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反对官僚主义意义认识.docx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早在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根据地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中就鲜明地指出:“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J在随后一个时期的多个场合中,毛泽东反复提及并要求在工作中反对官僚主义、克服官僚主义。其中,尤以毛泽东于1934年1月27日所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最为著名。今天,我们重温86年前的这篇经典著作,回顾1934年前后毛泽东如何解决当时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问题的那段历史,对我们思索如何防止和反对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具有重要借鉴和启迪意义。官僚主义是苏维埃工作的障碍1934年1月2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沙坪坝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隆重开幕。1月24日下午至25日,毛泽东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对毛泽东的报告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1月27日,毛泽东根据代表们讨论的情况,作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之后拟题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毛泽东在讲话中提醒代表们要着重注意两个问题,即“关于群众生活的问题”和“关于工作方法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对于实现党“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这一“中心任务”至关重要。然而,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干部在苏区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正在影响着我们工作开展的成效。毛泽东作出这一判断,是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在长冈乡调查中,他发现:很多人不了解乡苏(维埃)、市苏(维埃)的工作,上级苏维埃工作人员“发得出很多的命令与决议,却不知道任何一个乡苏、市苏工作的实际内容”,“许多地方的苏维埃机关中,发生了敷衍塞责或者强迫命令的严重错误,这些苏维埃同群众的关系十分不好,大大障碍了苏维埃任务与计划的执行: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汀州市政府只管扩大红军和动员运输队,对于群众生活问题一点不理。汀州市群众的问题是没有柴烧,资本家把盐藏起来没有盐买,有些群众没有房子住,那里缺米,米价又贵。这些是汀州市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但是汀州市政府一点也不讨论。所以,汀州市工农代表会议改选了以后,一百多个代表,因为几次会都只讨论扩大红军和动员运输队,完全不理群众生活,后来就不高兴到会了,会议也召集不成了。扩大红军、动员运输队因此也就极少成绩。为此,在这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点名批评了汀州市苏维埃政府不关心群众生活的官僚主义作风。毛泽东对官僚主义的表现作了具体分析,他指出:“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另一种是命令主义。命令主义者表面上不怠工,好像在那里努力干。实际上,命令主义地发展合作社,是不能成功的;暂时在形式上发展了,也是不能巩固的。结果是失去信用,妨碍了合作社的发展。命令主义地推销公债,不管群众了解不了解,买不买得这样多,只是蛮横地要照自己的数目字去派,结果是群众不喜欢,公债不能好好地推销。”他着重强调,官僚主义是苏维埃工作的障碍,“我们要同这种现象作严厉的斗争”。反对官僚主义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拿活的榜样给他们看认识到官僚主义的危害,如何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呢?毛泽东向大会代表们推荐了江西长冈乡、福建才溪乡两个模范案例,号召大家向长冈乡、才溪乡学习,做出像兴国县、赣东北的同志们那样的“第一等的工作二长冈乡、才溪乡的案例,源于毛泽东1933年11月至12月间对两乡的实地调查研究。毛泽东根据他的调研成果,写出了乡苏工作的模范一一长冈乡乡苏工作的模范一一才溪乡两篇调查报告,并印成小册子发给大会代表学习。毛泽东称赞长冈乡是在最具体最实际地解决群众中的每一个困难问题。在长冈乡,每天除一名乡干部值班外,其他领导人和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一概下到各村去,督促、检查、巡视和指导工作。1932年夏荒缺粮,长冈乡苏维埃政府专门到200里外的公略县去买米供给群众,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乡苏维埃主席谢昌宝在下乡调查时,发现有个红军家属的小孩生疮,就亲自上山采草药,帮助治好了病;长冈乡贫苦农民马荣海的房子失火烧了一间半,谢昌宝知道情况后,立即指示互济会予以帮助,支助了马荣海6吊多钱,还发动群众帮工帮料,仅用3天就帮马荣海盖好了新房;有3个人没有饭吃,乡政府和互济会就马上捐米救济他们;红军家属中生病困难的,由政府和互济会负责接济。当地群众发自内心地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由此,长冈乡的工作人员得到了广大群众真心实意的爱戴,他们的战争动员和号召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党和苏维埃政府发出的任何号召、布置的任何工作,在这个乡都能很快得到落实。长冈乡的选举运动、村级建设、群众生活、劳动力的调剂与耕牛问题、公债的推销、合作化运动等各项工作在全苏区都名列前茅,其他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成绩。才溪乡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好,“劳动合作社(别地称劳动互助社)、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组织了全乡群众的经济生活。经济上的组织性进行了很高的程度,成为全苏区第一个光荣的模范。这种经济战线上的成绩,兴奋了整个群众,使广大群众为保卫苏区发展苏区而手执武器上前线去,全无家庭后顾之忧二兴国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兴国县委提出的“苏区干部十带头”,即带头学习军事、带头参军参战、带头执行任务、带头慰劳捐献、带头节约粮食、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带头购买公债、带头优待红军家属、带头集股办合作社。因而创造了扩大红军的模范、支前的模范、优待红属的模范、支援苏区经济建设的模范、文化教育的模范。毛泽东在大会上说:“兴国县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并亲笔题写“模范兴国”四字予以褒奖。毛泽东还表扬了其他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地方,如福建的上杭、长汀、永定等县的一些地方,赣南的西江等处地方,湘赣边区的茶陵、永新、吉安等县的一些地方,湘鄂赣边区阳新县的一些地方,以及江西还有许多县里的区乡,加上瑞金直属县等。毛泽东在大会上提及这些地方时指出:“那里的同志们都有进步的工作,同样值得我们大家称赞为什么要推荐这些典型?