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题(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docx
-
资源ID:1067223
资源大小:244.24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题(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docx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读短文,回答12题。“水娃娃”的老家在蔚蓝色的大海里。它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资源。在自然环境中,”水娃娃”在不停歇地旅游着呢。我们快来看看,它是怎么旅行的吧。1. 如上文中提到''水娃娃",我们观察可以发现()A.不会流动有固定的形状C.具有流动性2. 如图,在儿童画中,“水娃娃”上升的过程是()冰融化的过程A.水蒸发的过程C.水蒸气凝结的过程3. (2分)教室里的空气中()水蒸气。A.有C.下雨天有,晴天没有4. (2分)在研究水变化的三个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测/水温B.点燃酒楮灯C.吹火酒精灯5. (2分)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水面出现了大量“白气”B.水持续沸腾时,温度保持100摄氏度不变C.水沸腾时,只有水面上才有气泡6. (2分)如果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5,放在里面的水()C.一小部分结冰7. (2分)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比较,()A.小苏打溶解能力更强B.食盐溶解能力更强C.一样强8. (2分)在研究“水在什么温度下结冰”的过程中,为了更快结冰,我们会()A.加入食盐B.加入更多的冰C.加入冰水9. (2分)将纸折成纸飞机,将橡皮泥捏成小熊,经过变化后这两种物质()A.还是原来的物质B.不是原来的物质C.其中一部分被改变10. (2分)白糖充分在水中溶解后,白糖在()A.水的上部B.水的下部C.均匀分散于各部分11. (2分)将水装在圆柱形杯子里,水是圆柱形:装在方形杯子里,水是方形。说明水具有()的特点。A.没有固定形状B.可以装杯子里C.不能被压缩12. (2分)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传播,是因为空气()A.可以流动B.有质量C.可以被压缩13. (2分)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是()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B.空气要占据杯中的空间C.空气能流动14. (2分)如图,在不倾倒瓶子的情况下,我们往()中吹气能将水从瓶中挤出来。C.号、号吸管都可以15. (2分)篮球打入空气后会变得有弹性,这是因为空气()A.很轻B.会流动C.可以被压缩16. (2分)如图简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气球放气,另外一端下沉,这个实验证明的是(A.空气是看不见的B.空气有一定的质量C.空气没有颜色17. (2分)如图,简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气球放气,另外一端下沉,当气球充满气后,左端下沉,右端可以放()来调节平衡。A.字典B.绿豆C.书包18. (2分)在“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中,从蜡烛上端的纸孔流出的是()空气。A.热B.冷C.压缩19. (2分)下列容器中,适合做雨量器的是()A.b.020. (2分)根据如图雨量器中的降水量,我们可以判断当天下的是(划分降雨等级的标准降雨等级24小时降水量(亳米)小雨0.1 9.9中雨10.0 24.9大雨25.0-49.9暴雨50.0以上单位:充米A.小雨B.中雨C.大雨21. (2分)当我们看到学校的红旗飘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则刮的是()A.西风B.北风C.南风22. (2分)下列记录气温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B.下雨时,可以在室内观察记录C.来不及记的时候可以不记23. (2分)我们一般会用()方位来描述方向。A.四个B.八个C.十二个24. (2分)如图所示,天空中的云比较多,我们可以判断这是()25. (2分)下列动物的行为能预示晴天的是()A.燕子低飞B.蚂蚁搬家26. (2分)在温州,下列节日中气温最冷的是()A.春节B.端午节C.多云C.蜘蛛结网C.中秋节二、连线题(共11分)27.(6分)将装置图与对应的功能进行正确连线。M/S看风向测气温28.(5分)测风速成体温分离食处水装液体塑料瓶内的气球吹不大空气可以被压缩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热气球升到高空压缩空气有弹性给足球充的气越多球越重热空气上升拍皮球球会弹跳起来空气有质量三、探究题(共37分)29. (10分)小科在学校的实验室做了一个实验,过程如下:在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100亳升冷水。将两块同样大小的方糖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用搅拌棒在其中的一个烧杯中搅拌。观察实验现象。请根据学到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1)在这个实验中,小科要研究的问题是OA.方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小吗B.方糖在水中能溶解吗C.搅拌是否能加快方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2)在这个实验中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oA.水的多少B.方糖大小、重量C.以上都是(3)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实验条件是A.是否搅拌B.温度C.以上都是(4)通过本次实验小科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搅拌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B.搅拌不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C.加更多的水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5)如果小科想要让方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除了用搅拌的方法外,你还能想到的办法有、。30. (14分)孔明灯(如图所示),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它是热气球的最早雏形。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1)在古代,孔明灯主要用于OA.