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教案第3课熟悉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docx

    • 资源ID:1215566       资源大小:67.8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教案第3课熟悉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docx

    课题熟悉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素质目标:感受"人民科学家”的榜样力量,以行动自觉强化责任担当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教学难点: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案例导入【教师】讲述“任务导入”的案例(详见教材),并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与思考:你认为父母该不该让3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为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熟悉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传授新知【教师】讲解婴幼儿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身体系统的生理特点一、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在各系统中起着支配、主导作用,统一调节各器官进行不同的生理活动。(一)脑1 .脑的构成【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人的大脑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各具有什么功能?【学生】聆听、思考、回答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构成,详见教材图2-6所示。2 .婴幼儿脑的特点(1)脑的发育迅速。婴幼儿大脑发育十分迅速,脑重量增长很快。通常,新生儿出生时,脑的重量大概是0.35kg,1岁时增长至0.95kg,6岁时达1.2kg(为成人脑重量的85%90%),同时脑的机能也逐步变得复杂,为婴幼儿智力的发展提供生理基础。(2)大脑易兴奋和疲劳。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占优势,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主要表现为对事物保持注意的时间不长,常因外界刺激而转移注意等。同时,当高度兴奋或精力高度集中时,婴幼JLt艮快会产生疲劳。(3)小脑发育晚。婴幼儿的小脑发育时间较晚,一般3岁左右,其小脑功能才逐渐完善。因此,13岁的幼儿平衡能力较差,走路不稳,容易摔跤。(二)脊髓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上端与脑的最下部相连,下端呈圆锥形.其主要功能是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把接收到的刺激传送到脑,再把脑发出的命令下达到各器官。一般情况下,脊髓在胎J闾已经开始发育,在婴幼儿出生时其形态与结构已较完善,2岁时与成人相似。(三)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成对地分布于内脏,共同协调各内脏的活动。婴幼儿的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弱,表现为心率及呼吸频率较快,但节律不稳定;胃肠消化能力极易受情绪影响等。二、感觉系统感觉系统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内,心感受之间的"转换器",是个体与外界环境发生联系、认识世界的途径。【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感觉系统包括哪些器官?【学生】聆听、思考、回答包括皮肤、眼、耳、鼻、舌等器官。(一)皮肤1 .皮肤的构成【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试着说一说,皮肤主要由哪些组织构成?这些部分各具有什么功能?【学生】聆听、思考、回答皮肤主要由表皮、真皮,以及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等附属物构成,详见教材图2-7所示。2 .婴幼儿皮肤的特点【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婴幼儿的皮肤有哪些特点?【学生】聆听、思考、回答(I)防御能力弱。婴幼儿的皮肤娇嫩、缺乏弹性,防御能力较差,受到轻微外力就可能发生损伤,并且损伤后容易感染。(2)渗透能力强。婴幼儿皮肤的表皮薄,通透性较强,易发生有害物质渗透。例如,有机磷农药、苯、乙醇(俗称“酒精")等都可经婴幼儿的皮肤渗透进其体内,使其中毒。(3)新陈代谢快。婴幼儿的新陈代谢比较快,皮肤上的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较强,皮脂易溢出,需及时为其清理。(4)体温调节能力差.婴幼儿汗腺还处于发育阶段,再加上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节也不够稳定,所以其皮肤的体温调节能力远不及成人,体温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婴幼衣物的选择“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在选择婴幼JL衣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学生】观看、思考、回答(二)眼1 .