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支护桩检测方案.docx

    • 资源ID:1092432       资源大小:63.2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支护桩检测方案.docx

    第一章编制依据一、主要图纸及规程、标准序号内容设计图纸1根据自己工程2根据自己工程3根据自己工程施工标准及法规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方法3地基与根底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J502022002)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98-1999)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04-2002)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7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8广东省建筑地基根底检测标准(DBJI5-60-2008)9建筑基桩检测技术标准(JGJlO6-2003)10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cjj2-2008)二、适用范围本工程编制的支护结构检测方案主要是指导#标段工程的围护结构桩基检测工作。适用范围:展览中心站围护结构桩基检测工作。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二、岩土分层及其特性1、分层依据(1)不同的岩、土类别;如砂、粘性土、风化岩层等。(2)岩土不同的成因时代;如全新统冲洪积层、残积层等。(3)岩土不同的状态;如硬塑的残积土等。2、岩土分层特征按上述分层依据,结合本工程地质断面,划分岩土层。每个岩土层描述如下:< 1-1>素填土(Qnl)灰褐、灰黄、灰、褐灰、褐黄色等,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可塑至硬塑状,局部夹砂层,偶夹砖块及碎石角砾。大多表层约2050Cln为混凝土,段内25孔揭示到该层,分布于场地地表范围内,层厚0.93.2m。< 1-3填砂(Ql)褐黄色、灰褐色、灰色、灰白色等,稍湿至饱和,松散至中密状态,主要由砂和少量粉质粘土堆填压密而成,分选性一般,级配较差,成分以石英质砂为主,夹碎石、砾石。< 3-2>可塑状粉质粘土(Qtiip,)褐灰色、褐红色、灰黄色、棕黄色、褐黄色、浅灰色等,可塑状,局部为硬塑状,偶夹软塑状粉质粘土透镜体。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响,手搓可成条,手摸有滑腻感,干钻易钻进,含少量砂砾。< 3-4>淤泥质粘土(Q严M)灰褐色、深灰色、灰黑色,软塑状,局部流塑状,粘性强,手搓成条,具臭味,含有机质,干钻易钻进。局部夹有薄层状粉细砂,偶夹腐烂树叶。<3T0>中砂灰、褐灰色、灰黄色等,潮湿至饱和,松散中密状态。主要颗粒成分以石英为主,磨圆度好,分选性中等,填充物主要以粘性土为主,约占10-15斩干钻易钻进。< 6-2>可塑状粉质粘土(Qh)棕红色、紫红色、褐红色夹褐黄、灰白、灰褐等色,可塑状态,局部为软塑状态,夹硬塑状透镜体,由下伏含砾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完全破坏,岩芯呈粘性土状,含少量砂砾。6-3硬塑状粉质粘土(Qe,)棕红色、褐红色、紫红色夹褐黄、灰白、灰褐色等,硬塑状态,局部为可塑或坚硬状态,由下伏含砾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完全破坏,岩芯呈粘性土状,含少量砂砾,石质为石英。7-1全风化含砾砂岩(Kb)褐红色、紫红色、褐黄色夹灰、灰白色斑点,原岩结构已破坏,岩芯呈硬塑至坚硬土柱状。合金钻进容易,局部夹强风化岩块。7-2强风化含砾砂岩(Kb)紫红、褐红色、棕红色、浅灰色夹灰、灰白色斑点,砂状结构,泥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发育,岩质软,手可折断。所含砾石成份为砂岩、混合花岗岩及片麻岩等,砾石直径为260mn。原岩结构大局部破坏,岩芯多呈碎石角砾状或土夹碎块状。合金钻探较容易,局部夹中等风化岩块。7-3中等风化含砾砂岩(Kb)紫红色、棕红色、褐红色、灰褐色、浅灰色等夹灰白色斑点,砂状结构,泥质胶结,厚层至巨厚层状构造,岩质较软。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局部有铁质侵染及次生粘土矿物充填。所含砾石成分为砂岩、混合花岗岩及片麻岩等,亚圆形、次棱角状,砾石直径为260m11b极个别可达Ioomln。岩芯多呈柱状,少量碎块状,柱状岩芯节长50700mm。三、特殊岩土与不良地质现象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软土。1、人工填土人工填土由1T素填土及1-3填砂组成。其中1-1素填土广泛分布于场地地表范围内,多为粉质粘土质,厚0.93.2m;1-3填砂埋深0-4.7小,层厚0.73.8m。对工程有一定影响。2、软土由淤泥质粘土组成,灰褐色、深灰色、灰黑色,软塑状,局部流塑状,夹有薄层状粉细砂。小范围透镜状分布,仅在M2-Z3-SHJZ-05、07、12号钻孔揭示该层,埋深1.03.0m,层厚LO2.0m。对工程有一定影响。第三章检测方案一、检测目的通过对围护结构进行的各种检测,找出施工质量问题并得到对整体施工质量的大概估计,进一步对有质量问题的支护结构采取措施使其到达围护作用。二、检测数量及方法(一)检测数量1、不同类型桩检测数量规定不一样,展览中心站围护桩836根,便桥围护桩根底46根,抗拔桩13根,轨排井段锚索147根,临时中立柱4根。2、检测数量是根据不同标准要求确定,参考的标准见附件:标准摘要。