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课程标准.docx

    • 资源ID:1158825       资源大小:45.3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课程标准.docx

    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课程标准一、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纺织品设计、针织专业所有方向。二、课程定位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素养培养课程,是专业群行业通用能力(技能)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为核心,结合纺织材料的鉴别、纺织材料性能检测与评价、以及纺织材料基本特性对纺织生产、产品质量和应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使学生获得纺织材料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纺织材料检测岗位所必备的专业技能,提高分析解决纺织材料选用、纺织品检测问题的实操能力和应变能力。三、课程设计通过广泛调研和积极的探索与教学实践,与行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了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课程设计思路如下:分析相关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参照行业标准,确定课程学习目标;基于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模块;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及课程考核标准制定。整个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四、课程目标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是一门专业素养培养课,是纺织类专业的先导课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标,对内容进行了整合,构建了模块化式教学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串联式”课程体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通过真实工作任务来组织课程教学,每个任务讲授纺织材料的一种性能,培养学生其相应的职业能力。在内容取舍上,删除过于深入的理论分析,增加了新材料的介绍,突出纺织材料在生产中的应用。即基础理论够用、实用,强化实践环节,突出实际运用的原则。同时,依据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应科学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纺织材料的分类、熟知纺织材料的性能;能力目标是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的重点,要让学生学会分析、评定纺织产品质量;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纺织专业意识,提升经济素养。在整个教学目标体系中,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本位,素质目标是提升。1 .知识目标(I)掌握根据纺织材料的外观形态特征,识别常见的纺织材料;(2)能鉴别常见的纺织纤维;(3)能检测纱线或织物中纤维的类别及其混纺比(4)能对纺织材料的基本性能进行检测(5)会对检测结果进行表征与评价;2 .技能目标(1)具有较好的自我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2)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具有收集和加工信息并运用的能力;(4)具有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5)具有独立评估工作结果及做出决策的能力。3 .素质目标(1)具有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2)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五、参考学时学分总课时数:964 分:5.5六、课程内容结构1.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划分:按照纺织品检测的相关内容,以岗位要求为目的,以在检测实施过程中的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具体典型的生产任务活动为模块的载体,各个模块之间呈平行关系,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入各模块学习之中,总体设计如下表所示。表1课程整体内容序号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名称纺织纤维的性能与检测纱线的性能与检测织物性能综合评价学时442428分配学时合计:96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40%)理论学时60实践学时36表2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模块化课程: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参考总课时:96课时模块1:纺织纤维的性能与检测参考课时:44学习目标描述1 .能鉴别常见的纺织纤维2 .能检测纱线或织物中纤维类别及其混纺比3 .能对纺织纤维的性能进行检测4 .能根据麻纤维的特性指导生产实践5 .掌握纺织纤维的分类、组成物质和形态结构6 .掌握纤纺织维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7 .了解纺织纤维的基本特性对纺织生产、产品质量和应用的影响8 .掌握纺织纤维常用鉴别方法的内容、特点与适用条件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实施地点1 .接受任务单,阅读分析任务书,明确分析任务和具体要求2 .纺织纤维种类的鉴别3 .纱线或织物中纤维类别及其混纺比的检测4 .纺织纤维长度、细度的检测5 .棉纤维马克隆值的检测6 .化学含油率的检测7 .纤维回潮率的检测9.小组讨论,填写任务单,教师审核并提出建议宏观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微观教学方法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网站资源、纺织纤维样品教室与实训室工具与媒体学生知识与能力准教师知识与能力要考核评价说明备注备求多媒体教室多媒体与教学设备教材、教学课件、引导文、网络教学资源、视频教学资料、工作任务单纺织纤维样品高中毕业生数理化基础基础知识自我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加工信息并运用的能力;独立制订工作计戈II、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独立评估工作结果及做出决策的能力纺织纤维的分类、组成物质和形态结构熟悉纤纺织维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熟悉纺织纤维的基本特性对纺织生产、产品质量和应用的影响熟悉纺织纤维常用鉴别方法的内容、特点与适用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内容: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任务单分析完成情况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工作态度评价评价方式: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模块化课程: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参考总课时:96课时模块2:纱线性能与检测参考课时:24学习目标描述1 .