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T_CECS《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1214190       资源大小:212.23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T_CECS《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技术规程》.docx

    TCECS XXX-202XCECS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铁路无酢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highandlowcyclefatigueloadingtestOfballastlesstrackconcreteinrailway(征求意见稿)(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有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中国XX出版社1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 基本规定53.1 高周疲劳荷载取值53.2 低周疲劳荷载取值63.3 试件的尺寸74混凝土94.1 原材料94.2 配合比144.3 抗压强度164.4 耐久性175其他材料185.1 CRTSI型板式无昨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185.2 CRTSII型板式无祚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195.3 CRTSIn型板式无祚轨道自密实混凝土206无昨轨道混凝土高周疲劳加载试验227无祚轨道混凝土低周疲劳加载试验258无昨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28附录A应力水平取值方法29附录B冲击弹性波法30附录C冻融-疲劳交互试验方案32用词说明34引用标准名录35附:条文说明361总贝I.o.为了规范铁路无昨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规程,提高无昨轨道混凝土试验和评估水平,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寒区无祚轨道混凝土疲劳加载试验。1.0.3无昨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轨道track路基、桥梁、隧道等线下结构物以上的线路部分,由钢轨及配件、轨枕及扣件、道床、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等组成。2.1.2 无昨轨道ballastlesstrack用钢筋混凝土等整体结构作为轨下基础的轨道结构。2.1.3 CRTSI型板式无祚轨道CRTSIballastlesstrack在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铺装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进行调整,通过凸形挡台进行限位的单元板式无祚轨道结构形式。2.1.4 CRTS11型板式无祚轨道CRTS11ballastlesstrack在现场摊铺的混凝土支承层或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铺装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进行调整的纵连板式无祚轨道结构形式。2.1.5 CRTSI11型板式无祚轨道CRTSIHballastlesstrack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铺装带挡肩的预制轨道板,通过自密实混凝土进行调整,通过板下门形筋、自密实混凝土和底座上凹槽进行限位的单元板式无昨轨道结构形式。2.1.6 CRTS双块式无祚轨道CRTSbi-blocksleeperballastlesstrack将预制的双块式轨枕组装成轨排,以现场浇筑混凝土方式将轨枕浇筑到钢筋混凝土道床内,并适应轨道电路的无祚轨道结构形式。2.1.7 设计使用年限designservicelife正常使用和维护状态下,设计规定的结构或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2.1.8 高周疲劳highcyclefatigue无祚轨道混凝土材料在设计寿命周期内承受超过次的荷载作用,称为高周疲劳,一般情况下可达到IO7次,本规程重点考虑列车荷载作用。2.1.9 低周疲劳lowcyclefatigue无祚轨道混凝土材料在设计寿命周期内承受不超过K)4()5次的荷载作用,称为低周疲劳,本规程重点考虑寒区冻融循环荷载作用。2.1.10 高低周疲劳highandlowcyclefatigue无昨轨道在服役过程中经受高周和低周荷载作用下的经时疲劳行为,称为高低周疲劳,本规程重点考虑列车荷载和冻融循环交互作用。2.2 符号ft混凝土抗折强度(MPa)F试件破坏荷载(N)1.支座间跨度(mm)b试件截面宽度(mm)h试件截面高度(mm)f-疲劳荷载加载频率(HZ)V列车运行速度(ms)/1列车转向架固定轴距(m)/2车辆长度(m)m车辆转向架个数每个转向架轮对数Nd单日投入运行的列车对数N/、Ns2不同编组的列车车厢数(节)PjPi不同编组的列车占投入运行列车的比例Nm.