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文昌龙楼100MW渔(农)光互补项目送出线路工程 环评报告.docx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稿)项目名称:期文昌龙幽OOM渔(农)相补项目送出线路工程建设单位(盖章):国投(海南)新能源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海南琼州环境评价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3年07月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国投文昌龙楼IoOMW渔(农)光互补项目送出线路工程项目代码2207-469005-04-01-280448建设单位联系人王*联系方式151*0418建设地点海南省文昌市公坡镇、昌洒镇地理坐标升压站:IU)度47分49.910秒E,19度49分59.996秒N送出线路起点:110度47分50.854秒E,19度50分0.456秒N送出线路终点:110度53分0.412秒E,19度44分45.212秒N建设项目行业类别55_161输变电工程用地面积(m2)/长度(km)用地面积:22429m2送出线路长度:l&m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V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文昌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总投资(万元)16160环保投资(万元)141环保投资占比(%)0.87施工工期8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引否口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根据HJ24-2020附录B要求编制专项。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1)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根据查询“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项目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三区三线版)。详见附图6。(2)环境质量底线相符性分析本项目所在区域工频电磁场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运行不会造成工频电磁场、噪声等环境质量超标。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升压站及塔基会占用土地资源,但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本项目将本体光伏项目产生的电能送出上网,可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综上分析,项目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符性分析根据文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文党办202141号)的通知,本项目涉及文昌市优先保护单元及一般管控单元。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突出空间布局约束,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开发活动,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一般管控单元以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落实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送出线路为点状施工,每个塔基占地面积少,对生态影响小,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项目符合文昌市“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经核查海南省三线一单成果发布系统及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中文昌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涉及一般管控单元(ZH46900530001)及优先保护单元(ZH4690051001KZH46900510014)(附图5)。据分析,项目符合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表1-与一般管控单元(ZH46900530001)要求相符性分析管控维度与本项目有关条款管控要求本项目符合情况空间布局约束1、禁止销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食堂采用清洁能源电能和液化石油气。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使用管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清洁能源,确保排放的污染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食堂采用清洁能源电能和液化石油气。