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公路改建工程补充设计(K2006+105-K2006+160段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 资源ID:1089179       资源大小:115.6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路改建工程补充设计(K2006+105-K2006+160段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奉节县G242坛子口至泉坪段公路改建工程补充设计(K2006+105-K2006+160段滑坡治理工程)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汾河镇落阳村,该段现状路基为三级公路,路基宽度7.5m,路面为沥青混凝土。本项目作为奉节县G242坛子口至泉坪段公路改建工程的补充设计,纳入奉节县G242坛子口至泉坪段公路改建工程。改建后道路等级为二级,路基宽度8.5m,路面宽度7.5m,设计速度40kmh,沥青混凝土路面。因2023年10月2日至3日持续的强降雨,该段道路滑坡出现滑坡变形破坏,导致该段道路路基垮塌,致使道路无法正常通行,拟对该段滑坡进行治理设计。照片Ll道路垮塌照片1.2道路后缘土坡裂缝二、设计采用的规范及相关资料1.1 设计规范(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GB50010-201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o2. 2其他资料三、项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2.1 位置与交通项目位于奉节县汾河镇落阳村,项目区主要为国道G242公路,位于国道G242线K2006+100段公路,交通较为方便。2.2 气象水文项目区屈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早,夏热,秋雨绵,冬暖而多雾。年平均气温16.8C18.5C,极端最低气温-4.(TC(2002年1月12日),极端最高气温42.3C(2006年7月25日)。无霜期长,多年平均为105303天。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98.4mm;春季(35月)雨量为330.6mm,夏季(6-8)为501.7mm,秋季(911月)为324.3mm,冬季(122月)为55.6mm。其中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70%,9月份出现高峰值,占全年降水约15.6%o一日最大雨量曾达210.3Inm(2007年7月22日)。三日最大雨量357.4rn(2007年7月2225日)。项目区无地表水水体。3. 3地形地貌项目区为滑坡地形,屈剥蚀低山地貌,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地形坡角一般35°40°,局部坡度最大可达65°。场地最高点位于北侧,高程为840.00m,最低点位于南侧,高程为770m,相对高差约70m。综上所述,场地地形地貌简单。4. 4地层岩性滑坡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崩坡积层(Q;"IT)碎石土,残坡积层(Qj-H)粉质粘土,下伏三登系中统巴东组(Zb)泥灰岩及砂岩。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人工填土(Qj)素填土:杂色,呈松散稍密态,主要为粘土及泥灰岩碎块石组成,土石比2:87:3,粒径多为0.50Cm30.0cm,填土软硬相混,为修建附近道路工程及居民房屋时随意抛填而成,回填时间大于10年。残坡积层(Q严)(1)处治范围处1:500地形图:(2)与业主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势低洼的沏谷带亦接受地表冲沟水的补给,因区内第四系松散岩类以坡残积粉质粘土为主,渗透性极弱,因此入渗补给条件差,该类地下水一般经短途迳流后,在地势低洼处濠出,就近排向滑坡低洼地段。主要分布于整个场地上部粉质粘土、填土中。泥灰岩为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含水岩组岩溶发育,地表有垂直岩溶发育形态,地下水分布呈网状,一般富水。泥灰岩属弱富水含水岩组。基岩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势低洼的沟谷带亦接受地表冲沟水的补给,因区内多为斜坡地形,大气降水易形成坡流顺坡排泄,入渗补给条件差,排泄条件好,该类地下水一般经短途迳流后,在地势低洼处渗出,就近排向冲沟。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求K判定,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对碎及钢筋具微腐蚀性。拟建场区及周边无工、印染等污染源,无固体废弃物、有害放射物质等,结合相邻工程建筑经验,环境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四、项目基本特征1.1 道路垮塌破坏分析2023年9月30日至10月3日,因奉节县连续强降雨,奉节县G242线K2006+100处道路出现垮塌,道路后缘斜坡出现拉裂滑移变形,由于坡顶为土质边坡,且土层较厚(约09m9.0m),在持续强降下雨,土体含水量及密度增大,岩土界面(潜在滑面)可能存在“润滑效应”,且士体力学参数达到饱和状态,随之引起土体沿岩土界面产生蠕动滑移,导致滑坡中部及后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拉裂变形,使道路出现破坏变形,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差,有继续下滑趋势,形成严碗的安全隐患。