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新建工程环评报告.docx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稿)项目名称:22O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新建工程建设单位(盖章)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编制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133环境质量现状174评价适用S推22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3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77环境影响评价28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379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3810结论、措施与建议41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附图:图I本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220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新建工程建设单位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海口市龙华区滨海大道123-8号信恒大厦第27层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570000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大茂镇、后安镇境内建设性质荫建口改扩建口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D4420)占地面积线路建设共39基,其中耐张塔16基,直线塔23基,永久占地约3120m2总投资(万元)4661.14(静态投资)环保投资(万元)113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4%预期投产日期2020工程内容及规模220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新建工程建设内容如下:(1) 220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新建工程:新建线路起于万宁气电厂,止于220kV红石变电站,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长约2X11.6km,导线采用2XJLLBlA-630/45铝包钢芯铝绞线,共新建铁塔39基。(2) 220kV红石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在220kV红石变电站扩建2个220kV间隔至万宁气电,配套完善间隔相应设备。工程在原有站内预留场地上进行扩建,站区总布置同前期建设。废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回)排水量及排放去向220kV红石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本期不新增人员编制,不新增生活污水排放量,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能满足本期间隔扩建工程需要。220kV输电线路运行不产生废水。输变电工程产生的电磁环境情况22()kV输电线路在运行时会产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1.1 前言1.1.1 编制依据1.1.1.1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本)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并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版)2018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并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并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年修订版)2020年9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4月23日修正并施行。1.1.1.2 法规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修正);(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9号(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4)环保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办2012131号;(5)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7165号,2007年10月31日起执行;(6)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2月20日;(7)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号;(8)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98号;(9)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7年11月30日修正;(IO)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告海南省人民政府,琼府办201690号;(Il)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74号,2016年9月I日起施行;(12)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开发建设管理目录海南省人民政府,琼府办2016239号。1.1.1.3 有关的标准(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I2523-2011);(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6)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1.1.1.4 有关的技术导则(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地表水环境(HJ2.3-2018):声环境(HJ2.4-2009);生态影响(HJI9-2011); 输变电工程(HJ24-2014);(7)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liI32020)。