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练习(含解析).docx
-
资源ID:1192480
资源大小:62.7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练习(含解析).docx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练习一、单选题1 .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由此可知,当时法国()A.已具有追求自由的社会氛围B.启蒙思想家们垄断了话语权C.文化传播利于科学革命兴起D.文化传播呈现出平民化趋势2 .在近代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学校教育、书籍出版、图书馆及博物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表中®中对应的载体为博物馆的是()序号功能保存文化典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国民教育、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与传播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培养人才文化大众化、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发展ASBSC.D.3 .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下列关于博物馆发展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认为柏拉图的博学园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B.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C.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是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D.故宫博物院是目前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4 .陈直说:”史记殷本纪合于殷墟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又说“史记楚世家之楚侯、楚王,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寿县蔡侯墓近出铜器群,倘无史记蔡世家,则蔡侯后期世系,即无从参考。”作者意在说明A.考古资料否定了史记B.甲骨文、金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C.多种史料的相互印证D.出土文字价值一定优于传世文献5 .918年,辽太祖在上京“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次年辽太祖又亲临孔子庙。此外,辽太祖还在上京和中京置国子监,在南京设立太学。这反映出当时辽朝()A.治理理念的儒家化B.民族矛盾得到缓解C.重视科举制度改革D.儒家文化实现普及6 .“这个大学校园内的博物馆被认为是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它创建于1683年,最初藏品大多为JohnTradescan及其同名儿子的收藏”。这个博物馆位于图中的()ASB.C.D.7 .下列对人类书籍发展历程的评述,其中正确的是()古埃及纸草书卷是书籍的雏形简策和帛书一直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书籍形式书籍的普及有赖于造纸业发展和印刷术的发明印刷书的诞生具有革命性的转变A.B.C.®D.®8 .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材料可以用来研究近代社会习俗变革史“西学东渐,史大众报业发展史中国白话文发展史A.B.C.D.9.列子即列御寇,是与庄子同时代的思想家。张湛注列子在序中说西晋永嘉之乱,由其外祖父家得列子孤本,南渡中丢失仅存三卷,后又从刘正舆处得四卷,从赵季子家得六卷,去其重复实存八篇。对此,文献学专家认为,张湛生于西晋太康时期,当时在汲冢出土了文献穆天子传,他剽窃庄子与穆天子传又加以注,写入书中:而且在列子仲尼一篇中有“西方圣者”说法,即指释迦牟尼。而晋代佛教盛行,周代中原并没有佛教,由此可以证明张湛注列子非周列御寇所著。这说明()A.考辨文献需注意其中的相关信息是否与形成时代吻合B.文章风格是辨识文献之真伪的重要依据C.辨别一书的真伪,可通过同时代的其他作品来分析D.出土文献是决定历史考证结果的关键依据10 .明代前期官府刻书占据主导地位,官府对私家和书坊出版业严格控制,规定只准“刊定经史有益之书”;明中叶文化的出版和发行逐渐转向民间,商业性的书坊大量兴起,竞相刊印通俗文化作品。这反映了明代()A.政府对社会控制减弱B.儒学地位的失坠C.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D.基础教育的普及11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历年举办过的重量级展览一一上线,“大唐风华”“归来一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等数字展厅完全再现了线下展览的场景和布局,为观众呈现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敦煌研究院的“全景漫游”数字敦煌”等板块多维度展现了经典洞窟和壁画,为观众“云游敦煌''搭建平台。由此可知,这一展览举行的主要目的是()A.开展遗产保护宣传B.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C.促进中西文化交流D.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12 .下表是中国近代中小学课程的设置。据此可知时间课程1903年修身、读经讲经、外国语、物理及化学、体操等1913年修身、国文、外国语、理科、体操、缝纫(女子)等1922年公民、国语、算术、卫生,工用艺术、体育等A.清政府的学校教育全盘西方化B.民国时期的基础教育重文轻理C.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D.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13 .元代以前,书院的山长是民间人士,私人聚众讲学。元代时,由政府任命山长,并委派"直学'掌管书院财政,书院的学生经“守令举荐”“台宪考核”后,可“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这些现象体现出元代()A.教育体制的创新B.书院的官学化趋势C.书院功能的改变D.文化思想发展繁荣14 .书坊是较早运用雕版印刷技术进行文化传播的场所。南宋时,民间坊刻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很快超过官刻并在整个刻书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放松B.下层文人的推动C.商品经济的发展D.文化传播的需要15 .