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技术规范.docx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杂志中文文章编校及来稿规范(2021年起启用)一、题名论文题目是否简明、确切,是否有助于关键词的选择;中文题文一般是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题名中所用的每一实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编制题录、文献索引等二次文献所应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目中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简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若有主标题与副标题,二者之间用“一一”长横线连接。此外,原则上不用三重标题,标题内容不用脚注说明。二、姓名、工作单位、地址姓名(包括右上标)、工作单位(包括一级单位和二级单位)、地址、邮政编码是否正确、齐全;多作者应用逗号隔开;两字姓名中间空一字格;工作单位连排时以分号隔开;如多位作者属于同一单位中的不同下级单位,应加注小写英文字母a.b.c等,如la、Ib(下标)等;工作单位、地址(省会城市前不加省名)、邮编加小括号。多作者同时标注单位。一作者或多作者为同一单位,在作者姓名右上角不加序号。作者一般只能主要身份,不写“博士生导师”“研究会理事”等;除了在职公务人员,不写行政职务。确有必要表明身份的,一般只写一个:一般只写最骗财学历,可以具体写上学位授予单位。作者介绍采用页下脚注方式进行。三、摘要以“摘要,二字做为标识,篇幅约200-300字;摘要一般不分段,文字简练、内容概括、篇幅控制在全文文字的5%左右、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也不要自我评价等,主要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成果、研究意义及文章创新之处。摘要不使用第一人称(如“我认为"),忌带主观评价。四、关键词以“关键词三个字做为标识”关键词是展现篇文章的核心词汇,主要来自于题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或研究结论,是文章中的核心词汇,出现频率较高。不使用过分特别、其他研究老师想不到的词,也不使用过分普通、没有识别度的一个语词。避免出现“问题”、“对策”、“思考”之类的常用词。一般而言,一篇论文关键词3-8个居多。多词之间用空格分开.关键词一般不带引号、书名号。五、英文翻译中、英文对照是否一致,大、小写是否符合要求,题目用黑体;实词第一个字母均大写:单位,(省)市及邮政编码,国名三者前后加小括号;姓名中的姓字母全部大写,名字第一个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号“一”。英语标题实体词首字母大写。英文关键词首字母不用大写,专有名词除外。英文部分放置文末,参考文献之后。六、作者、通讯作者、来稿日期1、作者不得多于2人,原则上应为副教授或博士以上学位(含博士);2、第一作者不符合上述条件者,原则上需加通讯作者。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并在脚注中注明通讯作者及联系方式,脚注格式如下:通讯作者:E伟,教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通讯作者E-Inai1:WanNWei3、暂不登载来稿H期。七、基金项目只需列项目支持机构、名称(编号),不加标点;多项资金项目应依次列出,中间加分号: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放在双引号内,并在圆括号中注明该项目编号,各个基金名称间用分号隔开,实例如下: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企业责任竞争力治理机制研究”(89526419):教育部2009博士点基金”企业责任竞争力治理机制研究”(20093501110001)刊发的论文与支持项目应当具有关联性。同一论文的项目支持机构原则上只写一家,最多不超过两家。八、作者简介以“作者简介”为标识,按:姓名(出生年一),性别,民族(注:汉族可以不填写),籍贯(包括省市,如江苏南京人),职称(职务),学位(前面两项任选),研究方向:XX(多方向词以“,”隔开,注意顺序统一;多作者另起行并加分号隔开;汉族可以省略。实例如下:作者简介:程XX(1956-)(注:此横线为长横线),男,汉族(可省略),北京人,高级法官,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经济法;李XX(1980-),女,汉族(可省略),福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国际法。作者一般只能主要身份,不写“博士生导师”“研究会理事”等:除了在职公务人员,不写行政职务。确有必要表明身份的,一般只写一个:一般只写最高学历,可以具体写上学位授予单位。作者介绍采用页下脚注方式进行。九、注释文中右上标圆圈表示;以该页地脚方式解释。(特别说明:注释一般是补充说明,通常是未公开发表的内容,比如某人家佶、未公开发表的纪要、补充说明等,或者某个概念的解释)。注释全文连续编号,如后面与前面出处相同(如注释与注释相同),则标注如“同,不需重写。如为参考性的,前面加“参见”字样,如为引用原文,前面加“见”。十、参考文献文后加注,文中右上标中括号表注在引用观点或数据的末尾、标点符号之前(如有引号,句号在引号内,标注在引号之后;句号在引号外,标注在句号之前。)(特别说明:是指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书口,一般数口在1O-3O个之间)(1)论文引文的出处或参阅的各种书刊资料,其文献项目和要素须集中列在论文的文末。参考文献序号与文中指示序号一致,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注:1、2每条参考文献最后以实心句号结束。(2)每条参考文献为一段。按照论文中引文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出处。每篇论文所列出处和文献,凡相同的著者、书(题)名、译者和出版者、出版年,一律不予重写,即参考文献序号一致,文尾页码标注为例"52-54”。若在同一处引用几个文献,则需在文中分别标明”9T0”(即参考文献9-参考文献10)。(3)文献类型及其标识。以英文单字母大写并用方括号括起表示: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析出文献(主要来自专著、论文集)C、未定义文集(资料、语录、文件汇编、古籍等)Z。此项目紧跟在文献名称之后。(4)各类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中文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02.中文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起止页码或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口.