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案第4课中国声乐作品欣赏(下).docx
-
资源ID:1218035
资源大小:52.2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音乐欣赏》教案第4课中国声乐作品欣赏(下).docx
课题中国声乐作品欣赏(下)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记中国声乐作品的体裁能力目标: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和调式,体会音乐所传递的主题素质目标:感受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繁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主要的民乐作品体裁教学难点:中国主要的民乐作品体裁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赏析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问题导入【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你了解民歌吗?民歌有哪些特点?【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中国声乐作品欣赏(下)传授新知【教师】讲解民歌、创作歌曲和大型声乐作品二、主要的声乐作品体裁(一)民歌民歌即民间歌曲,泛指人们在劳动、民俗、交往等社会活动中自发编唱的各种歌曲。民歌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经过了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在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中,民歌主要有哪些类型?【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在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中,民歌主要包括山歌、劳动号子、田歌和小调。1.山歌山歌是中国民间歌曲的代表性体裁之一,是人们在山间野放牧、砍柴、挑担、锄草、行路等个体劳动生活中随意咏唱的一种短小民歌。歌者完全不受正在从事的劳动节奏的限制,兴之所至,引吭而歌。山歌一般音调悠长,节奏自由,结构简单,善于表现热情、坦率、真诚的情绪和性格,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陕北信天游“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陕北民歌有哪些特点?【学生】观看、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山歌的地方色彩浓厚。一般来说,北方和高原地区的山歌具有高亢嚓亮、粗犷有力的特点,平原地区和江南各地的山歌具有清新明快、婉转秀丽、含蓄细腻的特点,草原地区的山歌则多为牧歌,具有辽阔、悠远而奔放的特点。【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你知道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山歌?【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山歌(详见教材表1-2-1)包括蒙古族的"长调"、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陇中高原的“花儿"、客家山歌、大别山区的“慢赶牛”等。2 .劳动号子劳动号子俗称"号子""哨子",是产生于劳动人民劳动生产过程,直接伴随劳动人民体力劳动而歌唱的民歌。其音乐节奏鲜明、律动性强,歌词多为即兴创作,音调粗犷有力,演唱形式有一领众和、对唱、齐唱和独唱等。【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劳动号子在劳动中起着什么作用?【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劳动号子在劳动中起着组织劳动、寺髀劳动、鼓舞劳动和调节劳动者精力的作用。根据劳动内容的不同,劳动号子可以分为渔船号子、工程号子、搬运号子、作坊号子和农事号子等,代表性曲目有舂米号子川江船夫号子哈腰挂等。3 .田歌田歌是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稻农们在栽秧、遁草、车水、挖地时唱的歌,是介于劳动号子与山歌之间的一种民歌题材。田歌节奏自由,速度舒缓,常常由人们随兴而歌,有"领""合"形式、"领"与轮流接唱形式、分组对歌形式等,代表作品有阳照头落秧歌腐草锣鼓等。4 .小调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广泛流传在各城镇、集市的一种民歌体裁。小调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歌唱内容包括爱情女昏姻、离别相思、风土人情、娱乐游戏、民间故事等。【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小调有哪些特点?代表曲目有哪些?【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小调大多曲调流畅、婉柔、曲折而细腻,节奏鲜明,代表曲目有绣荷包苏武牧羊月牙五更等。(二)创作歌曲创作歌曲是由词曲作家创作的声乐作品。常见的创作歌曲有群众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和大型声乐作品等类型.1 .群众歌曲群众歌曲一般是指为群众演唱而创作的歌曲,其音域较窄,旋律流畅,歌词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演唱形式一般为齐唱、轮唱、合唱,很适合广大群众演唱。按题材内容的不同,群众歌曲可以分为工人歌曲、士兵歌曲、学生歌曲、节庆歌曲等,可以有伴奏,也可以不用伴奏。【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群众歌曲内容有哪些特点?你知道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群众歌曲的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多用于各种集会、游行活动中,其产生和发展与近现代的革命斗争活动紧密相关,如团结就是力量保卫黄河抗敌歌旗正飘飘等.在我国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产生了大量的群众歌曲,它们在宣传、鼓舞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聂耳的毕业歌开路先镣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贺绿汀的游击队歌,麦新的大刀进行曲,关解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王莘的歌唱祖国,马可的咱们工人有力量,谷建芬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徐沛东的爰我中华等。2 .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西方室内乐性质的一种声乐体裁,是对抒情歌曲的通称.