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23年)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方案.docx
-
资源ID:1171560
资源大小:427.37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完整版(2023年)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方案.docx
完整版(2023年)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目录1 建设原则4.2 设计思路6.3 规划目标8.4 数字化智慧医院整体业务架构设计1.05 数字化智慧医院三大体系信息体系设计1.15.1 数字化医院信息体系架构设计115.2 医疗联合体信息体系架构设计135.3 “医院+互联网”信息体系架构设计166技术架构设计176. 1技术路线17.6.2 面向服务的SO臊构186.3 系统架构1a6.4 软件架构需求216.5 集成架构需求227主要技术257. 1基于RationalRose模型设计257.2 基于组件开发的技术287.3 工作流技术297.3.1代码表297.3.2工作流引擎概述.307.3.3界面编辑技术317.3.4列编辑技术327.3.5菜单管理器技术.327.3.6规则管理器337.4集成平台337.4.1服务总线347.4.2主数据管理357.4.3患者主索引管理3.77.4.4统一用户管理377.4.5统一授权管理387. 5XML技术39.7.6 安全保护技术427.7 缓存技术447.8 均衡负载技术457.9PORTA技术457 .10消息跟踪机制478 标准与规范体系478.1 标准规范体系架构478.2 遵循规范498.3 制定规范529 安全体系5310 容灾体系551建设原则1、顶层设计、分步实施: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数字化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更需要先做一个整体的规划,无论从战略上或从战术上,从硬件上或从软件上都必须先进行整体的调研和规划,才能为后续的建设指明道路和打下基础。同时,医院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分成多个阶段来完成,以保证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控性,因此我们必须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整个过程进行科学地划分多个实施阶段,逐步完成医院信息化各项工程的建设。满足需求、适度冗余:根据国内诸多医院建设情况,结合医院以往信息化建设经验,大型三甲医院的数字化智慧医院建设往往需要三到五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在进行数字化建设规划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度超前,软件方面要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硬件方面要根据医院规模化发展适度超前。2、标准先行、安全为本:在新医改方案发布后,我国卫生信息化在标准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与成果,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数据字典等标准和规范相继出台。这些标准规范虽不强制执行,但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制定、工程招投标和系统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应积极向统一的国家规范与标准靠拢,还没有标准的,也要“不等不靠”,积极第6页试点积累经验。只有这样,医院的信息系统才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医疗数据才能达到诊疗信息的整合、无障碍流动及共享利用,最终实现医改提出的“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同时,安全是医院信息化的基础,构建可靠、安全、稳定的基础硬件支撑体系(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已经成为医院信息化的第一需求,医院7*24小时工作的行业特点也对医院IT、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承载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硬件支撑体系的性能、安全与稳定将会直接影响着医院业务的正常发展,所以要重视系统和数据上的容灾与备份机制。