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平转施工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xxx2023DB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T-×××-2023桥梁平转施工技术标准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BridgeHorizontalSwivelConstruction(征求意见稿)20*-*_ 发布20*_*-*实施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桥梁平转施工技术标准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BridgeHorizontalSwivelConstruction(征求意见稿)DBJ50-xxx-20XX主编部门: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批准部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施行日期:20XX年XX月XX日20XX年重庆刖百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22年度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渝建科(2022)32号)文件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行业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和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转体系统构成;4桥梁平转施工;5施工监控;6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本标准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北京工业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北京工业大学(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城建楼604;邮编:IoOI24,邮箱:chenying)。主编单位: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参编单位:中铁十七局四公司中铁大桥局八公司中建八局二公司中建三局一公司主要起草人:张文学干昌洪陈盈邱琼王以杰刘明发罗海鹏唐文喜李宁刘荣陈胜凯李亚勇谢佳桓付小航审查专家:1总则12术语与符号22. 1术语22.2符号33平转系统构成43. 1一般规定43.2平转系统44桥梁平转施工104. 1一般规定105. 2下转盘施工126. 3转体滑道施工127. 4转体球较施工138. 5转体支座施工149. 6撑脚、砂箱或拉压临时锁定型钢施工1510. 上转盘施工1611. 牵引系统施工1612. 附属工程施工1613. 10转前准备1714. 11转体施工1715. 12封皎混凝土施工1816. 13合龙段施工:195施工监控2117. 1一般规定2117.2 体结构施工监控2317.3 前不平衡称重及配重2417.4 转测试2417.5 体过程安全监测246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2618. 1一般规定2618.2 全管理2618.3 境保护27本标准用词说明28引用标准名录29附录30附录A:单点顶起不平衡称重3()附录B:两点顶起不平衡称重33附录C:无称重配重计算35附录D:梁端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计算37CONTENTS1 GENERAI12 TERMINOLOGYANDSYMBOLS22.1 Terminology22. 2Symbols33BASICREGULATIONS43.1 GeneralProvisions43. 2Horizontalrotationsystem44CONSTRUCTIONANDQUALITYSTANDARDSFORSWIVELBRIDGES104.1 GeneralProvisions1()4. 2Lowerturntableconstruction124. 3CONSTRUCTIONOFSWIVELSLIDE124. 4CONSTRUCTIONOFSWIVELBALLJOINT134. 5Constructionofswivelsupport144. 