滑坡变形迹象如下图:照片4.1道路垮塌照片4.2道路垮塌粉质粘土:黄褐、红褐色,主要呈可塑硬塑状,滑坡地段夹较多的碎石及角砾。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主要分布于滑坡及农田地段,滑坡地段分布厚度不大,地形相对平缓及冲沟地段厚度较大。崩坡积层(Q卅诩)碎石土:灰褐色,主要由泥质灰岩和粉质粘土组成,次圆状、亚圆状,其中大于200Inm占35%,60mm200mm占5060mm20mm占5舟,余下为砂粒,结构不均,局部砂粒富集,松散,饱和,透水性较好。(2)三叠系中统巴东组(Qb)泥灰岩:灰色-灰黄色,泥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碳酸盐矿物和粘土矿物组成。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质软,碎块手折易碎。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短柱长柱状,一般节长5cm20cm,最大节长约25cm,质较硬。砂岩:黄褐色,黄绿色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粗-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皮胶结,敲击声较沙哑。强风化砂岩较破碎,呈碎块状、块状,质较软,轻击即碎,中风化层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般节长5cm15cm。3. 5地质构造及地震项目区地质构造隶属奉节红岩向斜南翼,岩层产状35。/21°,岩层呈单斜构造,未发现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简单。层面无充填或局部少量泥质充填,层面定为结合很差的软弱结构面;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裂隙Ll倾向80°,倾角86。,裂隙面平直光滑,宽度Inm3mm,局部泥质充填,裂隙间距2m3m,延伸一般L20m5.O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而:L2:倾向31°,倾角72°,裂隙面粗糙,宽Imm3mm,无充填,裂隙间距Im3m不等,延伸2.Ora-4.0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而。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图A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图B,路线所经区域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熊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O2-2013执行。3.6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广布,厚度分布不均,滑坡土层较厚。出露地层多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b),根据区内地层岩性组合及地下水赋存条件,路线走廊带内地下水含水介质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孔隙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三大类。厚,虽然坡体采用挡墙支护,但未经设计验算等,基础可能未置于稳定持力层,暴雨使土体孔隙水压力增大,是斜(边)坡发生整体失稔的重要外因。长此以往的人为改造作用和自然因素,目前坡体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形区,随着变形区范围的加大,结果可能最终导致滑坡整体失稳滑塌。变形的主要影响及诱发因素如下:(1)岩土体类型、性质岩土体的性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内在因素,滑坡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碎石土,下伏基岩为泥灰岩、砂岩,形成岩土质混合滑坡,大气降水入渗,从而使原滑坡上的土体抗剪强度值降低。(2)地形条件该段滑坡为前缘、后缘地形相对较陡,中部为修建道路形成的平台,在雨水冲刷作用下产生导致滑坡上方土体产生滑动。(3)降水的作用一方面降雨后地表水沿裂缝渗入到岩体中,使其饱水软化;另方面受大气降水补给成为地下水,沿滑坡下渗和排泄,造成土体强度降低。4.4滑坡稳定性评价4. 4.1滑坡稳定性定性评价根据现场调查及宏观判定:目前滑坡在天然状态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饱和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经工程地质测绘及调查,滑坡的剪出口位于路基垮塌外侧,在连降雨或降大(暴雨条件下,地表水通过土体孔隙周而复始的大量渗入,土体重度增大,滑面或滑带土不断软化和泥化,降低了抗现强度指标,其抗滑力迅速减小,滑坡易沿岩土界面呈折线型产生整体滑移。