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2袁训来,陈哲,肖书海,等.道谯经在现实中的思考J.科学通报,2012,55(34):3219.中文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名,出版年月日用“YYYY-MM-DD”的格式表示(版次).外文译著、译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中文译者(如,吴一,张二,李三,等,译).中文本的出版地:中文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或中文报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名M,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参考文献放在文尾,以“参考文献”作为标识。十一、正文部分:引言与结语不再加注编号,文字保留。正文内容按一、(一)、1、(1)、顺序编排,可以跳号,不可逆序。文献标识码引为“文献标志码”。文章篇幅原则上控制在800075000字(含注释、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之间。1 .五级标题规定如下:一、(单作一行)(一)o(单作一行)1.O(单作一行)(1) O(衔接)。(衔接)(注:各级标题需依次序使用,可跳过某一序号,但不能逆序使用)2 .表上下空半至一行,表头黑体;上下线条为实线;左上角注明表X,表名居中,右上角注单位;一张表一般不分页;一定注意表文一致(文中要说明出处)。表标题在表上方。3 .图上、下空半至一行,表下注明“图X图名”。图标题在图的正文下方。4 .公式视具体公式而定,但转行要在符号处,符号不转,长则前伸,短则居中。十二、其他编辑要求ISSN、CN与后面的数字加一空格。作者出生年份后加一长横线。作者是省会城市的,在城市前不再加注相应的省名。引言及结语不加序号。封面文章不加作者,只标注中英文题目,其中英文题目用大写。封二、封三内容题目加英文,文字格式相同。文章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词汇;的、地、得需正确使用;数据区间用连接;年份区间用“一”连接;英文中所用的标点符号应使用英文格式符号;待补充样本如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内生动因、国际趋势与治理机制吴勋I刘一大2(1.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065:2.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IooO84)摘要:低碳经济是当前理论界和决策层关注、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理念与热点问题之一,以资源禀赋、经济利益与政治博弈为视角解析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因,基于低碳经济国际发展趋势的简要回顾,探索涵盖政策规制型、金融杠杆型以及消费引导型治理工具的中国低碳经济治理机制。关键词:低碳经济;内生动因;国际趋势;治理机制基金项目: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基金项目“科技基金”(XyZOO5);石油大学科技基金项目“科技基金”(×yz003)作者简介:吴勋(1980),男,汉族(可省略),河南南加人,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环境绩效管理、工业审计:刘堂(1982),男,汉族(可省略),河南信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低碳能源开发技术。中图分类号:F 83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XXXXXXXXXXX引言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与经济发展奇迹相伴随的即是中国社会正合乎逻辑地进入了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一、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因:资源禀赋、经济利益与政治博弈经济新时代川。毋庸置疑,全球经济正处在一场新工业革命的序幕,驱动这种新工业革命的即是对能源和气候安全方面的重视:与此同时,能源资源禀赋不可回收的天然属性、价格与供考虑。除此之外,中国的资源储备状况决定了资源禀赋、经济利益与政治博弈共同构成低碳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因。(一)资源票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因首先与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直接相关。中国经济正处于以资源密HHH10080%60%402除口水电、核电、风电天然气原油原煤IOdY80僚40V20800Z ZoOZ9。OZ 900Z -oOZ800Z ZOOZ IOOZ 啖.Il800Z IlZoOZ -IICCOZ .IlSOON .IlOZ IlKOCN .IlZOOZ IlI- CCN Ov图1 2001-2008年中国能源生产结构图2 2001-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二)经济利益投入相对较高、长期效益显著的基本特点,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走向来看,符合国家根本利益。(三)政治博弈在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会议谈判中,当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为了气候问题争投融资方面不断推出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通过行政、法律、经济和社会等手段实现社会经济的低碳转型,积极参与碳排放标准与技术的国际政策制定,在全球低碳政治中占有一席之地网。二、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趋势:一个简要的回顾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在低碳政治化的背景下,各方最终促成了一个被认为带有“失败色”,表明“十二五”是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低碳的经济发展既是目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增长的约束。在宋德勇和卢忠宝(2009)凹研究的基础上,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趋势概括。