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分析改善措施汇总.docx
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分析改善措施汇总食品生产企业常见风险隐患及改善措施类型易出现的风险隐患风险分析改善措施主体资格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非法生产经营停止违法行为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无法保障食品质量,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培训教育,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未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制度落实不到位易出现责任不清、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落实食品安全制度未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影响食品销售者管理水平、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按照法定要求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原辅料管理未查验食品原辅料、食品相关产品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未对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产品进行自检;无法提供进货查验相关记录;造成使用不合格原辅料或者走私原料加工食品对使用的原辅料进行查验并做好进货查验记录原料库、辅料库、包材库、成品库分类分区标识不完善或不清晰,信息标识牌信息不完整物品容易混淆,先进先出原则难实现库房进行分区和标识原料、成品不按照规定条件储存造成微生物滋生,原料、成品过早变质腐烂或按照原料、食品的贮存条件要求进行储存导致有害物质浸入食品食品添加剂未专门贮存,无明显标识,无专人管理容易出现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执行五专管理生产条件车间、库房防虫防鼠设施不足或无效虫、鼠孳生,危及食品安全合理配置防虫防鼠设施生产车间人流和物流交叉人、物交叉流动,造成食品的交叉污染调整流程以避免存在交叉污染情况洗手更衣、消毒、灭蝇实施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或不使用生产环境微生物、污染物滋生,造成食品污染设备运行情况和工作服、设备设施卫生情况定期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生产车间内部地面、墙面或顶棚存在破损、发霉等情况污染生产环境,容易造成产品不合格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发现即清理和维修。食品内包车间(区域)与外包车间(区域)、生制加工区与熟制加工区未有效隔离(或分离)或者未执行有效的防范措施等原料、半成品、成品容易交叉污染,影响产品质量合理设置生产区域生产过程部分食品原料未拆包直接进入生产车间,且无清洁程序外包装上的污染物引起半成品、成品的污染车间入口处增设消毒或拆包设施以便原辅料消毒或脱离外包装进入车间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生产的食品一旦流入市场直接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严格执行仓储制度,做好记录原料库、食品添加剂库出入库和投料记录并定期检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的五专管理使用药品、仅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生产食品做好原料库房、生产车间和原辅料购进及使用记录并定期检查生产工艺和参数与企业申请许可时提供的工艺流程相差较大容易造成生产的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生产工艺和参数发生变动时及时变更相关手续从业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未取得健康证明食品容易受到病原体污染,影响食品安全将患有传染疾病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调整到非食品销售岗位或取得健康证明后再上岗;建立人员健康证明清单及时安排员工进行健康证明的再办理检验原始记录缺失或不全出厂的食品把关不严,产品质量无法保障,造成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出厂检验记录设置合理,出厂检验报告参照相应细则和标准编制出厂产品未检验或检验项目不全产品留样制度落实不到位严格执行产品留样制度,有效保存留样样品和做好留样记录产品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成品的标识标签和说明书等材料与成品吻合,不夸大虚假产品追溯产品出厂销售记录不全或关键信息缺失造成产品无法追溯,不合格产品召回难度加大出厂销售记录信息完全,可满足追溯要求且如实记录产品出厂销售情况追溯体系未有效实施,重点是原材料、关键点控制、检验、销售等记录不全不能形成真实有效的追溯信息和责任链条,不合格食品召回难度大原材料、关键点控制、检验、销售等环节记录可满足追溯要求食品经营企业常见风险隐患及改善措施类型易出现的风险隐患风险分析改善措施许可管理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