1.1.1.5有关设计规程输变电工程所执行的规程见表I-K表1/输电线路工程有关设计规程一览表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等级1GB50545-2010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国家1.1.1.6工程设计资料名称和编制单位本次环评所采用的工程资料见表1-2。表12本次环评的工程资料一览表序号工程资料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122O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海南电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12月2关于220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海南电网计202()l号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月1.1.2评价因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相关要求确定本工程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3。表1-3本工程评价因子一览表评价阶段评价项目现状评价因子单位预测评价因子单位施工期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八)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八)运行期电磁环境工频电场kV/m工频电场kV/m工频磁场T工频磁场T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八)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八)1.1.3评价工作等级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I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的等级。 电磁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中规定,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见表1-4。表14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类电压等级工程条件评价工作等级交流220kV变电站户内式、地下式三级户外式二级输电线路1 .地下电缆2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5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三级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5m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二级按照表1-4分析,输电线路架空线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5m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电磁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220kV红石变电站为户外式变电站,电磁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 声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规定: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八)5dB(八)(含5dB(八)),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本工程输电线路位于乡村区域,执行声环境功能区的1类区要求。22OkV红石变电站于2011年建成投运,位于乡村区域。根据GB3096规定村庄原则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工业活动较多的村庄以及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可局部或全部执行2类声功能区要求。该变电站周围村庄工业活动较多,执行2类声功能区要求。因此,本次环评的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 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I9-2011):”依据项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划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见表l-5o表15本工程生态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生态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标准环境区域生态敏感性长度100km或面积20km2长度50100km或面积220kr112氏度W50km或面积2km2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I92011)规定,输电线路工程属点一(架空)线工程,工程实际扰动区为点状分布。本工程架空线路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工程建设地点环境区域属于一般区域。本工程线路2X11.6km,空间跨越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II类红线区2处,不立塔,累计跨越长度约()4km,长度小于50km,永久占地约3129m2,临时占地约585()m2,占地面积远小于2km2本工程220kV红石变电站为间隔扩建工程,在原有厂界内建设,不新征用地。因此,本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地表水22OkV红石变电站前期设置有化粪池,本期扩建不新增人员编制,现有设备能够满足前期及本期间隔扩建需求:22OkV输电线路施工期废水极少,运行期无废水产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评价等级可定级为三级B。本次环评对水环境影响以分析说明为主。 大气本工程施工期间的施工扬尘影响很小,本次环评以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说明为主。1.1.4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l9-2(Hl)有关内容及规定,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下:工频电场、工频磁场:220kV红石变电站站界外40m内的范围;220kV架空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内的范围。声环境:220kV红石变电站围墙外100m范围内区域;220kV架空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内的范围。