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GB_T28547-2023交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选择和使用导则.docx

    • 资源ID:1230805       资源大小:3.41MB        全文页数:20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_T28547-2023交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选择和使用导则.docx

    ICS 29.080.99CCS K 49BBr¾/&:,:/卜:.二二三三二:二i中华人民共和家标准GB/T285472023代替GB/T285472012交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选择和使用导则Selectionandapplicationrecommendationsofmetaloxidesurgearrestersfora.c.systems(IEC60099-5:2018,Surgearresters-Part5:Selectionandapplicationrecommendations,MOD)2024-OH)1 城2023T2-28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若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友布目次前言IX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避雷器应用通则125避雷器的基础和应用135.1 过电压保护设备的发展过程135.2 不同设计和类型的避雷器及其电气和机械性能135.2.1 概述135.2.2 符合GB/T110322020的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145.2.3 带内部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T28182)225.2.4 带外间隙避雷器(GB/T32520)245.2.5 避雷器的应用276绝缘配合和避雷器的选择406.1 引言406.2 绝缘配合406.2.1 概述406.2.2 绝缘配合程序406.2.3 过电压416.2.4 线路绝缘配合:避雷器应用原则456.2.5 变电站绝缘配合:避雷器应用原则496.2.6 绝缘配合研究536.3 避雷器的选择546.3.1 概述546.3.2 避雷器选择的一般步骤556.3.3 线路避雷器(LSA)的选择676.3.4 电缆保护用避雷罂的选择786.3.5 配电系统避雷器的选择一特殊方面796.3.6 脱离器的应用和配合806.3.7 UHV避雷器的选择826.4 正常和异常运行条件846.4.1 正常运行条件846.4.2 异常运行条件847 特殊用途的避雷器867.1 变压中性点用避雷器867.1.1 总则867.1.2 全绝缘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877.1.3 分级绝缘的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877.2 相间避雷器877.2.1 总则877.2.2 六相避雷器布置877.2.3 四相避雷器(星型连接)布置897.3 旋转电机用避雷器897.4 多只避雷器的并联897.4.1 总则897.4.2 不同类型避雷器组合使用907.5 保护并联电容器组用避雷器907.6 保护串联补偿电容器组用避雷器928 避雷器的资产管理928.1 总述928.2 避雷器的管理928.2.1 资产数据库928.2.2 技术参数928.2.3 关键备品938.2.4 运输和存储938.2.5 调试938.3 维护938.3.1 通则93832避雷器外套污秽948.3.3 避雷器外套的涂层948.3.4 脱离器的检查948.3.5 线路避雷948.4 性能和诊断工具948.5 寿命终结958.5.1 一般原则958.5.2 GIS避雷器958.6 处理和循环使用95附录A(资料性)研究绝缘配合和能量要求用的避雷建模方法96附录B(资料性)确定由于接地故障产生的哲时过电压的方法99附录C(资料性)避雷器选型所需要的典型参数102附录D(资料性)避雷器保护的典型装设方式104附录E(资料性)通过增设线路终端冲击电容沸降低侵入波陡度117附录F(资料性)线路操作时避雷器累积电荷及能量126附录G(资料性)典型的避雷器参数154附录H(资料性)基于线路放电等级的能量分类与基于动作负载试验的额定热能量和重复单次事件能量的额定重复转移电荷的分类比较160附录I(资料性)运行中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诊断166参考文献183图1三机械柱/一电气柱(中)和单柱设计(左)及三机械柱/一电气柱电流路径(右)示意图18图2典型的分离型和外壳不带电避雷器19图3内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设计23图4典型的带有绝缘子和保护间隙的EGLA的外形图24图5500k¥避雷器的典型布置28图6带均压环和电晕环的高压避雷器示例29图7安装于支架的避雷器和悬挂于钢结构的避雷器3()图8监测器或计数器的外形图