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docx

    • 资源ID:1089978       资源大小:161.70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docx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目录L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11.2、 勘察目的与任务及技术标准21.2.1 勘察目的与任务22.2执行的技术标准31.2.3前人研究成果41.3、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51.3.1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51.3.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71.3.3勘察工作布置71.3.4任务完成情况81.3.5勘察质量评述92、工程地质条件122.1地形地貌122.2地质构造12文象文 水气水1313132.4地层岩性132.4.1第四系全新统(QJ142.4.2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J)142.5水文地质条件152. 6水土腐蚀性判定152.7不良地质作用16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确定163. 1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确定173.2 岩石力学参数确定183.3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203.4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203.5地震效应评价233.5.1地震基本烈度233.5.2抗震设防类别233.5.3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233.6拟建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243. 7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评价254、场地稳定性、适应性评价264.1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264. 2边坡稳定性评价265. 1地基均匀性评价295.2地基稳定性评价295.3 地下水对拟建物基础施工的影响评价及抗浮设计305.4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305.5 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型式评价315.6桩基础评价及成桩可行性、施工条件及基础施工对环境影响评价.325.6.1成桩可行性分析325.6.2施工注意事项335.6.3桩基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35.7特殊土评价336、主要结论及建议346.1结论346.2建议35附表目录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附表1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23、重型动探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34、计算表表1-5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备注1NO.1图例1:2002N0.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5003N0.3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4N0.4钻孔柱状图1:200附件目录1、工程地质勘察合同2、岩土工程勘察纲要3、室内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检测报告1、前言1.1、 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工程勘察项目编号: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试验单位:劳务单位:工程地址:勘察阶段:直接详勘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工程勘察项目位于,建筑总面积为38856.0111)2,建设用地面积为32308.9(2,总投资约In)Oo万。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一二级,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对沉降的敏感程度为中等。受有限公司(甲方)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工程勘察项目进行直接详细勘察工作。根据现场走访调查,场地原始地形为岩溶地貌。场地现状地形整体北侧高,南侧低,场地较平坦,地面坡角在3°10°之间。场地高程780.12m-787.73In之间,环境最大相对高差为7.61m。场区交通条件较好,已达到“三通”,施工条件较好。该场区内土地已完成统一征收,场地红线范围内建筑已拆迁,拟建场地紧邻道路,交通方便。拟建物特征详见下表:表 Ll-I拟建建筑情况一栏表拟建物名称筑积n2)建面(m层数(F)高度(m)厂房跨度(m)设计地坪高程(m)环境高程(m)结构类型基础型式大载最荷1#办辅助用房2933.12733.284F16.518.0781.50781.00框架桩基2000kN2#生产用房3891.20972.804F16.518.0781.50781.00框架柱基2000kN柱3#生产用房7023.683511.842F12.116.0781.90781.37框架桩基100okN/柱4#生产用房17012.005489.123F17.232.0782.40782.39框架桩基1500kN柱5#生产用房17012.005489.123F17.232.0782.90782.39框架桩基1500kN柱6#生产用房7675.283837.642F12.136.0783.40782.89框架桩基IooOkN/柱预留设备用房148.00148.00IF4.0/783.40783.38框架桩下条基50OkW柱门卫120.00120.00IF3.6/782.45782.39框架桩下条基50OkW柱场地设计环境高程为:781.00-783.38mo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场地北侧、西侧及场地内将形成环境边坡和基坑边坡,详见下表:表L1-2边坡主要特征分类边坡编号基本情况边坡类型边坡工程安全等级长(In)最大高度(In)坡向(°)境坡环边EF2024.20101土质边坡二级GH46.84.50101土质边坡二级HI116.04.33201土质边坡二级坑坡基边AB104.00101土质边坡二级CD104.00281土质边坡二级AC204.0021土质边坡二级BD204.00201土质边坡二级1.2、 