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1339—2023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ocx
H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3392023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cologicalqualityassessmentinwetland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3-12-29 实施2023-12-29发布生态环境部发布前12345言ii适用范围1规范性引用文件1术语和定义2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3生态质量指数计算及评价分级9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标含义、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11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价指标分级标准17,.Z11刖S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落实我部监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要求,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规范湿地生态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质量评价的适用范围、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综合指数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的具体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本标准自2023年12月29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质量评价的适用范围、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综合指数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的具体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湿地生态系统中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和库塘湿地的生态质量评价。其他湿地生态系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GB24708湿地分类HJ623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J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HJ710.8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710.1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HJ1098水华遥感与地面监测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1169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1172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HJ1295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河流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HJ1296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湖泊和水库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HY/T080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147.7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7部分:卫星遥感技术方法1.Y/T1215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1.Y/T2899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SLZT712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SLZT793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关于发布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环发(2003)11号)关于发布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环发(2010)4号)关于发布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14年第57号)关于发布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16年第78号)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一脊椎动物卷(2020)(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23年第15号)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一高等植物卷(2020)(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23年第15号)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监测12021)99号)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农业部公告第1897号)(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68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水利部河长办(2020)43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湿地wetIand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水域和滩涂除外。本标准中湿地分类体系参考GB24708,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和库塘湿地。3.2河流湿地riverwetland围绕自然河流水体形成的河床、河滩、洪泛区,冲积而成的三角洲、沙洲等自然体的统称。3.3湖泊湿地lakewetland由地面上大小形状不一、充满水体的自然洼地组成的湿地。包括各种自然湖、池、荡、漾、泡、海、措、淀、洼、潭、泊等各种水体名称。3.4沼泽湿地marshwetland具有受淡水、咸水或盐水的影响,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的区域;生长沼生和部分湿生、水生或盐生植物;有泥炭积累或尽管无泥炭积累,但在土壤层中具有明显的潜育层等3个基本特征的自然综合体。3.5近海与海岸湿地coastaIwetIand在滨海区域由自然的滨海地貌形成的浅海、海岸、河口,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永久性浅海水域。3.6库塘湿地reservoir-pondwetIand为灌溉、蓄水、发电、防洪等目的而建造的人工湿地。3. 7生态质量ecologicalquaIity一定时空范围内通过生态要素的水平和垂直组合,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与稳定性、维持生态功能平衡,保障人类福祉,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4. 8自然环境naturalenvironment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5. 9生态格局ecosystempattern各类不同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通常包括生态系统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6. 10生态结构ecosystemstructure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对有序稳定的状态,通常包括形态和营养关系等。7. 11生态功能ecologicalfunction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为人类提供的惠益,通常包括产品提供、生态调节、娱乐文化和支持功能等。4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4.1评价指标体系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自然环境、生态格局、生态结构、生态功能4个方面,见表K评价指标含义、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评价指标分级标准见附录B。表1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类别指标适用湿地类型获取手段推荐数据采集精度推荐数据采集时间自然环境水环境质量通用指标地面监测按GB3838和GB3097相关要求执行112月沉积物环境质量通用指标地面监测112月生态流量/水位满足程度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水文监测与地面观测详见附录A生态格局湿地面积指数通用指标遥感监测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优于Iom平水期或低潮时自然岸线占比河流湿地、湖泊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库塘湿地遥感监测与地面核查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优于2m:在植被密集区域建议选用无人机近地面遥感近海与海岸湿地参照全国海岸线修测技术规程选定采样时间,其余类型湿地于枯水期采集续表类别指标适用湿地类型获取手段推荐数据采集精度推荐数据采集时间滨岸带生态用地占比河流湿地、湖泊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库塘湿地遥感监测与地面核查,在植被密集区域建议选用无人机近地面遥感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优于2m枯水期或低潮时生态格局纵向连通度河流湿地遥感监测与模型运算,在植被密集或河宽较窄区域建议选用无人机近地面遥感与地面观测结合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优于2m112月破碎度指数沼泽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库塘湿地遥感监测与模型运算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优于2m112月生态结构重要生物指数通用指标地面观测(由典型物种样方抽查或普查方式开展)、文献资料和部门发布数据结合包括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物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一脊椎动物卷(2020)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一高等植物卷(2020)中列为极危、濒危和易危的物种,国家和地方政府列入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的物种数112月湿地植被覆盖度通用指标遥感监测与地面观测,在植被密集区域建议选用无人机近地面遥感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优于2m79月物种多样性指数通用指标地面观测与遥感监测,其中,湿地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建议选用遥感监测与地面观测、水下人工采样观测结合,在植被密集区域建议选用无人机近地面遥感与地面观测、水下人工采样观测结合;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底栖动物等物种多样性指数建议选用地面与水下采样观测结合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优于2m】一12月续表类别指标适用湿地类型获取手段推荐数据采集精度推荐数据采集时间生态结构外来物种入侵度通用指标地而观测与遥感监测,其中,外来维管束植物入侵度建议选用遥感监测与地面观测、水下人工采样观测结合,在植被密集区域建议选用无人机近地面遥感与地面观测、水下人工采样观测结合:外来动物入侵度建议选用地面与水下采样观测结合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优于2m112月水生态灾害发生情况湖泊湿地、库塘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遥感监测,地面观测