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某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概述.docx

    • 资源ID:1025948       资源大小:209.70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概述.docx

    某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概述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项目建设目标35工程类型区及工程组合35.1 工程类型区划分35.2 项目工程类型区确定45.3 工程组合模式45.4 工程体系46工程布局46.1 土地平整工程布局46.2 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56.3 田间路桥工程布局56.4 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布局86.5 其它工程布局87土地平整工程87.1 通常规定87.2 田块修筑工程97.2.1 平整度97.2.2 田面坡度97.2.3 条出修筑97.2.4 梯田修筑97.2.5 特殊工程97.3 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107.3.1 耕作层质量标准1()7.3.2 耕作层剥离与回填117.3.3 客土挖填127.3.4 细部平整及培肥127.3.5 蓄粪池128灌溉与排水工程138.1 通常规定138.2 水源工程148.2.1 塘堰148.2.2 小型拦河坝(闸)148.2.3 机井158.2.4 蓄水池168.2.5 水轮泵168.3 输水工程168.3.1 明渠168.3.2 管道188.3.3 沟灌与畦灌188.4 喷微灌工程188.4.1 喷灌188.4.2 微灌198.5 排水工程198.5.1 明沟排水198.5.2 暗管排水208.5.3 降渍工程208.6 渠系建筑物工程208.6.1 水闸208.6.2 渡槽218.6.3 倒虹吸管218.6.4 涵洞228.6.5 跌水、陡坡228.6.6 沉沙池228.7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228.7.1 泵站238.7.2 架空输电线路238.7.3 配电装置259田间路桥工程259.1 通常规定259.2 一级田间道269.2.1 路基269.2.2 路面279.3 二级田间道279.3.1 路基279.3.2 路面279.4 生产路279.4.1 路基279.4.2 路面279.5 农桥工程2810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2910.1 通常规定2910.2 岸坡防护工程2910.2.1 护堤2910.2.2 护岸3010.3 沟道治理工程3110.3.1 沟道截弯取直3110.3.2 清淤疏浚3110.4 坡面防护工程3110.4.1 截水沟3110.4.2 排洪沟3110.5 田坎防护工程3110.5.1 护坎3110.5.2 田坎挡墙3210.5.3 下田坡道3210.6 生态保护工程3310.6.1 植树3310. 6.2植草3311其它工程3311.1 通常规定3311.2 小居民点拆迁工程3311.3 安置工程3311.4 其它配套工程3411.4.1 软土地基处理3411.4.2 弃土3411.4.3 材料二次转运3511.4.4 施工排水3511.4.5 公路整修3511.4.6 管线迁移3511.4.7 迁坟3511.4.8 项目标志工程35附录A38(规范性附录)38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特性指标及其操纵指标一览表38附录B40(规范性附录)40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表40规范性弁考文件42附图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图附件: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省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条文说明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试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项目建设目标、工程类型区及工程组合、工程布局与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路桥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其它工程的建设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