据史书记载,1971年奥格拉拉的苏族人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印第安人松树脊保留区建立了奥格拉拉拉科塔学院。其校训1"我们自己可以做至就体现了学校的目标。附近的位于玫瑰蕾保留地的辛特格莱斯卡学院是第一所提供四年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学校。这表明印第安人()A.主导了南达科他州的文化B.越来越关注受教育权C.越来越富有反抗精神D.利用大学传承民族文化16 .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二、材料分析题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94年,法国格雷古瓦神父秉持着“提高民族工业”的目的,推动国民议会创办工艺收藏馆。几乎同时,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在百科全书的绪论中写道:“几乎没有一种科学或技术,是不能以严密而合乎逻辑的方式教给智力最不发达的人的。”工艺收藏馆与文艺复兴以来涌现的私人奇珍室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工艺收藏馆的开放性。工艺收藏馆的选址,位于当时巴黎手工业最集中的地区。在巴黎,以“工艺收藏馆”为名,在农业部与工业部的监管下,一个包括所有技艺与贸易中机器、模型、工具、图纸、说明和书籍的工艺收藏馆随之建立起来,所有发明或改进的工具和机器的原型将被收藏于此。格雷古瓦神父在关于成立工艺收藏馆之报告中提出:“必须使无知者得到启发,给没有途径了解知识的人以启发。”1793年,被国民公会取缔的法国科学院的手稿、实验仪器、钟表、音乐仪器、水利设备、光学设备等最终都移交给工艺收藏馆。摘编自戴碧云“公民神父”与法国工艺收藏馆论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对科技博物馆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18世纪末法国工艺收藏馆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工艺收藏馆成立的意义。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优秀的历史学家应具备哪些素养。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蒙学(小学)有常年开课的私塾、义学、家塾等。私塾是塾师在自己家中设学教授,规模较小,学生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教师以学生所交的少量现金或财物作为办学费用,塾师的生活往往相当艰难,时常无下锅之米,但这些教书先生热爱教育事业,为提高宋人的文化素希做出了积极贡献。家塾是官宦世家或富裕之家聘请老师教育其家族子弟的私学,如陆九渊、吕祖谋等人,都设有家塾教育家族子弟。宋代蒙学以识字、习文为主,同时也进行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由于蒙学设置相当普遍,城镇乡村处处都能听到琅琅读书声,这对培养儿童道德素质和增长知识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贡献。游彪新编中国史:宋史材料二19世纪初,英国政府首次颁布了有关教育的法令,要求工厂学徒和手工业学徒学习读、写、算的基本知识。由于工厂主和业主担负学习费用,当时的英国学校教育事业属于私人,国家并不参与,所以在19世纪初,英国学校数目很少。1870年,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这项法令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义务教育,它要求6至13岁的孩子必须入学且他们所学习的内容必须是世俗化的。杨勇近代英国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启示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蒙学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碰到的困境。三、论述题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事件1950年新华辞书社成立,着手编写新事字典1953年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字头1957年商务印书馆新1版出版,字头采用简化字,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1962年修订重排版新华字典(第3版)出版。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附部首检字表1972年周恩来总理将新华字典作为国礼回赠给圣马力诺共和国(南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位来访政要1992修订重排版新华字典(第8版)出版,首次由铅印改为激光照排1998年修订新华字典(第9版)出版,同时出版大字体本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将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当年农村插队在田间地头休息时学习新华字典的亲身经历,激励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2017年6月新华字典第Il版APP正式上线2020年7月新华字典第12版出版,包括普通本、双色本、教材版:首次在普通本、双色本正文附二维码,第12版APP同步上线摘编自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大事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知识,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 D【详解】根据材料,图书馆和印刷所的增加迎合了当时对书刊需求量大幅增加的潮流,结合“18世纪”可知这种情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平民化趋势增强,D项正确;材料主要说平民对书刊的需求引发了图书馆的增设和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不能体现追求自由,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书刊内容,不能体现启蒙思想家垄断,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科学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2. 