勘察目的与任务及技术标准121勘察目的与任务为获取建筑场地设计所需地质资料,建设单位特委托我公司对拟定红线范围内建筑场地和拟建建筑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供的资料供设计使用,根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及“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及现行有关规范确定本次勘察工作具体任务如下:(1)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拟建场地和各拟建物的地面整平高程,拟建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及可能的基础类型、尺寸和埋置深度等资料;(2)查明建构筑物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等地质环境;(3)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4)查明可能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6)对地震效应进行评价,提供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7)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8)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构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9)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边坡治理的建议;(10)对地基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的选择提出建议;(三)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值;(12)评价场地特殊岩土,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建议;(13)进行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1.2.2执行的技术标准1.2.2.1本次勘察的工作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3);(4)业主提供的带地形图的建筑平面布置图(1:500)。1.2.2.2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J50-047-2016);(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9)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1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1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J2012);(13)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GB/T50585-2019);(14)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15)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6)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o1.2.3前人研究成果1、四川省地质矿产局二O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绘制1:5万地质图对地质构造进行了调查、划分,提出了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这些基础地质成果资料为本次勘察对地层识别、划分,了解勘察区所处地质构造,了解调查评价区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地下水分布情况等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为本次勘察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1.3、 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1.3.1 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根据表L3-1可知,本工程不需要选址勘察。根据表L3-2可知,本工程不需要进行初步勘察。表L3-1选址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是不需要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无不需要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否不需要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否不需要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Onl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否不需要表L3-2初步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i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不是不需要初步勘察他设地其建场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要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58.8°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要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要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要初步勘察其他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a?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无不需要初步勘察设目建项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无不需要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IoOOorn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无不需要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O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无不需要初步勘察建设单位为了解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方便后续工作实施,拟定对本项目进行勘察工作,我公司前期踏勘现场后编制了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勘探点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进场进行直接详细勘察。表1.3-3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境坡其响域环边及影区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无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无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EF/GH/HI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无满足勘察范围坑坡其响域基边及影区1岩质环境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环境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AB/CD/AC/BD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勘察范围根据附表勘察范围判定表L3-3:勘察工作满足勘察范围。