从事食品销售活动非法经营停止销售行为未按照许可规定的主体业态和经营项目从事销售活动超出经营范围,不具备销售条件按照申请许可的项目从事销售活动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食品经营许可证违法销售停止违法行为,申请食品经营许可制度管理未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易出现责任不清、操作不规范等风险隐患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未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影响食品销售者管理水平、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按照法定要求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场所、设施设备销售和贮存场所附近有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动物养殖场、旱厕等污染源造成食品致病菌、大肠杆菌超标保证场所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销售和贮存场所环境脏乱,没有通风、防尘、防蝇、防鼠、防虫设施造成致病菌、大肠杆菌等菌落总数超标确保场所环境整洁卫生,保持通风,配备防尘、防蝇、防鼠、防虫设施销售和贮存场所的冷冻冷藏设备,不能满足许可准予销售的食品品种、数量存放的要求造成食品腐烂变质严格按照食品品种及数量配备、使用冷藏冷冻设备进货查验不能提供有效的供应商资质和质量证明文件、采购标签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和没有中文标识的进口食品导致假冒伪劣、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或者走私食品进入市场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保证食品质量合格、来源合法,不采购标签标识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采购国家禁止经营的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造成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不采购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食品销售企业没有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台账出现问题食品无法实行追踪溯源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并严格执行食品批发企业没有建立食品销售记录台账出现质量不合格问题食品,无法实施食品召回建立销售记录制度并严格执行销售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销售添加了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者销售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直接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不采购、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销售含有致病菌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超标的食品销售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误导消费者,对身体带来危害不采购、销售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定期清理库存、货架食品,做好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记录销售过程销售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异状的食品直接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不采购、销售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异状的食品,及时下架进行无害化处理患有传染疾病或无有效健康证明人员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销售受到患者病原体污染,致病菌超标将患有传染疾病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调整到非食品销售岗位或取得健康证明后再上岗销售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及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直接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不采购、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肉类及其制品销售无标签的预包装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无法了解食品的特性,食用后可不采购、销售不符合国家食品标签标示标准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能导致消费者身体受到伤害销售标签、说明书含