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主要场所,同时,博物馆也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是博物馆,B项正确;图书馆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而且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是图书馆,排除A项;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排除C项;印刷书的诞生,使得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这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印刷书,排除D项。故选B项。3. C【详解】根据所学,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是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C项正确;一般认为亚历山大博学园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排除A项;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张骞建立的南通博物苑一,排除B项;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排除D项。故选C项。4. C【详解】史记对商代的记录大多数与甲骨文相符,史记对周代楚国诸侯的记录全部和传世铜器铭文相符,蔡侯墓出土的铜器器没有史料和史记印证,对蔡侯的世系没有考证属实,作者意在借此说明多种史料的相互印证,谨慎研究的重要性,C项正确;考古资料否定了史记与史记对商楚的记录多数甚至全部与甲骨文、青铜器记录一致不符,A项错误;材料并未分析甲骨文、金文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与意义,B项错误:出土文字价值一定优于传世文献说法绝对,D项错误。5. 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辽在国家治理中学习中原王朝,尊崇儒学,“建孔子庙还在上京和中京置国子监,在南京设立太学“,体现了治理理念的儒家化,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辽在国家治理中的儒家化,没有涉及这种治理理念的结果,不能得知民族矛盾是否缓解,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对儒学的重视,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排除C项;儒家文化“普及”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6. 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可知,阿什莫林博物馆是世界首个大学博物馆,创建于1683年,位于英国牛津大学内,处是英国,A项正确;在德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在意大利,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C项;土耳其,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 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正确的关于人类书籍发展历程的评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纸草书卷,是书籍的雏形;书籍的普及有赖于造纸业发展和印刷术的发明;印刷书的诞生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因此,评述正确,C项正确;中国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简策、帛书。公元前2世纪,中国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105年,东汉蔡伦在前人基础上改进制成“蔡侯纸说法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8. D【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通过报纸刊载征婚广告,要求“天足”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反映了新的婚姻观念和习俗变化,项正确。广告要求女方应“通晓中西学术门径”,反映该时期西学传播的情况,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报纸承揽征婚广告业务,为广大民众服务,反映大众报业发展的情况,项正确。征婚广告文言文和白话文并用,反映了白话文的发展,项正确。故正确,排除ABC,所以选D。9. 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西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张湛注列子中有关于佛教的描述,这与列子生活的先素时期不吻合,故可知明张湛注列子非周列御寇所著,这提示我们考辨文献需注意其中的相关信息是否与形成时代吻合,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对文章风格的探讨,排除B项;材料在考证张湛注列子真伪过程中,参考的是历史信息,没有比较同时代的其他作品,排除C项;“决定、关键依据“这些说法不恰当,出土文献是有助于历史考证结果的研究,排除D项。故选A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朝出版和发行由官府逐渐转向民间,商业性的书坊大量兴起,竞相刊印通俗文化作品,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的通俗文化是市民阶层价值观的反映,其兴盛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性的书坊大量兴起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国家并未放弃对出版业的管制,政府对社会控制没有减弱,排除A项;儒学的主体地位没有动摇,直到新文化运动儒家的地位才动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基础教育,排除D项。故选C项。11. 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中介绍了博物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举办重量级展览的相关信息,这有助于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B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不止遗产保护的相关信息,还有对中华文化的弘扬,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排除C项;材料中未突出强调科学知识的普及,只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12. D【详解】从材料“1913取消读经讲经,改为国文”,“1922年改修身为公民”看出中小学课程的变化表明社会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答案为D。