眼的构成【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试着说一说,眼睛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学生】聆听、思考、回答眼由眼球及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等附属部分构成,其中眼球构成详见教材图2-8所示。2 .婴幼儿眼的特点(1)发育不完善。婴幼儿的眼还没有发育完善,眼球前后径短,物象往往落在视网膜后面,造成生理性远视。(2)调节能力强。婴幼儿的晶状体弹性好,调节能力强。因此,尽管婴幼儿的眼呈生理性远视,其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但其若养成近距离视物的习惯,则容易引发近视。【知识便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表2-8O3岁婴幼儿视觉发育的特点“(详见教材),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O3岁婴幼J以觉发育有哪些特点?【学生】阅读、思考、回答(三)耳1 .耳的构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详见教材图2-9所示。2 .婴幼J国的特点(1)易生冻疮。婴幼儿的耳郭皮下组织很少,血液循环较差,对低温环境的抵抗力较差,所以容易冻伤。(2)易发炎症。婴幼儿的外耳道短且窄,皮肤娇嫩,若眼泪、脏水等流入外耳道,或因掏耳朵等造成外耳道损伤,容易使外耳道感染。另外,婴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且位置水平,若其鼻咽、口腔受到感染,容易引发中耳炎。【育儿宝典】【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想鼻涕的正确方法”(详见教材),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婴幼儿损鼻涕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学生】阅读、思考、回答(3)听力较强。婴幼儿的外耳道比较短窄,鼓膜比较厚,耳蜗内部的感受力比成人强,所以其听力比成人强。但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婴幼儿易出现听觉疲劳【提示】听觉疲劳,也被称为“暂时性听阈偏移”,是指在强噪声下暴露一段时间后,人的听力会变得迟钝,但离开噪声场所到安静的地方待一段时间后,听力就会逐渐恢复原状的现象。三、循环系统人体的循环系统在机体中起着运输各种物质(包括营养物质、氧气、废物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详见教材图2-11所示。(一)血液循环系统1 .血液循环系统的构成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1)心脏.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送至全身各组织、细胞。(2)血管。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3)血液。血液是流动于心脏和血管里的液体,由心脏搏出,经动脉血管、毛细血管、静脉血管再返回心脏,如此环流不止。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浆中90%以上是水分,主要作用是运输血细胞、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其中,红细胞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细菌的作用;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2 .婴幼儿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1)心脏。婴儿出生时心脏约重24g,约占体重的0.8%。1岁时增长为出生时的2倍,5岁时增长为4倍,青春期时为1214倍,接近于成人水平。由于发育不完善,婴幼儿心脏每次泵出的血量较少,为满足机体新陈代谢,只能增加搏动频率。因此,婴幼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并常常会出现心跳不稳定、脉搏节律不规则的现象。【知识便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表2-9健康婴幼儿每分钟的呼吸与心跳次数”(详见教材),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健康婴幼儿每分钟的呼吸与心取S欠数各是多少?【学生】阅读、思考、回答(2)血管。婴幼儿的动脉血管相比于成人较粗(新生J励脉与静脉的内径之比为1:1,成人为1:2),且毛细血管丰富(尤其是肠、胃、肺、皮肤等部位)但婴幼儿血管相对较短,血液循环一周的时间也较成人短。一般来说,3岁幼儿血液循环一周需15秒,而成人血液循环一周则需22秒.(3)血液。婴幼儿血液重量占体重的8%10%,相比于成人较多。婴儿出生时血液中的红细胞较多,血红蛋白量较多,但凝血物质和无机盐含量少。因此,婴幼儿出血时,血液凝固得比较缓慢。另外,婴幼儿血液中的白细胞较多,但吞噬病菌的能力较差,发生感染后容易扩散。【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由于孩子的父母比较忙,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由孩子的祖父母照顾孩子。他们中有不少人在照顾孩子时,习惯通过孩子手的温度来判断给孩子穿的衣服是否合适。若孩子的手摸起来比较凉,他们就会给孩子加衣服,担,心孩子因衣服穿少了而受凉感冒。孩子手凉是否就代表他冷呢?