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设计变更报告.docx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设计变更报告目录1概述11.l项目变更说明11.2项目背景41.3项目概述51.4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61.5公众参与报告的编写101.6组织领导和管理102项目区域概览122.1自然剖面122.2社会经济地位162.3土地利用现状172.4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18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1.1 项目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20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1.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23. 4水资源评价234工程规划243.1 指导思想243.2 项目规划目标243.3 工程规划原则263.4 工程规划设计依据274. 5项目规划与布局295工程设计354.1 土地平整工程355. 2灌排工程435.1 田间道路工程515.2 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整治工程525.3 工程量汇总546施工组织设计576.1施工条件5762施工组织与管理596.3 施工布置606.4 旅工方法606.5 质量管理676.6 施工进度表687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697.1项目概述691.ljmO707.3项目单价707.4单价基础7175其他费用717.6或有事项727.7投资预算表727.8效益分析738项目后期管理建议778.1 项目验收778.2 后期土地权属调整778.3 岗位管理建议801总则说明1.1 项目变更说明1.1.1 变更原因(一)项目单位投资发生变化,项目亩投资由原来的1500元/亩调整为1000元/亩。(2)由于后期其他项目的实施,部分地块的土地用途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次优化将进行部分微调。(3)因项目资金变动,经与项目区相关村干部及部分村民代表深入讨论,项目区原规划部分优先建设群众建设意愿最强,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急需的部分。建造。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原有的规划内容。1.L2变更原则(一)项目区范围不变项目区位置:建设项目区位于兴河镇9个行政村的白园村、小沟村、牛寨村、边嘴村、阳渠村、沙湾村、牛沟村、后石村和老庄沟村。项目区范围和位置不变。(二)项目规模基本不变建设规模原则上保持不变:原志丹县星河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总建设规模为457.4hm2,折合6861亩。优化后项目总建设规模为457.4hm2,折合6861亩。保持原样。(三)充分尊重项目区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意见本次项目优化充分考虑了项目区群众的意见。根据广大群众的需求进行优化设计。(四)确保优化后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要求优化设计更能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措施布局更合理。措施的使用更高效、更方便群众的日常田间管理。因此,优化后的工程可以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要求。1.1.3变更前后内容对比(1)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原土地平整工程分为土地平整、山脊恢复、覆土、耕地四个工程。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拟平整土地面积3390.19亩,动土量54220Onl3。恢复垄、垄:修复梯田垄、垄5578.92亩,搬迁土方量4460OnI3O覆土工程:计划用表土覆土57.22亩,覆土厚度50cm。耕地:计划耕地面积6685.05亩。优化后的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土地平整面积1708.81亩,动±34510OnI3。田填:修复田填、田填9.3Ikm,搬迁土方量2990Om3。覆盖工程:计划用表土覆盖57.22亩土地。覆盖土的厚度为50厘米。耕地:计划耕地面积6685.05亩。优化后,平整土地减少1681.38亩,减少土方量26.97万m3,山脊恢复减少土方量1.47万m3,其余保持不变。(2)灌排工程原建设内容为:水源工程:共规划新建深井8口,新建潜水泵11座,泵房11座,水库1座60m田间管道配套工程:新建UommPVC灌溉管道3条,总长1072mo优化后的建设内容为:水源工程:计划修井5口新深井,新建潜水泵6台,变压器5台,架设线路2.75km,水库1座。田间管道配套工程:新建IlOmlnPVC灌溉管道,长118InI。优化后:减少深水井4口,减少潜水泵5台,泵房11座,同时增加线路2.75km,变压器5台;管道工程管道长度减少109mo(3)野外道路工程项目区原建设内容为:共新建田间道路3条,全长4000m。路面为20Cnl厚泥石路面,宽4mo优化后的建设内容为:新建田间道路2条,全长135Onb路面为20CnI厚泥石路面,宽4mo优化后,减少田间道路2650m。(四)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原建设内容为:规划新建一条长50Om的土壤排水沟,5条混凝土排水沟,总长1500mo优化后的建设内容为:拟新建土质排洪渠1条,全长500m,新建砂浆、砖石排洪渠5条,总长1500mo优化后,泄洪渠道建设内容不变,泄洪渠道由原来的混凝土结构改为砖石结构。1.1.4变更后的设计方案评估(1)提高公众满意度由于本次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所以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会与当地群众进行详细的沟通,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需求。因此,优化后,群众的整体满意度会有所提高。(二)规划内容更加合理建设内容虽然比原来有所减少,但建设内容是当前人民迫切需要的,符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要求。(3)整体标准更高,设计更合理。优化设计,使田间排洪设施更加完善,增加了耕地的抗破坏能力。1.2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土地整治方案(2011-2015年)和国土资源局关于做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通知,对工程进行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田间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集聚连片,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并委托延安国家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作为编制单位,编制志丹县星河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报告。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推动进步。