3、智能管理、科学发展:以智能型信息系统,提升管理可及性。同时注重发展一一提升医院信息体系的将来扩展能力的同时,满足与国家、省、市各级卫生平台的资源协同共享能力,实现区域医疗联动和协同发展。4、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从“面向业务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即在满足患者、临床业务人员、医院管理者等各个层面的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操作。最终,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基础之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让患者满意,让职工满意。2设计思路“六化”建设内涵效据标准化系统专业化业务智能化蹲库用益化协作无缝化as努人性化标准低裁m离效掌低聋度高法呈低热S高6益低成本高交互任起合高品质低纠蚣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通过数翦和信星理统,支持量理IS念的固化数据创造者a.恤脸 效:数M 科研牧奴 桃作教惬 外部数超 *故联PR. BH : R<jbt ToDoRight - Right,- Right L09Calkm.Right - RightO »>-5闭环 全生金同期 询I管理i位贡任集团化 管理 管理“留M磨疗、以人为本”的医疗信息化设SzPACSH通子协的医院信平台国日电7舄历殿用 水平W l* 化 WSe 系."于SoA的抵体化辆体系- Medical CloudMedicalMedical新信息技术崎IG DATA %tt½'. ,p5tmet ,士j© OfTnings . .一 3数据使用者i8fi比省常求 诊疗需求 牧沙高佻管珊布束 tMWf 口体席未Medical9; Q .: IntRrnet医院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是在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目标深化和落地,同时也将目标与医院业务、管理和信息技术进行了关联。信息化的建设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面:1、在战略层面: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顶层架构设计是以实现智慧医院的“6化”建设(“数据标准化、系统专业化、业务智能化、管理精益化、协作无缝化、服务人性化”)为核心。提升数据交互、工作效率、医疗质量、运营效益、区域协作和服务品质,降低信息差异、工作强度、人员差错、运营成本、协作耦合和医疗纠纷。2、在业务层面:1) 以专科化、专业化的信息系统,将临床、运营、患者服务和科研的业务需求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2) 将数据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向关联,让数据“为我所有、为我所用、为我所管”。3) 在符合医院自身管理思想为前提下,结合“5甲闭环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岗位责任制管理等理念,固化到信息系统当中。以信息化的“6R,(RightToDo=RightPerson+RightTime+RightLogcation+RightSystem+RightPath)作为抓手,实施全程监控与干预,最大化的将医院的管理目标和思想落地。3、在系统层面:在将现有信息系统完善、整合和重建后(需要针对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和互联互通成熟度评测要求,认真梳理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确定哪些该完善,哪些该重建),通过建设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和可拓展性强的智能一体化架构体系,把系统打碎和捏揉,根据不同的使用角色,将其工作所需整合到一个界面中,真正实现“智慧医疗、以人为本”o同时,实现区域医疗协同和集团化管理,最终通过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级、互联互通评测,赶超国内信息化领先水平。4、在技术层面:依托“云计算”、基于“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和“互联网+”、“虚拟化”等新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技术支撑。