【学生】聆听、思考、回答孩子手凉并不一定代表他冷,婴幼儿由于心脏搏动能力较弱,末梢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出现手指尖、下肢较凉的现象,这属于正常情况。通常来说,只要身尖、前胸或后背是热的,孩子就不冷。(二)淋巴系统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组织、淋巴器官、淋巴液构成,其中,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胸腺和扁桃体等。淋巴系统是静脉回流的辅助部分,主要功能是将全身的淋巴液运至静脉。婴幼儿的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的保护和防御机能显著。新生儿的淋巴结大多不易触及,而1岁后常可以在幼儿颈下、耳前、腹股沟等处的浅表摸到绿豆至黄豆大的淋巴结,这并非疾病,更无须治疗。青春期后,绝大多数正常的淋巴结会自然缩小。四、运动系统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与骨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骨骼。骨骼肌附于骨面,通过收缩和松弛,牵动骨骼产生各种运动。(一)骨I.骨的构成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其中,骨髓有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人出生时体内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约6岁开始,大部分红骨髓逐渐被脂肪替代,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3 .婴幼儿骨发育的特点(1)骨柔软且易变形。婴幼儿的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骨的弹性大,可塑性强,容易变形。若发生骨折,会出现与植物青枝一样折而不断的情况,因此被称为“青枝骨折"。"青枝骨折"的伤肢还可以活动,疼痛感不强烈,但若不及时医治,可能会出现畸形。(2)颅骨的卤门逐渐闭合.颅骨的因门是指人出生时颅骨之间的间隙,详见教材图2-13所示.随着生长发育,婴幼儿的白页骨逐渐骨化,卤门于2岁前完全闭合。(3)脊柱的生理弯曲已形成但未完全定型。成人的脊柱从背后看是直的,从侧面看则有4个明显的生理弯曲,详见教材图2-14所示。婴儿出生时,脊柱只有舐曲,随着动作的发展,才逐渐形成其他生理弯曲。一般来说,婴JL在出生23个月能抬头时,形成颈曲;67个月能直坐时,形成胸曲;1岁左右能站立行走时,形成腰曲。【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婴幼儿时期,若姿势不良则可能导致哪些后果?【学生】聆听、思考、回答婴幼儿时期,脊柱的生理弯曲未完全固定,若姿势不良则可能导致脊柱变形,如驼背、脊柱侧弯等。因此,培养婴幼儿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对其良好体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4)骨盆尚未定型。婴幼儿的骨盆尚未定型,构成骨盆的髓骨还不是一块整体的骨。若受到长时间的外力作用或猛力撞击,容易使婴幼儿的眼骨发生移位。因此,婴幼儿从高处往坚硬的地面上用匕、穿高跟鞋等都不利于其骨盆的发育。(5)腕骨未完全骨化。新生儿的腕骨全都是软骨,6个月左右才逐渐出现骨化中心,1013岁时整个腕骨骨化才能完成。因此,婴幼儿腕骨负重能力差,应避免让其提重物,为其准备的玩具也不应过重。(6)足弓易塌陷。婴幼J导会站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形成足弓(即足底向上方凸起的弓形)。但是,婴幼儿足骨骨化不完全,足部肌肉和韧带尚未发育成熟。若婴幼儿的运动量过大,易导致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扁平足弹性差,当人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时,容易感到疲劳或足底疼痛,从而影响运动能力。(二)骨连接骨连接是指骨与骨的连接,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直接连接是指骨与骨之间没有腔隙,以结缔组织膜或软骨直接连接,如颅骨之间的连接、胸骨与肋骨的连接等。间接连接又称"关节",是人体骨连接的主要方式,如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婴幼儿的关节发育不完善,关节窝较浅,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关节的伸展及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是,婴幼儿关节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俗称"掉环"),最常见的是肘关节脱臼(俗称"牵拉肘")【案例分析】【教师】饼述案例,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天天3岁了,虽然走路挺稳,但是上楼梯有些吃力。有一次,爸爸为避免他跌倒,便提着他的左手上楼,可是刚走了一步,天天就突然大哭起来,说胳膊疼。后经医生诊断,天天的手臂出现了“牵拉肘"。天天为什么会出现"牵拉肘"?如果发生这种意外家长应该怎样处理?【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天天的肘关节尚未发育完善,关节牢固性差,爸爸带着他上楼梯时用力提拎他的手臂,导致产生"牵拉肘"。一旦发生"牵拉肘",家长应固定部位并及时将孩子送医,请医生及时复位。()骨骼肌婴幼儿的骨骼肌有着不同于成人的发育特点。(1)容易疲劳,但疲劳感消失得快。婴幼儿的骨骼肌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肌纤维细,收缩力量小,耐力差,因此容易疲劳和受损。