着力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对项目区域进行统筹规划,进行规模化开发管理。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林、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开展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经过开发和治理,项目区与非项目区存在明显差异。项目区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通、路通、旱灌、排涝、减涝”,基本实现造园;总体目标是平整肥沃,配套水利设施,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宜建,技术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志丹县星河镇。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全县新建碎石路320公里,村通达率达100%;新建农村油路663公里,油路进村率达到84.4吼城乡交通便利。星河镇位于志丹县东部,北接章曲乡,南接宝安乡、王南沟乡,西接顺宁乡,东接安塞县王窑乡和花子坪乡。全镇总面积25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27.2亩。建设项目区位于兴河镇白原村、小沟村、牛寨村、边嘴村、阳渠村、沙湾村、牛沟村、后石村、老庄沟村9个行政村。项目建设区水土资源较为优越,交通便利。本次项目区拟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6861亩。该项目的确定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深受项目区受益群众的欢迎和支持。1.3项目概述I .3.1项目建设规模志丹县星河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总建设规模为457.4hm2,折合6861亩。II 3.2项目类型项目类型为省级综合资本投资项目III 3.3项目性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1.3.4项目建设现场项目区位置:项目区位于志丹县星河镇,涉及白原村、小沟村、牛寨村、边嘴村、阳渠村、沙湾村、牛沟村、后石村、老庄沟9个行政村在村里。1.3.5项目区地形星河镇地貌属以凉毛为主体的黄土凉毛丘陵沟壑区。境内星子河自北而来,流经镇驻地,东流入安塞县城。两岸山峦起伏,地表完全被黄土覆盖。沟壑纵横,狭窄陡峭,下部有红砂岩峭壁竖立,上部出露红粘土,自然植被贫瘠。地势依河流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093-1741mo由于长期的侵蚀,特别是水蚀和切割,该镇地貌的显着特点是:地表破碎,沟壑密布,沟壑纵横,山高陡坡,沟谷深,基岩裸露。山体较深,切削深度200mo梁窄坡陡,梁顶至谷边的后坡缓窄,向阳坡短而陡。黄土墙位于谷边线以下,塌方多见,滑坡、边坡多发。沟呈“V”形。区土地权属情况项目区土地权属为项目区村镇集体所有,土地权属界限清晰、无可争议。1.4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1.4.1项目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工程、排灌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1.4.1.1±地平整工程项目区土地平整区属于轻微起伏的地形。土地平整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山脊恢复、覆土、耕地4个项目,涉及项目区9个行政村。土地平整:拟平整土地面积侬亩,动土量34510Om3。山脊修复:对项目区损坏的山脊进行修复。计划修复梯田垄9.31km,土方工程量2990OnI3。覆土工程:计划用表土覆土57.22亩,覆土厚度50cm。耕地:计划耕地面积6685.05亩。1.4.L2排灌工程(一)水源工程该项目原深水井年久失修,泥沙淤积、漏水严重,导致水井坍塌损坏,无法再使用。项目区内共计划修复5口新深井,井深300m,单井出水量皿3/h。止匕外,多口井配套设施不完善,需增加抽水泵等设施,项目区新增潜水泵6台;60m3一个水库。(2)现场管道配套工程新建灌溉管道5条,全长1181米。1.4.L3田间道路工程项目区内新建田间道路2条,全长1350mo路面为20Cm厚泥石路面,宽4m。1.4.1.4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规划建设500m土排洪渠和5条砌体排洪渠,总长1500mo1.4.L5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12个月,建设工期由承办单位安排。1.4.2项目投融资项目建设总投资686.1万元。其中,建设费549.56万元,设备购置费30.55万元,其他费用86.01万元,不可预见费19.98万元。表1-1项目预算汇总表项目名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金额单位:万元序列号项目或费用名称预算额各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2)(3)*建设成本549.5680.10二设备购置费30.554.45三其他费用86.0112.54四不可预见的费用19.982.91全部的数数686.10100.00表1-2工程建设造价预算项目名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金额单位:万元序列号项目或费用名称成本各造价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2)(3)1土地平整工程241.7743.992灌排工程170.1530.963田间道路工程26.484.824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111.1620.23全部的数数549.56100.00表1-3工程特性表姓名单元数量评论一、项目概况一、建设规模嗯2457.4总面积6861亩2、项目投资百万686.103、亩投资元/亩1000按建设规模计算4.项目性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5.项目类型省级综合资金投资项目六、地貌类型该地区的地貌以凉茅为主的黄土梁茅丘陵沟壑区七、建设工期月亮128、灌溉保证率%759、泄洪标准十年一次10、水资源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二、建设内容(1)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区嗯2113.92合计1708.81英亩山脊修复区公里.9.31耕地面积嗯2445.67总面积6685.05英亩覆盖面积嗯23.8157.22英亩(2)灌排工程新深井眼睛5井深300m新修复的灌溉管道米1181IlOminPVC(3)野外道路工程4m宽田间道路改造米13502_(四)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土壤排水渠公里0.5梯形截面砌体防洪公里1.5梯形截面三、项目投资建设成本百万549.56土地平整百万241.77灌排工程百万170.15田间路百万26.48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百万111.16设备购置费百万30.55其他费用百万86.01不可预见的费用百万19.98项目总投资百万686.10四、综合经济指标1.年度福利百万122.132、静态投资回收期年61.5公众参与报告的编写多年来,在县国土局的指导下,星河乡政府也实施了许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当地农民自发的土地管理,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为成熟和宝贵的经验。