能检测及表征纱线的粗细及其不匀2 .能检测及表征纱线的捻度及捻向3 .能检测及表征纱线的毛羽4 .能检测及表征纱线的强力5 .熟悉纱线的分类6 .掌握表征纱线粗细和不匀指标间的换算关系7 .掌握表征纱线捻度、捻向指标及指标间的换算关系8 .掌握表征纱线毛羽指标及指标间的换算关系9 .掌握表征纱线强力的各项指标及指标间的换算关系10.了解影响纱线粗细及不匀、捡度、捻向、毛羽、强力的因素及其对织物加工和织物风格的影响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实施地点1 .接受任务单,阅读任务书,明确任务和具体要求2 .纱线种类识别3 .纱线的粗细及其不匀检测4 .纱线的捻度及捻向检测5 .纱线毛羽检测6 .纱线强力检测7 .小组讨论,填写任务单,教师审核并提出建议宏观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微观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网站资源教室与实训室工具与媒体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考核评价说明备注多媒体教室多媒体与教学设备教材、教学课件、工作任务单网络教学资源、视频教学资料纺织纤维性能与检测的基础知识自我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加工信息并运用的能力;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完成熟悉纱线种类识别熟悉纱线的粗细及其不匀指标及检测方法熟悉纱线的捻度及捻向指标及检测方法熟悉纱线毛羽指标及检测方法熟悉纱线强力指标及检测方法各项指标间的换算评价内容,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任务单分析完成情况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工作态度评价评价方式: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工作任务的能力;独立评估工作结果及做出决策的能力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模块化课程: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参考总课时:96课时模块3:织物性能综合评价参考课时:28学习目标描述1 .能测试机织物、针织物的规格参数2 .能测试和表征织物的拉伸、撕破、顶破、起毛起球及耐磨性能3 .会根据征织物的拉仰、撕破、顶破、起毛起球及耐磨性能评价织物的耐用性4 .能测试和表征织物的缩水性、折皱回复性、织物免烫性;5 .会根据评价织物的缩水性、折皱回复性评价织物免烫性评价织物外观保持性6 .能测试织物的透气性和透湿性;7 .能根据织物的透气性和透湿性评价织物舒适性;8 .能测试织物的硬挺度和悬垂性;9 .能用专业术语描述织物风格10 .能测试织物的热收缩性、抗熔孔性、保温性、静电性等常用热学、电学指标;11 .会描述和评价织物的光泽12 .了解机织物、针织物规格参数的相关知识13 .掌握织物耐用性(拉伸、撕破、顶破、起毛起球及耐磨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表征指标14 .掌握织物外观保持性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15 .了解织物舒适性的相关知识及其与织物服用性能的关系17. 了解织物风格的主要内容18. 掌握织物热学、电学、光学性质的基本知识19. 了解热学、电学、光学性质对织物加工和使用过程的影响。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实施地点1 .接受任务单,阅读任务书,明确任务和具体要求2 .测试机织物、针织物的规格参数3 .测试、计算和表征织物的拉伸、撕破、顶破、起毛起球及耐磨性能4 .根据织物的拉伸、撕破、顶破、起毛起球及耐磨性能评价织物的耐用性5 .能测试、计算和表征织物的缩水性、折皱回复性、织物免烫性;6 .根据评价织物的缩水性、折皱回复性评价织物免烫性评价织物外观保持性7 .测试织物的透气性和透湿性;8 .根据织物的透气性和透湿性评价织物舒适性9 .测试织物的硬挺度和悬垂性;10 .用专业术语描述织物风格11 .测试织物的热收缩性、抗熔孔性、保温性、静电性等常用热学、电学指标;12 .描述和评价织物的光泽13 .小组讨论,填写任务单,教师审核并提出建议宏观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微观教学方法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讲授法、引导文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网站资源、牛仔布样教室与实训室工具与媒体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考核评价说明备注多媒体教室多媒体与教学设备教材、教学课件、引导文、工作任务单网络教学资源、视频教学资料纺织维的性能与检测基础知识纱线性能与检测基础知识熟悉机织物、针织物规格参数的相关知识熟悉织物耐用性(拉伸、撕破、顶破、起毛起球及耐磨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表征指标评价内容: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任务单分析完成情况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和熟悉织物外观保持性评价获取新知识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工作态度评价的能力;法评价方式:独立分析问熟悉织物舒适性的相小组成员互评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攵集和加工信息并运用的能力;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独立评估工作结果及做出决策的能力关知识及其与织物服用性能的关系熟悉织物风格的主要内容熟悉织物热学、电学、光学性质的基本知识熟悉热学、电学、光学性质对织物加工和使用过程的影响。教师评价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编号能力训练项目名称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学时分配1认识身边的纺织材料能初步认识身边的纺织材料织物的分类与外观结构纱线的分类与外观形态纤维的分类与外观形态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根据织物的结构,识别织物大类;2.根据纱线的外观形态,识别纱线的大类和品2种;3.根据纤维的外观形态,识别纺织纤维的大类。2原棉长度检验手扯法会制备原棉手扯长度试样能测量棉手扯长度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原棉长度分级标准原棉长度指标及计算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个人独立完成训练步骤:1.