及安装示意图30图9无接地网避雷器安装(配电系统)31图10有接地网避雷器安装(高压变电站用)31图11避雷器机械负荷确定方法33图12带脱离器和绝缘支架的配电避雷器34图13配电避雷器良好和较差接地原则的示例35图14单回直线塔边相导线上方安装37图15单回直线塔边相导线外侧安装37图16单回直线塔边相导线下方安装38图17单回耐张塔边相导线下方安装38图18同塔双回直线三相导线下方安装-绝缘子间隙39图19不同接地系统下典型的过电压及持续时间41图20避雷器伏安特性43图21带线路避雷器时雷电直击导线模型47图22带架空地线或杆塔带线路避雷器时雷电直击相导体模型48图23选择避雷器进行绝缘配合的典型步骤54图24避雷器选择标准流程图56图25避雷器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按额定电压倍数给出的避雷器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T=UU,)59图26选择NGLA的流程图69图27选择带间隙线路避雷器流程图73图28不同接地结构时适当的故障因数和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8()图29典型相-地和相间连接避雷器88图A.1避雷器典型安装示意图96图A.2残压随电流视在波前时间减小而增加关系图97图A.3绝缘配合分析用避雷器模型-快波前过电压和预计算(选择1)97图A.4绝缘配合分析用避雷器模型-快波前过电压和预计算(选择2)98图A.5绝缘配合分析用避雷器模型-缓波前过电压98图B.1Ri/X=Ri=O时,接地故障因数k与X。/Xi的关系99图B.2RI=O,接地故障因数k为不同常数时,R。/Xi与XO/X1之间关系100图B.3RI=O.5X,接地故障因数k为不同常数时,Ro/Xi与Xo/Xi之间的关系KX)图B.4Ri=Xi且接地故障因数k为不同常数时,R°/Xi与X。/Xi之间的关系100图B.5砧=2先且接地故障因数k为不同常数时,区。/*1与乂0/*1之间的关系101图D.135kV110kV变电站的进线保护接线104图D.2具有35kV及以上电缆段的变电站进线保护接线104图D.3自耦变压器的避雷器保护接线105图D.46kV和10kV配电装置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保护接线106图D.5并联电容补偿装置的避雷器保护106图D.6无电缆段进线的GlS变电站保护108图D.7有电缆段进线的GIS变电站保护接线109图D.83150kVA5000kVA的35kV变电站的简易保护接线109图D.9小于3150kVA变电站的简易保护接线109图D.10小于3150kV-A分支变电站的简易保护接线110图D.1125000kW60000kW旋转电机的保护接线Ill图D.126000kW25000kW(不含2500OkW)旋转电机的保护接线Ill图D.131500kW6000kW(不含6000kW)旋转电机的保护接线Ill图D.146000kW及以下的旋转电机或牵引站的旋转电机的保护接线Ill图D.15单回直线塔纯空气间隙线路避雷器安装方式示意图114图D.16双回直线塔纯空气间隙线路避雷器安装方式示意图114图D.17单回直线塔(常见于500kV及以上)纯空气间隙线路避雷器坐式安装方式示意图114图D.18单回直线塔带绝缘子间隙线路避雷器安装方式示意图115图D.19双回直线塔带绝缘子间隙线路避雷器安装方式示意图115图D.20双回耐张塔(内部悬挂)带绝缘子间隙线路避雷器安装方式示意图115图D.21双回耐张塔(外部悬挂)带绝缘子间隙线路避雷器安装方式示意图116图D.22单回直线塔(常见于500kV及以上)带绝缘子间隙线路避雷器安装方式示意图116图D.23双回耐张塔C常见于500kV及以上)带绝缘子间隙线路避雷器安装方式示意图116图E.1由于电晕影响距故障点(0,Okm)不同距离处的冲击电压波形118图E.2算例LEMTP模型:戴维南等效电源,输电线路(Z,c),变电站母线(Z,c)及IN电容器(C,)122图E.3算例2:通过线路Z充电时的电容电压U(t)=2.0xUmg×(1-e-l)122图E.4EMTP模型123图E.5变电站母线处的冲击电压仿真结果123图E.6变压器处的冲击电压仿真结果124图E.7EMTP模型124图E.8变电站母线处的冲击电压仿真结果125图E.9变压器处的冲击电压仿真结果125图F.1根据IEC60099-4:2009用于避雷器线路放电计算和试验的简单回路127图F.2典型线路操作电流范围内的避雷器线性方程(所示电压值适用于500kV系统上使用的额定电压444kV的避雷器)127图F.3线性化线路合闸情况和避雷器特性的图解129图F.4由于线路合闸和重合闸,接收端的2%缓波前过电压范围131图F.5由EMTP仿真计算得出的2级和3级避雷器放电电压:Up2、Up(V×10s)133图F.6由EMTP仿真计算得出的2级和3级避雷器放电电流:IP、I(八)133图F.7由EMTP仿真计算得出的2级和3级避雷器累积电荷:Qm、Q(C)134图F.8由EMTP仿真计算得出的2级和3级避雷器累积吸收能量:W和W3(kVkJU)134图F.9典型线路重合闸仿真网络135图F.10典型550kV线路重合闸操作过压沿线分布(线路长480km)136图F.11IECLD转移电荷Q与避雷器保护比关系137图F.12IECLD转操作能量Wm与避雷器保护比关系137图F.13145kV系统中U(VXIo5)仿真波形142图F.14145kV系统I(八)仿真波形142图F.151145kV系统累积电荷(Qm)(C)仿真波形143图F.16145kV系统累积能量(W。)