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森林碳储量样地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1085867
资源大小:72.0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45T-森林碳储量样地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广西地方标准森林碳储样地调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编制组2023年12月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23)2257号)下达的项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简称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简称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等单位负责起草。立项编号:20231379,起止年限:2023年8月2024年12月。主要起草人及分工如下表Io表1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及分工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任务分工卢峰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项目主持人:负责项目组织、协调、联络,拟定标准总体框架和征求意见稿。蔡会德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项目参与人员,参与项目组织、协调、联络,负责标准审定和修改。罗蔚生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所长/高级工程师项目参与人员,参与项目组织、协调、联络。徐占勇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工程师项目参与人员,参与项目组织、协调、联络,负责文献整理、标准制定编写及修改完善等。张伟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项目参与人员,参与项目组织、协调、联络,负责标准审定和修改。莫祝平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副所长/教授级高工项目参与人员,参加标准的制定与修改。潘黄儒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所长/高级工程师项目参与人员:参加申报书的编写,标准的制定与修改蒙检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助理工程师项目参与人员,负责规范标准的样地调查验证工作。江锦烽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分院院长/高级工程师项目参与人员,负责制定标准规范,并对标准规定的调查规范进行调查验证。李成杰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工程师项目参与人员,负责调查样地数据的整理汇总,最后做精度验证。黄志平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副所长/高工项目参与人员,负责制定标准规范,并对标准规定的调查规范进行调查验证。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森林生态系统作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重要环节,其碳储量及其变化在全球碳循环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森林也是重要的碳源和碳汇,在地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完成这一目标,2021年,国家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了降碳为导向的关键节点。为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以抵消经济活动中的碳排放,稳定现有森林等生态系统类型的固碳作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高森林质量和稳定性,开展森林等碳汇本底调查、碳储量评估、潜力分析等工作成为自然资源、林草部门及高校科研机构的重要任务。针对国家双碳战略,实现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广西森林产业优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22年4月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依托并拓展现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利用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成果,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于2022年6月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加快制定我区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规划的建议会办意见(桂林函2022)837号),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全区林业碳汇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作为南方重要的林区之一,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3大生物气候带,全区森林植物区植被类型多样。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战略,准确测算现有森林的碳储量和碳汇量,以及未来每年的碳储量与碳汇量,探索研究有效提高森林碳储量、保持高水平碳汇潜力的森林经营措施,建立和完善广西地方标准体系尤为重要。