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09410085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大学高校课程教学大纲.docx

    • 资源ID:1202960       资源大小:31.1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9410085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大学高校课程教学大纲.docx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ModernDetectionTechnologyofFood课程编号:09410085学分:2学时:32(其中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普通物理和高等数学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教材:刘约权.现代仪器分析(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开课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中涉及到的检测仪器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集成了各先修课程的有关基础知识;同时该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经过实践使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因此,需要与和本课程密切相关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实验相结合学习。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检测技术所依据的基础理论、仪器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仪器的基本构造、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简单的影响因素等;通过与此课相关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实验的学习、观察和实践,加深对本课程所授原理的理解,建立对所用仪器结构的直观认识,并使实验操作技能得到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制定实验研究方案,为以后开展涉及食品检测应用的工作和研究奠定基础。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绪论1 .教学内容(I)与食品检测相关的仪器分析任务(2)分析方法分类(3)标准曲线、灵敏度与检出限概念(4)在食品学科领域的应用2 .基本要求掌握标准曲线、灵敏度和检出限概念3 .重难点检出限概念了解仪器分析的任务、特点和分析方法分类,掌握标准曲线、灵敏度与检出限的概念。第一章光谱分析法导论1.教学内容(I)光的本性与电磁波谱(2)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分子、原子能级和光谱的产生(4)光谱分析法分类2基本要求了解光的本性、电磁波谱分区、与光谱分析有关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形式、分子和原子的能级以及各自光谱的形成机制与特征。掌握光的能量表达式。3.重难点分子光谱的产生第二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 .教学内容(1)基本原理(2)有机化合物中电子跃迁主要类型及主要吸收带(3)定性分析(4)定量分析(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基本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能级与电子跃迁类型、有机化合物中的主要吸收带、有机化合物结构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关系;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主要部件和仪器的类型。掌握利用Woodward规律计算共规多烯和,不饱和醛酮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掌握吸收定律、定量分析方法。3 .重难点基本原理、有机化合物中电子跃迁的主要类型、利用WoOdWard规律计算共规多烯和/不饱和醛酮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1 .教学内容(1)基本原理(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特征频率(3)定性和定量分析(4)红外吸收光谱仪(5)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2 .基本要求了解分子的振子模型、振转跃迁的必要条件、分子振动的形式、振动的模式及振动的耦合;了解红外吸收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特征频率;掌握根据红外吸收光谱解析分子结构的方法。3 .重难点基本原理、定性分析第四章分子荧光分析法1 .教学内容(1)基本原理(2)荧光定量分析(3)荧光分析仪器2 .基本要求了解电子自旋状态的多重性及由此而形成的单重态和三重态;了解荧光、蟒光和延迟荧光的产生过程及三者的异同;了解荧光的产生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影响荧光分析的主要因素;了解荧光分析仪器的结构、主要部件。掌握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定义和产生;理解荧光分析方法适用于痕量分析的原因;掌握荧光定量分析方法。3 .重难点基本原理、定量分析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1 .教学内容(1)基本原理(2)原子吸收光谱仪(3)定量分析方法(4)干扰及抑制方法2 .基本要求了解原子吸收谱线的展宽因素;了解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的概念及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的关系。掌握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掌握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掌握火焰、电热和还原气化原子化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定量分析方法;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主要干扰类型及干扰的解决方法。3 .重难点基本原理、干扰及抑制方法第六章色谱分析导论1 .教学内容(1)色谱法的提出及其分类(2)色谱图及常用相关术语(3)色谱基本理论(4)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2 .基本要求了解色谱法的分类;掌握色谱基本术语;掌握色谱塔板理论导出的色谱峰函数、相关参数的定义和参数间的关系;掌握速率理论方程、相关参数的定义及柱效的影响因素;掌握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 .重难点色谱基本理论第七章气相色谱法1 .教学内容(1)分离原理及基本装置(2)气相色谱仪(3)气相色谱固定相(4)气相色谱工作条件最佳化2 .基本要求了解气相色谱仪的结构、主要部件和分离流程;了解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分类;掌握气相色谱常用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掌握各类液体固定相的适用范围;掌握气相色谱工作条件最佳化的步骤和方法。3 .重难点气相色谱固定相、气相色谱工作条件最佳化第八章高效液相色谱法1 .教学内容(1)概述(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类型(3)高效液相色谱仪2 .基本要求了解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和分离流程;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和主要部件。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和保留原理;掌握高压泵、六通阀和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工作原理。3 .重难点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类型第九章毛细管电泳法1 .教学内容(1)基本原理(2)毛细管电泳仪(3)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影响因素(4)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5)定性定量分析2 .基本要求了解毛细管电泳的特点;了解偶电层的形成过程和Zeta电势概念;了解毛细管电泳柱效和分离度的影响因素;了解毛细管电泳仪的结构和主要部件。掌握电泳淌度的概念及表达式;掌握电渗流概念、形成机制及电渗流淌度表达式;掌握毛细管区带电泳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的分离原理和过程;掌握柱效和分离度的表达式;掌握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的影响因素;掌握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 .重难点基本原理第十章电化学分析导论1 .教学内容(1)电化学分析基础(2)电极类型2 .基本要求了解化学电池、电极、电池反应;了解电极电位产生的机制;了解电极类型。掌握表达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掌握第二类电极、膜电极、参比电极、指示电极、工作电极的定义。3 .重难点电极类型第十一章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1.教学内容(1)基本原理(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与响应机理(3)测量装置(4)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4 .基本要求了解膜电位的产生机制;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构成和分类;了解敏化电极的工作原理;了解测量装置的结构和主要性能指标;了解离子强度对活度的影响。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电位表达式;掌握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氟离子产生选择性的机理、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干扰;掌握玻璃电极的工作原理;掌握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的构成和各组分的功能;掌握直接电位法中的各定量分析方法;掌握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和二阶微商内插法求滴定终点的方法。3.重难点基本原理、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三、课程学时分配章节学时绪论1第一章光谱分析法导论1第一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3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3第四章分子荧光分析法3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4第六章色谱分析导论5第七章气相色谱法4第八章高效液相色谱法2第九章毛细管电泳法2第十章电化学分析导论1第十一章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3合计32四、大纲说明1本课程需与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实验同学期行课。2每章课后布置作业促使学生加深了解教学内容。3考核方式:开卷考试70%,作业30%。五、参考书目:1曾泳淮.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清华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现代仪器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3林守麟.吸收光谱分析.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4俞汝勤.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5孙传经.气相色谱分析原理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796王俊德商振华郁蕴璐.高效液相色谱法.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7邓延倬何金兰.高效毛细管电泳.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制定人:陈冠华审定人:课程简介批准人:2017年9月25日课程编码:09410085课程名称: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英文名称:ModernDetectionTechnologyofFood学分:2学时:32课程内容: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主要介绍现代食品检测中涉及到的常见分析仪器的基本理论、仪器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仪器的基本构造、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简单的影响因素等。结合实验课的学习、观察和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制定实验研究方案,为以后开展涉及食品检测应用的工作和研究奠定基础。选课对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普通物理和高等数学教材:刘约权.现代仪器分析(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注意事项

    本文(09410085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大学高校课程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