照明B.祈福C.军事(2)下列选项中,和孔明灯升空原理相同的是cA.热气球B.风筝C.飞机(3)孔明灯能够升空,是因为oA.热空气比冷空气热B.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C.热空气和冷空气均会流动(4)下列关于孔明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oA.孔明灯对人们没有安全危害B.孔明灯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我们尽量不要燃放孔明灯C.人们完全可以控制孔明灯的飘移方向(5)上课在做热气球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纸筒来帮助我们聚集热量,小科该如何放置纸筒呢?aOa0c,0口朝右口朝上口朝下(6)小科将一个很大很轻的食品保鲜袋套在纸筒外围进行加热,过一会儿,原本瘪的保鲜袋会(填“鼓起来”或“更瘪”),手摸保鲜袋外壁会感觉(填“冷”或“热”),手提着袋子上端时,会感觉(填“变重”或“变轻”)。又过一会儿,小科松开双手,发现保鲜袋(填“瘪下去”或“飞起来”)。31. (13分)为了解一天中气温的变化特点,小科连续三天对气温进行观测,以下是小科的观测结果:时间12月18日12月19012月20日8时46910时8101312时IOeC1C1714时11121816时8101318时71C(1)小科测温时,应选择作为测量的地点。A.地下车库B.阳台上C.树荫下IO0IO20(2)请根据右图中气温计的读数,补充表格中12月18日18时的气温值。(3)在12月18日这一天的温度记录中,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eCo(4)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一般在。A.12时B.16时C.14时(5)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oA.越来越高B.从低到高再到低C.越来越低(6)结合12月18日气温变化特点,推测当天晚上22时的温度最可能是A.1CB.7CC.3C(7)下面是12月19日的气温统计图,请你将它补充完整。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读短文,回答12题。“水娃娃”的老家在蔚蓝色的大海里。它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资源。在自然环境中,“水娃娃”在不停歇地旅游着呢。我们快来看看,它是怎么旅行的吧。儿童画水娃娃旅游记1. 如上文中提到“水娃娃”,我们观察可以发现()A.不会流动B.有固定的形状C.具有流动性【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水循环使陆地的淡水资源得到不断补充更新。上文中提到“水娃娃”是水,具有流动性。故选:Co【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水循环,然后依据课本内容作答即可。2. 如图,在儿童画中,“水娃娃”上升的过程是(A.水蒸发的过程B.冰融化的过程C.水蒸气凝结的过程【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水循环使陆地的淡水资源得到不断补充更新。分析图片可知,“水娃娃”上升的过程是水蒸发的过程。故选:Ao【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水循环,然后依据课本内容作答即可。3. (2分)教室里的空气中()水蒸气。A.有B.没有C.下雨天有,晴天没有【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按体积计算,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氯气约占21%,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约占1%。【解答】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水蒸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教室里的空中含有水蒸气。故选:Ao【点评】结合对空气成分的认识解答。4. (2分)在研究水变化的三个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测心水温B.点燃酒精灯C.吹灭酒精灯【分析】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用温度计测水温时,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面,不能接触水银部分。【解答】A.温度计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手拿温度计的上端,故A错误;B.点燃酒精灯正确的方法是用火柴点燃,自下而上点燃,故B正确;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并且要盖两次,不能直接用嘴吹灭酒精灯,故C错误。故选:Bo【点评】正确理解掌握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 (2分)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水面出现了大量“白气”B.水持续沸腾时,温度保持100摄氏度不变C.水沸腾时,只有水面上才有气泡【分析】沸腾是水受热到达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这一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变化。水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水面不断翻滚,水面之上有大量水蒸气。【解答】水在加热过程中,水会因为获得热量,水的温度会逐渐升高。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地翻腾起来,气泡上升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沸腾时水面出现了大量“白气”,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oCo沸腾时,继续加热,水温保持100摄氏度不变,C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o【点评】结合对水的沸腾现象的认识解答。6. (2分)如果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5,放在里面的水()A.会结冰B.不会结冰C.一小部分结冰【分析】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解答】水结冰的条件是水的温度下降到O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5,高于水结冰的温度,所以放在里面的水是不会结冰的。故选:Bo【点评】结合水结冰的条件解答。7. (2分)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比较,()A.