在近代,艺术歌曲受到我国许多艺术家的喜爱,出现了萧友梅、赵元任、青主、刘雪庵等艺术歌曲创作者.具有代表性作品有赵元任的问教我如何不想她,青主的我住长江头等。3 .通俗歌曲通俗歌曲泛指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和广阔市场的歌曲,主要用以表达民众的思想情感,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通俗歌曲的旋律易记易唱,结构短小简练,歌词常常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通俗易懂,反映了社会中各类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话、直抒情怀的方式呈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啦故事外婆的澎湖湾黄土高坡何日君再来军港之夜弯弯的月亮烛光里的妈妈等。(三)大型声乐作品大型声乐作品是指由结构上相对独立、情节上互有联系的多乐章歌曲组成的大型声乐曲。【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我国的大型声乐作品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我国的大型声乐作品主要有大合唱、组歌、清唱剧等形式。1 .大合唱大合唱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其中包括独唱、重唱、齐唱、对唱、轮唱、小合唱等各种演唱形式,有的作品还配以诗朗诵,多以大型的管弦乐队伴奏。大合唱主要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题材或社会现实性题材,思想内容深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二部合唱留别,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2 .组歌组歌是由主题思想相同而又相对独立的多首歌曲组成的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部分,用管弦乐队伴奏。其中,各首歌曲的歌词在内容上是互有联系的,且歌词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各首歌曲之间常用朗诵诗作为承上启下的连接部分.例如,大型声乐套曲航天之歌用了七首歌曲,包括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男女声重唱、混声四部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其中的每首歌曲都可单独抽出来唱,各首歌曲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歌颂中国航天事业的主题,共同构成一部大型作品的整体。【经典欣赏】【教师】组织学生阅读”长征组歌“(详见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合唱史上的精品之作长征组歌【学生】阅读、学习、理解3.清唱剧清唱剧是源于西方16世纪的声乐套曲,内容多富于戏剧性,包括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其中,合唱处于主要地位。我国的第一部清唱剧是黄自的长恨歌。长恨歌取材于白居易的同名长诗,并选用其中的诗句作为各乐章的标题,在剧情结构与段落的布局方面,还参照了洪升的长生殿。黄自原计划将长恨歌分为十个乐章,但原属于独唱部分的第四、第七、第九三个乐章因故未能完成。长恨歌虽未全部完成,但已囊括了白居易原作的主要内容和场面,不失其情节的连贯性与结构的完整性。【学生】聆听、理解、记忆赏析活动【教师】富析黄河大合唱,讲解作品的相关知识(一)了解作品【课翱问】【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是谁?它创作于1可时?【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于1939年完成创作。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Jll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门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一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同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乌晰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艺术家介绍】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人,我国著名的诗人、文学评论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选为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详见教材)黄河大合唱包括器乐的序曲和声乐的八个乐章e其中,声乐的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这首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战斗的故事,热情地歌颂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这部具有交响性、写实性、群众性的大合唱,既有中华民族的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为我国现代大合唱及其他形式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二)感受作品【师生互动】【教师】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并提出以下问题:你认为这首歌曲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形象性形象性是黄河大合唱在艺术创作上的显著特点,这首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集中地塑造出中国人民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英雄形象。具体说来,八个乐章的音乐形象又有所不同。黄河船夫曲用旋律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暴风雨中几十个船夫充满活力地划着船,拼着性命与惊涛搏斗,充满了战斗的力量。黄河颂曲调壮丽雄伟而又缠绵,描绘的是以黄河为主题的另一个音乐画面,展现出黄河一泻千里的雄伟景象。歌曲既歌颂了黄河的源远流长、蜿蜒曲折,也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一首史诗性的颂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音乐形象完全由三弦表现出来。在三弦的伴奏曲调中,人们可以感受到黄河汹涌的波涛声。黄水谣河边对口唱黄河怨通过群众、妇女和老乡的哭诉和呐喊,诉说了普通民众在失去家园后流离失所的悲苦命运,以及他们对日寇入侵的沉痛控诉,歌曲中交织着哀怨和愤慨的复杂情绪。