6ConstructionofLockingSteel,SandBoxes,orTensioningandPressing154. 7ConstructionofUpperTurntable164. 8ConstructionofTRACTIoNsystem164. 9CONSTRUCTIONOFAUXILIARYENGINEERING164. 10Preparationbeforetransfer174. 11CONSTRUCTIONOFSWIVELLING174. 12CONSTRUCTIONOFSEALINGHINGECONCRETE185. 13Constructionofclosuresection:195 CONSTRUCTIONMONITORING211. 1GeneralProvisions212. 2Constructionmonitoringofswivelstructures235. 3Unbalancedweighingandbalancecounterweight246. 4Trialswivel247. 5Swivelsafetymonitoring246 SAFETYMANAGEMENT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266. 1GeneralProvisions267. 2SafetyMnagement268. 3EnvironmentalProtection27EXPLANATIONOFWORDSUSEDINTHISSTANDARD281.ISTOFREFERENCEDSTANDARDS29APPENDIX30Appendix A: SinglePointJackingUnbalancedWeighting30Appendix B: TwoPointJackingUnbalancedWeighing33Appendix C: CalculationofWeightlessCounterweight35Appendix D: CalculationofVerticalVibrationAccelerationLimitsatBeamEnds371总则1.0.1为规范桥梁平转施工和监控工作,保障桥梁平转施工质量与安全,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市政工程中桥梁平转施工及监控。1.0.3桥梁平转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与符号2.1 .术语2.1.1 水平转体施工constructionbyhorizontalswingmethod桥梁转体结构先在非成桥位置施工,然后借助水平转动装置实现桥梁转体就位的施工方法。2.1.2 墩底转体pier-bottomswingmethod球较位于桥墩底部的水平转体施工方法。2.1.3 墩顶转体pier-topswingmethod球被位于桥墩顶部的水平转体施工方法。2.1.4 转体系统SWiVeISyStem为实现转体施工而设置的包含转体支承系统、转体平衡系统和转体牵引等系统的总称。2.1.5 转体支承系统swivelbearingsystem承受转体结构重量并实现转动的装置。2.1.6 转体稳定系统stabilitysystem由撑脚、滑道、砂箱或拉压临时锁定型钢等组成的防止转体结构倾覆的装置。2.1.7 牵引系统tractionsystem为转体施工提供牵引动力的机械设备及控制装置。2.1.8 转体球较sphericalhingebearing转体过程中承受转体结构的主要或全部荷载,是实现转体的核心支承装置,主要由上球较、球面滑板、下球较、销轴、轴套和连接件等组成。2.1.9 拉压临时锁定型钢Lockingsteel预埋在上、下转盘内,用以控制上、下转盘发生相对变位的型钢。2.1.10 不平衡称unbalancedweighingtest转体前测试转体结构的纵横向不平衡力矩、偏心距及静摩擦系数等关键参数的工序。2.1.11 平衡配重balancecounterweight用来平衡转体结构的不平衡力矩而附加的重量。2.1.12 转速swivelspeed用以表述转体快慢的变量,一般以转体角速度或梁端线速度表示。2.1.13 转体安全监测swivelsafetymonitoring对转体过程的安全状况进行跟踪测量,并及时预警的工作。2.1.14 封较混凝土hingesealingconcrete浇筑于上、下转盘间,用于连接上下转盘,使其形成整体的混凝土,一般在转体就位并完成姿态调整后浇筑。2.2 符号本标准常用符号如下:Wd转体重量,kN;1.转体单侧悬臂跨度,m;/称重力臂,m;R球较半径,m;Rq球较曲率半径,m;Rh滑道中心半径,m;尸一称重顶起力,kN;"j静摩擦系数;国一动摩擦系数;E初始偏心距,m;e配重后偏心距,m;7转体启动牵引力,kN;T转体正常牵引力,kN;凡一单个撑脚的抗压承载力标准值,kN;Mg转体结构的不平衡力矩,kN.m;Mz一球校最大摩阻力矩,kN.m。