小苏打溶解能力更强B.食盐溶解能力更强C.一样强【分析】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大有小,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解答】通过实验可知,通常条件下,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大约溶解10克小苏打,同体积的水溶解的食盐比小苏打多,说明食盐的溶解能力更强一些。故B选项正确。故选:Bo【点评】掌握对溶解能力实验的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 (2分)在研究“水在什么温度下结冰”的过程中,为了更快结冰,我们会()A.加入食盐B.加入更多的冰C.加入冰水【分析】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加快冰融化速度,制造更低的温度,利于试管内水结冰。【解答】我们在研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这一实验时,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加快碎冰的熔化速度,制造低于Oe的盐水,制造更低的温度,加快试管内水的结冰。故A选项正确。故选:Ao【点评】掌握对水结冰实验的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 (2分)将纸折成纸飞机,将橡皮泥捏成小熊,经过变化后这两种物质()A.还是原来的物质B.不是原来的物质C.其中一部分被改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解答】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将纸折成纸飞机,将橡皮泥捏成小熊,经过变化后这两种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C错误。故选:Ao【点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 (2分)白糖充分在水中溶解后,白糖在()A.水的上部B.水的下部C.均匀分散于各部分【分析】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解答】溶解就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溶液。因此,白糖充分在水中溶解后,白糖会均匀分散于水中各部分,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故C选项正确。故选:Co【点评】正确理解掌握物质溶解的基本特征,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1. (2分)将水装在圆柱形杯子里,水是圆柱形;装在方形杯子里,水是方形。说明水具有()的特点。A.没有固定形状B.可以装杯子里C.不能被压缩【分析】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不容易被压缩。【解答】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不容易被压缩。将水装在圆柱形杯子里,水是圆柱形;装在方形杯子里,水是方形。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故A选项正确。故选:Ao【点评】正确理解掌握水的性质特征,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2. (2分)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传播,是因为空气()A.可以流动B.有质量C.可以被压缩【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重量。【解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传播,主要是因为空气可以流动。A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故选:Ao【点评】结合空气可以流动的认识解答。13. (2分)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是()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B.空气要占据杯中的空间C.空气能流动【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质量很轻。【解答】空气可以占据空间。把纸揉皱塞入杯底,将杯子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杯子里有空气阻挡水进入杯中。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o【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14. (2分)如图,在不倾倒瓶子的情况下,我们往()中吹气能将水从瓶中挤出来。A.吸管B.吸管C.号、号吸管都可以【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重量。【解答】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如图所示,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里挤出来,需要向管吹气,空气占据空间,从而把水从管中挤出。若向吸管中吹气,空气会从吸管中跑出,水不能从瓶中挤出来。故B选项正确,AC选项错误。故选:Bo【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的认识。15. (2分)篮球打入空气后会变得有弹性,这是因为空气()A.很轻B.会流动C.可以被压缩【分析】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具有一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体积。【解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往篮球里打入空气后会变得有弹性,这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点,故C正确,AB错误。故选:Co【点评】结合空气容易被压缩的特点,分析解答此题。16. (2分)如图简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气球放气,另外一端下沉,这个实验证明的是(A.空气是看不见的B.空气有一定的质量C.空气没有颜色【分析】在平衡尺的一端没有充气的气球,另一端挂充气的气球,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有质量,可以气球内充入更多的空气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解答】空气流动性强,体积容易被压缩,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天平达到平衡后,将皮球放出一部分气,天平会向另一端端倾斜,说明气球变轻了,由此判断空气是有质量的。