4. 4.2滑坡稳定性定量评价4.1 2.1计算方法依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7.2.2节规定,采用传递系数法显式解计算,计算公式如下:1)计算方法:照片4.3道路后缘土坡裂缝照片4.4道路后缘土坡房屋拉裂4.2滑坡边界、规模及形态特征1. 2.1滑坡边界滑坡后缘以基岩露为界,左、右侧以基岩出露及坡向变化为界线,滑坡前缘剪出口以坡体基岩出露为界。4. 2.2滑坡规模及形态特征滑坡平面形态呈箕形,滑坡宽约60m,纵向长约108m,滑体厚度约为5m8m,平均厚度约5.0m,面积约为648(W,体积约为32000m前缘高程77Om左右,后缘高程84Om左右。滑体地形阶梯状地形,地形坡角35°40°,为一小型土质滑坡;主滑方向为178°。4. 2.3滑体特征滑体物质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碎石土组成,其中素填土为杂色,成分以粉质粘土、砂岩、泥灰岩碎块石组成,呈稍密态,土石比6:4,粒径一般2cm20cm,最大粒径50cm;粉质粘土为褐、黄褐色,以粘土为主,局部含少量砂岩、泥岩碎石颗粒,碎石粒径5mm15r三,呈可塑硬塑状态,干强度高,韧性好,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局部可手搓成条,碎石二匕灰褐色,主要由泥质灰岩和粉质粘土组成,次圆状。亚圆状,其中大于20OmnI占35斩60mm200mm占50'60mm20mn占5%,余下为砂粒,结构不均,局部砂粒富集,松散,饱和,透水性较好。4.3影响因素及破坏模式分析影响滑坡稔定性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对滑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当然,滑坡的稳定性与其坡体结构、地层岩性、地质条件、地形条件等自身的因素也存在很大的关系。其中,自然因素主要为强降雨。人为因素主要该处滑坡多为人工回填土,土层较4. 4.2.3计算模型本次勘查结合钻探揭露及野外调查,计算剖面采用1一1剖面进行计算,该1剖面已发生滑塌,剖面方向与主滑方向基本一致。各基础参数及图形由软件采取,避免人为误差:然后将基础参数导出参与可控计算,详见下图:计算剖面示意图。1-1,剖面计算条分示意图5. 4.2.4计算参数的选取潜在滑面主要为沿岩土界面滑动,根据现场调查得知滑坡前缘剪出口位置,后缘位置主要以变形裂健确定。滑体主要为粉质粘土,根据实验结果并加以折减并结合反算结果,滑面参数为:天然重度取19.5KNm',饱和重度19.8KNm',天然状态下取c=20kPa、=10.8o,饱和状态下取c=15.7kPa、=9.1"。计算结果汇总见表47。表4-1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计算剖面工况稳定系数稳定性支档位置剩余下滑力(kNm)1-r(沿岩土界面滑动)工况1天然(滑体自重+荷载)1.12基本稳定762.23工况2:暴雨(滑体自重+荷载)0.90不稳定1188.49稔定性定量计算结果,滑坡在天然状态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饱和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五、设计方案图7. 2 2剩余下滑力计算图示(7. 2. 2-1)(7.2.2-2)Tl=FtWtSinai+iTi,l-叫COSaltane-CiLi57,=cos(i-0i)-sin(i.-ai)tani式中:/、Ti.l第i和第i-1滑块剩余下滑力(kN/m);F.稳定安全系数;Wi第i滑块的自重力(kN/m);四、6第i和第i-1滑块对应滑面的倾角(°);i-传递系数;i第i滑块滑面内摩擦角(。);G第i滑块滑面岩土黏聚力(kN/m);1.第i滑块滑面长度6. 4.2.2计算工况及计算方案根据区域地震资料可知,勘查区抗慈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加速度0.05g,可不考虑地震因素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该滑坡为一典型的降雨型滑坡。故本次稳定性验算考虑以下两种计算工况。工况1:天然工况(滑体自重+荷载)工况2:暴雨工况(滑体自重+荷载)本项目原则上采用二级公路标准,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表7.2.2,滑坡稳定安全系数天然取L20,饱和取1.15。由于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土体饱水的程度受多种因素制约,如降雨强度,土的渗透系数等,考虑到滑坡体主要为粘土夹块、碎石,空隙度较大,为了偏于安全考虑,认为非正常工况滑坡体土体饱水,不考虑静水压力。(7. 2.2-2)i=cos(i.-i)-sin(ai.l-ai)ta11i式中:、T第i和第i-1滑块剩余下滑力(kN/m);F.稳定安全系数;W1第i滑块的自重力(kN/m);、a”一第i和第i-l滑块对应滑面的倾角(°);i-传递系数;i第i滑块滑面内摩擦角(。);J第i滑块滑面岩土黏聚力(kN/m);1.i第1滑块滑面长度表5.2滑坡推力计算表计算剖面计算工况采用安全系数计算后安全系数下滑力(kN)下滑力水平分力(kN)1-1,暴雨工况1.150.901188.491095.185. 由以上表格可知,该段边坡最不利剖面支挡位置下滑力水平分力为1095.18kN06. 