每一节车厢的轮对数P轮轨垂向力在轮轨力最大值附近出现的概率Y天数取整符号Nh取整后的疲劳加载次数K为自然冻融与室内快速冻融间损伤比例系数Rat快速试验条件下混凝土的劣化速度Rlt实际情况下混凝土的劣化速度NL自然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最大冻融循环次数M室内快速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最大冻融循环次数W:第M次冻融后的质量损失率,精确至0.01Wo第0次冻融后的试件质量(g)WL第M次冻融后的试件质量(g)3基本规定3.1 高周疲劳荷或取值3.1.1 试件的高周疲劳荷载取值应考虑荷载的大小、频率和次数。3.1.2 试件高周疲劳荷载大小取值由应力等效原理决定,数值上等于试件抗折强度对应荷载与所受应力水平的乘积,应力水平取值方法可参考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3.1.3 测定无祚轨道混凝土初始抗折强度试验的试件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19中第10.0.2条的规定。初始抗折强度应按下式(3.1.3)计算:Fl=-×0.85(3.1.3)bh2式中:ff混凝土抗折强度(MPa);F试件破坏荷载(N);1.支座间跨度(mm);b试件截面宽度(mm);Ii试件截面高度(mm)。3.1.4 列车高周疲劳荷载频率与所计算车轮间的相对距离有关,若按单个转向架轴距计算,荷载频率应按式(3.1.4-1)计算;若按整个车辆长度计算,荷载频率应按式(3.1.4-2)计算:f=(3.1.4-1),Vf=mn1(3.1.4-2)式中:$疲劳荷载加载频率(HZ);V列车运行速度(ms);Zi列车转向架固定轴距(m);Ii车辆长度(m);m车辆转向架个数;n每个转向架轮对数。3.1.5 试验考虑等幅疲劳加载,宜选取轮轨力统计中出现频次最大的进行疲劳次数计算,疲劳次数应按下式(3.1.5)计算:Nh=R3pzNqxN-NdXP2xNd,+)×r×P(3.1.5)式中:Nd单日投入运行的列车对数;Ng、Nx2不同编组的列车车厢数(节);p,P2不同编组的列车占投入运行列车的比例;Nm.每一节车厢的轮对数;P轮轨垂向力在轮轨力最大值附近出现的概率;Y天数;取整符号;Nh一取整后的疲劳试验加载次数。3.2 低周疲劳荷或取值3.2.1 无祚轨道低周疲劳以寒区冻融循环荷载为例,试件的低周疲劳荷载取值应考虑冻融温度及冻融次数。3.2.2 无祚轨道混凝土低周疲劳温度荷载取值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2-2009中第4.2.4条的规定,在冷冻和融化过程中,试件中心最低和最高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8土2)和(5土2)内。在任意时刻,试件中心温度不得高于7,且不得低于-20。3.2.3 冻融次数应根据统计分析不同年份最高、最低气温差别和不同年份负温的天数及可能产生的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3.2.4 材料在室内加速试验环境下的失效机理与自然环境下大致相同,两者间关系应按下式(3.2.4)计算:K=RATlRLT(3.2.4)式中:K为自然冻融与室内快速冻融间损伤比例系数;Rat快速试验条件下混凝土的劣化速度;Rlt实际情况下混凝土的劣化速度。3.2.5 损伤比例系数K宜符合表3.2.5的规定。表3.2.5我国四种典型地区的损伤比例系数表气候区最冷月平均气温(C)-8-480-40受冻等级严重受冻区受冻区微冻区偶冻区损伤比例系数K71217233.2.6混凝土自然冻融损伤劣化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长,通过快速冻融间损伤比例系数得室内快速冻融循环次数以减小研究所需时间应按下式(3.2.6)计算:M=匹(3.2.6)式中:NL自然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最大冻融循环次数;M室内快速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最大冻融循环次数。3.3 试件的尺寸3.3.1 1:1足尺无作轨道混凝土模型浇筑时间长、试验场地受限,难以在室内大量、重复加载使用,且不方便测试,宜采用立方体及棱柱体两种试件类型。1立方体试件及立方体组合试件,整体尺寸为100mmx100mmx100mm(图3.3.1-1和图3.3.1-2)。I-轨道板混凝土图3.3.1-1IoOmmXIoommXlOOm立方体试件I-轨道板混凝土;2-调整层混凝土图3.3.1-2100mm×100mm×1OOmm立方体试件2棱柱体试件及棱柱体组合试件,整体尺寸为1OOmmx100mmx400mm(图331-3和图3.3.1-4)。I-轨道板混凝土图3.3.1-3100mm×100mm×400mm棱柱体试件I-轨道板混凝土;2-调整层混凝土图3.3.1-4IoOmmXlOOmmX40Omm棱柱体试件组合试件4混凝土4.1 原材料4.1.1 水泥应选用通用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C30及以上的混凝土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C30以下的混凝土可采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性能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表4.1.1的规定。