3平转系统构成3.1 一般规定3.1.1 根据转体支承位置的不同,桥梁水平转体可分为墩底转体和墩顶转体两种。3.1.2 桥梁平转设计宜采用球面转体结构体系,在有充分论证和验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平面转体结构体系,根据转体球较位置可分为墩底转体和墩顶转体。3.1.3 球锐宜采用钢球钱,在有充分论证和验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球较、钢管混凝土球较及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球钱等。3.1.4 转体球钱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其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关键组件承载力安全系数不低于1.5o3.1.5 本标准仅给出了以转体球锐或转体支座为支撑的单点支撑平转系统构成。3.2 平转系统3.2.1 墩底平转系统一般由支撑系统、稳定系统、牵引系统构成;支撑系统以球较为支撑,稳定系统包括滑道、撑脚、砂箱或拉压临时锁定型钢,牵引系统包括牵引顶反力座、助推反力座、牵引顶和牵引索组成,如图3.2.11所示。r1球校,2滑道,3-撑脚,4助推反力座,5-牵引钢绞线,6牵引反力座,7砂箱,8-牵引顶图3.2.1-1平转系统构成示意图【条文说明】以下助推反力座布置不合理情况在设计、施工时应加以避免。1 .助推反力座布置过多、尺寸过大,不仅不利于转体前砂箱的拆除,更无法布置助推千斤顶和横梁,无法起到助推反力座的功能;转体后可能存在撑脚和助推反力座彼此错开,封堵封较混凝土浇筑通道,造成混凝土浇筑困难。2 .助推反力座布置位置不合理,不论是转体前、还是转体后出现这的位置关系,都失去了助推反力座的功能。a)数量过多、尺寸过大b)布置位置不合理1-球较,2-滑道,3-撑脚,4-助推反力座,7-砂箱,图3.2.b2助推反力座布置不合理情况3.2.2 支撑系统按结构形式可分为转体球校和转体支座两类。3.2.3 转体球较一般由轴套、中心销轴、上球较、下球较、滑板、精调装置、定位架等部件构成,如图3.2.3所示。1轴套,2销轴,3-上球较,4-滑板,5-下球较,6.精调装置,7.定位架,3.2.4 转体支座由上球较、下球较、上锚固组件、下锚固组件等构件组成,如图3.2.4 所示。1 上套筒螺杆,2.上支座板,3-密封圈,4四氟滑板,5.下支座板,6.上套筒螺杆,图3.2.4转体支座构造示意图3.2.5 对于超大吨位转体桥,为了方便球较的加工制造和运输,可以采用模数式拼装球较,如图3.2.5所示。b)平面图I-轴套,2-销轴,3-上球较,4-滑板,5-下球较,6-精调装置,7定位架,图3.2.5模数式拼装球较构造示意图【条文说明】目前关于超大吨位转体桥尚没有明确规定,考虑到球较加工及运输需求,一般从两个方面对超大吨位转体桥进行规定,1)单个转体重量超过3万吨的转体桥,2)球较的平面直径超过4500mm的转体桥。3.2.6 撑脚与上转盘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固结式和可拆卸式两种。固结式撑脚由走板、钢管、中间板、斜撑板、中立板等零部件组成,钢管内部灌入无收缩混凝土,撑脚结构如图3.2.6所示。1走板,2-钢管,3-中间板,4.斜撑板,5.中立板,6-钢管内无收缩混凝土,图326固结式撑脚结构图示意图3.2.7 滑道由滑道钢板、不锈钢板或四氟乙烯板、滑道定位骨架及调节螺栓等部件组成,滑道定位骨架由角钢焊接成型,滑道结构构造如图327所示。1滑道钢板,2-不锈钢板或四氟乙烯板,3-滑道定位骨架,4-调位螺母,5-紧固螺母,3.2.8 砂箱应由上筒、下筒、卸砂孔和吊钩等组成,如图3.2.8所示。上筒内可灌入无收缩混凝土,下筒内宜灌入标准石英砂,并进行加压锁定,锁定压力不低于设计压力的1.2倍。41X1上筒,2下筒,3出砂孔,4下筒内填砂,5吊钩,6-上筒内无收缩混凝土图3.2.8沙箱构造图示意图3.2.9 对于转体结构存在较大的设计偏心时,宜采用拉压临时锁定型钢取代砂桶,抵抗转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不平衡荷载,拉压临时锁定结构建议采用工字钢或H型钢加工,具体布置位置应尽量避开预应力筋,如图3.2.9所示。I-拉压临时锁定型钢,2-预应力钢筋位置,3-助力反力座,4-传统砂箱,5-撑脚,【条文说明】目前对转体结构存在较大偏心尚无明确规定,本标准建议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规定,满足其一者即为存在较大偏心。1转体结构的理论偏心距大于20cm;2根据转体结构的理论偏心距计算出一侧撑脚的支反力大于2000kN04桥梁平转施工4.1 一般规定4.1.1 桥梁平转施工方案应包括总体施工方案和关键工序专项施工方案,宜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并报既有线下交通设施管理单位批准备案。