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牛栏江沿线考察报告.docx

    • 资源ID:1097400       资源大小:18.5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牛栏江沿线考察报告.docx

    牛栏江沿线考察报告牛栏江沿线考察报告2022年,6月7。8。9三天,会同“牛栏江沾益段沿线考察专家组”,对七彩谷沾益牛栏江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穿越,考察活动。活动从沾益“石人村”开始,经过“厅字堂”,:“黄土沟”,穿河洞,终点在德泽。全程约四十公里山路,所有专家组成员皆负重,成功穿越全程;6月的天气,一如古谚所云:六月天,孩儿脸!四川地震的余威尚未消除,各地的洪水又泛滥开来,不断的黄色暴雨警报,不断的滑坡,淹水,端午的行程一再受挫;原来还准备去昭通攀爬滇东北第一高峰,然后终究英雄难过美人关。不去也罢。七彩谷位于我国第三大母亲河珠江的源头,其准确位置是纵贯乌蒙山南北的牛栏江在沾益境内劈开的一条长达57公里、落差1500米的大峡谷,鲜为人知,鲜于人迹,能徒步穿越全境者更属少数。谷内自然风景风貌堪称一绝;踩着深红的土地,沿着弯弯曲曲陡峭的山路,攀岩石,两岸绿树成荫,树木郁郁葱葱,树干古藤缠绕,山坡野花烂漫,鸟儿在谷中翻飞,鸣声不绝。人站在沙滩上,只感觉山水交融、天地闭合;看悬崖峭壁上,各种颜色点缀上面,色彩斑斓,堪称一绝,所谓七彩,我想大概缘名于此吧;石壁下面岩溶峰林,怪石嶙峋,有的像飞禽走兽,有的像灵芝仙草,形态各异。乘船而下,江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缓缓流淌;放眼两岸翘望,山峰巍然屹立,彩云缭绕山顶,巨石参天,欲崩欲坠;一条条溪流时而从洞中喷撒而出,时而从高山飞奔直下,有些像是从山顶倾倒,淌过岩石,穿过树林,变成欢蹦乱跳的溪水,一下子串入江内;悬挂在绝壁上的大树和古藤努力地将枝条伸向江面,有些直接吮着江水,微风吹来,轻扬飞舞,增添无限生机。船靠岸后继续向前,跃入双眼的是那形态怪异奇妙的大石,所谓“滴水穿石”,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得以显现,江水把大到几十吨甚至上百吨重的巨石,冲刷得“百孔千疮”。能在这样的境地行走,也算得上是人生一大幸事了。当然,天气的原因,雨季的到来,水涨得太高,顺江而走的计划不得不搁浅了。然而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前行的步子,攀上一座非常陡峭的崖壁后,我们顺着谷两边的山脊纵走,滔滔的牛栏江在深深的谷底,两岸是七彩的崖壁,四周绿极了的是草,是新叶,掩映些稀落的村庄,涂抹些袅袅炊烟。走这一段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七彩谷段正在修建水电站,两边几乎都是大工地,行走的时候要非常注意自身的安全。顺着山脊的羊肠小道,红得发紫的土层,有附近村民在石头间开垦的包谷地,这是典型的山石地,所谓的地里,不光种着庄稼,更象是种着石头,行走其中,恍若置身石林一般。三个小时左右,到达“厅字堂”村!原定的计划是由专家组的曲靖方面的专家带我们去到村子里,就在村长家搭伙的,然而村子里正在办丧事,出于对当地少数民族风俗的考虑,我们没有进村,就在村子口找了棵大树,下包休息吃干粮,然后再由当地人收集水瓶去村子里补充水;这里有一个渡口,雨季涨水的原因,我们没能去到渡口,不过我们遇上了撑船的老船工,老人清矍的身材,尽管长年的江水浸扰,他的耳杂已经有些失聪,但是当我们向他问路时,老人依然非常热情的找了两个小孩子给我们当向导。过了厅字堂,开始下了些小雨,防水的装备是准备得非常充分的,雨衣也派上用场。山顶上有明显的小路,不过走的时候要非常注意方向,因为周围有一些分布的小村落,道路也是四通八达的,所以,要走的终点目标一定要搞清楚;还好专家组的成员都是户外高手,辩别方向自然不成问题。