同时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标准的制定提供根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JIO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5-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6490.3-86水轮泵形式与基本参数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15776-1995国家造林技术规程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T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15468-1995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CJJ17-20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T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T82-99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L1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313-20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3术语与定义3. 1土地平整为使田面平整满足农田灌排及耕作需要而进行的土方挖、填与调配等田块修筑与地力保持措施的总称。3.2工程类型区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及土地利用存在的要紧问题,以地形与灌排条件为主,采取要紧工程措施与治理类型相一致且相对集中连片的土地开发整理区域。3.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与土地开发整理区域特征、自然条件相习惯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工程组合方式的总称。3.4田块由未级固定沟渠、田间道、生产路等所圈定的田地。1.5田块修筑工程按土地开发整理要求进行的田块重新布局过程,包含土石方工程、田填制作工程与塌陷坑底、废弃宅基地、化学污染地等特殊处理工程。1.6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保持或者提高耕作层土壤质量的工程技术措施。1.7弃土工程施工中产生的未被利用的土、建筑垃圾等。1.8灌溉与排水工程为防治旱、涝、渍与盐碱等灾害而采取的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工程措施总称。1.9水源工程保证项目区灌溉用水的蓄水或者取水工程。3. 10小型拦河坝位于小型河沟内,坝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用以调节河流水位来保证灌溉区一定面积灌溉水源的工程。4. 11一级田间道连接较大自然村或者连接较大自然村与主干公路,为项目区村间的交通运输与田间作用生产物资及农产品运输、田间作业机械等服务的通道。5. 12二级田间道联系居民点与田块,为生产物资及农产品运输机械、田间作业机械等服务的通道。6. 13生产路联系田块之间的人畜通道。7. 14垫层设在面层下列,要紧起隔水、排水、防冻以改善路面与土基工作条件的结构层。8. 1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为保护项目区农田表土及调节土壤水分,保持与改善生态环境条件,防止或者减少自然灾害而采取的工程与生物等措施。9. 16降渍工程对渍涝潜育型冷浸田、烂泥田、沼泽田进行排水降渍的深挖明沟或者埋设暗沟的工程。10. 17沟道治理工程防止坡面暴雨径流进入沟道造成被切割或者被泥沙淤积堵塞而采取的治理工程。11. 18有效耕作层厚度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层厚度。3. 19岸坡防护工程为防止地表水侵蚀河沟两岸破坏农田、山洪冲毁农田与洪水淹没农田所采取的护岸与护堤工程。4. 20田坎防护工程防止田坎遭受雨水冲刷、田水侵蚀破坏而修筑的防护工程。3.21下田坡道用于农用机械跨越沟渠、田坎而直接进入农田作业的永久性工程。5. 22小居民点安置工程对散落在项目区内10户及其下列的、占地较多的居民点进行拆迁的工程,含原有建筑物的拆除与移居地的平整、道路、室外给排水、供电工程。6. 23较大自然村集居50户及其以上居民的自然村落。7. 24底土保持厚度为保证平整后有效耕作层的土壤质量,土地平整时应保持在原地的未扰动底土的厚度。4项目建设目标4.