4.1.2 采用平转设计施工桥梁的基础、桥墩、桥塔、主梁等部位的施工方案和标准要求可参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标准(Q/CR9603)等相关规范标准。4.1.3 球较、牵引顶等装置设备进场应进行检查、验收,各项指标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方可使用。4.1.4 除本标准规定的材料检验、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外,其余项均执行相关行业标准或规范。4.1.5 下转体施工宜按图4.1.5所示工作流程进行。4.2.1 临近既有铁路、公路、市政道路施工时,应注意大型机械设备高度和站位选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大型设备意外倾覆侵入既有线下交通设施的运营限界。4.2.2 下转盘混凝土宜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混凝土浇筑至球较定位骨架和滑道定位骨架底部,第二次混凝土待下球较及滑道安装完成,并做好防上浮措施后进行浇筑。浇筑前应确保球校销轴预留孔、定位预埋件尺寸位置准确无误。4.3转体滑道施工4.3.1 滑道应采用圆环形布置,滑道安装时应根据结构特点和分段情况,合理设置吊点,避免吊装过程中出现过大变形。4.3.2 滑道安装前应先安装滑道定位骨架,滑道定位骨架的平面尺寸应满足滑道钢板的布置要求,精确定位后与下转盘内预埋件焊接固定。4.3.3 滑道吊装至设计位置后,通过精调螺栓调整滑道的位置,安装后滑道顶面应在一个水平面上;滑道面板采用不锈钢板时,应确保不锈钢板底面与滑道钢板密贴;滑道钢板及不锈钢板的焊缝应打磨平整、光滑。4.3.4 滑道及不锈钢面板加工、安装允许误差如下表534所示。表434滑道加工安装允许误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滑道定位骨架三维坐标位置<5.0mm精密水准仪+锢钢尺2滑道平整度顶面平整度<2.0mm精密水准仪+锢钢尺3m长度内平整度1.0mm径向对称点高差滑道直径的1/50003滑道和不锈钢面板焊缝相邻钢板接缝高差0.5mm卡尺测量4滑道尺寸直径偏差滑道直径1.5%o钢尺测量内外圆轮廓尺寸滑道直径0.5%o4.4.1 下球被安装前应先安装下球被定位骨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下球被安装前应检查球较表面椭圆度及构造是否满足设计加工要求,检查合格后吊装下球较至设定位置,精调下球钱的空间位置,确保球冠水平,安装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球校精调定位完成后,应对下转盘球钱的中心位置、标高、平整度进行复测,确认安装精度满足要求后,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方式完成下球较固定。1.1.2 下球较和滑道下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应在下转盘预埋套筒中放入转动中心销轴,然后按编号从内到外的顺序安装球面滑板,球面滑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中心销轴套筒中应填入润滑脂,并应保证中心销轴在套筒中的垂直度与间隙。2 .球面滑板安装前,应将下球较顶面清理干净,球较表面及安放滑动片的孔内不得有任何杂物,并将球面吹干。3 .球较滑板安装完后,检查球较滑板球面度合格后,采用四氟混合润滑脂填满球面滑板的间隙,四氟混合润滑脂应高于滑板顶面,其厚度不宜小于1.0mm。1.1.3 球面滑板安装完后安装上球较,上球较吊装前应将其底面用擦洗干净,均匀涂抹少量润滑脂,安装时应保证上、下球较边缘对齐、竖直,间隙均匀一致。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球校试转,宜将其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分别转动2圈,使球校内四氟混合润滑脂均匀布于球较上下盘之间,试转无误后将上、下球较临时锁定限位。1.1.4 上下球较安装就位并进行临时锁定后,应及时对上下球较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避免杂物和水进入。1.1.5 球较安装允许偏差如下表4.4.5所示。