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优于2m,结合地面观测数据开展验证112月污染降解指数通用指标地面观测与模型运算选取3-4种主要污染物的月均值开展计算评价112月水源涵养指数沼泽湿地地面观测112月生态功能蓄水指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水文监测、遥感监测与地面观测112月固碳能力指数通用指标遥感监测与地面观测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优于2m,结合地面观测数据开展验证79月海岸防护指数近海与海岸湿地遥感监测与地面观测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优于2m,结合地面观测数据开展验证3月和K)月各测一次,遇风暴潮等特殊情况,另行加测注:根据湿地类型、面积、空间均质性及数据获取等实际情况,可适当放宽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要求。7.2 评价周期评价周期原则上为每年开展一次,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实际增加评价频次。7.3 评价范围8. 3.1涉水指标评价范围对于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自然岸线占比、纵向连通度、破碎度指数等涉水指标,评价范围参考表2。生态流量/水位满足程度、蓄水指数的评价范围,根据其在附录A中的具体要求确定。表2涉水指标评价范围湿地类型指标评价范围适用指标河流湿地河流临水边界线以内的水域范围:1 .已有明确治导线或整治方案线(一般为中水整治线)的河段,以治导线或整治方案线作为临水边界线2 .平原河道以评价期内平滩流量对应的水位与陆域的交界线或滩槽分界线作为临水边界线3 .山区性河道以评价期内常水位与陆域的交界线作为临水边界线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自然岸线占比、纵向连通度、污染降解指数湖泊湿地评价期内平均湖水位与陆域的交界线以内的水域范围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自然岸线占比、水生态灾害发生情况、污染降解指数沼泽湿地结合遥感影像和现场调研等,依据沼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确定沼泽湿地的范围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湿地面积指数、破碎度指数、重要生物指数、湿地植被覆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外来物种入侵度、污染降解指数、水源涵养指数、固碳能力指数近海与海岸湿地以防波堤或评价期内平均高潮位与陆域的交界线作为临水边界线,向海至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永久性浅海水域:需考虑海洋功能区划等要求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自然岸线占比、破碎度指数、水生态灾害发生情况、污染降解指数、海岸防护指数库塘湿地评价期内正常蓄水位与陆域的交界线以内的水域范围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自然岸线占比、破碎度指数、水生态灾害发生情况、污染降解指数4.3.2涉湿地滨岸带指标评价范围对于滨岸带生态用地、固碳能力指数等涉及湿地滨岸带的相关指标,评价范围参考表3。表3涉湿地滨岸带指标评价范围湿地类型指标评价范围适用指标河流湿地I.对有堤防工程的河湖,外缘边界线可采用已划定的堤防工程管理范闱的外缘线2 .对无堤防的河湖,根据评价期内最高洪水位与陆域的交界线作为外缘边界线3 .对于不掌握评价期内最高洪水位的河湖,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宽度,以临水边界线向陆域方向做缓冲带,以缓冲带外边界作为滨岸带外缘边界线湿地面积指数、滨岸带生态用地占比、重要生物指数、湿地植被覆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外来物种入侵度、固碳能力指数湖泊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由海岸线向陆方向延伸Iokm左右,向海根据自然地理边界确定湿地面积指数、滨岸带生态用地占比、重要生物指数、湿地植被覆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外来物种入侵度、固碳能力指数续表湿地类型指标评价范围适用指标库塘湿地1 .以水库管理单位设定的管理或保护范围线作为外缘边界线2 .若未设定管理范围,以有关技术规范和水文资料核定的洪水位的库区淹没线作为滨岸带外缘边界线3 .对于不掌握上述范围的库塘湿地,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宽度,以临水边界线向陆域方向做缓冲带,以缓冲带外边界作为滨岸带外缘边界线湿地面积指数、滨岸带生态用地占比、重要生物指数、湿地植被覆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外来物种入侵度、固碳能力指数对于有水力联系的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等,其湿地面积指数、生态流量/水位满足程度等指标计算结果需根据湿地联通情况相协调。4.4评价方法4.4.1自然环境指数计算方法自然环境指数(NE)总分为100分,由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生态流量/水位满足程度3个指标组成指标库。每种类型湿地自然环境指数的评价指标根据附录B进行赋值,再由各自权重加权求和计算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4。表4自然环境指数指标权重指标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生态流量/水位满足程度河流湿地权重0.40.20.4湖泊湿地权重0.40.20.4沼泽湿地权重0.40.20.4近海与海岸湿地权重0.60.4库塘湿地权重0.40.20.44.4.2生态格局指数计算方法生态格局指数(七P)总分为10()分,由湿地面积指数、自然岸线占比、滨岸带生态用地占比、纵向连通度、破碎度指数5个指标组成指标库。每种类型湿地生态格局指数的评价指标根据附录B进行赋值,再由各自权重加权求和计算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5。表5生态格局指数指标权重指标湿地面积指数自然岸线占比滨岸带生态用地占比纵向连通度破碎度指数河流湿地权重0.20.20.40.2-湖泊湿地权重0.30.40.3-沼泽湿地权重0.50.5近海与海岸湿地权重0.20.30.30.2库塘湿地权重0.20.30.40.14.4.3生态结构指数计算方法生态结构指数(ES)总分为100分,由重要生物指数、湿地植被覆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外来物种入侵度、水生态灾害发生情况5个指标组成指标库。