有虚假内容或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食品误导消费者不采购、销售标签、说明书含有虚假内容或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食品对应当召回的食品没有进行召回导致问题食品流入市场,带来食品安全风险按照召回规定,对问题食品及时进行召回问题食品应当无害化处理的,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可能导致问题食品再次流入市场或者对环境造成污染严格落实问题食品无害化处理制度销售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不合格包装物和容器造成食品污染不采购和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和容器散装食品销售食品容易被污染,生产日期与保质期不明晰在散装食品的外包装上标示散装食品的名称、产地、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合格证等销售和贮存场所食品与非食品区域、生食品与熟食品区域、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区域、水产品与其它食品区域没有分开,没有标志容易造成食品交叉污染,增加食品安全风险按照不同类食品分隔分区摆放,并有明显标识配送运输管理需要冷冻或冷藏的食品未按照要求的温度要求进行运输不符合食品运输温度要求,导致运输的食品易变质按照食品温度标注的要求进行运输与影响食品安全的货物混载易造成食品污染不与影响食品安全的货物混载重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清单序号重点食品需要关注风险和解决的重点问题1乳制品1.企业微生物指标的生产管理与检测方面隐患,如菌落总数、霉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阪崎肠杆菌等不合格隐患;2.营养元素管理方面存在风险隐患,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元素、脂肪酸等不合格隐患;3.化学污染管理方面存在风险隐患,如塑化剂、壬基酚、季钱盐、高氯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其中部分污染物在产品抽检时被检出;4.重金属污染物管理方面存在风险隐患,铅、碎、汞、镉、铝、锡等存在隐患;5.真菌毒素存在安全隐患,如黄曲霉毒素抽检不合格;6.抗生素指标控制有隐患,尤其液态乳制品,国家风险监测出现过抗生素阳性。氯霉素、舒巴坦、B-内酰胺酶、磺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土霉素类抗生素等隐患;7.防腐剂的风险隐患,如山梨酸、苯甲酸、硫氯酸盐、过氧化氢等;8.标签标识的问题,如:不标注复原乳、涂改或篡改生产日期、风味酸乳标注为酸乳;早产奶(提前标注生产日期);9.添加剂的风险依然存在。纳他霉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酸牛乳中超范围使用。纳他霉素商业名称“霉克”,是一种高效、广谱的真菌抑制剂,属抗生素类防腐剂。我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也批准了纳他霉素在某些食品中的应用,GB2760-1996(1997年)增补版中规定了乳酪中纳他霉素最大允许使用量为200-300mgkg,并仅限于在表面使用;残留量小于10mgkgo其他乳制品则不允许使用纳他霉素,在酸牛奶中使用纳他霉素属违规行为。2肉制品1.采购和使用含有“瘦肉精”以及使用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畜禽肉问题;2.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问题;3.超范围超限量添加防腐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问题;4.使用工业明胶等非食用物质加工肉制品问题;5.违法使用过期回收或腐败变质食品再加工肉制品问题;6.储运不当,造成微生物超标问题。3白酒和配制酒L严禁使用甲醇、工业酒精等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白酒;2.塑化剂污染、氟化物、甲醇不符合标准规定问题;3.违规使用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等食品添加剂的问题;4.液态法白酒冒充固态法白酒的问题;5.标签标识不规范、不真实的问题,如:液态法白酒配料表标注原料为高粱、小麦等,未标注使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等内容;固态法白酒配料表仅标注为高粱、小麦等,未标注食用的液态法白酒或食用酒精等内容;虚假标注产品执行标准和配料表等强制标示内容;无标识、标识不全或标识信息不真实;违反相关规定,标注“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6.配制酒中添加药品西地那非类、降糖、降压、降脂、减肥类药物等和食药同源目录以外物质等。4饮料1.瓶(桶)装饮用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等微生物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问题;纯净水电导率不符合标准规定问题;饮用天然矿泉水界限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的问题;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等澳酸盐不符合标准规定问题;2.