本项目结合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以及项目团队近年来工作基础,制定相应的碳储量样地调查技术规范或标准,为广西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碳储量估算、评价以及碳汇项目的开发与计量提供科学依据。三、主要起草过程本标准编制目前已经历以下4个过程:立项申报、征求意见稿(初稿)编制、征求意见稿(初稿)咨询建议、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等阶段。(一)立项申报阶段根据森林碳储量样地调查技术规范标准起草工作方案,2023年3月,广西林业相关科研与生产单位成立标准立项申报小组,开展标准立项申报工作。项目牵头单位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负责提报立项申报书等相关材料,并组织相关单位开展标准研讨会,进一步明晰标准草案基本框架,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2023年7月17日,牵头单位组织广西来宾市林业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和桂林市林业设计院等单位开展标准草案质询,与会专家对标准规定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森林碳储量样地调查的技术流程、准备工作、样地布设、主要指标体系、步骤与方法、样品检测分析、成果材料等内容提出详细修改说明,编制组根据相关意见完成草案修改;广西标准技术研究院对标准开展标准立项查新,并收集国内相关标准编制情况,协助完成调查分析报告撰写。2023年8月22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广西地方标准修定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23)2257号),本项目通过立项审查。(二)征求意见稿(初稿)编制阶段2023年8月30日,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组织森林碳储量样地调查技术规范项目启动会,明确标准框架、职责分工、重点内容,编制组正式开始征求意见稿(初稿)编制工作;2023年9月15日,项目组派出徐占勇、李成杰2名技术人员参加由广西标准化协会组织的八桂标准科普大讲堂(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程序及注意事项)培训班学习,为标准编制储备技术力量。(三)征求意见稿(初稿)咨询建议2023年9月22日,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组织召开“广西林业碳汇系列地标专家咨询会”,邀请广西科学院吕郁彪(二级教授)、广西植物研究所刘演(二级教授)、广西林科院申文辉(教授级高工)、广西气科所莫伟华(教授级高工)、广西地矿局康志强(正高级工程师)、中国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杜虎(副研究员)、南宁师范大学苏宏新(副研究员)、广西大学林学院罗应华(副教授)等单位相关专家对征求意见稿(初稿)咨询建议,项目组的卢峰、蔡会德、刘汉康等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对标准的框架、条款、技术参数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关修改建议。(四)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2023年1012月,项目组对征求意见稿(初稿)征求的意见进行梳理和修改,进一步明晰了标准的框架、条款、技术参数等关键指标,12月20日,项目组再次对标准的相关内容及格式研讨修订后提报标准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材料公开征求意见。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一)制定标准的原则本标准制定以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LYT2988-2018)计量指标为主要依据,结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通知、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技术方案的实际生产要求和广西的碳储量调查监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针对不同森林类型提出的碳储量分层调查方法,即区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枯死木层、土壤层等分层调查计量,各层提出明确的调查取样方法,形成广西的森林碳储量样地调查技术规范,本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既满足实际应用、适合森林碳储量样地调查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也统一规范了全区森林碳储量样地调查技术流程,为全区森林碳汇年度出数奠定基础;标准制订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的原则,既与国家相关标准接轨,又符合广西区情。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等文件的要求进行编写。(二)制定标准的依据1.引用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本标准样地调查依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GB/T38590),样木内森林碳储量调查内容按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LY/T2988)计量内容来确定,其中土壤碳储量调查依据森林土壤碳储量调查技术规程(LY/T3330)o2.参考各类标准文件资料标准编制过程中,参照了乔木林碳库调查技术规范(DB43/T1222),DB31T1232城市森林碳汇调查及数据采集技术规范,生长锥取样木材密度测定方法(DB44/T2123)等地方标准;也参照了生态系统固碳观测与调查技术规范(科学出版社,2015年)、森林生态系统碳计量方法与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年)等著作。(三)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目前国内已经颁发的森林土壤碳储量调查技术规程(LYT3330)、乔木林碳库调查技术规范(DB43T1222)、城市森林碳汇调查及数据采集技术规范(DB31"1232)等标准规范,但森林碳储量样地调查的规范未见发布。