1.3支护桩计算本段边坡采用2OmX2.5m矩形桩进行计算分析,采用滑坡推力控制,滑坡推力分布类型为矩形,不考虑桩前抗力,悬臂段高度12.56m,计算结果如下:表5.3结构位移和结构内力的分布简化表深度结构前kh,p结构后kh,Z位移土压力剪力弯矩11>MNm/MNm1,nunkPakN/mkNmm000-87.5987.200100-81.3787.2-87.243.6200-75.1587.2-174.39174.39300-68.9487.2-261.59392.38400-62.7587.2348.78697.57500-56.6187.2-435.981089.95600-50.5487.2-523.181569.53700-44.5887.2610.372136.3800-38.7587.2-697.572790.278.400-36.4687.2-732.453076.278.410036.3887.2-733.663086.53900-33.187.2-784.763531.431000-27.6787.2-871.964359.791100-22.5287.2-959.155275.351200-17.7287.2-1046.356278.112.5600-15.2187.2-1094.836873.3412.5690015.18-1366.091089.716882.0813900-13.31-1198.06-5317232.7414900-9.36-842.7485.867225.76.1 支护桩计算及设计根据勘察以上计算得知该段滑坡在1-1,剖面位置下滑力最大,最不利,也是现场垮塌位置,所以本次设计采用-r剖面作为控制进行设计计算及抗滑桩的设计。5 .1.1计算参数选取本项目采取最不利IT'剖面进行支护桩计算作为设计,本次设计采用参数如下:表5.1岩土参数采用值岩性天然重度(kN三3)饱和五度(kN三s)抗压强度(MPa)抗剪强度岩石水平抗力系数MNms土体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MNm')底擦数基摩系天然饱和天然饱和(0)C(KPa)(0)C(KPa)粉质粘土19.519.8/20.0012.79.1015.7/碎石土20.721.0/36*6*28*1*/50*/中风化砂岩23.724.016.6211.20/120*/0.50中风化泥灰岩23.924.117.3111.78/150*/0.506 .L2滑坡推力计算依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7.2.2节规定,采用传递系数法(显式解)计算,计算公式如下:1)计算方法:图7.2.2剩余下滑力计算图示(7.2.2-1)Ti=尸*0sinti+-IFlcos1tan,-ciLiSl-5. 5截排水设计在道路内侧土坡坡顶设置一处截水沟,保证边坡稔定性,截水沟按现场实际地形确定走向,最后引入路基内侧边沟,截水沟尺寸及要求详见相关设计图。在道路恢复时,将道路内侧边沟一并恢复,以利于排水,边沟尺寸为50CmX50cm,壁厚30cm,采用C25素砂浇筑。5. 6路基路面设计在本项目路基路面恢夏前,应将现已垮塌的路基重新进行回填,填料采用土石回填,应选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砾石,不得采用粘土、泥等不透水的材料,填料的饱和重度不得大于21kNm待压实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层及面层的施工,本项目路面结构形式以奉节昙G242坛子口至泉坪段公路改工程施工图路面结构形式为准,路面恢复采用4cmAC-13CSR橡股沥青险上面层+乳化沥青粘层+6Cm中粒式AC-20C沥青砂下面层+0.6c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乳化沥青透层+20Cm水泥稔定碎石基层(R7d23.5MPa)+20cm水泥稔定碎石底基层(R7d22.5MPa)o路面设计标高、超高均与改建工程路面一致,路面恢且共60.Onu5.7 路肩恢复路肩尺寸为50CmX50cm,采用C25素磅浇筑,路肩恢复长度为60m。5.8 护栏恢复本项目护栏采用Gr-B-2C,护栏恢复长度60m。5.9 支护桩施工要点5.9.1 支护桩施工工序支护桩采用人工挖孔桩,具有施工简便,无需特殊机械设备的特点,主要施工内容为班孔开挖及护壁、钢筋笼制作安装、灌注桩体混凝土等。支护桩孔采用人工开挖,并及时用C30混凝土制作护壁支护,按设计要求在桩孔内捆扎焊接钢筋笼,采用自拌碎,从上至下,分层浇注,在浇注的过程中加强振捣。桩基础开挖弃石土运至填筑区段进行回填压密。具体施工顺序为:场区三通一平及人员、材料、设备等组织准备一清理现场杂物一开挖台阶f施工锁口一挖孔开挖f捆绑钢筋一浇筑碎一监测系统一工程验收一防治工程维护、监测管理。5.9.2 施工方法1、桩孔开挖159005.87528.561168.196372.516900-2.79-250.871555.164987.6917900-0.02-1.781679.483349.631801502.53380.011490.41732.271901504.97746.05926.53493.322001507.381106.7600根据以上计算,1T'剖面尺寸采用2.011)乂2.5111,间距5.0111,桩身位移最大值为87.59mm,位移最大值处位于桩顶位置,根据TB10025-2019中14.2.9第3条规定,桩顶位移不宜超过悬臂段的1/100,且不大于100mm,该段抗滑桩位移满足要求,桩身配筋详见支护桩钢筋构造图。5.1.4支护桩设计本段设计支护桩范围为K2006+105K2006+160,设计长度55m,支护桩截面尺寸为2.OmX2.5m的矩形桩,间距5.0m,该段共设12根支护桩,支护桩长15m20m,桩长包含桩身长度及冠梁高度。在支护桩顶设置一处冠梁,冠梁宽为2.5m,高为1.5m,长57m,冠梁和支护桩均采用C30钢筋碎浇筑。