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华优秀经典诗词诵读》教案第8课唐代诗词(四).docx
-
资源ID:1243532
资源大小:45.9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职《中华优秀经典诗词诵读》教案第8课唐代诗词(四).docx
课题唐代诗词(四)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唐代各时期诗词的代表人物及其经典作品能力目标:(1)能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唐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2)能运用所学知识品味唐代诗词凝练、质朴、工整的语言美素质目标:(1)自觉热爱诗词文化,提升文学素养(2)树立远大的志向,学习先辈们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雁门太守行锦瑟清明望江南梳洗罢的诗词内容教学睚点:雁门太守行锦瑟清明望江南梳洗罢的意境及情感表达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i井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一考勤(2min)一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23min)一课堂活动(15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麟Q(20min)一课堂活动(15min)T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观看讲解李贺诗词的视频,并让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李贺的经典诗词作品有哪些?谈谈你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学生】登录学习平台观看视频,思考并留言讨论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大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考勤(2min)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5min) 【教师】随机遨请学生回答唐代诗词中有哪些作品是描写战士英勇杀敌的?可举例说明。 【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唐代诗词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23min)【教师】讲解唐代诗词中雁门太守行锦瑟的相关内容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通过老师讲解、课堂问答、分组讨论、解析作品等,使学生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者想表达什么感情?【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诗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将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知人论世】教师讲解李贺生平以及所著诗词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砌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的诗长于乐府,因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此外,他的诗想象极为丰富,经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谪、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在诗史上独树Tl只。其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筌篌引等,另有昌谷集李长吉诗集传世.感受诗情这首七言古体边塞诗以新颖的构思、浓艳的色彩,描写了一场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讴歌了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勇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不满,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前两句色彩对比悬殊,演染了紧张的意境。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了两军交战之后的悲壮。五、六句色彩抽淡写,却写出悲凉的意境。最后两句色彩昂扬乐观,抒发壮烈情怀.全诗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同时运用象征、暗示、烘托、以虚见实、以声显形、以部分代全体等手法表现了独特的艺术想象,描写了Tl五彩交辉并独具匠心的战争画面,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详见教材)嘴i镯全诗七言一句,每句三拍,一般是二二三拍。诵读时,读者应注意停顿,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了解雁门太守行锦瑟的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结合本诗的节奏特点,说一说在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该诗的诵读基调是低沉悲壮的。诵读时,针对颜色字词,如"黑云""金鳞"等,读者必须加强语气,才能无负于诗人的奇思妙笔.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的土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SS,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感?在语言上有何特点?【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诗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精美的瑟为什么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沧海明月高照,毓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此情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是当时的我茫茫然不懂得珍惜。【知人论世】教师讲解李商隐生平以及所著i寺词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x)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唐代诗人。因处于牛李党争(唐穆宗至宣宗时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朋党之争)的夹缝之中,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他擅长诗歌写作,代表作有无题贾生夜雨寄北等.其诗构思新奇,风格艳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俳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感受诗情这首诗虽以"锦瑟"为题,但并非咏物诗,而是借锦瑟隐题的一首无题诗。在这首七言律诗中,诗人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含蓄委婉地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传达了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显示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股情怀,以及一生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并点明"思华年”的主旨.颔联和颈联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诗人通过典故中神奇、空灵的意象,将年华的美好和生命的感触融于其中,营造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即"思华年"之情,与首联遥相呼应。"可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情感,早已迷惘难遣,更令人难以承受.整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用典、比兴、象征的手法,共同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全诗语言清丽隽永,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吟诵诗韵全诗七言一句,每句三拍,一般是二二三拍。