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创作》课程标准.docx
微电影创作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微电影创作学分:3计划学时:48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1 .前言1.1 课程性质微电影创作课程是专业拓展课程,从学生掌握学生独立创作微电影剧本开始,进行短片风格设定、通过运用微电影制作短片技术制作短片,来强调其与新技术的巧妙结合,并努力在艺术鉴赏、审美意趣上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在创作的实践中,使学生熟练掌握微电影制作拍摄技法与技巧,培养具有全新艺术理念和扎实创作能力的影视人才。1.2 设计思路依据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目标与职业要求,围绕职业工作需要的核心能力,突出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考核。在创作的实践中,使学生熟练掌握微电影制作拍摄技法与技巧,采用真实的微剧本创作,分镜头设计,短片拍摄,后期剪辑等一个完整的微电影短片全部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成为具有全新艺术理念和扎实创作能力的影视人才。本课程的学分为3,总学时为48学时,建议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相应调整课时计划。序号内容讲授实践小计1剧本写作46102分镜头设计46103微电影拍摄412164微电影剪辑4812合计163248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电影剧本创作、分镜头设计、进行短片风格设定、现场导演、通过运用微电影制作短片技术制作短片,并努力在艺术鉴赏、审美意趣上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成为具有全新艺术理念和扎实创作能力的影视人才。2 .2.1知识目标1) )了解微电影的概念;(2)掌握剧本写作格式;(3)掌握剧本创作要素;(4)掌握文字分镜头台本创作的基本要求;(5)熟悉视听语言的作用和拍摄技巧;(6)理解场面调度的意义和作用。2) 2.2能力目标(1)能创作出一个微电影剧本并设计文字分镜头脚本;(2)具有拍摄长镜头、场面调度能力;(3)能合理运用光线进行创作;(4)具有一定的多机位拍摄协调能力;1 5)能利用各种材料拍摄短片,熟悉剧本创作、摄制、后期的制作全过程;2 6)能合作完成一部短视频项目的策划、编导、拍摄和制作等。3 .2.3素质目标(1)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2)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较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3)有较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4)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5)能在实际创作过程中,提升沟通、团队写作和劳动创作的能力;(6)能够具有坚定文化自信意识。4 .课程内容与要求内容教学任务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设计参考学时剧本写作剧本创作、短剧编写概说(1)剧本格式的学习(2)故事与情节一一常见剧本模式(3)想法与素材一一如何寻找和积累创作素材和获得想法(4)人物与行动一一创造有目标和能量的人物形象(5)台词与对白一一个性声影和戏剧化的语-X-.(6)场景与结构一一如何经营和安排剧本的场景,剧本格式教师讲解、学生实践10剧本创作要素学习分镜头设计分镜头设计概述(I)分镜头设计概述(2)文字分镜头台本设计写作(3)镜头语言的运用(4)空间和场面调度(5)镜头的组接方式和技巧教师讲解、学生实践10文字分镜头台本设计微电影拍摄导演基本能力和场面调度(1)掌握阐述剧本的能力(2)与演员沟通说戏(3)镜头运用(4)景别处理(5)场面调度教师讲解、学生实践16微电影剪辑影视素材处理(1)根据剧本与实际拍摄挑选合适素材(2)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后期剪辑(3)影视化包装教师讲解、学生实践12剪辑技巧5 .实施建议5.1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1) XX剧本写作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1日;(2) XX微电影创作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1日。5.2 教学建议(1)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2)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和项目讲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者实践项目来增强学生的创作意欲,通过实践掌握造型的多变性和想象力。在多次实践项目中磨对练美的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实践设计能力。(3)注重课程思政融合,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摄影摄像技术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劳动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耕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坚定“四个自信”。(4)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实践,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贯彻“基础为专业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表现和表示能力,又有创造精神的设计人才。本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且课程偏向实践,建议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指导,学习操作练习。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本课程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习态度等,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采用实际操作、小组协作拍摄与讨论学习、制作作品等多样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期末考核为学生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一部20分钟左右的微电影(影片不得少于15分钟)。(1)过程性评价40%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和程度;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专业技能熟练程度和职业素质的总的评价;(2)作品创作50%:根据学生自己选择的难度、完成情况以及作品的质量给分;(3)课程小结10%:学生根据课程学习情况,总结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慕课资源或选取网络资料如:微视频、图片等课程资料,也可依托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拍摄素材,进行课程教学。4.5教学条件配备建议摄像机8台、三脚架若干、单反8台、滑轨、稳定器、灯光设备、视音频剪辑软件、录音棚等。4.6其它说明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学习者为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的影视思维与基础。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讲解结合学生分组“项目化”(短视频拍摄)实践的形式,老师通过理论讲解、分组外拍实训、作品的点评与总结,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课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提出能力进阶要求,让学生课后思考完成。通过采用分组协作的形式,促进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就业岗位能力,培养团队沟通和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