桩身嵌固起算点为桩前移定岩体厚度不小于5m位置处,且嵌固起算点位置不得低于中风化层位置,桩身嵌入中风化层(嵌固起算点)不小于1/4桩长,桩长不得小于设计桩长。桩身开挖时应先挖台阶保证施工时的安全,高度不大于1.5m,宽度不小于1.5m,且台阶设置眼内倾坡度。冠梁顶面线需与改后路面标高保持一致,支护桩施工前需按照奉节昙G242坛子至泉坪段公路改工程施工图认改Nt路线位及相关高程。5.2挡土板设计为保证桩间土体稳定性,在桩中间设置C30钢筋碎挡上板并保证挡土板嵌入地面线以下不小于50cm,挡土板上设置100的泄水孔,泄水孔在每块板上均设置处,保证路基内排水畅通,每隔15m20m设置一处沉降缝,沉降缝挡土板与冠梁拉通。5.3护脚墙设计该段道路内侧土坡土层较厚,保证道路内侧安全,在内侧土坡坡脚处设置一处护脚墙,护脚增高均为4m,护脚墙设置长度60m,墙身采用C25素碎浇筑,护脚墙每隔15m20m设置一处沉降缝。5.4裂缝封闭施工主体工程前,先将既有边坡上的裂缝采用粘土进行夯填封闭,防止地表水侵入坡体造成二次垮塌。察模板是否变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由于模板间隙较小,在混凝土进料时比较困难,施工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加工进料模具,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减少混凝土的浪费。护壁竖向钢筋顶部弯成圆弧钩,下部弯成90°直钩,在灌注下一节护壁时将90°直钩扳直,并与下节竖筋相连,以加强护壁钢筋的纵向联接及整体稳定性。(3)终孔验收桩孔施工完毕后施工班组先进行自检桩孔尺寸,垂直度、入岩深度,基岩岩性等指标检查合格后,通知项目部质检工程师进行验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及业主代表对桩孔质量进行全面验收合格后,立即用1:3水泥砂浆封底IOCm,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表5.4支护桩桩孔实测项目表项次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测方法和频率1桩位(mm)±100仪器实测,全部2桩的横断面尺寸(Inm)不小于设计地面用尺量,中、下部查记录,全部3桩身倾斜度()<0.5用吊线量,查记录,全部4桩底高程(Mn)±50实测,查记录,全部5桩顶高程(ran)±50仪器测量,全部5.9.3钢筋笼制作及安装1、桩孔挖至设计高程,经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对桩底清理作砂浆垫层封底,处理后进行钢筋制安,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钢筋制安采用孔内吊装制作,即箍筋孔外预制,并随纵筋按设计要求吊入孔内进行焊接。2、采用有效的定位措施,保证钢筋位置准确。确保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并使钢筋整体架立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3、班身内竖向主筋按设计要求采用直螺纹连接时,应避免在土石分界面或滑动而处,设置接头且在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得超过主筋总数的l3o4、钢筋骨架制作安装完工后,必须由现场监理、业主、设计代表签字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5、钢筋加工安装严格控制允许误差。6、钢筋笼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直螺纹连接并应遵守混凝上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支护桩施工分11序采用人工隔孔开挖,每次开挖深度控制在1.0In之内,遇地下水发育或土层松散易坍塌时应减小开挖深度,及时施工护壁。每桩配备一套卷扬提升系统,每班每桩配制4人分二班连续作业,以加快开挖速度。工程定位后,应消除井口及其周围的地表松散堆积物,确保井口稔定。井口设置锁口,以防地面人员、石头、杂物及地表水落(流)入桩孔。锁口段护壁完成后,应立即将桃心十字轴线及标高投测到锁口护壁险上,作为桩孔施工的桩心、垂直度、深度控制的依据。第一节桩孔开挖符合设计要求后安装第一节桩孔护壁模板,经检查尺寸位置准确,支撑牢固,质量符合要求后,方能浇注。每个桩井由一个固定的作业班负责施工。每个正在施工的井,井上应有人值班,并对井下操作工人负安全责任,上下之间应有有良好的信号联系,孔口设1.5m高的钢筋护栏和3m高的钢丝护网。当开挖超过3m后,要不断的向井下强力送风以保证井下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桩孔开挖深度和断面不允许欠挖,不得有尖角。桩孔长边与短边应垂直,开挖断面不小于桩身设计断面尺寸(长、宽)加上护壁厚度,护壁后的桩孔净断面不小于桩身设计断面尺寸。桩孔开挖过程中应及时排除孔内聚集的地下水,保证孔下干作业。在地下水集中渗漏处,孔壁支护前须采用液压引水管将水引出。开挖弃渣应立即运走,不可堆放在孔口。每桩在开挖过程中做好地质编录,开挖到滑带部位,应通知监理及勘查、设计单位人员及时进行编录。2、护壁桩孔开挖过程中应及时进行钢筋混凝土护壁,一般每开挖1.Om护壁一节,混凝土强度C30o为保证桩井开挖的施工安全和护壁质量,桩井采取边挖边护的方法施工,绝不允许23节后,才进行一次性护壁,如遇到孔壁坍塌严重,可采用短锚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护壁的横向钢筋与锚杆捆扎后再装模板浇注护壁。