违规使用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的问题;3.标签标识不规范的问题,如:配料表未完全标注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果汁饮料的果汁含量标注与实际不符或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蛋白饮料的蛋白质含量标注与实际不符或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饮用天然矿泉水不真实标注矿泉水水源点名称;以直接或以暗示性语言、图形、符号等违反标注适用人群等;4.“大桶水”生产企业不得使用以回收废旧塑料为原料制成的桶和盖,回收桶不得露天存放,桶盖严禁循环使用;5.容易出现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山寨”饮料、假冒伪劣饮料等问题。5食用植物油L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脂肪酸组成、酸值、过氧化值等指标超过食品安全标准的问题;2.经炒制工艺加工的茶油、芝麻油等苯并(Q)花超标问题;3.花生油中黄曲霉素BI超标问题;4.芝麻油、橄榄油、茶油等造假及超范围食用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问题;5.塑化剂污染问题,企业管道、设备、容器以及包装材料,包括瓶盖、垫片等是否使用含塑化剂的食品接触材料;6.食用植物油分装企业违规添加植物毛油等不合格油品问题;7.食用调和油标签标识不规范不真实问题;8.违法使用地沟油等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用油问题;9.掺混豆油、棉籽油等。6水果干制品(枸杞)1.为了防腐、杀菌、保鲜、防虫、护色等,使用硫磺等熏蒸枸杞,导致产品二氧化硫超标;2.黑枸杞产品标签中标注枸杞国家标准。7标示标注1.标注卫生许可证和证号;2.能量表小数点修约位数不符合要求;3.具有保健功能的夸大宣传等;4.涂改的内容用不干胶粘贴;5.生产日期不易辨识;6.配料表中有疑似属于新食品原料未经安全性审查的;7.食品名称未标注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9.分装企业未按规定标注分装字样。10.标示的执行标准已经废止;11.净含量字符的最小高度不得小于2mm;12.营养标签的能量单位是kJ(小大写)。8非发酵豆制品1.菌落总数超标;2.储运和贮藏不当,造成微生物超标问题。9食品添加剂1.不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原料和工艺生产食品添加剂的问题;2.复配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中非法添加问题;3.食品添加剂标签、说明书含有虚假、夸大内容的问题;食品添加剂配方成分与标识不符问题;4.食用明胶铝超标问题;5.甜蜜素、柠檬酸、糖精钠中掺芒硝和氯化镁造假问题;6.工业醋酸冒充食品添加剂醋酸的违法问题;7.面包改良剂曲酸超限量(限量值40mgkg)。10酱油、食醋L在食醋中非法使用工业冰醋酸进行勾兑生产以及用配制食醋冒充酿造;2.配制酱油冒充酿造的情况;3.标识标注不实,配制酱油和食醋标注为酿造。11蜂蜜产品L在蜂蜜中掺杂、掺假,掺入大米糖浆、白糖等,导致碳-4植物糖超标;2.原料把关不严,产品中氯霉素等农残超标的情况;3.掺假造假生产“指标蜜”潜规则;4.标示的产品名称没有反映产品真实属性;5.用蜂蜜制品冒充蜂蜜。12固态调味料L辣椒制品、辣味调味品、芝麻酱及含油脂小食品等违规使用含邻苯二甲酸酯类瓶盖垫片进行包装,导致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迁移污染食品的情况等13小麦粉1.在小麦粉中非法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等。14压片糖果1.压片糖果中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类、降糖、降压、降脂、减肥类药物等和食药同源目录以外物质。15食盐L检验项目:氯化钠、氯化钾、碘、钢、铅、总碑、镉、总汞、亚铁氯化钾/亚铁化钠(以亚铁霞根计)。各类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项目及原因分析1、食用植物油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酸价、过氧化值、加热试验指标不合格货查验把关不严;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原料或成品贮运条件不符合要求。塑化剂污染问题使用含塑化剂的管道、容器、包装材料。加入叶绿素铜钠盐葵花籽油和大豆油中加叶绿素铜钠盐冒充橄榄油销售。黄曲霉素BI超标植物油原料水份超标导致霉变。苯并花超标压榨过程或烘炒温度过高。用转基因原料生产的产品未标注转基因字样掺假、掺杂、降低成本。花生油中掺入其他低价油脂(如大豆油、棕桐油甚至动物油脂)掺假、降低成本。食用芝麻调和油中掺入芝麻香精掺假、降低成本。添加废弃食用油脂掺假、掺杂、降低成本。2、食用动物油脂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酸价不合格进货查验把关不严;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原料或成品贮运条件不符合要求。添加废弃食用油脂掺假、掺杂、降低成本。火炼猪油中丙二醛超标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用工业用油(工业鱼油、工业猪油等)等非食品原料加工掺假、掺杂、降低成本。