3规划目标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建立数字化智慧医院信息系统为方向,依托“云计算”、基于“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实现“智慧医疗、以人为本”为长远目标,根据医院建设发展战略要求,研究国内外先进建设经验,结合医院管理思想和自身特色,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分布实施、阶段跟踪,打好硬件和网络基础适度超前,稳步实效地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强调信息规范性、信息服务方便性、信息系统实用性、信息管理可及性,从而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决策分析能力,提高与协作医疗机构的医疗协同能力,提升医院影响力。最终,实现以下五大目标:1、医疗协作:以信息化作为支撑手段,实现与协作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整合优势医疗资源,以“管理输出、技术输出、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多点执业、信息共享、双向转诊、协同医疗”为导向,实现“调动资源、整合资源、互惠互通”的长远目标。2、流程再造:医院就诊流程和诊疗服务模式采用互联网智慧医疗,深化流程再造,落地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优化协作服务。3、管理可及:将医院自身管理诉求与“5F管理、“6R”原则、岗位责任制管理等管理理念相结合,并固化到信息系统当中,实施闭环管理监控,让管理更可及。4、行业标杆:信息系统达到国际上同类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先进水平,达到国内同等级医院数字化建设的领先水平。达到卫计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对信息化的要求,通过卫计委互联互通标准符合性评测以及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等级评价。5、技术领先:软件应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硬件支撑体系满足医院5年内发展需要。6、xxxx市智慧医院示范创建:达到xxxx市卫计委智慧医院示范建设的目标,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4数字化智慧医院整体业务架构设计夯实内涵建设:构建我院数字化医院信息体系对内服务医生、护土、药师、医技、财务、后勤、行政管理、科研等医院各类人员,实现覆盖院内医疗、行政、运营服务、临床科研的信息化支撑,让信息化更好的为使用者、管理者和患者服务,提升管理可及性;加强外延服务:构建以我院为核心的医疗联合体信息体系对外衔其他协作医院、二级医院、患者,以及国家、省、市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卫生信息平台)、社保等。以信息化为抓手,在质量和绩效两个维度上提升医疗协作和管理水平;拥抱“互联网+”:构建以我院为核心的“医院+互联网”信息体系创新健康管理理念,打造医院健康管理品牌,加强患者粘性,提升医院影响力,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最终,让患者就医更方便、医患沟通更有效、医护应用更简便、科研教学更高效、医院管理更精准、决策更科学、医疗协同更无缝。5数字化智慧医院三大体系信息体系设计5.1 数字化医院信息体系架构设计采用面向服务技术架构(SOA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应用多层次应用体系架构设计,运用基于构件技术的系统搭建模式和基于组件模式的系统内核结构。通过建立统一接口标准,实现数据交换和集成共享,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控制,实现业务集成、界面集成。Wu A VIJ必 如件一 单草于平台的应用移动医疗应用& O O Q-医务部护理部科主隹护士长 *部医院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生者主索引 lftSS据中心(ESB)业务应用系统门急诊诊ffK-保沧管理底广HX伊化时庙历崎席省博药事首网移动窗一馨会诊移动蜿液禽护理移动«房乏及管理:"£1二三节而三雄=五法:管许B系统架构主要由:患者服务、业务应用系统、医院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基于平台的应用、基于智慧的一体化工作站和移动医疗应用组成。