表41.1水泥的性能项目技术要求比表面积(r112kg)3OO35O碱含量0.80%游离氧化钙含量<1.0%熟料中铝酸三钙含量8.0%注:当骨料具有碱-骨料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o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o4.1.2 粉煤灰、矿粉等矿物掺和料应选用能改善混凝土性能且品质稳定的产品。矿物掺和料性能应符合表4.1.2J表4.1.2-2的规定。表4.1.2-1粉煤灰的性能项目技术要求I级II级细度(45m方孔筛筛余)12.0%30.0%需水量比<95%<105%烧失量<5.0%<8.0%氯离子含量<0.02%含水量1.0%三氧化硫含量3.0%半水亚硫酸钙含量3.0%氧化钙含量<10%游离氧化钙含量1.0%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三氧化二铁总含量>70%密度(gc?)2.6活性指数28d70%碱含量注:1当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为严重冻融破坏环境时,宜采用烧失量不大于3.0%的粉媒灰。2当采用干法或半干法脱硫工艺排出的粉煤灰时,应检测半水亚硫酸钙(CaSO31/2比0)含量。3碱含量用于计算混凝土的总碱含量。表4.I.22矿粉的性能项目技术要求S75S95S105密度(gcn)2.8比表面积(nAkg)300400>500流动度比95%烧失量3.0%氧化镁含量<14.0%三氧化硫含量<4.0%氯离子含量0.06%含水量1.0%活性指数7d>55%75%>95%28d75%95%105%碱含量注:碱含量用于计算混凝土的总碱含量。4.1.3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或母材检验合格、经专门机组生产的机制砂,不应使用海砂。细骨料的性能应符合表4.1.31表4.1.3-2的规定。表4.1.31细骨料的性能项目技术要求<C30C30C45C50颗粒级配应符合本规程表4.1.3-2规定含泥量3.0%2.5%2.0%泥块含量0.5%云母含量0.5%轻物质含量<0.5%有机物含量浅于标准色压碎指标(机制砂)25%石粉含量(机制砂)MB<0.5g/kg<15.0%0.5g/kgMB<1.40g/kg<10.0%7.0%5.0%MB1.40g/kg5.0%3.0%2.0%吸水率<2.0%坚固性<8%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3计)0.5%氯化物含量(以Q-计)<0.02%碱活性(快速砂浆棒膨胀率)(&)<0.30%注:1当细骨料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试验研究,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能使用。2冻融破坏环境下,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2.0%,吸水率不应大于1.0%。表4.13-2细骨料的累积筛余百分数方孔筛筛孔尺寸mm级配区I区11区IH区4.7510%-O10%-O10%-O2.3635%5%25%-O15%-O1.1865%35%50%10%25%-O0.6085%-71%70%-41%40%-16%0.3095%80%92%70%85%55%0.15天然河砂100%90%100%-90%100%90%机制砂97%85%94%-80%94%75%注:除4.75mm和0.60mm筛外,细骨料其他筛档的实际累积筛余百分率与本表相比允许有超出分界线,但超出总量不应大于5%。4.1.4 粗骨料应选用粒形良好、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粗骨料的性能应符合表4.1.4-1表4.1.4-3的规定。表4.1.4T粗骨料的性能项目技术要求<C30C30C45>C50颗粒级配应符合本规程表4.1.4-2规定压碎指标应符合本规程表4.1.4-3规定针片状颗粒总含量10%8%5%含泥量<1.0%1.0%0.5%泥块含量<0.2%岩石抗压强度(碎石)大于或等于1.5倍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吸水率W2.0%(冻融破坏环境下Wl.0%)紧密空隙率<40%坚固性8%(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3计)<0.5%氧化物含量(以Q-计)0.02%有机物含量(卵石)浅于标准色碱活性(£1)碱-硅酸反应V0.30%(快速砂浆棒膨账率)碱-碳酸盐反应V(MO%(岩石性膨胀率)注:I当粗骨料为碎石时,岩石抗压强度用其母岩抗压强度表示。2施工过程中,机骨料的强度可用压碎指标进行控制。表4.1.4-2粗骨料的累积筛余质量百分数公称粒级mm方孔筛筛孔边长尺寸mm2.364.759.516.019.026.531.537.5535-1095%100%80%-100%0-15%O5-1695%100%85%100%30%60%0-10%O52095%100%90%100%40%80%0-10%O5-2595%100%90%100%30%70%05%O531.595%100%90%-100%70%90%15%45%05%O54095%-100%70%90%30%65%05%O注:1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在严重腐蚀环境下不宜超过1/2,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2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表4.1.4-3粗骨料的压碎指标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30岩石种类沉积岩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喷出的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喷出的火成岩碎石16%20%30%10%12%13%卵石<16%<12%注:沉积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喷出的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4.1.5 