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CJJ2-2008)、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根底检测标准(DBJI5-60-2008)、关于建筑工程地基根底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0574号文件)3-1检测数量表型号总数量检测数量桩身完整性检测桩身承载力检测锚索抗拔检测低应变法超声波钻芯法围护桩83610%(84根)000便桥下围护桩4670%(32根)30%(14根)10%(5根)0抗拔桩1370%(9根)30%(4根)复核验算0锚索1470005%(8根)中立柱(临时)4100%(4)000参考关于建筑工程地基根底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0574号文件),为抗拔桩当确因试验设备或现场条件等限制,难以进行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检测时,进行抗拔或水平承载力的复核验算;验算合格的,可以不进行静载试验。(二)检测方法I、低应变法1)受检桩的桩头处理规定:(1)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小于15MPa。(2)凿去桩顶浮浆、松散或破损局部,露出坚硬的混凝土外表,桩顶外表应平整、干净、无积水且与桩轴线根本垂直。对于预应力管桩,当端板与桩身混凝土之间结合不紧密时,应对桩头进行处理。(3)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根本等同。(4)阻碍正常测试操作的桩顶外露钢筋应割掉。(5)当受检桩的桩侧与根底的混凝土垫层浇注成一体时,应在确保垫层不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检测。2)应通过现场比照测试,选择适当的锤型、锤重、锤垫材料、传感器安装方式。3)测量传感器安装和锤击操作规定:(1)传感器应安装在桩顶面,传感器安装点及其附近不得有缺损或裂缝。传感器可用黄油、橡皮泥、石膏等材料作为耦合剂与桩顶面粘接,或采取冲击钻打眼安装方式,不应采用手扶方式。安装完毕后的传感器必须与桩顶面保持垂直,且紧贴桩顶外表,在信号采集过程中不得产生滑移或松动。(2)对于实心桩,传感器安装点与锤击点的距离不宜小于桩径或矩形桩边宽的四分之一;当锤击点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的距离宜为桩半径的三分之二(见图3-1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示意图)。锤击点O传感器安装点图3-1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示意图(3)锤击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点应避开钢筋笼的纵筋影响。(4)锤击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5)应根据桩身长度、缺陷所在位置的深浅,调整锤击脉冲宽度。当检测长桩的桩底反射信息或深部缺陷时,冲击入射波脉冲应较宽;当检测桩的浅部缺陷,冲击入射波脉冲应较窄。4)测试参数设定规定:(1)合理设置采样时间间隔、采样点数、增益、模拟滤波、触发方式等,其中增益应结合激振方式通过现场比照试验确定。(2)时域信号分析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频域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o(3)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4)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5)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率分辨率合理选择。(6)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应按计量校准结果设定。5)信号采集和筛选规定:(1)每根桩不应少于2个检测点;桩直径大于120Omm时,每根桩不应少于3个检测点;(2)对检测信号应作叠加平均处理,每个检测点参与叠加平均处理的有效信号数量不宜少于3个。(3)检测时应随时检查采集信号的质量,判断实测信号是否反映桩身完整性特征。(4)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5)对于同一根受检桩,不同检测点及屡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2、钻芯法试验1)每根受检的钻芯孔数和钻孔位置宜符合以下规定:(1)钻芯孔数不得少于1孔;(2)钻芯孔位置宜在距桩中心1015cm的位置开孔;(3)钻探深度要到达进入持力层3倍桩径的深度,不少于3米。2)钻机设备安装应稳固、底座水平。钻机立轴中心、天轮中心与空中心必须在同一铅垂线上。应确保钻机在钻芯过程中不发生倾斜、移位。3)钻芯孔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虬当出现钻芯孔偏离桩身或墙体时,应立即停机,并查找原因。4)当桩顶混凝土与钻机底座距离较大时,安装孔口管,孔口管应垂直且牢固。5)钻进过程中,钻孔内循环水流不得中断,根据回水含沙量及颜色调整钻进速度。6)提钻卸取芯样时,应拧卸钻头和扩孔器,严禁敲打卸芯。7)每回次进尺控制在L5m内;钻至桩底时,采取适宜的钻芯方法和工艺钻取沉渣并测定沉渣厚度。3、锚索检测1)确定支护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NInaX规定:临时性支护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其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UN的1.01.2倍或者其轴向受拉承载力特征值Rt的1.2L5倍。2)锚固体强度到达设计强度的90席前方可进行试验。试验时,支护锚杆应与支撑构件或混凝土面层脱离,处于独立受力状态。3)预应力支护锚杆的验收试验规定:(1)试验前应解除预应力。(2)初始荷载取最大试验荷载的0.1倍。对钢绞线预应力锚杆,初始荷载也可取最大试验荷载的0.3倍。(3)采用维持荷载法,逐级加教。加荷等级和持荷时间应符合按表的规定。