符合表1-2与优先管控单元(ZH46900510011、ZH4690051OO14)要求相符性分析与本项目相关管控要求项目情况是否符合空间布局约束允许开发建设活动的要求:允许经依法批准的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生态保护与修复类项目建设;允许水土保持和防止水土流失项目、地质灾害修复项目、自然资源保护项目、生态(有机)农业、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允许合理、适度利用区域内非保护性优势资源开展多种经营,如野生动物养殖、特色植物种植、种苗花卉与盆景经营,增加原住居民经济收入,为周边社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起示范和引导作用。允许建设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禁止开发建设活动的要求:在水源涵养区内禁止以下行为: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设项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或者国家和本省禁止使用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向水体排放、倾倒垃圾及其他废弃物;其他的农田可正常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应当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采用合理的耕作、轮作方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增加使用有机肥,提高地力,防止土地的污染、破坏和地力衰退。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禁止新设排污口,倾倒固体废弃物,排放有害、有毒的污水和废气。本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各类各级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经营所等敏感区域。项目采取严格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本项目不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类建设项目,运营期仅少量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达标排放。符合3、与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琼府办202136号)相符性分析根据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琼府办202136号)中第四章第三节专栏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建设分布式综合能源站。建设光伏、海上风电、生物质发电项目,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本项目属于光伏发电项目送出工程,符合国家环保、节能政策,符合规划要求。4、与文昌市总体规划相符性分析(1)升压站选址与规划相符性根据文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投(海南)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项目升压站选址的批复(文府函【2022】893号),同意本项目升压站建设(附件3)。2023年1月9日,文昌市人民政府以关于同意文昌公坡镇锦东村IOoMW渔(农)光互补项目升压站地块规划条件论证报告及地块详细规划>的批复(文府函【2023】7号)(附件4),确定本项目地块用地性质为供电用地。(2)送出线路选址与规划相符性根据文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再次征询国投文昌龙楼IooMW渔(农)光互补项目220kV送出工程线路路径走廊意见的复函(文自然资函【2023】472号)(附件5),项目塔基占地不超过100n?,根据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进一步明确“只征不转”“不征不转”“只转不征”有关问题的通知(琼自然资规12021)13号)文件要求,铁塔、电力线路塔基等构筑物(占地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用地可以采取“只征不转”“不征不转”方式使用土地。本送出线路拟按照该要求使用土地,占用耕地部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赔偿,涉及林地部分开工前办理相关手续。同时,本项目送出线路取得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同意国投文昌龙楼100MW渔(农)光互补光伏项目接入系统方案的函(海南电网I函2022261号),(附件6)同意本项目接入在建的22OkV东群变电站。综上,本项目选址选线符合文昌市总体规划和当地电网规划。5、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选址选线符合性分析根据分析,升压站及送出线路选址选线符合(HJ1113-2020)要求。表1-3项目与HJlll3-2020选址选线符合性分析HJIl13-2020选址选线要求本项目相符性工程选址选线应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本项目所在区域无规划环评文件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确实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输电线路,应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对线路方案进行唯一性论证,并采取无害化方式通过。