但是,婴幼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肌肉所需的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因此,他们的疲劳感消失得也较快。(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婴幼儿上肢和下肢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手指和腕部等处的小肌肉群发育较晚。所以,3岁左右的幼儿可以熟练地走路,但用筷子吃饭还比较困难。(3)骨骼肌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较差。婴幼儿的骨骼肌较稚嫩,且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其对骨骼肌的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婴幼年龄越小,其身体动作越笨拙。【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判断图2-16所示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一说为什么。图2-16成人与婴幼儿的游戏(2)与同桌讨论、总结婴幼儿适宜做的运动和不适宜做的运动分别有哪些。【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五、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详见教材图2-17所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肺是气体进行交换的场所。(一)呼吸道I,呼吸道的构成呼吸道通常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前者包括鼻、咽和喉,后者包括气萱和支气管。(I)鼻。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保护肺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弯弯曲曲,具有阻挡灰尘、杀灭细菌,以及;争化、湿润和加温空气等功能。(2)咽和喉。咽和喉是氧气进入肺的通路。(3)气管和支气菅。气管和支气管都由"C"形软骨环作支架,使管腔敞开,气流通畅。管壁内覆盖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纤毛不停地向咽喉方向摆动,将黏附了灰尘和细菌的黏液(即痰)一起运送到咽,再经咳嗽排出体外。2.婴幼儿呼吸道的特点(1)耳。婴幼儿的鼻腔短而狭窄,鼻黏膜脆弱且血管丰富,因而易受感染和出血。鼻腔感染时,会出现流鼻涕、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鼻炎。(2)咽。婴幼儿的咽部狭小、垂直,且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因而易受感染,引发扁桃体炎。另外,婴幼儿咽部感染还易导致咽鼓管阻塞,从而引发中耳炎。(3)喉。婴幼儿的喉腔狭窄,黏膜柔嫩,毛细血管和淋巴组织丰富,若发炎肿胀会变得更加狭窄,从而导致呼吸困难。(4)气管和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较成人狭窄;管腔内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少,黏膜柔嫩,黏膜上的纤毛运动机能差,清除病菌及灰尘的能力差,因此易受感染,从而引起呼吸道变窄与阻塞,导致呼吸困难。(二)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人吸气时,气体入肺,肺容积增大,胸腔扩张;呼气时,气体排出,肺容积减小,胸腔缩小。婴幼儿胸腔较小,肺相对较大,几乎填满整个胸腔。同时,婴幼儿的呼吸肌不发达,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限制,因此可能出现气体交换不能充分进行的情况。此外,婴幼儿肺泡的数量较少,肺弹性纤维发育较差,扩张与回缩的功能差.因此,肺部分泌物不容易排出,易导致肺炎,从而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婴幼儿可因缺氧导致面色青灰,甚至出现抽搐、昏迷。【提示】肺中的支气管经多次分枝形成无数细支气管,它们的末端膨大成囊,囊的四周有很多突出的小囊泡,即肺泡。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单位。人体吸入的氧气从肺泡向血液弥散。六、消化系统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构成,详见教材图2-18所示.(一)消化道1 .消化道的构成人体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1)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内有牙、舌等器官。牙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具有咬切、撕裂、研磨食物等功能。舌位于口腔底,具有感受味觉,协助咀嚼、吞咽食物等功能。(2)食管。食管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运送至胃。(3)胃。胃是囊性器官,是消化道中最宽大的部分,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并初步消化食物。(4)肠。人体的肠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残余水分、无机盐和暂时贮存粪便。2 .婴幼儿消化道的特点(1)口腔。婴儿在出生约5个月时开始萌出乳牙,约在2岁半出齐。