减水剂宜选用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减水剂性能应符合表4.1.5的规定。表4.1.5减水剂的性能项目技术要求含气量3.0%>3.0%含气量经时变化量1h-1.5%-+1.5%减水率高效减水剂20%高性能减水剂>25%泌水率比高效减水剂20%高性能减水剂20%压力泌水率比(用于泵送混凝土时)<90%硫酸钠含量(按折固含量计)高效减水剂10.0%高性能减水剂5.0%氧离子含量(按折固含量计)<0.6%碱含量(按折固含量计)<10%4.1.6 拌和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其性能应符合表4.1.6的规定。表4.1.6拌合用水的性能项目技术要求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PH值>6.5>6.5>6.5不溶物含量(mgL)<2000<2000<5000可溶物含量(mgL)<2000<5000<10000氧化物含量(以Cl一计)mgL<500<350(用钢丝或热处理的钢筋)<1000<3500<200(混凝土处于氧盐环境下)硫酸盐含量(以Sor计)mgL<600<2000<2700碱含量(mgL)<1500<1500<1500抗压强度比28d>90%凝结时间差(min)<30注:对于钢筋配筋率低于最小配筋率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拌合用水性能亦应满足本表中钢筋混凝土用拌合水性能要求。4.2 配合比421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参数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所处环境条件、环境作用等级和施工工艺等确定。4.2.1 混凝土中应根据需要掺加能够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煤灰、矿粉等矿物掺合料。4.2.2 混凝土中应掺加能够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减水剂,减少用水量和胶凝材料。4.2.3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最小浆体比原则进行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既可采用体积法,也可采用质量法。4.2.4 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应符合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TB/T3275-2018中第7.1.5条的规定。4.2.5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超过表4.2.6所规定的限值要求。表4.2.6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最大用量(kg)混凝土强度等级成型方式振动成型自密实成型<C30360一C30C35400550C40C45450600C50480C55C605004.2.6 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表4.2.7所规定的限值要求。表4.2.7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最小用量(kg/mD环境类别作用等级100年60年30年冻融破坏环境Dl300280280D2320300300D3340320320D43603403404.2.7 冻融环境下混凝土中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宜满足表4.2.8要求。表428冻融环境下混凝土中矿物掺和料的掺量范围()环境类别矿物掺和料种类水胶比<0.40>0.40冻融破坏环境粉煤灰40%<30%矿粉50%40%注:年平均环境温度低于15C硫酸盐环境下,混凝土不宜使用石灰石粉。4.2.8 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水胶比不应高于表4.2.9所规定的限制。表429混凝土水胶比的最大值环境类别作用等级100年60年30年冻融破坏环境Dl0.500.550.55D20.450.500.50D30.400.450.45D40.360.400.404210混凝土砂率应根据骨料的最大粒径和混凝土的水胶比确定,宜满足表4.2.9 的要求。表4.2.10混凝土砂率的要求骨料最大粒径(mm)水胶比0.300.400.500.60IO38%42%40%44%42%46%46%50%2034%38%36%40%38%42%42%46%4034%38%36%40%40%44%注:1本表适用于采用碎石、细度模数为2.63.0的天然中砂拌制的坍落度为80mm120mm的混凝土。