表445球较安装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安装后球较边缘相对高差1.0mm精密水准仪+锢钢尺2中心销轴套管垂直度2%00.5”全站仪3球较滑板顶面同心圆高差<1.0mm精密水准仪+钢钢尺4球校中心线与设计位置误差1.5mm0.5全站仪5上下球校外缘任意两点间隙差值1.0mm卡尺测量4.5 转体支座施工4.5.1 转体支座一般采用锚栓与墩台顶垫石连接,在浇筑垫石时应设置转体支座锚栓预留孔,预留孔直径较锚固螺栓直径大50mm60mm。4.5.2 转体支座垫石顶面须平整,安装前应将垫石上表面凿毛,露出粗骨料,清除锚栓孔中的杂物,并刷水润湿垫石上表面。4.5.3 转体支座安装前应检查转体支座是否完整,上、下支座板中心是否对正,各连接处的螺栓是否拧紧固定。4.5.4 转体支座安装分灌浆安装和坐浆安装两种,转体支座安装就位后底面要比垫石顶面高30mm50mm。4.5.5 灌浆安装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 .首先将转体支座吊装到垫石上,用千斤顶调整转体支座的水平位置、高度和平整度。精调到位后,利用锚栓或在垫石与转体支座之间塞入钢垫片托起转体支座,然后拆除千斤顶。2 .复测转体支座的中心位置和四角高差,确保满足安装精度要求,否则重新精调。3 .先进行锚栓孔灌浆,然后在转体支座下钢板的四周安装模板,从一边灌浆,直至另外三边有均匀、连续、无气泡的灰浆流出后停止,然后清理冒出的多余灰浆。4.5.6 坐浆安装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 .首先将转体支座吊装到垫石上,用千斤顶调整转体支座的水平位置、高度和平整度,精调到位后,利用锚固螺栓托起转体支座,然后拆除千斤顶。2 .复测转体支座的中心位置和四角高差,确保满足安装精度要求,否则重新精调;精调合格后,对转体支座四角进行编号,并记录位置。3 .安装灌浆模板,要求模板顶比转体支座底高出5mm以上;先进行锚栓孔底部灌浆,灌浆高度不超过1/3孔深,待凝固后,吊起转体支座,然后在在模板内灌浆,灌浆高度高出转体支座底面35mm°4 .按原编号方向重新吊装转体支座,清除压出的多余灰浆。4.5.7 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之前,不得扰动转体支座、不得在其上方进行任何作业,待灌浆料达到设计强度后拧紧锚栓,完成转体球校的安装。4.6 撑脚、砂箱或拉压临时锁定型钢施工4.6.1 撑脚与滑道的间隙应综合考虑转体球校或转体支座的压缩变形、中心销轴与轴套间隙容许的偏转角度等因素确定,应保证拆除沙箱后撑脚与滑道之间的静间隙宜控制在Iomm20mm之间。4.6.2 撑脚安装时宜采用方便拆除的限位撑垫方式来准确、可靠的控制撑脚与滑道之间的预留间隙,撑脚与滑道间隙安装误差控制在±2mm以内。4.6.3 撑脚宜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管内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灌注,其强度等级不低于上转盘混凝土强度等级。4.6.4 沙箱和拉压临时锁定型钢都是为了增强转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而设。在没有强制要求或转体结构为不对称结构时,宜采用拉压临时锁定型钢代替沙箱。4.6.5 拉压临时锁定型钢宜采用工字钢或H型钢现场加工,并做防锈处理。在绑扎下转盘钢筋时应提前布置固定拉压临时锁定型钢,确保拉压临时锁定型钢竖直。4.7 上转盘施工4.7.1 上转盘底模宜采用便于拆除的木木或竹模,上转盘底模与撑脚、砂箱或拉压临时锁定型钢之间应接缝严密、不漏浆。支模时不能移动已经布置好的砂箱和撑脚。4.7.2 上转盘钢筋绑扎施工时注意预埋墩身钢筋和上、下转盘连接钢筋,上、下转盘连接钢筋的漏出端应比转体牵引钢绞线上缘高出30mm以上,不能使漏出的连接钢筋阻碍转体时牵引钢绞线的正常展开。4.8 牵引系统施工4.8.1 如设计没有规定时,每根牵引索的布置高度与对应的牵引反力座槽口对应,以牵引索下缘宜比牵引反力座槽口底高出10cm;两根牵引索上、下缘间的竖向静距离宜控制在IoCm-15cm。4.8.2 牵引索引出上转盘外圈模板后,应对钢敏线进行防锈处理并包扎严密,待上转盘混凝土拆模后再将其盘绕固定在上转盘上。4.9 附属工程施工4.9.1 转体前应完成既有线下交通设施影响区以内的护栏、防落物网、声屏障、泄水管等附属工程施工。4.9.2 如护栏、防落物网、声屏障、泄水管等附属工程不能对称施工时,应在拆除沙箱或割除临时锁定型钢前进行平衡配重,避免引起过大偏载。4. 10转前准备4.1.1 转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转体结构准备、人员设备准备、应急物资准备、与相关管理单位协调等。4.1.2 转体区域内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应急物资设备应布置到位,并进行试车调试。