本项目从设计阶段已避让,本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变电工程在选址时应按终期规模综合考虑进出线走廊规划,避免进出线进入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升压站进出线周边无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户外变电工程及规划架空进出线选址选线时,应关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电磁和声环境影响。本项目进出线周边无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符合同一走廊内的多回输电线路,宜采取同塔多回架设、并行架设等形式,减少新开辟走廊,优化线路走廊间距,降低环境影响。本项目线路为单回架设,不涉及多回线路符合原则上避免在0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变电工程。本项目不涉及。类区符合变电工程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减少土地占用、植被砍伐和弃土弃渣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升压站选址时已综合考虑,做到场地内土方平衡符合输电线路宜避让集中林区,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从设计时已避让,且采用高塔架设,减少砍伐林木符合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按照HJ19的要求开展生态现状调查,避让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符合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抱罗镇和公坡镇交界处。220kV送出线路自升压站出线后自自东北向西南走向,接入昌洒镇22OkV东群变电站。地理位置图见附图K本项目为国投文昌IooMW渔(农)光互补项目(以下简称“国投文昌光伏项目”)配套工程。国投文昌光伏项目于2022年组织编制了环评报告,并于2022年6月8日取得了文昌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国投文昌IooMW渔(农)光互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文审环2022173号)(附件9)。根据国投文昌光伏项目环评报告和批复文件,该环评已对升压站非辐射环境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该环评报告中明确“升压站及输电线路工程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为避免重复评价和冲突,本次环评报告主要针对升压站辐射环境及UokV输电线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升压站其他要素(除辐射环境外)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引用国投文昌光伏项目环评报告。项目组成及规模(一)建设内容及规模1、升压站:升压站占地约9229n,由220kV配电装置区、储能区及生活区组成。220kV配电装置区位于升压站:1台主变规模IoOMVA,户外布设;220kV出线间隔1个;1套户外GIS,以及35kV±20MvarSVG无功补偿装置、35kV配电室和70?事故油池等配套设施。生活区:主要配备1栋2层建筑面积为1201m2的综合楼、1栋1层辅助楼(内设水泵房、消防水池及物资仓库)及危废暂存间、污水处理装置等。储能区设于站区北侧。总装机规模为25MW50MWh,由10个2.5MW/5MWh储能单元组成,每个2.5MW/5MWh储能单元由1套2.5MW的PCS升压变换舱和1套5.018MWh储能电池集装箱组成。10个储能单元采用T接方式组成一条集电线路,共1条集电线路,接至光伏升压站35kV侧。储能系统工作电压等级为35kV,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属于免于电磁环境保护管理的设施。2、22OkV线路新建1回22OkV送出线路,起于拟建光伏升压站,止于在建的220kV东群站。新建单回双分裂架空线路,路径长度约为16km。架空导线采用2×JLLB20A-30040型铝包钢芯铝绞线,随新建架空线路架设2根OPGW-48Bl-100型光缆。新立杆塔45基,其中耐张塔15基,直线塔30基。本项目线路接入220kV东群站备用(7E)间隔,不涉及220kV东群站间隔扩建工程。2022年7月4日220kV东群站取得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批复文昌220kV东群输变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函(琼环函(2022)109号)o本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见下表。表2-1本项目组成及规模一览表类型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主体工程220kV升压站升压站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配电区、储能区和生活区。主变容量:1X100MVA,户外布设;22OkV出线间隔1个;35kV±20MVarSVG无功补偿装置1套;70n?