制备原棉手扯长度试样2,用手扯尺量检验原棉的长度;3,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23棉纤维马克隆值测定能熟练操作气流仪会用气流仪测定纤维细度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气流仪的使用方法马克隆值分级分档标准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制备原棉手扯长度试样2,用气流仪测定纤维细度3,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24显微镜观察常见纤维会制作各种纺织纤维纺织材料切片片能使用显微镜认识各种纺织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特征。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各种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特征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每人独立完成训练步骤:1制作切片2 .用显微镜认识各种纺织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特征。3 .填写检测报告25纺织纤维会用选用合适的织纤维系统鉴别法训练方式手段:2的鉴别方法鉴别常见纤维能根据实验结果填写检测报告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 .制备试样2 .选用合适的方法鉴别给定的试样3 .填写检测报告6混纺织物纤维混纺比的测定能对两组分面料进行定量分析能根据实验结果填写检测报告单织纤维系统鉴别法混纺比的计算及表示法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 .制备试样2 .对给定面料进行定量分析3 .填写检测报告能单27烘箱法测定纺织纤维的回潮率能使用烘箱测定纺织材料的回潮率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纺织材料的吸湿指标和测试方法吸湿对纺织材料性能和纺织工艺的影响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 .制备试样2 .使用烘箱测定纺织材料的回潮率3 .填写检测报告能单28纱线线密度测定会操作缕纱测长仪能用缕纱称重法测定棉纱的细度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纱线线密度指标、表示法、指标间的换算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 .制备试样2 .用缕纱测长仪测定棉纱的细度3 .填写检测报告能单29纱线线密度均匀度测定会用乌斯特测试仪测定纱线条干均匀度纱线细度不匀率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2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1 .制备试样2 .用乌斯特测试仪测定纱线条干均匀度3 .填写检测报告能单10单纱捻度测定会用纱线捻度测试仪测定纱线捻度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纱线捻度指标、指标间的换算加捻程度对纱线性能的影响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制备试样2,用捻度测试仪测定纱线捻度3.填写检测报告能单211纱线毛羽测试会用纱线毛羽测试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纱线毛羽指标纱线毛羽对纱线性能的影响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制备试样2,用纱线毛羽测试仪测定纱线的毛羽3.填写检测报告能单212单纱断裂强力测试会用电子单纱强力仪测定单纱强力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纤维和纱线的力学性质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 .制备试样2 .用电子单纱强力仪测定单纱强力3.填写检测报告能单:213织物拉伸断裂强力的测定能用电子织物破裂强力仪测定织物拉伸断裂强力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织物拉伸性能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 .制备试样2 .用电子织物破裂强力2仪测定织物拉伸断裂强力3.填写检测报告能单14织物顶破性能的测定能用电子织物破裂强力仪测定织物的顶破强力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织物顶破性能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制备试样2,用电子织物破裂强力仪测定织物的顶破强力3.填写检测报告能单215织物撕破性能的测定能用电子织物破裂强力仪测定织物的撕破强力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织物撕破性能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制备试样2,用电子织物破裂强力仪测定织物的撕破强力3.填写检测报告能单216织物起毛起球测试会用织物起毛起球测试仪测定织物起毛起球性能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织物起毛起球性1 .制备试样2 .用织物起毛起球测试仪测定织物起毛起球性能3 .填写检测报告能单217织物透气性测试会使用织物透气仪测试织物的透气性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织物的透气性训练方式手段: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 .制备试样2 .用织物透气仪测试织物的透气性3 .填写检测报告能单218织物抗皱会用织物折皱弹织物抗皱性训练方式手段:2性测试性仪测定织物抗折皱性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填写检测报告在实训室分组进行训练步骤:1 .制备试样2 .用织物折皱弹性仪测定织物抗折皱性3 .填写检测报告能单七、教材开发与利用1.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纺织材料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由周美凤老师主编。该教材具备以下特色:(1)打破传统学科型知识体系,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教材。(2)内容编排与选取上,完全按照企业的工序流程安排,既便于教师讲授,又便于学生自学。(3)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穿插图片,配备视频资料,图文并茂,有声有色。(4)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情境和行业最新资讯直接融入教材,实现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2.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1)加强整个课程内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如PPT演示文档、演示录像、动画模拟案例、样品料库等,作为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2)开展网络课程建设,收集和链接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组织网络论坛,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及同学互动的学习氛围,拓展学习活动的区间。