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储量监测质量检查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ICS65.020CCSB65B45广西地方标准DB45/TXXXX-XXXX森林碳储量监测质量检查规范Codeforqualityinspectionofforestcarbonstoragemonitoring(征求意见稿)(本草案完成时间:2023年12月)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 -XX-XX 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I1目的2tf)内容2tR检查依据244检查流程25样地调查质量检查2KI样地检查数量2K9样地检查方法2H2检查内容及评定标准24样地调查质量评分3K£样地调查质量得分36图斑监测质量检查3fi1数据来源3RO检查数量4ftQ检查方法4R4图斑检查内容及评定标准4KS图斑监测质量得分47碳储量测算检查47I监测范围检查479测算内容检查47。计算方法检查574计算参数检查57测算结果57A碳储量测算质量评定58综合质量评定5ft1综合得分计算5fti)质量等级评定59检查报告编制与存档5Q1报告内容5Qi)报告存档5附录(规范性附录)样地调查质量检查记录表6附录B(规范性附录)图斑监测质量检查记录表9附录C(规范性附录)森林碳储量测算质量检查记录表12附录D(资料性附录)森林碳储量监测质量检查报告13D.1质量检查工作概况13D.2受检成果概况13D.3检查依据13D.4质量检查的内容及方法13D.5质量评定与分析13D.6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13D.7附件13参考文献14,1z.*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莫奇京、蔡会德、潘黄儒、卢峰、莫祝平、张伟、罗蔚生、李惺颖、李成杰、江锦烽、唐一飞、徐占勇、黄进华、麻小梅、何柏华、薛晓坡、孟想森林碳储量监测质量检查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森林碳储量监测质量检查的的术语和定义、样地调查质量检查、图斑监测质量检查、碳储量测算检查、综合质量评定、检查报告编制。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森林碳储量监测的质量检查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8590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1.Y/T2988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1.Y/T3253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术语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71森林碳储量forestcarbonstock森林生态系统各碳库中碳元素的储备量(或质量)。来源:LY/T2988-2018,3.3,有修改森林碳库forestcarbonpool在碳循环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存储碳的各组成部分。包括地上活体植物生物质、地下活体植物生物质、枯落物、枯死木以及土壤等五个部分。来源:LY/T2988-2018,3.2样地调查POlygOnSmonitoring以样地为单元,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更新样地(样方)乔木、灌木、草本、枯枝落叶、枯死木、土壤等因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推算林地森林资源总量或有关项目总体数量特征。获取各类森林资源储量、质量、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信息的过程。来源: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技术规程(试行),3.3,有修改图斑监测mapspot以图斑为单元,采用遥感判读和地面核实相结合的方法,监测图斑变化,更新图斑属性,获取各类森林资源的面积、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信息的过程。来源: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技术规程(试行),3.2,有修改A1目的规范森林碳储量监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为碳储量监测成果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d内容包括样地调查质量检查、图斑监测质量检查、碳储量测算检查、综合版量评定、质量检查报告编制等。A1检查依据有关标准、监测合同书或委托文件、监测任务书、监测报告及相关资料。AA检查流程碳储量监测质量检查流程包括:a)材料齐备性检查。一般包括监测基础数据、碳储量监测委托书或合同、监测工作方案、技术方案、计算方法和相关参数、碳储量监测报告。