3、食用油脂制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过氧化值不合格进货查验把关不严;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原料或成品贮运条件不符合要求。4、熟肉制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微生物超标,主要涉及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两个指标。购进变质原料;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原料或成品贮运条件不符合要求。兽药残留(如B-兴奋剂莱克多巴胺)不合格进货查验把关不严。铅等重金属超标进货查验把关不严;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用福尔马林处理鸡爪延长保质期;增强卖相。卤肉加工使用罂粟壳增加口味。泡椒肉制品山梨酸等防腐剂超标,或多种防腐剂比例之和大于1.防腐5、肉制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在牛羊肉中人为掺杂猪肉、鸡肉、鸭肉等价格低廉肉类降低成本。使用胭脂红、诱惑红、觅菜红等着色剂制造假羊肉改善色泽、让鸭肉等似像羊肉。使用磷酸氢二钠、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等水分保持剂制造假羊肉注水,增加肉品的重量,改变色泽,让鸭肉等似像羊肉。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为延长销售时长,降低成本,将到期未售出的肉品重新包装贴标签上市销售。超范围使用日落黄等着色剂改善色泽。亚硝酸盐超标改善色泽、风味、防腐违法使用硝基味喃类药物、玉米赤霉醇、万古霉素、氯丙嗪等兽药养殖时抗感染、促进生长、催眠,减少能耗以病害肉冒充合格肉降低成本。猪肉染色制成牛肉降低成本(猪肉被一一切片后,丢进一种由猪血、硼砂、豆粉、糖、盐、水等物混合而成的“染色剂”里浸泡,使它们的颜色渐次变成牛肉色)。违法添加酸性橙等非食用物质增色和改善外观。二恶英类污染被二恶英严重污染的饲料带入。塑化剂污染因使用含塑化剂工具、容器造成。6、腌制肉类火腿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使用工业盐加工降低成本。违法添加敌百虫、敌敌畏等非食用物质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农药溶液浸泡,以防腐、驱虫。7、预制肉制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亚硝酸盐超标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特别是添加剂未规范使用。8、瓶(桶)装饮用水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微生物超标问题,主要为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超标。生产过程卫生条件控制不严。多项品质指标不合格,包括亚硝酸盐、耗氧量、余氯(游离氯)、界限指标-偏硅酸等生产过程控制不严。酸度调节剂来历不明降低成本。溪酸钾超标使用臭氧对水进行消毒生成的副产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生产的包装瓶灌装降低成本。9、饮料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微生物菌落总数超标生产过程卫生条件控制不严。品质指标蛋白质不合格进货查验把关不严;生产过程控制不严。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糖精钠等甜味剂增加甜味。风味饮料、蛋白饮料超量使用苯甲酸钠等防腐剂防腐碳酸饮料、果蔬汁(肉)饮料、风味饮料超量添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等防腐剂防腐。蔬汁(肉)饮料、风味饮料超量使用靛蓝及其铝色淀等着色剂着色使用含双酚A的包装瓶、盖高温或长期反复使用含双酚A的包装瓶(盖)导致双酚A向食品中迁移。添加未经允许可用于普通品的原料增加卖点,宣传其治疗作用或功能性。用回收的废旧塑料生产的包装瓶灌装饮料降低成本。10、果蔬汁饮料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用霉烂变质的果蔬生产果蔬汁饮料降低成本。超量使用赤碎红及其铝色淀等着色剂着色11、含乳饮料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违法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等可提高蛋白质含量的非食用物质提高蛋白质含量值。违法添加三聚鼠胺等可虚高蛋白含量的非食用物质虚高蛋白含量。核桃乳、杏仁露等饮料里掺杂其他低价蛋白成分降低成本。12、植物蛋白饮料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超量使用茶多酚抗氧化13、碳酸饮料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用工业级二氧化碳代替食用级二氧化碳降低成本14、大米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镉等重金属污染进货查验把关不严。用陈化粮(稻谷)加工降低成本使用饲料、化肥塑料袋等非食品包装袋盛装稻谷降低成本违法添加矿物油等可改善外观的非食用物质部分不法分子违规将工业用矿物油等非食用物质涂抹在食用大米上,抛光、增色,其目的是使大米色泽光亮,掩盖其霉变等缺陷,欺骗消费者。15、小麦粉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真菌毒素污染进货查验把关不严;原料或成品贮运条件不符合要求。加工中违规使用二氧化钛二氧化钛作为增白剂在小麦粉的生产中使用,以改善外观、着色。