天平平衡与空气看不见无关,与空气有无颜色无关。故B正确,AC选项错误。故选:Bo【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空气质量的验证,掌握天平的使用。17. (2分)如图,简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气球放气,另外一端下沉,当气球充满气后,左端下沉,右端可以放()来调节平衡。A.字典B.绿豆C.书包【分析】空气具有质量。空气的质量很轻,可以用绿豆、回形针等较轻小的常用物品通过天平衡量空气的质量。【解答】空气具有质量。空气的质量很轻,可以用绿豆、回形针等较轻小的常用物品通过天平衡量空气的质量。如图,简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气球放气,另外一端下沉,当气球充满气后,左端下沉,右端可以放绿豆来调节平衡:字典和书包太重,不能用来调节平衡。故选:Bo【点评】了解空气具有质量,空气的质量很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 (2分)在“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中,从蜡烛上端的纸孔流出的是()空气。A.热B.冷C.压缩【分析】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会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冷空气下降是因为冷空气比同体积的热空气重,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解答】在“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中,燃烧的蜡烛会不断加热上方的空气,空气温度升高,体积变大,热空气比空气轻,在空气中会上升。因此,从蜡烛上端的纸孔流出的是热空气。故A选项正确。故选:Ao【点评】结合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认识解答。19. (2分)下列容器中,适合做雨量器的是()【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解答】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AB不是直筒,不适合制作雨量器;C是直筒,适合制作雨量器。故选:Co【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雨量器的认识。20. (2分)根据如图雨量器中的降水量,我们可以判断当天下的是()划分降雨等级的标准降雨等级24小时降水量(毫米)小雨0.19.9中雨10.0-24.9大雨25.0-49.9暴雨50.0以上尔位:充米A.小雨B.中雨C.大雨【分析】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解答】降水量是在24小时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亳米为单位。图雨量器中的降水量是20亳米,降雨等级是中雨。故选:Bo【点评】掌握对降水量的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 (2分)当我们看到学校的红旗飘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则刮的是()A.西风B.北风C.南风【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比如,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解答】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当我们看到学校的红旗飘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太阳从东方升起,红旗飘向东方,说明此时风是从西方吹来,则刮的是西风。故选:Ao【点评】了解判断风向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 (2分)下列记录气温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B.下雨时,可以在室内观察记录C.来不及记的时候可以不记【分析】空气的冷热程度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旷、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解答】A、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A的做法正确。B、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旷、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下雨时,不能在室内观察记录。B的做法错误。C、记录气温时要坚持,不能来不及记的时候可以不记。C的做法错误。故选:Ao【点评】了解观测气温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 (2分)我们一般会用()方位来描述方向。A.四个B.八个C.十二个【分析】人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方向。【解答】解: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方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o【点评】根据方向的8个方位解答,结合生活常识理解。24. (2分)如图所示,天空中的云比较多,我们可以判断这是(A.晴天B.阴天C.多云【分析】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阴天。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是晴天;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是多云;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是阴天。【解答】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是晴天;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是多云;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是阴天。如图所示,天空中的云比较多,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多云。故选:Co【点评】了解云量与天气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 (2分)下列动物的行为能预示晴天的是()A.燕子低飞B.蚂蚁搬家C.蜘蛛结网【分析】各种动植物和器具对天气变化有着不同的反应,有的反应非常灵敏。当天气将转阴雨时,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气压降低,天气闷热,它们会表现出异常反应。