b)按样地调查质量检查或图斑监测质量检查进行检查。c)碳储量测算检查。d)综合质量评定。e)编制碳储量质量检查报告。5样地调查质量检查KI样地检查数量外业检查数量不少于样地总数的5乐内业检查数量为样地总数的100%。59样地检查方法a)采取随机抽样加典型抽样的方式选取检查样地,采用原调查的方法进行检查。b)外业检查由调查人员陪同检查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时应尽量使用原用仪器和测量工具;内业检查对调查人员提交的成果材料进行检查。c)按照附录A表A.1规定进行外业调查检查评分。d)按表A.3要求做好内业检查记录。41检查内容及评定标准样地检查内容分重要项目、次要项目和一般项目。评定标准详见附录A表A.1a)重要项目包括: 样地设置:样地位置、样地固定标志、样地周界测量。 乔木每木检尺:样木株数、样木号、胸径、树高、树种、立木类型等调查不应有误或在允许误差范围。 竹林每木检尺:样竹株数、竹种名称、胸径、树高等调查不应有误或在允许误差范围。 林分年龄与龄组、郁闭度等调查不应有误或在允许误差范围。b)次要项目包括: 灌木样方调查检查,灌木种名称、株数、平均高、平均地径、盖度等调查不应有误或在允许误差范围。 草本样方调查检查,草本种名称、株数、平均高、盖度等调查不应有误或在允许误差范围。 枯落物生物质调查记录表检查。记录表中的样方编号、鲜重、干重等信息记载无误。 枯死、倒木生物质调查记录表检查。记录表记载的信息应填写无误。 植物采样记录表检查。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死木、枯落物的取样样本与记录表登记的样品编号、样品类型、样品鲜重等信息应一一对应。森林土壤调查取样记录表检查。样地编号、环刀编号、空环刀中、环刀装湿土重等信息记载无误。c)一般项目包括:样地号、纵横坐标、样地所在的市、县、乡、村。权属、起源、森林类别、植被类型、林种、优势树种、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地貌、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砾石含量、土壤厚度、腐殖质厚度、枯枝落叶厚度等。54样地调查质量评分5. 4.1样地外业调查质量评定a)扣分标准采用倒扣分的方法对样地外业调查错误项进行扣分,重要项目错一项扣20分,次重要项目错一项扣10分,一般项目错一项扣5分。最多扣100分。b)质量评定外业评分=IOo-外业检查扣分外业合格标准,样地评分100分为满分,评分80分以上(不含80分)为合格样地。6. 4.2样地内业检查质量评定a)扣分标准检查样地其他各项调查因子填写是否有误,按照5.4.1a)规定进行内业检查错误项扣分。样地碳储量计算值与检查值对比精度达95%的不扣分,否则扣20分。b)质量评定内业评分=100-(内业检查扣分+样地碳储量检查扣分)内业合格标准,评分100分为满分,评分80分以上(不含80分)为合格样地。,A样地调查质量得分按外业调查质量检查权重占0.7,内业质量检查权重占0.3,对样地调查质量进行评分。样地质量检查得分值二(合格样地数/抽查总样地数)×0.7+(合格样地数/总样地数)XO.3)XlOOo6图斑监测质量检查森林碳储量监测的基础数据,应采用林业主管部门认可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森林资源基础数据一般有以下来源:a)符合监测时限要求的按GB/T26424规定调查的项目区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库。b)符合监测时限要求且按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技术规程调查的成果数据库。AO检查数量抽取图斑总数的3%-5%进行检查。A3检查方法采取高空间分辨率遥感辅助室内判读检查和典型图斑实地核实的方式进行检查。按照附录B表B.1的要求做好检查评分记录。A4图斑检查内容及评定标准7. 4.1图斑区划检查检查图斑区划界线与影像特征吻合,图斑区划合理,精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得10分;区划错误全扣10分。8. 4.2图斑调查因子检查图斑调查因子检查分重要因子、次重要因子和般因子,评定标准详见附录B表B.1重要因子:地类、图斑面积、优势树种、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每公顷株数、每公顷断面积、每公顷蓄积、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错一项扣20分。次重要因子:森林类别、林种、郁闭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错一项扣10分。般因子:地貌、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其他因子错一项扣5分。6.4.3图斑调查质量评定100分减去以上各项扣分合计,得分80分以上(不含80分)质量评定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AK图斑监测质量得分图斑监测质量得分=合格图斑数/抽查总图斑数义1007碳储量测算检查71监测范围检查a)行政区域级按行政界线范围进行监测的,检查监测范围应与法定行政界线一致。