保卫黄河形象地再现了一个战斗情景,生动地呈现了民众抗日的宏伟气势,展现出革命者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是一首群众化与民族化、革命化与群众化I口谐统一的战歌。怒吼吧,黄河是整部作品的高潮,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抵抗侵略者的决心,感情十分强烈,充满了斗志。2 .戏剧性整首作品进行了严密的构思,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戏剧性的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一开始表现为人与大自然的冲突,即船夫与睑滩、急浪的搏斗,后来表现为中华民族与侵略者的冲突。作品通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并为中国人民战胜侵略者做了铺垫。整个作品的情节在展示矛盾(黄水谣激化矛盾(黄河怨)、解决矛盾(保卫黄河)的剧情中不断推进。3 .艺术形式这首作品在艺术形式上运用诗朗诵与音乐、歌唱相结合,采用了多种声乐演唱形式,包括混声合唱、齐唱、独唱、对唱等。作者的笔触始终在黄河的整体形象上做文章,哭诉黄河、赞美黄河、保卫黄河,层层深入,每一章都呈现出黄河形象的重要侧面。这种类似于交响套曲的审美思维和结构思维,为作品奠定了坚定的文学基础,是一部诗化的交响大合唱。(三)分析作品1 .序曲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对全曲进行了概括性的描绘,多个主题的情感随着情节的推进,逐渐交织在一起,形成序曲的高潮。2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这一乐章采用了充满斗争力量的混声合唱形式。音乐融入了民歌中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生动地描绘了黄河船夫在暴风雨中与惊涛骇浪中搏战的情景,表现出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定信念.这一乐章分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斗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2)第二部分以开端的主题旋律为基础,放慢了速度,表现出船夫穿过急流、靠近河岸时的另附欣慰,暗示着中国人民尽管还处在艰难的抗战之中,但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3)第三部分又回到乐章开端的速度上,音乐力度由强渐弱,呈现出由近到远的音乐效果。这一乐章通过描写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表现了中国人民誓与侵略者斗争到底、决不屈服的形象。3 .第二乐章黄河颂这一乐章以中国民间音调和五声调式为基础,与西洋大小调式自然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是一首充满激情的、史诗性的颂歌.【名词解释】五声调式是指照纯五度关系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构成的调式。在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中,五声调式包括宫调式、徵调式、商调式、羽调式和角调式。整个乐章由三个乐段组成:(1)开始部分的旋律恢宏壮阔、热情奔放,接着,从"奔向东南”处开始,进入第一乐段,形象地展现了黄河奔腾不息的自然风貌。(2)第二乐段从"啊!黄河!"处开始,速度逐渐加快,旋律更加热情、奔放,讴歌了中华民族5OOO年的灿烂文化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3)第三乐段从第三次出现的"啊!黄河!”处开始,此时的旋律更加恢宏,起伏跌宕,以快而渐缓的速度再次发出激情洋溢的赞美。4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一乐章是一首配乐诗朗诵。前半部分主要突出了黄河汹涌影湃的特点,表达了热爱、赞美和歌颂黄河的情感.后半部分讴歌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敬仰之情。这一乐章还借鉴了西方歌词与伴奏互相独立的歌唱形式,采用民族乐器三弦伴奏,并融入古曲满江红和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一些旋律。这样既突显了乐曲的民族特色,又让乐曲的曲调意蕴深长,整体结构显得新颖别致。5 .第四乐章黄水谣【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黄水谣”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当你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景象?【学生】观看、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一乐章采用女声二部合唱和混声合唱的形式,是一首抒情歌曲e旋律苍凉、悲壮、质朴、自然,具有较浓的叙事性和抒情性,表达了苦难深重的黄河儿女坚决反抗压迫的信念和对未来胜利的渴望。全曲是三段体结构。(I)第一段描写黄河之水,曲调优美、亲切、明朗、流畅,呈现出黄河两岸的壮阔景象和美好的生活场景。(2)第二E殳音调悲凉,速度缓慢,控诉了中国人民在侵略者的践踏下所遭受的深重苦难,表现出人们义愤填膺的情绪和仇恨的怒火。(3)第三段表现出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愤,整首歌曲在平稳低沉的旋律中结束。6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唱【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河边对口唱“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观看、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一乐章采用男声对唱、重唱与混声合唱相结合的形式。其曲调融入了山西民歌的音调,采用民间常用的对答形式和不同调式进行对比,描述了两个流离失所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之后,从各自诉说着自己的悲苦命运,到一同踏上"打回老家去”的战斗道路的过程。这一乐章的歌词以一问、一答两句为一节,共7节。前面的5小节是对唱形式,侧重于叙事;后面的两小节采用重唱的形式,侧重于表现共同的心愿。虽然这一段乐曲旋律一直重复奏出,但却在不变中透出变化,并没有显得单调乏味,反而具有精练集中的艺术效果。【歌词欣赏】【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河边对口唱“(详见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歌词大意【学生】阅读、学习、理解7 .第六乐章黄河怨这一乐章是女高音独唱,可以分为四个乐段。第一乐段共19小节,主要起铺垫作用。歌曲开始用"云""风""黄河"三种不同事物为载体,真实地烘托出一种低沉压抑的氛围,将憔悴的主人公心如死灰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第二乐段共25小节,由三个乐句组成。