1.3.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该工程安全等级为一二级,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岩土勘察等级甲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详见下表:表L3-4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场地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场地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地形坡角一般310°,地形地貌简单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表4.1.6判定为:中等复杂场地岩层倾角(°)64岩体完整性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岩土特征有3种土体和1种岩性,性质变化较小,有特殊性岩土土层厚度(m)土层平均厚度9.25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边坡高度m土质边坡4.5岩质边坡无洞顶覆岩厚度与洞跨之比无采空区占用地面积比例无相邻建筑影响程度中等1.3.3勘察工作布置2023年4月11日,我公司接受勘察任务后,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踏勘,根据场地内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要求及现行规范编制了“岩土工程勘察纲要”,结合场地实际情况,主要采用工程地质调绘、工程测量、钻探、原位试验、室内试验等手段进行综合地质勘察。拟建项目工程勘察等级属甲级,根据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渝建发2013346号)按勘察阶段要求进行勘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渝建发2013345号)规定,在充分收集拟建场地相关资料、方案设计图、工程地质测绘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并结合建设单位委托事项、设计意图,按拟建建筑物特征及其与周边建(构)筑物的相互关系确定本次勘察范围,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沿建筑物角点及边线、边坡位置布置勘探点118个,钻孔编号为ZK1-ZK118,其中一般性钻孔58个,钻孔深度要求钻入预计基础底面以下中等风化基岩815%控制性钻孔60个,钻孔深度要求钻入预计基础底面以下中等风化基岩1520m,遇地质条件复杂时,根据实际情况钻孔深度适当加深或钻孔加密。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取样孔、原位测试孔、控制孔大于总孔数的l2o钻孔终孔在抽干孔内水24小时后对所有施工钻孔测静止水位,水位量测精度误差小于0.01%在掌握了基础地质资料的情况下,对拟建场地周边环境进行了1:500的工程地质测绘、地质调查,调查及测绘面积约0.00202。布置25条勘探线,总长约620m,要求定位误差小于0.1%孔口高程测量误差小于0.01mo设计取岩样39组,取土样9件,要求现场编号、封装,并及时送检。1.3.4任务完成情况本次勘察工作钻孔布置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于2023年4月11日上午组织钻机进场施工,采用6台北京TOO型钻机回转全孔取芯钻进施工,于2023年4月18日结束野外作业。本次勘察共实施勘探孔118个,实测剖面25条,4月19日转入室内资料整理,编写报告,勘察设计工作量、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详见下表1.3-5o野外工程地质钻探由重庆佳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勘察分公司承担,勘察资料真实可靠。表1.3-5设计工作量和实物工作量一览表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单位设计工作量完成实物工作量工程地质测绘地质测量Km20.0020.002工程测量控制点个22实测剖面m-3920/253920/25勘探钻孔放样/复测个118/118118/118施工钻孔个118118钻探总进尺m/孔3694.7/1183694.7/118室内试验土样件99岩样组3939抗压强度试验组3939水文试验简易水文观测、复测次118118原位测试波速测试m/孔60/260/2备注:已按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完成设计工作量。1.3.5勘察质评述本次勘察工作均严格按执行规范、规程操作。工作手段采用了工程地质测绘、地质调查、工程测量、钻探、动探、水文地质工作、取样及室内试验。表1.3-6野外施工、室内测试主要采用的手段及方法一览表勘察手段设备名称及型号施工工艺及测试方法取样方法及测试目的钻探北京TOO型钻机钻探采用清水回转全孔取芯钻进(土层开孔孔径IlOmm,基岩开孔孔径91mm,终孔孔径91mm)岩样采用岩芯管清水回转取样测量日本索佳SET2100全站仪、GPSRTK技术钻孔定位、剖面线及现状高程测量,提供各勘探点高程及剖面线地形试验IoOoKN压力机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确定岩石天然、饱和抗压强度其质量分述如下:(1)工程地质测绘、调查本次工程地质测绘,首先收集了前人地质资料,在掌握了基础地质资料的情况下,对拟建场地周边环境进行了1:500的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调查,测绘面积约O.002km2,包括:调查地形地貌、微地貌特征,调查各岩土层的分布,土层及岩石成分、结构、厚度、岩层风化程度,岩层产状及裂隙发育的规模和特征;地下水的类型及补排关系进行测绘调查;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小于3三°平面图成图比例尺1:500,横剖面图成图比例尺1:200,测绘精度满足规范要求。(2)工程测量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2个控制点(见下表1.3-7),采用日本“索佳SET2100”全站仪,对钻孔和剖面进行实地放测和定测。其中所用坐标系为巫溪县独立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系。勘探点收孔实测坐标一览表(详见勘探点一览表)。表L3-7测量控制点一览表点号坐标高程H(m)X(m)Y(m)Al3476927.406616490.471787.58A23476659.571616554.159781.98测量时,用全站仪,在AI点设测点,并以A2点为后视方向作支导线(光电)测量,根据勘察钻探孔位坐标计算出控制点至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采用已知点定向后,瞄准计算出来的方位角,通过施测控制点到放线点的距离来调整点位,定测钻孔118个,复测118个,实测剖面25条,定位误差小于0.1m,孔口高程测量误差小于0.01m。钻孔及剖面的测量精度均能达到规范要求。(3)钻探由重庆佳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钻探队进场施工,钻机操作人员均持证上岗。投入北京-100型钻机6台,钻探方法采用回转岩心钻探方法。土层开孔口径为130Innb基岩口径为91m,终孔口径均为91mm,对土层采用无水或小泵量清水钻进,基岩采用小水泵量清水钻进。钻探工作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土层回次进尺不超过1m,基岩回次进尺不大于2m,保证岩心采取率,填土层采取率大于65%,红粘土采取率大于90%,碎石采取率大于65%。破碎岩层采取率大于65%。岩芯试样利用钻探岩芯取样,钻孔终孔24小时后测静止水位,水位量测精度误差小于0.01m。