4.1.3 跨越铁路、公路、河道等既有交通设施的转体桥,在转体前施工单位应向既有交通设施主管单位提交转体申请,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转体施工。4.1.4 转体前应全面清理梁体内外、基坑、滑道表面杂物、积水及其它有碍转体的障碍物,并在梁端做好安全围挡;清除转体范围内可能与转体结构发生碰撞的障碍物,并确保与转体结构之间留有50Cm以上的安全距离。4. 11转体施工4.1.1 转体施工单位应组建转体组织机构和转体作业班组,并在转体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转体指挥流程、岗位职责和卡控要点。4.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宜在6级及以下环境风速条件下进行转体施工,钢箱梁或钢桁梁转体桥宜在5级及以下环境风速条件下进行转体施工。转体施工前应查询近期天气情况,如遇暴、雨大风天气不宜进行转体施工。4.1.3 墩高不超过20m、单侧悬臂长度不超过80m的转体桥,水平转体角速度限值宜取0.04radmin;墩高超过20m或单侧悬臂长度超过80m的转体桥,水平转体角速度限值宜取0.03radmino4.1.4 正式转体前应进行试转体,试转后梁端不应进入既有线下交通设施正常运营限界,试转角度不宜小于3。4.1.5 试转宜在正式转体前12天进行,通过试转完成如下测试工作:1 .牵引顶动力储备是否满足转体需求,是否需要助力启动。2 .球校的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和梁端惯性转动距离。3 .牵引顶的出顶速度是否满足设计转速需求。4 .检验转体组织及各系统的协同工作状态。5 .观测转动过程是否平稳、顺畅,是否存在异响、抖动等异常情况。4.1.6 正式转体宜按如下三个阶段进行操作和控制:1 .启动阶段:应逐级缓慢加载、平稳启动,宜在2-3。内达到设计转速。2 .匀速阶段:达到设计转速后尽量维持匀速平稳转动,直至剩余3。时缓慢降速停止。3 .点动阶段:匀速转动停止后,应采用全站仪对梁端位置进行测量,并计算梁端剩余转体弧长,确认无误后,采用慢速转动配合点动方式转体直至精准就位。4.上转盘刻度尺可按如下格式设计。解区6耶4*KABIllll1I1I1lI<.航节育力16-:砧I-O)川:WI10:15":aiU:4H:【。|11:IHhMlI图4.1L6转盘刻度尺示例4.1.7 精准就位后,测量组再次复核梁端轴线位置,确认无误后,用铁楔子将撑脚双向楔紧,以免发生意外转动。4. 12封较混凝土施工4.1.1 封较混凝土浇筑前应完成转体结构的姿态调整,并确保主梁四角坐标、桥墩或桥塔的竖直度满足规范要求,上、下转盘固定牢靠后,方可进行封钱混凝土浇筑。4.1.2 清理上、下转盘间的杂物、油污、疏通上承台预留的混凝土灌注孔、压浆孔,然后对称焊接上、下转盘连接钢筋。4.1.3 较混凝土应采取对称分层方式进行浇筑,应确保混凝土能够将上下球钱之间的空隙填充密实。4.1.4 封较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天,然后通过压浆孔压浆填充封钱混凝土与上转盘之间可能存在的空隙。4.13合龙段施工:4.13.1 合龙段施工前应对主梁轴线、高程和梁长等进行3天连续观测,分析日温度变化对其影响规律,确定合龙方案、合龙时间。4.13.2 应采用拉、压锁定结构对合龙口两侧的梁端进行临时连接,避免合龙段混凝土在纵向预应力张拉前发生扰动而开裂。4.13.3 位于既有线下交通设施影响区以外的合龙段可采用挂篮法、吊架法或支架法进行合龙段施工,合龙段支架、挂篮、吊架应进行专项设计,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应满足相关要求。4.13.4 位于既有线下交通设施影响区以内的合龙段宜采用吊架法、挂篮法、移动模壳法和固定钢壳法进行合龙段施工。【条文说明】1 .应对吊架、挂篮、移动模壳和固定钢壳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2 .在合龙段两侧箱梁混凝土浇筑时应埋入或预留吊架、挂篮、移动模壳的预埋件和预留孔。3 .吊架合龙装置包括底模托架、模板、防护构件、悬吊构件等组成。4 .采用挂篮合龙时应对挂篮做好兜底和外防护。5 .移动模架由外侧模架、上行走横梁、下行走横梁、内倒链、外倒链、对拉螺杆、梁上轨道等组成,结构示意如图4.13.4T所示。1外侧模架,2-上行走横梁,3-下行走横梁,4.梁上轨道,5-箱内锁定型钢,6.对拉螺杆,7.外倒链,8.内倒链图4.13.4-1合龙段移动模架示意图6 .固定钢模壳由转体梁端预埋钢壳、中间吊装钢壳和剪力等组成,结构示意如图5.12.4-2所示,钢壳宜采用耐候钢材料或做好防腐处理。图4.13.42合龙段固定钢模壳示意图4.13.5 合龙顺序应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宜采取先封较后合龙,先边跨后中跨的顺序进行。