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农用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4.1.1 通过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形成耕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保证新增耕地率达到同期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的新增耕地率。4.1.2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开水浇地耕地质量等级应达到二等水浇地标准,新开水田耕地质量等级应达到三等水田标准,原有耕地应提高一个等级。4.2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4. 2.1完善灌溉体系,保证灌溉畅通,抗旱保收。4. 2.1.1湖积平原区、河谷平坝区与浅丘漫岗山地丘陵区消除串灌串排,水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90%,水浇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0乐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岩溶山地丘陵区、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串灌串排面积少于10%,水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5%,水浇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喷灌、微灌耕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5%o4.2.1.2湖积平原区、河谷平坝区作物抗旱50天以上,浅丘漫岗山地丘陵区作物抗旱40天以上,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岩溶山地丘陵区、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作物抗旱30天以上。4. 2.2完善排水体系,保证排水顺畅。4. 2.2.1平原河网区20年一遇暴雨时排涝达到水田三天暴雨三天排完、水浇地一天暴雨一天排完的目标;山地丘陵区10年一遇暴雨时排涝达到一天暴雨一天排完的目标。4. 2.2.2使旱作物区34天内排渍深度达0.8m,水稻区35天内排渍深度达0.6%8. 2.3完善田间道路体系,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湖积平原区机耕率达到95%以上,河谷平坝区机耕率达到85%以上,浅丘漫岗山地丘陵区机耕率达到80%以上,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岩溶山地丘陵区、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机耕率达到60%以上。8.3 对项目区内的小居民点进行拆迁、集中安置,对较大自然村落进行规整与硬化村中要紧道路,改善农村人居条件,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8.4 建设工程能安全有效地使用20年。5工程类型区及工程组合5.1 工程类型区划分5.1.1 结合我省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特征与对应的工程组合特征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划分为平原河网工程类型区、山地丘陵工程类型区两个一级工程类型区,5.1.2 结合土壤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工程组合特征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将平原河网类型又分为湖积平原类型与河谷平坝类型两个二级工程类型区,将山地丘陵工程类型区划分为浅丘漫岗山地丘陵区、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岩溶山地丘陵区、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四个二级工程类型区。具体工程类型区划分成果见附录A与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分布图。5.2 项目工程类型区确定5.2.1 项目区选定后,应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特征、气象水文特征与对应的工程组合特征,对应附录A确定工程类型区或者根据项目区实际坐标在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分布图上确定。5.2.2 在项目区跨越两个及其以上工程类型区时,应按主导工程类型区确定。