钻孔施工完毕后采用细石混凝土封孔处理。施工工艺及质量基本达到规范要求。(4)水文地质工作对所有钻孔终孔后抽干孔内水再观测水位恢复,每隔5分钟观测一次水位(一般观测约1小时后),再隔24小时后再对所有孔观测一次。观测方法符合相关规程要求,采用测钟测试恢复水位,野外采集的试验指标可靠。本场地钻探施工完毕后提干钻孔循环水后24h观测孔内水位基本不恢复,表明勘察期间场地内地下水贫乏。(5)取样及室内试验岩样所采样品为岩芯取样,均在现场编号、封装,及时送检;采集均在现场技术员指导和外业见证员旁站监督下采取,样品采集数量、质量、长度及试验项目均满足测试项目要求,样品蜡封送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试验室测试,试验时严格按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要求,试验数据可靠。取岩样孔39个,取土样孔9个,钻孔波速孔4个,采样及原位测试钻孔数量占总孔数的1/3,满足规范要求。(6)波速测试本场地钻孔波速测试工作由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承担完成,共选取了2个钻孔(ZK44、ZK67)进行剪切波速及声波测试,并实测岩体纵波速及岩块纵波速,计算岩体完整性指数,所使用仪器性能良好,物探野外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仪器在正式工作之前进行了校核。(7)外业见证重庆陆寻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该项目的建设工程勘察外业见证工作,外业见证员张军,外业见证证书编号YKJZ-2310749-0002,并严格按规范对现场钻探、岩土取样、原位试验、钻孔深度等进行了监督和管理,现场施工达到了规范的要求。(8)图件编制本次勘察图件整理所使用的软件为Word-2007、浩辰CAD2021和工程地质勘察理正勘察软件9.5版,满足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图例图示规定。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已完成了“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委托书”中提出的任务要求,勘察质量满足规范要求,质量有保证,现经室内资料综合分析整理后编制本报告供设计使用。2、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施工场地位于巫溪县文峰镇,原始地形为场地原始地形为岩溶地貌。场地现状地形整体较北侧高,南侧低,场地较平坦,地面坡角在3。10。之间。场地高程780.12m787.73m之间,环境最大相对高差为7.6InU场区交通条件较好,已达到“三通”,施工条件较好。该场区内土地已完成统一征收,场地红线范围内建筑已拆迁。拟建场地紧邻道路,交通方便。2.2 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尖山向斜西南翼,勘察区附近岩层产状183°Z64o,层面较平整,略呈波状,贯通性较好,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构造裂隙主要有两组:I:产状1209/609,一般延伸LOnI5.Om,张开度一般l3mm,裂面较平直,局部泥质充填,裂隙间距0.5L5m,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II:产状310&Z722,一般延伸1.0m6.0m,张开度一般l3mm,裂面较平整,闭合,局部泥质充填,裂隙间距lm4m,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区域岩层、裂隙产状是根据地形出露进行测量,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场地的岩层及裂隙产状可能出现变化,或出现新的裂隙,若发现隐覆不利外倾结构面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地勘单位赴现场会同相关单位共同处理。2.3气象、水文2.3.1 气象勘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旱、夏热、秋雨绵绵、冬暖而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的特点。据重庆气象局19582018年资料,归纳引用如下: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1109.89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冬季雨量最少(12月至翌年2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2%,月平均降雨量,1月份最少,为13.8mm,7月份最多,为186.5mm。日最大降雨量21Imm(2007年7月15日),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为94.5mm。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69,极端最低气温为-4.5(1961年1月17日),极端最高气温42.51(2006年8月29日)。多年月平均值,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7.(C;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9.6P。湿度: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内分配以12月最大,为87%;以8月份最小,为74%o一霜冻期日期一般为10-20天,雾日数多达20-35天,日照数达1384.21542.8小时。2.3.2 水文拟建场地未见井、泉出露。场地附近无河流和水库,场地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根据环境地形分析在雨季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地,但因场地整体地势北侧高,南侧低,地表水易径流排南侧低洼地带。2.4地层岩性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区范围内主要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红粘土、碎石土,场地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M)石灰岩。各岩土层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详述如下:1.1 .1第四系全新统(Q4)(1)素填土(Qj):杂色,主要由红粘土、碎石、硅组成。碎石含量约15-30%,粒径2-8Omn1,硬质物呈碎石状,为中等风化石灰岩,结构松散-稍密,稍湿,为人工抛填、填土年龄约9年,为随意性堆填,未经分层碾压。岩芯采取率大于65%,钻探揭露厚度为0.20m(ZK115)3.2Onl(ZK29),平均厚度为0.66m。场地内该层分布较广,结构均匀差。(2)红粘土(Q):残积成因,黄褐色,主要成份为红粘土,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可塑状,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钻探揭露厚度为2.9Onl(ZK40)15.8Onl(ZK39),平均厚度为8.59m,岩芯采取率90-93%。场地范围内分布较广,结构较均匀。(3)碎石土(QF):黄褐色,主要成分为灰岩碎块石,充填物为红粘土。碎块石呈棱角状、块状,含量55-70%,粒径20-28Omm,排列无规则,固结程度好,结构稍密-中密,饱和,碎块石为中等风化,属残积成因。钻探揭露厚度为1.90m(ZK50)-4.40m(ZK67),平均厚度为2.77m,岩芯采取率大于65%o场地内该层分布范围小,结构均匀差。2.4 .2三势系下统大冶组(Tld)石灰岩(TId-Ml):浅灰色,微晶结构,岩体裂隙较发育,裂隙多充填粘性土,岩体主要为灰岩局部夹薄层白云质灰岩,主要成份为碳酸盐、白云石、方解石,岩体完整性差较破碎。