在将来。项目规划制定前,省、市、县、镇、村各级行政、业务部门领导及国土、农业、水利、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研,地方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当地民众也迫切希望将项目区建设成为农作物高产稳产示范基地,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项目的实施是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通过整合各涉农部门资金,实施各项工程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项目区抗洪抗旱能力,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社会、生态是一个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良性循环的项目。涉及土地所有权和承包关系的调整、利益分配等诸多问题,事关千千万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外,还需要从社会资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劳务投入等方面获得人力物力。既要保证公众广泛参与项目的实施,同时又要保证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目标的协调性。因此,要认真细致地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宣传工作。让公众参与到项目中,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1.6组织领导与管理为项目顺利开展,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管理;县国土部门、镇政府相关人员成立项目实施技术指导监督组,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村委会成立协作小组,负责施工过程中群众的协调配合,协助监督施工质量。项目管理实行工程建设“五项”制度,即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公告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同时,要让管理单位和地方政府参与,共同协调处理规划实施中的相关社会问题。2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述2.1.1 地理位置和范围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东与安塞县接壤,西北与吴起、靖边县接壤,东南与甘泉、抚县接壤,西南与甘肃省合水、华池县接壤。全县东西长70.01公里,南北宽92.56公里,国土总面积3781平方公里2o县城距延安市区96公里,距省会西安500公里。项目区位于志丹县星河镇。星河镇位于志丹县东部,镇政府驻地边嘴村牛园子村组在县城以东30公里处。北与章曲乡接壤,南与宝安乡、王南沟乡接壤,西与顺宁乡接壤,东与安塞县王窑、花子坪两乡接壤。总面积255.8km2。辖18个村委会。辖91个村民小组,2000多户,总人口10158人。2012年财政收入超过8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200元。2.1.2地形志丹县星河镇地貌属于以凉毛为主体的黄土凉毛丘陵沟壑区。境内星子河自北而来,流经镇驻地,东流入安塞县城。项目区海拔在1093米至1741米之间。由于长期的冲刷,尤其是水的冲刷和切割,形成了项目区特殊的地貌特征:地表支离破碎,山高险峻,河谷深切,两岸山峦起伏,地表完全被黄土覆盖,沟壑纵横,下部红砂岩峭壁纵横。站立时,上部的红土大多裸露在外。山很深,砍伐深度200米。梁窄坡陡,梁顶至谷边的后坡缓窄,向阳坡短而陡。黄土墙位于谷边线以下,塌方多见,滑坡、边坡多发。沟呈“V”形。大跳却张集。史科湾s0%2。横料R庄科果9。0胡庄u于势。陵家湾南梁“个"像.uc. MW2.万公E.牧双以羊多.产占Si安市主妁位.年早志 1V.任塔木5?通系.历定公第过发号8内克改公路相连.MB诉日军JS大学' ftAWlBW. 土特产有IIM、BC. HW.TJfe*oV / O-TJRilJfiTo* /、儿山 峭 Ao 。加S汨图2-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2.L3气候和气象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差大,冬长夏短,四季分明。但分布不均,冬季189天,夏季仅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32小时,年平均气温7.9,极端最高气温37.4C(2000年),极端最低气温-28。最热的月份是7月,平均为21.5oC,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为-7.9。c、气温变化规律是:春季气温上升快,夏季升降平缓,秋季降温迅速。项目区局地主导风向为西北向,最大风速18.0ms,年平均风速1.7ms0降水月份分布不均,6-8月较为集中,降水量292.9mm,占全年降水量的56%,尤其是7月份,降水量相当集中,120.6mm,占全年降水量的23%沉淀。降水的地域分布不均,总的趋势是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越北降水越少。东南西北平均降水量相差100mm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24.5毫米,年蒸发量1656毫米,年平均风速1.4米/秒。无霜期短,平均142天;日照时间短,光能资源不足,日照时数比周边县少100-400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2350小时。最大冻土深度105cm,年平均相对湿度59.0%,年平均雷爆日数18d,年平均沙尘暴日数5.5d,年平均雾日数10.3d.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霜冻、冰雹、大风、暴雨等。2.1.4水文水资源志丹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漂河、周河、星子河。漂河、周河是北漂河的支流,星子河是沿河的支流,都属于黄河水系。星河镇项目区内河流为星子河。洛、周、兴三河是全县的主要干流。大小支流、沟壑极为发达,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形成树枝状水系。河网密度为L30kmkm2。全县共有1公里以上河道2055条,其中14级支流620条,流域面积1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8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条。志丹县地下水主要通过自然降雨入渗补给,大部分流入河流。多年平均地下水自然补给量为6400万立方米,平均径流模数为46.37吨/日夜平方公里。主要来源是自然降雨入渗补给。第四纪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周河流域。志丹群冲击层水与下伏风化漂河组砂岩中的水具有紧密的水力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水面。2.1.5土壤项目区土壤包括黑土、黄土、红土、粉土、紫土、灰褐土、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等10个土类、15个亚类、30个土属、74个土类。种类。有各种土壤类型。主要耕作土壤有黄土、淤泥土、潮土、红土、黑土、紫土和灰褐土。