b)项目级监测范围应与业主提供的红线范围一致。7)测算内容检查检查森林碳储量监测计算的碳库是否完整,森林碳库应包括地上活体植物生物质、地下活体植物生物质、枯落物、枯死木以及土壤等五个部分。71计算方法检查各个碳库碳储量计算的方法应采用现行的相关标准或方法学进行计算。7A计算参数检查优先选用通过样地调查获取的参数,或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获取参数。74测算结果采用相关现行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及参数计算碳储量。与提交检查值对比,误差在5%以内的认定测算结果合格。76碳储量测算质量评定按附录C表C.1进行打分,碳储量计算检查得分值为表Cl的得分值合计。8综合质量评定A1综合得分计算按照样地调查质量得分权重占0.3,图斑监测质量得分权重占0.3,碳储量计算检查得分权重占0.4,计算综合得分。若碳储量监测采用样地调查方式,未做图斑监测的,图斑监测质量得分缺省值为100分。若碳储量监测采用图斑监测方式,未做样地调查的,样地调查质量得分缺省值为100分。综合得分:样地调查质量得分X0.3+图斑监测质量得分X0.3+碳储量计算检查得分X0.4R5质量等级评定根据综合得分,将森林碳储量监测质量评定为4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质量等级质量评分优秀综合得分290良好80综合得分W90合格75W综合得分W80不合格综合得分759检查报告编制与存档01报告内容质量检查应编制质量检查报告,检查报告内容和格式参照附录D执行。U9报告存档质量检查报告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存档管理。附录A(规范性附录)样地调查质量检查记录表样地调查质量检查评分标准详见表AJ表A.1样地外业调查质量检查记录表样地号:TlJ县乡村序号检查项目扣分标准被扣分评定标准1重要项目1.1样地位置20用RTK测定样地中心点位置坐标,复位误差不得大于±1m。1.2样地固定标志20主要有固定标桩、定位土坑、定位物、样木标牌等错一项扣20分。1.3乔木每木检尺1.4检尺株数20大于或等于8cm的应检尺株数不允许有误差:小于8cm的应检尺株数,误差大于5以或超过3株以上。扣20分。1.5胸径20胸高直径等于或大于20Cm的树木,胸径测量误差大于L5乐测量误差在L5%3.0舟的株数超过总株数的5%:胸径小于20Cm的树木,胸径测量误差大于0.3cm,测量误差大于0.3cm小于0.5cm的株数超过总株数的5乳扣20分1.6树高20当树高为Ionl以下时应误差大于3斩Iom以上时应大于5%。扣20分1.7树种20优势树种调查不应有错。有错扣20分。1.8立木类型20立木类型调查不应有错。有错扣20分。1.9年龄、龄组20年龄误差大于10%,龄组超过一个龄级。错一项扣20分。1.10竹林每木检尺20竹种名称不应有错:竹子株数不大于3%:竹子胸径测量误差小于0.3cm,树高测量误差小于3%。错项扣20分。(二)次重要项目1幼树样方调查10树种名称不应有错:株数株数误差不大于3%幼树胸径测量误差小于0.3Cnb树高测量误差小于3机错一项扣10分。2灌木样方调查10灌木名称不应有错,灌木株数误差不超过5器平均高度误差小于3%,平均盖度误差小于10错一项扣10分。3草本样方调查10草本的名称不应有错,草本株数误差不超过5乐平均高度误差小于3%,平均盖度误差小于10错一项扣10分。4枯落物生物质调查10样方编号,枯落物鲜重填写不应有误。错一项扣IO分。5枯死/倒木生物质调查10植物名称不应有错,长度误差应小于5乐中央直径误差小于0.3Cnb鲜重填写不应有误。错一项扣10分。6植物采样记录检查10各采样样品的编号、样品类型、样品鲜重记录正确,且与样品一一对应。错一项扣10分。7土壤采样记录检查10样品编号、环刀编号、空环刀重、环刀加湿土重等记载不应有错。错一项扣10分。(三)一般项目序号检查项目扣分标准被扣分评定标准1样地基本情况5样地号、纵横坐标、样地所在的市、县、乡、村填写不应有错。错一项扣5分。2样地调查因子5权属、起源、森林类别、植被类型、林种、优势树种、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地貌、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砾石含量、土壤厚度、腐殖质厚度、枯枝落叶厚度等填写正确无漏,错漏一项扣5分。扣分合计等于各项被扣分累加值。得分值100分减去被扣分合计值。检查单位:检查人:检查日期:表A.2样地外业调查质量检查记录汇总表调查单立:序号样地号地类面积优势树种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公顷断面公顷蓄积年龄郁闭度检查得分值是否合格123456789检查单立:检查人:检查日期:表A.3样地内业调查质量检查记录调杳单位:序号样地号检查中发现问题应扣分总评分是否合格备注1234567检查单位:检查人:检查日期:附录B(规范性附录)图斑监测质量检查记录表森资源基础数据质量评分标准详见表B.1表B.1图斑监测质量检查评分表图斑号:市县乡村林班序号检查项目扣分标准被扣分评定标准(一)图斑区划10图斑区划边界与影像特征吻合,明显边界线与同名地物偏移不超过一个像元,不明显边界线与同名地物偏移不超过两个像元的不扣分,否则扣10分。(二)重要因子2.I地类20地类应与遥感影像特征或实地调查情况一致。不一致扣20分。2.2图斑面积20图斑面积与采用GIS软件计算值不一致的扣20分。