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俗知识问答答案应知应会.docx
春节年俗知识问答应知应会1,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什么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殷商时期“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俗称“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春节称谓正式冠名是在辛亥革命胜利以后,明确将农历的年节称为“春节九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亟待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真正广为流行至今。2,春节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哪一天被称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3,春节有哪些习俗?春节前扫尘搞卫生、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灯等。4,过年有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吃饺子,北方包饺子时会放什么东西进去,寓意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硬币5,过年吃饺子,源于哪个朝代?战国从战国开始,就有除夕吃饺子的习俗,大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大年三十无论吃了多少酒肉,年夜饭必需要吃饺子。中国北方有俗语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蕴含包容、和谐、美满、团圆图吉利的中国人,年节饺子很重视馅料的寓意,比如,芹菜馅,寓意勤奋上进,勤财;韭菜馅,寓意长长久久,久财;白菜馅,寓意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百财;香菇馅,寓意鼓财,荷包鼓胀;酸菜馅,寓意算财,善于理财6,关于“春节”有个传说,传说中有一个破坏百姓财运、好运的想象中的动物,请问它叫什么?年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7,王安石的诗中: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桃符是什么的原始形式?春联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这就是春联最原始的形式。8,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但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春联的普及与明朝的哪位皇帝有关?朱元璋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此后形成了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9,春节有贴门神的习俗,到唐代门神的位置又由那两个取代?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10,长辈为什么要给晚辈压岁钱,有何寓意?大概解释: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11,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叫什么日?解: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12:正月初几不能扫尘?正月初一解: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13: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这有时寓意什么呢?解: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14: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一句是什么?春风送暖入屠苏。15:初五南方有祭财神习俗,这五路财神是指哪五路?解: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16: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几天?5天17,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18,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什么习俗?吃灶糖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19,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是哪里?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20,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着腌制腊味了?自腊月初八以后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21,什么事盘长结?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中国人的灵秀。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22,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汉族传统工艺品,春节挂灯笼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23,“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L而在过去贝I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怎样贴“福''字的习俗?倒着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24,春晚出现次数最多的节目是什么?难忘今宵25,“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腊八节这一天,有吃什么习俗?腊八粥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26,正月初七是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这是为什么?传说女娟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27,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合家欢”。除夕的年夜饭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年夜饭上必然会出现的一种食物是什么?鱼,表示“富贵有余”。28,春节有一种传统饮食,“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这种食品是什么?年糕年糕是汉族传统食物,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29,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那一天开市?