正如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所指出的:“反对官僚主义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拿活的榜样给他们看因此,收集整理“许多地方创造了许多动员群众的很好的方法”,把这些好的经验,传播到广大区域中去,“供给一切落后的乡苏、市苏以具体的榜样,使他们的工作提高到先进乡苏、市苏的地位,团结千百万群众于苏维埃的周围,争取一切苏维埃工作适合于粉碎敌人'围剿的要求,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毛泽东号召:“这样的工作,现在应该立即在各省各县实行起来解决“过河”过程中“桥”和“船”的问题毛泽东还专门讲了工作方法的问题,他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J在这里,他形象地将“任务”比喻为“过河”,将“完成任务的方法”比作“桥”或“船二“过河”很重要,但是“桥”和“船”是关键。毛泽东指出,“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是我们的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是“过河”:“扩大红军”是“过河”,其他如查田工作、经济建设工作、文化教育工作、新区边区的工作“提出的任务”也是“过河二那么,“过河”用的“桥”和“船”即完成这些任务的工作方法,归根结底是如何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实现革命任务的问题。为什么要发动广大群众呢?毛泽东是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的。他在讲话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而“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对于如何完成发动和组织群众的任务,毛泽东在大会上提出要完成这些任务,就要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就要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就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为此,毛泽东号召,我们一定要用切实的办法来改善我们的工作,先进的地方应该更加前进,落后的地方应该赶上先进的地方,要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作为“巩固的阵地”来夺取革命的胜利。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完成新时代“过河”任务回望历史,八十多年前,毛泽东撰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一系列的经典篇章,犹如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八十多年后,这盏理论之灯的光芒,透过历史,跨越时空,依旧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这就是经典的力量、理论的力量!我们重温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文章中蕴含的群众路线观点、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的辩证关系以及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论,对于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天,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过河”任务。这些目标任务,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完成新时代的“过河”任务,就必须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新时代的“桥”和“船”,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等操心事、揪心事,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时时做到与群众同甘苦、共忧乐、齐奋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这座通向伟大目标的“桥”和“船”,我们一定可以造得更好。只要我们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官僚主义是寄生于党和政府肌体上的一大毒瘤,是人民的大敌、共产党的大敌。对这一不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从未与其妥协过。尤其毛泽东同志,可谓是我党历史上高举反对官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这与他的特殊身份有关,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这就决定了他比其他人更早地关注和认识到,共产党必须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在党内的滋生和蔓延。为能帮助党内同志时刻警惕这种不良作风,他既生动刻画出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也深刻揭示了其危害性和产生的社会历史思想根源;他既自己带头与官僚主义传统彻底决裂,又坚持不懈地探索着铲除这一政治顽症的途径与方法。认真学习毛泽东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克服“四风”,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毛泽东对官僚主义的深刻剖析毛泽东对官僚主义作风一向深恶痛绝,在与官僚主义的不懈斗争中,形成了毛泽东较为丰富的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尤其在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危害、产生原因等问题上,都有比较系统和深刻剖析。(一)生动刻画出官僚主义的各种表现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而言,“官僚”一词并不陌生,但“官僚主义”则是从西方转译过来的,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在我们党尚未取得政权时,官僚主义作风在党内并不突出,但这并不代表党内没有官僚主义倾向。因为官僚主义是一种附着在权力上的政治病症,所以,即使在红色根据地初创时期,官僚主义的某些倾向性苗头己经在部分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身上有所表现。毛泽东作为一位饱览史书、熟读中国历史的马克思主义者,自然对高高在上、独断专行,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不负责任的官老爷作风保持着高度警觉。为谨防这种不良作风在共产党的肌体上滋生蔓延,他对不同时期的官僚主义的各种表现都曾进行过精准的刻画和分析。在中央苏区时他分析官僚主义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另一种是命令主义。12(P124-125)他认为对党的工作“不理不睬”不对,但只会命令群众做这做那也不行,那会使党和政府“失去信用”。在延安时,为了引起人们对官僚主义的警惕,他又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官僚主义画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靠,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意思是说,官僚主义者都是一些高高在上、养尊处优、闭目塞听、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这样一些人于革命事业、于人民群众自然是“十分无用”的。