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测量方法分析-16bf.doc

    • 资源ID:10974       资源大小:1.35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测量方法分析-16bf.doc

    . . 测量方法分析(提纲)如何测的准,效率高,判断准确,为设计、工艺、加工提供帮助。是操作人员的职责。抛砖引玉,开拓视野,增加思路,扩展知识是本课程的意义。一 测头位置和测针等效直径的校正1 测针校正的方法Ø 量块、环规、球测头校正有多种方法:可以利用量块、环规进行测量,改变测针直径直到测量出准确结果。最好的校正是使用标准球,既可以测准直径,又可以得出测针的位置关系。Ø 为什么测针的等效直径小于名义值1) 只有接触后才能触发。2) 触发后的计数锁存的时间。3) 测量机停止时惯性。4) 测针变形。5) 测针越长,等效直径越小。结论:校正测针的速度要与测量速度一致。2 测头位置的校正Ø 用标准球取其球心坐标得到不同位置之间的关系矩阵,将不同的测头位置测量的元素转换到一个测头位置计算。Ø 校正测针时用三层以上测点。Ø 测头位置校正的检查,使用各校正后的测针测同一个球的球心,观察球心坐标的变化。Ø 增加位置如何校正1) 如果标准球没有移动,可以直接对新增加的测针校正。2) 如果移动了标准球,先校正1测针,再校正新测针。已校正的位置不必重新校正。3 星形测针的校正Ø 星形测针的测量方向1) 触发式测头大部分是5W。只有5方向进行触发。2) +Z方向是向侧面打滑后触发,误差比较大。只能用球形测针,不能用柱形。3) 测量时尽量沿零件法向测量,避免测针打滑。Ø 星形测针变化位置后校正方法1) 标准球的支撑方向必须随测针方向改变,才能校正所有测针位置。2) 可以自制六方体,方便改变标准球位置。4 测头的测力和测针的长度Ø 测力影响测量精度Ø 选择适合测针长度的测头,注意测力和测针长度的协调。5 测针组的校正Ø 必须成组校正二 测量元素的分析1 元素的测针半径补偿1) 点的半径补偿方向,以坐标系的轴向和测头回退方向为准。2) 面、线的测头补偿。3) 圆、圆柱、圆锥的半径补偿。4) 曲线、曲面的半径补偿。2 星型测针半径补偿,取平均值。3 测量误差和测点的数量。三 零件坐标系1 为什么建零件坐标系1) 测量公差(如:位置度)的需要。2) 程序测量的需要。3) 准确测量的需要。4) 辅助测量。2 建立零件坐标系的原则Ø 识别图纸的基准,根据图纸的A、B、C基准。Ø 选择适合的基准,零件基准、加工基准、设计基准。3 特殊坐标系和灵活利用坐标系Ø 斜孔的测量Ø 徊转体零件坐标系四 几个难题1 小圆弧Ø 小于1/4圆,出现很大的测量误差,分辨力、重复性原因。Ø 增加测量点。Ø 改变方法,测量轮廓。Ø 拟合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探讨)2 同轴度Ø 基准与被测的关系。Ø 按照实际使用的情况处理。3 窄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度Ø 窄平面对矢量方向影响大的因素。Ø 输入参考长度的选择Ø 转换测面为测线4 柱与平面的垂直度1) 互为基准时选择大基准。5 测量距离1) 测孔还是测圆柱。2) 小平面的距离。6 毛坯件的测量1) 选择大球的测针2) 多采点3) 指定位置4) 去毛刺7 螺纹孔测量Ø 用销子辅助测量孔位置。五 编程的思路 编程要求:安全、高效、精确、可靠。1 模块化编程。Ø 初始设置语句。a) 触测距离、速度设置。b) 测头设置。c) 坐标系设置。Ø 测量起始点。Ø 测量过程语句。Ø 。Ø 测量终止点。Ø 恢复触测距离、速度设置。2 编程的整体结构。Ø 初始设置(测头、距离、速度、。) 。Ø 手动建立坐标系。Ø 自动建立坐标系(保存坐标系)。Ø 测量全部元素。Ø 构造生成所需元素。Ø 评价需要评价的形位公差。Ø 保存或输出检测报告。3 程序优化Ø 删减多余虚点,增加必要的虚点。Ø 更改测量元素的顺序,缩短测量路径。Ø 改善重复性差的测量方法。Ø 检查、修改元素编号,不能重复。Ø 设置检测数据的格式和保存路径。Ø 适当加注说明语句,便于记忆。Ø 设置必要的循环。Ø 设置必要的人机对话语句。Ø 设置必要的容错语句六. 预防非正常的测头损坏Ø 停止使用时,停放安全位置。Ø 上、下零件时,测量机放置安全位置。Ø 自动测量前,慢速到位。Ø 模块开始时,设置测头号和坐标系。Ø 模块完毕时,测头高于零件位置。Ø 调用测头时,先看测头高度。Ø 粘住测头时,想好步骤再动。6 / 6

    注意事项

    本文(测量方法分析-16bf.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