其中,患者服务:主要覆盖院前预约、咨询,院中诊疗、支付、自助服务,以及院后随访、回访和康复管理的业务,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服务。业务应用系统:包括门急诊诊疗服务、住院诊疗服务、临床科研一体化电子病历、临床管理、药事管理、医技管理、体检管理、医疗运营管理、综合服务、综合查询等,覆盖医院所有业务,是医院运行的基础。医院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患者服务体系和业务应用系统体系中的各个业务子系统,统一通过信息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互、规则管理和流程管理。并由信息交换平台将数据进行抽取,分主题存入数据中心的临床、运营、科研等信息库实现各类决策支持和管理应用。同时,在数据中心中还将医院的信息标准、权限和基础信息进行统一维护和管理。基于平台的应用:包括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医疗联合体、信息集成一体化、临床决策支持、科研管理支持、质量管理支持、运营管理支持体系的应用。基于智慧的一体化工作站:针对不同的使用角色,如:医务部、护理部、门诊办、科主任护士长、医生等建立个人专属工作站,实现界面集成、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让使用者只需登录一个界面就能够一目了然的查看其所需资料,高效工作,快速管理和监控。移动医疗应用:所有的系统和应用(决策、查房、会诊、护理、输液、支付等),都可以从PC端和移动端(IOS,安卓等)进行浏览和登录。5.2 医疗联合体信息体系架构设计建设分级诊疗平台可以合理利用区域卫生资源,有效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积极发挥综合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各基层医院的服务功能和网点资源,促使基本医疗逐步下沉社区,社区群众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到大型医院,缓解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分级诊疗需要综合解决分级诊疗业务管理、分级诊疗临床信息共享、医生间和医患间信息交流及分级诊疗相关医疗资源管理的问题。分级诊疗业务管理涉及医疗业务流程及相关费用,同时也保证了临床信息被合理的和有限的共享,有效地保护了病人的隐私。临床信息共享是分级诊疗的核心,也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的关键。转入医院的医生能够通过计算机调阅到该病人在转出医院就诊时的病史资料、检验报告信息;并且可以查阅该病人以前的病史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化验。医生间和医患间的信息交流能更有效和快捷的了解病人的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分级诊疗相关医疗资源管理,可以让转出医生更好了解转入医院的相关医生、床位等信息,不做无谓的分级诊疗,确保高效有序。系统设计上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转诊流程灵活配置以适应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不同转诊流程需求;0)患者在转出医院就诊的电子病历数据可以通过系统共享给转入医院,保持就诊的连续性;。)对转诊的转诊量、转诊量、到诊率等指标进行分析,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如果有医保政策的支持,系统需要和医保系统对接,实现转诊医保患者的差异化医保结算。6)为了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系统Web版本和移动app版本相结合,互联网和专网相融合。5.3“医院+互联网”信息体系架构设计积极构建“医院+互联网平台”。目前各医院资源仍主要集中在线下,而移动医疗大行其道的今天,线下医院需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尽快补上“网络医院经营”这一关键的一课。同时在平台上统一控制开放资源、支付、安全等体系,同时积极网络上开展和患者沟通,推动远程诊疗、“医联体”网络化运作和“网络专家会诊”等工作。在医院+互联网平台上构建:患者、医院、协作机构三大应用体系,实现医患在线沟通、资源预约、网络支付、院内导航、供应链、协同门诊、医保对接等服务,实现线上线下高效协同和有效互动。6技术架构设计基于集成平台、面向SoA是一个实现数字化医院的优秀的技术框架。6.1 技术路线1、以消息机制为技术核心。2、通过预制的适配器能集成多种技术,如.NET、JAVAo3、支持开发定制化的适配器。