在这一乐段中,主人公用"苦""难""没心肝""惨"这些字控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在节奏方面,这一乐段加入了切分节奏,以速度由急变缓的形式表达肝胆皆裂的痛楚。【名词解释】切分节奏是旋律在进行当中,改变强弱规律的非常规性的音值组合.这种非常规性的音值组合,会使得弱拍或弱位上的音的时值占用强拍或强位上的音的时值,从而导致正常节拍中强弱律动规律的改变。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奏重复,是对第一乐段情绪的强化。这一乐段运用了大量的六连音、九连音,呈现出了“狂风骤雨""满天阴云""翻江倒海”的景象,气势浩荡。同时,第三乐段又与第一乐段形成强烈对比,歌词中的"云""风""黄河"变成了"乌云""狂风""黄河水”,这些变化的事物不是单纯的控诉,而是代表着主人公努力振作起来与命运对抗的呐喊和以死抗争的决心。第四乐段是整个乐章的高潮,也是全曲的结束乐段。此乐段由大调转为小调,由最初的平静到最后的激昂,节奏不断变化,力度也不断加强,最后一句"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是全曲最高潮,把主人公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最后的情绪爆发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在黄河怨这一乐章中,四个乐段的情感色彩都不同,主人公经历了心如死灰、血泪控诉、激起斗志,以及寄托情感和视死如归的过程,整个乐章的感情色彩极其强烈,表现出了被侵略者践踏之下中国妇女的哀怨之情。8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这一乐章包括齐唱、二部轮唱、三能仑唱和四斛仑唱四种演唱形式,整个乐章节奏整齐、句式短小,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使音乐主题更加鲜明、突出。齐唱为多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具有进行曲的风格.歌曲用生机勃勃的音调,以及快速大砥曲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游击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场景。在齐唱之后,作品采用二部轮唱、三部轮唱、四部轮唱的形式,营造出一种此起彼伏的浩大声势。在轮唱中,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卡农的写作手法,把我国民众哼唱京剧时习惯用的“龙格儿龙"作为轮唱填空的衬词穿插于各乐句之间,显得别具一格。在轮唱之后,作品通过一段器乐间奏进一步渲染了气氛、刻画了形象,为歌曲的最后部分做好了准备。转调后的合唱部分,凸显了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定决心。【名词解释】卡农是指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的曲调的写作手法.音型是指具有一定特性,能表达出某种情绪或意境的音乐形象。一般来说,音型主要表现在乐曲的节奏和伴奏部分中,往往反复出现,贯穿全曲,具有统一乐曲格调的作用。9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这一乐章采用混声合唱形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表现的是战斗时的愤怒情绪,目的是唤起黄河自身的力量。作品用复调手法呼唤"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这象征着对黄河的召唤,以及对整个民族和全人类的召唤。之后的音乐节奏逐渐放慢,合唱部分大气磅礴,给人以黄河波荡汹涌的感觉。随后,男高音、女高音、男低音相继出现,各个声部模仿和对比交错出现,代表着抗战的烽火在全国各地燃起。第二部分的情感色彩十分丰富,和第一部分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部分的前8小节为过渡性乐句,在情感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引导作用,主题通过女低音、男高音共同演绎。同时,这一部分借鉴了我国民间传统的对唱形式,采用了男女音色对比、呼应的手法,伴奏音乐JI质应合唱的旋律进行,很好地表达了主瓢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突然转换情绪,表现的是中华儿女努力站起来保卫黄河母亲、保卫国家的精神。这一部分以"啊!黄河"为导句引出,节奏有力、旋律高昂,展现出强大的气势。旋律中紧迫、激愤的情绪不断积聚,进而不可遏止,最后回到"黄河,怒吼吧!黄河”的呐喊上,形象地表现出中华儿女面对战斗时嘶声呼喊的情感表达,形成情感的最高潮。在这一部分中,乐句中的同音重复起到了强调语意和振奋人心的作用,使得音乐形象更为丰富、饱满。综合来看,这一乐章是对整部大合唱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是整个作品的总结性乐章。歌曲运用了主调与复调并用的手法,使乐曲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号召性。这种情感号召性象征着中华儿女为赢得最后胜利发出的呐喊,表现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为夺取抗战胜利而誓死战斗的决心和巨大力量。【学生】赏析、理解、记忆探索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沂蒙山小调“视频(详见教材),并完成以下活动(1)教师带领学生唱歌,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沂蒙山有哪些风土人情。(2)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唱或合唱。表演的学生演唱时,其他学生需要认真倾听,体会歌曲中的情绪变化。表演的学生演唱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以及不同学生所演唱歌曲的表现力有哪些不同变化。(3)学生直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作品,并按照表1-2-4(详见教材)对作品进行分析。【学生】观看、练唱、讨论、表演、瓷找奚料、分析【教师】对活动情况进彳五平价课堂小结【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民歌、创作歌曲和大型声乐作品.【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民歌经典,促中外交流一调查我国声乐艺术的国际发展在我国声乐艺术的舞台上,有黄友葵、喻宜萱、周小燕、蒋英、沈湘、郭淑珍、黎信昌等一批享誉中外的歌唱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们在国内外声乐舞台上百花竞放、硕果累累,为我国声乐教育体系、理论体系、演唱风格的形成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使我国声乐艺术获得了国际声乐界的高度认可。请调查我国声乐艺术走出国门的情况,雌国内外观属捌国声乐艺术家们的两介。【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