(kJkV-U)仿真波形143图F.17245kV系统中U(VXlo5)仿真波形144图F.18245kV系统I(八)仿真波形144图F.19245kV系统累积电荷(Qm)(C)仿真波形145图F.20245kV系统累积能量(W。)(kJ/kV-U,)仿真波形145图F.21362kV系统中U(VXlO5)仿真波形146图F.22362kV系统I(八)仿真波形146图F.23362kV系统累积电荷(Qm)(C)仿真波形147图F.24362kV系统累积能量(W)(kJ/kV-U)仿真波形147图F.25420kV系统中U(VXlO§)仿真波形148图F.26420kV系统I(八)仿真波形148图F.27420kV系统累积电荷(Q)(C)仿真波形149图F.2842OkV系统累积能量(W)(kJ/kV-U)仿真波形149图F.29550kV系统中U(VXlO5)仿真波形15()图F.30550kV系统I(八)仿真波形150图F.3155OkV系统累积电荷(Q)(C)仿真波形151图F.3255OkV系统累积能量(W,)(kJ/kV-U,)仿真波形151图F.33国内55OkV系统中U,(VXl(P)仿真波形152图F.34国内55OkV系统中I(八)仿真波形152图F.35国内55OkV系统累积电荷(Q)(C)仿真波形153图F.36国内55OkV系统累积能量(W。)(kJkV-U,)仿真波形153图H.1比能量kJ/kV与避雷器操作冲击残压U。和额定电压有效值U,之比的关系曲线(GB/T110322010图E.1)161图Ll本附录的章节构架166图12在实验室条件下金属氧化物电阻片的典型持续电流167图1.3避雷器的典型持续电流167图1.4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电阻片的伏安特性曲线168图L520时,电压的影响168图1.6持续运行电压下,温度的影响169图1.7阻性电流的增加对全电流的影响171图1.8典型的避雷器智能监测系统原理172图L9考虑多种电阻片的电容量和伏安特性,系统电压三次谐波的不同相位差对持续电流中三次谐波的评估误差影响173图1.10避雷器便携式专用检测设备功能示意图174图1.11在持续运行电压U。下的容性电流补偿后的剩余电流174图I.12持续电流的取样方法175图I.13修正到“标准”运行电压条件的典型信息176图1.14修正到“标准”环境温度条件的典型信息176图L15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原理图177图L16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框图177图1.17特高频局部检测点布置图及50OkVGIS变电站现场178图I.18各个布置点特高频局部检测PRPD与PRPS图谱178图1.19位置处的A、B、C相特高频局放检测179图L20在、三个测试点对放电源进行测定的时域信号图180表1避雷器最大允许水平拉力32表2电力系统可能出现的典型过电压42表3典型的电站用避雷器参数59表4避雷器分类63表5各种架空线路中A的定义适用于公式(14和15)67VI表6典型带间隙避雷器本体的电气参数74表7带间隙线路避雷器本体的电流冲击耐受试验典型值75表8公式(22)计算出的绝缘子闪络概率76表9带间隙避雷器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和操作湿耐受电压性能推荐值77表101000kV变电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82表C.1无间隙避雷器选型参数102表C.2EGLA选型参数102表D.1避雷器至主变压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105表D.2避雷器至6kV10kV主变压器的最大电气距离106表D.3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和额定电压107表D.4电力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及其接地电抗器的额定耐受电压107表E.1C,对侵入波陡度降低系数f.及陡度Sn的影响12()表E.2配合耐受电压UW的变化121表F.1典型避雷器操作(Um-I)特性127表F.2单导线和分裂导线的典型线路波阻抗(Z,)130表F.3我国各电压等级架空线路典型线路波阻抗(Z,)130表F.4IEC60099-4:2009线路放电等级试验中采用的线路参数131表F.5根据IEC60099-4:2009中规定的线路放电试验参数,针对不同系统电压和避雷器额定值得出线路波阻抗和预期操作过电压132表F.6采用表F.4中的基本参数进行简化方法和EMTP仿真方法计算132表F.7使用简化方法计算132表F.8EMTP仿真计算结果133表F.9采用不同方法针对不同系统电压和避雷器选择得出的计算结果140表G.1典型的电站和配电用避雷器参数(GBT110322020)154表G.2典型的电气化铁道用避雷器参数(GBT110322020)156表G.3.