事故油池:规模为25MW50MWh储能设备。22OkV送出线路长度约16km。全线采用2xJLLB20A-30040导线,单回双分裂三角排列架设辅助工程综合楼1栋2层。建筑面积1201m2辅助楼1栋1层。内设水泵房、消防水池及物资仓库公用工程供电系统运营期供电由光伏电站自给自足。给水系统引接自站区周边的村镇给水管网。排水系统南污分流。生活污水经一体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于农作物农肥0消防系统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216m3,消防泵房内设2台消防水泵,1用1备。环保工程废水防治WSZ-A5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生活污水。废气防治油烟净化器处理厨房油烟噪声防治合理布局,采用隔声、消声、减振及距离衰减等措施。固废防治危废暂存间;危废由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废旧锂电池由厂家回收。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二)主要设备表2-2主要设备选型工程内容设备型号升压站220kV主变压器(户外布设)主变:油浸自冷三相双绕组低噪有载调压变压器主变型号:SZll-100000220THo额定电压:230±8×1.25%37kV阻抗电压:UK%=1().5接线组别:YN,dll220kV配电设备户外GIS装置35kV无功补偿35kVSVG÷2()MVar分裂间距400mm排列方式三角排列导线导线分裂方式2×JLLB20A-30040型铝包钢芯铝绞线双分裂绝缘子I复合绝缘子表2-3F基一览表序号杆塔型号呼称高(m)基数12C2WA-JD241233132DIWA-Jl33442D1WA-J233552D1WA-J333262D1WA-J4331754182D1WA-ZM23939422010485Il2D1WA-ZM451112631合计/45(三)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1、升压站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线路设计资料,本项目设计导线对地高度最低15m,高于架空输电线路电气设计规程(DL/T5582-2020)要求的居民区7m,非居民区6m和交通困难地区5m。为减少自然植被的削减和砍伐,跨越植被架高通过,设计高度如下:表2-4跨越高度设计值序号树种自然生长高度(m)本项目线路跨越高度(m)1枝树2529.02松树2025.03灌木、杂树5-1015.04马占树23>27,05木麻黄2529.0(一)总平面布局总平面及现场布置升压站主要分为生产区、储能区及生活区。升压站四周围墙为实体围墙,进站大门位于站区南侧,大门为电动推拉门。生活区位于站区南侧,主要为一栋综合楼,内设办公室、员工宿舍等。生产区位于站区东北侧,采用传统常规户外GlS站设计。从左到右主要设备依次为35kV配电、22OkV户外主变、22OkV户外GlS和22OkV出线间隔。事故池和消防小室位于生产区南侧。SVG和接地变位于生产区北侧。储能场地设于站区西北侧。各区采用道路分隔。升压站平面布置见附图2o2、送出线路线路从拟建220kV光伏升压站220kV构架往东方向出线至单回终端Jl,线路继续向东走线至转角J2o接着右转跨越IlOkV虎路线后向南方向走线至杨嘉坡圣娘庙北150m处设转角J3,然后左转在罗克堆村、力群村东侧走线至沧海村东侧设转角J4,跨越二级林地后设J5,线路向东南方向走线至东山塘村西侧设转角J6。线路继续前行在锦山头村东侧走线跨越S203省道后设转角J7,线路右转跨越UOkV东昌线后设转角J8,为避开二级林地及村庄设转角J9、J10、Jll,线路在旧宅村的西侧走线至茂山村西边设转角J12,继续前行至宝兔村东北侧的J13,然后线路右转继续前行从昌泰村的西侧经过至J14,最后由终端塔接入拟建的220kV东群站22OkV构架。线路路径图见附图3。(二)现场布置1、升压站本项目为国投文昌光伏项目配套的升压站,升压站与主体工程建设合用施工营地。本项目升压站不单独合算公用的临时用地。结合国投文昌光伏项目环评报告,施工布置如下:(1)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生活区施工生活区主要为施工人员办公及生活场所,根据调查,项目租赁附近东宛村村庄民房作为施工生活区供人员办公及生活。施工生产区施工生产区主要为工程材料堆放及工程部分材料加工,本项目升压站在升压站用地内布设临时存放,不另外占地。(2)临时堆土场无需开挖等,无临时堆土产生。2、线路工程(1)施工营地施工时各施工点人数少,施工时间短,施工方租住居民房,不设施工营地。(2)施工便道线路沿线机耕道路众多,可充分利用附近已有道路,无道路的采用人力搬运,不新增施工便道。(3)其余临时施工用地本项目送出线路线路拟设置5个牵引场,牵张场平均临时占地为30m×30m,牵张场临时用地面积含牵张力机及展放作业面临时用地、导地线线盘安放临时用地、起吊机械等临时用地。每个塔基周边平坦处设施工区,以满足基础开挖、碎浇筑、铁塔组立、材料堆放等施工需要。(二)工程占地情况本项目永久占地为升压站和线路塔基占地,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临时占地。升压站施工控制在升压站用地范围内,其他需临时占用的如施工营地等与主体合用,本报告不再单独核算。本项目占地情况见表2-5所示,总占地面积为22429m2,其中永久占地13429m2,临时占地9000m,表2-5工程占地情况项目占地面积m2临时占地面积/m2总占地面积八镇升压站9229与主体工程合用,不单独核算9229架空线路4200900013200合计13429900022429升压站:主要为项目用地内,占地面积约922911线路:新建22OkV铁塔45基,每座铁塔占地面积在66100m2之间,合计约420Om2。每个塔基周边平坦处设施工区,以满足基础开挖、碎浇筑、铁塔组立、材料堆放等施工需要;结合塔基类型、材料数量等,每座基塔施工临时占地面积约IOom2,共计约450Om2。