六十年代初,毛泽东觉得“泥塑的神像”比喻太笼统,于是又专门写了一篇论官僚主义的短文,系统地为官僚主义者“画像”,以素描的方式画出了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其中包括: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迷失方向的官僚主义、老爷式的官僚主义、不老实的官僚主义、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做官混饭吃的官僚主义、颛预无能的官僚主义、糊涂无用的官僚主义、懒汉误事的官僚主义、机关式的官僚主义、“五多”的官僚主义、特殊化的官僚主义、摆官架子的官僚主义、自私自利的官僚主义、争权夺利的官僚主义、闹不团结的官僚主义、闹宗派的官僚主义、蜕化的官僚主义、助长歪风邪气的官僚主义。这种全景式“素描”,既为我们警惕和批判官僚主义竖起了靶子,也让那些犯有类似毛病的人对号入座,抓紧“自纠工(二)深刻揭示了官僚主义的实质、危害对任何一种错误思想和言行,只有弄清实质、认清危害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加以批判和纠正。“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3(P327)从它的种种表现来看,绝对与党的宗旨不相容、与人民公仆的形象不相符,更与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相违背。对其实质,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在地方工作中,在军队工作中,无论是官僚主义倾向或军阀主义倾向,其毛病的性质都是一样,就是脱离群众。”4(P934-935)显然,“脱离群众”对于以人民利益为宗旨的共产党人来讲是最致命的。建国后,对存在于党和政府中的各种官僚主义现象,他又进一步指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并指出这是一种反动统治阶级的“反人民的作风5(P254)毛泽东之所以对这种“反人民的作风''深恶痛绝,是因为它的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极大危害。一是严重损害党群关系。毛泽东深知,共产党的工作作风与国民党的工作作风,最大区别就在于共产党能够也必须最密切地联系群众,正是有了群众的支持,共产党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赢得革命胜利。所以,对于那些脱离群众的表现,毛泽东一贯表现得极为警觉。譬如,1932年针对苏维埃政府出现的一些官僚主义现象就严肃指出: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破坏苏维埃与群众的关系,对于苏维埃胜利和发展,有莫大危害。1943年,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如果我们做地方工作的同志脱离了群众,不了解群众的情绪,不能够帮助群众组织生产,改善生活,只知道向他们要救国公粮,而不知道首先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去帮助群众解决他们,救民私粮,的问题那末,这就是沾染了国民党的作风,沾染了官僚主义的灰尘。,4(P933)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所以要求那些“沾染了官僚主义灰尘''的人,赶紧“用一盆热水好好洗干净”。二是严重削弱党和人民政府威信。从党的发展历程看,战争年代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需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和平建设的大环境,容易导致有的党员干部坚持己见、自以为是,不懂实际、胡乱指挥,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这就容易失去群众的信任,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譬如,1953年毛泽东就曾批评邮电部一些官僚主义者强迫群众给党中央打致敬电报和写致敬信的作法,他说“这就在人民面前把共产党表现得不像样子,大大损害了共产党的威信。”5(P266)三是影响党的任务的完成和党的路线政策的贯彻执行。还在中央苏区的时候,毛泽东就分析指出:“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2(P140)而由于官僚主义者在决定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调查、不研究;制定计划或执行计划的时候,好说空话,瞎指挥,这一来必然使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利益,使党的路线政策受损失。四是使党的干部退化变质。那些犯有官僚主义作风的人,因为不作为普通劳动者,不同群众同甘共苦,政治上空谈,不老实,不负责任,不能、无用,埋头于事务主义,搞特殊化,自私自利,闹不团结,搞宗派,最后发展蜕化变质。正因为官僚主义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种种危害,所以,毛泽东严肃指出:“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2(P124)(三)全面剖析了官僚主义的产生原因毛泽东不仅对官僚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性进行了深刻揭示,而且还对其产生的原因全方位进行过剖析。其一,官僚主义的产生有其深远的社会历史根源。毛泽东曾对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作风做出过如下判断:“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6(PU4)”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5(P221)“旧社会坏习惯的残余”7(P164)等等,这些说法证明官僚主义绝不是共产党自身固有的,而是剥削阶级长期统治的遗产。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清醒地分析说:“我们是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势力的层层包围之中,我们是处在散漫的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中,极端恶浊的官僚主义灰尘和军阀主义灰尘天天都向我们的脸上大批地扑来“,4(P935)因此,即使在我们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政权之后,某些陈旧的思想遗毒仍借着巨大的历史惯性影响着已进入了新时代的人们。正如毛泽东分析的:“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净”,2(P72)造成官僚主义作风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仍广泛存在着。其二,官僚主义的产生也有其深刻的阶级社会根源。官僚主义虽然时常出现在我们部分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身上,但它绝不是社会主义的特有产物,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现象,在几个不同的社会制度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人们的封建等级特权观念根深蒂固,这些都会成为产生官僚主义的阶级社会根源。所以,毛泽东在分析官僚主义产生原因时也深刻指出:“官僚主义作风,就其社会根源来说,这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反人民的作风,国民党的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的问题。”5(P254)其三,官僚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认识根源。