2砂的细度模数每增减0.1,砂率相应增减0.5%1.0%。3当使用卵石时,砂率可减少2%4%。4当使用机制砂时,砂率可增加2%4%。4.3 抗压强度4.3.1 无祚轨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满足表4.3.1要求。表4.3.1无昨轨道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无祚轨道结构类型无祚轨道结构层轨道板/道床板底座板CRTSI型板式C60C40CRTSII型板式C55C30CRTsm型板式C60(预应力)C40CRTS双块式C40C40(寒区)4.4 耐久性4.4.1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电通量应满足表441的要求。表4.4.1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电通量(C)评价指标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00年60年30年电通量<C30<1500<2000<2500C30C45<1200<1500<2000C50<1000<1200<1500注:当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设计龄期为28d和56d时混凝土电通量的评定期为56山当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龄期为90d时混凝土电通量的评定龄期为90do4.4.2 冻融破坏环境下,混凝土的气泡间距系数应小于300m,且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应满足表4.4.2的要求。表4.4.2冻融破坏环境下混凝土的性能评价指标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00年60年30年抗冻等级Dl>F300>F250F200D2F350F300F250D3F400F350F300D4F450F400F35O注:当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设计龄期为28d和56d时混凝土电通量的评定期为56d;当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龄期为90d时混凝土电通量的评定龄期为90do5其他材料5.1 CRTSI型板式无昨轨道水泥乳化沥胃砂浆5.1.1 CRTSI型板式无祚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理论配合比应选取原材料,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选定应符合如下基本规定:1水泥用量宜在310kgm3390kg之间;2水灰比不宜大于0.9;3乳化沥青(含聚合物乳液)与水泥的比值不应小于1.40。5.1.2 CRTSI型板式无祚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性能应满足表5.1.2的技术要求。表5.1.2CRTSI型板式无昨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要求砂浆温度540流动度S18-26可工作时间min>30表观密度kgm3>1300含气量-6%12%抗压强度1dMPa>0.107d>0.7028d>1.80弹性模量Q8d)MPa100300材料分离度-<1.0%膨胀率-1.0%3.0%泛紫率-0抗冻性300次冻融循环试验后。相对动弹模量不应小于60%,质量损失率不应大于5%耐候性无剥落、无开裂、相对抗压强度不低于70%抗疲劳性(Ioo万次,12HZ)mm<0.10低温抗裂性(-40。C)mm>1.0低温折压比(-40。C)->0.20低温弹性模量(-40。C)MPa100300注: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用于严寒地区时,进行此项检测。5.2 CRTSII型板式无昨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5.2.1 CRTSH型板式无祚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理论配合比应选取原材料,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选定应符合如下基本规定:1水泥用量宜不小于400kgm3;2乳化沥青与水泥的比值宜不小于0.35;3水灰比不大于0.58。5.2.2 CRTSII型板式无昨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性能应满足表5.2.2的技术要求。表5.2.2CRTS11型板式无祚轨道用水泥沥青砂浆的性能指标要求项目单位性能指标要求拌合物温度535扩展度(1)/Ds280mm和t28016sD3仑28Omm和t28022s流动度S80-120分离度%<3.0含气度%10.0单位容积质量KgZm3>1800膨胀率%0-2.0抗折强度1dMPa1.07d2.028d3.0抗压强度1dMPa2.07d>10.028d>15.0弹性模量(28d)MPa700010000抗冻性(28d)/外观无异常,剥落量2000gm3,相对动弹模量60%抗疲劳性(28d)/IoooO次不断裂注:Ds表示砂浆出机扩展度;D30表示砂浆出机30min时的扩展度;t280表示砂浆扩展度达280mm时所需的时间。