其中,黄土是全县主要耕作土壤,也是最大的土壤类型,占总面积的69.5%;其次是灰褐土,占25.68%;其他如淤泥、黑土、红土、潮土、紫土等均有零星分布,合计占4.84虬受生物气候带、地形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县自南向北、由西向东穿过洛、周、兴三个流域,依次为:灰桂土-草甸土-水稻土-红土-黄棉土-紫土-黑土。全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0.85%,氮含量0.07%,碱解氮45ppm,速效磷6ppm,速效钾132ppm0根据陕西省土壤养分分类标准,除速效钾含量处于高、中、高水平外,其余均处于中低水平。微量元素中:硼、锌、镒、铁均缺乏或严重缺乏,均低于临界标准,仅铜含量适中。项目区植被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最活跃的因素,不同植被类型下形成不同的土壤。2.1.6植被项目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现有森林植被多为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有:杨树、蒙古栋、辽东栋、黑桦、白桦、白杨、侧柏、梨、漆树、枫树、嘏树、山楂、松树、月芽、榆树、柳树、香椿、桑树、刺槐、刺槐、楸树、山榆等。灌木有黄蔷薇、马蹄针、丁香、黄柏刺、虎榛、紫穗槐、丸刺、母猪刺、白刺、柱才、锦鸡儿、荀子、沙棘、山桃、鸟柳、红柳、酸枣、胡枝子、六六、连翘、文冠果、水竹子等。草本植物有370种,主要类型有长茅草群落、冰草群落、百里香群落和寒蒿群落。药用植物约有300多种,主要有甘草、麻黄、桃仁、杏仁、瑞仁等。人工林分布于全县各地,县中北部面积较大,多以耕地布置,块状分布。主要树种有:山杏、山桃、锦鸡儿、沙棘等。渠道两侧有少量杨树,周围树木多为杨树、榆树、干柳、槐、苹果、葡萄、桃、犁、杏、核桃、枣等经济林。2.1.7自然灾害项目区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水、霜冻、大风、病虫害、地震、塌方、雷击、鼠害、动物破坏等,这些灾害对气候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产量影响很大。,其中旱灾占21.7%;洪水占18.2%;霜冻占7.6%;虫害占4.7%;综合灾害占6.4%;其他灾害占22.4%。干旱是最自然的灾害。有“十年九旱”之说,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易导致低产。干旱的种类有:冬春连旱、春旱、春夏连旱、连旱、秋连旱、秋旱。洪水包括大雨、大雨和连绵雨,主要集中在6-9月。冰雹灾害是偶发性灾害,持续时间短、面积小,但破坏性强。冰雹最早出现在三月份,最迟在九月份结束。因此,土地开发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对保证项目区农业高产稳定具有重要作用。2.2社会经济地位近年来,星河镇党委、镇政府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工作会议精神,科学领导全镇干部群众努力工作,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牧草主导产业,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和教育促进了城镇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农电入户率达到100如镇、村、组道路通达率达100%。乡镇主干线被黑化、碎石化;乡村方言进村率100%,境内建成移动联通信号发射站10个,全镇乡村方言用户800户,手机用户3000户。住宅楼全面整治,90%的农舍实现了砖窑。退耕还林稳步推进,生态环境逐步优化。全镇已纳入国家粮食救济面积8.32万亩,粮食和资金总额1450万元,人均1500元,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整治60%以上。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初具规模。全镇以草畜产业为主导,草场面积2万亩,养牛户280户,秦川牛4680头。星河镇辖18个村委会,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158人。2012年财政收入超过8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200元。2.3土地利用现状全镇土地利用状况为:耕地2602.60hm2,园地191.87hm2,林地8354.97hm2,牧场9931.79hm2。项目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凉茅丘陵沟壑区,用地均为农用地。±地总面积457.4hm2,无灌地,均为旱地457.4hm2,占100%。此次纳入项目区集中管理,增加农田产量。其土地利用结构为:表2-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统计头等舱二等三等舱区域部分(嗯2)(%)农业用地耕地灌溉的00旱地457.41002.4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2.4.1水利设施“十一五”期间,志丹县共中标国家和省水利建设项目5项,投资7500万元,完成小流域建设15个,建成骨干坝45座,中型拦河坝40座,加固小坝60座和老坝15座。兴河镇共建深水井44口,浅水井132口,水窖106个,自来水到户率达100%。2.4.2交通状况2006年以来,志丹县新建碎石路320公里,村村通达率10096;新建农村油路663公里,通达84.4%的村。城乡交通便利。项目区涉及的所有乡镇均与高速公路相连,路面硬化,交通更加便捷。星河镇新建唐家河至王湾12公里柏油路,镇村主干线已被黑化、碎石化。2.4.3电力设施项目区供电电源为长庆电力和当地电力。H个村完成农网改造,农电入户率达到100虬供电充足,村组用电设施齐全。2.4.4生态环境状况全镇共退耕还林87824.2亩,其中退耕还林还草51478.7亩,荒山造林36345.5亩。完成政府机关绿化560亩,对乡镇主干道实施道路绿化。多年来,项目区以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全面弃耕25°以上坡度旱地,修建水库和地窖,发展旱作农业,控制水土流失。利用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项目区周边丘陵地带分布着生态林和经济林,森林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良好。项目区耕地小气候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项目区无大型工矿企业,区内主要污染源来自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不影响正常农业生产。2. 4.5项目区存在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影响项目区土地有效利用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限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2.1 地势平坦易内涝,排灌设施老化,雨季破坏严重,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土地产量偏低。(2)交通便利,但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标准低,坑洼不平,趋势混乱,不利于耕作。2.2 田填破坏严重,田面凹凸不平,田间缺乏适当的生产基础设施,分散,极大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作业。2.3 整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制约了土地的有效利用。