正月初五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30,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汤圆起源于哪个朝代?宋朝。31,以前,每到农历正月表演者传统戏装打扮,由开路棍打头儿,随之便出现肖恩、白蛇、唐僧、丑婆、姜子牙等艺术形象穿街而过,这是春节期间各地皆有、深受百姓欢迎的哪种娱乐项目?踩高跷32,逛庙会也是春节的一大习俗,庙会的主体活动大致有三项,他们分别是哪三项?一是庙里的和尚、道士做“法事”、“道场”,即举行祭祀神佛的仪式,二是善男信女们进香朝拜、许愿求福;三是借此机会进行的文艺和商贸活动。33,“腊月二十四,惮尘扫房子”这说的是什么习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惮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附:-为实现新年开门红打好底起好步开好局在春节上班收假收心会上的讲话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春节上班第一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有三个用意:一是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幸福、平安如意;二是给大家提个醒,尽快从假期自由松散的状态中走出来,重整旗鼓,整装待发;三是给大家加把劲,希望我们的全体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饱满的精神、提速的节奏、实干的作风,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工作,为实现新年开门红起好步、打好底、开好局。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天会议增加了县区的发言,汇报各自春节期间的情况和开年的工作安排。这不仅是对县区党委班子领导力的一次检阅,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市委新年从头抓紧、紧张快干的决心和意志。下面,围绕确保实现新年开门红这个主题,我讲三点意见。一、不负春光起好步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既是万物萌发的季节,也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转眼间,2月份马上就要结束了。时光易逝,岁月不居,我们一定要不负大好春光,迅速把各项工作抓起来。第一,假期已过,心思要迅速集中。新的一年,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全面小康的征程制胜于此,脱贫攻坚的战斗决战于此,不容我们有丝毫懈怠、半点放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一个年轮有一个年轮的重任。我们务必克服“不到十五年不完,年未过完懒干事'的老习惯,心思要迅速集中,状态要迅速调整,秩序要迅速恢复,在精神上兴奋起来、思想上警醒起来、工作上紧张起来,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无愧历史的使命感、不负人民的责任感,抓好关键之年,奋战关键之年,形成一种策马扬鞭、换挡提速的浓厚氛围。第二,严明纪律,作风要持续改进。春节刚刚过完,这个时期,往往是纪律松懈之时。当前,重中之重是要严肃上班纪律,全面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年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转变干部作风和优化发展环境的两个重要文件,明确提出“五个禁止"十个不准"的明令要求,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叫好,省委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年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再次强调作风建设,就是要把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抓下去、力度不减地抓到底。会后,作风建设督查组要马上分赴各地、各部门进行集中检查。借此机会,我再次重申,在本届市委任期,作风建设督查组是常设的,要长期进行明查暗访,查出问题马上通知报纸、电视台曝光。在转变作风上,希望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做知行合一的模范,市委常委同志更要身体力行,各县区、各乡镇的领导干部也要率先垂范,树立起言出必行、有诺必践的良好形象。第三,任务繁重,工作要迅速部署。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本着早部署、早见效的原则,市委在春节前先后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政法工作会议、组织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目的就是要给大家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早抓落实,快求突破。为此,各县区安排全年工作的会议、各部门的专业工作会议,都要精简高效、尽早召开;各单位内部总结、评比、表彰等会议活动,也要宜快则快,可简则简,能免则免,不要牵扯过多的精力;对于时间不等人的工作,要提前抓好,抓紧安排,尽快落实,各项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要抓紧细化分解,倒排计划。二、突出重点打好底面对千头万绪的各项工作,我们各级干部既要善于统筹协调,更要突出重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统筹方法一文中以烧水、沏茶、擦地为例,说明统筹之效。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各级干部要学会抓重点带全局、抓典型带一般的工作方法,各地各部门要注意处理好全市重点工作与本地本部门重点工作的关系,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第一,要突出项目建设这个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上项目是抓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是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从刚才的发言看,许多县区春节不忘招商,春节不忘引资,值得表扬。节后上班第一天,讲工作重点,第一位的还是项目。要想尽一切办法,用尽所有智慧,在招商引资上多下功夫、下大功夫,争取国家交通、能源、农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富有科技含量、适合我市发展的工业项目。要发挥人力、土地、资源、环境等优势,吸引更多项目。我们计划今年召开县域经济工作会议,逐个县区参观,一律只看新上的项目,过去的项目都不再看了。就是要通过看项目看各县区的发展水平,看班子的团结能力、发展能力、凝聚能力,希望各县区要提前排一排,做好准备。第二,要突出乡村振兴这个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就我市来说,一定要见事早、行动快,切实为乡村振兴破好题、打好底。一是“百乡千村”规划要尽早抓好。这项工作去年做的很好,今年要早抓,确保三年内完成全市所有乡镇的建设规划。二是种茶要落实到位。去年全市种茶15万亩,今年还要规划15到20万亩,地已整出来,季节也到了,要马上行动起来。