三、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治理机制:政府主导与市场激励竞争性政策的研究;随后,Stemei(2005)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作了系统概括,形成了基于市场失灵、产权等理论的低碳政策工具。但是,哥本哈根会议谈判的闹剧预示着争夺低碳政治话语权的重要性,必须从国情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一)政策规制型治理工具政策规制型治理工具的经济学解释来自市场失灵理论,低碳经济萌发的根源一一环境问题,本身具备典型的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特性,旨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有赖于政府干。1 .政策规制型工具。2 .政策规制型治理。(二)金融杠杆型治理工具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以高能源、高污染、高排放量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途径;实施低碳经济转型、倡导节能减排机制,要求企业淘汰高碳设备和技术,提高低碳设备与技术投入比重。然而,碳投入的显著特征在于投资投入期与回收期较长咒所以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竞争性政策的研究;随后,Stemer(2005)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作了系统概括,形成了基于市场失灵、产权等理论的低碳政策工具。但是,哥本哈根会议谈判的闹剧预示着争夺低碳政治话语权的重要性,必须从国情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竞争性政策的研究;随后,Stemer(2005)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作了系统概括,形成了基于市场失灵、产权等理论的低碳政策工具。但是,哥本哈根会议谈判的闹剧预示着争夺低碳政治话语权的重要性,必须从国情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张荣在2008年一次会议上讲话稿。刘荣1932年3月6日在内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竞争性政策的研究;随后,Stemer(2005)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作了系统概括,形成了基于市场失灵、产权等理论的低碳政策工具。但是,哥本哈根会议谈判的闹剧预示着争夺低碳政治话语权的重要性,必须从国情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竞争性政策的研究;随后,Stemei(2005)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作了系统概括,形成了基于市场失灵、产权等理论的低碳政策工具。但是,哥本哈根会议谈判的闹剧预示着争夺低碳政治话语权的重要性,必须从国情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参考文献:(中英文文献标注格式一致)(详见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口诸大建.哥本哈根会议与低碳经济革命N.文汇报,2009-10-31(5).(报纸标注)李飞.低碳经济转型:政策、趋势与启示UL经济问题探索,2010(8):94-97.(论文标注)3佟立志,高云龙.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5.(学位论文标注)4宋德勇,卢忠宝.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5-91.5郭立方.低碳消费一一低碳经济的根基R.北京:中国能源研究所,2009.(研究报告标注)6AndrewJ.AClimateforPolicyChange?TheContestedPoliticsofaLowCarbonEconomyJ.PoliticalQuarterly,2001,72(2):249-254.(年,卷(期):页码)托马斯思德纳.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M张蔚文,黄祖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0-160.(著作标注)8AliceB,SarahM,ChenMK,etal.LivingCarbonBudgetR.Manchester:ReportforFriendsoftheEarthandTheCooperativeBank,2006.(作者缩写不打点,作者之间以逗号隔开,三个作者以后略,等)9李伟.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会议论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论文集标注)10陈剑锋.低碳经济EBOL.(2008-05-16)2010-03-20.(圆括号为发表日期,中括号为引用日期)China,sLow-CarbonEconomyTransformation:InternalReasons>InternationalTrendsandGovernanceSystemsWuXun1,LiuYida2(!.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Xi,anShiyouUniversity.Xi,an710065.China:2.ChemicalEngineeringDepartment,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84,China)Abstract:Asoneofforefrontofbroadsocialconceptsandhotissues,Low-carboneconomyisthecurrenttheoryanddecision-makingconcerns.Thisessayexplainsinternalreasonsforlow-carboneconomytransformationbasedonNaturalresources,economicinterestsandpoliticalgame,andthenitreviewstheinternationaldevelopingtrends.Finally,itexploresthegovernancesystemsforlow-carboneconomytransformationwhichincludepolicy-based,leveraged-finance-basedandconsumer-basedmanagementtools.Keywordsslow-carboneconomy;internalreasons;internationaltrends;governance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