综上所述,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势平坦、排水沟设施老化;山脊严重受损,生产基础设施不足。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4 项目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自然条件项目区是典型的半干旱农业区。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种植业主要依靠自然降水作为生长条件,抗旱能力很低。由于近年来降水不足,病虫害频繁发生,粮食产量受到严重影响,项目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受到影响。(2)传统耕作模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目前,项目区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单一的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使项目区农作物品种单一,抗旱、抗病虫害能力低。项目区没有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质、高效、规模化产业,土地利用方式也不合理,影响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三)农业生产条件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差,自然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虽然项目区在水利、电力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农业基础设施,但仍需要规模化、标准化等高标准。不能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四)科技与科技成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科学耕作和科学管理已成为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项目区虽有部分技术人员,但技术人员数量少,普及进程缓慢,普及深度不够。生产开发。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客观要求项目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收入不稳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2)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改善土地利用现状的有效途径项目区内有大量废弃土地。近年来,虽然农业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有所提高,但大部分地区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都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建成的。渗漏淤积严重,土地实际利用率低。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水平,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改善土地利用状况。(三)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食品生产安全的战略举措项目区粮食单产有限,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靠天现象明显。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有利于改善生产条件、推广优良品种、改进耕作方式,提高粮食产量,为县域和全县人民提供优质粮食。国家,确保粮食安全。(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疏浚沟塘、整治农田面貌、建设生态保护工程等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民培训,大力开展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素质。组织,完善项目区周边环境。村镇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弘扬“文明村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6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区涉及白原村、小沟村、牛寨村、边嘴村、阳曲村、沙湾村、牛沟村、后石村、老庄沟村9个行政村。集中连片,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显着。此外,还具有以下优点:(1)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基础项目区耕地面积大,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地块集中平坦。项目区气象条件适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目前,农业水利设施还不完善,改造潜力很大。有一定的地下水储量,水质也有可靠的保证,开发潜力很大。止匕外,项目区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市区和工业区,无污染。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实施后,节水增产效果显着。(2)地缘优势有保障o项目区土壤质量好,集中连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规模化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对志丹县粮食生产、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项目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3)技术条件保证项目区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涉农部门的技术实力,项目区农民的积极参与,有一定的技术保障和劳动力资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项目区开展了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拥有多名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许多适合当地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四)组织能力保障志丹县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强调确保项目地方财政支持和支农资金整合。多年来,项目区当地农民增加水利配套设施的迫切愿望,当地农民实施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很高。3. 4水资源评价全县地表水资源7778.75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6400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4178.75万立方米。