三是劳务经济要大力抓。劳务经济要做出品牌、规模、效益,这是省委领导给我们提出的六字要求,务必落实好。第三,要突出优化环境这个重点。经济要发展,优化环境是关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个不准”,年后要重点督查,查出的问题要坚决曝光、处理。通过抓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坚决落实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规定,为客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经营环境。第四,要突出县乡换届这个重点。县乡换届要在3月20日前完成,市里换届工作要在3月下旬完成。换届涉及人事调整,涉及到方方面面,希望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通过换届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强有力的班子推动经济发展。第五,要突出改善民生这个重点。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第一位的事情,要使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真正同步,使老百姓享受发展成果,得到发展实惠。春节前,我们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一些群众反映几年解决不了的事,现在几天就解决了。实践证明,很多问题不是解决不了,最关键的是领导干部下决心了没有,是不是想为老百姓办事,是不是真正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次我们开了个好头,以后要长期坚持下去。三、狠抓落实开好局为政之要,贵在力行,重在履事。有位外国专家说,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和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执行的过程就是抓落实的过程。再英明的决策,再宏伟的蓝图,再远大的计划,没有落实,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空中楼阁。是不是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能不能抓落实,不仅仅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一个党性原则问题、组织观念问题,党员干部的水平问题、能力问题。关于“落实”的涵义,我查过说文解字现代汉语词典等典籍,感到它们的解释都是片面性语言。根据我的理解,“落实,从物理学角度上看,是指物体下落的情况;从哲学角度上看,是指事情完成程度的心理状态,但我们要更多地从社会学上来理解“落实”的涵义。在社会学上,“落实”是指物体下降到它应当落到的位置,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缝隙,实实在在,这才是落实。具体到工作上来,看能否落实,就是要看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否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缝隙,实实在在。第一,要转变作风抓落实。作风是工作的关键,是“牛鼻子”,作风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形象、出成效。转变作风要求实。今天各县区发言,限时3分钟,时间一到我们就切断信号,坚决兑现,就是要从这些小事上求实,从现在起求实,养成良好的作风。求实就要求深,深入才能实。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求真求细求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求实必须求恒,有恒就有实。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听汇报,不行。想起来抓一阵子,想不起就松一阵子,也不行,求恒必须锲而不舍,常抓不懈。求实的过程,就是转变作风的过程,就是工作深入细致的过程,就是锲而不舍、常抓不懈的过程。有人说当领导就要抓大事,我认为,领导干部要善谋大事、乐办小事、常办实事、多办好事。大事不会天天有,要善于抓小事,通过解剖麻雀,掌握实情,把握规律。小事情往往折射出大道理。如果小事都做不好,如何谈得上做大事。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从小事做起的。第二,要改进方法抓落实。有些干部整日忙忙碌碌,认为很多事情做不完。干工作,关键是要把力量用到点子上。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学会“弹钢琴”,又要学会“搬道忿”。搬道岔,很具体,弹钢琴则要调动十个指头,关键是要凝心聚力,统筹协调,今天抓什么、明天抓什么,要心中有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重点带全局,抓住“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三,要奖惩结合抓落实。抓落实要有奖有罚,有批评有表扬。表扬是动力,批评是更大的动力。要抓一批典型,对表现好的要表扬,有问题的,要坚决按规定处理。在干部人事上,前一段时间,绝大多数同志们表现都很好,特别是换届期间同志们不跑不找,风气明显的转变了,下边的同志不跑了,领导同志不受干扰,该用谁就用谁,公道正派,风清气正。但是,也有个别干部心思不在工作上,到处找人打招呼,拿出不该送的去送。我们要告诫极个别干部,今后不要再跑了,不要再找了,以后,谁再跑再找,坚决曝光,坚决处理。纪律已经讲明了,绝不是用来作秀的。按计划,我们马上就要进行干部轮岗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同志们一定不要找不要跑,要把精力用在工作上、心思放在工作上,相信群众看得见,领导看得见,组织看得见。我们讲“贤”字为尺,选人用人就是要实实在在,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用人风气。第四,要加强领导抓落实。抓落实是一个领导过程,加强领导是抓落实的内在要求。主要领导要率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抓落实,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荀子在大略篇中把“能言之,身能行之”的人称为“国宝”,把“口不能言,身能行之”的人称为“国器”,把“能言之,身不能行之”的称为“国用”,把“口言善,身行恶”的人称为“国妖”。提出治国者,要“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各级领导干部理应成为“能言之,身能行之''的“国宝”,当一个实实在在的好领导,靠前指挥,带头实干,以自己的模范言行立规矩、树标杆,示范带动广大干部群众,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志们,习近平同志在新年贺词中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一定要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强烈的感恩之心、强大的奋进激情,把忠诚写在岗位上、融入事业中,提振起百倍信心,焕发出冲天干劲,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劲头,实干实干再实干,奋斗奋斗再奋斗,努力实现新年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