4.13.6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桥,应按设计规定拆除墩顶临时固结,完成体系转换。5施工监控5.1 一般规定5.1.1 桥梁平转施工监控可分为转体结构施工监控、转前不平衡称重、试转测试和正式转体过程安全监测四个主要阶段。5.1.2 桥梁平转施工监控应编制专项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宜结合项目特点、监测等级、设计要求和场地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做到方案合理、方法可靠、预警准确、报警及时。5.1.3 转体监控方案应包含工程概况、监测依据、主梁施工线形监控、转前不平衡称重、试转试验、正式转体安全监测、设备配置、人员配置及分工等。5.1.4 平转桥梁转体施工监控宜按图5.1.4所示工作流程进行。图5.1.4平转桥梁监控工作流程5.2 转体结构施工监控5.2.1 转体结构施工监控主要包括:主梁施工线形监控和关键截面应力状态监测。5.2.2 主梁施工线形监控应根据主梁施工方案进行预拱度计算,并结合具体施工过程和现场预拱度测量情况进行调整。主梁线形控制误差除了满足工程所属行业规范要求外,还有控制每个转体结构两侧线形误差之和的绝对值/产IZh+/加使其不超过所属行业规范规定的主梁合龙口误差限值/川,即EZk°【条文说明】1 .采用挂篮悬臂施工的转体桥,整个转体结构是以球较、砂箱或拉压临时锁定型钢共同支撑,在施工过程中转体结构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刚体转动,进而引起主梁一端抬起,而另一端降低,这在转体桥施工线形监控中应引起重视,并及时修正。2 .当同T构两侧误差同号(同正或同负),相邻T构合龙口误差异号,前一跨调整合格,会造成后一跨的误差进一步增大,最终导致某个合龙口无法满足规范要求。也即“同T构同号,邻T构异号”为最不利情况,在线形控制时应加以避免,如图6.2.2所示。3 .当每个转体结构两侧线形误差之和的绝对值ZL=IZ½i+m不超过所属行业规范规定的主梁合龙口误差限值d,即40ZUh理论上都能通过姿态调整使合龙口误差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图5.2.2转体桥线形误差最不利情况示意图5.2.3在转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对单侧悬臂跨度大于80m的主梁、桥塔或特殊结构转体桥的关键截面进行应力跟踪监测,每个截面至少布置4个应力监测点。应力计算时应对采取有效方式剔除混凝土水化热和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关键截面应力监测应持续到桥梁施工结束,以全面反映成桥的应力状态。5.3转前不平衡称重及配重5.3.1 桥梁转体前应对转体结构进行纵向不平衡称重,对于设计存在横向偏心的转体桥,还应进行横向不平衡称重。5.3.2 当转体结构的偏心距小于20cm,且一侧撑脚支反力不超过200OkN时,时可不进行平衡配重,否则在转体桥须进行平衡配重。5.3.3 利用球较静摩擦系数大于动摩擦系数原理进行不平衡称重时,对于转体重量小于30000OkN的转体桥,可采用在上下转盘之间加载的单点加载方式进行称重,具体称重过程及计算见附A;对于转体重量大于30000OkN的转体桥,宜采用在上下转盘之间加载和梁端加载的两点加载方式进行称重,具体称重过程及计算见附B。5.3.4 对于拆除沙箱或割除临时锁定型钢后,所有撑脚均没压在滑道上的情况,须在两侧分别顶起进行不平衡称重;如有一侧撑脚压在滑道上,应首先考虑在撑脚压在滑道侧进行顶起和回落进行不平衡称重。5.3.5 对于设置拉压临时锁定型钢的转体桥,也可直接根据拉压临时锁定型钢割除前后的应变情况,来推算转体结构的不平衡力矩,并进行平衡配重,具体测试过程及计算见附C。5. 4试转测试5.1.1 试转试验应完成转体牵引力测试、正常转动牵引力测试,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5.1.2 点动测试,一般需要连续进行3个IOS(IOmm)点动、3个5s(5mm)点动和3个3s(3mm)点动,以便为精准就位提供参考。5. 5转体过程安全监测5.1.1 转体结构稳定性宜通过转体过程中梁端竖向振动加速度来评价,梁端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nm可按附D计算。转体过程安全监测预警可按表6.6-1执行。表5.5-1转体过程安全监测预警分级及限值预警级别预警限值处置建议黄色°54g<4<07%mu加强监测橙色°7%a<a,<0.85%放慢转速查找原因红色085%na<停止转体5.1.2 转体过程稳定性监测数据应及时反馈给转体指挥人员和转体设备操作人员。