设置5个牵张场,每座牵张场临时用地规格30m×30m,占地约450Om2。线路共计占地1320Om2。1、站施工方案土方回填及场地平整施工前,对升压站现有场地进行土方回填处理,后经场地平整达到设计标高。建(构)筑物基础施工采用人工开挖基槽,钢模板浇制钢筋混凝土。砖混、混凝土、预制构件等建材采用塔吊垂直提升,水平运输采用人力推车搬运。基础挖填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定位、放线f土方开挖f清理一垫层施工一基础模板安装f基础钢筋绑扎f浇捣基础佐一模板拆除f人工养护f回填土夯实f成品保护。开关站内外道路施工站内外道路可永临结合,土建施工期间宜暂铺泥结砾石面层,待土建施工、构支架吊装施工基本结束,大型施工机具退场后,再铺筑永久路面层。水泥路路基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适当配合人工施工,在路基压实中注意控制路基填土最佳含水量,确保路基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路基施工结合项目区内供水供电工程及排水工程施工,路面工程主要采用机械施工,以少量人工操作小型机械辅筑为辅。水泥路面底基层、基层、面层,均采用购买成品、机械摊铺法进行施工。排水系统施工在站区围墙内设排水沟,采用砖砌排水沟,矩形断面,尺寸50*50cm,采用12Cm厚水泥砖砌筑,2cm厚MlO水泥砂浆抹面,总长380m。2、送出线路工频电磁场、噪声腌工准备施工备科,噪声、扬尘、 生态影响图2-7施工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图(输电线路)(1)架空线路架空线路施工工艺主要有:施工准备、基础施工、组装铁塔、导地线安装及调整几个阶段;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施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1)基础施工在基础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特别注意隐藏部位浇制和基础养护,专职质检员必须严把质量关,逐基对基坑进行验收。在基础施工阶段,基面土方开挖时,根据现场实际地形进行,不贸然大开挖。基础施工时,缩短基坑暴露时间,随挖随浇基础,同时做好基面及基坑排水工作,保证塔位和基坑不积水。对于岩石嵌固基础及全掏挖基础的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或分层定向爆破,以及人工开挖和爆破二者相结合的方式,不采用大开挖、大爆破的方式,以保证塔基及附近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2)铁塔组立工程铁塔安装施工采用分解组塔的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铁塔的形式、高度、重量以及施工场地、施工设备等施工现场情况,确定正装分解组塔或倒装分解组塔。利用支立抱杆,吊装铁塔构件,抱杆通过牵引绳的连接拉动,随铁塔高度的增高而上升,各个构件顶端和底部支脚采用螺栓连接。3)放紧线和附件安装全线放紧线和附件安装:地线架设采用一牵一张放线施工工艺,机械绞磨紧线,地面压接;导线架设方式,采用一牵四方式张力放线。张力放线后尽快进行架线工序,一般以张力放线施工段作紧线段,以直线塔作紧线操作塔。紧线完毕后尽快进行耐张塔的附件安装和直线塔的线夹安装及防振金具安装和间隔棒安装,避免导线因在滑车中受振和在挡距中的相互鞭击而损伤。考虑导线线重张力大,进行每相放线时,运用一套IOT以内的张力牵张机,先进行一牵四展放线,再对地线进行展放线,放线时注意保护导线,以免鞭击损伤导线。(1)路径方案一(推荐方案)线路从拟建220kV光伏升压站220kV构架往东方向出线至单回终端Jl,其线路继续向东走线至转角J2o接着右转跨越IlOkV虎路线后向南方向走线施至杨嘉坡圣娘庙北150m处设转角J3,然后左转在罗克堆村、力群村东侧走线至沧海村东侧设转角J4,跨越二级林地后设J5,线路向东南方向走线至东山塘村西侧设转角J6o线路继续前行在锦山头村东侧走线跨越S203省道后设转角J7,线路右转跨越IlOkV东昌线后设转角J8,为避开二级林地及村庄设转角J9、J10.Jlh线路在旧宅村的西侧走线至茂山村西边设转角J12,继续前行至宝兔村东北侧的J13,然后线路右转继续前行从昌泰村的西侧经过至J14,最后由终端塔接入拟建的220kV东群站220kV构架。新建架空线路路径长度约为15.5km,曲折系数1.1,沿线主要青苗为松树、杂树、木麻黄。(2)路径方案二(备用方案)路径方案二的J1-J7段路径与方案一相同,从J7线路继续前行,至岐山村西侧设转角J8C,接着左转跨过二级林地(如果不在二级林地里面立塔则跨越档距达644m,考虑树木最终生长高度高跨设计实施难度较大,如果在二级林地立塔则协议办理难度极大)至水铁水库南侧设转角J9C,线路右转向东南方向走线至下村山村南侧设转角JlOC,为避开养殖场设转角JllC,线路右转向南走线至东群站西侧设终端塔J12C,最后接入拟建的220kV东群站220kV构架。新建架空线路长度约为15.8km,曲折系数1.12,沿线主要青苗为松树、杂树、木麻黄。(3)比选分析表2-6方案比选方案比选资、路径方案一路径方案二线路长度新建线路长约16km。新建线路长约15.8km其他部门意见已取得规划部门许可无施工条件沿线有S203省道及乡村公路,施工及运行维护条件较好。沿线有S203省道及乡村公路,施工及运行维护条件较好。交叉跨越跨越IIOkV虎路线1次、跨越IlOkV东昌线1次、跨越S203省道一次跨越IIOkV虎路线1次、跨越IlOkV东昌线1次、跨越S203省道次环境敏感程度线路跨越二级林地、公益林,不在二级林地和公益林里面立塔线路走廊穿越二级林地,需要在二级林地里面立塔、须在水铁水库的生态保护红线立塔工程投资投资较方案二稍低。投资较方案稍高。