4、支持集成多种数据库,如:DB2、ORACLESYBAS和SQLServer等。5、支持多种应用标准。XMLHL7o6、支持多种通讯协议,如TCPIPo7、支持WEBSERVICES以及复合应用软件开发,8、提供性能监视器功能,能对设定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控9、提供工作流管理、过程管理和规则管理工具;10、对数据的采集、交换支持XL、HL7等交换标准及非标准的自定义字串;提供数据库视图、WebService、File等多种接口交换方式。11、提供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对接能力,以适应大数据应用需要。12、提供多种传输协议,如TCRHTTRSocket013、支持接口转换匹配,数据格式转换。14、提供配置的方式,可自定义数据交换格式。15、提供运行监控功能,有显示数据采集进度和详细的日志记录。16、支持双向数据交换,保证数据上行与下行的安全、可靠。17、支持批量和个案实时的数据交换模式,支持增量采集。18、支持实时和非实时的数据交换。19、对未来的接口变化以及新增和扩展的其他接口,能灵活扩展。20、支持同时从多个数据源并发采集数据。21、数据采集及文件采集过程中支持断点续传功能。22、支持从解析EMR数据记录中的XML非结构化数据,形成结构化数据记录。6.2 面向服务的SoA架构S(M是一种解决面前商业环境发展所产生的对应用系统挑战的有效解决方法,SoA虽然在1992年就被提出,但真正得到具体应用是在2003年,随着WEBSERVlCE技术被普遍采用,SOA也成为了构建新一代的企业级应用的必选架构方式。SOA是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的缩写,服务是具有逻辑功能的应用程序单元,这些程序单元通过提供良好定义的基于消息的接口,供服务使用者通过网络来使用其提供的功能。SOA的架构有一些基本的组成元素:服务提供者(ServiceProvide)、服务消费者(SerViCeCOnSUmer)和服务管理者(SerViCeDeSCriPtion)。三者的关系如下图:6.3 系统架构支持C/S/S或B/S/S的体系结构;要求新建系统提供2层(2-tier)至多层(n-tier)系统架构,我院后期可以根据战略及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二层(2-tier):2层应用架构是指数据本身和逻辑运算等构件全部部署到主机服务器上面,客户端只通过中间HS服务器对系统进行全面访问。这种配置架构利用用户对于系统进行管理,简化操作流程,适应500个以下并发客户环境使用。如下图:多层架构(n-tier):多层架构部署适合大型综合系统应用,一般并发用户数目比较高,访问数据和运算量比较大等情况。另外多层结构易于将来扩展,如果系统预计未来有较大扩展可能性则适合采用多层架构进行部署。通过中间逻辑运算层的分布式部署,可以有效的降低主机服务器的运算负载,将大量运算逻辑处理在二级应用服务器上面进行处理,有效缓解医院系统高峰时候超负荷运行的需求。如下图:6.4 软件架构需求组件服务。所有的应用功能都被封装成组件,并通过接口对外提供服务。因此需求软件产品的核心就是这些像乐高积木块一样的组件,以及这些组件提供的服务。对应用功能的扩展就是开发这些服务组件。服务封装。组件提供的应用服务可以通过集成平台封装成标准的WebServices的服务,供服务的消费者使用。服务的消费者可以是本身系统的客户端软件,也可以是第三方的应用系统。统一数据服务。统一数据服务给服务组件提供了对数据的存取服务,通过这一抽象层,将使数据存储的方式和位置对服务组件是透明的,具体存储的变化不会对服务组建造成影响。统一数据服务建立在关系数据库网关和使用对象访问数据的功能基础上。统一数据服务提供了基于数据共享方式与其它应用的整合能力。工作流程管理。工作流程管理将一个或多个服务组件提供的功能或功能组合提供给特定的角色,以帮助该角色完成其承担的工作任务。使用配置工具,医院可根据需要建立角色,并按每个角色的任务,为角色组合功能。会话及安全管理。会话及安全管理负责基于角色的安全认证和数据传输安全。敏感数据会被加密传输,避免了窃取和篡改数据的可能性。事件及消息管理。当组件的CRl腺口被调用前后,系统会自动产生事件。可以在这些事件中加入规则,并指定要执行的动作,如发送消息给指定用户,执行代码或调用服务。用户界面管理。用户界面管理提供了灵活配置界面的功能,如,显示的信息内容、布局、颜色、图标、可见的控制件元素和录入的有效性验证。内置HL7引擎。提供对HL7VER2.31标准的支持,可以与支持该标准第三方系统通过HL7消息交换信息和实现集成。6.5 集成架构需求集成能力是系统必备的能力,为了降低集成的难度和管理的复杂度,我们需要有统一的集成平台来应对不同的技术、应用、标准造成的集成的风险和花费。本次方案需求功能全面的集成平台,不仅提供快速集成应用和开发复合应用程序能力,也需要很好的支持SOA应用系统所需的所有同第三方系统集成的接口,均建立在该集成平台上。