典型的并联补偿电容器用避雷器参数(GBT110322020)156表G.4典型的电机用避雷器参数(GB/T110322020)156表G.5典型的低压避雷器参数(GBT110322020)157表G.6典型的电机中性点用避雷器参数(GB/T110322020)157表G.7典型的变压器中性点用避雷器参数(GB/T110322020)157表G.8典型的线路避雷器参数(GBT110322020)158表G.9EGLA放电电压性能(GBT32520)158表G.10典型的SVU电气参数(GB/T32520)159表H.1操作冲击残压试验的电流峰值(GBT110322010表6)160表H.2避雷器线路放电试验参数(GBT110322010表7)161表H.3本文件与GB/T110322010分类的比较162表I.1运行避雷器的诊断方法汇总181表1.2现场测量阻性电流的方法及特点181本文件按照GB/TL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85472012交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选择和使用导则,与GB/T28547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带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直流参考电流”“额定重复转移电荷”“额定热转移电荷”“额定热能量”“压力释放装置”“额定短路电流”“拉伸负荷”“操作冲击电流”(见3.12、3.27.2、3.28.2、3.37、3.38、3.39、3.42、3.43、3.59、3.69),删除了“有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见2012年版的D.14);-更改了“范围I、范围II”的表达方式,并将“系统标称电压”改为“设备最高电压”(见第4章,2012年版1.3);一一增加了额定重复转移电荷、额定热能量、额定热转移电荷量的介绍,并用这些替代了线路放电和长持续时间冲击电流(见5.2.2,2012年版2.2.1.2);更改了长期负荷和短期负荷的定义和试验方法(见5.2.5.4.3,2012年版2.3.1.6);增加了EGLA安装地点选择和安装方式及示意图(见5.2.5.6.1);一一删除了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Y除型设计相关的内容(见5.2.4.2.1和5.2.4.2.3,2012版2.2.3.2,2.2.3.2.2); 增加了不同接地系统下典型的过电压及持续时间的图示和说明(见6.2.3.1,2012年版3.2.2); 增加了额定重复转移电荷、额定热能量、额定热电荷量的介绍,并用这些替代了线路放电等级选择和雷电能信、操作过电压下避雷器的能量的相关内容(见6.3.2,2012年版3.3.1); 增加了避雷器分类和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选择和计算的示例(见6.3.2.3);一一增加了在线路端或变电站入口处增设电容来降低侵入波的陡度的计算原理(见6.3.2.7); 增加了带间隙避雷器安装地点的选择原则(见6.3.3.3.5.2);一-更改了表9“带间隙避雷器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和操作湿耐受电压性能推荐值”(见6.3.3.3.4表9,2012年版3.3.4.3.9表10);一删除了线路放电等级和长持续时间冲击电流耐受的相关内容(见2012年版2.2.1.7.6,2.2.3.2); 增加了适用于国内电压等级的示例和说明(见6.3.2.3,附录I),附录F); 更改了脱离器相关内容(见6.3.6,2012年版3.3.4.3.4);更改了特高压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表及特高压绝缘配合内容的(见6.3.7,2012年版3.3.2):一一更改了正常、异常运行条件(见6.4,2012年版3.4),更改了运行中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诊断(见附录1).本文件修改采用IEC60099-5:2018避雷器第5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本文件与IEC60099-5:2018相比做了下述结构性调整。 增加6.3.3.3.5带间隙线路避雷器的应用;附录A对应IEC60099-5:2018附录C,附录B对应IEC6009的5:2018附录A,附录C对应IEC60099-5:2018附录E,附录E对应IEC60099-5:2018附录G,附录F对应IEC60099-5:2018附录1,附录I对应IEC60099-5:2018附录D;删除了IEC60099-5:2018附录B、附录F。本文件与IEC60099-5:2018技术差异及其原因见如下。为适应我国技术条件,用规范性引用的GB/T28182替换了IEC60099V:2002,用规范性引用的GB/T110322020替换了IEC60099-4:2014(见第1章);为适应我国技术条件,用规范性引用的/T31L1-2012替换了IEC60071-1:2006,用规范性引用的GB/T110322020替换了IEC60099-4:2014,用规范性引用的GB/T28182替换了IEC600996:2002,用规范性引用的GB/T32520替换了IEC60099-8:2011,增加规范性引用GB/T2900.122008.GB/T2900.19(见第3章);适应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¾fft荷”OEa9>a27.K227.2,22a1、2困2>2以i43>2以3L09),儆了“串联间隙”(见3.18),删除了