2.3优势树种20优势树种根据高清遥感影像或实地调查判定。错误扣20分。2.4平均胸径20胸径测量误差大于5%。扣20分。2.5平均树高20树高测量误差大于5%。扣20分。2.6平均年龄20年龄误差大于10%。扣20分。2.7每公顷断面积20每公顷断面误差大于5%。扣20分。2.8每公顷蓄积20每公顷蓄积误差大于15%。扣20分。2.9每公顷株数20每公顷株数误差大于5%。扣20分。2.10蓄积量20蓄积量误差大于于5%。扣20分。2.11生物量20生物量的调查值与检查值对比,误差大于5机扣20分。2.12碳储量20碳储量的调查值与检查值对比,误差大于5%。扣20分。(三)次重要因子3.1森林类别10森林类别填写有误的扣10分。3.2林种10林种填写有误的扣10分。3.3郁闭度10郁闭度误差大于5%。扣10分。3.4土壤类型10土壤类型记载有误的。扣10分。3.5土层厚度10土层厚度误差大于10扣10分。3.6腐殖质厚度10腐殖质厚度误差大于5%。扣10分。(四)一般因子4.1地貌5地貌记载有误的。扣5分。4.2海拔5海拔误差大于于10%。扣5分。4.3坡度5坡度误差大于5度。扣5分。4.4坡向5坡向记载有误。扣5分。4.5坡位5坡位记载有误。扣5分。序号检查项目扣分标准被扣分评定标准扣分合计等于各项被扣分累加值。得分值100分减去被扣分合计值。检查单位:检查人:检查日期:调查人员:表B.2图斑监测质量检查汇总表序号县乡村林班图斑地类面积林种森林类别树种胸径树高郁闭度年龄断面积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评分值是否合格备注123456789检查人:检查日期:调查监测人员:附录C(规范性附录)森林碳储量测算质量检查记录表森林碳储量测算质量检查评分标准详见表C.1表C.1森林储量测算质量检查记录表序号检查内容标准分值得分值评定标准碳库完整性20检查森林碳储量监测计算的碳库选择是否完整,森林碳库包括地上活体机物生物质、地下活体机物生物质、枯落物、枯死木以及土壤等五个部分。碳库计量不完整扣20分。除项目合同特殊约定外。二计算方法20各个碳库碳储量计算的方法应采用现行的相关标准或方法学进行计算。三计算参数35优先选用通过样地调态获取的参数,或从地方标准、行业标淮、国家标准获取参数。参数包括生物量计算参数、含碳系数、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枯死木有机碳计算、凋落物有机碳计算等计算参数的检查。四测算结果25采用相关现行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及参数计算碳储量。与提交检查值对比,误差在5%以内的认定测算结果合格。合格得25分,否则扣25分。六得分值合计100七质量评定按7.6规定执行检查单位:检查人:检查日期:附录D(资料性附录)森林碳储量监测质量检查报告D.1质量检查工作概况包括质量检查的相关工作背景、时间、地点、检查方式、检查人员、检查样地数量、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等。D.2受检成果概况包括森林碳储量监测的范围、位置、监测测算单位、单位资质、测算时间、测算方法、主要参数、测算成果等。D.3检查依据列出检查的依据。D.4质量检查的内容及方法包括监测技术方案检查、样地调查质量检查、图斑监测质量检查、森林碳储量计算方法、参数、测算成果检查、监测成果齐备性检查等。D.5质量评定与分析包括样地调查质量评定、图斑监测质量评定、综合质量评定结果、总体评价以及成果质量存在问题和分析等。D.6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包括成果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整改意见等。D.7附件包括图斑监测质量检查记录表、样地调查质量检查记录表、森林碳储量计算方法及参数检查记录表、质量评定表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参考文献1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法Z,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2008年.2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Z,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2011年3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指南Z,北京,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国家林业局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2014年.4国家森林资源清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次免查操作细则Z,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2015年.5广西2023年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综合监测工作操作细则Z,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