集成平台具有以下特征:1)以消息机制为技术核心2) 通过预制的适配器能集成多种技术,如.NET、JAVA3) 支持开发定制化的适配器4) 能集成多种数据库,如DB2、ORACLESYBAS肺SQLServer等5) 支持多种应用标准:XMLHL7等6) 支持多种通讯协议,如TCP/IP7) 支持WEBSERvICE以及复合应用软件开发8) 提供性能监视器功能,能对设定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控9) 提供工作流管理、过程管理和规则管理工具适配器。适配器提供了连接到不同的应用、技术、协议和数据的能力。通过预置适配器实现异构数据库接口。抽象层。抽象层将通过适配器接入的资源,包括:功能和数据,以统一的对象或关系表的方式来表示。开发人员可以统一的方式来使用这些资源,实现集成或构建复合应用程序,而无须考虑这些资源的具体实现技术、协议和内部结构。业务过程管理。业务过程管理提供了业务建模和业务过程自动化执行的功能。通过图型化的建模工具,将抽象层提供的表示资源的对象用流程逻辑组织在一起,并执行,以提供对业务过程的集成。业务活动监控。业务活动监控可以对业务事件进行监控,以便让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的状况,做出及时的决策。WebServiceso因WebServices简单,基于标准,以成为普遍的构建SoA的协议,并成为SoA的重要推动因素。快速的部署。用户界面管理和工作流程管理能力让系统能够被迅速投入使用,用户可以一边使用应用,一边用获得的经验和新的需求去配置界面、功能和角色,逐渐使系统与用户的需要达到最佳的匹配。快速的开发。当我院需要的功能超出了产品范围,或我院需要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新应用时,开发人员能在应用框架下迅速开发出相应的服务组件,并装配到系统中。使用工作流管理,可以将这些新的服务组件与旧有的服务组件组成满足角色需要的新的工作流。资产的利用。客户现有系统的,本次建设产品中的或将来购买的第三方系统的功能和数据都可以通过集成平台变成资源,被重复使用。合理的TCO集成平台包括了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和集成平台。简单的运行环境,降低了维护的复杂度和人员费用。7主要技术7.1 基于RationalRose模型设计1 .RationalRose概念RationalRose是一个完全的,具有能满足所有建模环境(Web开发,数据建模,Java和C+律)需求能力和灵活性的一套解决方案。ROSe允许开发人员,项目经理,系统工程师和分析人员在软件开发周期内在将需求和系统的体系架构转换成代码,减少成本消耗,对需求和系统的体系架构进行可视化,理解和精练。通过在软件开发周期内使用同一种建模工具可以确保更快更好的创建满足客户需求的可扩展的、灵活的并且可靠的应用系统。2 .突出特点1)支持UMLL4的模型驱动开发2)灵活的实施支持-从单独的建模,到设计级代码生成,再到可全面执行的应用程序生成Java、C、C+>VisualBasic、Ada、XMLCORBA/IDLMlDL的双向工程3)自动或按需而定的JaVa同步4)可以与领先的IDE集成5)基于UML的数据建模6)领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模型同步7)对JaVa和ViSUalC+提供GangofFour(GoF)设计模式的支8)多用户支持9)Web发布和生成报告10)是业界第一的建模工具:Rational不但在理论上具有领先地位,而且可以提供市场领先的工具,帮助您成功地利用UML进行模型驱动开发,这一点只有Rational才能做到。11)更迅速地开发可靠的代码:借助Rose,可以创建一个强大可靠的、基于构件的构架,它可以帮助您将发生变更的地方隔离开来。在进行变更的时候,这个构架将软件的其它部分隔离,避免这些部分受到负面影响。RationalRose帮助您以一种可预测的、受到良好控制的方式来实施变更,使可以迅速地开发可靠的代码。12)可生成坚固的构架带来可靠的代码。自动代码生成使代码的开发更加迅速。RoseEnterprise自动生成设计级代码。IBMRoSeReaITinle则走得更远,它可以根据在类模型中发现的明细信息生成库、makefile和完全可运行的应用程序,包括状态机。这两种工具都可以同步模型和代码之间的变化,使您的构架和实现在不断变化中依然强健可靠。但即使是精心设计的构架仍然需要对其构件进行持续的测试。RationalRoseEnterprise和RoseRealTime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即IBM?RationalVQualityArchitect,借助它可以早在系统集成之前就方便快捷地对软件构件进行可视的测试。QualityArchitect直接从ROSe模型中生成测试驱动程序和桩代码,大大减少了构件的测试和再测试所花费的时间。只有Rational将基于构件的构架、可靠的代码生成和基于模型的构件测试组合成一个软件工具,能更迅速地编写高质量的代码。13)使团队开发更简便:UML模型为软件提供了可视化的表示方法,Rose正是利用IJML模型来统一开发团队。