添加滑石粉防结块。违法添加澳酸钾等可用于增筋的非食用物质增筋。超范围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增白。违法添加荧光增白剂增白16、谷物加工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添加工业染料色泽鲜亮,以次充好17、谷物粉类制成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食品添加剂甜蜜素等甜味剂超标增味。菌落总数超标生产过程卫生条件控制不严。超范围使用苯甲酸、柠檬黄等食品添加剂抑菌防腐、色泽鲜亮违法添加硼砂、甲醛等非食用物质增韧、防腐18、面制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违法添加可延长存放时间或增加韧性的非食用物质(如水玻璃,俗称泡花碱)用水玻璃制作碱水,制得的“水玻璃”碱水面的存放时间大大增长,并增加韧性。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用经过糅制处理的皮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工业明胶,添加到食品中,以改善形态、掺假。19、米粉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苯甲酸等防腐剂防腐、保鲜违法使用工业硫磺等非食用物质防腐、增白、保鲜20、米线违法添加乌洛托品等非食用物质增白、防腐、增加韧性21、酱油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特征指标氨基酸态氮不合格进货查验把关不严;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出厂检验不严。配制酱油冒充酿造酱油掺假,降低成本黄曲霉毒素超标原料霉变六价格超标使用水泥发酵池违法添加毛发水、三氯丙醇等非食用物质掺假、降低成本22、酱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使用霉变、变质原料进货查验及储存环节控制不严23、食醋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特征指标总酸不合格生产过程控制不严。配制食醋冒充酿造食醋掺假,降低成本违法添加工业用乙酸等非食用物质造假、降低成本24、固体复合调味料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糖精钠等甜味剂超标1增加甜味,降低成本。25、香辛料类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超标进货查验把关不严;呈香呈味。违法添加工业级碳酸镁等非食用物质帮助辣椒粉(面)等粉(面)状调味品防潮、干燥及避免结块。违法添加苏丹红、罗丹明B、碱性橙、碱性嫩黄、酸性橙II等工业染料改善外观、着色26、含油的半固态调味料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塑化剂污染因使用含塑化剂的包装、管道、容器造成。27、火锅锅底及其他煮肉汤料等调味料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违法添加罂粟壳等改善口味的非食用物质呈味,吸引回头客火锅底料违法添加石蜡等增强硬度的非食用物质降低成本;产品硬度添加肉味香精、增白剂勾兑汤料冒充肉骨熬制的肉味汤料改善汤底色泽,增加汤底味道,节约成本。28、葛粉、葛根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添加木薯淀粉、玉米淀粉、马玲薯淀粉等低成本淀粉降低成本29、其他方便食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微生物超标问题,主要涉及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两个指标。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品质指标酸价不合格进货查验把关不严;生产过程控制不严;仓储环境不合格。30、冷冻饮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微生物超标问题,主要涉及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两个指标。生产过程控制不严31、冰淇淋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原料带入;加工及贮存过程污染。违法添加工业明胶降低成本32、速冻食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微生物超标问题,检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不合格生产过程控制不严。33、薯类和膨化食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检出铝不合格生产过程控制不严;进货查验把关不严。品质指标酸价不合格生产过程控制不严。34、膨化食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超范围使用甜味剂增加甜味35、糖果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微生物菌落总数超标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品质指标还原糖不合格进货查验把关不严;降低成本。36、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使用代可可脂降低成本37、茶叶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农残超标进货查验把关不严。