与收入效应(IE)之和。斯勒茨基公式的应用:自价格效应:令j=i,那么有曳(邑上=M3*)f(p,y)明(2,这个公式就是p,¾变动对阳的效应,叫自价格效应。需求规律与吉芬商品:由斯勒茨基公式看出,如果一种物品是正常品,那么由9>o,ay所以呼0,即是说,对正常品来说,价格下降必定造成需求量上升;反之,价格上升,池需求下降。这叫需求规律。而需求规律的反例是吉芬商品,其是指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净替代效应的对称性:从ShePhard引理出发,有(Xj(piu)_e(p9u)x(p,u)=LJ=a勿论dpjpi净替代的对称性指的是希克斯需求函数具有替代的对称性。总替代与总互补:在马歇尔需求函数中,替代与补充的关系可以用总替代与总互补来定义。两种商品X,Xj如果包0那么他们是存在总替代关系的;如果边0那么它们是现物具有总互补关系的。总替代和总互补关系不具有对称性。2、弹性如果记MP,y)为关于产品i的马歇尔需求函数,那么令:Sj=PR(P'y)(i,i=1,2,.)显然£S,=1。yi=这里:%是关于产品i的需求量对收入的弹性;力是关于产品i的需求量对于别的产品价格j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关于产品i的需求量的自价格弹性;Sj是第i种商品的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如果同,或同,或|引1,那么称为富于弹性;如果同,或%,或|d1,那么称为缺乏弹性;如果唇.卜同=WI=1,那么称为单位弹性。3、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测量价格变化的福利效应的一种方法。考虑马歇尔需求x(p,y),设有n个需求者,他们由于各自的收入水平y不一,或是偏好不同,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不同。对这n个消费者的评价4按从高到低排序,有匕%匕.。当某商品价格PO时具有评价匕.的消费者当且仅当匕Po时才会购置以单位此商品。那么定义,第一位消费者的剩余是v1-p0,同样地第二位消费者剩余为匕-p°,以此类推,我们可以用图9表示。图9消费者剩余这样消费者的总剩余就为:(匕-PO)+(匕-Po)+(匕-Po)。如果n很大那么阶梯形需求函数就近似一条连续的总需求曲线q=O(p),那么消费者剩余可以用积分的形式表示为:S=D(pMp°这里P为需求为零的价格水平中得最低价格,记Se为毛消费者剩余,那么S8=S+p0D()o价格变化与消费者剩余变化:设某商品价格由p°上升为PI那么净消费者剩余变化与毛消费者剩余变化可分别表达为:Sm=-D(p);p'ASR=-JO(PWP+P力(P)-P°O(P°)°P0可以用图10表示:图10价格上升的福利效应4、显示性偏好理论前面的分析都是以效用函数的存在为前提的,其特征是以无差异曲线为根底,以效用U为基准,然后引出需求变动与福利变化。但是也有学者如萨缪尔森就认为,为了研究市场需求规律,大可不必去寻找人们背后的效用函数,只要从消费行为入手就可以研究需求规律及福利效应。显示性偏好理论答复了这样两个问题:1、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是否是一种理性选择?2、如果消费者的选择是理性的,那么价格变动后,其选择X会朝哪个方向变化?显示性偏好弱公理.:令为价格向量为p°时消费者的选择,令P为价格为p°消费者可以买得起但结果没有选择的消费方案,那么:彳°就被显示出偏好于脑,并且,假设一已被显示出偏好于y,那么y就绝不会被显示偏好于一。显示性偏好弱公理可以被数学表达如下:令p°x°=y0为消费者在t=0期的收入,令dP=y为消费者在t=l期的收入,如果p°yy°那么必有“x°>y=PM°图11和图12分别显示了满足显示性偏好弱公理和违反显示性偏好弱公理的消费者行为的情况。图11满足显示性偏好弱公理的消费行为图12违反显示性偏好弱公理的消费行为(四)、不确定性与跨时期选择1、不确定性及期望效用函数所谓不确定性,是指行动的结果总是被置于某种概率P之下。如果消费者对于不同环境下地消费具有合理的偏好,那么与确定性条件下地情况相同,我们可以运用效用函数来描述这些偏好。含有概率P的效用函数表达式叫期望效用函数。其一个特别方便的形式是:w(cpc2,p2)=iv(c1)+z2v(c2),这种特殊形式的效用函数就是期望效用函数,也叫VonNeumann-Morgenstem效用函数。对期望效用函数性质的研究引出了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问题,下面图13、14、15分别显示了风险厌恶者、风险爱好者及风险中立者的效用函数形状。图13风险厌恶者效用函数图14风险爱好者效用函数图15风险中立者效用函数2、跨时期选择不确定问题是与时间联系着的,所谓不确定性与风险都是指未来的事件带有偶然性,因此,分析不确定与风险必然会涉及跨时期的决策问题。(1)跨期的预算约束考虑两个时期,t=l,与仁2。记消费者在这两时期的消费量为并假定第一期的价格为1。设该消费者在这两期财产为(町,加D.又假定,利率水平为r,消费者可以在此利率下自由地借出与借入货币。规定,如果该消费者在第一期的消费支出叫,那么他会有储蓄(网-6)。如果Cl>g那么他就要透支(CI-g)。我们分别来讨论该消费者在q<町和仍这两种情形下的跨期预算约束。如果消费者在第一期储蓄了(g-cj,如果P2=l,他在第二期的消费量为02=瑕+(1+厂)(叫-。)。如果他第一期是一个透支者,他第二期消费量是°2=叱-(1+以仇-班)=生+(1+r)(班-6)。这其实就是跨期的预算线方程,重写可以得到:(l+r)c1+c,=(l+r)111+弧与Cl+-!-C2=g+上上。这条预算线可以由以下图表示。1+r1+r图16跨时期预算(2)消费者的选择与利率与之前一样,消费者是在服从预算约束前提下进行跨时期最优决策的。最优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必然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因此,在最优点,必有MRSCG=l+r=畀。Ci2G”()c2因此,当利率上升时,说明消费者的q与。2的边际效用之比上升,这意味着q量的下降(因边际效用递减)或意味着C?的上升;当利率下降时,说明或者q上升或者Q下降。由于偏好的不同,不同的消费者在跨期决策时会处于不同的最优位置。这取决于不同形状的无差异曲线在哪一点正好与跨期的预算线相切。图17给出了借款者与贷款者两类不同的消费者的最优配置。图17借款者与贷款者的最优配置如果一个人本来是贷款者,cl<mc2>m2f那么由于利率上升。他仍然是贷款者。这是由于当r上升时,放弃一单位的Cl的边际替代率比原来更高了。从图18中可以看出,在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变时,新的无差异曲线会与更加陡峭的预算线相切于左上方的位置。同时图19那么显示了r上升后,借款者仍然是借款者。