,生态环境:220kV红石变电站围墙外500m内的范围;220kV架空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外延300m带状区域,涉及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的架空输电线路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外延100Om带状区域。1.2 工程内容及规模1.2.1 建设必要性大唐海南万宁天然气发电工程(以下简称“万宁气电”)是海南省东部重要供电电源,有助于促进海南电源布局分散化,促进各地区电力自平衡,减少远距离送电;有助于提高琼海、万宁等片区的供电可靠性:有助于系统调峰,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因此,按照海南电网“十三五”输电网规划,为满足万宁气电的电力送出,建设22O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新建工程是十分必要的。1.2.2 建设规模本次评价的工程为22O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新建工程,建设规模详见表l-6o表16本工程构成及规模序号项目名称建设规模一线路工程1220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工程新建线路起于万宁气电厂,止于22OkV红石变电站,采用同塔双网路架设,长约2X11.6km,导线采用2XJL/LB1A-630/45铝包钢芯铝绞线,共新建铁塔39基。二变电站工程1220kV红石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在220kV红石变电站原站址内扩建220kV出线间隔2个至万宁气电,并配套完善间隔相应设备。同时为避免红石变电站全站停电,将原220kV母联间隔调整为官红11线间隔,原官红II线间隔调整为官红I线间隔,原官红I线间隔调整为万宁气电II线间隔,本次扩建的间隔分别用于万宁气电I线和母联间隔.1.2.3地理位置22O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新建工程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大茂镇、后安镇境内。本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1所示。1.3 工程概况1.3.1 220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新建工程1.3.1.1 系统接线本工程为万宁气电的配套送出工程,新建2回线路至22OkV红石变电站。自万宁气电厂220kV构架侧双回架空出线至220kV红石变电站220kV进线构架侧止。1.3.1.2 路径方案线路自大唐万宁燃气电厂220kV构架向西双回架空出线至JO处后,左转向西南方向走线,在跨越县道X423行至Jl处后,线路左转向东南方向走线,经上山寮村至J3处后右转向西南方向走线,在跨越县道X426行至J4处后,线路小幅左转大致向南走线至东山村西侧J6处,然后右转向西南方向继续走线,于塘田村东侧J7处左转向南走线,在跨越龙尾河后于狗仔园村西南侧J8处右转西南走线,之后行至J9处左转西南走线至符宅村东侧JlO处,再次左转东南走线至东埔村东侧JIl处,然后线路右转向西南方向走线至J12处,之后左转东南至老麦村东北侧J13处,线路右转于老麦村东侧绕行大致向东南走线,行至22OkV红石变电站西南侧左转接入站内220kV构架。新建线路长约2X11.6km,采用双回路架设,线路曲折系数为1.1。导线采用2XJL/LB1A-630/45铝包钢芯铝绞线,新建铁塔39基。线路途经万宁市大茂镇、后安镇。1.3.1.3 导线、杆塔型号导线型号:2XJL/LBlA-630/45铝包钢芯铝绞线。地线型号:2根24芯OPGW-24BI-100光缆。杆塔型号:2F2Wa-Jl、2F2Wa-J2、2F2Wa-J3、2F2Wa-J4.2F2Wa-JD.2F2Wa-Zl、2F2Wa-Z2.2F2Wa-Z3,共计39基。13.1.4线路路径合理性分析(1)路径选择原则尽量减少线路长度并靠近现有公路走线,方便施工及后期运行维护,减少施工便道开辟;尽量避开城镇规划区、工业园区,减小对城镇规划的影响;尽量避让自然保护区及各类森林公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树木砍伐,无法避让的成片林木按跨越考虑;尽量避让公益林地、保护林地及基本农田等地块,与国家倡导政策保持一致;考虑沿线地质、地形地貌条件对线路可靠性及经济性影响;综合协调线路路径与沿线已建、规划线路以及其它设施的矛盾,统筹考虑路径方案的可靠性、可实施性及经济性;尽量避让沿线军事设施、采矿区和其他大型工矿企业。综合以上选线原则,可研阶段初步拟定两个路径方案。(2)线路路径方案比选本工程线路起于万宁气电厂,止于220kV红石变电站,均位于万宁境内,线路总体由北往南走线,全线基本为平地、丘陵地形。根据上述选线原则,通过前期收资、室内选线、现场踏勘等方法,初步拟定两个路径方案进行比选。具体情况见表l-7o表17线路路径方案H匕较表方案一方案二路径长度11.6km13.2km曲折系数1.11.25杆塔数量39基(16基转角塔,23基直线塔)42基(18基转角塔,24基直线塔)地形地貌平地63%,丘陵24%,泥沼(水田)13%平地53%,丘陵23%,泥沼(水田)24%地质水文情况全线场地稳定,不存在不良地质地带全线场地稳定,不存在不良地质地带植被情况橡胶林2.2km,水田1.5km,槟榔6.5km,旱地及其他1.6km橡胶林1.5km,水田2.2km,槟榔8.4km)旱地及其他1.Ikm重要交叉跨越跨越IlOkV线路4次,跨越35kV线路1次,水库1次跨越1IOkV线路2次,跨越35kV线路1次是否与规划相冲突经前期收资,所选路径满足沿线城镇规划,从拟建万宁槟榔城产业园规划区穿过经前期收资,所选路径满足沿线城镇规划施工及运行维护方面线路沿县道及乡间小路走线,施工及运行维护较为方便。线路沿县道及乡间小路走线,施工及运行维护较为方便。优点线路长度较短,可节约工程投资;路径协调难度较小。线路的重要交叉跨越点相对较少。缺点经过拟建万宁槟榔城产业园规划区,需经过园区的同意线路从村庄房屋及经济林木边上过,且农田相对占用较多,青赔不确定性因素多,协调难度较大。结论推荐方案通过上表比较可知,方案一线路路径长度较方案二短约1.6km,杆塔数量减少3基。方案一经过万宁槟榔城产业园规划区,于产业园规划区内绿地走线,已征得该产业园规划区同意。方案二沿线经过村庄较为密集,同时经过经济林木且农田占用相对较多,路径协调难度较大且建设过程中造成影响的范围较大。综合以上比较,本工程线路路径方案一作为推荐路径。本工程线路综合协调了线路与沿线已建输电线路、已有道路及其它设施之间的矛盾。线路路径方案征求了当地地方规划部门的意见,目前已经取得万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万宁槟榔产业园有限公司对本工程路径的书面同意。因此,本工程线路路径是合理的。1.3.1.5 线路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路径的唯一性论证本工程线路需跨越2处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11类区,包括防洪调蓄、水源保护与水源涵养两个类别的功能区。其中海南岛防洪调蓄II类红线区即龙尾河呈东西向分布,本工程线路大体南北向走线,线路无法避让;海南岛水源保护与水源涵养II类红线区即水声水库,位于万宁槟榔城产业园规划区内,本工程线路于该产业园规划区内绿地走线,符合该产业园区规划要求。同时为避让水声水库西北侧的多处村庄及产业园内规划用地,线路路径需跨越水声水库西北角。