5.3 CRTSIn型板式无昨轨道自密实混凝土5.3.1 CRTSIn型板式无昨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应选取原材料,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选定应符合如下基本规定:1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580kgr113;2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m3;3单位体积浆体总量不宜大于0.40115.3.2 CRTSIn型板式无祚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应满足表5.3.2-1和表5.3.2-2的技术要求。表5.3.2/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项目技术要求坍落扩展度<680min扩展时间3s7sJ环障碍高差<18minL型仪充填比0.80泌水率0含气量>3.0%竖向膨胀率0-1.0%表532-2自密实混凝土其他性能项目技术要求硬化体性能56d抗压强度40.0MPa56d抗折强度6.0MPa56d弹性模量3.00×104MPa3.80x104MPa56d电通量<100OC56d抗盐冻性(28次冻融循环100OgZm2剥落量)<500gm2(严寒和寒冷条件)56d干燥收缩值400×10-6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不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0.10%碱含量不大于3.0kgm3三氧化硫含量不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0%6无昨轨道混凝土高周疲劳加载试验5.3.3 本方法适用于室内无昨轨道混凝土高周疲劳加载试验,应通过测定无昨轨道混凝土在高周疲劳荷载作用下动弹性模量、抗折强度、孔隙率、钙硅比等宏微观指标与加载循环次数的关系,反映混凝土在高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性能。6.0.2无昨轨道混凝土高周疲劳加载试验的试件尺寸、数量及质量应满足下列规定:1应采用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400mm的棱柱体试件,每种工况试件个数3用于高周疲劳试验;2应采用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OOmm的立方体试件,每组试件个数>3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3试件表面光滑,无明显空洞。6.0.3试验采用的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验设备应采用具有闭环伺服控制系统的试验机(图6.0.3),载荷传感器精度K).5%,加载频率15Hz;2加载工装需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3保证工装与试件上下两面贴合,保证试件受四点弯。I-加载工装;2-夹具;3-金属盒;4-控制面板;5-混凝土试件:6-PC机图6.0.3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6.0.4无祚轨道混凝土高周疲劳试验荷载取值应根据本规程第3.1.2条的规定确定。6.0.5无祚轨道混凝土高周疲劳荷载频率应根据本规程第3.1.4条的规定确定。6.0.6无昨轨道混凝土高周疲劳加载次数应根据本规程第3.1.5条的规定确定。6.0.7无祚轨道混凝土高周疲劳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试件达到试验龄期时,从标准养护室取出后,应检查其尺寸及形状,尺寸公差不超过0.1mm,试件取出后应尽快进行试验;2试件放置在试验装置前,应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并在试件侧面画出加荷线位置;3对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高周疲劳试验。高周疲劳采用四点弯加载方式(图6.0.7),加载头跨度为IOomm,支座跨度为300mm;图6.0.7混凝土3J周疲劳试验图4试件安装时,可调整加载工装与试件位置,安装尺寸偏差不得大于1mm,试件的承压面应为试件成型时的侧面,工装与试件的接触面应平稳、均匀,否则采用金属薄片垫平;5在试验过程中应根据本规程第6.0.4、6.0.5、6.0.6条的规定设置疲劳荷载、频率、次数,并且连续均匀地加荷,采用荷载值控制;6无昨轨道混凝土高周疲劳试验过程中,应加载一定次数后停机停止加载,根据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可采用冲击弹性波法测量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动弹性模量及抗折强度宏观指标,之后重复上述加载过程。试验初始和结束两个阶段,可通过气体吸附法或通过CT扫描法测量孔隙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再辅以微区能谱分析测量钙硅比,采用气体吸附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材料孔径分布和孔隙度第3部分:气体吸附法分析微孔GB“21650.3-2011的有关规定;7疲劳加载一定次数后停机测量相关指标,加载次数可参考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重复上述加载过程,当达到试验总加载次数或达到破坏条件停止试验。