模型驱动的开发有助于整合设计和实施环境,使所有员工协同工作。14)借助RationalRose,开发人员可以用一个建模工具开发所有项目。RoSe提供了与所有主导的IDE、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和配套技术的无缝集成。一旦熟悉了RationalRose,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在项目间转换,工作更加有效,高效迅速地完成所有的开发任务。15)RationalRose提供了Web发布和其它报告功能,方便您与项目内外的其他人进行交流。Rose与RationaIRequisitePro集成在一起,因此您可以确保在需求文档和通用数据库内对用例模型的文本明细进行管理。Rose还集成了IBM?RationalVClearCase?,可以用与控制源代码相同的方式对模型元素进行版本控制。16)Rose提供了整合整个开发周期的建模工具,这一点无人能及。RationalRose使团队开发工作更加容易,它将帮助以更快的速度建立更好的软件。RationalRose构件组件:采用MVC的思想,把数据、模式、表达分开。在usecase中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用户逻辑模式,一个业务逻辑模式。其中用户逻辑模式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就是要先找出系统的使用者。也就是actor找出来。按照每个actor所做的事情做usecase图。这样就可以让用户很清楚在系统做那些事情,这个系统可以提供那些功能等。业务逻辑模式是从数据的角度出发,在用户逻辑模式中可以总结出很多流程,这些流程是指对一个对象进行处理的过程。在逻辑视图中分了三个部分。分别是:表达逻辑、业务逻辑、数据逻辑。其中表达逻辑、业务逻辑、数据逻辑可用CSP来实现。7.2 基于组件开发的技术技术架构分为持久对象定义、组件定义、工作流管理。对象定义:可直接在数据库定义持久对象,不需要进行关系表和对象的转换。在持久对象基础上,可定制该对象的各种功能组件。组件技术:组件技术即将每个业务处理功能封装为单个组件,组件直接有统一接口标准,可以任意增加和调换使用,最后通过工作流管理器将组件串接起来形成一个业务处理的完整流程。优势:组件技术构建系统,可以充分满足当前用户对于系统的变更和扩展功能的需求。即使系统有非常强大的扩展功能和灵活的适应性,用户可以任意添加或删除组件,对于不同的组件可以进行组合搭配,将复杂的业务拆封成单一的操作单元使系统更健壮更灵活。7.3 工作流技术7.3.1 代码表代码表(CodeTable)的主要功能是定义和维护HIS系统业务数据基础代码及系统参数。代码表主界面1、系统配置参数系统缺省参数定义系统文件路径定义系统权限设置系统时间设置系统升级管理2、HIS系统业务数据基础代码及流程参数计费规则与收费项目定义医护人员(CareProvider)属性定义膳食工作站参数定义与维护病人出院参数定义与维护电子病历参数定义与维护3、ICD-IO代码及临床术语地理信息定义与维护医院/科室/病区定义与维护病案管理参数定义与维护新生儿/妇产科参数定义与维护手术/麻醉参数定义与维护4、标准手术/过程(Operation/Procedure)代码医嘱管理和结果定义与维护病人管理定义与维护与维护药学信息定义与维护库存管理信息定义与维护资源/预约定义与维护7.3.2 工作流引擎概述1 .工作流简介概念介绍:工作流引擎一一将复杂的业务抽象分解为一套简单业务处理单元组成的工作流,由一个专门的管理系统对各个简单业务处理单元进行控制和调换,以达到不改变系统本身而对业务处理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当前标准:在工作流领域第一个致力于标准化工作的是WorkflowManagementCoalition(WfMC),它成立于1993年。1994年11月,Wfme发布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参考模型。参考模型提出了五类接口,有关过程模型的定义则构成了接口一的核心内容。接口一早期的标准为WPDL(WorkflowprocessDefinitionLanguage),后来,这一接口的规范变更为XPDLoXPDL是至今工作流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目前大多数工作流引擎是依据该标准设计开发的。BPEL2002年8月9日,Microsoft,BEA,IBM,SAPftSiebel联合提交发布了BPEL规范。BPE隈合了一系列力量(XLANG,WSFL,BPML此规范描述如何处理输入的消息,它不是一个关于业务流程规格化定义的规范。简单的说,可以将它看作XML形式的编程语言,提供将WSDL-Services组合成控制流的能力。顾名思义,此规范重点在(也不只限于)WebServiceo随着新技术的发展,Web服务将越来越流行,现在,MS/IBM/BEA等跨国巨头越来越主推BPEL4W标准,并且已经发布基于BPEL4W标准的系列产品,而且,他们还主推IntegrationZPortal的概念,这些概念将把工作流带入更高阶段。