5.1.3 梁端转动弧长和就位距离可以采用全站仪进行跟踪监测;梁端就位距离也可通过在梁端中线水平放置刻度尺,配合边墩顶中线激光垂度仪来测量。5.1.4 当转体剩余3。时缓慢降速,停止后测量梁端剩余距离,核实无误后,采用慢速配合点动方式完成就位转体。宜采用梁端就位距离200cm、150cm、100Cm、50cm>40cm、30cm、20cm、10cm、5cm、3cm、Icm的方式进行控制,直至精准就位。6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6.1 一般规定6.1.1 转体桥施工应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在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规定。6.1.2 施工前应对各种安全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监控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6.1.3 跨越既有铁路、公路、河道等线下交通设施的转体桥,应根据既有线下交通设施管理部门要求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应严格执行相关部门的安全管理规定。6.1.4 转体桥施工应结合周围环境特点,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垃圾分类和清运工作。6.2 安全管理6.2.1 施工单位应根据转体桥梁的工程特点、跨越既有交通设施等级和环境条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配齐安全应急抢险设备,组建完备的应急指挥小组,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6.2.2 转体桥施工过程中应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基坑、边坡和既有建构筑物进行安全监测。6.2.3 跨越既有铁路的转体桥,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申请作业时间,经批准后方可实施。6.2.4 跨越既有公路、河道的转体桥,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交通疏导方案,并报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6.2.5 试转和正式转体过程中应设置安全警示区,无关人员不应进入安全警示区,转体桥面应尽量清理干净,必须存放的设备、机具和配重物等应固定牢靠。6.2.6 转体应在满足安全规范要求的气象条件下进行,如转体过程中突遇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应立即停止转体,并进行临时锚固。6.2.7 合龙段施工机械设备、模架等安装、拆除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作业安全。6.2.8 桥梁转体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6.3 环境保护6.3.1 施工过程中应控制作业区扬尘,施工临时道路可采取覆盖、路面硬化等处理措施,露天堆放的砂石料应采取扬尘控制措施。6.3.2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等如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限值的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确保达标排放。6.3.3 梁面、施工区、生活区的雨水、污水不应散排,宜通过渠道、管道按规定排放。6.3.4 对于离居民区较近的施工场地,施工过程应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光污染、噪声污染。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制、振捣和大型施工机械在施工场界的允许噪声,昼间不应大于70dB,夜间不应大于55dB。6.3.5 施工场区临时硬化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复垦,临时占地破坏的植被、绿化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修复。本标准用词说明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