这些反应,均可作为预测天气的参考。【解答】生物对天气变化有不同的反应,一些事物和现象可以用来预报天气,如蜘蛛结网预示晴天,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预示阴天。故选:Co【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天气谚语,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26. (2分)在温州,下列节日中气温最冷的是()A.春节B.端午节C.中秋节【分析】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我国以摄氏温标C表示。【解答】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同一个地点不同季节的气温不同。温州位于北半球,端午节处于春季,中秋节处于秋季,春节处于冬季,气温最冷。故选:Ao【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气温,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二、连线题(共11分)27. (6分)将装置图与对应的功能进行正确连线。看风向 测气温 洞风速依体温 分尚食拉水 装液体【分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工具的使用推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解答】工具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一样,工具的发明和利用使人类能够做许多其它动物不能做的事情。分析图表可知,从左到右分别用来测气温、看风向、量风速、分离食盐水、量体温、装液体。【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工具的使用,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28. (5分)塑料瓶内的气球吹不大空气可以被压缩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热气球升到高空压缩空气有弹性给足球充的气越多球越重热空气上升拍皮球球会弹跳起来空气有质量【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解答】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特征,分析图表可知,塑料瓶内的气球吹不大,体现了空气占据空间,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体现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热气球升到高空,体现了热空气上升,给足球充的气越多球越重,体现了空气有质量,拍皮球球会弹跳起来,体现了压缩空气有弹性。故答案为:塑料瓶内的气球吹不大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占据空间热气球升到高空压缩空气有弹性给足球充的气越多球越重.拍皮球球会弹跳起来 /热空气上升空气有质量【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空气的特征,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探究题(共37分)29. (10分)小科在学校的实验室做了一个实验,过程如下:在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100亳升冷水。将两块同样大小的方糖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用搅拌棒在其中的一个烧杯中搅拌。观察实验现象。请根据学到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I)在这个实验中,小科要研究的问题是COA.方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小吗B.方糖在水中能溶解吗C.搅拌是否能加快方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2)在这个实验中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COA.水的多少B.方糖大小、重量C.以上都是(3)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实验条件是AOA.是否搅拌B.温度C.以上都是(4)通过本次实验小科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OA.搅拌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B.搅拌不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C.加更多的水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5)如果小科想要让方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除了用搅拌的方法外,你还能想到的办法有加热、研碎。【分析】通过加快溶解的方法可知,影响物质溶解快慢因素有温度、是否搅拌、颗粒大小,可以通过对比实验得知。【解答】小科在学校的实验室做了一个实验,过程如下:在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1OO毫升冷水。将两块同样大小的方糖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用搅拌棒在其中的一个烧杯中搅拌。观察实验现象。请根据学到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1)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在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100毫升冷水。将两块同样大小的方糖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用搅拌棒在其中的一个烧杯中搅拌,观察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改变的唯一变量是搅拌,其他条件不变,因此小科要研究的问题是搅拌是否能加快方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这个实验中唯一改变的条件是搅拌与不搅拌,其他条件如水的多少、方糖大小、重量等都属于要保持不变的条件。(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实验条件是是否搅拌。(4)通过本次实验小科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搅拌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5)如果小科想要让方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除了用搅拌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加热,提高水温,加快冰糖溶解;也可以将冰糖块研碎,变成细小的颗粒,也能加快溶解速度。