护壁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各块模板在边缘处用U型卡连接,每节拆模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拆模。支模时还需在内侧用小园木或槽钢加以支撑以防在浇注护壁险时跑模或胀模。浇注护壁较前应仔细校核模板位置和断面尺寸,以保证桩径及垂亢度,浇注时应随时观每根桩要求次性连续浇注完毕。D每连续灌注O.5m由井下操作工人用插入式振动棒将磴分层振捣密实,插入形式为垂直式,间距50cm,快插慢拔,不留施工缝。E整桩浇注完毕后,在桩顶铺草袋洒水养护。5、混凝土施工严格控制质量。表5.6支护桩混凝土质量检查表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和频率1轴线位移(mm)15尺量2标高(U)±10水准仪或尺量3截面尺寸(Inm)+15»-10尺量4表面平整度(mm)82m,靠尺5混凝土强度(MPa)>20.1取试块试压施工前应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和渝建安发201927号文的要求,编制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组织专家论证,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5.9 .5桩身完整性检测对所有支护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5.10 路基、路面恢复本段现状道路路基宽度8.5m,路面宽度7.5m,恢复长度为60.0m。(D沥青面层路基面层分别采用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ACT3C)+喷洒改性沥青粘层+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Ae-16C)+喷洒改性沥青粘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掉头使透层、封层造成损伤。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掩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O.5h-l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C: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B主筋净距应不小于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3倍,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80mm;C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D支护桩钢筋笼允许误差见下表所示。表5.5支护桩钢筋允许误差表项次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及频率1受力筋间距±20每桩检查2个断面,尺量2箍筋间距+0,-20每桩检查510个间距,尺量3钢筋笼骨架长±10按总数抽查,尺量宽、高±54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席每桩检查8处,尺量5.9.4混凝土浇灌1、支护桩役浇注是成桩的关键工序,在钢筋笼制作完工并经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注的过程中应连续进行,不得无故中断。2、混凝上配制按设计要求,本工程桩身混凝上设计强度为C30,混凝土的力学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浇注前准备工作A如果桩井内有积水、泥渣、杂物及松动岩石均应清除,以保证桩身碎质量。桩孔孔底面保持洁净,在浇筑基岩面第一层混凝土时必须先铺一层23cm惇的水泥砂浆,水灰比应与混凝土强度相适应,施工工艺应保证混凝土与基岩结合良好。B在浇注前碎输送管路料斗、串筒、振捣器必须安装到位并检查碎输送管路是否松动漏水等,发现后及时解决,串筒底口距险面不得超过2米,以防磴离析和不均匀,影响碎的质量。C对配料机的配料计量要认真标定以免出现误差。4、浇注作业A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浇筑,碎经混凝土泵送至孔口后通过漏斗由串筒接入浇注作业面,串筒底部与混凝土浇筑面的距离不得大于2米。B浇入孔内的混凝土应浇平,不得堆积。浇注混凝土时,严禁向孔内加水,如发现混凝上和易性较差,应加强振捣。C材料供给及施工设备能力应满足单桩连续浇灌的施工要求,桩身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C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沥青混合料在备料、拌合、运输、摊铺环节应采取措施减少混合料的离析及温度离析。温度控制:普通沥青混合料:矿料温度160180°C,沥青温度:150170C,混合料出厂温度;15016(C,初碾温度140150C,终压温度: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C,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匕。