超范围使用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等着色剂改善外观、着色(质级较次的茶叶添加柠檬黄等色素改善茶叶的卖相)添加淀粉、蔗糖违反相关规定,质级较次的茶叶添加淀粉、蔗糖改善茶叶的卖相、口感,增加茶叶重量。添加滑石粉质级较次的茶叶添加滑石粉改善茶叶的卖相,增加茶叶的重量。38、白酒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甲醇超标酿酒原料中含有的果胶质过高;使用黑曲霉菌作为糖化剂及醇酒工艺控制不好氟化物超标酿酒原粮采购把关不严;购进不合格酒精。超范围使用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纽甜等甜味剂。增加甜味。塑化剂污染因使用含塑化剂管道、容器造成;发酵时采用塑料薄膜直接覆盖。使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降低成本添加咖啡因以次充好用液态法、固液法白酒冒充固态法白酒降低成本39、配制酒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品质指标酒精度不合格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添加未经允许可用于普通食品的原料增加卖点,宣传其保健作用或功能性。违法添加西地那非、淫羊蕾等药品宣称壮阳、补肾,抬高售价40、其他发酵酒及蒸储酒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品质指标不达标问题,主要是感官、酒精度、总酸、总酯、乳酸乙酯、B-苯乙醇不合格。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安赛蜜等甜味剂超标增加甜味。41、葡萄酒及果酒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违反规定使用胭脂红、诱惑红、范菜红等着色剂改善色泽42、黄酒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掺糖、掺水降低成本43、啤酒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用工业级二氧化碳代替食用级二氧化碳降低成本44、酱腌菜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主要是二氧化硫残留量、苯甲酸、安赛蜜、亚硝酸盐不合格增白呈味。污染物亚硝酸盐超标问题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微生物指标超标问题,主要是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合格。生产过程卫生条件控制不严。使用含罗丹明B、苏丹红等工业染料的原料采购的辣椒粉中含苏丹红、罗丹明B等工业染料。使用霉变原辅料生鲜原辅料(如生姜、大蒜、辣椒等)贮存保管不当。原料筛选处理不当,未及时剔除腐烂、霉变的原料。六价格超标使用水泥腌制池超限量使用胭脂红、范菜红等着色剂改善色泽超限量使用亮蓝等着色剂改善色泽超限量使用日落黄、柠檬黄等着色剂改善色泽超限量使用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保鲜、延长保质期超限量使用甜蜜素、糖精钠等甜味剂增甜45、腌溃食用菌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违法添加荧光增白剂等非食用物质增白在蘑菇中加入二氧化钛增白46、干制食用菌、腌渍食用菌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违法添加荧光增白剂等非食用物质增白47、干制蔬菜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滥用硫酸铜还原原色;防虫杀虫保鲜48、干制蔬菜(银耳、黄花菜、竹笋等)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违法使用工业硫磺等能漂白、防腐的非食用物质漂白、防腐49、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品质指标酸价和过氧化值不合格问题生产过程卫生条件控制不严。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主要检出二氧化硫不合格增白。使用霉变等不合格原料烘炒类食品中的花生、坚果、芝麻原料容易出现霉变、虫蛀,产生哈喇味;芝麻糊中原料大米为陈化粮超范围使用滑石粉增加重量、改善色泽超范围使用明研让瓜子不容易受潮变软,保持好的口感使用罗丹明B等工业染料着色使用苏丹红I、II、HI、IV等工业染料着色使用工业色素,如酸性橙11(炒红瓜子)、硫酸亚铁(炒黑瓜子)着色违法添加工业硫磺等非食用物质漂白、防腐分装企业伪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延长保质期。50、除巴旦木、开心果、杏仁、榛子和巴西坚果外的坚果制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黄曲霉毒素超标原料霉变51、食糖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品质指标色值不合格生产过程控制不严。52、白砂糖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违法添加工业硫磺等非食用物质漂白、防腐53、风味鱼制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微生物菌落总数超标生产过程卫生条件控制不严。品质指标酸价超标生产过程控制不严。食品添加剂苯甲酸超标延长保质期。