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一)关于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引用了LY/T3253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术语、LY/T2988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LY/T2258立木生物量建模方法技术规程及主要树种组的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系列标准的相关术语与定义。(二)关于乔木层调查与取样乔木林(含竹林)检尺起测胸径为5.0cm,按照GB/T38590规范开展常规样地布设与调查工作,本文件对树高因子调查方法做如下规定:根据每木检尺调查结果,每个径阶选择1株正常生长的样木作为平均木,测定各个径阶的树高。乔木林生物量调查,采用模型估测和样地实测法进行,我国已有的主要树种组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系列标准(LY/T2260-LY/T2661)采用模型估测法测算;对于没有相关标准的乔木树种的生物量测定,采用基本木材密度和树干材积估测其生物量,其中树干材积采用广西主要树种二元材积表估测,基本木材密度采用样地采样调查实测:根据检尺结果确定样地的优势树种(组),每个优势树种(组)选择3株标准木,按生长锥取样木材密度测定方法(DB44/T2123)要求取样及测定基本木材密度;对应的标准木要采集样品测定含碳率指标,每棵标准木利用高枝剪等工具按枝、干、皮、叶、根等器官取样,每棵树每个器官取一份样,每份样品不少于500g,做好标记带回实验室。对于胸径5cm、高度N2m的乔木幼树采用在样地某一角点水平外延2m处设置4mX4m的小样方开展调查,调查样方内每一株幼树的名称、高度、胸径。对于缺少含碳率标准的相关树种,对应的幼树标准木要采集样品测定含碳率指标,每棵标准木利用高枝剪等工具按枝、干、叶等器官分别取一份样,每份样品不少于500g,做好标记带回实验室。(三)关于灌木、草本、枯落物层调查与取样选择在样地的3个角点水平外延2m处设置3个2m×2m的灌木样方,在对应灌木样方内设置ImXlm的草本和枯落物样方,调查记录对应样方内所有植被名称、株数、平均高、平均地径、植被盖度后,将样方内所有灌木和草本全部收获并分地上和地下器官称鲜重,收集样方内枯落物并称重,3个样方内灌木和草本分别区分地上和地下各取约500g的混合样,枯落物取1个混合样不少于500g,带回实验室烘干测其干重,并测定含碳率指标。(四)关于枯死木调查与取样枯死木包括枯死立木和枯死倒木2种,采用全样地调查。枯死立木与活立木测量同时进行,将枯死立木划分为以下两类:第一,树干树冠几乎完整,看上去像活立木(除叶子凋落外),实测为枯死的树木,采用与活立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第二,包含干折木、冠折木等,用胸径尺测量基径和胸径,用与测量活立木相同的方法测量胸径,用测高仪测量树干的高度,估测树干顶部的直径。枯死倒木:木材直径25cm、长度21m的枯死木与乔木调查同步进行;直径5cm的死木,则归为地表枯落物。样方内所有枯死木需测量中央直径和长度,并测定枯死木的腐烂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腐烂);然后根据直径、长度和密度计算枯死木的体积最终换算得到生物量。枯死木取样:采集样地不同腐烂等级的木材样品测定密度(单位容积的干重),不同腐烂等级至少要采集1个样品,具体操作如下:用油锯或手锯从选中的一段枯木上切下完整的圆盘;测量圆盘的直径(L,L2)和厚度(Ti,T2)来测算体积,样本的大小应记录在数据表中,但可以不记录圆盘的鲜重;将样本放入纸袋,带回实验室处理。(五)关于土壤层调查与取样土壤调查具体操作按森林土壤碳储量调查技术规程(LY/T3330)执行,需注意的是:土层达到深度IoOCm,各层采样深度为0-10cm.1020cm、2030cm、3050cm、5070cm和70Cm以上;若土壤厚度不足100cm,也可以采取010cm、1020cm、2040cm、40cm以上的土层分层,未达到40Cm的土壤厚度,按照实际土壤厚度分层取样,并记录实际深度。对于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多石土质,土钻无法打入土体,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多点采样法。使用土铲获得O-IOcm深的表层土壤样,注意每一点的土壤量应尽可能一致,然后混合。深层土壤样以挖剖面的方法采集,并按上述方法测定相应层次的土壤容重;如果石质过多,无法使用环刀进行容重测定,则采用特殊容重测定方法。测定表层(0IOCm深)容重时,在表土挖取深IOCm的小坑,上下口径尽可能相一致(圆柱状),收集挖出的全部土壤,测定其总重量,并取部分带回室内测定含水量,依此计算出小坑土壤的干重;为了测定小坑的容积,在小坑内放上尼龙薄膜,注水至坑的上沿,然后再用量筒测定其中水的总体积,即为小坑的容积,小坑土重除以容积,即为土壤容重。(六)关于样品检测优先选择具有CMA认证的公司开展检测服务,样品送检前留好平行样,以备核验检测的质量和精度,指标的检测规范优先选择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选择林业行业标准,此外再选择其他行业或地方标准。(七)关于外业调查实践验证该标准的实地验证工作结合广西森林生态碳资产调查核算项目进行,委托广西来宾市林业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和桂林市林业设计院2家具有丰富外业调查经验单位开展本次外业调查验证工作,调查验证范围涉及14市52县(区),累计50余天完成,共完成森林监测样地75个,其中其他阔叶林样地30个、杉木林样地15个、松木林样地15个、乔木经济林2个、竹林1个、石山灌木林7个、土山灌木林5个,外业调查采集植物样品712份,土壤样品682份;样地分布图详见图Io图1标准外业验证样地分布图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目前未出现重大分歧意见。七、实施标准的措施此标准一旦获得发布,建议由有关主管部门督促林业各相关单位,对使用该标准的各相关方开展标准宣贯工作,建立有效贯彻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宣贯效果。涉及广西境内的森林碳储量样地调查工作要按规范要求的步骤和内容进行调查,规范了全区森林碳储量样地调查技术流程,为全区森林碳储量本底调查及碳汇年度出数奠定基础。八、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标准编制组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