"3.18followcurrentofanarret”,技术内容与术语和定义"续流"合并(见3.22);为适用于国内电力系统,修改了划分范围I和范围11的电压为252kV(见第4章、6.2.1);为适应我国技术条件,用规范性引用的GB/T31L12012替换了IEC60071-1:2006,用规范性引用的GB/T31L22013替换了IEC60071-2:1996,用规范性引用的GB/T3906替换了IEC62271-200,用规范性引用的GB/T7674替换了IEC62271-203,用规范性引用的GB/T110322020替换了IEC60099-4:2014,用规范性引用的GB/T26218.1替换了IEC/TS60815-1:2008,用规范性引用的GB/T26218.1替换了IEC/TS60815T:2008,用规范性引用的GB/T32520替换了IEC60099-8:2011,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1022、GBT13540GB/T26218.2、GB/T26218.3、DL/T8152021(见5.2); 为了便于使用,增加了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介绍(见5.2.1); 增加了适用于国内电压等级的避雷器保护水平及绝缘耐受电压计算示例(见5.2.2.2); 为了便于使用,增加了分离型避雷器和肘型避雷器的外形图及介绍(见5.2.2.5);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将标称放电电流划分等级为5个等级,增加了1.5kA等级(见5.2.2.7.4);为了保证试验的操作性并与GB/T110322020标准要求保持一致,更改了额定重复转移电荷耐受的冲击间隔时间为50S60s(5.2.2.7.6);一一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更改了EGLA典型外形图(见5.2.4.1);由于国内仅使用“X”型设计,删除了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Y”型设计相关的内容(见5.2.4.2.3);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更改了避雷器典型布置图为我国500kV等级避雷器的布置图(见5.2.5.3.1);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增加了监测器或计数器的外形图及安装示意图,并增加相关内容介绍(见5.2.5.4.1);- 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增加了适用于国内的避雷器最大运行水平拉力值表(见5.2.5.4.3的表1);一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增加了分离型避雷器和外壳不带电型避雷器的适用性及安装差异的介绍(见5.2.5.5.6);- 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增加了EGLA安装地点选择和安装方式的内容介绍及示意图(见5.2.5.6.1);一为适应我国技术条件,用规范性引用的GB/T311.12012替换了IEC60071T:2006,用规范性引用的GB/T31L22013替换了IEC60071-2:1996,用规范性引用的GB/T3U.4替换了IECTR60071-4,用规范性引用的GB/TH0322020替换了IEC60099-4:2014,用规范性引用的GB/T26218.1替换了IEC/TS60815-1:2008,用规范性引用的GB/T32520替换了IEC60099-8:2On,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48422018>GB/T248452018、DL/T8152021(见第6章);- 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增加了谐振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标幺值计算公式(见6.2.3.1);- 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增加了适用于国内系统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的持续运行电压介绍及避雷器参考电压、额定电压的选择原则,增加了适用于国内的典型电站用避雷器参数表(Ja6.3.22);增加了适用于国内标称电压500kV系统的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计算示例(见6.3.2.3);因不适用于国内应用现状,删除了IEC的6.3.2.7.1节表4敞开式变电站保护区域示例; 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增加了典型带间隙避雷器本体的电气参数表(见6.3.3.3.2的表6); 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增加了表7:带间隙线路避雷器本体的电流冲击耐受试验典型值(JB63.3.3.3.1); 