5.3 工程组合模式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综合典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经验确定二级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组合,见表1所示。5.4 工程体系按工程类型确定为五个一级项目,按工程特性确定为18个二级项目,按最小一级单项工程(分部工程)确定为55个三级项目。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成果见附录B。表1湖南省二级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特征表工程模式名称工程特征田块形式水源类型取水方式输水方式排水方式其它湖积平原模式条田湖水提水自流、低压管道输送抽排、自排排涝排渍河谷平坝模式条田、少梯田水库水、河水为主,地下水为辅引水、提水自流自排、抽排排涝排渍、防洪浅丘漫岗山地丘陵区模式梯田、条田水库水、河水为主,地下水、塘堰水为辅引水、提水自流自排排渍、防崩滑紫色砂岩山地丘陵模式梯田、少条田水库水为主,河水、塘堰水为辅引水为主、提水为辅自流自排岩石爆破、防山洪泥石流与崩滑岩溶山地丘陵模式梯田、少条田水库水为主,地下水、河水力金引水为主、提水为辅自流自排排渍、岩石爆破、防山洪泥石流与崩滑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模式梯田、少条田河水为主,水库水为辅引水为主,提水为辅自流自排防山洪泥石流与崩滑、排渍6工程布局6.1 土地平整工程布局6.1.1 工程内容6.1.1.1 二级项目可布设田块修筑、耕作层地力保持等两项工程。6.1.1.2 三级项目可布设条田修筑、梯田修筑、特殊工程、表土剥离与回填、客土挖填、细部平整及培肥、蓄粪池等七项工程。6.1.1.3 三级项目之下可按附录B布设分项目。6.1.2 不一致工程类型区土地平整工程布局宜按表3操纵。6.1.3 根据项目区的建设类型、地形条件及土壤状况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水土保持,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灌溉排水要求、土壤与水质要求、防风要求、便于生产管理等农业生产与经济的要求,确定土地平整单元。6.1.3.1挖填平衡单元应选择在能灌排系统配套、同一设计高程、田块挖方量与填方量等同的田块布置。6.1.3.2挖方单元应选择与灌排系统配套且需要降低的田块。6.1.3.3填方单元应选择需抗洪抗涝、与灌排系统配套填高的田块,底土填方应分层夯实。6.1.3.4挖方区应布置在能保证底土保持厚度不小于20Cln的部位,且最大挖方厚度不宜超过1.5m。6.1.3.5填方最大厚度不宜超过2m。6.2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6.2.1工程内容6.2.1.1二级项目可布设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喷微灌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泵站及输配电工程等六项工程。6.2.1.2三级项目可布设塘堰、小型拦河坝(闸)、机井、蓄水池、水轮泵、明渠、明沟排水、暗管排水、降渍工程、喷灌、微灌、涵洞、跌水、陡坡、水闸、沉沙池、渡槽、倒虹吸、泵站、架空输电线路、配电装置等21项工程。6.2.1.3三级项目之下可按附录B布设分项目。6.2.2不一致工程类型区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宜按表2与表3操纵。表2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指标类型区指标斗渠(斗沟)农渠(农沟)灌排面积(ha)密度(kmha)占地率(%)灌排面积(ha)密度(kha)占地率(%)平原河网区湖积平原区1006001.2-1.60.310100560.8河谷平坝区L420.46701.0山地丘陵区浅丘漫岗山地丘陵区1.42.50.56121.2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岩溶山地丘陵区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1.62.50.56-161.2备注1、沟渠包含项目区新建的沟渠与利用的原有沟渠。2、占地率是指项目区内沟渠占地而积与项目总建设规模面积的比值。6.3田间路桥工程布局6.3.1工程内容6.3.1.1二级项目可布设田间道路、农桥等两项工程。6.3.1.2三级项目可布设一级田间道、二级田间道、生产路、机耕桥与人行桥等五项工程。6.3.1.3三级项目之下可按附录B布设分项目。6.3.2田间道路宜按“田间道一生产路一田间道”或者“田间道一生产路一生产路一田间道”方式与表4所列指标布局。