7.3.3 界面编辑技术界面编辑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上。系统必须赋予某一角色使用界面编辑器的权限,用户才能使用界面编辑器修改界面。界面的修改可以针对用户、用户组、医院、医院集团、数据库等五级,这样就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使每个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定制自己的个性化界面而又不改变其他用户或用户组的界面风格。除了界面编辑功能外,它还提供需要其它的功能。如联机帮助信息编辑功能允许用户编辑自己的针对该界面的联机帮助文档,使新用户能够更加快速地熟悉使用系统;界面导入导出功能是用户能够将定义好的界面导入导出;快捷键、TAB顺序定义功能使用户能够更方便的使用系统。7.3.4 列编辑技术列编辑器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方便和功能强大,用户只要双击一个列表的题头就能够进入列编辑器,选择列表的显示字段,定一列宽,每一列的排列顺序,数据排序方式。还可以定义合并/分割某些列的显示。列编辑器同样可以按用户保存列表显示格式。7.3.5 菜单管理器技术菜单管理器可以将一个工作流、组件、工作列表,FloorPlan等定义为一个菜单项。多个菜单项定义为一个菜单容器(MenuHeader)o可以将菜单容器赋予某一角色。组成一个专业科室工作站。7.3.6 规则管理器规则管理器可以定义多种业务管理规则,用于医疗管理、质量管理、各个部门之间或不同区域的医院集团内部的信息传递等,如:一个异常的检验结果的管理,一旦结果异常,系统会自动给主管医生发送一个信息,如果主管医生不能及时处理,系统会再次发送一个信息给上级医生,该信息会一直循环发送直至得到相应的处理。发送信息的间隔时间、发送内容可以自定义,发送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传真、传呼、短信息、电子邮件、系统的消息面板等。7.4 集成平台(1)异构数据共享,实现不同系统、不同数据结构间的数据共享;(2)无侵入式集成,既做好数据集成,又不影响现有系统的运行;(3)保证多系统间数据、统计口径、统计结果的一致性;(4)将临床数据基于病组集中、抽取、清洗、共享,以方便临床诊疗和科研;(5)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6)统一管理,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对集团化和医联体发展的支持;(7)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信息交换兼容性。XJK? 也含 i9 KS主gm# F6tfJB 最F王生期人员闻B* >t.凯咫叫及为*泉需, /网为ftfttt IgGSrtfi ffl fftfOR8$U俱霹附底用(Ponal)0月阊脸折应用uSfAdSl I3LR讦窗JS行 3WF5½希讦欠En电子曲含7Fi2爱务皆正权隔U涕消息肾睬Mtt5 Ssr «的mavs<Ws-SssKftV 合与文 l交亘 Mm9H力睚控!平台现区城回机即Ol=JE«E/7«raKSK4.ESB服务斯工耳ett崎奂系流运百育理系豌科教研系统醐眦和SlRH 务总线集成平台的主要功能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7.4.1 服务总线企业服务总线(ESB)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服务的供者与调用者之前搭建一个中间层,所有服务都连接到该中间层(系统总线),将业务逻辑从参与应用程序连接的每个独立端点转移至集中化的、松耦合的、动态执行的业务逻辑中间层,以简化应用系统随业务变化而更新的过程,解决传统的“点对点”连接过程中所产生的许多问题,降低操作成本和系统停机时间。通过标准管理工具(标准制定、审核、发布和非标转化)进行标准化管理和非标准化数据的转化,以高度成熟的医疗行业专业集成引擎作为集成工具实现系统集成,以及服务管理工具(服务注册、发布)和消息管理工具(消息查询、订阅)实现被集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程、业务串联,以数据抽取和清洗工具为将数据整合到数据中心提供基础。以单点登录SSO和权限管理工具实现系统集成和界面集成。以平台管理工具实现整个平台的统一管理。具备的平台模块管理界面,其中包含下述的主要模块组件功能清单,如主数据管理、主索引管理、统一权限管理、统一用户管理、集成引擎配置等。数据的抽取将至少满足以下类型:业务系统的批量ETL业务系统的流数据业务系统的非结构化数据的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