7.0.1本方法适用于室内无昨轨道混凝土低周疲劳加载试验,应通过测定快速冻融循环试验下无昨轨道混凝土试件在水冻水融条件下其质量损失、动弹性模量、弹性波波速、孔隙率、钙硅比等宏微观指标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反映混凝土在低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性能。7.0.2无祚轨道混凝土低周疲劳试验所采用的试件应符合如下规定:1应采用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400mm的棱柱体试件,每组试件个数N3,用于快快速冻融试验;2应采用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OOmm的立方体试件,每组试件个数>3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3成型试件时,不得采用憎水性脱模剂;4除制作冻融试验的试件外,尚应制作同样形状、尺寸,且中心埋有温度传感器的测温试件,测温试件应采用防冻液作为冻融介质。测温试件所用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应高于冻融试件,测温试件的温度传感器应埋设在试件中心,温度传感器不应采用钻孔后插入的方式埋设。7.0.3试验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快速冻融循环装置(图7.0.3-1)和试件分布(图7.0.3-2)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抗冻试验设备JG/T243的规定。除应在中心测温试件中埋设温度传感器外,还应在冻融箱内防冻液中心、对角线的两端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运转时冻融箱内防冻液各点温度的极差不得超过2;图7.0.3-1快速冻融循环装置I-冻Si试件:2-防床液:3-测潞试件:4-温度传感器:冬冻融介质I-冻融试件;2.防冻液;3-测温试件;4-温度传感器;5-冻融介质图7.0.3-2试件分布示意图2试件盒宜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作,其内表面底部应有半径为3mm橡胶突起部分。试件盒横截面尺寸宜为115mm×115mm,试件盒长度宜为500mm;3称量设备的最大量程应为20kg,感量不应超过5g;4温度传感器(包括热电偶、电位差计等)应在(-20-20)C范围内测定试件中心温度,且测量精度应为±0.5;7.0.4无昨轨道混凝土低周疲劳试验温度荷载取值应根据本规程第3.2.2条的规定确定。7.0.5无祚轨道混凝土低周疲劳试验室内冻融循环次数应根据本规程第3.2.6条确定。7.0.6无祚轨道混凝土低周疲劳试验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在标准养护室内或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应在养护龄期为24d时提前将冻融试验的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随后应将冻融试件放在(20±2)C水中浸泡,浸泡时水面应高出试件顶面(2030)mmo在水中浸泡时间应为4d,试件应在28d龄期时开始进行冻融试验;2宜在中心测温试件上垂直横截面钻200mm的孔洞,将中心温度传感器插入钻孔中并用密封胶密封,并加入防冻液,将其放置于冻融试验箱的中心位置;3测量试件初始质量、动弹性模量和弹性波速,然后将试件依次放入橡胶套中,并向橡胶套中注入清水,水面应至少高于试件表面5mm;4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应按本规程第7.0.4条的规定控制温度,每次冻融循环时间约为3.5h,其中,冷冻时间约为2.5-3h,融化时间约为0.5-1h;5每冻融循环加载一定次数后取出混凝土试件,观察试件的表观形态变化,用湿布擦除表面的水分以及剥落的水泥砂浆,根据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可采用冲击弹性波法测量动弹性模量、弹性波波速,也可采用共振法测定动弹性模量,共振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中第5章的规定。试件质量损失参数测量应按下式(7.0.6)计算。W="一叱,lOO%(7.0.6)“%式中:第M次冻融后的质量损失率(),精确至0.01;Wo第0次冻融后的试件质量(g);W一第M次冻融后的试件质量(g)。6冻融循环一定次数后测量试件质量损失、动弹性模量、弹性波波速宏观指标,循环次数可参考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之后重复上述加载过程。试验初始和结束两个阶段,应按本规程第6.0.7条的规定测量试件孔隙率、钙硅比微观指标。当达到试验总加载次数,或当冻融循环出

    注意事项

    本文(T_CECS《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技术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