表3-2预应力支护锚杆验收试验的加荷等级和持荷时间试验荷载试验荷载0.10Nmax0.30Nmax0.50Nmax0.70Nmax0.80Nmax0.90Nmax1.0Nmax持荷时间(min)10101010101010(4)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1、5、Iomin测读锚头位移,每级荷载到达持荷时间并测读位移后施加下一级荷载。(5)位移相对稳定标准:最大试验荷载持荷时,当第5、IOinin测读的位移增量之和不大于LOmm时,可卸载;否那么应再维持50min,并在第15、20、25、30、45和60min测读锚头位移。(6)到达相对稳定标准后,卸荷至初始荷载并测读位移。(7)在某级荷载作用下,由于预应力支护锚杆的位移量不收敛,试验荷载无法维持,可终止试验。(8)试验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加载至锁定荷载锁定。4、声波透射法试验1)现场检测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以下规定:(1)现场检测开始的时间应满足,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小于15MPa。(2)采用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13)计算几何因素声时修正值。14)在桩顶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5)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应能在全程范围内正常升降。2)现场平测和斜测应符合以下规定:(1)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通过深度标志分别置于两个声测管道中的测点处。平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相同深度(图3.2a);斜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固定高差(图3.2b),且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即声测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30°。(2)检测过程中,应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同步升降,声测线间距不应大于200mm,并应及时校核换能器的深度。(3)对于每条声测线,应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的时程曲线,读取声时、首波幅值,当需要采用信号主频值作为异常点辅助判据时,还应读取信号主频值。(4)混凝土灌注桩完整性检测时,任意两根声测管组合成一个检测剖面,分别对所有检测剖面完成普查检测。(5)地下连续墙墙身完整性检测时,将同一槽段的相邻两根声测管组成一个检测剖面进行检测。(6)在同一受检桩(槽段)各检测剖面的平测或斜测过程中,声测线间距、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图3.2平测、斜测示意图3)根据平测或斜测的结果,在桩身(墙身)质量可疑的声测线附近,应采用增加声测线或采用扇形扫测(图3.3)等方式进行复测和加密测试,进一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采用扇形扫测时,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40°。第4章附件一、标准摘要(一)标准编号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CJJ2-2008)检测要求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应规定:1桩身不得出现断桩、缩径。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桩基无无损检测报告。(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根底检测标准(DBJ15-60-2008)2.1 基桩及根底锚杆检测规定2.1.1 工程桩验收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和单桩承载力检测。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当根底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宜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2.1.2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应符合以下规定:1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小于15MPa。2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不得小于28d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3高应变法和静载试验的间歇时间:混凝土灌注桩的混凝土龄期不得小于28d。预制桩(钢桩)在施工成桩后,对于砂土,不宜少于7d;对于粉土,不宜少于10d;对于非饱和粘性土,不宜少于15d;对于饱和粘性土,不宜少于25d;对于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不应少于25d。2.1.3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抽样检测的受检桩宜按以下情况综合确定: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2设计认为重耍的桩;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4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宜根据前一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后一种检测方法的受检桩;5同类型桩宜均匀分布。