54、干制水产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镉等环境污染物超标进货查验把关不严;生产过程控制不严。55、动物性水产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原料违法使用硝基吠喃类药物、氯霉素、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养殖过程中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抗感染。使用磺胺类、唾诺酮类、四环素、B内酰胺酶等抗生素养殖过程中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杀菌防腐、抗感染。混入含河蛇毒素等生物毒素的食品未对食品原料进行严格筛选,导致含河触毒素等生物毒素的食品(河触、刺规、云斑裸颊虾虎鱼、加州蝶嫄、织纹螺等)混入。违法添加工业甲醛等非食用物质改善外观和质地、防腐、漂白违法添加工业用火碱等非食用物质改善外观和质地、防腐鲜海鱼、黄花鱼等涂抹柠檬黄、日落黄等着色剂改善色泽鲜海鱼、黄花鱼等涂抹工业染料着色、降低成本鱼丸、鱼糜、海参等添加硼砂增加水产品的爽滑,吸引更多顾客鱼干、咸鱼等使用敌百虫、敌敌畏等可防腐、驱虫的兽药防腐、驱虫野生鱼被壬基酚和辛基酚等激素污染部分鱼饲料含激素;一些农作物使用激素催熟,激素随地表水流进湖泊、江河。鱼干、咸鱼等超范围使用二氧化硫漂白、防腐鱼干、咸鱼等使用工业硫磺等可漂白、防腐的非食用物质漂白、防腐56、虾米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使用胭脂红、范菜红等着色剂染色改善产品外观,染色超范围使用二氧化硫漂白、防腐违法添加工业硫磺等可漂白、防腐的非食用物质漂白、防腐57、鱼翅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假鱼翅用明胶、甲醛等制作假鱼翅58、淀粉制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淀粉制品中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残留量及铝超标。进货查验把关不严;生产过程控制不严。59、粉丝、粉条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违法添加工业硫磺等可漂白、防腐的非食用物质防腐、增白、保鲜超范围使用柠檬黄、亮蓝等着色剂改善外观、着色超范围使用脱氢乙酸等防腐剂防腐、保鲜违法添加吊白块等非食用物质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在其他粉条中加入焦糖色素冒充红薯粉条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降低成本60N糕点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突出,其中防腐剂超标问题严重,主要是脱氢乙酸、苯甲酸、山梨酸、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超标,另外,甜味剂糖精钠和着色剂柠檬黄、亮蓝也有超标情况延长保质期。品质指标酸价、过氧化值不合格问题生产过程控制不严;仓储环境不合格。微生物超标问题,主要检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超标。生产过程卫生条件控制不严。非法添加富马酸二甲酯漂白防腐、防虫使用膨松剂过量(硫酸铝钾、硫酸铝钱等),造成铝的残留量超标;超量使用水分保持剂磷酸盐类(磷酸钙、焦磷酸二氢二钠等);使用黄原胶等增稠剂;使用糖精钠、甜蜜素等甜味剂;使用柠檬黄等着色剂改善口感、改善色泽违法添加二氧化硫胭等非食用物质漂白使用过期的、失效的、变质的、污秽不洁的、回收的、受到其他污染的食品原辅材料(回收馅料等)再加工降低成本冷加工糕点贮存及运输条件差降低成本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俗称“早产儿”)延长保质期采用锡箔、铝箔等非食品级包装降低成本过期糕点换装销售个别糕点保质期较短,有些企业将已过期的产品更换标签后再进行销售。61、粽子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滥用硫酸铜粽叶染色62、馒头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超范围使用柠檬黄等着色剂消费欺诈,如添加柠檬黄等着色剂冒充玉米馒头超范围使用含铝膨松剂改善形态违法使用漂白剂硫磺熏蒸改善色泽63、豆制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主要同功能食品添加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双乙酸钠、三氯蔗糖。生产过程控制不严。使用甲醛等非食用物质生产过程控制不严。黄曲霉素BI超标原料采购把关不严;贮存条件不符合要求。过期产品换装销售个别企业将已过期的产品更换标签后再进行销售64、非发酵性豆制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使用工业用氯化镁作凝固剂使用,降低成本。65、皮、腐竹等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违法添加碱性橙n、碱性嫩黄等非食用物质着色,使产品卖相好看违法添加硼砂、乌洛托品、吊白块等非食用物质增加韧性、防腐、增白、保鲜、增加口感添加滑石粉使成品变得光滑,色泽明亮66、豆干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超范围使用焦糖色等食品添加剂着色违法添加二甲基黄,二乙基黄等非食用物质改善色泽67、乳制品风险隐患项目原因分析违法添加三聚鼠胺等虚高蛋白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