表4田间道路工程布局指标类型区田间道生产路密度(kmkm2)占地率(%)密度(kmkm2)占地率(%)平原河网区湖积平原区2-2.51.42.530.6河谷平坝区2.5-42.0350.7丘陵山地区浅丘漫岗山地丘陵区2.552.0361.1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2.5-72.8381.3岩溶山地丘陵区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备注1、道路包含项目区新时2、占地率是指项目区。段的田间道路与利用的原有DI间道路。J田间道路占地面积与项目总建设规模面积的比值。6.3.3一级田间道宜按不超过1km/kn?与每个项目一级田间道的总长度不超过5km的标准操纵。6.3.4机耕桥根据需要布设,但应同时满足最多不超过5座与0.5座k的布局要求。6.3.5机耕桥单桥最长不应超过20m,单跨不应超过5m,宽度不应超过4m,设计荷载不应超过7t;人行桥单桥最长不应超过30m,单跨不应超过3m,宽度不应超过1.5m,设计荷载不应超过It。一级项目二级项目三级项目平原河网工程类型区山地丘陵工程类型区备注代号项目名称代号项目名称代号项目名称湖积平原区河谷平坝区浅丘漫岗山地丘陵区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岩溶山地丘陵区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1±地平整工程11田块修筑工程Ill条田修筑112梯田修筑113特殊工程12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121表土剥离与回填122客土挖填123细部平整及培肥7124蓄粪池在水浇地2灌溉与排水工程21水源工程211塘堰(<5Tjm3)212小型拦河坝(闸)213机井214蓄水池215水轮泵22输水工程221明渠222管道223沟濯与畦灌在水浇地23喷量工程231喷灌在水浇地232微灌在水浇地24排水工程241明沟排水7242暗管排水243降渍工程25渠系建筑物工程251水闸252渡槽253倒虹吸一级项目二级项目三级项目平原河网工程类型区山地丘陵工程类型区备注代号项目名称代号项目名称代号项目名称湖积平原区河谷平坝区浅丘漫岗山地丘陵区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岩溶山地丘陵区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2灌溉与排水工程25渠系建筑物工程254涵洞255跌水陡坡256沉砂池26泵站及输配电1:芹261泵站7262架空输电线路7263配电装置3田间尊工程31田间道路工程311一级田间道312二级IB间道7313生产路32农桥工程321机耕桥322人行桥74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41岸坡防护工程411护堤412护岸42沟道治理工程421沟道截弯取直422清淤疏浚43坡面防护工程431截水沟7432排洪沟44田坎防护工程441护坎442田坎挡墙443下田坡道一级项目二级项目三级项目平原河网工程类型区山地丘陵工程类型区备注代号项目名称代号项目名称代号项目名称湖积平原区河谷平坝区浅丘漫岗山地丘陵区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岩溶山地丘陵区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4田护生环保工星农防及态境护程45生态保护工程451植树452植草5其他工程51小居民点拆迁工程511废弃建(构)筑物清理52安置工程521安置区基础设施53其它配套工程531软土地基处理532弃土533材料二次转运534施工排水535公路整修536管线迁移537迁坟538项目标志工程6.4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布局6.4.1工程内容6.4.1.1二级项目可布设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田坎防护与生态保护等五项工程。6.4.1.2三级项目可布设护堤、护岸、沟道截弯取直与清淤疏浚、截水沟、排洪沟、护坎、田坎挡墙、下田坡道、植树、植草等11项工程。6.4.1.3三级项目之下可按附录B布设分项目。6.4.2河道截弯取直工程可布设于湘、资、沅、澧四水的三级下列支流。6.4.3挡墙工程应布设在新修的田坎高度大于0.7m的田坎部位。6.5其它工程布局6.5.1工程内容6.5.1.1二级项目可布设小居民点拆迁、安置工程与其它配套工程等三项工程。6.5.1.2三级项目可布设废弃建(构)筑物清理、安置区基础设施、软土地基处理、弃土、材料二次转运、施工排水、公路整修、管线迁移、迁坟、项目标志工程等10项工程。6.5.1.3三级项目之下可按附录B布设分项目。6.5.2土层勘查应针对拟挖方区布设。6. 5.3特殊弃土场勘查应针对污染性弃土的堆放场地布设。7. 5.4公路整修应针对因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施工破坏的原有公路布设。8. 5.5项目标志工程宜布设在主干公路旁,每个项目一个。9. 土地平整工程9.1 通常规定7. 