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增加了表9:带间隙避雷器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和操作湿耐受电压性能推荐值(见6.3.3.3.4); 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增加了带间隙避雷器安装地点的选择原则(见6.3.3.3.5); 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增加了适用于国内要求的特高压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表(见6.3.7.1)和特高压绝缘配合(Ja6.3.7.2);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正常运行条件中”增加了“地震烈度11度及以下地区”“覆冰厚度不大于20mm”(见6.4.1),“异常运行条件”中增加了“覆冰厚度超过20mm及高弯曲负载”(见6.4.2.16);为适应我国技术条件,用规范性引用的GB/T4585替换了IEC60507,用规范性引用的GB/T26218.1替换了IEC/TS60815-1:2008(见6.4.2.5);为适应我国技术条件,用规范性引用的GB/T110322020替换了IEC60099-4:2014(见第7章);为适应国内应用现状,更改了中性点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值为1.5kA57.1.1);根据国内产品制造和应用现状,增加了避雷器四星型连接示意图(见7.2.3);为适应我国技术条件,用规范性引用的GB/T11032-2020替换了IEC600994:2014,用规范性引用的GB/T26218.1替换了IECTS60815-l:2008,用规范性引用的GB/T32520替换了IEC60099-8:2On(见第8章)。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增加附录D(资料性)避雷器保护的典型装设方式;更改了附录C(资料性)避雷器选型所需要的典型参数,增加了带间隙避雷器所需的典型选型的;更改了附录F(资料性)线路操作时避雷器累积电荷及能量中,增加了适用于国内的计算示例;更改了附录G(资料性)典型的避雷器参数,列举了适用于国内的典型避雷器参数;更改了附录1(资料性)运行中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诊断,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1)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厦门ABB避雷器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法伏安电器有限公司、恒大电气有限公司、西门子能源避雷器(无锡)有限公司、西安神电电器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宁波市镇海国创高压电器有限公司、大连北方避雷器有限公司、南阳金牛电气有限公司、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抚顺电瓷制造有限公司、杭州永德电气有限公司、南阳中威电气有限公司、浙江中能电气有限公司、明电舍(郑州)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保山、孙泉、何慧雯、熊易、 赵霞、赵冬一、蔡汉生、弥璞、金祖山、李敬彪、孙光宝、 李凡、李向军、高永海、靳国青、王建生、车文俊、万帅、 时卫东、物磊、马艾茜、孟鹏飞。本文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一2012年首次发布为 GB/T 28547-2012o王陆璐、何计谋、张博宇、郭洁、何金良、左中秋、 刘飞、韩飞、贾东旭、崔涛、郭磊、徐学亭、姚玉锁、 侯冰、姜成、陈成刚、黄佳瑞、黄勇、李媛、彭杨涵、交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选择和使用导则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标称电压大于1kV的交流系统用避雷器的选择以及应用建议。本文件适用于GB/T11032-2020中定义的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T28182中定义的额定电压52kV及以下带串联间隙避雷器,以及GB/T32520、DL/T815-2021中定义的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11.12012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IEC60071-1:2006,MOD)GB/T311.22013绝缘配合第2部分:使用导则(IEC60071-2:1996,MOD)GB/T311.4绝缘配合第4部分:电网绝缘配合及其模拟的计算导则(GB/T311.42010,TEC60071-4:2004,MOD)GB/T2900.12-2008电工术语避雷器、低压电涌保护器及元件GB/T2900.19-1994电工术语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