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持铺层完全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C后方可开放交通。不符合设计要求者,报监理单位确认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粘层在沥青上、下面层之间,应均匀洒布黏层沥青。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石油沥青,直选用符合技术指标要求的阳离子乳化沥青(PC-3),喷洒量一般为O.3O.6LR应试酒后确定用量,应注意酒布的均匀性,不得过量,不得漏洒。粘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洒布,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稔定。当采用机动或手摇的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时,必须由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均匀洒布。气温低于IOc时不得喷洒粘层油,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喷洒。喷洒的粘层油必须形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特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3)基层路面基层采用20cm厚C20素碎浇筑,水泥采用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4)路基换填本项目路面恢复前,应符路面裂缝部分至现有挡墙内边线以下不小于2m处,进行碎石土换填并压实,待压实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层及面层的施工。路基填料及路基压实度的有关要求见下表:表5.8路基填料及路基压实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承载比CBR(%)填方路基上路床0-30N956下路床30-80N954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铺试压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用机械捶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当不得不由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时,需仔细进行,特别严重的缺陷应整层铲除。摊铺过程要求不得出现混合料离析。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下表要求,压路机的琳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长度应大体稳定,两端的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推进,横向不得在相同的断面上。表5.7压路机碾压速度(km/h)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钢筒式压路机2-343-563-66轮胎东路机2-343-564-68振动压路机2-333-4.553-66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根据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同时不得在低温情况下作反复碾压,使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L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掩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不超过60-80m。密级配沥青混凝上的复压宜优先选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水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吨位不足时宜附加重物,使每一个轮胎的压力不小于15kN0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Omm(热接缝)或300-4OO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Im以上。接缝施工应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玻璃珠的密度应在(2.44.3)gcm'的范围内。折射率玻璃珠的折射率应符合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22-2009)中4.L2中的相关规定。耐水性在沸腾的水浴中加热后,玻璃珠表面不应呈现发雾现象。对1号和2号玻璃珠,中和所用0.0ImOl/L盐酸应在IOml以下:对3号玻璃珠中和所用0.01mal/L盐酸应在15mL以下。磁性颗粒含量玻璃珠中磁性颗粒的含量不得大于0.1%防水涂层要求所有玻璃珠应通过漏斗而无停

    注意事项

    本文(公路改建工程补充设计(K2006+105-K2006+160段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