1.1平整耕地类型7.1.1.1 按平整后的田块类型划分为条田与梯田。平原区宜修建条田,山丘区宜修建梯田。7.1.1.2 根据地形、地貌、地类等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平整工程的类型。7.1.2耕地平整要求7.1.2.1尽可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7.1.2.2合理分配土方,就近平衡挖填土方量,尽量减少客土、弃土。7.1.2.3田面平整、境坎稳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与田间灌排水。7.1.2.4方便农业机械化作业与田间耕作。1.1.1 1.2.5做好耕作层保护工作,平整后新开水浇地耕地质量等级应达到二等水浇地标准,新开水田耕地质量等级应达到三等水田标准,原有耕地应提高一个等级。7.1.3 土地平整单元划分单元的划分以相邻农渠操纵的田块为土地平整单元。7.1.4 设计前应对拟平整区的土层结构与耕作层质量进行勘查,查清挖方区耕作层、犁底层的土壤类型与厚度,查清犁底层下伏岩土层岩性特征与厚度,查清平整区耕作层质量、浅埋地下水的水位及富水性。7.1.5 对塌陷地进行开发或者复垦,设计前应进行勘查,查明已有塌陷坑的历史、分布、数量、坑口与坑底的形态及大小、坑壁的坡度、深度、岩土构成特征、土洞大小及分布、与下部岩溶或者采空区的关系、地面裂缝变形的情况、地表水渗漏情况,分析其成因机制与进展趋势,预测塌陷危险区。7.1.6 对遭受化学污染的废弃化工厂建设用地、遭受矿坑水与矿渣淋滤水污染的土地与其它化学污染土地进行开发或者复垦,设计前应进行勘查,查明污染源及污染物的化学成分、污染性质、污染途经、污染程度与对农作物、人畜、农机、混凝土的危害程度。7.1.7 需客土的项目应在设计前进行客土源勘查,查清壤土的厚度、质量与可取土场地的位置、可取土范围、可取土深度与可取土数量。7.2田块修筑工程7.2.1 平整度7.2.1.1水田田面倾向灌溉方向,出面起伏不超过3cm。7.2.1.2水浇地地面起伏不超过10cmo7.2.2田面坡度7.2.2.1水田田面坡度不超过1/1OOOo7.2.2.2水浇地地面坡度以不超过1/500为宜。7.2.3条田修筑7.2.3.1条田形态宜为矩形,田面高程应沿灌排体系水流方向降低,水流方向田块长度不宜超过250m。7.2.3.2田坡应大致垂宜农沟、农渠,宜高出田面20cm30cm,境顶宽宜为30cm40cm,宜用田间土修筑。7.2.4梯田修筑7 .2.4.1田块规模应根据不一致的地形条件、灌排条件、耕作方式等确定。地形坡度小于10°地段的水平梯田,易灌难排,便于机械耕种,田块规模可适当大些;地形坡度10°15°地段的坡式梯田,灌溉有一定难度,但易排水,以人工耕种为主,田块规模可小些;地形坡度10°15°地段的隔坡梯田,难灌易排,易水土流失,只能人工耕种,田块规模可小。田块规模应综合考虑项目区内沟渠工程与田间道路工程的布局及占地面积,具体满足表5要求。8 .2.4.2田坎应平行地形等高线或者大致垂直农沟农渠,坎高与坎顶宽应具体满足表5要求。2 .2.5特殊工程7 .2.5.1塌陷坑底处理工程a)对岩溶塌陷应向塌陷坑底溶洞抛木、抛石至基岩面,对采空塌陷应向塌陷坑底充填碎石、砂砾石、强度等级不低于M5的水泥砂浆或者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混凝土至基岩面。b)对进行过抛木、抛石工程措施的塌陷坑,应清理基岩面上土层,实施钢筋混凝土板工程跨越。钢筋混凝土板务必落在完整基岩上,板面积视实际需要而定,板厚及钢筋配置应通过结构计算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c)对进行过充填碎石、砂砾石工程措施的塌陷坑,应在其上面浇注1:3水泥浆或者强度等级不低于M5的水泥砂浆。d)关于只通过基岩裂隙潜蚀形成的塌陷坑,可在其上面浇注强度等级不超过M5的水泥砂浆。表5梯田田块规模及田坎操纵表项目平原河网工程类型区山地丘陵工程类型区湖积平原区河谷平坝区浅丘漫岗山地丘陵区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岩溶山地丘陵区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田块规模(ha)水平梯田/0.2420.16-0.90.08-0.90.08-0.90.08-0.9坡式梯田/0.06-0.40.06-0.40.06-0.4隔坡梯田/0.01-0.160.01-0.160.01-0.16田坎高度(m)水平梯田/Wl坡式梯田/2隔坡梯田/顶宽(Cm)水平梯田/30-40坡式梯田/40-50隔坡梯田/50-607. 2.5.2废弃宅基地处理工程a)废弃宅基地处理是指在采取通常的田块修筑工程前对废弃宅基地采取的特殊工程措施,适用于对以往废弃宅基地与小居民点移民后的废弃宅基地的开发整理。b)工程措施包含废弃建(构)筑物及其基础的拆除与硬化地面的机械或者人工破碎。处理后,建筑垃圾应不影响整理后的耕地质量。具体技术要求应按IL2条有关规定执行。8. 2.5.3化学污染地处理工程a)应根据污染情况按“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化学中与、水稀释等化学处理措施与机械或者人工换土、覆土等物理处理措施;整理后土地的农产品中有毒有害成分含量满足有关环保与卫生要求,不得对人畜造成危害。