图18r贷款者一图19rT借款者一三、总结在学习了消费者行为理论之后,我对消费者选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也有了深入的理解。下面简单介绍个人对于消费者行为选择一些概念的理解。总结来说,首先总效用是消费一定量某物品与劳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对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哪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正是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另外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局部。们也可以简单的把消费者剩余定义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在买东西时对所购置的物品有一种主观评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一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格。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子者购置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这就是说消费者的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和用一元钱买到的商品边际效用相等。假定一元钱的边际效用是5个效用单位,一件上衣的边际效用是50个效用单位,消费者愿意用10钱购置这件上衣,因为这时的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与用在一件上衣的一元钱边际效用相等。此时消费者实现了消费者均衡,也可以说实现了消费的最大化。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取决于价格,并与价格反方向变动。这是我们所说的需求定理或需求规律,学过消费者行为理论后,对此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消费者购置各种物品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当某种物品价格既定时,消费者从这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越大,即消费者对这种物品评价越高,消费者剩余越大。当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评价既定时,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剩余越大。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大小。这也就是说,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货币表示了他用货币所购置的物品的效用。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就是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只有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才能用货币的边际效用去衡量其他物品的效用。同时,由于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总是有限的,同样的货币可以购置不同的物品,所以,这个假设在一般情况下也是合理的。消费者为购置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置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好消息!现在可口可乐廉价了,我们收入的购置力增加了。实际上我们的收入相对增加了,我们比以前更富了。我们可以买更多的可口可乐和其它商品”(这是收入效应)。“现在可口可乐的价格下降了,我放弃雪碧可以得到更多的可口可乐。”(这是替代效应)可口可乐与雪碧都是正常商品,消费者把购置力的提高用于这两种商品。但同时可口可乐消费比雪碧的消费变得更廉价了。这种替代效应使消费者选择更多的可口可乐和更少的雪碧。最后,对消费者来说,或者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我们离不开选择,我们除了对商品的选择外,还有对收入闲暇的选择,对消费和储蓄的选择以及对投资等多方面的选择。这些决策也与消费决策一样影响着我们的幸福与效用。对收入闲暇的选择。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个人一天最多有24小时。增加收入是以增加工作,牺牲休息和闲暇为代价的,那么到我们应该怎样安排工作和休息,这就需要有一个度,如果为了增加收入不顾休息因而使体力过分的透支,用牺牲健康增加收入,而再用金钱购置健康是不值的,健康比金钱更珍贵;当然如果你过分的闲暇甚至是懒惰你也会失去工作的快乐。所以我们应当善待自己,因为生命是可贵的,工作是快乐的,生活是幸福的,世界是美好的。对消费和储蓄的选择。家庭在获得收入之后,要把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局部。把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取决于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如果家庭把收入用于现在购置物品以获得效用,那么是现期消费。如果家庭把收入用于储蓄,以便将来再消费,这就是未来消费。这种未来的消费就是储蓄。未来消费是为了将来获得效用。所以,消费与储蓄决策取决于消费者一生的效用最大化。由于未来有不确定性,所以,消费者认为同样一元消费,现在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大于未来消费所带来的效用。这正是俗话所说的要及时行乐。为了使消费者愿意放弃现期消费而进行储蓄,就是使现在的一元大于未来的一元。这样,现在的一元在未来也才能带来与现在相同的效用。这就是为消费者的储蓄支付利息。当利息高到一定程度,消费者认为现在储蓄一元加上利息在未来所带来的效用至少等于现在消费一元带来的效用时,就会放弃现期消费来换取未来消费,即进行储蓄。因此,决定消费者储蓄决策的是利率。

    注意事项

    本文(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读书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