这种思想根源,一方面是来自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部分领导干部尤其是执政后部分领导干部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以功臣自居,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缺乏民主作风,产生享乐思想,自然不自然地脱离了群众所致。对此,毛泽东严肃指出:“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过去跟敌人打仗时的那种拼命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8(P284)面对这种思想状况,毛泽东认为中央“在很多部门中极端缺乏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状况是完全不能容忍的,这是官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39(P69)二、毛泽东对反对官僚主义途径和方法的探索正因为毛泽东对官僚主义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切的认识,所以,也就比一般人更表现出与官僚主义的不可调和性。毛泽东最怕党员干部滋长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作威作福的官僚主义作风,所以,终其一生都在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同官僚主义进行着坚决的斗争。这期间虽然毛泽东对反对官僚主义路径的认识也出现过偏差,比如,希望通过群众运动“大民主”的方式解决官僚主义问题,但是,总的看来,毛泽东关于反对官僚主义路径的阐述,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其一,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在毛泽东看来,官僚主义的本质是脱离群众,相应的,克服官僚主义的最好办法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所以,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执政时期,毛泽东一直倡导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与群众结合,要向群众学习,提出“当干部的首先要放下架子,打破个人英雄主义,忘记自己是什么,长而到群众中去学习10(P98)针对党内有些同志怕群众,不愿到群众中去的现象,他循循善诱地教导:“帝国主义都不怕,为什么反而怕老百姓呢?怕老百姓,认为人民群众不讲道理,只能压服,不能说教,这样的人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口1(P547)其二,坚持做好调查研究。毛泽东认为官僚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脱离实际。脱离实际的认识根源就是主观和客观相背离,而要使它们一致起来,就必须去调查实际情况,然后才能做出合乎实际的判断,因此毛泽东教导说:“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32(P92)1961年,他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批评了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不愿做调查研究工作的现象:“这些年来,我们的同志调查研究工作不做了。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象和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所以,请同志们回去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7(P233-234)其三,坚持搞好民主参与。毛泽东认为,克服官僚主义的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径还是发扬民主,让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各项事业的管理。应该说这是他一贯的思想主张。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时,黄炎培曾向毛泽东提出了如何跳出政权兴亡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当时的回答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口2(P148-149)在毛泽东看来,全体劳动者直接参与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他一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赞成人民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在陕北时期,李鼎铭先生向抗日民主政权提出精兵简政的建议。毛泽东高度评价说L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13(P245)其四,坚持用好思想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防身治病的思想武器。官僚主义既是寄生于党和政府肌体上一种政治顽症,也是存在于部分党员干部头脑中的一种反动落后的思想观念。毛泽东认为,要想纠正它、克服它,还必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1943年他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明确提出:“我们的同志,绝对大多数都是好同志。对于有了毛病的人,一经展开批评,揭发错误,也就可以改正。但是必须开展自我批评,正视错误倾向,认真实行改正。如果在地方工作中不批评官僚主义倾向,在军队工作中不批评军阀主义倾向,那就是愿意保存国民党作风,愿意保存官僚主义灰尘和军阀主义灰尘在自己清洁的脸上,那就不是一个好党员。”4(P934-935)1953年,他在中央一份转发的文件上批示道:“中央人民政府和军委各部门必须尽速召开会议,发动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刻揭发领导方面的官僚主义,并规定改正的具体办法。”9(P69)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总结延安整风的经验,用整风来帮助党内破除官僚主义的恶习O其五,坚持干部作好表率。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历史上决心打破官僚特权制度的第一人。早在上井冈山的途中,借助“三湾改编”,力主在军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真正实现了官兵平等,对当时军队中存在的旧军队作风,尤其是对军事干部的长官作风起到了有效遏制。延安时期,力戒领导干部拥有特权。大生产运动期间,上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高级领导人,下至普通士兵百姓,一样参加纺棉、种地等生产劳动。在建国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不但着重强调了两个“务必”,而且提议全会通过了六条规定:一曰不做寿;二日不送礼;三日少敬酒;四少拍掌;五日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歹h斯并列。建国后,针对部分干部脱离群众,搞特殊化,毛泽东强烈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入工厂、农村参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与工人农民实行“三同”。他认为,干部特殊化如果不认真克服,干部和群众生活距离如果不逐步缩小,群众必然会脱离我们。