从上表可知,方案一已取得规划部门许可,方案二线路较长、须在二级保护林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中立塔,环境敏感程度高,从环保、经济技术等角度,推荐方案一为本项目方案。图2-8路径比选方案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一)海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海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所在地属“国家限制开发区域一一农产品主产区”。项目为渔(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光伏发电项目与渔业、农业相结合,不影响该区域作为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多元化能源生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项目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二)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现状根据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本工程所在区域属于1文昌滨海平原农业发展生态功能区,其产业发展方向为热带水果、反季节瓜菜种植、速生丰产林、热带花卉种植。本项目的建设不在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内,不涉及占用和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且能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为发展提供保障,符合所在地生态功能区划要求。(三)生态环境现状文昌市植被类型为热带常绿季雨林。因地近海边,海岸线长,海洋潮湿的气流不时侵入,所以沿海具有热带海岸植被景观特色。文昌市植被有六大类型。一是西南的低丘夹谷杂木次林热带果经济群落;二是东北部沿海防护林带和向内陆延伸的杂树短灌疏草群落;三是东北部内陆的湿性草地群落;四是东南部沿海的椰林区群落;五是北部地区的沙质土干性荒坡草地群落;六是港湾缘地红树林群落。项目涉及文昌市公坡镇和昌洒镇,主要占地类型为林地和农用地等。建设区范围内地表植被覆盖多以人工植被为主,主要受周围环境及人工干扰较明显,自然植被面积较小,分布杂乱不连续。区域内整体异质性较小,植被类型简单。工程占地范围内无其他名木古树及珍惜濒危保护植物。评价区生态系统主要由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及城镇/村落生态系统组成。项目所在地区的生态系统,在该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农业、林地、城镇村落等人工综合生态系统。1、植被15结合国投文昌光伏项目环评报告,及参考中国植被(中国植被编委,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和海南植被志(第一卷)(杨小波等,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中所依据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对评价区现状植被中群落组成的建群种与优势种的外貌,以及群落的环境生态与地理分布特征等分析可知:这一区域的植被由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组成,调查结果表明,人工植被由湿加松林、木麻黄林和少量果园所组成,自然植被由灌丛和草丛群落类型组成。A、自然植被灌丛I、苦楝+白楸+白背叶群落II、露兜树群落草丛IIK铺地黍群落IV、地毯草+狗牙根群落V、假臭草+飞机草群落B、人工植被人工林I、湿加松林II木麻黄林果园椰树园、槟榔园等4)植被类型分析A、自然植被灌丛I、苦楝+白楸+白背叶群落这一植被群落类型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域内的部分乡间道路边、人工林林缘。植物群落外貌淡绿色,季相明显,植物群落高度多数为3-5m,群落覆盖率在60%左右。其中白楸为小乔木,白背叶为灌木类,植物群落总体多呈灌木状。常见的植物有苦楝、白楸、白背叶、九节、三稔黄、红背山麻杆、黑面神、山石榴、潺槁木姜、假鹰爪、了哥王、土牛膝、篓叶、华南毛蕨、剑叶凤尾蕨、飞机草、刺览、竹节草、白茅、小叶海金沙、半边旗等,藤本植物伴生现象明显,主要为细圆藤、粪箕笃、龙珠果等。评价区该植被类型的生物量为5-6kgm2.II、露兜树群落这一灌丛在海南也较为常见,特别是在东海岸,非海岸地区也有分布,但较少形成大面积分布。该灌丛茂密常绿,群落高度多在0.6-0.8m之间,群落覆盖率高可达80%左右,在调查区域东侧鱼塘周边有见小片分布。以露兜树科的露兜树为优势,常见的植物有大青、水蔗草、铺地黍、马缨丹、白茅、绢毛飘拂草等。该植被类型的生物量为2-3kgm2o草丛III、铺地黍群落以铺地黍为优势的群落分布在项目区域的鱼塘边上,群落外观完整,高度020.5m,平均覆盖率在55%左右。主要的伴生种有香附子、茅根、毛叶黍、谷精草、娱蚣草、牛筋草、硬穗飘拂草等。评价区内该植被类型的生物量l-2kgm20IV、地毯草+狗牙根群落该群落主要分布在鱼塘边和弃荒农用地等,以禾本科的地毯草和狗牙根为主要优势种,常见的植物有光孔颖草、弓果黍、龙爪茅、两耳草、圆果雀稗、四生臂形草、毛马唐、珠穗草、纤毛鸭嘴草等,以及有灌木野牡丹分布。群落结构与组成简单,植被覆盖率一般为6070%,高度0.1-0.4m,评价区内该植被类型的生物量l-2kgm20V、假臭草+飞机草群落该群落主要分布在调查范围内的乡间道路边、鱼塘边、人工林缘等,以菊科的假臭草和飞机草共同占优势。