(3)有效利用学校实训中心的设备资源、实训室组织现场操作观摩。(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观摩实习,收集生产企业生产与质量控制案例资源,了解熟悉生产现场的真实工作情境及工作过程。教学参考资料:纺织材料第二版张一心朱进忠袁传刚等编;纺织材料第二版朱进忠杨建民徐亚美等编;纺织材料学试验朱进忠主编。纺织材料中国纺织总会教育部组织编写简明纺织材料丁桂玉李亚滨杨弘褚益清王绍平张毅等编纺织材料实验教程赵书经等八、教学建议1 .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应注重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以纺织材料的三大类别(纺织纤维纱线和织物的性能与检测模块为教学任务,以问题导向学习为重要手段,通过贯穿始终的小组交流讨论等教学表现形式,引导、启发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学生通过参加讨论、决策、实施和检查的整个工作过程,学习掌握新技能、积累新经验,同时提高解决问题和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再学习的方法能力。师生都应转变观念,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与技术咨询者。教学时应结合各模块、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以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练习、现场观摩等手段,灵活运用引导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专题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建议采用探究型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建议: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推荐网上资源、教材、教参进行自主学习、开放学习。(2)小组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组成45人的学习小组,小组可根据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拟定活动内容,定期开展小组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小组秘书记录并整理小组活动内容以及未能在自学中解决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供教师在课堂或课外进行辅导。2 .教学条件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室与实训室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利用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利用校内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现有机织工艺室、纺织实训室、纺织CAD/CAM实训室等九大实训室,为课程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利用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群,开展现场教学及兼职教师实践教学。依托行业企业,利用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单实施教学,校企项目合作等。3 .教学团队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很强的课程,要求专任教师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既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具有双师素质。同时,该门课程还应配备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的兼职教师,组成“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教师应具备以下要求:专任教师要求:(1)具备纺织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任实训教师要具备纺织技术专业中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含中级工)或工程师资格;(3)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4)具备教学组织设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5)熟悉行业的技术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能及时将企业各项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和新理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长期与相关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有企业一线实践经历;校外兼职教师要求:具有纺织企业5年以上的纺织材料生产管理或品质管理经验,熟悉纺织品检测工作流程的技术专家或具有熟练技能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九、教学评价“六个注意”:注意激励性、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全程性、开放性原则,从挖掘每个学生潜能,展现每个学生优势,培养每个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出发,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构建多元化主体、多维化评价内容和多样化评价方式的评价体系,具体包括理论知识考核、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三个方面。理论知识主要考核各个模块所涉及的知识点。结果评价主要考核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考核工作成果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出勤、作业、提问等。考核与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考核评价指标如表:考核项目及分值比例评价标准考核方式及单项权重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理论知识书面考核(50分)掌握各模块的相关理论知识点100%过程评价(20分)课堂纪律、课堂表现、学习效果、出勤、作业、课堂回提问、20%20%60%结果评估与分析(30分)根据工作任务单,通过自主学习、团队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完成检测操作,分析检测结果,并完成任务单的填写。20%30%50%

    注意事项

    本文(《纺织材料识别与应用》课程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