下午五点左右,我们到达今天的目的地,黄土沟村;一个非常简陋的小学校,是我们宿营地;只有一名老师,九名学生,两个年级;校舍非常破旧,教师也很质朴,初见李老师的时候,她还刚从地里干完农活,怎么看也都只是普通的村妇;这里明显是没有户外的人来过,这样的结论来自于孩子们激动的眼光,以及纷纷躲避照相机镜头的表情,村民们恍恍不解的眼神,以及惊诧的表情,以及村子里狂吠的狗,鸡。李老师放下了手中的农活,回家去给我们做饭,这个地方的生活条件不算是太好,李老师他们家还在吃包谷饭,他还怕我们吃不了,非要给我们煮一锅白米饭,其实我们可是很难吃得到这种饭呢。包谷饭,里面又加了面粉,包谷的成份很少了,主要是李老师怕我们难于下咽,其实我觉得偶尔吃,还是很不错的。自然条件的恶劣导致的生活的贫穷,黄土沟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清幽之所,村子绿树环绕,鸡鸣狗吠,不过这里是严重缺水的地方。没有河流经过,也没有大的山泉,家家都必须自建一个水窖储水,靠天,靠雨水,平时就把下雨水收集到窖里,再使用,如果老天不给面子,不下雨,那简直无法想象他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了。这里所种植的作物也是包谷,洋芋等。这里的是典型的的喀斯特地貌,四周多是石头山,和昆明的石林比较下来,这里的石林就是幼儿的水平,还远没有那么高,那么大,不过也初具了一定的规模。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后,会有一个新的石林出现的。教室的桌子已经有些破旧了,肯定是承载不了我沉重的身躯了,把课桌椅码在一旁,我们就在打地铺,这当然要比在户外舒服得多了,也不怕风雨了,真好。个别专家组成员还在小学的破旧不平的黑板上当起了临时老师。美术课,音乐课,外语课。最有印象的是专家组夏教授的音乐课里有一首民谣,印象极深:(河南腔)“1唱多,2唱瑞,34米发,5唱梭,6唱拉,7唱些,上面有点高声叫,下面有点猪哼膘,”快乐的夜宿。6月8日;阴,有小雨狗吠,鸡叫,沉睡的小山村醒来,疲惫的驴子醒来。早餐,热情的李老师让我们去她家煮面条吃,可是我们还是不忍打扰了,准备的是方便米饭,是那种直接用开水泡了就可以食用的,有点象方便面,第一次吃,感觉还可以,当然吃多了就和方便面的感觉一样了。李老师的爱人,一个退伍二十多年的老兵,成为我们第二天的向导;走的时候,我们留了200元钱在李老师的教桌上,昨晚当面给他的时候,她已经严辞拒绝,只好给她留了一个纸条;她没来给我们送行,原因当然是可见的,她已经下地干活去了。离开群山环抱的小山村,穿越石林阵,我们的方向是穿河洞方向。一路上也有类似黄土沟村的幽静的小山村,微雨,白雾,湿露露的空气,湿露露的行程,还好雨不大,不用雨具,不过总算是见识了一次“超级无敌红泥巴高跟鞋”的滋味,红土的粘性极强,越走,脚步坡沉重,这个沉重当然不是来自于装备的体力的原因,是因为登山鞋上沾上的红土越来越厚,前些年女士们穿的“松糕鞋”相信就是这样的拨高感吧,只是这个泥鞋实在太重了,不得不走上十多米就要找个石头刮刮鞋底。行程路过“马桑河村”、“大龙潭村”、之后就到了穿河洞。这里正在修建着一个水库,和我们出发的江边一样,也是个大工地,感觉自然不太好。和之前看到的浑浊的河水相比,这里竟然还有点“高峡出平湖”的味道来。下山的路滑极了,沉重的背包压得我姿态变形,看到水库大坝时,心里一松,一脚踏空,实实在在的一大跤,右手着地,体重加包重将近100公斤,全部砸在右手掌上,剧痛,真是驴失前蹄,大意失荆州了。手钻心的疼呀,一会就肿了起来。还好今天的负重行程结束,在穿河洞有车会把我们的背包拉到德泽乡,我们将这里再徒步12公里,沿牛栏江边来个轻松游。一般的徒步行程到这里以后,会有两种选择,要么直接坐车到德泽,要么再强行12公里,徒步走到德泽转车;不过两岸的风景还是很好的,建议徒步完成。

    注意事项

    本文(牛栏江沿线考察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