b)化学中与、水稀释等化学处理措施应满足表层有不小于50cm厚度的土壤,且无有毒有害成分。c)机械或者人工换土、覆土等物理处理措施应选取无有毒有害成分危害的土壤,换土或者覆土厚度不小于50CnU7. 2.5.4岩石爆破工程岩石爆破工程使用于岩溶山地丘陵、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丘岗冲垄三个二级工程类型区,是指从田块的完整性、便于生产与技术经济可行的角度对田块中的滚石、孤岩、石笋、石牙、石柱进行清除的特殊工程措施。具体技术要求如下:a)田块中岩石爆破的水平总面积应不超过田块面积的10%,一处岩石爆破的最大水平面积应不超过IOnI2、地面高度应不超过5m。b)岩石爆破的地下深度不超过50Cnb爆破后岩面应平整,不得存在上凸凌峰。c)岩石爆破施工务必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施工安全标准。d)应充分考虑岩石爆破后产生碎石的利用。1. 3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7. 3.1耕作层质量标准8. 3.1.1耕地土壤技术指标a)为准确衡量耕作层质量,用15个质量指标对非新增耕地划分为一等水田、二等水田、三等水田、一等水浇地、二等水浇地等五个质量等级见表6。b)新增耕地质量技术指标见表7oc)特殊土水浇地质量技术指标见表8。7.3.1.2通常耕作层质量近期应目测与尺测土层厚度、有效耕作层厚度、底土保持厚度、碎石与砾石等粗颗粒含量、肥力等质量指标,以后有条件时则应通过物理化学测试表6中规定的15项质量指标。7.3.1,3采取化学中与、水稀释处理的化学污染地耕作层质量应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测试表6中规定的15项质量指标:采取换土与覆土处理的化学污染地耕作层质量应通过物理化学测试有毒有害成分含量指标。7.3.1.4原有耕地整理后的耕作层质量至少应提高一等,新增耕地应满足表7、表8规定的质量指标要求。7.3.2耕作层剥离与回填7.3.2.1耕作层剥离与回填适用于土方平整单元。表6非新增耕地土壤质量技术指标项目指标一等水ID二等水IB三等水田一等水浇地二等水浇地土壤剖面构造均壤型均壤型均粘或者砂均壤型均粘或者砂耕作层质地沙质壤土至壤质粘±,粘壤土为主粘壤土为主沙壤土至粘土沙壤土至粘土,粘土为主粘壤土至粘土,粘土为主全土层厚度(mm)>10007001000500700>800500800有效耕作层厚度(mm)180200140180120170120160110160底土保持厚度(mm)>550>350>200>600>200有毒有害成分含量达到环保与卫生标准碎石、砾石等粗颗粒含量(%)<3<5<10<10<20粒径(mm)<30<30<50VO.OOlmm粘粒含量(%)20604075>60或者V302070>60或者V30土壤有机质(%)2.54.02.044.41.74.40.95.1>0.5土壤PH6.07.85.07.54.58.35.5-8.04.58.5有效磷(mgkg)10144143M315316速效钾(mgkg)431084011020-111241053091粮食年产量(kgha)>120009000-120007500-10500450060003000-4500表7新增耕地土壤质量技术指标项目指标新开水田新开水浇地土壤剖面构造均壤型均壤型、均粘或者砂耕作层土壤质地砂壤、轻壤、重壤壤土、砂土或者粘土土层厚度(mm)>600>500有效耕作层厚度(mm)>200>200底土保持厚度(mm)>400>300有毒有害成分含量达到环保与卫生标准碎石、砾石等粗颗粒含量(%)<10<20粒径(nun)<30<50VO.OOlmm粘粒含量(%)20602070土壤有机质(%)>1.5>1全氮含量(gkg)>1.0>0.4全磷含量(gkg)>0.5>0.3全钾含量(gkg)>10>5碱解氮(mgkg)>25有效磷(mgkg)>8速效钾(mgkg)>60表8特殊土水浇地质量技术指标项目指标紫色土水浇地红、黄壤土水浇地类型区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岩溶山地丘陵区剖面构型均壤型、均黏或者砂均壤型、均粘耕作层质地砂质壤土至壤质粘土,少数含石砾壤质粘土或者粘质壤土地面坡度50-10°5°15°土层厚度(nun)40010005001000有效耕作层厚度(晒)150220150200土壤有机质(%)0.62.71.53.8全氮(%)0.005-0.170.07-0.21碱解氮(mgkg)3313778149有效磷(mgkg)1-12320速效钾(mgkg)2718360166土壤PH5.08.46.78.2交换量cmol(+)kg103015.5-22.6粮食年产量(kgha)6000-90

    注意事项

    本文(某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概述.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