群落外貌绿色,覆盖度在40-50%之间,高度0.3-05m°草本植物种类多为外来入侵种,植物生长杂乱无章,主要的伴生草本植物有三叶鬼针草、黄花稔、叶下珠、肖梵天花、香附子、球柱草、白茅、狗牙根、土牛膝、南美螃螟菊、小叶海金沙等多种。评价区内该植被类型的生物量1.5-2.5kg/m2oB、人工植被人工林I、木麻黄林木麻黄林在部分鱼塘旁呈零星状分布。以木麻黄为优势树种,群落外貌淡绿色,林相整齐,郁闭度为05总覆盖度65%,林木平均胸径&7cm,平均树高10.3m,平均南北冠幅4.0m,东西冠幅3.7m,灌木层种类和个体数量较少,零星分布有马缨丹,平均高度1m。草本层有飞机草、夜香牛、一点红、叶下珠、含羞草、沟叶结缕草、黄花稔、粗叶丰花草等。木麻黄林的平均生物量约为810kgm20II、湿加松林湿加松林与大叶相思林镶嵌分布,是评价区内主要的人工林之一。以湿地松和加勒比松的杂交后代湿加松为优势种,林相整齐,郁闭度为0.35,总覆盖率60%,林木平均胸径7.0cm,平均树高5.2m,平均南北冠幅2.5m,东西冠幅2.6m。灌木层有银柴、大青、了哥王、毛稔、九节和马缨丹,平均高度LOm,盖度35%,种类较多但分布稀疏。草本层有蕾香蓟、三叶鬼针草、飞机草、夜香牛、叶下珠、粗叶丰花草、地杨桃、小蓬草、黄花稔、龙珠果等。果园主要为椰树园和槟榔园。种植株行距为2mx2m,林木胸径为68cm,群落分布的地方覆盖率有60-65%,生物量为5-8kg树高约67m。除植株外,林下植物生物量约为0.3-0.5kgm2,林下植物主要有三叶鬼针草、牛筋草、狗牙根、白茅、反枝览、飞机草等。苦楝+白楸+白背叶灌丛群落露兜树灌丛群落4、动物项目所在区域主要野生动物为昆虫、鸟类、两栖类及爬行类,均为小型野生动物。(四)电磁环境现状为了解项目运行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根据项目建设情况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检测方法(试行)(HJ681-2013)等文件,委托海南中科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升压站厂界四周、线路沿线11各电磁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电磁环境现状检测。根据监测结果,升压站四周工频电场强度在5.4914.8Vm之间,磁感应强度在0.0270.084T之间;220kV线路各环境保护目标工频电场强度在0.08476Vm之间,磁感应强度在0.005Y).065T之间。所有监测点工频电磁场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100T)。具体内容详见电磁专题报告。(五)声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项目周边声环境情况,委托海南中科环境检测有限公司(CMA证书号:172U205A014)对项目周边进行了声环境检测。监测方法及使用仪器见下表。表3T监测方法及监测仪器检测项目仪器名称及型号生产厂家检测范围测试(校准)证书编号噪声仪多功能声级计(2级)AWA5688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28dB133dB(八)测量仪器:多功能声级计(2级)AWA5688检定单位: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证书号:JT-2()220300()69:有效期:2022.03.022023.03.01校准器声校准仪器AWA6021A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声压级:94.0+0.25dB114.0±0.25dB声校准仪器AWA6021A检定单位: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检定证书:SX202302493有效日期:2023.03.30-2024.03.29监测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根据检测结果,项目周边各监测点声环境昼间在4244dB(八)之间,夜间在4042dB(八)之间,满足1类标准要求。表3-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八)检测点/位置昼间夜间测量值主要声源测量值主要声源N4养鸡场142社会生活40社会生活N5种植户(椰子)42社会生活40社会生活N6养鸡场243社会生活42社会生活N7养鸡场343社会生活40社会生活N8养鱼户343社会生活41社会生活N9养鸡场443社会生活41社会生活NIO种植户(莲雾)44社会生活40社会生活Nll养鱼户244社会生活42社会生活N12养鸡场644社会生活41社会生活N13养鸡场744社会生活40社会生活N14养鸡场844社会生活42社会生活(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文昌市环境监测站发布规污染物浓度值满足环境空气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标。表3-3区域空气质量到的文昌市环境质量年报(2022年度),各常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2018年修改单!状评价表单位:gm3(COmgm3)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二级标准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均浓度4606.67达标NO2年均浓度64015达标PMio年均浓度257035.7达标PM25年均浓度123534.29达标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0.7417.5达标O3最大8小时滑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