经现场调查,本工程线路在大茂镇群星村东山西侧跨越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中的海南岛防洪调蓄II类红线区(龙尾河),线路跨越长度约60m,利用两岸地形一档跨越不立塔。本工程线路在国营东兴农场水声三队西南侧跨越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中的海南岛水源保护与水源涵养II类红线区(水声水库),线路跨越2次,累计跨越长度约320m,均利用两岸地形一档跨越不立塔。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告(琼府201690号)及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开发建设管理目录(琼府办2016239号)规定,本工程属于海南省陆域II类生态保护红线区保护与开发建设准入目录清单中的防洪调蓄及水源保护与水源涵养两个类别功能区中的“港口、桥梁、水利等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及管网、电网、差转台、电视塔台、无线通讯、雷达等基础设施”和“机场、公路、铁路、港口、水利等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及管网、电网、差转台、电视塔台、无线通讯、雷达等基础设施”中的电网类项目,满足准入要求。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因此,本工程线路在设计及施工时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远离生态保护红线区作业,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施工后生态恢复措施后,本工程选线具有环境可行性.1.3.1.6 主要交叉跨越本工程新建线路跨越县道2次,水泥公路及乡道30次,跨越乡村土路20次,跨越IIokV线路4次,跨越35kV线路1次,跨越IokV线路22次,跨越龙尾河1次,跨越水声水库1次。1.3.1.7线路牵张场设置及数量输电线路工程原则上每隔57km设置一处牵张场,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区域,且满足牵引机、张力机能尽量直接运到位的要求。架线施工过程中,优先选取邻近道路的转角塔位附近作为牵张场,以减少了施工临时道路的修建。本工程结合沿线实际情况,设置牵张场4处,占地面积约为800m21>1.3.1.8 线路工程占地及土石方量本工程线路塔基永久占地面积约3120m2,临时占地(塔基施工材料堆放场及施工作业面、塔基临时堆土、牵张场等)面积约585Om2。本工程不设弃渣场,线路塔基区共产生挖方量约21300m3,工程产生的土石方量可全部用于塔基区回填,不产生弃渣,开挖时的表土分别临时堆存于场地一角,施工结束后用作牵张场等施工迹地的绿化覆土。1.3.2220kV红石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1.3.2.1 变电站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220kV红石变电站站址位于万宁市大茂镇红石村,变电站东北侧约27m处为万宁鑫辉槟榔产销专业合作社(即万宁市康复教育转化就业基地),西北侧约70m处及西北角约70m处为红石村民房,其余侧为农用地、杂草丛及灌木丛。1.3.2.2 变电站现有工程22OkV红石变电站于2005年建成投运,为全户外布置有人值班变电站,电压等级为220/110/IOkV,现有主变2台,容量为2x150MVA,22OkV出线6回(官红I线、官红H线、红文H线、红文I线、红牵I线、红牵H线),11OkV出线10回(北红I线、北红H线、红神新II线、红兴线、红神新I线、红万II线、红万I线、红和线、牛红线、红乘线)。22OkV红石变电站站区总平布置:22OkV配电装置区采用户外常规布置,位于站区西南部,向西南方向架空出线;IlOkV配电装置区采用户外常规布置,位于站区东北部,向东北架空出线;主变压器区(1#和2#)位于220kV及IIOkV配电装置区之间偏东南,220kV配电装置区东北侧;主控楼位于站区西北部;IOkV配电装置室位于主变压器区东北侧;事故油池位于1#和2#主变之间。22OkV红石变电站因为投运时间较早,未履行环保手续。根据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辐射类建设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琼环辐字2016ll号)的要求,该变电站于2016年9月进行了环境现状监测并报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厅备案,纳入环保日常监管,电磁监测备案文号为琼环辐清2016405号。经调查,本项目变电站前期工程自投运以来,各设备运行正常,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亦未收到周围居民和单位的环保投诉。变电站周围环境保目标较环境现状监测备案期间未有新增。1.3.2.3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概况22OkV红石变电站站区总平布置同前期建设。本工程在站内原有空地上进行间隔扩建,无需新征用地。220kV红石变电站现有6回220kV出线,于220kV配电装置区自西北至东南方向依次为官红I线、官红11线、红文II线、红文I线、红牵I线、红牵H线。目前220kV配电装置区已无备用出线间隔,因此,本次间隔扩建需在本站220kV配电装置区西北部即官红I线旁空地处扩建2个220kV出线间隔。为避免220kV红石变电站在更换母联间隔导线施工时全站停电,本期间隔扩建需将原220kV母联间隔调整为官红II线间隔,原官红II线间隔调整为官红I线间隔,原官红I线间隔调整为万宁气电H线间隔,本次扩建的间隔分别用于万宁气电I线和母联间隔。1.3.2.4 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土石方量变电间隔扩建工程在站内原有空地上进行,无需新征用地。间隔扩建的构、支架基槽开挖产生土石余方约354m30本工程不涉及弃渣场,余士不随意丢弃。工程产生的余土可全部用于变电站附近塔基区回填,不产生弃渣。CBA CBA CBA CBA CBA CBA CBA CBA CBA红相 红牵I红文I红文11官红11原母联官组万宁气电11万宁气电I 母联原官红11原官组新建间M 新颜隔红率II红牵I红文I红文H官红U官红I万宁气电11万宁气电IAAA220kV红石变电站220kV出线间隔扩建后排列示意图1.4有关的区域规划文件、意向本工程已取得当地有关部门的书面意见。表18有关部门关于22O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新建工程的意见序号部门意见落实情况1万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则同意项目选址并通过用地预审:在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按照行业用地标准,从严控制用地规模,集约节约用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设计施工过程中不得占用基础设施范围外的用地;与建设用地保持安全防护距离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按相关要求开展工作2万宁槟榔产业园有限公司线路经过产业园位置为绿地,不影响园区建设,我公司无意见1.5 工程建设的环保设施本工程的总投资为4661.1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13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4%。