诵读时,读者应注意停顿,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该诗的诵读基调是哀婉幽怨的。诵读时,语调是低沉的,语速是缓慢的,读者应读出诗人的伤感与惘然之情。【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内容开展讨论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解说和猜测,或以为是爱国诗,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的悼亡诗,或以为是爱情诗,或以为是伤世诗,或以为是理想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钠丽、mietz课堂活动(15min)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进行扩写,进一步展现战争的激烈350字左右),完成后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学生】聆听、思考、书写、交流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通过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唐代诗词的认识和理解第二节课问题导入(5min) 【教师】提问引出新知识点唐代诗词中有哪些经典作品是描写清明时节的? 【学生】聆听、思考、发言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诗词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授新知(20min)【教师】讲解清明望江南梳洗罢的相关内容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i铜三了诗人什公情?【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诗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通过老师讲解、课堂问答、分组讨论、解析作品等,使学生了解清明望江南梳洗罢的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知人论世】教师讲解杜牧生平以及所著诗词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散文家。杜牧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爨,被后世称为"杜樊川"。杜牧的诗以七言绝句静,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英发俊爽,情志豪迈.其代表作有清明赤壁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此外,他也擅长文赋,有阿房宫赋广为流传。感受诗情这首七言绝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天爷口行人,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表达了诗人心里的落寞与思念之情.前两句一起一承,首句写景,次句抒情,通过描写时节、天气、情绪等,营造出一种凄迷纷乱的景况。后两句一问一答,引出情感高潮。其中,第三句承前启后,没有直接上句正面描写愁绪,而是转笔到“问路酒家",使诗人心中的那份想象和期盼呼之欲出。全诗七言一句,每句三拍,一般是二二三拍。诵读时,读者应注意停顿,如"清B月/时节/雨纷纷,路上彦亍人,欲断魂"。【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结合本诗的内容,说一说在诵读的基调应是怎样的?【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该诗的诵读基调是伤感的,语势总体趋向是上升的。最后一句将视线引向远方,读蠲读时应将声音拉些。【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内容开展讨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关于这些节日分别有哪些诗句?【学生】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望江南梳洗罢I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知识便笺】花间派产生于晚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五百首词。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艳丽,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描写了,十么场景?【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诗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女子)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频洲上。【知人论世】教师讲解温庭筠生平以及所著诗词温庭筠(约801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在诗史上,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其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其词多写闺情,风格稼艳精巧,语言工练。温庭筠是花间派的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是现存词数量最多的唐人。感受诗情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小令。词中以江水、千帆、斜阳作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望穿江水、急船郎归的思妇形象,描述了她从期望到失望乃至“肠断"的惆怅之情。前两句言简意丰,以一副"美人凭栏远眺图",把人、景、情和谐地融合起来,既勾勒出女子的形象与动态,又表现了女子平日的相思之苦与现在等待团聚的兴奋之情。三、四句景中抒情,写出了女子期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并巧借日光的变化与首句呼应,形成从早至晚的时间线,将女子一天的活动浓缩在“千帆"的意境里。最后一句寓情于景,将女子期望后的失望和失望后的无限思念升华到极致,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这首小令语言含蓄精练,情真意切,清丽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知识便笺】小令是词的“前辈”,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其字数通常在五十八个以内。小令的出现突破了唐诗五言、七言的固定模式,成为词的先声。吟诵诗韵该词的诵读基调是澧苦哀转的。这首词虽然描写闺怨,但读者诵读时不能一味地使用软绵绵的腔调。诵读前两句时,语调是积极欢快的,读者应读出女子的欣喜与期望;诵读中间两句时,语调由欢快转为忧伤,读者应读出女子从期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诵读末句时,语调是失望的,读者应读出女子的惆怅之情。【知识便笺】词的每句长短不一,没有固定的划分方式,一般根据句意划分即可。【学生】聆听、理解、记忆课堂活动(15min)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开展以下活动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诗词的丰富内容,学习先辈们的崇高精神,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传统诗词文化,树立远大的志向,请以小组为单位,以本篇诗词为题库,在班级内开展一场我爱记诗词活动。 【学生】参加活动通过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对唐代诗词的理解与记忆【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课堂小结(3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唐代诗词雁门太守行锦瑟清明望江南梳洗罢等经典作品,希望大家课下能够及时复习巩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唐代诗词的相关作品.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唐代诗词中经典作品的印象作业布置(2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基础知识检测”中的相关习题.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以讲授法为主,文字叙述过多,学生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较少,效果不太理想。教师还要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想方设法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潜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