每种类型湿地生态结构指数的评价指标根据附录B进行赋值,再由各自权重加权求和计算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6。表6生态结构指数指标权重指标重要生物指数湿地植被覆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外来物种入侵度水生态灾害发生情况河流湿地权重0.20.20.40.2湖泊湿地权重浅水湖(平均水深小于6m)0.20.20.20.20.2非浅水湖0.20.40.20.2沼泽湿地权重0.20.30.30.2近海与海岸湿地权重有植被分布海岸0.20.20.20.20.2无植被分布海岸0.20.40.20.2库塘湿地权重0.20.20.20.20.24.4.4生态功能指数计算方法生态功能指数(Er)总分为100分,由污染降解指数、水源涵养指数、蓄水指数、固碳能力指数和海岸防护指数5个指标组成指标库。每种类型湿地生态功能指数的评价指标根据附录B进行赋值,再由各自权重加权求和计算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7。表7生态功能指数指标权重指标污染降解指数水源涵养指数蓄水指数固碳能力指数海岸防护指数河流湿地权重0.50.20.3湖泊湿地权重0.50.20.3沼泽湿地权重0.20.30.20.3近海与海岸湿地权重有机被分布海岸0.40.30.3无植被分布海岸1库塘湿地权重030.50.25生态质量指数计算及评价分级5.1计算方法湿地生态质量指数(WEQD总分为100分,由自然环境指数(NE)、生态格局指数(EP)、生态结构指数(ES)、生态功能指数(EF)4个分指数的得分组成。各项评价分指数的权重见表8。表8湿地生态质量指数指标权重分指数自然环境指数生态格局指数生态结构指数生态功能指数权重0.20.20.30.3各类型的湿地生态质量指数均按公式(1)计算:(1)WEQ/=0.2×NE+0.2×EP+0.3×E5+0.3×EF式中:weq湿地生态质量指数;NE一自然环境指数;EP一生态格局指数;ES生态结构指数;EF生态功能指数。5.2分级标准根据WEQI,把湿地生态质量等级划分为5级,即优(保持自然状态)、良(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中(需要采取防护措施)、低(需要进行治理)、差(需要重点治理),具体见表9。表9湿地生态质量状况分级级别优良中低差指数vwr>8060VWEQ/<8040VWE06O20<WE40WEQI20描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生态结构完整,系统稳定,生态功能完善生态系统物种较为多样,生态结构较完整,系统较稳定,生态功能较完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一般,生态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一般,生态功能基本完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较低,生态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较差,生态系统较脆弱,生态功能较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低,生态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差,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功能低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标含义、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A.1自然环境指标A.1.1水环境质量湿地水域地表水和海水的年均水环境质量。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地面监测。计算方法:依据GB3838和GB3097相关要求执行。河口区海岸湿地的水环境质量按GB3097相关要求执行。A.1.2沉积物环境质量湿地沉积物的年均环境质量。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地面监测。计算方法:采用沉积物污染指数即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占对应标准值的百分比进行评估。沉积物污染指数赋分时选用超标浓度最高的污染物倍数值。依据GB15618和GB18668相关要求执行。A.1.3生态流量/水位满足程度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平衡和稳定所需要的水量能够被保障的程度。数据来源:水文监测与地面观测。计算方法:依据SL/T712、SL/T793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相关要求执行。具体计算方法如下:a)生态流量满足程度对于常年有流量的河流,宜采用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进行表征。分别计算4-9月及10月至次年3月的最小日均流量占相应时段多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比,取二者的最低赋分值为河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对于季节性河流,可根据丰、平、枯水年分别计算满足生态流量的天数占各水期天数的百分比,按计算结果百分比数值赋分。b)水位满足程度对于湖泊、沼泽和库塘湿地,最低生态水位宜选择规划或管理文件确定的限值,或采用天然水位资料法、湖泊形态法、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等确定。天然季节性沼泽可只分析确定非干涸期的生态水位(水面面积)。沼泽生态水位(水面面积)计算结果应和与之有水力联系的河流和湖泊生态流量计算结果相协调。A.2生态格局指标A.2.1湿地面积指数湿地面积指数指征评价年的湿地面积与历史参考年相比的萎缩情况.历史参考年宜选择与评价年水文频率相近年份。在充分考虑重要湿地近期变化的基础上,应用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利用遥感影像或地形图量测获得,推荐卫星遥感分辨率为优于Iom。为了尽量避免由于气候、人工调水等因素对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库塘湿地面积的影响,上述3类湿地的面积指数评价边界范围见表3。单位:%o数据来源:遥感监测。计算方法:见公式(A.1):AS=(1ACAR)×100%(A.1)式中:ASI湿地面积指数,%;AC评价年湿地面积,km2;AR基准年湿地面积,km2,推荐选择20世纪80年代与评价年水文频率相近年份。A.2.2自然岸线占比自然岸线保有量(长度)占行政管辖范围内湿地岸线总长度的百分比。