1903年读经讲经明显是古代传统儒学思想,A错误。民国时期基础教育从材料“修身、国文、外国语、理科、体操、缝纫(女子)等”看各科基本都有,看不出重文轻理,B错误。1922年仍然开国语,不能说全盘否定中国传统,C错误。13. 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元代以前,书院的山长是民间人士,私人聚众讲学,而到元朝,由政府任命山长,并委派“直学”掌管书院财政,书院的学生经考核可以任命官职,说明元朝的书院官学化趋势明显,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书院的变化,据此判断不出整个元代教育体制的变化,排除A项;书院仍是教书育人与传播文化的场所,功能并没有变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不出元代文化思想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14. 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南宋时,民间坊刻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很快超过官刻并在整个刻书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书籍的需求增加,促使民间坊刻发展起来,在整个刻书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C项正确;政府政策的放松、文人的推动、文化传播的需要都是民间坊刻发展的原因,但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15. D【详解】从材料中“在印第安人松树脊保留区建立了奥格拉拉-拉科塔学院。其校训I“我们自己可以做到等信息可以看出印第安人通过在保留地内建立大学来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D项正确;主导南达科他州的是美国白人主流文化,而不是印第安文化,排除A项;材料中所说的是印第安人注重文化传承,而不是关注教育权,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印第安人的反抗斗争,故排除C项。故选D项。16. C【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客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农民的状况,因此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题干中没有直接反映反动农民运动或倡导资产阶级革命,AB理解错误:题干中更没有提到无产阶级,D理解错误。【考点定位】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后)17.(1)特点:动机较为功利;功能多样;具有开放性和公益性;政府重视;藏品类型较为多元。(答出两点即可)(2)意义:为西方近代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样板;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科学的普及;配合了法国的工业革命;彰显了新政府的民主性;有利于保管重要文物,促进了技术发展史的研究。(答出三点即可)【详解】(I)特点:依据材料“提高民族工业“,得出动机较为功利;依据材料“工艺收藏馆与文艺复兴以来涌现的私人奇珍室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工艺收藏馆的开放性“,得出具有开放性和公益性;依据材料“在农业部与工业部的监管下,一个包括所有技艺与贸易中机器、模型、工具、图纸、说明和书籍的工艺收藏馆随之建立起来“,得出政府重视;藏品类型较为多元;功能多样。(2)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其他各国产生影响的角度分析,得出为西方近代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样板;依据材料“必须使无知者得到启发,给没有途径了解知识的人以启发。”,得出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科学的普及;结合当时法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得出配合了法国的工业革命;从政府推行政策的惠民性,文物保护角度以及推动技术发展角度分析,得出彰显了新政府的民主性;有利于保管重要文物,促进了技术推动发展史的研究。18. (1)同:历史学家的使命感;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述历史;创新精神;开阔的视野;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精神。异:司马迁受儒学思想影响,希罗多德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司马迁重点在探究历史规律,以史为鉴;希罗多德重在记载人类功业,以免遗忘。(2)史才(分析、整理史料能力、文才文采)、史学(丰富的专业知识)、史识(独到的见解与认识)、史德(正直客观)。【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同:根据材料一“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以及材料二“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可以得出追求客观真实;根据材料一“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记载是相对客观公正的,得出理性公正;结合所学可知希罗多德被称为“史学之父”以及材料二“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可以得出,创新精神;根据材料一“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以及材料二“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知,他们的使命(责任)感;根据材料一“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以及材料二“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可以得出,史料调查与实地查访精神;根据材料一“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以及材料二”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可以得出,开阔的视野。异:结合所学可知,希罗多德受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可知司马迁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一“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可知希罗多德重在记载人类功业,以免遗忘,根据材料二“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以及"通古今之变”等可知司马迁重点在探究历史规律,以史为鉴。