婴幼J牙的总体特征是牙体小、牙根浅,钙化程度不够,牙釉质不如恒牙坚硬,碰到坚硬物体很容易导致牙齿损伤。婴幼儿的舌短而宽,灵活性较差,对食物搅拌及协助吞咽的能力不足。【知识便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乳牙的作用“(详见教材),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拥有健康、完整的乳牙有哪些好处?【学生】阅读、思考、回答(2)食管。婴幼儿的食管相比于成人明显短且狭窄,黏膜薄嫩,管壁较薄,弹性组织发育较差,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引起溢奶。(3)胃。婴幼儿的胃黏膜柔嫩,胃壁较薄,弹性组织及神经组织发育较差,胃的蠕动能力较差;胃腺的数目较少,胃分泌的消化液酸度较低,消化酶的含量较少,消化功能较弱。婴幼儿的胃容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大。新生JlJ的胃容量为3050mL,l岁时约为250mL,3岁时约为700mL。同时,婴幼儿的胃呈水平状态,因此给婴幼儿喂食时,食物量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呕吐。(4)肠。婴幼儿的肠管较长,总长度约为其身长的6倍(成人约为4倍),具有丰富的血管及淋巴组织;肠壁有发育良好的绒毛,但肌肉组织发育不足;肠黏膜发育较好,容易吸收营养物质,但对微生物的通透性也较高,容易由此引起全身性的疾病。(二)消化腺1.消化腺的构成人体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和胰等。(1)唾液腺。唾液腺位于口腔,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淀粉醵和溶菌醒,能水解淀粉、杀灭细菌、清洁口腔。(2)肝。肝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有促进脂肪消化、贮存养分和解毒等功能。(3)胰。胰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双重功能。外分泌的功能是分泌胰液,消化食物;内分泌的功能是分泌胰岛素,调节人体内的血糖浓度。2.婴幼儿消化腺的特点(I)唾液腺。出生时,新生儿唾液腺未发育完全,分泌的唾液较少,因此口腔黏膜易因干燥而受损。3个月以后,婴儿唾液腺功能逐渐完善,但口腔尚浅,且吞咽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因此唾液常常流到口腔外,称为生理性流涎。2岁后,这种状况基本消失。(2)肝。婴幼儿的肝相比于成人较大,新生儿肝的重量约占体重的4%,而成人的肝只占体重的2%左右。另外,婴幼儿的肝发育还不完全,分泌胆汁较少,对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差,解毒能力较弱。(3)胰。婴幼儿的胰富有血管和结缔组织,实质细胞较少,分化不完全,分泌能力较差,虽已具有成人所有的消化酶,但酶的活性低,对淀粉和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弱。七、泌尿系统人体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详见教材图2-19所示,它们的主要作用分别是泌尿、输尿、贮尿和排尿。(一)肾肾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其泌尿功能对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婴幼儿出生时,肾已经能发挥一定的生理功能,但发育不成熟,排泄及再吸收的能力较差,对尿的浓缩和排泄功能都比成人弱。(二)输尿管输尿管是一对肌性管道,主要功能是将尿液由肾向下输送至膀胱。婴幼J嫡尿管细且弯曲,容易受压扭转,而发生尿路梗阻,从而导致婴幼儿排尿困难或诱发感染。(三)膀胱膀胱是暂时贮存尿液的囊性器官,伸缩性很强.当尿液在膀胱内贮存达到一定量时,人会产生排尿活动.新生儿膀胱较高,位于腹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至骨盆内。婴幼儿膀胱容量小,肌肉层和弹性组织不发达,储存尿液的能力较差,但其新陈代谢旺盛,且食物以液体为主,所以婴幼JL年龄越小,排尿次数越多。(四)尿道尿道是从膀胱通向体外的管道。婴幼儿尿道较短,且生长速度较慢;尿道黏膜柔嫩,容易受伤。女孩尿道口接近肛门,易引起上行性尿道感染(即细菌经尿道进入体内,引起膀胱、输尿管和肾感染)。【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探索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活动:在班级内举行一次小组知识竞赛,由教师提前确定竞赛题目并制订得分规则,同时指定三名学生担任记分员。其他学生自由分组,每组成员为45人,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推选一名队长,并为小组取队名、定口号。竞赛时,由教师担任主持人,仔细说明每轮竞赛题目的形式及竞答要求,各小组根据要求答题,记分员记录各组得分。最后选出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如有平分,可进行加试).【学生】分组、讨论、答题【教师】评价各组的表现课堂小结【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婴幼儿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身体系统的生理特点。【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熟记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教案第3课熟悉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