其中,自然岸线指由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原生岸线以及经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岸线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岸线。单位:%o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核查。计算方法:见公式(A.2):NCrr=NGICLX100%(A.2)式中:NCn自然岸线占比,%;NCt自然岸线长度,km;CLt岸线总长度,km。A.2.3滨岸带生态用地占比在滨岸带范围内,林地、草地等具有自然生态属性的生态系统用地所占比例。滨岸带是水域与陆域系统间的过渡区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屏障。生态用地分类标准参考HJII72。单位:%o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核查。计算方法:见公式(A.3):RNR=RNS×100%(A.3)式中:RNR滨岸带生态用地占比,%;RN自然生态用地总面积,km2;S滨岸带面积,km2oA.2.4纵向连通度指河流湿地纵向连通程度,反映河流湿地系统内生态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纵向联系。单位:个/100km。数据来源:遥感监测和模型运算。计算方法:采用每100km河长上的障碍物(如闸、坝等)数量来考量,其中不足100km的河流按100km计算。具备有效过鱼设施的闸坝可不计入。有效过鱼设施指能够帮助涧游鱼类繁殖时顺流或逆流通过河道中的水利枢纽或天然河坝而设置的建筑物及设施的总称。A.2.5破碎度指数指湿地内生态空间的破碎化程度,值越大说明破碎化程度越大。单位:个/km?。数据来源:遥感监测和模型运算。计算方法:见公式(A.4):PD=NA(A.4)式中:PD湿地景观破碎度;N一湿地斑块总数,个;A湿地总面积,km2。A.3生态结构指标A.3.1重要生物指数湿地内已记录的符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物种数,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一脊椎动物卷(2020)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一高等植物卷(2020)中列为极危、濒危和易危的物种数,国家和地方政府列入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的物种数,用于表征湿地生物物种被保护情况。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地面观测与文献资料和部门发布数据等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计算方法:依据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相关要求执行,见公式(A.5):KSr=Asr×AKS+13.2142(A.5)式中:KS1重要生物指数;Aks,重要生物指数的归一化系数,参考值为0.1510:AKS评价区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物种数,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列为极危、濒危和易危的物种数,国家和地方政府列入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的物种数。观测方法:依据HJ710.4、HJ710.6>HJ710.7、HJ710.8>HJ710.12HJ1295、HJ1296执行。A.3.2湿地植被覆盖度生长季湿地植被(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枳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单位:%。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观测。观测方法:依据HJ1169相关要求执行。A.3.3物种多样性指数表征物种水平上的多样性,用一定空间范围内物种数量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物种多样性指数(')。按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sdiversityindex)公式计算,计算物种推荐选择水鸟、鱼类、两栖动物、底栖生物或湿地植物。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地面观测与遥感监测。计算方法:见公式(A.6):H'=-:;=/PiIog2Pi(A.6)式中:h一物种多样性指数;Pi-第i种生物个体数在全部群落总个体数中所占的比重,%:S整个生物样所包含的种的数目。观测方法:依据HJ710.4、HJ710.6>HJ710.7HJ710.8>HJ710.12>HJ1169、HY/T080相关要求执行。A.3.4外来物种入侵度被评价区域内外来入侵物种数与本地野生湿地动物和维管束植物的种数和之比,用于表征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入侵物种干扰的程度。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外来入侵动物和外来入侵植物。外来物种种类参照关于发布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关于发布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关于发布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的公告关于发布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的公告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地面观测与遥感监测。计算方法:依据HJ623相关要求执行。A.3.5水生态灾害发生情况湖泊湿地、库塘湿地发生水华、湖泛,以及近海与海岸湿地发生赤潮等生态灾害的情况。单位:次/年。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观测。计算方法:依据HJ1098、HY/T147.7相关要求执行。A.4生态功能指标A.4.1污染降解指数湿地生态系统对水体污染物进行降解的能力。单位:无量纲。计算方法:见公式(A.7):Pi=BiQi(A.7)式中:Pi第i种主要污染物的污染降解指数;Bi一一第i种主要污染物的年降解量,kg;Qi一第,种主要污染物的年排入量,kg。数据来源:地面观测与模型运算。测定方法:依据LY/T2899、GB3838和GB3097相关要求执行。选取评价湿地的34种主要污染物开展污染降解指数计算,取平均值,得出该类型湿地污染降解指数。