故答案为:(I)C。(2) Co(3) Ao(4) Ao(5)加热;研碎。【点评】正确理解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是解答该题的关键。30.(14分)孔明灯(如图所示),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它是热气球的最早雏形。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I)在古代,孔明灯主要用于COA.照明B.祈福C.军事(2)下列选项中,和孔明灯升空原理相同的是AQA.热气球B.风筝C.飞机(3)孔明灯能够升空,是因为BcA.热空气比冷空气热B.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C.热空气和冷空气均会流动(4)下列关于孔明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OA.孔明灯对人们没有安全危害B.孔明灯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我们尽量不要燃放孔明灯C.人们完全可以控制孔明灯的飘移方向(5)上课在做热气球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纸筒来帮助我们聚集热量,小科该如何放置纸筒呢?CaOac'口由右口初上口朝下(6)小科将一个很大很轻的食品保鲜袋套在纸筒外围进行加热,过一会儿,原本瘪的保鲜袋会U-(填“鼓起来”或“更瘪”),手摸保鲜袋外壁会感觉热(填“冷”或“热”),手提着袋子上端时,会感觉工£(填“变重”或“变轻”)。又过一会儿,小科松开双手,发现保鲜袋飞起来(填“瘪下去”或“飞起来”)。【分析】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解答】(1)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体积变大,热空气比空气轻,在空气中会上升,孔明灯在热空气的升力作用下升上高空。在古代,孔明灯主要用于军事用途。(2)选项中和孔明灯升空原理相同的是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风筝、飞机是利用空气流动形成的压力差飞行的,喷气式飞机是利用反冲力飞行的,与热空气上升原理无关。(3)孔明灯能够升空,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受浮力作用,热空气会上升。(4)A.孔明灯对人们有安全危害,容易引起火灾,故A错误;B.孔明灯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孔明灯掉落到地面容易引燃可燃物,引发火灾,我们尽量不要燃放孔明灯,故B正确;C.孔明灯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升空后,不受人们的空气,孔明灯的飘移方向受风向影响,处于完全失控状态,故C错误;(5)上课在做热气球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纸筒来帮助我们聚集热量,因为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变轻,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小科应该口朝下放置纸筒,热空气进入纸筒内。(6)小科将一个很大很轻的食品保鲜袋套在纸筒外围进行加热,因为热空气上升,会进入塑料袋内,过一会儿,原本瘪的保鲜袋会鼓起来,手摸保鲜袋外壁会感觉热,因为热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进入到塑料袋内,手提着袋子上端时,会感觉塑料袋逐渐变轻。再过一会儿,小科松开双手,可以发现保鲜袋会飞起来。故答案为:(I)C。(2) Ao(3) Bo(4) Bo(5) Co(6)鼓起来;热;变轻;飞起来。【点评】结合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认识解答。31.(13分)为了解一天中气温的变化特点,小科连续三天对气温进行观测,以下是小科的观测结果:时间12月18日12月19日12月20日8时46910时8101312时10111714时rc121816时8101318时77HeC(1)小科测温时,应选择C作为测最的地点。A.地下车库B.阳台上C.树荫下(2)请根据右图中气温计的读数,补充表格中12月18日18时的气温值。(3)在12月18日这一天的温度记录中,最高气温是11最低气温是4aCo(4)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一般在C。A.12时B.16时C.14时(5)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BcA.越来越高B.从低到高再到低C.越来越低(6)结合12月18日气温变化特点,推测当天晚上22时的温度最可能是C。A.1CB.7C.3(7)下面是12月19日的气温统计图,请你将它补充完整。/窗/P'UU愫"用IaHof14射(4tiw)_【分析】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C)来表示。气温计是测量温度的科学仪器。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使用温度计测气温时,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解答】(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的温度。因此,小科测量气温时,他应该选择的测量地点是室外树荫下,避免阳光照射。(2)读图可知,图中气温计的最小刻度是1,此时夜柱上表面与5C刻度一致,因此,12月18日18时的气温值是5。(3)从表中气温数值可以看出,在12月18日这一天的温度记录中,最高气温是IlC,最低气温是4Co(4)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一般在14时。(5)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先从低到高,再由高到低。(6)结合12月18日气温变化特点,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先从低到高,再由高到低,最高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由此可以推测当天晚上22时的气温会低于18时的气温8C,而高于8时的气温4C,22时的气温最可能是7。(7)根据表中12月19日的气温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补充完成气温统计图。故答案为:(I)C。(2) 6。(3) 11;4o(4) Co(5) Bo(6) Co(7)气Wr气加偿计出【点评】该题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需要对天气和气候等教材相关知识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