环保投资明细见下表:表19工程环保投资一览表工程名称环保措施环保投资(万元)处理效果达标情况220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新建工程输电线路沿线护坡、挡土墙、植被恢复等52减少塔基施工时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牵张场等临时占地25恢复原有地貌保护生态环境220kV红石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站区硬化及绿化8恢复原有地貌保护生态环境施工期临时环保设施4减少扬尘及水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及竣工环保验收费用24合计1131.6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220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为新建工程,新建双回线路长约2xl1.6km。与本项目相关的原有污染主要为本期线路接入的已建220kV红石变电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根据对本期拟建架空线路沿线和22OkV红石变电站间隔扩建侧现状监测结果可知,其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声环境背景值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220kV红石变电站于2005年建成投运,因为投运时间较早,未履行环评审批及竣工环保验收手续。根据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辐射类建设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琼环辐字2016ll号)的要求,该变电站于2016年9月进行了环境现状监测并报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厅备案,纳入环保日常监管,电磁监测备案文号为琼环辐清2016405号。根据备案监测结论表明:22OkV红石变电站厂界四周昼间噪声排放监测值为(46.7-48.2)dB(八),夜间噪声排放监测值为(45.246.5)dB(八),昼间、夜间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22OkV红石变电站四周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1.25×10-24.75×102)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3.52×10-28.26×102)T:变电站衰减断面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3.48×10-31.26×102)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7.26×10-M.53×10-2)T,分别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k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T的标准限值要求。经调查,本项目变电站前期工程自投运以来,各设备运行正常,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亦未收到周围居民和单位的环保投诉。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2.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本工程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大茂镇、后安镇境内。万宁市位于海南岛东南部,东濒南海,西毗琼中县,南邻陵水县,北与琼海市接壤。地处东经1IO°OO'11O°34',北纬18。35'19°06'之间。全市总面积为4433.6kmn,其中陆地面积1883.5km2,海域面积2550.01km?.万宁市辖12个镇:万城镇、龙滚镇、山根镇、和乐镇、后安镇、大茂镇、东澳镇、礼纪镇、长丰镇、北大镇、南桥镇、三更罗镇;5个国营农场(国营东兴农场、国营东和农场、国营东岭农场、国营南林农场、国营新中农场)、1个华侨农场(兴隆华侨农场)、1个国营林场(六连林场)。全市常住人口56.88万人,以汉族为主,聚居了黎族、苗族等18个少数民族。1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万宁市各种地形兼备,地貌类型多样,西北和东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形,高程在海拔5001288m之间。西部和琼中交界的牛上岭海拔1288m高,为该市最高。西部以东是丘陵地带,占总面积的44.3%,再往东是沿海平原地带,高度在海拔50m以下,占全市总面积的51.8%。2、气候万宁市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境内年平均日照为1500-22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24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为23.1C至24.4C,最低气温为1月份,平均为17.2°C,最高气温为7月份,平均28.4。全年无霜冻,气候宜人。3、水文万宁市境内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主要河流有太阳河、龙滚河、龙头河和龙尾河,集雨面积在100kn?以上,还有单独出海的河流18条。最大的河流太阳河发源于琼中县的飞水岭,主流在东澳镇注入南海,太阳河在万宁市境内河道长66.8km,流域面积593km20另有万宁、军田、加坦三个大水库,全市水库面积9万亩。万宁市东面临南海,海岸线长109kmo主要港湾有乌场港、港北港、东澳港、坡头港和南燕湾等。经现场调查,本工程线路跨越龙尾河I次,跨越长度约60m;跨越水声水库2次,累计跨越长度约320m。线路跨越以上水体时均利用两岸地形一档跨越,不在水体中立塔。4、植被、生物多样性万宁市境内森林覆盖率60.2%,天然林主要树种有母生、青皮、陆均松、汕丹、坡垒、荔枝、乌营、绿南等46个,160多种,人工营造林有小叶校、窿绿枝、大麻黄、台湾相思、菠萝蜜、苦楝、麻楝、樟树等。热带作物如橡胶、胡椒、菠萝、椰子、槟榔、益智、咖啡、可可等。万宁市禽畜品种有猪、牛、羊、鸡、鹅、鸭等,以兴隆水牛和东山羊为名优品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珍贵品种有大洲金丝燕、梅花鹿、熊、豹、长臂猿、黄猿、蟒蛇、毛鸡、金钱龟、鹏鸿、野兔等。大洲金丝燕所产之大洲燕窝,有润肺健脾之奇效,为稀世名贵补品。本工程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大茂镇、后安镇境内,线路所经区域基本为平地和丘陵。经现场踏勘,本期线路沿线植被主要为菠萝、椰子、荔枝等经济作物以及槟榔、橡胶树等树木,其余为杂树和灌木。