岩面局部见蜂窝状小溶孔,岩溶微发育,岩芯较破碎,呈短柱状、碎块状节长324cm。场地范围内结构均匀,分布稳定,层底未揭穿下限。2.4 .3风化带特征及基岩面起伏情况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规范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将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总体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呈碎块状。结构和构造大部已破坏,风化裂隙发育,岩石被裂隙分割成碎石块,岩质软。大部分钻孔有揭露。根据钻孔揭示,强风化带厚度一般0.3m(ZK75)-5.2m(ZK3)o中等风化带:因岩体裂隙较发育,岩溶微发育,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少量呈块状,锤击声较清脆,岩石较破碎完整性差。基岩面与上覆土层呈不整合接触,勘察区基岩界面整体起伏变化较小,界面坡度角在6。42。之间,为侵蚀剥蚀的基岩界面。2.5 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组合状况,将地下水类型主要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裂隙水两种类型。(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红粘土和碎石层中。由于土层中的碎块石含量不同,空间体分布差异大,地下水排泄条件好,随季节变化大。该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的渗漏补给,以蒸发、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2)岩溶裂隙水:主要存在于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地层中,该类地下水的含水岩层为海相沉积石灰岩。其赋存条件受构造和岩溶、裂隙影响,岩体中的裂隙较发育,裂隙局部充填粘性土,是地下水储存、运移的主要通道。主要接受上层土体孔隙水补给,补给条件较好,动态变化大,富水量低等,地下水径流作用较强,但因场地整体地势较北侧高南侧低,岩溶裂隙水主要向南侧迳流。建筑场地内素填土属透(含)水层,建筑场地整体上北高南低。接受大气降水后大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少部分下渗赋存于第四系土层,地下水存储条件差,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经抽完各孔内水后间隔24小时以后再进行钻孔静止水位测量。经测量各孔水位高程在771.46-783.3Onb无统一水面,说明本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根据环境地形分析在雨季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地,但因场地整体地势较北侧高南侧低,地表水易迳流向南侧低洼地带。雨季施工时应做好防排、止水措施。2.6 水土腐蚀性判定场地水主要来源于场地周边居民生活用水散排、大气降水,场地周边无污染源,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区域资料分析地下水属HC03Ca2+Mg2÷型,PH=6.9-7.2,侵蚀性C02=000<30mgL,场地环境类别属H类。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十二章第一节的有关规定判定,结合地区经验,判定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拟建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红粘土和碎石土,周边无污染水源流入场地,根据土腐蚀性检测报告,判定场地土层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2.7 不良地质作用经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钻探表明,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危岩、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断层、软弱夹层,周围建筑物稳定。场地附近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红粘土充填。场地内未发现不利地下埋藏物。中风化石灰岩为可溶性岩,岩芯表面见溶蚀现象,发育有溶洞、晶洞及溶蚀裂隙,在全部钻孔中有7个孔见溶洞(见下表),钻孔见洞隙率5.93%,溶洞被红粘土充填。线岩溶率为0.57%,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8.4.2节判定拟建筑场地岩溶等级为微发育。在场区土层内未发现土洞,属于中厚层状构造,整体性较好,也不存在滑坡、崩塌、采空等地质灾害,岩溶一般发育在浅部,经施工处理后,场区是稳定的。表3.7-1钻孔揭露岩溶发育情况统计表孔号I溶洞高I溶洞顶板I溶洞底板I充填情况度(m)埋深(In)高程(m)埋深(m)高程(m)ZK56.018.0763.3624.0757.36由红粘土充填ZK330.815.2767.0316.0766.23由红粘土充填ZK355.511.0771.1116.5765.61由红粘土充填ZK404.114.5767.7518.6763.65由红粘土充填ZK641.210.5774.1311.7772.93由红粘土充填ZK702.312.5775.0214.8772.72由红粘土充填ZK741.313.0769.0114.3767.71由红粘土充填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确定3.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确定表 3.1-1红粘土物理性质测试成果表样品编号物理性质指标天然直剪饱和直剪£E育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土粒比4饱和密度干密度孔隙比他和度IOmm液限塑Ptl果性指数液性指数粘聚力内摩擦角粘聚力内摩擦角乐嫡系数压缩模欣IOfffli液限计算WPGJgcm,PdeoSrMWpIpkCC1002OOl-200%gcrPgcmjgcrP一%一kP1度kP»度MP,1MP,ZK5-T154.41.652.801.681.071.620MO64.131.529.60.6740.98.729.36.70.743.56ZK8-T253.81.662.801.661.081.59594.563.333.030.30.6938.28.026.96.10.723.62ZK16-T340.81.782.781.801.261.19894.560.132.527.60.3034.49.923.27.30.593.74ZK33-T453.61.662.811.681.081.59991.167.135.132.00.5841.08.427.76.10.713.67ZK37-T539.61.782.781.811.281.18093.359.632.327.30.2733.010.822.68.40.723.05ZK53-T641.01.772.771.801.261.20094.558.531.127.40.3637.09.825.57.50.693.20ZK71-T742.21.742.771.781.221.26192.559.632.327.30.3635.69.123.86.80.663.43ZK81-T845.11.722.781.761.191.34593.262.233.528.70.4038.28.627.36.30.743.18ZK91-T943.31.702.771.741.191.33589.857.031.525.50.4631.2

    注意事项

    本文(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