A.4.2水源涵养指数水源涵养功能指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的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对降水进行截留、渗透、蓄积,并通过蒸散发实现对水流、水循环调控的能力,主要对沼泽湿地开展该功能评价。本标准中水源涵养指数由土壤饱和蓄水量表征。单位:t/hm?。数据来源:地面观测。计算方法:见公式(A.8):W=PXJXIO4(A.8)式中:W土壤饱和蓄水量,thr112;d土壤深度,m;P一土壤总孔隙度,,见公式c.9):f.9394732995xU(A9)式中:p一土壤总孔隙度,%;U土壤容重,gcm3o测定方法:依据LY/T1215相关要求执行,选取0IOCm土层开展采样测定。A.4.3蓄水指数湿地生态系统通过蓄积地表水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进而减轻洪旱灾害的能力。湖泊、河流、库塘等湿地主要采用年内水位最大变幅来估算其蓄水能力,而沼泽湿地主要采用土壤蓄水和地表滞水两部分进行核算蓄水能力。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水文监测、遥感监测与地面观测。计算方法:依据LY/T2899相关要求执行,以占本地区同类型湿地蓄水能力的分位数作为赋分依据。A.4.4固碳能力指数湿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封存碳,增加其碳库的能力。单位:gCO2m-2a,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观测。计算方法:可依据实际评价技术能力和时限要求,选用以下三种方法:方法一:如果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RNeiecosyslemproductivity)数据可得,单位面积二氧化碳固定量计算见公式(Aj0):Qtco2=Mc2IMC×NEP)IMA(A.10)式中:QtC02单位面积二氧化碳固定量,gC2m2a';Mco2IMC一C转化为CO2的系数,44/12;NE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g-C/a:MA湿地生态系统面积,iM。其中,NEP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如果异氧呼吸消耗数据可得,NEP由NPp减去异氧呼吸消耗得到,见公式(A.11):NEP=NPP-RS(A.11)式中:NEP一净生态系统生产力,g-C/a;NPP净初级生产力,g-C/a:RS异养呼吸释放碳量,gCa(>如果异氧呼吸消耗数据不可得,NE尸根据本地NEP和NPP的转换系数计算得到,见公式(A.12):NEP=a×NPP×Ma/Mc6l1lo05(A.12)式中:NEP一净生态系统生产力,g-C/a;NEP和NPP的转换系数;NPP一净初级生产力,g干物质/a;McdMceHo5干物质转化为C的系数,72/162O方法二:如果NEP数据不可得,采用生物量法测算单位面积二氧化碳固定量,见公式(A.13):Qt82=Mc2MC×CCX(AGBf2-AGBll)(A.13)式中:QtC02单位面积二氧化碳固定量,gC2m2a,;Mco2IMCC转化为CO2的系数,44/12;Cc生物量-碳转换系数(国际上采用50%);AGB12第,2年的单位面积生物量,g/m2;AGB11第力年的单位面积生物量,gm2o方法三:如果NEp和生物量数据均不可得,采用固碳速率法计算单位面积二氧化碳固定量见公式(A.14):QS=Ma)JMCXSCSR(A.14)式中:0CO2单位面积二氧化碳固定量,gC02m2a,;Mco2IMCC转化为CO2的系数,44/12;SCSR一该类型湿地的固碳速率,gCm-2a-1oA.4.5海岸防护指数指海岸湿地在海洋动力(海浪、潮汐、潮流等)作用下引起的海岸线向陆域退缩的速度。单位:ma<.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观测。计算方法:沿海岸线法向,计算岸线向陆域后退速率。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价指标分级标准表B.1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指标类别评价指标20分40分60分80分100分备注自然环境水环境质量劣V类V类IV类HI类I类、11类地表水环境质量劣于第四类第四类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海水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X>32<X31,5<X21<X1,5Xl生态流量/水位满足(V度(10月至次年3月)日均流量占比X<55X<I010X<2020X<30X230适用于常年有流量的河流,取二者的最低赋分值得分(49月)日均流量占比X<1010X<303OX<4O40X<50X250生态流量满足天数比例根据丰、平、枯水年分别计算满足生态流量的天数占各水期天数的百分比,按计算结果百分比数值赋分适用于季节性河流生态水位满足程度60d滑动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7d滑动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3d滑动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但7d滑动平均水位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日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但3d滑动平均水位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年内日均水位均高于最低生态水位适用于湖泊、沼泽和库塘湿地生态格局湿地面积指数X>4030<X4015<X305<X15X5自然岸线占比X<55X<2525X<5O50X<75X>75滨岸带生态用地占比X<5050X<6060X<7070X<80X>80纵向连通度X>l,21<X1.20.5<Xl0.25<X0,5X0.25破碎度指数X>4030<X4020<X3010<X20IWXWIO续表指标类别评价指标20分40分60分80分100分备注重要生物指数X<13.513.5WXV1414X<14.514.5X<15X15生态结构湿地植被覆盖度X<1010X<3030X<5050X<60XN60物种多样性指数X<l1X<1,5L5X<22X<3X23外来物种入侵度X>0.120.09<X0.120.06<X0.090.03<X0.06X0.03水生态灾害发生情况X>33210生态功能污染降解指数X<0.50.5X<0.60.6X<0.7O.7X<O.8X5:0.8水源涵养指数X<350035OOX<50005000X<65006500X<8000X±8000蓄水指数XV40%分位数40%分位数WXV55%分位数55%分位数WXV70%分位数70%分位数WXV85%分位数X285%分位数固碳能力指数河流湿地X<6060X<8585X<100100X<150X2150依据实际评价技术能力和时限要求,选取合适的方法湖泊湿地X<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