地表水控制利用能力,50%保障率为778.3万立方米,75%保障率为575万立方米。地下水控制利用能力,50%保证率为349.7万立方米,75%保证率为258.3万立方米。水资源总供水能力50%保障率1128万立方米,75%保障率833.3万立方米。兴河镇共建设深井44口、浅井132口、水窖106个,自来水到户率达100%o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和项目区近年来地下水位下降情况,结合本次现场调查询问,项目区近年浅层地下水资源较为匮乏,单井出水量低,地下水约180r260m。含水层出水量和水质良好,单井出水量在20m3加40m3/h左右。采用水文地质比较法,结合目前项目区深水井出水量,综合确定项目区单井设计出水量为30m3h°项目区9个行政村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基本相同。4工程规划3.1 指导思想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通过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条件,促进集中连片,发挥规模经济。将中低产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加强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食品产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项目在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星河镇实施。依托当地水土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重点生产高产稳产优质品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并确保粮食安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2 项目规划目标该项目旨在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农田耕作条件、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景观,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确定土地整治方案任务,推进优质农田建设。标准基本农田将继续使用。根据志丹县星河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和项目区土地整理的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土地适宜性、资金投入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通过土地平整工程、排灌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维护工程等,使项目区水土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旱、涝、风灾害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建成农业结构合理、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生产基地,以实现产量大幅增长,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发展与人民素质提高生活水平,努力实现项目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具体目标是:(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土地整理整平部分原有耕地,使耕地规模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要求。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区耕地质量将提高一个档次。规划平整场1708.81亩。(一)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进一步提升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三)改善田间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的田间灌溉设施。推广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提高节水新技术在项目区的推广应用,实施科学合理的节水高产灌溉方式。(四)推进集中级联,发挥规模效益。合理规划项目区道路布局,修复或改造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修复损坏的山脊,开垦耕地等,改善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满足现代化要求。农业机械作业。(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加强项目区林网和排洪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满足维护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六)加强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利用情况的监测和监督,确保用好。(7)合理化解土地权属关系,保护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稳定。工程规划原则(一)坚持因地制宜,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利用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治理。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林、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实施综合治理。经过开发治理,项目区与非项目区差异明显,基本实现天成坊、林网成网、渠通、旱灌、涝排涝等基本实现。同时,要坚持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3)项目区田间道路建设突出节约土地,建设标准合理实用。田间道路建设应与乡、村道路相接,结合田间种植方向和方便的田间耕作布局,有道路、桥梁、涵洞等配套设施。,道路通达率不低于90%o(四)促进农村景观优化和良好生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居条件改善,符合当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实施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整治工程,预防和减少农田自然火灾危害,维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田生态系统安全。新建防洪工程必须达到保护项目区耕地的目的。(五)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依法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六)量、质、生态并重。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依托项目区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粮食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