J生态保护红线区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于2016年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划定,包括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和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两部分。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1535km2,占陆域面积33.5%,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8316.6km2,占海南岛近岸海域总面积35.1%。在空间上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区的霸王岭、五指山、鹦哥岭、黎母山、吊罗山、尖峰岭等主要山体为核心,以松涛、大广坝、牛路岭等重要湖库为空间节点,以自然保护区廊道、主要河流和海岸带为生态廊道,形成“一心多廊、山海相连、河湖相串”的基本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格局。本工程新建22OkV万宁气电至红石线路,长度约2X11.6km。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琼府201690号)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告及海南省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发布系统(呆tp:218.77.183.85/hbt/index.html?n)查询,本工程线路在大茂镇群星村东山西侧跨越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中的海南岛防洪调蓄II类红线区(龙尾河),线路跨越长度约60m,一档跨越不立塔。本工程线路在国营东兴农场水声三队西南侧跨越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中的海南岛水源保护与水源涵养II类红线区(水声水库),线路跨越2次,累计跨越长度约320m,一档跨越不立塔。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告(琼府201690号)及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开发建设管理目录(琼府办2016239号)规定,本工程属于海南省陆域11类生态保护红线区保护与开发建设准入目录清单中功能区为防洪调蓄II类红线区中的“港口、桥梁、水利等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及管网、电网、差转台、电视塔台、无线通讯、雷达等基础设施”和水源保护与水源涵养防洪调蓄II类红线区中“机场、公路、铁路、港口、水利等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及管网、电网、差转台、电视塔台、无线通讯、雷达等基础设施”的电网类项目,满足准入要求。本工程线路仅空间跨越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不会对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区构成影响。表2.1海南省陆域11类生态保护红线区保护与开发建设准入目录清单功能区序号项目类别水源保护与水源涵养11类红线区1生态保护与修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种草、防护林建设、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森林抚育和更新、森林灾害综合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野生经济林树种保护、农林作物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地)建设、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河湖整治工程、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程。2基础设施机场、公路、铁路、港口、水利等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及管网、电网、差转台、电视塔台、无线通讯、雷达等。3民生项目农业灌溉设施、不超过现有用地规模的自用住房维修改造、教育医疗服务设施、社区服务设施、饮水工程、村镇(农场)生活污水处理、村镇(农场)生活垃圾转运站等。4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步道、观光设施、游客服务中心(含小型餐饮、购物等,但不含住宿功能)、宣教设施、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停车场等。5其他水源保护工程、水源保护设施;军事等特殊用途设施建设等。防洪调蓄II类红线区1生态保护与修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种草、防护林建设、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土保持、森林抚育和更新、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农林作物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地)建设、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饮用水保护、河湖整治、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程。2基础设施港口、桥梁、水利等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及管网、电网、差转台、电视塔台、无线通讯、雷达等。3民生项目农业灌溉设施、防洪设施、饮水工程等。4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步道、观光设施、游艇码头、水上餐厅等。5其他水源保护、河道采砂、河道疏浚、防洪治涝等工程;军事等特殊用途设施建设等。线路拟跨越龙尾河处线路拟跨越水声水库处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需要特殊保护的敏感目标。3环境质量现状3.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为22OkV架空送电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噪声。为了解输电线路沿线的电磁及噪声环境现状,我公司委托海南瑞辐科技有限公司(CMA证书号:172112()5A()17)的检测人员对线路沿线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噪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1)监测内容、方法及仪器监测项目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距地面1.5m高处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