GB/T3906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T39062020,IEC62271200:2011,MOD)GB/T4585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GB/T45852004,IEC60507:1991,IDT)GB/T7674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B/T76742020,IEC62271-203:2011,MOD)GB/T11022高压交流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11022-2020,IEC62271-1:2017,三)GB/T11032202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IEC60099-4:2014,MOD)GB/T13540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抗震要求(GB/T135402009,IEC62271-2:2003,MOD)GB/T248422018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过电压和绝缘配合GB/T2484520181000kV交流系统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罂技术规范GB/T26218.1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GB/T26218.12010,IEC/TS60815-1:2008,MOD)GB/T26218.2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2部分:交流系统用瓷和玻璃绝缘子(GB/T26218.22010,IEC/TS60815-2:2008,MOD)他/T26218.3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3部分:交流系统用复合绝缘子(GB/T26218.32011,IEC/TS60815-3:2008,MOD)GB/T28182额定电压52kV及以下带串联间隙避雷器(GB/T281822011,IEC60099-6:2002,MOD)GBT32520交流IkV以上架空输电和配电线路用带外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EGLA)(GB/T325202016,IEC60099-8:2011,MOD)DL/T8152021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IEC60099-4:2009避雷器第4部分: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SUrgearrestersPart4:Metal-oxidesurgearressterswithoutgapsfora.c.systems)3术语和定义GBT311.12012.GB/T2900.12-2008>GB/T2900.19、GB/T11032-2020、GB/T325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1瓷外套避雷器porcelain-housedsurgearrester用瓷材料做外套,并带有附件和密封系统的避雷器。来源:GB/T110322020,3.61.2现合外套避器polymer-housedsurgearrester用聚合物和(或)复合材料做外套的避雷器。注:可设计为具有封闭气体容积,利用聚合物材料本身或独立的密封系统来实现密封。来源:GB/T110322020,3.71.3气体绝缘金属封闭避雷器gas-insulatedmetalenclosedsurgearresterGlS避雷器GIS-arrester用金属材料做外套,内部充以不同于空气的气体的避雷器。注1:气体压力通常超过1bar=105Pao注2:该避雷器用于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中。来源:GB/T110322020,3.81.4分离型避雷器arresterseparabletype分离避雷器separablearrester用绝缘材料或屏蔽的导电材料做外套的避雷器。注1:分离避雷器通过滑动接触或螺栓装置实现电气连接:所有分离避雷器都是不带电插拔避雷器,该避雷器安装在柜体内,用于保护配电设备及系统。注2:避雷器装在不同屏蔽等级的绝缘外套中,该外套提供系统绝缘,屏蔽物是由安装的安全或接触要求所确定的。对于屏蔽和保护等级各制造商的描述有些不同,但都是从安全性和外套外部的导电性方面考虑是否允许工人带电作业以及是否用带电作业工具。来源:GB/T110322020,3.101.5外壳不带电型避雷器arresterdead-fronttype外壳不带电避雷器dead-frontarrester用屏蔽的金

    注意事项

    本文(GB_T28547-2023交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选择和使用导则.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