三、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反对“四风”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联系当前的实际,重温毛泽东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一)破除官僚主义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毛泽东已经为我们分析了官僚主义绝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而是剥削阶级的思想作风和旧衙门作风的反映。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所形成的宗法观念、等级观念、纲常伦理仍在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所形成的“官僚文化”成为官僚主义产生的重要土壤。要想有效清除官僚主义作风,需要铲除其产生的土壤,也就是要彻底改变这种腐朽陈旧的思想观念。而观念的改变离不开教育。在当前形势下,就要通过对广大共产党员进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教育,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群众观念,这是反对官僚主义斗争中一个带有长期性的根本任务,而且还要注意把经常性与集中性教育有机结合。实践证明,经常性教育离不了,集中性教育也不可少。定期开展集中性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有利于警醒那些沾染了官僚主义灰尘的党员干部,赶紧改弦易辙,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认真查找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努力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以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二)破除官僚主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官僚主义是一种“作风病,之所以不易杜绝,除了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之外,也与我们过去反对官僚主义的方法路径有一定偏差有关。尤其是毛泽东同志,急于想把官僚主义作风“完全消灭得干干净净,因此,建国后基本采取了群众运动的方式。实践证明是走了弯路的。邓小平曾一语道破以往反对官僚主义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官僚主义还有思想作风问题的一面,但是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3(P328)所以他提出了从制度层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思想。我们今天强调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正是这一正确思路的体现,也就是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尤其要靠制度解决好权力来源或授权问题,解决好权力规范运行问题。事实表明,定制科学、配套规范、运行有序、执行有效的制度就是对独断专行、玩忽职守等官僚主义行为的最有效约束。(三)破除官僚主义必须加强权力监督官僚主义之所以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或领导机关中经常滋生出来,首先还在于他是“官L无"官''何来"官僚主义"?"官就意味着权力,而权力天然具有腐蚀性。所以才说“官僚主义''是附着在权力之上的一种顽症。既然是“权力''惹出的祸,有效解决的办法就是用“权力”制约"权力后一种“权力”就是要真正赋予人民对权力进行监督的“权力”,要给人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力,以人民的权力限制个别领导机关或领导干部主观妄为甚至胡作非为的行为。这正是毛泽东为什么那么推崇人民民主的根由。只有使党和国家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经常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真正落实人民群众对权力运行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有效杜绝官僚主义作风的潜滋暗长。(四)破除官僚主义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毛泽东认为,官僚主义之所以产生,还在于有的同志不重视调查研究,乱决策、瞎指挥,情况不明胆子大。1953年他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现在我们的党政机关中间,存在着一部分很不健康的现象,这就是严重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这些事情、这些坏人坏事.我们中央机关几十个部门应该说其中很多的部门,不是少数的部门,存在着官僚主义。他们脱离群众,脱离下面的实际情况,关在房子里写决议案,写指示。决议案、指示像纸片一样飞出去,下面的情况究竟怎么样,能不能执行,不去管。工5(P265)那么,当年毛泽东分析的这种现象当下是否还存在呢?不客气地说,还在不少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所以,要想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在这方面,毛泽东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厚的政治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要注意把调查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调查”是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及时发现和找出问题,以免头脑"昏昏”;"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真正做到“使人昭昭九当前,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倡导党员干部经常抬起屁股离开老板椅,迈开双腿离开办公室,挽起裤腿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建设一线、村庄社区,摸情况、搞调查、做研究,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头脑"昏昏”,官僚主义严重的局面。总之,毛泽东同志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思想,极富远见卓识,对官僚主义所作的理论剖析以及同官僚主义斗争的方法举措,无疑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探索和贡献,其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对今天乃至今后仍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辞海.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994.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991.5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99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999.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998.10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U引梁柱.毛泽东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