(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编纂历史是一门大学问,史家应俱备才、学、识、德。四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唐代的历史学家刘知几提出才、学、识三长之说。史才,是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对史料的组织富有逻辑性和生动性,文字简洁、条理清楚。史学,是指史学家历史知识的广博,掌握资料的丰富,考证史料的严谨。史识,是指所持的观念、立场问题,即应该如何认识历史、判断历史。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史德”之说,认为“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乌乎可哉?'',史德是对历史学家人品、道德、修养的要求,就是“著书者之心术也19. (1)特点:私人办学在宋代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启蒙学校数量较多,分布普遍;办学形式多样;塾师具有奉献精神;教学与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并重。原因:科举制的推动;理学形成;重文抑武政策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重视。(2)困境:基础教育滞后;教育大权旁落:国家对教育不重视;教育长期受教会影响;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阶级差距大;技术教育没有受到重视。【详解】(I)特点:根据材料一中“蒙学(小学)有常年开课的私塾、义学、家塾等“可知,私人办学在宋代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办学形式多样;根据“蒙学设置相当普遍,城镇乡村处处都能听到琅琅读书声”可知,启蒙学校数量较多,分布普遍;根据“塾师的生活往往相当艰难”“教书先生热爱教育事业,为提高宋人的文化素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可知,塾师具有奉献精神;根据''宋代蒙学以识字、习文为主,同时也进行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可知,教学与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并重。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家塾是官宦世家或富裕之家聘请老师教育其家族子弟的私学”“陆九渊、吕祖谦等人,都设有家塾教育家族子弟“,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分析可知,宋代蒙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科举制的推动;理学形成;重文抑武政策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重视等。(2)困境:根据材料二中“19世纪初,英国政府首次颁布了有关教育的法令”可知,国家对教育不重视;根据“在19世纪初,英国学校数目很少“可知,基础教育滞后;根据“英国学校教育事业属于私人,国家并不参与“可知,教育大权旁落;根据“(1870年政府要求)学习的内容必须是世俗化的“可知,教育长期受教会影响;根据“要求工厂学徒和手工业学徒学习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可知,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技术教育没有受到重视。20.示例论题:新华字典的修订、发行得到了国家重视与支持。阐述:新中国成立后,新华辞书社成立并作为新华字典的编订机构,此后长期由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商务印书馆作为其修订和发行单位;1957年,商务印书馆发行了简化字版本,并在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基础上附部首检字表,体现了扫除文盲、普及文化的国家意志。1972年,在新中国迎来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之际,周恩来总理将其作为礼物赠给西方国家政要,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新华字典的重视和认可。改革开放以来,新华字典的编印在融人新科技成果(如激光照排技术和移动端APP)的基础上推出双色本、大字本、教材本等多个版本,以深入推进文化普及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勉励青年学子的讲话过程中也以新华字典举例,可见国家对新华字典历史贡献的高度认可。综上所述,新华字典的修订、发行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在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下,对新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详解】依据材料“新华辞书社成立,着手编写新事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商务印书馆”,“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等信息,得出新华字典的修订、发行得到了国家重视与支持。阐述:具体阐述过程中,依据材料“新华辞书社成立,着手编写新事字典“,得出新中国成立后,新华辞书社成立并作为新华字典的编订机构,此后长期由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商务印书馆作为其修订和发行单位;依据材料“商务印书馆新1版出版,字头采用简化字,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得出体现了扫除文盲、普及文化的国家意志。依据材料“周恩来总理将新华字典作为国礼回赠给圣马力诺共和国(南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位来访政要“,得出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新华字典的重视和认可。依据材料”修订重排版新华字典(第8版)出版,首次由铅印改为激光照排“,得出改革开放以来,深入推进文化普及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勉励青年学子的讲话过程中也以新华字典举例,可见国家对新华字典历史贡献的高度认可。最后总结,新华字典的修订、发行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在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下,对新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