2.1.4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2当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抽检桩数不应少于相应总桩数的30%,且单位工程抽检总桩数不得少于20根。1)地基根底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工程;2)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的桩基工程;3)施工工艺导致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的桩基工程;4)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施工的桩基工程。对于其它工程,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抽检桩数不应少于相应总桩数的20%,且单位工程抽检总桩数不得少于10根。3对于直径大于等于80Omm的端承型混凝土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局部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4当检测数据难以评价整根受检桩的桩身质量,不能确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时,不得计入上述三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应重新确定受检桩或重新选择检测方法,以确保抽检桩数满足本条的规定要求。2.2支护工程检测规定2.2.1 支护锚杆应进行验收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2.2.2 土钉墙质量验收应进行土钉抗拔力试验,抽检数量应为土钉总数的0.5%l%,且不得少于IO根。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可采用钻孔法,抽检数量宜每100m2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少于3点。2.2.3 2.3用于支护的混凝土灌注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检测方法可采用低应变法;当根据低应变法检测结果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乐且不得少于3根。2.2.4 应采用钻芯法对水泥土墙的墙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5根,并应截取芯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2.2.5 地下连续墙墙体完整性应采用声波透射法、钻芯法检测。当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性结构的一局部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槽段数的20%,且不得少于3个槽段;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临时性结构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槽段数的10%,且不得少于3个槽段。2.2.6 2.6应对逆作拱墙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为每100m2墙面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检测方法可采用结构钻芯法。(三)关于建筑工程地基根底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0574号文件根底类型检测工程检测方法检测数量大直径(桩径800mm)混凝土灌注桩桩身质量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或钻芯法1、对于桩径1500mm的柱下桩,每个承台下的桩应采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抽检,抽检数量不少于该承台下桩总数的30%且不少于1根:2、对于桩径V1500mm的柱下桩和非柱下桩,应采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抽检,抽检数量不少于相应桩总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3、对未抽检到的其余桩,宜采用低应变法或高应变法检测。承载力静载试验、高应变法或钻芯法1.采用静载试验或高应变法,按本表小直径混凝土灌注承载力检测数量桩执行。2、当桩径120Omm时确因试验设备或现场条件等限制,难以采用静载试验、高应变法抽测时,对端承型嵌岩桩(含嵌岩型摩擦端承桩、端承桩),可采用钻芯法对不同直径桩的成桩质量、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进行鉴别,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钻芯法抽检的数量可计入桩身质量抽检数量。承受竖向抗拔力或水平力的桩桩身质量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根据桩型,分别按本表预制桩、小直径混凝土灌注桩、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质量检测数量执行。承载力静载试验不宜少于有竖向抗拔或水平承载力设计要求的桩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确因试验设备或现场条件等限制,难以进行单桩竖向抗拔、水平承载力检测时,应按有关规定由设计单位进行抗拔或水平承载力的复核验算:验算合格的,可以不进行静载试验。

    注意事项

    本文(支护桩检测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